CN115885029A -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029A
CN115885029A CN202080103525.1A CN202080103525A CN115885029A CN 115885029 A CN115885029 A CN 115885029A CN 202080103525 A CN202080103525 A CN 202080103525A CN 115885029 A CN115885029 A CN 115885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ed beverage
unit
cavity
keg
ferm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35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兑欥
李垣析
丁昌薰
姜炳圭
李承哲
金润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e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e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774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3486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774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348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e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de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85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0Urns with devices for keeping beverages hot or c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11/00Fermentation processes for be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13/00Brew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C12C1/00 - C12C12/0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2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ferm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来讲涉及即使没有专业知识、酿造设备也能够制造手工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包括:底部框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上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下部单元框架;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下部单元框架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1层单元外壳;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2层单元外壳;设于所述多个2层单元外壳的上部的上部单元框架;以及被设置成包围所述上部单元框架,在内部形成机械室的机械室壳体。

Description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来讲涉及即使没有专业知识或酿造设备也能够制造手工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啤酒是用大麦发芽得到的麦芽做汁并过滤后加入啤酒花(hop),用酵母发酵制成的酒。
这种啤酒的制造方法由煮熟麦芽制造麦汁(wort)的步骤、向麦汁供应酵母(yeast)进行发酵的步骤、使发酵的啤酒熟成的步骤构成,超市或卖场等销售的啤酒会经过为了流通及保管如上制造的啤酒而进行杀菌处理后装入瓶或罐的过程。
但是,如果对熟成的啤酒进行杀菌处理酵母就会死亡,因此目前流通的啤酒是在杀菌处理过程中酵母死亡的状态的啤酒。
相反,手工啤酒是指酵母活态的啤酒,是指为提高啤酒的口感和风味而直接生产的有特色的啤酒,这种手工啤酒只能在具有酿造生产设备的特殊场所品尝,根据添加何种酵母和啤酒花(hop),可制作出10万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手工啤酒。
然而,手工啤酒必须经过复杂多样的制造过程才能实现,特别是在发酵和熟成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投资和较长的制造时间、大量的劳动力等,是制造全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直接管理的效率低下的制造系统。
并且,制造麦汁后为了发酵需要执行将麦汁桶中的麦汁转移到用于发酵的发酵桶的工序,此时由于外部接触而导致污染、由于氧气接触而降低品质,因此发酵时需对所有接触面和流道进行清洗杀菌以确保除酵母菌外无其他菌,因此存在需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的问题。
即,以往为制造手工啤酒需要庞大的设备投资和装备及人力,即使想小规模制造啤酒也需要数亿韩元的设备投资及大量人力,特别是存在啤酒制造相关专业知识或专业人才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啤酒制造装置一次性制作大量麦汁,在一个罐中发酵生产大容量的啤酒,但这种工艺存在啤酒哪怕受到轻微污染都可能对整个啤酒造成污染而无法使用或由于需要长期保管从而啤酒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19868(以下简称“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制造适量的手工啤酒且能够制造各种手工啤酒的啤酒制造装置。
然而,上述现有专利只考虑了手工啤酒的制造观点,并没有考虑如何取出所制造的啤酒等分配观点。因此现有专利没有考虑到取出啤酒的流道及这些流道的清洁、杀菌观点。
现有专利公开了啤酒制造过程中气体和麦汁移动的流路部。在此,麦汁是泵的驱动移动的。然而,根据现有专利,存在泵的特性没有得到最佳考虑的问题。因此,泵的耐久性下降或误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在所难免。另外,泵工作时可能会发生延迟(delay)导致很难进行准确地控制流动。
另外,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将啤酒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气体线路分支排出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残留物或泡沫可能会与气体一起排出,因此可能会出现排出部周围被污染的问题。
另外,现有专利尚未公开啤酒制造装置的外壳结构的详细情况。具体来说,没有公开多个腔体以何种结构连接关系形成外壳的事项。
因此,有必要寻求能够解决现有手工啤酒领域的问题和现有专利问题的方案。
另外,啤酒是发酵饮料,葡萄酒、米酒等酒也是发酵饮料。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原料是大麦、葡萄和大米的差异外,啤酒、葡萄酒和米酒的制作方法可能相似。此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可能相似,如在绿茶或红茶浸泡过的水中加糖得到的原液中添加共生菌母(SCOBY,s ymbiotic clolny of bacteria&yeast)有益菌后发酵制得的红茶菌(kombucha)。如葡萄酒、米酒、红茶菌之类的发酵饮料也需要不像啤酒一样一概制造,而是根据消费者或生产者的喜好进行非常多样化的制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原液的发酵来制备发酵饮料,而与啤酒甚至发酵饮料的种类无关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本上解决现有问题。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相互独立地制造多个发酵饮料且能够独立地清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饮料的制造过程中的原液和气体的移动顺畅地执行,能够提高为移动原液而驱动的泵的耐久性及准确地控制流动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饮料的制造过程中能够有效清洗原液和气体移动的流道模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使得通过一个龙头取出多个发酵饮料确保取出便利性且简化取出结构,从而能够相对更加提高发酵饮料的制造容量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即使通过一个龙头取出多个发酵饮料也能够有效防止其他种类的发酵饮料混合取出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对流道模块以及发酵饮料移动到取出之前的所有路径有效、轻易地清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沿着可旋转的外壳的外围方向上下形成腔体,通过特定上部腔体(取出腔体)取出发酵饮料且配置所述腔体的下部腔体(共用腔体)共用构成,能够弹性应对多种使用场景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家庭或营业场所能够像家电一样购买容易使用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制造不同的发酵饮料且能够分别取出制造的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最小化设置空间且能够提高制造及耐久性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目的在于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单元结构使得多个腔体通过各个单元结构实现,通过被单元结构包围的空间供应冷气,从而能够简化冷气供应结构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包括:底部框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上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下部单元框架;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下部单元框架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1层单元外壳;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2层单元外壳;设于所述多个2层单元外壳的上部的上部单元框架;以及被设置成包围所述上部单元框架,在内部形成机械室的机械室壳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被相互划分为多个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的外壳;分别被设置成与设于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的小桶连接,与其他小桶独立地制造发酵饮料的多个流道模块;以及设于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将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划分成配置小桶的前方空间和配置控制线及连接流道的后方空间的后盖,所述外壳包括可别独立地形成以形成所述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中任意一个腔体的多个单元外壳,所述多个单元外壳配置成沿圆周方向及上下方向相互抵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由所述外壳的内部被划分而成,用来安装收容原液或从原液制造的发酵饮料的小桶的多个腔体;以及包括向所述多个腔体中至少一部分腔体分别供应冷气的蒸发器模块的冷气供应单元;所述多个腔体排列成放射状,所述蒸发器模块配置于多个腔体的中央部。
其中,所述冷气供应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外壳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及冷凝器可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的机械室。
另外,所述蒸发器模块可具有:在所述多个腔体的中央部向上下方向延伸配置,形成有与所述腔体分别连通的连通孔的输送管;设于所述连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输送管的内侧的冷气供应到所述腔体的风扇;设于所述输送管的内侧通过冷媒的热交换提供冷气的蒸发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输送管的下部收集在所述蒸发器单元产生的除霜水的除霜水罐。
其中,所述连通孔具有向所述腔体供应冷气的供应孔和从所述腔体向所述输送管排出空气的排气孔,所述供应孔的直径相比于所述排气孔相对更大,所述风扇可设于所述供应孔。
另外,所述蒸发器单元具有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的冷媒管及设于所述冷媒管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所述冷媒管在所述输送管的内部向垂直方向配置,多个所述散热片可沿所述冷媒管上下层叠配置。
并且,所述散热片可向下部以预定的角度倾斜配置。
另外,所述蒸发器单元具有所述冷媒管贯通的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构成为所述冷媒管在所述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之间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所述上部面板的上部或下部面板的下部可配置有所述冷媒管的弯曲管部。
该情况下,所述散热片可配置于所述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之间的所述冷媒管的垂直部。
并且,所述蒸发器单元还具有引导使得冷气向所述腔体分别供应的多个导板,所述导板可向垂直方向配置以连接所述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
该情况下,所述多个导板中相邻的一对导板之间可分别配置相同数量的所述冷媒管。
所述蒸发器模块可设于由所述多个腔体包围的所述外壳的中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1层单元外壳;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2层单元外壳;以及包括向所述多个腔体中至少一部分腔体的内部分别供应冷气的蒸发器模块的冷气供应单元,所述多个腔体放射状排列,所述蒸发器模块配置于由多个单元外壳包围的中心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成多个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在内部被相互划分的外壳;分别被设置成与设于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的小桶连接,与其他小桶独立地制造发酵饮料的多个流道模块;以及蒸发器模块,包括被设置成向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分别供应冷气的冷气供应单元,所述蒸发器模块形成为在所述外壳的中心以柱形态向圆周方向对称。
所述外壳为四角形的情况下,所述蒸发器模块可形成为四角柱形态。所述外壳为六角形的情况下,所述蒸发器模块可形成为六角柱形态。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腔体由1层和2层形成,所述蒸发器模块可对应于所述1层和2层的腔体形成为上下对称。
其中,蒸发器模块的对称可以是整体构成的对称,尤其可以是冷媒管和形成于冷媒管的冷却片的形状或配置对称。即,整个蒸发器模块中与一个小桶腔体对应的冷媒管和冷却片的形状或配置可相同。
所述外壳包括分别独立地形成以形成所述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中任意一种腔体的多个单元外壳,所述多个单元外壳配置成沿圆周方向及上下方向相互抵接,所述蒸发器模块设于由所述多个单元外壳包围的所述外壳的中心空间。
因此,能够与需供应冷气的腔体的位置无关地执行那个独立地最小化偏差的冷却。
上述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或排他的前提下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适用。
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相互独立地制造多个发酵饮料且能够独立地清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发酵饮料的制造过程中的原液和气体的移动顺畅地执行,能够提高为移动原液而驱动的泵的耐久性及准确地控制流动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发酵饮料的制造过程中能够有效清洗原液和气体移动的流道模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使得通过一个龙头取出多个发酵饮料确保取出便利性且简化取出结构,从而能够相对更加提高发酵饮料的制造容量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即使通过一个龙头取出多个发酵饮料也能够有效防止其他种类的发酵饮料混合取出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对流道模块以及发酵饮料移动到取出之前的所有路径有效、轻易地清洗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沿着可旋转的外壳的外围方向上下形成腔体,通过特定上部腔体(取出腔体)取出发酵饮料且配置所述腔体的下部腔体(共用腔体)共用构成,能够弹性应对多种使用场景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家庭或营业场所能够像家电一样购买容易使用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尤其,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制造不同的发酵饮料且能够分别取出制造的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最小化设置空间且能够提高制造及耐久性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单元结构使得多个腔体通过各个单元结构实现,通过被单元结构包围的空间供应冷气,从而能够简化冷气供应结构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图2示出图1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组装过程,示出部分单元外壳结合之前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图3示出形成小桶的单元外壳、设于所述单元外壳的内部的流道模块和小桶支撑件分解的样子。
图4放大示出下部单元框架、铰链、单元外壳、门、装饰面板及输送管配置结合的样子。
图5放大示出装饰面板、单元外壳及下部单元框架通过铰链结合的样子。
图6以内单元外壳和蒸发器组件为基准简要示出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水平截面。
图7示出内单元外壳的样子。
图8示出内单元外壳上安装有后盖和流道模块的样子。
图9示出后盖。
图10示出流道模块的详细构成。
图11是示出用于通过一个分配器组件取出多个发酵饮料的流道构成。
图12示出分配器组件的构成尤其内部构成。
图13简要示出清洗包括流道模块的流道的第一清洗过程。
图14简要示出清洗包括流道模块的流道的第二清洗过程。
图15简要示出清洗包括流道模块的流道的第三清洗过程。
图16示出酵母投入过程中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17示出初次发酵过程中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18示出用于消除初次发酵过程中过压的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19示出灌注过程中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20示出二次发酵过程中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21示出熟成过程中流道模块的控制样子。
图22示出取出过程中被控制的整个流道的控制样子。
图23示出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机械室的内部构成的平面。
图24示出冷气供应单元的侧面。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输送管的内部配置的蒸发器单元。
图26示出蒸发器单元的平面。
图27是示出配置于蒸发器单元的垂直部的散热片的部分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发酵饮料是啤酒或米酒之类的用麦汁之类的原液发酵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而将啤酒作为发酵饮料的一例进行说明。虽然可以说明以啤酒为前提的术语,但本实施例不限于作为发酵饮料的一例的啤酒。
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如图所示,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构成为包括形成外形的外壳2和多个门10。
所述外壳2可包括机械室壳体5。所述机械室壳体5可位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上部。即,机械室壳体5可被设置成形成机械室且从外部保护机械室内部构成。
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以由多个单元(cell)构成。各个单元可包括腔体,可根据腔体的功能进行区分,可区分为小桶单元、取出单元及共用单元。各个单元可构成外壳2的一个部。即,多个单元可相互配合形成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支撑结构。单元通过单元外壳形成。后续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可将收容发酵饮料的原液的容器称为小桶(keg)。发酵饮料的原液通过制造过程成为发酵饮料,而且发酵饮料可收容在相同的小桶。可将具有所述小桶的腔体称为小桶腔体10。可通过设于小桶腔体10内部的小桶从原液制造出发酵饮料并进行保管。可具有多个所述小桶腔体10。小桶腔体各自具有小桶,因此可制造出不同形态的发酵饮料。通过所述小桶腔体10制造发酵饮料可相互独立地进行。因此,可同时制造出不同的发酵饮料。为此,各个小桶腔体包括流道模块。
可将向外部取出制造完成的发酵饮料的腔体称为取出腔体20或者分配器腔体。所述取出腔体20内部设有用于取出发酵饮料的分配器组件100。
根据本实施例,可通过一个分配器组件100取出在多个小桶腔体10制造的发酵饮料。即,可设有一个取出腔体20。并且,一个取出腔体20上可设有一个分配器组件100,一个分配器组件100上可设有一个龙头。可通过一个龙头取出从多个发酵饮料中选择的发酵饮料。
多个腔体除了小桶腔体10和取出腔体20之外可以进一步包括共用腔体30。可以说共用腔体30是用于制造发酵饮料后清洁分配器组件的构成或用于收容取出发酵饮料所需的二氧化碳罐之类的构成的腔体。即,可以说是收容与独立地设置的多个小桶腔体10、取出腔体20连接的构成的腔体。
后续对流道模块、二氧化碳罐等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机械室40上可设有用于执行冷却循环的构成。这种冷却循环构成充分保障耐久性。并且,是不用使用者频繁靠近的构成。因此,可将机械室40配置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上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具有六角形的截面。一个面的上部和下部可分别形成有腔体。具有共6个面,因此可沿着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外围设置共12个腔体。即,在1层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共六个腔体,同样在第二层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共六个腔体。优选的是形成有所述腔体的单元外壳的尺寸及位置相互对称。因此,优选的是所述六角形为正六角形。
其中,可以是10个腔体为小桶腔体10且1个为取出腔体20且其余1个为共用腔体30。为了在限定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尺寸下制造出尽可能大的容量的发酵饮料,可形成一个取出腔体和一个共用腔体,将其余腔体形成为小桶腔体。如果具有多个取出腔体或共用腔体,则小桶腔体的数量相应地减少,因此发酵饮料制造容量减少在所难免。
小桶腔体10是用于制造发酵饮料的空间,因此可以说是需要加热或冷却的空间。因此,需要与外部隔热,为此设有门3。即,可设有用于开闭腔体的门。优选的是所述门3由隔热门形成,可以各个小桶腔体10分别设有门3。可由此执行独立冷却及独立加热。
共用腔体30可以是收容二氧化碳罐、排放罐等的空间。这种构成不适合露在外部。因此,还可以设有开闭共用腔体30的门3。共用腔体的门也可以是隔热门,但可能不需要控制腔体内部的温度,因此可以不是隔热门。
取出腔体20是用于取出制造的发酵饮料的腔体。因此,是使用者靠近最多的腔体。并且,为取出发酵饮料,使用者需要拿着酒杯之类的容器将容器投入到腔体内部。因此,为了便于使用,优选的是取出腔体20上不设有门。
使用者靠近小桶腔体10的频率相对极低。即,更换小桶时使用者通常靠近小桶腔体,从在安装的小桶中制造发酵饮料及消费为止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相反,使用者靠近共用腔体30的频率会多于靠近小桶腔体10的频率少于靠近取出腔体20的频率。这是因为更换二氧化碳罐或清洁排放罐等,相对来讲对共用构成的管理频率可能会高。因此,可通过在取出腔体20的下部形成共用腔体30,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实现优化的腔体配置。这是因为能够将取出腔体20和共用腔体30露在使用者的同线正面。
考虑到使用者靠近腔体的频率及使用者的靠近姿势等,优选的是将取出腔体20设于共用腔体30的上部。即,将分配器组件100对着使用者的平均身高配置,从而能够极其容易地取出发酵饮料。
另外,不同于上述方式,也可以将机械室位于腔体的下部。但是该情况下,分配器组件100的高度相对增高在所难免,因此可能不容易取出。并且,机械室形成为内部空的空间,其内部设有冷却循环构成。因此,使得机械室本身支撑垂直荷重并不优选。
当然,可以与共用腔体相似地形成机械室腔体。但是,该情况下小桶腔体的数量减少在所难免,因此存在发酵饮料制造容量减少的问题。并且,在狭窄的空间收容压缩机、冷凝器、冷凝器风扇等构成以构成冷却循环也并不容易。因此,优选的是机械室位于腔体的上部即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最上部。
取出腔体20和共用腔体30的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可能不容易靠近小桶腔体10。作为一例,为了靠近位于取出腔体20的背面的小桶腔体10,使用者可能需要移动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后面。该情况下,通过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整个外围需要使用者能够靠近的空间。即,需要过大的设置空间。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地面旋转。即,可能仅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前方确保使用者的靠近空间就已充分。这是因为使用者靠近特定小桶腔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旋转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使得特定小桶腔体位于使用者的前方。因此,需要相对小的设置空间。换而言之,可像冰箱一样只在前方面需要使用者能够靠近的空间。
如图2所示,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能相对较重,因此可包括用于使得便于水平移动的脚轮8。所述脚轮8(caster)可结合于底部框架7。
所述底部框架7的上部可设有下部单元框架6。所述下部单元框架6可形成为与底部框架7相对的形态。所述底部框架7和下部单元框架6之间可设有圆形态的推力轴承(Thrust Bearin g)。即,所述推力轴承可旋转地支撑通过下部单元框架6传递的垂直荷重。并且下部单元框架6和底部框架7因轴承而设置成上下相隔。
因此,在底部框架7固定的状态下下部单元框架6能够旋转。这种旋转是指除底部框架7及脚轮以外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能够水平旋转。因此,不需要确保多余的设置空间,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这是因为使用者可通过旋转发酵饮料制造装置通过一个方向靠近所有腔体。
另外,除了多个腔体之外整个机械室也一并旋转,因此机械室和腔体之间不需要用于旋转的额外的构成。具体来讲,不需要支撑垂直荷重的同时在机械室和腔体之间允许相对旋转的构成。这是因为除底部框架7以外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能够整体及一体旋转。
因此,如以下所述,能够提供非常有效且紧凑的冷气供应结构。并且,能够非常简单地制造构成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结构的外壳2的具体构成。
外壳2可包括设于棱角部分的装饰面板4。可以隔着两侧装饰面板4上下设有腔体。所述装饰面板4可被设成支撑垂直荷重和侧面外力。并且,装饰面板4可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棱角部分形成向外部露出的部分提供优美的外观。
然而,本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如上应用独立的单元结构,由于单元和单元之间配合,从而可通过其本身支撑垂直荷重和侧面外力。即,1层单元外壳和2层单元外壳之间形成上下配合,各层的单元外壳之间执行圆周方向配合,从而可制造成结构上极其稳定。并且,各层的单元外壳之间还可通过蒸发器组件沿沿半径方向执行配合。
换而言之,可以不需要支撑垂直荷重和侧面外力的装饰面板4,设置外观方面的装饰面板。
装饰面板4执行支撑垂直荷重的柱功能的情况下,可用金属材质制造装饰面板4。当然,其厚度也可足够厚以便能够支撑垂直荷重。
相反,装饰面板4设于棱角部分起到装饰功能的情况下,可制造成其厚度足够薄,还可以用金属材质以外的合成树脂、木头等材质制造。因此,可得到节省制造费用、容易制造及减轻重量等效果。
以下通过图2至图6对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0的外壳2和冷却循环构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外壳2可包括下部单元框架6和上部单元框架9。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截面为六角形,因此所述下部单元框架6和上部单元框架9也可以与之对应地具有六角形。
六角形的各个棱角部分可设有装饰面板4。可以说棱角部分是相邻的腔体的前方开口部相隔的空间。因此,可以说所述装饰面板4是用于遮蔽这种空的空间的构成。
所述装饰面板4可被上下区分分别连接。即,上部的装饰面板4的上端与上部单元框架9结合,下部的装饰面板4的下端可与下部单元框架6结合。上部的装饰面板4的下端和下部的装饰面板4的上端可相互结合。
其中,为了安装门铰链11而可设置所述装饰面板4。即,铰链11可介于上部装饰面板4的上端和上部单元框架9之间以将它们结合起来,铰链11可介于下部装饰面板4的下端和下部单元框架9之间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并且,上下两个铰链11可介于上部装饰面板4的下端和下部装饰面板的上端之间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在此,所述两个铰链11还可以分别与上部单元框架及下部单元框架结合。因此,铰链能够被牢固地结合固定。
图3示出单元外壳60,尤其示出形成小桶腔体的单元外壳。形成分配器腔体或共用腔体的单元外壳也可以与之相同或相似。
单元外壳60可构成为包括外(outer)单元外壳61和内(inner)单元外壳62。外单元外壳61和内单元外壳62均具有前方开口的形状。内单元外壳62插入到外单元外壳61的前方开口部,从而两者可一体形成单元外壳60。
内单元外壳62可通过注塑或真空成型来形成。即,可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所述内单元外壳62形成腔体,因此可通过合成树脂材质形成以提高质感及清洁便利性。
外单元外壳61可用钢板制成。所述外单元外壳61形成除了前方开口部之外上面和下面及侧面均连接的结构体。即,外单元外壳61本身可作为一个块支撑垂直及水平荷重。当然,内单元外壳62可具有与外单元外壳61相同的外形,但其可形成为大小较小以便内单元外壳2能够插入收容于外单元外壳。
内单元外壳62可插入到外单元外壳61内部通过发泡泡沫工艺形成为一体。即,单元外壳60将形成一个构成。内单元外壳62和外单元外壳61之间的发泡泡沫起到提高隔热性能的功能。当然,也可以将非发泡泡沫的其他形态的隔热材料设于内单元外壳和外单元外壳之间。因此,单元外壳60可与上述隔热门3结合将作为内部空间的腔体形成为隔热空间。
单元外壳60形成小桶腔体10的情况下,内单元外壳62的内部可设有小桶支撑件70和流道模块200。流道模块200可包括罐联结器250、中间罐260、联结器270及泵219。并且流道模块200可包括用于收容遮蔽部分构成的模块外壳219。后续对小桶支撑件70和流道模块200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壳2包括多个单元外壳60。即,多个单元外壳上下层叠及沿圆周方向配合,从而可支撑垂直荷重和水平荷重。因此不需要用于收容多个单元外壳的腔室之类的构成。
图2示出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下部(1层)安装有共六个单元外壳60的一例。并且,示出上部(2层)安装有构成取出腔体的单元外壳的一例。
所述取出腔体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五个空的空间,该空间中可均插入安装五个单元外壳60。
对组装顺序来讲,在下部单元框架6安装六个单元外壳60,在上部再安装六个单元外壳后将位于上部的单元外壳和下部单元框架9结合起来。之后可形成机械室40。结合成机械室壳体包围上部单元框架,从而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上部的内部可形成有机械室。
在此,可先将装饰面板4结合到下部单元框架6和上部单元框架9之间,也可以在安装单元外壳60后结合装饰面板4。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能够通过下部单元框架6、相互配合的多个单元外壳60及上部单元框架9形成用于形成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基本外形的外壳2。因此,能够制造出非常简单且容易制造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尤其,能够通过分别独立地具有隔热壁的单元外壳60实现需具有隔热空间的腔体,因此能够确保隔热性能及隔热壁的形成非常容易及简单。
如图4及图5所示,关于将门30支撑成能够旋转的门铰链11,考虑到门30的旋转半径,铰链轴11a应比装饰面板4位于半径方向外侧。
为此,门铰链11可包括铰链托架11b且具有从铰链托架11b向外侧延伸的铰链轴11a。所述铰链托架11b和铰链轴11a可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在铰链托架11b结合铰链轴11a形成一个铰链组件。
所述铰链托架11b可通过螺栓结合部11c固定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或上部单元框架9。在此,所述铰链托架11b可与装饰面板4型合。即,装饰面板4可通过铰链托架11b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或上部单元框架9。
并且,铰链托架11b可与单元外壳50结合。并且,通过将铰链托架11b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单元外壳50可固定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或上部单元框架9。
所述单元外壳50是用于在内部形成腔体的构成。并且,外壳2包括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配合的多个单元外壳50。并且,多个单元外壳50可层叠成两层。
在此,可考虑通过单元外壳50的下部面和上部面将单元外壳固定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或上部单元框架9。这种固定结合可通过螺栓实现。
然而,单元外壳50构成隔热壁的情况下,通过单元外壳的下部面和上部面结合时有隔热性能下降的风险。因此,优选的是通过单元外壳的侧面最小化结合部分的同时使得单元外壳60结合于下部单元框架6或上部单元框架9。
尤其,优选的是利用铰链11在单元框架6、9固定结合单元外壳60和装饰面板4。这是因为铰链11在单元外壳60的外部与单元框架6、9结合,因此即使进行螺接也能够防止隔热壁损伤。该情况下,铰链11与单元外壳60及装饰面板40型合结合,铰链11固定于单元框架6、9,因此单元外壳60和装饰面板40能够固定于单元框架6、9。
对于上下两个门30总共需要两个铰链11。因此,中间两个铰链可以不固定或结合于单元框架6、9。
如图2所示,单元外壳60和单元外壳60紧密贴合时,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棱角部分形成空间。并且,装饰面板4上下分离形成。因此,可利用棱角部分的空间和装饰面板40的上下连接部分固定结合中间两个铰链。
另外,构成冷却循环的大部分的构成收容于机械室40。机械室的侧面通过机械室壳体5遮蔽,机械室壳体5可设置成遮蔽机械室上面。但是,为了使得能够通过冷凝器顺畅地进行热交换,机械室的上面可开放。
机械室40中可设置压缩机450、冷凝器460及冷凝器风扇470。并且,大小相对大的电源供应装置(SMPS)480也可收容于机械室。优选的是用于向小桶腔体供应冷气的蒸发器不位于机械室。这是因为机械室和各腔体之间的隔离距离相对较大,因此有发生冷气损失的风险。因此,与蒸发器相关的构成可实质上位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央的空的空间50。当然,冷媒管可以还位于机械室和机械室外部。
如图4所示,可知输送管411与单元外壳60的后壁紧密贴合。并且,输送管411的下部可设有除霜水罐490。可知输送管411上形成有用于向单元外壳内部供应冷气的流入口401。
输送管411、蒸发器410及除霜水罐490构成一个蒸发器组件400。为此,蒸发器组件的上下可分别设有面板418。所述面板的剖面为六角形状,可形成为与空的空间50型合。
上部单元框架9的中央即空的空间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可通过所述开口部插入蒸发器组件400。蒸发器组件的上部面板闭合所述开口部。当然,也可以在下部单元框架9安装所述蒸发器组件400,之后在蒸发器组件400的上部安装下部单元框架。
图6简要示出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水平截面。
沿着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外围紧密贴合有单元外壳60。图示的单元外壳60为形成腔体的内单元外壳62,其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隔着一定间隔配置。但是单元外壳60的侧面通过外单元外壳61可相互紧密贴合。
单元外壳60可形成为前方宽且后方窄的形态。为确保靠近空间,可从前方向后方一定深度为止左右宽度不变,而再趋向后方的情况下左右宽度变窄。即,可具有大致梯形形态的截面。
由于这种单元外壳60的形状,单元外壳60的侧壁能够与相邻的单元外壳60的侧壁配合。并且,单元外壳60可形成为能够以一个块的形态充分支撑垂直荷重。
如上所述,单元外壳沿着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围(沿着圆周方向)侧壁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在单元外壳的后方形成空的空间50。
单元外壳的前方面整体构成六角形状且单元外壳的后方面与前方面平行的情况下,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心也同样形成六角形状的空间。这种空间50具有六角柱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中间的空的空间50形成蒸发器组件400。
即,可通过被隔热材料包围的输送管411和垂直安装在输送管内的蒸发器410向各个腔体供应冷气。在此,可不使用一般的金属输送管而是使用空心的六角截面的隔热材料柱同时实现输送管功能及隔热壁功能。因此所述输送管411可以是内部收容蒸发器的隔热壁柱。
各个单元外壳60的侧壁相互配合,单元外壳的后壁与所述输送管411配合。因此,无需另外形成用于设置输送管的空间,能够通过与单元外壳的形状配合自动形成空的空间50。即,单元外壳被设置成沿上下方向及圆周方向相抵接,而且可被设置成通过中间的输送管411沿半径方向相抵接。
其中,所述空的空间50形成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央,因此能够向半径方向顺畅、高效地供应冷气及回收冷气。尤其,能够另外排除空气向空的空间50外部流动,因此能够最小化冷气损失。这是因为输送管411本身可由隔热材料形成,同时通过具有隔热壁的单元外壳60包围输送管。
另外,所述输送管411和单元外壳60之间形成有冷气流入口401及冷气吐出口402。并且输送管411上设有蒸发器410。
以下通过图6至图9对小桶腔体10内部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小桶腔体10形成于单元外壳60且小桶腔体10的内壁通过内单元外壳62形成。
内单元外壳62上形成有前方开口部62a,向前方开口部62a的后方在两侧形成有侧壁62b、62c。前方侧壁62b为了通过前方开口部62b形成宽的出入口而可形成为实质上平行。相反,后方侧壁62c可形成为随着趋向后方两侧之间的宽度变窄。即,通过后方侧壁62c,在内单元外壳62内部可形成随着趋向后方变窄的梯形形态的空间。
以内单元外壳62插入外单元外壳61的一体的单元外壳60为基准,单元外壳60可包括前方开口部61a、上侧壁61b、下侧壁61c、左右侧壁61d、61e及后侧壁61f。
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在前方开口部的上下向后方延伸,左右侧壁在前方开口部的左右向后方延伸,后侧壁在前方开口部的后方与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连接。
左右侧壁61d、61包括在前方开口部的两侧实质上相互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前方左右侧壁61d和从前方左右侧壁的后方到所述后侧壁为止延伸成左右宽度变窄的后方左右侧壁61e。
由于这种后方左右侧壁61e,相邻的单元外壳60可相互沿着圆周方向紧密贴合。
内单元外壳62的后壁62d形成为平面形状的垂直壁,下部安装有风扇490,热交换的冷空气能够从蒸发器流入到内单元外壳内部。即,在内单元外壳62后壁62d的下部可形成有空气流入的流入口401。
并且,内单元外壳62的后壁62d上部可形成有用于冷却了内单元外壳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内单元外壳62外部的排出口402。通过排出口402排出的空气在与蒸发器410热交换后下降,之后再与蒸发器410热交换后通过流入口401流入内单元外壳62内部。当然,在此需要驱动风扇490。因此,热交换的冷气双重地流入腔体内部,因此能够进行极其有效的冷却。
在此,为了顺畅地吸入及排出空气,优选的是流入口401的大小大于排出口402的大小。并且,优选的是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形状为圆形。
另外,内单元外壳62的后壁上可设有单元PCB(cell PCB)安装部402。为了独立地顺畅执行小桶腔体内部的温度控制、流道模块控制、状态控制等,单元PCB可安装于单元PCB安装部。
在此,可知所述单元PCB安装部设于流入口401和排出部402之间。因此,通过在冷气流入排出的路径上安装PCB,能够顺畅地执行PCB冷却。
并且,内单元外壳62的下部可设有能够安置小桶的小桶支撑件70。
小桶支撑件70可包括小桶安置部71,小桶支撑件70上可设有门传感器73和温度传感器72。
所述温度传感器72可设置成实质上与小桶安置部71紧密贴合。即,可设置成与小桶的下部实质上紧密贴合。因此,可设置成极其有效地感测最重要的小桶内部的原液或发酵饮料的温度。
如图8所示,内单元外壳62内部的上部安装有流道模块200,而且可以还安装中间罐260。所述中间罐260可以是流道模块200的部分构成。
并且,流道模块200可包括设置成与小桶的盖结合的联结器270。
所述流道模块200可包括泵、多个管件、多个管路及多个阀等构成。但是所述流道模块可制造及安装成一个模块,优选的是形成为紧凑的模块。
通过上述内单元外壳62的后壁62d实现冷气的流入和排出及单元PCB的安装。因此,优选的是遮蔽这种空气的流入/排出口及单元PCB等以避免暴露于使用者。并且,优选的是将设于内单元外壳62的上部的流道模块200的部分构成也遮蔽起来。即,优选的是设置成只有需要使用者操作的流道模块200的联结器270或中间罐260之类的部分构成露在内单元外壳62内部,而其余流道模块200的具体构成则遮蔽起来。
为此,所述内单元外壳62上可设有后盖(back cover)90。
图9示出后盖,图8示出所述后盖安装于内单元外壳62的状态。
后盖90为弯曲的面板形状,可以由钢板形成。尤其,后盖的前面暴露于内单元外壳62内部,因此可以由不锈钢钢板制成。尤其,后盖可起到加热面板功能。因此优选的是用非合成树脂的钢板尤其不锈钢钢板制成。当然,也可以用铝材质制成。
后盖90位于内单元外壳62的后壁62d的前方,前后形成一定的空间。即,在后壁62d和后盖90的后面之间形成空间,可利用这种空间设置单元PCB和传感器72、73之间的连接线进行遮蔽。并且,可形成用于安装风扇490的空间。
所述后盖90可包括下板93和上板91。并且,可包括设于下板93和上板91之间的中板92。
如图9所示,上板91的左右宽度大于下板93的左右宽度,中板92的左右宽度可随着从下板93趋向上板91逐渐增大。中板92可形成为在下板93和上板91之间弯曲的形态,可从后方向前方形成为斜线形态。因此,上板91相比于下板93比后壁62d更靠近前方配置,上板91的后面和后壁62d之间可形成更大的空间。即,在内单元外壳62内部的上部,可在后壁62d和上板91之间形成更大的遮蔽空间。
并且,所述中板92上可形成有多个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可形成为狭缝92a形态。因此,冷气从后盖前方向后方流入,能够向腔体外部排出冷气。
如图8所示,除了流道模块200的联结器270和中间罐260构成等,通过所述上板91遮蔽的空间中可设置多种构成。尤其,可在内单元外壳62的上部安装构成流道模块的流道模块外壳201,可在流道模块外壳201内部收容泵219和管路等。
因此,能够通过流道模块外壳201和后盖90遮蔽固定支撑流道模块的诸多构成。即,可露出用于与小桶结合的联结器270和用于与中间罐260结合的罐联结器250等构成,将其他构成遮蔽起来。并且,所述后盖90的上部可与流道模块外壳201结合。
另外,这种遮蔽空间可以是用于形成不仅与各腔体内部的独立的构成连接,而且还与共用构成连接的流道的空间。即,用于与流道模块200连接的发酵饮料流道或二氧化碳流道的一部分可位于这种遮蔽空间内。并且,清洁流道模块后用于排出清洗液等的流道的一部分可位于这种遮蔽空间内。
因此,可利用内单元外壳62的后方空间将多种流道相互连接起来。
如图9所示,后盖97的后面可设有加热器96。所述加热器96可以是面板形态的加热器。即,可使得面板的宽面紧密贴合于后盖97的后面。所述加热器96可以是硅加热器。
并且,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96发加热温度的恒温器(thermostat)。所述恒温器可设置成紧密贴合于加热器96。
其中,所述加热器96具有原液发酵时提高腔体内部的温度使得能够顺畅地进行发酵的功能。因此,随着加热器96加热,热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具有更大面积的后盖90。即,后盖可起到热扩散面板功能。因此,能够对腔体内部均匀地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后盖90和后壁62d之间形成有空间,因此能够通过这种空间设置将加热器96及恒温器97连接于单元PCB的连接线。
所述后盖90的下部即下板93可形成有使冷气流入内单元外壳62内部的流入孔64。并且,所述流入孔64的下部可设有用于向上部引导冷气的引导部95。
所述引导部95可通过焊接等方法结合于下板93,这种焊接结合部通过小桶支撑件70被遮蔽。
如图3及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包括联结器支座275。如后续所述,联结器支座275是选择性地与联结器270结合的构成,是在发酵饮料制造过程、发酵饮料保管过程及发酵饮料取出过程中不使用的构成。换而言之,联结器支座275是用于清洗流道模块200内部的构成,可以仅在清洗过程中与联结器和结合。
可能会有需要联结器支座275的情况下反而联结器支座275不起眼的情况。这是因为其不是经常使用的构成。出于这种原因,需要使得联结器支座275总是设于小桶腔体内部。
如图所示,小桶腔体的上部侧壁上可形成有支座安装部275a。联结器支座275可固定或可分离地设于所述支座安装部275a。联结器275可以可移动地设于小桶腔体内部以便能够与设于其他位置的小桶盖及联结器支座分别结合。即,可设置成能够通过形成原液流道和气体流道的管路挪动一定量的位置。
联结器支座275可被设置成能够用磁铁拆卸安装于支座安装部275a。外单元外壳本身由钢板形成的情况下,可用磁铁固定联结器支座。
联结器275构成用于发酵饮料和气体移动的路径。并且构成用于清洗液移动的路径。因此,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联结器275应一直结合于小桶盖或联结器支座。联结器275上设有用于确认这种结合与否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确认了联结器结合于小桶盖或联结器支座的情况下,可判断为正常状态。
以上对能够利用外壳2尤其多个单元外壳60制造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对多个单元外壳60上下层叠成两层,6个单元外壳沿着外围相互配合从而具有共12个单元外壳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进行了说明。即,说明了关于六面体形状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实施例。
然而,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可以是四角形状或五角形状,可具有七角至八角。作为一例,实质上可形成为正四角形、正五角形、正七角形或正八角形形状。在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左右长度相同的前提下,随着角增加,腔体数也增多,但是腔体的大小只能减小。
上述实施例中单元外壳60的后方侧壁形成为梯形形态。因此,只是存在后方侧壁的倾斜度差异,即使角数变化,单元外壳60的后方侧壁能够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配合。因此,即使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角数变化,上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外壳2结构能够相同地适用。
以下对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中用于制造发酵饮料的流道模块和用于取出发酵饮料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对流道模块和取出构成进行清洗、杀菌或洗涤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发酵饮料是从原液通过多种过程制成的。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制造发酵饮料前收容于小桶的原液和所述原液最终被制造成发酵饮料的状态之前都命名为原液。
首先,参见图10对流道模块200进行详细说明。
小桶80收容原液,对所述原液通过发酵等制造过程制造成发酵饮料。并且,发酵饮料收容于小桶80。即,直到从原液制造的发酵饮料均被消费完为止,原液及制造酒一直设于同一小桶80。当然,部分原液在发酵饮料制造过程中在流道模块内移动,但最终制造完成为发酵饮料的状态下均被回收到小桶内部。
小桶80上设有小桶盖500,小桶80以收容原液且安装有小桶盖的状态位于小桶腔体内部后,小桶盖可结合于联结器270。所述小桶80内部可并未装满原液,在小桶内部的上部填充空气甚至二氧化碳。当然也以填充氮气。
所述小桶盖500上安装有原液软管510,原液软管510可在小桶80内部向下部延伸至小桶地面附近。
小桶盖500可形成为区分用于在小桶内外部之间原液(液状)出入的流道和气体(气相)出入的流道。原液出入的流道直接与原液软管连接。并且气体出入的流道与小桶的最上部连通。因此,两者可形成相互独立的流道。所述联结器270被设置成在与小桶的盖500结合时,与小桶内部原液流道210及气体流道230独立地连接。
原液流道210是原液流动的流道,气体流道230是气体流动的流道。尤其,可以将发酵饮料制造过程中原液或发酵饮料移动的流道称为原液流道210,将发酵饮料制造过程中气体流动的流道称为气体流道230。当然,所述气体流道230在取出发酵饮料时可构成将二氧化碳流入小桶内部的流道的一部分。
可以以联结器270为基准区分原液流道210和气体流道230。并且,可以以中间罐260为基准区分原液流道210和气体流道230。图10中原液流道210用实线示出,并且气体流道230用虚线示出。
为了制造发酵饮料,需要将收容于小桶的原液的至少一部分移动到小桶外部。作为一例,在向原液供应酵母的过程或灌注原液的过程等,原液的至少一部分需要移动到小桶外部后重新移动到小桶内部。可将这种原液移动的流道称为原液流道210。
为了将小桶80内的原液移动到小桶外部而可设有泵219。泵219设于原液流道210,通过泵219流入的原液能够供应到中间罐260。因此,可以将从联结器270经由泵到中间罐260为止称为原液流道210。并且,泵219反方向驱动时中间罐260内部的原液能够通过泵219流入小桶内部。能够将联结器270和泵219之间的流道称为第一原液流道211,并且将泵219和中间罐260之间的流道称为第二原液流道220。
所述第一原液流道211直接与原液软管510连接。换而言之,泵219吸入小桶内的原液时第一原液流道211上不流入空气或气体,能够仅吸入原液。即,通过在原液流道210上设置泵219,能够排除泵驱动时在原液流道内部产生负压的罐之类的构成。即,泵控制和负压解除之间时间上不发生延迟。因此,用于原液移动的泵的控制变得精确,原液流道上的压力偏差能够缓慢发生。由于这种原因,能够精确控制泵且提高泵耐久性。
通过驱动泵将小桶内部的原液移动到中间罐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认为小桶和中间罐之间设有泵。因此,泵驱动的情况下立即吸入原液,从而能够通过泵移动到中间罐。
相反,现有专利的情况下,在小桶和泵之间设有中间罐。因此,泵驱动的情况下中间罐中产生负压,之后小桶内部的原液能够流入中间罐。其结果,会发生泵控制和负压解除之间的时间延迟,因此泵控制即原液流动控制不精确,原液流道上瞬间产生大量压力偏差在所难免。清洗过程中也可能相铜地发生这种问题。这是因为如后续所述,清洗过程中压力先施加于中间罐,之后清洗液在流道模块循环,因此产生流道的清洗水引起的阻力时可对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能够通过本实施例轻易地解决现有专利的问题。
第一原液流道211中可包括流量计213和泵阀216。随着泵219驱动,原液能够从小桶内部经过流量计及泵阀流入泵219。泵阀216是用于开闭原液流道210的阀,优选的是被控制成当泵219驱动时开放。
所述流量计213起到感测流量使得定量的原液流动的功能,能够通过感测到的流量进行泵控制。为构成紧凑的第一原液流道211,可在流量计的两端分别连接弯管212、214,弯管可以是单方向弯管。
管件中两方向是指两侧设有能够连接管路的套口,单方向是指仅一侧设有能够连接管路的套口。没有套口的那一侧以管形态露出,这种管可与其他管件的套口连接或插入到柔性管路内部与柔性管路结合。
弯管214与T管215连接,T管215与泵阀213连接,泵阀213通过弯管217与‘U’字形弯曲管218连接。弯曲管可与泵219连接。
所述T管215形成第一原液流道211分支的分支点,可在所述分支点连接用于取出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流道330。发酵饮料流道330上设有用于选择性地开闭发酵饮料流道的取出阀331,取出阀331可与弯管32连接。后续对之后的发酵饮料流道330构成进行说明。
因此,以分支点为基准,泵阀216在第一原液流道设于分支点和泵219之间。并且,以分支点为基准,流量计设于分支点和联结器之间。并且,以分支点为基准,可在分支点的下游侧设置有选择性地开闭发酵饮料流道330的取出阀331。
另外,从泵219吐出的原液能够通过第二原液流道220流入中间罐260的容器261内部。第二原液流道22上可设有水位传感器221。水位传感器可与弯管222连接。第二原液流道220可与罐联结器250的原液连接口252连接。即,原液能够从第二原液流道220经过原液连接口252流入容器261。
其中,容器261的容量相对小于小桶的容量。因此需要防止过量的原液流入容器内部。因此可通过在第二原液流道220上设置水位传感器221控制泵的驱动。
具体来讲,可以说所述水位传感器221不是用于感测中间罐内部的水位,而是用于感测液体在水位传感器221内部的流动。可以以利用电极感测液体的时间点为基准间接算出流入中间罐内部的液体的水位。
即,为了灌注,原液应流入中间罐内部至具有适当的水位。相反,投入酵母的过程中无需向中间罐内部投入原液。因此,水位传感器221感测液体后可以使得原液流入中间罐内部一段时间。这是在灌注过程中。相反,在酵母投入过程中优选的是水位传感器221感测液体之前停止泵的驱动,水位传感器感测到液体的情况下可立即控制使得泵停止驱动。
泵正方向驱动时,小桶内部的原液通过原液流道210供应到中间罐260。泵反方向驱动时,中间罐260内部的原液通过原液流道210流入小桶内部。即,通过泵的正逆驱动改变原液的移动方向,可在该过程中向原液供应酵母或对原液进行灌注。当然,泵的驱动方向和原液的流动方向也可相反。
所述中间罐260和罐联结器250的连接关系可与联结器270和小桶盖500的连接关系相同。
即,液相通过原液连接口252及与其串联的罐软管265流入罐内部。并且,罐联结器250的气体连接口251与中间罐的盖162连接。即,连接于罐内部的上部空间。因此,罐联结器250在与中间罐260连接的同时独立地连接原液流道210和气体流道230。其结果,可以说小桶内部和中间罐内部是Z液体和气体之间进行缓冲的空间。
在此,优选的是泵219在流道模块位于最上部。即,可配置成势能高。所述‘U’字形弯曲管281能够防止泵219逆驱动时在泵两端发生急剧的压力差。泵逆驱动时实质上收容于中间罐内部的原液可全部排出,在原液全部排出的时间点,可在泵的两端发生急剧的压力差。
因此,可通过‘U’字形弯曲管人为形成水头差以防止在泵219的两端发生急剧的压力差保护泵。
通过原液制造发酵饮料的过程中,泵阀215可联动于泵219的工作开闭。相反,制造过程中没有特殊理由的前提下不取出发酵饮料前的原液。因此,优先的是发酵饮料流道330上的取出阀331在发酵饮料制造过程中一直闭合。当然,为了取出闭合泵阀215排除在原液流道210的流动,取出阀331开放,从而会在发酵饮料流道发生流动。
小桶内部的原液发酵,在这过程中必然产生二氧化碳。当然,虽然需要保持适当的二氧化碳压力,但需要消除过度的二氧化碳压力。
消除过度的气体压力的过程中原液的一部分可与气体一起排出,尤其泡沫可与气体一起排出。
因此,需要适当地处理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在该过程中需要有效地防止原液流道210和气体流道230之间混入。并且,需要有效防止排出气体时向外部排出泡沫或异物发生污染。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在中间罐260和联结器270之间形成气体流道230。小桶上部空间可通过联结器270与原液软管510独立地和气体流道230连通。
具体来讲,形成为从联结器270起形成第一气体流道231且经过分支点后第二气体流道242与罐联结器250的气体连接口251连接。气体连接口251通过罐的盖262与容器261的上部空间连通。上部空间与罐软管265独立地配置。因此,中间罐分别连接于原液流道及气体流道将两者连通起来,但可起到液相和气相的缓冲功能。即,中间罐260不串联原液流道及气体流道,可通缓冲起到间接连接功能。
第一气体流道231的分支点可通过T 232形成。所述分支点上可连接二氧化碳流道300。所述二氧化碳流道可被设置成气体流道230内部的压力低的情况下供应压力。并且,二氧化碳流道300可被设置成取出发酵饮料时供应取出压力。
所述二氧化碳流道300可包括止逆阀301且具有选择性地开闭二氧化碳流道的二氧化碳阀302。所述二氧化碳流道300通过T或弯管303与相隔配置的二氧化碳罐连接。后续对整个二氧化碳流道进行说明。
从小桶内部排出的二氧化碳可经过第一气体流道331并经过气体阀238后排出到中间罐260内部。所述气体阀238可被设置成选择性地开闭气体流道230。
原液发酵时需要适当地控制发酵压力。即,为了感测发酵时产生的气体压力,优选的是气体流道230上设有气体压力计237。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计237设于联结器270和气体阀238之间。即,可在通过气体阀238关闭气体流道230的状态下感测压力。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计位于气体流道230上二氧化碳流道分支的分支点的下游(downs tream)。
另外,优选的是压力计从第二气体流道231分支设置。即,优选的是在气体流道230上压力计位于压头最高的位置。
为此,优选的是二氧化碳的分支点232和压力计分支点235之间设有半圆形的弯曲管。这种弯曲管234垂直立起来,可配置成两端之间水头差最大。
可在分支点235连接弯管236且之后设置压力计237。即,在分支点235的两侧分别配置压力计237和气体阀238。之后,两个弯管240、241相互串联后第二气体流道通过管路与中间罐260连接。
图10中相互独立地设于罐联结器250和联结器270之间的原液流道210用实线示出,并且气体流道230用虚线示出。其中,中间罐260和小桶80的内部分别连通成与原液流道及气体流道区分。
其中,包括中间罐260及联结器270的流道模块200可被构成及制造成非常紧凑。因此,优选的是最小化所需的管路以使用多个弯管或T之类的管件构成流道模块200。所述流道模块200的大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收容于流道模块外壳201或与其连接,可紧凑地安装于腔体内部。
另外,图10示出流道模块与小桶连接的样子,其可以是发酵饮料制造过程或发酵饮料制造完成后保管过程的样子。制造的发酵饮料全部取出消费的情况下,应安装新的小桶重新执行发酵饮料制造过程。在此,优选的是执行对流道模块内部杀菌、清洗或洗涤的过程(以下称为清洗过程)。
这是因为需要去除流道模块内部或许可能残留的残留物。并且,这是因为制造其他种类的发酵饮料的情况下之前发酵饮料的风味可能会影响新的发酵饮料。
杀菌、清洗或洗涤过程中采用蒸馏水或洁净水,可使得溶解具有杀菌或清洗成分的物质。并且,通过杀菌或清洗成分杀菌或清洗后可以仅用蒸馏水或洁净水涮洗。
因此,有效清洗流道模块的过程极其重要。后续对此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可通过一个分配器组件取出位于多个小桶内部的发酵饮料。因此,取出的过程中不同的发酵饮料之间可能会相互混合。并且,可能取出叫作A的发酵饮料后取出风味完全不同的叫作B的发酵饮料。在此,A发酵饮料的风味极有可能串味到B发酵饮料。因此,需要寻求能够防止发酵饮料之间风味串味的方案。
并且,需要寻求能够通过一个分配器组件有效、高效地取出多个发酵饮料的方案。这是因为在限定的空间下具有多个分配器组件的情况下,发酵饮料制造容量下降在所难免。
以下参见图11对能够用于本实施例的分配器组件的结构和排放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取出发酵饮料而可向小桶内部供应二氧化碳。即,可通过二氧化碳供应压力取出发酵饮料。换而言之,可通过气体压力取出发酵饮料,而不需要泵之类的构成。
为此,设有二氧化碳罐308,所述二氧化碳罐可设于共用腔体30内部。可将图11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称为共用腔体区域。但头部组件360可位于取出腔体的后方空间而不是共用腔体30。即,可遮蔽地设于分配器组件100的后方。
以上说明了二氧化碳罐308通过二氧化碳流道300连接于气体流道230。具体来讲,包括压力调节器307、压力计306、止逆阀309及流道阀305,用一个二氧化碳罐向多个气体流道230供应二氧化碳。为此,可设有二氧化碳阀组件304。可以说所述二氧化碳阀组件304是将多个二氧化碳阀组成为一个组件的构成。
在底座配置固定多个二氧化碳阀302。具有共10个气体流道230的情况下,所述二氧化碳阀302也具有10个,可以分别和不同的小桶腔体的气体流道230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阀组件304可包括止逆阀301。
因此,二氧化碳供应路径上设有主流道上的止逆阀及开闭阀且分支流道上也可设有开闭阀及止逆阀。因此,能够双重防止气体逆流。
优选的是使得所述二氧化碳罐在发酵过程及取出过程中供应一定的压力。为此,压力调节器307位于主流道上。并且,在发酵过程或取出过程中基本上流道阀305可以是开放的状态。
多个二氧化碳阀302选择性地开闭以独立地将二氧化碳供应到气体流道。
另外,二氧化碳流道通过止逆阀301防止发生逆流。因此,二氧化碳流道是仅二氧化碳流动的流道。因此无需另外清洗流道的内部。
参见图10及图11,取出发酵饮料时该二氧化碳阀302开放,因此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流道230流入小桶80内部。即,提供取出压力。在此,气体阀240和泵阀216关闭。并且取出阀331开放。
通过取出压力,小桶内部的发酵饮料沿着原液流道尤其第一原液流道211流动以流动到发酵饮料流道330。流动到发酵饮料流道330的发酵饮料可在沿着龙头流道370流动的过程通过龙头110被取出到外部。
其中,通过一个龙头110单次取出的发酵饮料应相同。换而言之,选择想要取出的发酵饮料的情况下,与该发酵饮料连接的发酵饮料流道应开放。
因此,如何将多个发酵饮料流道330和与一个龙头110连接的龙头流道370之间连接起来极其重要。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包括头部组件360。
头部组件360可包括头部363。所述头部363被设置成与多个发酵饮料流道330连接。即,发酵饮料通过多个发酵饮料流道330供应到头部363。因此,可以说所述头部363是作为一个流道用于将多个发酵饮料流道连接于一个龙头流道370的构成。
沿所述头部363的侧方向连接各个发酵饮料流道330,优选的是连接部位上设有止逆阀362。即,能够防止从特定发酵饮料流道330供应到头部的发酵饮料逆流到其他发酵饮料流道330。并且如后续所述,能够防止流入头部363的清洗液逆流到发酵饮料流道330。
所述头部组件360包括底座361,可在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多个止逆阀。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头部组件360尽可能配置成接近分配器组件120。即,优选的是最小化头部组件360和龙头110之间的龙头流道120的长度。这是因为优选的是减少多个发酵饮料的风味相互混入的面积。并且,这是因为优选的是减小需要清洗的龙头流道的长度。因此,优选的是所述头部组件360设于取出腔体的后方空间。
取出特定发酵饮料后取出其他发酵饮料的情况下,特定发酵饮料的残留物或风味可残留于头部363和龙头流道370内部。因此,可能会发生当前取出的发酵饮料中混入其他发酵饮料的风味的问题。
因此,优选的是取出特定发酵饮料后清洗头部内部和龙头流道。即,优选的是形成清洗流道。
为此,可设置收容清洗液的清洗罐351,优选的是在清洗罐351和头部363之间设置清洗流道350。
位于清洗罐的清洗水通过泵352的驱动流入头部363内部后能够通过龙头流道370流动。当然,还能够通过龙头110排出。
另外,清洗水流道上可设有止逆阀353以防止发酵饮料发生逆流,洗涤水流道350可通过所述止逆阀353连接于头部363。优选的是所述洗涤水流道向所述头部的长度方向连接。
可以不设置清洗罐351,从外部向洗涤水流道供应净化的洗涤水。该情况下,可设有洗涤水流道阀而不是泵。阀开放的情况下洗涤水被供应到洗涤水流道,能够清洗头部及龙头流道。
清洗了头部363及龙头流道370的洗涤水可通过排放流道380排出到排放罐382。所述排放罐382可被设置成不仅收容这种洗涤水,还收容清洗了流道模块的洗涤水和蒸发器的除霜水及分配器托盘115的残余水。因此,可以说是清洁频率相对高的构成。
所述排放罐382可具有大致5L容量,因此优选的是考虑到容量及清洁频率收容于共用腔体30内部。
所述排放罐382上可设有提醒清洁时机的水位传感器383。
除霜水可从除霜水罐490通过除霜水泵385的驱动经过止逆阀386流入排放罐382。排放流道380上形成有分支点381,除霜水也能够借此流入排放罐。
以下通过图12对分配器组件100进行详细说明。
分配器组件100可包括塔120、龙头110及操纵杆130。操纵杆可以是手动阀,通过操作操纵杆130,塞体111开放龙头或堵住龙头。并且,操作操纵杆130的情况下,产生与操纵杆130连接的取出信号,从而可控制相应的取出阀、二氧化碳阀及龙头阀使其开放。
其中塞体111可省略,操纵杆130的操作可以是单纯地用于产生取出信号而不是用于从器具上开放塞体的构成。
塔120内部可形成有龙头流道370和排放流道380。
发酵饮料通过头部流入龙头流道370,龙头阀372开放的情况下可通过龙头110取出。当然,取出过程中需要保持对操纵杆110的操作以持续电子信号。
在此,优选的是龙头流道380上设有泡沫减少单元140。为了减少通过龙头取出的发酵饮料的泡沫而可设置所述泡沫减少单元。即,可被设置成通过增加流道阻力减少泡沫。
优选的是所述泡沫减少单元140设于龙头阀372的下游侧。从龙头阀吐出的发酵饮料的压力不会直到龙头急剧变化,通过所述泡沫减少单元140逐渐变化。因此,能够显著减少泡沫通过龙头取出的量。
相反,泡沫减少单元设于龙头阀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从龙头阀到龙头之间可发生急剧的压力变化。因此,泡沫减少单元140的效果可反降。
所述泡沫减少单元140可构成为包括多次卷绕成线圈形状的管路。即,泡沫减少单元140的两端之间的最短距离极短,但是可显著增大实际上发生流动的距离。因此,通过流道阻力缓慢地形成压力梯度,能够显著减少泡沫的吐出。
排放流道380可在龙头阀372的下游侧从所述龙头流道370分支设置。并且可设有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排放流道380的排放阀387。
另外,洗涤水流道350开放且洗涤水流入龙头流道370的情况下,洗涤水可排出到龙头或排放罐。排放阀387开放且龙头阀372闭合的情况下,洗涤水排出到排放罐。相反的情况下洗涤水排出到龙头。因此,用洗涤水不仅能够清洗龙头流道370,还能够清洗龙头内部。
取出发酵饮料时,排放阀387可比龙头阀372先开放后闭合。在此,发酵饮料的极少一部分可排出到所述排放流道380。之后,排放阀387关闭龙头阀372开放,发酵饮料通过龙头111排出。
因此,残留在头部363和龙头流道370的大部分的之前发酵饮料的风味被当前的发酵饮料替代后可通过龙头取出。因此,可通过适当地控制排放阀和龙头阀的工作时机及工作时间,有效地去除之前发酵饮料的风味。可以说能够通过龙头流道中排放流道分支的位置及排放阀和龙头阀的位置关系来实现。
当然,最初取出时部分泡沫和之前发酵饮料可取出到龙头。因此,初期部分取出可接到另外的空的容器,之后正式取出想要的发酵饮料。初期取出过程中可有效去除之前发酵饮料的风味。
如上所述,将收容于小桶的发酵饮料全部消费完以后需要制造新的发酵饮料。在此,流道模块内部可能残留有之前发酵饮料的风味或残留物。因此,优选的是清洗流道模块后制造新的发酵饮料。
以下通过图13至图15对用于清洁流道模块的构成、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3至图15简要示出包括流道模块的流道。闭合的阀以阀图标被填充的形态示出,开放的阀以阀图标空的形态示出。发生液体流动的流道用实线示出,不发生液体流动的流道用虚线示出。不发生流动的流道上的阀为了便利而用阀图标空的形态示出。
消费完发酵饮料的情况下,从联结器270取下小桶80。之后联结器270改成与联结器支座275结合。所述联结器支座275与所述联结器270结合,因此直接连接原液流道210和气体流道230。即,省略了小桶之类的执行气液缓冲的罐,因此清洗液可直接在原液流道和气体流道之间流动。
并且,消费完发酵饮料的情况下,中间罐260可被更换或内部被装入清洗液。在此,可以说中间罐不是灌注罐而是清洗液罐。可以说这种清洗液是用于清洗流道模块200内部的液体。
首先,如图13所示,收容在中间罐260内部的清洗液随着泵219驱动而能够供应到流道模块内部。在此,泵能够逆向驱动。
通过设于容器262的内部的罐软管265吸入的清洗液流入泵219,通过联结器270供应到联结器支座275。即,在原液流道210内部流动。在此,泵阀216开放,取出阀331闭合。
供应到联结器支座275的清洗液通过泵压力供应到气体流道230后供应到中间罐260。因此,泵持续逆驱动的情况下,中间罐260内部的清洗液依次通过原液流道和气体流道后被回收到中间罐内部。如图所示,通过这种驱动,实质上流道模块内部可整体被清洗液清洗。即,流道模块200通过联结器支座形成一个闭环即闭流道,清洗液能够循环。可将该过程称为第一清洗过程。
之后,泵219能够向正方向驱动。即,如图14所示,可执行向中间罐回收残留在流道模块内的清洗液的过程。即,可执行第二清洗过程。
在该过程中泵通过与中间罐连接的气体流道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沿着气体流道、联结器支座及原液流道流动,通过中间罐的罐软管排出到罐内部。
在此,通过吸入的空气的压力,残留于流道模块内部的清洗液能够非常有效地回收到中间罐260内部。
另外,第二清洗过程结束后,可向气体流道230供应二氧化碳。即,能够通过二氧化碳供应压力去除流道内的残留清洗液。可将此称为清洗过程。
第一清洗过程和第二清洗过程可反复执行。实质上执行清洗的过程是第一清洗过程,因此优选的是第一清洗过程执行时间比第二清洗过程执行时间长。
另外,第一清洗过程和第二清洗过程结束后流道模块200内部可清洗完成。但是,可能需要清洗发酵饮料流道33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通过第三清洗过程有效清洗发酵饮料流道330。即,不需要额外的流道或构成,可通过中间罐、流道模块及发酵饮料流道330清洗发酵饮料流道330。并且,可在这种第三清洗过程中清洗头部363、龙头流道370、排放流道380及龙头111。
如图15所示,第一清洗和第二清洗结束后,可执行排出中间罐内的洗涤水的过程中清洗发酵饮料流道等的第三清洗过程。
在此,随着泵219反方向驱动,取出阀331可开放。从中间罐260的罐软管吸入的清洗液在从泵吐出后经过泵阀216和取出阀331流动到发酵饮料流道330内部。在此,从泵吐出的清洗液通过水头差向发酵饮料流道流动而不是向流量计方向流动。
向发酵饮料流道330供应的清洗液经过头部363供应到龙头流道370。龙头阀372开放的情况下清洗液排出到龙头111,排放阀387开放的情况下清洗液可排出到排放罐382。因此,通过排出的清洗液,不仅能够清洗流道模块200,还能够清洗龙头111、龙头流道370及排放流道380内部。
另外,第三清洗过程结束后,可向气体流道230供应二氧化碳。即,可通过二氧化碳供应压力去除流道内的残留清洗液。即,可使得中间罐能够回收或许残留的清洗液。可将此称为辅助清洗过程。
清洗全部结束后,可更换中间罐并在联结器安装收容原液的小桶制造新的发酵饮料。
上述实施例中,可省略与罐联结器连接的中间罐,在罐联结器结合罐联结器支座。并且,小桶之类的清洗罐可与联结器连接。罐联结器支座可像联结器支座一样将原液流道和气体流道串联起来。
使用小桶之类的清洗罐的情况下,能够收容相对多的容量的清洗液。因此,能够反复进行上述清洗过程的同时进行清洗。
以下通过图16至图21对利用流道模块的发酵饮料制造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收容于小桶80的原液是发酵之前的原液,需要投入酵母进行发酵。即,需要先进行酵母投入过程。
本实施例中酵母可位于原液流道210上。尤其,可位于小桶盖500内部,收容酵母的胶囊可收容于小桶盖或一体形成。
因此,为了将酵母投入到原液,如图16所示,可反复执行排出原液的一部分并重新回收的过程。由于并非向一方向混合酵母和原液,而是向正反方向混合酵母和原液,因此混合过程非常有效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
在该过程中如图所示,小桶内部的原液整体流动,因此酵母能够均匀地混合于原液。
可以使得所述原液的吐出和回收均仅在原液流道的部分区间执行。即,可以在直到流量计的区间执行。优选的是在该过程中使气体阀238开放。可借此反复顺畅地执行原液的吐出及回收。这是因为该过程中允许气体的吐出及回收才能溶容易吐出及回收原液。
酵母投入过程结束的情况下,可执行初次发酵过程。在此,优选的是通过适当的压力使得执行发酵。即,优选的是在初次发酵过程控制发酵压力。可知随着发酵在小桶内部产生发酵泡沫。
在此,泵阀216和取出阀331闭合,气体阀238和二氧化碳阀302也闭合。即,可通过使发酵压力上升以提高发酵效率。换而言之,部分原液流道、小桶内部及部分气体流道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从而随着发酵,闭合空间的压力可增大。
在此,设于气体流道230上的压力计237也被设置成感测闭合空间的压力。因此,直到达到预设压力为止保持这种阀控制,控制使得发酵压力增大。
达到预设的压力,如图18所示,发酵泡沫进一步增加。因此,需要发酵压力降低过程。
在该过程中,可保持原液流道闭合,开放气体阀238。因此,发酵气体沿着气体流道230流动的过程中吐出到中间罐260内部。
在此,发酵压力高的状态下开放气体阀238的情况下,泡沫可以和发酵气体一起流入气体流道230。这种泡沫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污染。而本实施例中气体流道230连接于中间罐。
吐出到中间罐的发酵气体和泡沫收容于中间罐内部。并且,发酵气体通过形成于中间罐上部的排气孔(vent)263向外部排出。即,泡沫留在中间罐内部,只有过度压力的发酵气体排出到外部。所述排气孔的大小非常小,因此能够使得即使气体阀开放,气体流道中仍保持低压力。
所述排气孔被罐联结器遮蔽,因此不向外部露出。但可能会通过排气孔向中间罐外部排出过度的压力。
因此,可通过反复压力控制及压力解除过程执行初次发酵过程。
可在初次发酵过程后执行原液灌注过程。即,可执行在发酵饮料添加特色的过程。根据进行何种灌注,即根据灌注原料,能够制造出差异极大的发酵饮料。
如图19所示,可与上述酵母投入过程相同地控制灌注过程。但可能从小桶吐出及回收的原液的量不同,用于吐出及回收的部分路径不同。
可以说灌注是向收容灌注原料的灌注罐内投入原液使得原液提取灌注原料特有的风味等的过程。因此,灌注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并且,可反复执行灌注。
首先,可逆驱动泵将收容在小桶内的原液供应到中间罐(灌注罐)。在此,可使得原液以预设的最大的量投入到中间罐内。之后,执行灌注过程达所设定的时间,再将灌注的原液回收到小桶内部。
可反复原液的吐出、灌注及回收。即,可根据发酵饮料制造法反复执行这种循环。不同的发酵饮料的灌注时间或循环反复回收可不同。即,可根据其制造方法预先设置。
灌注过程后可执行二次发酵过程。
图20示出在二次发酵过程中控制气体压力的样子。此时的控制样子可与图17的初次发酵样子及图18的压力解除样子相同或相似。
但初次发酵过程中压力解除可执行至气体流道上压力完全解除,而优选的是初次发酵过程中压力解除将压力解除至预设的压力。即,气体阀的开放可保持至压力计感测到预设的低压力。这是为了在二次发酵过程之后在发酵饮料收容预定压力以上的二氧化碳并保持。
二次发酵过程结束后,可执行通过冷却过程熟成原液的过程。冷却温度可根据发酵饮料的制造方法而异。
图21示出熟成过程中的流道模块控制样子。闭合原液流道和气体流道并开放二氧化碳阀,使得小桶内部保持预定压力。这种冷却及熟成过程中最终酵母可沉淀于小桶的底部。
冷却及熟成过程结束的情况下,原液可最终被制造成发酵饮料。
通过图22对发酵饮料的取出过程进行说明。
二氧化碳阀302开放且取出阀331开放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流入小桶内部且发酵饮料流入发酵饮料流道330。并且,由于龙头阀开放,因此发酵饮料经头部组件360、龙头流道370并通过龙头111取出。当然,在此使用者需要操作操纵杆。
取出结束的情况下,取出阀和龙头阀闭合,二氧化碳阀保持开放。因此,即使取出结束,小桶内部仍能够保持预定压力。
因此,在发酵饮料的消费过程中也持续执行冷却及压力的保持,因此总是能够消费新鲜的发酵饮料。
以上说明了实现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取出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取出装置的实施例。但是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和发酵饮料取出装置可通过不同的外壳形成。即,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只制造发酵饮料,为取出制造的发酵饮料而可具备发酵饮料取出装置。后者的情况下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和发酵饮料取出装置之间可连接有发酵饮料和二氧化碳能够流入的流道。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能够分离制作及设置成制造发酵饮料的装置和取出发酵饮料的装置。并且,连接两者的流道可相同地适用。但并不是全部设于一个装置,而是可以设置成将两个装置连接起来。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冷却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图23是示出上述机械室40的内部的平面图。
参见图2及图23,构成冷却循环的大部分构成收容于上述机械室40。所述机械室40的侧面通过上述机械室壳体5被遮蔽,所述机械室壳体5也可被设置成遮蔽所述机械室40上面。但是,所述机械室40的上面可开放使得能够通过冷凝器顺畅地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具有包括向上述多个腔体中至少一部分腔体分别供应冷气的蒸发器模块410的冷气供应单元400。
其中,所述冷气供应单元400可包括设于所述外壳的蒸发器模块410、压缩机450、冷凝器460。
所述压缩机450及冷凝器460可设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的机械室40,可相邻于所述冷凝器460还包括冷凝器风扇470。并且,大小相对大的电源供应装置(SMPS)480也可以收容于所述机械室40。所述蒸发器模块410和所述压缩机450通过第一连接流道452连接,所述冷凝器460和所述蒸发器模块410通过第二连接管462连接,从而形成冷媒流动的闭流道。
另外,优选的是向上述小桶腔体10直接供应冷气的蒸发器模块410不位于所述机械室40。这是因为所述机械室40和各腔体之间相隔距离相对大,因此有发生冷气损失的风险。因此,所述蒸发模块410可以实质上位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央的空的空间50。
图24是示出配置于上述机械室40的内部的所述压缩机450、冷凝器460及冷凝器风扇470和蒸发器模块410的侧面图。
参见图24,所述蒸发器模块410可具有向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于所述多个腔体的中央部,并且形成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连通孔412、413、414、415的输送管411、设于所述连通孔412、413、414、415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输送管411内侧的冷气供应到所述腔体的风扇416、设于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通过冷媒的热交换提供冷气的蒸发器单元420(参见图25)及设于所述输送管411的下部收集在所述蒸发器单元产生的除霜水的除霜水罐490。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模块410可构成为构成要素全部配置于上述输送管411的单一模块。因此,可通过将所述输送管411连接于所述上部单元框架9进行配置使得能够容易设置且后续维护保养方便。
所述输送管411可向上下延伸预定的长度形成。所述输送管411的上下可分别具有上部装饰面板419和下部装饰面板418。该情况下,所述上部装饰面板419和下部装饰面板418可形成为六角形型合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央的空的空间50。
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配置通过冷媒的热交换提供冷气的蒸发器单元420。后续对所述蒸发器单元420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蒸发器单元420生成的冷气能够通过所述输送管411的连通孔412、413、414、415供应到上述腔体。
该情况下,所述连通孔412、413、414、415可具有向所述腔体供应冷气的供应孔413、415及从所述腔体向所述输送管411排出空气的排气孔412、414。即,为了使得从所述输送管411向所述腔体顺畅地供应冷气的同时能够将在所述腔体升温的空气排出到所述输送管411而具有供应孔413、415和排气孔412、414。
另外,如上所述,所述腔体上下层叠配置成两层。因此,所述供应孔413、415和排气孔412、414也利用如图24上下分别形成于所述输送管411。
在此,所述供应孔413、415的直径可形成为相比于排气孔412、414相对更大。这是为了能够更快、顺畅地将所述输送管411内部的冷气供应到所述腔体。上述风扇416设于所述供应孔413、415,能够通过所述风扇416的驱动将所述输送管411内部的冷气快速、顺畅地供应到所述腔体。图示所述排气孔412、414上并未设置有风扇,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为了空气的快速循环,还可以在所述排气孔412、414设置风扇。
并且,所述输送管411可形成为截面为六角形形状。因此,可对应于上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中央的空的空间50的六角形截面形状。该情况下,上述供应孔413、415及排气孔412、414可分别形成于所述输送管411的六角面的各面。并且,可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六角面的各面的上下部分别形成供应孔413、415及排气孔412、414。
另外,所述输送管411的下部可具有除霜水罐490。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部配置冷媒流动的蒸发器单元420的情况下在所述蒸发器单元420可起霜,通过除霜模式去除这种霜的情况下可产生除霜水。这种除霜水从所述蒸发器单元落下积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下部的情况下可造成污染及引发恶臭。
因此,可通过在所述输送管411的下部设置所述除霜水罐490,通过连接孔或连接流道连接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下部和所述除霜水罐490将从所述蒸发器单元420落下的除霜水有效地收集到所述除霜水罐490。
另外,如通过图6所述说明,单元外壳60沿着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围紧密贴合设置。从而能够形成有效的冷却结构。
图25是示出配置于所述输送管411的内部的蒸发器单元420的立体图,图26是图25的平面图。
参见图25及图26,所述蒸发器单元420可具有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的冷媒管421、设于所述冷媒管421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423。
所述冷媒管421在内侧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起到通过冷媒和空气的热交换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的作用。
所述冷媒管421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部向垂直方向配置,可具有冷媒流入的流入部422和冷媒排出的排出部424。所述流入部422可与上述冷凝器460连接,所述排出部424可与上述压缩机450连接。
另外,所述蒸发器单元420可具有所述冷媒管424贯通的上部面板426A及下部面板426B。
即,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只配置所述冷媒管421的情况下可能难以保持所述冷媒管421的形状,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移动时具有所述冷媒管421与输送管411碰撞破损的风险。
因此,可利用所述冷媒管421贯通的上部面板426A及下部面板426B保持所述冷媒管421的形状。
例如,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可在所述输送管411的内侧空间相隔配置于上部及下部。并且,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可对应于所述输送管411的剖面形状而被设置成六角形形状。
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具有六角形剖面形状的情况下可沿着各面配置所述冷媒管421。
在此,所述冷媒管421向垂直方向贯通所述上部面板426A及下部面板426B配置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冷媒管421在所述上部面板426A及下部面板426B之间向垂直方向延伸配置的垂直部427,可在所述上部面板426A的上部或下部面板426B的下部配置所述冷媒管421的弯曲管部425、428。
所述冷媒管421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从所述流入部422开始经过垂直部427及弯曲管部425、428后到达所述流出部424。
即,所述冷媒管421可在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之间向垂直方向配置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冷媒管421的弯曲管部425、428可配置在在所述上部面板426A的上部或下部面板426B的下部。
并且,本发明中可沿着所述冷媒管421配置有散热片423。该情况下,多个所述散热片423可以如图25沿着所述冷媒管421上下层叠配置。所述散热片423可通过提高沿着所述冷媒管421的内部流动的冷媒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效率。
在此,所述散热片423可配置于所述上部面板426A及下部面板426B之间的所述冷媒管421的垂直部427。即,不容易在上述弯曲管部425、428上配置所述散热片423,因此可通过在所述垂直部427配置所述散热片423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如上利用所述蒸发器单元420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所述冷媒管421或散热片423上可起霜。这种霜可通过除霜模式即反向驱动冷却循环去霜。以这种除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散热片423上可产生除霜水,为了使得这种除霜水能够较为容易地向下部落下,所述散热片423可向下部以预定的角度倾斜配置。
另外,如上所述,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1可具有六角形的截面,可在六角形的截面中一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可如上由小桶腔体10、取出腔体20及共用腔体30构成。
该情况下,所述小桶腔体10需要通过上述蒸发器单元420供应冷气,但所述取出腔体20及共用腔体30不需要供应冷气。
因此,与所述取出腔体20或共用腔体30相对的垂直部427上不配置上述散热片423。例如,如图26所示,在朝向取出腔体20或共用腔体30的面配置上述流入部422和排出部424,不在该面的垂直部427配置散热片423。能够通过这种结构减少散热片的设置时间及费用,并且向需要冷气的小桶腔体10有效供应冷气。
图27是示出配置于上述垂直部427的散热片423的部分正面图。
参见图27,所述垂直部427可配置有一对冷媒管421。即,配置有一对所述冷媒管421,可在所述上部面板426A的上部或下部面板426B的下部通过弯曲管部425、428相互连接。
该情况下,散热片可贯通形成所述垂直部427的一对冷媒管上下层叠配置。例如,所述散热片可以大致以中央部为中心在两侧具有一对翼部423A、423B,所述翼部423A、423B可向下部倾斜预定角度(θ)配置。图27中仅示出所述翼部423A、423B向两侧部倾斜形成的情况,但所述翼部423A、423B也可以是向前面部或后面部倾斜,或与侧面一起向前面部或后面部倾斜的形态。
如上,散热片423倾斜配置的情况下由所述散热片423产生的除霜水经过翼部423A、423B向下部落下,可集水到上述除霜水罐490。
另外,参见图25及图26,所述蒸发器单元420还可以具有引导使得冷气分别供应到所述腔体或单元外壳60的多个导板429。
例如,所述导板429可向垂直方向配置成连接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因此,所述上部面板426A、下部面板426B及导板429形成一个框架结构,上述冷媒管421配置于所述框架结构,从而可形成一个模块结构。
所述上部面板426A和下部面板426B具有六角截面形状的情况下所述导板429可配置在六角面的面和面之间的棱角区域。即,能够通过所述导板429将向以中央空间50为中心放射状及对称地配置的腔体或单元外壳2供应的冷气划分供应。
因此,上述垂直部427配置成设于一对导板429之间仅向相对的腔体或单元外壳2供应冷气及进行回收,从而能够提高利用冷媒的热交换效率。即,冷气不会漏到相邻的腔体或单元外壳2,或不会从相邻的腔体或单元外壳2回收热空气。
另外,如上配置导板429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导板429中相邻的一对导板429之间可分别配置相同数量的所述冷媒管421的垂直部427。
如图25所示,所述一对导板429之间可配置由一对冷媒管421构成的垂直部427。通过如上在一对导板429之间配置相同数量的垂直部427或冷媒管421,能够向各腔体或单元外壳2均匀地供应冷气。当然,需要按各腔体或各单元外壳2分别控制温度的情况下可通过控制上述风扇416的驱动与否或驱动速度来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以上说明了实现从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取出发酵饮料的发酵饮料取出装置的实施例。但是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和发酵饮料取出装置可分别通过不同的外壳形成。即,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只制造发酵饮料,为取出制造的发酵饮料而可具备另外的发酵饮料取出装置。后者的情况下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和发酵饮料取出装置之间可连接有发酵饮料和二氧化碳能够流入的流道。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能够分离制作及设置成制造发酵饮料的装置和取出发酵饮料的装置。并且,连接两者的流道可相同地适用。但并不是全部设于一个装置,而是可以设置成将两个装置连接起来。
以上参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因此变形的实施基本上包括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应视为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产业上的可应用性
包含于发明的具体说明中。

Claims (20)

1.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包括:
底部框架;
位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上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下部单元框架;
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下部单元框架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1层单元外壳;
具有分别能够通过前方开口部出入的腔体,设于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的上部且配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多个2层单元外壳;
设于所述多个2层单元外壳的上部的上部单元框架;以及
被设置成包围所述上部单元框架,在内部形成机械室的机械室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
将多个小桶分别收容起来的多个小桶腔体;
设有从所述多个小桶取出发酵饮料的分配器组件的一个取出腔体;以及
设于所述取出腔体的下部的一个共用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设置成分别开闭所述小桶腔体和取出腔体的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外壳包括:
形成所述前方开口部且在内部形成所述腔体的内单元外壳;
被设置成收容所述内单元外壳的外单元外壳;以及
介于所述外单元外壳和内单元外壳之间以在所述单元外壳形成隔热壁的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单元外壳由钢板形成,所述内单元外壳由合成树脂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外壳包括:
在所述前方开口部的上下分别向后方延伸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在所述前方开口部的左右分别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
在所述前方开口部的后方与所述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连接的后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壁包括:
在所述前方开口部的两侧相互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前方左右侧壁;以及
从所述前方左右侧壁的后方到所述后侧壁为止延伸成左右宽度变窄的后方左右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外壳的后方左侧壁配置成与位于所述单元外壳的左侧的单元外壳的右侧壁相抵接,
所述单元外壳的后方右侧壁配置成与位于所述单元外壳的右侧的单元外壳的左侧壁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截面形成为正四角形、正五角形或正六角形,
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和多个2层单元外壳形成及配置成上下对称及沿圆周方向对称以形成正四角形柱、正五角形的柱或正六角形的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形成为正四角形、正五角形或正六角形柱形状,
在各个棱角设有用于遮蔽所述单元外壳和单元外壳之间的相隔空间的装饰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的开口部设于所述装饰面板和装饰面板之间,
形成开闭所述腔体的门的旋转轴的铰链与所述装饰面板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1层单元外壳和2层单元外壳配置成沿上下及圆周方向相互抵接时,在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中心形成与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的形状相同的柱形态的蒸发器组件安装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饮料制造装置为六角柱形状,形成为具有六个面,
1面的上部形成有取出发酵饮料的取出腔体,
所述1面的下部形成有被设置成收容供应发酵饮料取出压力的二氧化碳罐的共用腔体,
在其余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收容小桶制造发酵饮料且保管的小桶腔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底部框架,
所述下部单元框架、1层单元外壳、2层单元外壳、上部单元框架及机械室能够一体旋转。
15.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被相互划分为多个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的外壳;
分别被设置成与设于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的小桶连接,与其他小桶独立地制造发酵饮料的多个流道模块;以及
设于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将所述小桶腔体的内部划分成配置小桶的前方空间和配置控制线及连接流道的后方空间的后盖,
所述外壳包括可别独立地形成以形成所述小桶腔体、取出腔体及共用腔体中任意一个腔体的多个单元外壳,
所述多个单元外壳配置成沿圆周方向及上下方向相互抵接。
16.一种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由所述外壳的内部被划分而成,用来安装收容原液或从原液制造的发酵饮料的小桶的多个腔体;以及
包括向所述多个腔体中至少一部分腔体分别供应冷气的蒸发器模块的冷气供应单元;
所述多个腔体排列成放射状,所述蒸发器模块配置于多个腔体的中央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供应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外壳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
所述压缩机及冷凝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的机械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模块包括:
在所述多个腔体的中央部向上下方向延伸配置,形成有与所述腔体分别连通的连通孔的输送管;
设于所述连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输送管的内侧的冷气供应到所述腔体的风扇;
设于所述输送管的内侧通过冷媒的热交换提供冷气的蒸发器单元;以及
设于所述输送管的下部收集在所述蒸发器单元产生的除霜水的除霜水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单元具有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的冷媒管及设于所述冷媒管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
所述冷媒管在所述输送管的内部向垂直方向配置,多个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冷媒管上下层叠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酵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向下部以预定的角度倾斜配置。
CN202080103525.1A 2020-06-24 2020-10-26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58850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77454 2020-06-24
KR1020200077460A KR102534863B1 (ko) 2020-06-24 2020-06-24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0200077454A KR102534854B1 (ko) 2020-06-24 2020-06-24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020-0077460 2020-06-24
PCT/KR2020/014684 WO2021261672A1 (ko) 2020-06-24 2020-10-26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5029A true CN115885029A (zh) 2023-03-31

Family

ID=7928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3525.1A Pending CN115885029A (zh) 2020-06-24 2020-10-26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5029A (zh)
WO (1) WO2021261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05767S1 (en) * 2020-04-01 2023-11-28 Inthekeg, Inc. Beer making apparatu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0637A1 (en) * 2002-11-29 2006-07-13 Albert Wauters Alcohol beverag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2574673A (zh) * 2009-07-16 2012-07-11 琥珀酿酒有限公司 饮料分配设备
US20150152370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John R. Blichmann Modular Keg and Conical Fermentor
KR20170086880A (ko) * 2016-01-19 2017-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맥주제조장치
CN107400587A (zh) * 2016-05-18 2017-1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啤酒酿造装置
KR101817480B1 (ko) * 2017-10-25 2018-01-11 권민지 수제 맥주 제조장치
CN111094527A (zh) * 2017-09-18 2020-05-01 因德凯歌株式会社 啤酒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51606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Anheuser-Busch Inbev S.A. Appliances and containers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in a transparent chamber
KR102072789B1 (ko) * 2018-04-06 2020-02-03 전현욱 모듈식 케그를 구비한 맥주 제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0637A1 (en) * 2002-11-29 2006-07-13 Albert Wauters Alcohol beverag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2574673A (zh) * 2009-07-16 2012-07-11 琥珀酿酒有限公司 饮料分配设备
US20150152370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John R. Blichmann Modular Keg and Conical Fermentor
KR20170086880A (ko) * 2016-01-19 2017-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맥주제조장치
CN107400587A (zh) * 2016-05-18 2017-1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啤酒酿造装置
CN111094527A (zh) * 2017-09-18 2020-05-01 因德凯歌株式会社 啤酒制造装置
KR101817480B1 (ko) * 2017-10-25 2018-01-11 권민지 수제 맥주 제조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61672A1 (ko)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7485B2 (en) Beverage maker
EP3246391B1 (en) Beer maker
US10017722B2 (en) Fermentation cooling system
CN115885029A (zh)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KR102534856B1 (ko) 케크캡 및 상기 케그캡을 구비한 케그
CN115943118A (zh) 发酵饮料制造装置
KR102534863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60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62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58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54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67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66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
KR102534864B1 (ko) 발효주 제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2528396B1 (ko) 음료 제조기
KR20220076547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KR20230080775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KR20230080772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KR20220073903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발효음료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20220073904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발효음료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218869307U (zh) 酸奶制作设备
KR20220075052A (ko) 발효음료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효음료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KR102243398B1 (ko) 맥주 제조장치
KR20130044819A (ko) 와인 냉각장치
CN215260772U (zh) 汤汁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