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2252A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2252A
CN115882252A CN202211171395.2A CN202211171395A CN115882252A CN 115882252 A CN115882252 A CN 115882252A CN 202211171395 A CN202211171395 A CN 202211171395A CN 115882252 A CN115882252 A CN 115882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ir
base
contacts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13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泽正幸
桥本尚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ublication of CN11588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2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 H05K5/0286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d slots, module sockets, card ground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0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 H05K7/1053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 H05K7/1061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5K7/1069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with spring contac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适合于多引脚化的构造的插座。具备针对各自的用途而特殊化的、形状相互不同的公共接触件(40)、功率接触件(50)和组成接触件对的一对信号接触件(60),在壳体(20)排列相同形状的接触件支撑孔(213),无论是哪个种类的接触件,都能够插入至该接触件支撑孔213。另外,接触件成为无论其种类如何,都按压中央的基部而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的构造,进而,使壳体(20)成为能够将电子零件或电路基板直接抵触于壳体(20)的构造。

Description

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有在底面二维地排列有接触焊盘的电子零件的插座。
背景技术
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等电子零件在搭载于电路基板时,大多不直接焊接于该电路基板,而是经由插入器方式的插座封装。即,大多是插座放置于电路基板上,在该插座装配有电子零件。在该插座,以从平板状的壳体的第1面突出的方式排列有与在电子零件的底面排列的接触焊盘的各个接触的多个接触件。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提高电特性为目的的插入器。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插入器在设于平板状的壳体的多个贯通孔的各个插入有接触件,在该平板状的壳体的第1面侧和第2面侧的两者具有接触件突出的形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018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为了能够与大规模的电子零件对应,要求接触件的根数为例如1万根等的极多引脚的插座。而且,在性能方面上,也要求进一步的高性能化。另外,对于能够搭载于该插座的不同规格的电子零件,也为理想的是,作为不重新重设计壳体或接触件而能够使用共同的壳体或接触件的设计。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多引脚化的构造的插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平板状的底板部,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排列有多个贯通至该第1面和该第2面的接触件支撑孔;和框部体,其竖立设置于该第1面的边缘,沿着该边缘延伸;和
多个接触件,其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在从第1面和第2面的两者突出的状态下由底板部支撑,
当在底面形成有包括接地用焊盘和电源用焊盘的承担电连接的多个焊盘的电子零件搭载于插座时,前述框部体将该电子零件相对于前述第1面的面内方向定位,
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接触件包括第1接触件,该第1接触件具备:
第1基部,其插入至前述接触件支撑孔;
第1接触部,其具有从组成前述第1基部(41)的一部分的与前述底板部(21)的前述第1面(211)对应(对置)的第1基部的一个边缘(41a)向前述第1面侧(211)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1突出部(421)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该一对第1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1联接部(422),具有该一对第1突出部的该第1联接部(422)侧的最大距离d2比第1基部的一个边缘侧的最大距离d1更大的形状;以及
第2接触部,其具有从组成前述第1基部的一部分的与前述底板部的第2面侧对应(对置)的第1基部的另一个边缘(41b)向前述第2面(212)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2突出部(431)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该一对第2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2联接部(432),具有该一对第2突出部的该第2联接部(432)侧的最大距离d4比第1基部的另一个边缘侧的最大距离d3更大的形状。
在此,优选的是,前述一对第1突出部的最大距离随着从前述第1基部朝向前述第1联接部侧而连续地大大地扩大,并且,
前述一对第2突出部的最大距离随着从前述第1基部朝向前述第2联接部侧而连续地大大地扩大。
本发明的插座包括上述形状的第1接触件。该第1接触件通过具有该形状,与邻接接触件之间的距离接近。由此,谋求电性能的提高,能够在如各种信号传送用或接地用、电源用的广泛用途下使用,能够组装各种电子零件搭载用的插座。
另外,在本发明的插座中,优选的是,上述多个接触件进而包括第2接触件,该第2接触件具备:
第2基部,其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
第3接触部,其具有从第2基部的第1面侧的边缘向第1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3突出部,具有分成2根直至顶端的形状;以及
第4接触部,其具有从第2基部的第2面侧的边缘向第2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4突出部,具有分成2根直至顶端的形状。
该第2接触件保持分成2根而与电子零件或电路基板相接,从而形成并联电路,降低电阻,在需要大电流的情况下发挥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插座中,优选形态还是:
上述多个接触件进而包括第3接触件,该第3接触件是构成相互面对称形的接触件对的第3接触件,
构成该接触件对的前述第3接触件的各个具备:
第3基部,其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
第5接触部,其具有从第3基部的前述第1面侧的边缘向第1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5突出部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一对第5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3联接部;以及
第6接触部,其具有从第3基部的第2面侧的边缘向第2面侧突出1根的第6突出部。
如果是由该构造的第3接触件组成的接触件对,则能够使构成接触件对的2个第3接触件彼此之间的距离变窄,使电性能提高,同时将第3基部按压并插入。该第3接触件在需要进行如在第1接触件难以应对的高速信号传送的情况下发挥优点。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接触件对的2根接触件的第5接触部彼此保持第1固定间隔并同时从第3基部延伸,第6接触部彼此保持第2固定间隔并同时从该第3基部延伸。
由此,能够使电特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插座中,优选的是,排列的多个接触件支撑孔的各个是无论接触件的种类如何,都支撑所插入的接触件的孔。
由此,能够将多个种类的接触件配置于自由位置,能够不重新重设计壳体或接触件而组装与广泛的电子零件的各个对应的插座。
进而,在本发明的插座中,优选的是,底板部在第1面侧具有容纳接触件的向第1面侧突出且被所搭载的电子零件按压而弹性变形的部分的第1容纳部和承载所搭载的电子零件的第1台部,在第2面侧具有容纳接触件的向第2面侧突出且被电路基板按压而弹性变形的部分的第2容纳部和碰触于电路基板的第2台部。
由此,能够将电子零件直接放置于底板部上,另外,将该插座直接放置于电路基板上。
发明的效果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提供适合于多引脚化的构造的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由圆R1示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公共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图4是功率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图5是信号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图6是示出信号接触件对的图。
图7是示出壳体的俯视图(A)、主视图(B)、沿着箭头X-X的截面图(C)、侧视图(D)、仰视图(E)、沿着箭头Y-Y的截面图(F)和后视图(G)。
图8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将各种接触件以插入至壳体的间距并排地示出的图。
图10是示出壳体的截面和接触件的图。
图11是示出壳体和插入至壳体的状态的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侧视图(C)、仰视图(D)、沿着箭头Z-Z的截面图(E)和后视图(F)。
图12是示出壳体和插入至壳体的状态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立体图。
另外,图2是在图1中由圆R1示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该插座10具备壳体20和许多根接触件30。壳体20具有底板部21和框体部22。底板部21是壳体20中的具有相互平行的第1面211和作为该第1面211的背面的第2面212的平板状的部分,排列有许多贯通至第1面211和第2面212的接触件支撑孔213(参照图2)。
另外,框体部22竖立设置于第1面211的边缘211a,沿着该边缘211a延伸。在底板部21的第1面211侧,搭载有电子零件70(参照图11)。框体部22作为搭载该电子零件70时的第1面211的面内方向的定位起作用。
在图2中,示出了若干接触件支撑孔213,与此同样的接触件支撑孔213形成于底板部21的除了框体部22的极近处以外的大致整个面。而且,如图2中示出那样,各接触件30在各接触件支撑孔213各插入1根,陷入至各接触件支撑孔213的内壁而由底板部21支撑。各接触件30的、底板部2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比底板部21的厚度更长,各接触件30处于插入至各接触件支撑孔213并从第1面211和第2面212的两者突出的状态。在图1中,不能完全图示接触件30,因而仅示出极小的一部分。
该插座10放置于电路基板80(参照图11)上,承担搭载于该插座10的电子零件70与电路基板80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10中,采用形状相互不同的3种接触件。其中的2种分别是单独的各1根的接触件,剩余的1种由构成接触件对的2根接触件构成。在图1、图2中,代表性地称为接触件30,以下,对每个接触件种类赋予不同的符号而按顺序说明。
图3是公共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在搭载于插座10的电子零件70的底面,排列有接地用焊盘、电源用焊盘以及信号传送用焊盘。该公共接触件40是将这些焊盘中的接地用焊盘与电路基板80上的接地部连接的接触件。
该公共接触件40具有第1基部41、第1接触部42以及第2接触部43。在此,不仅仅称为基部而是称为第1基部41是为了与此后说明的其它种类的接触件的基部进行区分。另外,第1接触部42、第2接触部43是为了将电子零件70侧的接触部与电路基板侧的接触部进行区分,进而与其它种类的接触件的接触部进行区分。该公共接触件4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1接触件的一个示例。
第1基部41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并陷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的内壁,承担使该公共接触件40支撑于壳体21的任务。在该第1基部41,具有与承载器分开的切断部411。当将该公共接触件40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时,在由夹具保持第1基部41的左右两侧的状态下与承载器分开,由夹具按压第1基部41的左右两侧,从而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
另外,第1接触部42承担对电子零件70的接地用焊盘的接触。该第1接触部42具有:一对第1突出部421,其从第1基部41的第1面211(参照图1)侧的边缘41a分成2根,相对于第1基部41倾斜地向第1面211侧突出;和第1联接部422,其在突出的顶端侧将一对第1突出部421相互联结。该第1接触部42具有弹性,被电子零件按压而弹性变形。
另外,第2接触部43承担对电路基板80上的接地部的接触。该第2接触部43具有:一对第2突出部431,其从第1基部41的第2面212(参照图1)侧的边缘41b分成2根,相对于第1基部41倾斜地向第2面212侧突出;和第2联接部432,其在突出的顶端侧将一对第2突出部431相互联结。该第2接触部43也与第1接触部42同样地具有弹性。而且,该第2接触部43被电路基板80按压而弹性变形。
在此,构成该公共接触件40的第1接触部42的一对第1突出部421具有在第1联接部422侧比第1基部41附近更加相互隔开间隔的形状。即,第1联接部422侧的最大距离d2比第1基部41侧的最大距离d1更大。优选的是,最大距离优选从dl朝向d2连续地变大。另外,与此同样地,构成第2接触部43的一对第2突出部431也具有在第2联接部432侧比第1基部41附近更加相互隔开间隔d2的形状。即,第1联接部422侧的最大距离d4比第1基部41侧的最大距离d3更大。优选的是,最大距离优选从d3朝向d4连续地变大。在此,优选dl=d3,另外,优选d2=d4。但是,dl和d3不需要必须是dl=d3,另外,d2和d4也不需要必须是d2=d4。
这样,使一对第1突出部421成为在第1联接部422侧张开的形状,使一对第2突出部431成为在第2联接部432侧张开的形状,从而邻接的接触件之间的距离接近,谋求电性能的提高。
图4是功率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该图4中示出的功率接触件50是将电子零件70的电源用焊盘与电路基板80上的电源连接的接触件。该功率接触件5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2接触件的一个示例。
该功率接触件50具备第2基部51、第3接触部52以及第4接触部53。
第2基部51与图3中示出的公共接触件40的第1基部41同样地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并陷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的内壁,承担使该功率接触件50支撑于壳体21的任务。在该第2基部51,具有与承载器分开的切断部511。当将该功率接触件50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时,在由夹具保持第2基部51的左右两侧的状态下与承载器分开,由夹具按压第2基部51的左右两侧,从而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
另外,第3接触部52承担对电子零件70的电源用焊盘的接触。该第3接触部52具有一对第3突出部521,该一对第3突出部521从第2基部51的第1面211(参照图1)侧的边缘51a分成2根,相对于第2基部51倾斜地向第1面211侧突出。这一对第3突出部521保持分成2根而接触到电子零件70的电源用焊盘。该第3接触部52具有弹性,被电子零件70按压而弹性变形。
另外,第4接触部53承担与电路基板80上的电源的接触。该第4接触部53具有一对第4突出部,该一对第4突出部从第2基部51的第2面212(参照图1)侧的边缘51b分成2根,相对于第2基部51倾斜地向第2面212侧突出。这一对第4突出部531保持分成2根而接触到电路基板80上的电源。该第4接触部53也具有弹性,被电路基板80按压而弹性变形。
该功率接触件50保持分成2根而与电子零件或电路基板相接,从而形成并联电路,降低电阻。
图5是信号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仰视图(C)、侧视图(D)和后视图(E)。
另外,图6是示出信号接触件对的图。
如图6中示出那样,信号接触件60构成由相对于面S左右对称的面对称形的一对信号接触件60、60组成的接触件对。在图5中,示出了构成该接触件对的一个信号接触件60。该信号接触件60是与上述的公共接触件40和功率接触件50形状均不同的接触件,构成如图6中示出那样的接触件对,承担电子零件70与电路基板80之间的信号的传送。该信号接触件6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3接触件的一个示例。
如图5中示出那样,该信号接触件60具备第3基部61、第5接触部62以及第6接触部63。
与图3中示出的公共接触件40的第1基部41或图4中示出的功率接触件50的第2基部51同样地,第3基部61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并陷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的内壁,承担使该信号接触件60支撑于壳体21的任务。在该第3基部61,具有与承载器分开的切断部611。当将该信号接触件60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时,在由夹具保持第3基部61的状态下与承载器分开,由夹具按压第3基部61,从而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
另外,第5接触部62具有:一对第5突出部621,其从第3基部61的第1面211(参照图1)侧的边缘61a分成2根,相对于第3基部61倾斜地向第1面211侧突出;和第3联接部622,其在突出的顶端侧将一对第5突出部621相互联结。该第5接触部62接触到电子零件70的信号传送用焊盘而弹性变形。
另外,第6接触部63具有从第2基部61的第2面212(参照图1)侧的边缘61相对于第3基部61倾斜地向第2面212侧突出1根的第6突出部631,接触到电路基板80上的信号传送路而弹性变形。
在此,相对于第5接触部62具有一对第5突出部621,构成第6接触部63的第6突出部631仅成为1根。在将该信号接触件60插入至接触件支撑孔213时,第3基部61由夹具按压电路基板80侧的边缘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这是因为如果由此使第6接触部63成为与第5接触部62同样的形状,则不能按压边缘61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但是,该形状的第6接触部63在与电路基板80相接而弹性变形时,虽然微小但使第6突出部631产生了扭转。于是,在不需要空出夹具用空间的电子零件70侧,作为具有一对第5突出部621的构成,消除该扭转。
另外,该信号接触件60在作为图6中示出的接触件对观察时,构成该接触件对的2根信号接触件60的第5接触部62彼此在关于第3基部61的宽度方向相互接近的位置形成有第5接触部62和第6接触部63。另外,第5接触部62彼此保持第1固定间隔并同时从第3基部61延伸。即,图6中示出的间隔C1与间隔D1相等,成为C1=D1。另外,第6接触部63彼此也保持第2固定间隔并同时从第3基部61延伸。即,图6中示出的间隔C2与间隔D2相等,成为C2=D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C1=C2、D1=D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构成接触件对的2根信号接触件60成为该形状,使电特性提高。
图7是示出壳体的俯视图(A)、主视图(B)、沿着箭头X-X的截面图(C)、侧视图(D)、仰视图(E)、沿着箭头Y-Y的截面图(F)和后视图(G)。
另外,图8是壳体的立体图。
在该图8中,大大地放大了图1中示出的壳体20的底板部21,示出了该底板部21的一小部分和少数接触件支撑孔213。在此,将该底板部21的一小部分又称为壳体20。
在此,在平板状的壳体20,排列有8×8个接触件支撑孔213。这些接触件支撑孔213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以固定间距形成。而且,在各接触件支撑孔213的周围,与各接触件支撑孔213对应地设有台部215a、215b,台部215a、215b承载容纳部214a、214b,容纳部214a、214b容纳各接触件的从壳体20突出的部分被电子零件70或电路基板80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各接触件的从壳体20突出的部分。在图8中,示出了壳体20的第1面211,如图7中示出那样,壳体20的第2面212也成为同样的构造。而且,第1面211侧的容纳部214a和台部215a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1容纳部和第1台部的各一个示例,第2面212侧的容纳部214b和台部215b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2容纳部和第2台部的各一个示例。这样,将与接触件支撑孔213对应的容纳部214a、214b和台部215a、215b设于壳体20的两个面,从而能够将电子零件70直接放置于壳体20上,另外,将壳体20直接放置于电路基板80上。
图9是将各种接触件以插入至壳体的间距并排地示出的图。
如果将公共接触件40彼此邻接地配置,则这些邻接的公共接触件40的第1接触部42彼此的间隔是间隔D3,第2接触部43彼此的间隔是间隔D4。优选为间隔D3=间隔D4。另外,如图6中还示出那样,构成接触件对的信号接触件60的第5接触部62彼此的间隔是间隔D1,第6接触部63彼此的间隔是间隔D2,优选为间隔D1=间隔D2。这些间隔D1-D4均比在公共接触件40与信号接触件60邻接时的、公共接触件40的第1接触部42与信号接触件60的第5接触部62的间隔D5和公共接触件40的第2接触部43与信号接触件60的第6接触部63的间隔D6更窄。由此,公共接触件40彼此和信号接触件60彼此的电耦合提高。
另外,无论邻接的接触件的种类如何,邻接的接触件的基部的横向宽度都始终是固定的横向宽度W。即,关于基部的横向宽度,第1基部41、第2基部51、第3基部61均相同。因此,通过在壳体20形成相同尺寸的接触件支撑孔213,无论接触件的种类如何,都能够将任何接触件向任何接触件支撑孔213插入,无论将哪个种类的接触件插入,各接触件支撑孔213都能够支撑该所插入的接触件。
图10是示出壳体的截面和各种接触件的图。
该图10中示出的壳体20的截面是与图7(C)中示出的截面相同的截面。另外,在该图10中,各种接触件以与接触件支撑孔213的间距相同的间距排列。
在此处示出的示例中,在8个并排的接触件支撑孔213,从图的左侧的接触件支撑孔213起按顺序插入有2个公共接触件40、组成接触件对的2个信号接触件60、2个公共接触件40和2个功率接触件50。
如该图10中所例示的,能够将任何种类的接触件向任何接触件支撑孔213插入。由此,能够将多个种类的接触件配置于自由位置,能够不重新重设计壳体或接触件而组装与广泛的电子零件的各个对应的插座。
图11是示出壳体和插入至壳体的状态的接触件的俯视图(A)、主视图(B)、侧视图(C)、仰视图(D)、沿着箭头Z-Z的截面图(E)和后视图(F)。
另外,图12是示出壳体和插入至壳体的状态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如图12中示出那样,在此,公共接触件40、功率接触件50和信号接触件60插入至壳体20。
另外,在图11(A)、(C)、(D)、(E)中,示出了与壳体20相接的状态的电子零件70的底面和与壳体20相接的状态的电路基板80的上表面。无论接触件的种类如何,该接触件都从壳体20的两个面突出。
该突出的部分被电子零件70或电路基板80按压而弹性变形,容纳于容纳部214a、214b(参照图7、图8)。另外,电子零件70或电路基板80被推碰至台部215a、215b。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座10准备有适合于用途的多个种类的接触件,另一方面,接触件支撑孔213成为相同形状,从而成为适合于多引脚化的自由度高的构造的插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公共接触件40作为接地用进行了说明,但公共接触件40不限于接地用,还能够作为电源用或信号传送用而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座10具备由公共接触件40、功率接触件50和面对称形的信号接触件60组成的接触件对的全部。
但是,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在于公共接触件40的形状,因此,只要具备该公共接触件40,就也可以不具备功率接触件50和信号接触件60。或者,也可以具备公共接触件40并且具备功率接触件50和信号接触件60的任一个。进而,也可以具备除了功率接触件50和信号接触件60以外的形状的接触件。
符号说明
10 插座
20 壳体
21 底板部
211 第1面
211a 第1面的边缘
212 第2面
213 接触件支撑孔
214 容纳部
215 台部
22 框体部
30 接触件
40 公共接触件
41 第1基部
41a、41b 第1基部的边缘
411 切断部
42 第1接触部
421 一对第1突出部
422 第1联接部
43 第2接触部
431 一对第2突出部
432 第2联接部
50 功率接触件
51 第2基部
51a、51b 第2基部的边缘
511 切断部
52 第3接触部
521 一对第3突出部
53 第4接触部
531 一对第4突出部
60 信号接触件
61 第3基部
61a、61b 第3基部的边缘
611 切断部
62 第5接触部
621 一对第5突出部
622 第3联接部
63 第6接触部
631 第6突出部
70 电子零件
80 电路基板。

Claims (7)

1. 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平板状的底板部,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排列有多个贯通至该第1面和该第2面的接触件支撑孔;和框部体,其竖立设置于该第1面的边缘,沿着该边缘延伸,和
多个接触件,其插入至所述接触件支撑孔,在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的两者突出的状态下由所述底板部支撑,
当在底面形成有包括接地用焊盘和电源用焊盘的承担电连接的多个焊盘的电子零件搭载于插座时,所述框部体将该电子零件相对于所述第1面的面内方向定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包括第1接触件,所述第1接触件具备:
第1基部,其插入至所述接触件支撑孔;
第1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面对应的第1基部的一个边缘向所述第1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1突出部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该一对第1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1联接部,具有该一对第1突出部的该第1联接部侧的最大距离d2比第1基部的一个边缘侧的最大距离d1更大的形状;以及
第2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2面侧对应的第1基部的另一个边缘向所述第2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2突出部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该一对第2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2联接部,具有该一对第2突出部的该第2联接部侧的最大距离d4比第1基部的另一个边缘侧的最大距离d3更大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1突出部的最大距离随着从所述第1基部朝向所述第1联接部侧而连续地大大地扩大,并且,
所述一对第2突出部的最大距离随着从所述第1基部朝向所述第2联接部侧而连续地大大地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进而包括第2接触件,所述第2接触件具备:
第2基部,其插入至所述接触件支撑孔;
第3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面对应的所述第2基部的一个边缘向所述第1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3突出部,具有分成2根直至顶端的形状;以及
第4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2面对应的所述第2基部的另一个边缘向所述第2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4突出部,具有分成2根直至顶端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进而包括构成相互面对称形的接触件对的第3接触件,
构成所述接触件对的所述第3接触件的各个包括具备以下的第3接触件:
第3基部,其插入至所述接触件支撑孔;
第5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面对应的所述第3基部的一个边缘向所述第1面侧分成2根而突出的一对第5突出部和在突出的顶端侧将该一对第5突出部相互联结的第3联接部;以及
第6接触部,其具有从与所述第2面对应的所述第3基部的另一个边缘向所述第2面侧突出1根的第6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接触件对的2根接触件的所述第5接触部彼此保持第1固定间隔并同时从所述第3基部延伸,所述第6接触部彼此保持第2固定间隔并同时从该第3基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排列的所述多个接触件支撑孔的各个是无论所述接触件的种类如何,都支撑所插入的接触件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在所述第1面侧具有容纳所述接触件的向该第1面侧突出且被所搭载的所述电子零件按压而弹性变形的部分的第1容纳部和承载所搭载的电子零件的第1台部,在所述第2面侧具有容纳所述接触件的向该第2面侧突出且被电路基板按压而弹性变形的部分的第2容纳部和碰触于电路基板的第2台部。
CN202211171395.2A 2021-09-28 2022-09-26 插座 Pending CN1158822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8377 2021-09-28
JP2021158377A JP2023048836A (ja) 2021-09-28 2021-09-28 ソケ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2252A true CN115882252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2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1395.2A Pending CN115882252A (zh) 2021-09-28 2022-09-26 插座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2245A1 (zh)
JP (1) JP2023048836A (zh)
CN (1) CN11588225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8836A (ja) 2023-04-07
US20230102245A1 (en)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8903B2 (en) Waf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555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US6641438B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backplane connector
JP4663741B2 (ja) ウェハ型構造を有する差動信号コネクタ
JP4063335B2 (ja) 高速、高密度電気コネクタ
US7147481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ching means
TWI538323B (zh) 具有接地夾之電氣連接器
US20030220019A1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35372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an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US77758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CN106025620A (zh) 带有电刀片的插座连接器
US7059907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827588B1 (en)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6039018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US20220328994A1 (en) Connector
TWI730196B (zh) 通訊系統之插頭連接器之插頭接點
JP528105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146298A (ja) コネクタ
JP6681577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CN115882252A (zh) 插座
JP2019200872A (ja) コネクタ
GB2386481A (en) PCB connector with redundant contacts
JP2006253142A (ja) 差込コネクタのためのばね形ソケット
JP2000100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20240178592A1 (en) Miniaturized high-speed interpo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