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596A - 电子钥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钥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1596A
CN115871596A CN202211193825.0A CN202211193825A CN115871596A CN 115871596 A CN115871596 A CN 115871596A CN 202211193825 A CN202211193825 A CN 202211193825A CN 115871596 A CN115871596 A CN 115871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device
registered
authentication
vehicl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8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元洸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71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1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whereby access privileges are related to the identif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where the antenna reception area plays a r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1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human presence inside or outside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钥匙系统,目的在于保证足够的安全性而不损害用户的便利性。本发明的电子钥匙系统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复合认证处理和简易认证处理,所述复合认证处理是以满足以下所有事项作为条件来允许解锁车门单元:便携机输出的钥匙信息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用户对所述便携机的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所述动作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其中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经过了设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或者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所述便携机位于认证通知区域外的期间,以所述钥匙信息与所述登记钥匙信息相符为条件,执行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的所述简易认证处理。

Description

电子钥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认证结果对上锁对象的上锁和解锁进行控制的电子钥匙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电子钥匙系统会通过与便携机的无线通信进行车辆车门的上锁和解锁。通过该电子钥匙系统,例如在用户持有的便携机位于与车辆的通信范围内时,用户无需对便携机的操作部输入操作,仅通过触碰车门把手的简易操作就能够进行车辆的解锁和上锁。
在此,有人提出了用于防止所谓中继攻击(リレーアタック)等犯罪的技术。所谓中继攻击,是指看准用户离开车辆,使用中继器建立位于通信范围外的便携机与车辆的通信,进行非法解锁等的行为。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止中继攻击的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敲击便携机的动作作为允许对车辆车门上锁和解锁的条件,来进行用户认证,以此防止中继攻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57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电子钥匙系统中,无疑能够像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那样保障安全性以避免中继攻击等非法解锁,但同时也需要提高用户解锁操作的便利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用户便利性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的电子钥匙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系统包括:车门单元,其设置在上锁对象中;设置机,其设置在所述上锁对象中;便携机,其能够在认证通知区域中与所述设置机进行通信,可由用户持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介质,其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包含一个或多个指令,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复合认证处理和简易认证处理,所述复合认证处理是以满足以下所有事项为条件来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所述便携机输出的钥匙信息与预先登记的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用户的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所述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其中,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经过预设的设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或者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所述便携机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外的期间,以所述钥匙信息与所述登记钥匙信息相符为条件,执行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的所述简易认证处理。
如此,通常是在允许解锁时要求在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的基础上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这一条件,而在设想在从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经过设定时间的期间,或者从上锁时起到便携机位于认证通知区域外的期间等用户处于上锁对象附近的状况下,在允许解锁时不会要求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和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这一条件。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提高用户便利性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的电子钥匙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的组成例的框图;
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便携机相对于车载机所位于的区域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中的上锁和解锁的相关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中的允许解锁的相关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中的复合认证处理的相关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电子钥匙系统中的通知控制处理的相关处理例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
1 电子钥匙系统
2 便携机
3 车载机
4 车门单元
10 车辆
22 动作传感器
23 通知部
24 便携机控制部
28 通知控制部
33 车载机控制部
36 波形比对部
37 解锁判定部
38 复合认证处理部
39 简易认证处理部
AR1 上锁对象附近区域
AR2 认证通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所参照的附图中记载的组成,是将实现本实施方式所必需的部分及其周围的组成提取出来进行示意性表示的组成。
<1、电子钥匙系统的组成例>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系统1的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钥匙系统1具有用户可以持有的便携机2、设置在作为上锁对象的车辆10中的作为设置机的车载机3、设置在车辆10的车门中的车门单元4。便携机2和车载机3可以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车辆10可以采用具有内燃机的车辆和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各种车辆。
在该电子钥匙系统1中,通过对便携机2的操作部25(参考图2)的操作或对车辆10的车门把手的接触等来将车门单元4上锁。
根据操作部25的用户进行的操作,车辆10的车门单元4解锁,而当便携机2在车载机3的通信范围内时,车门单元4会在便携机2的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用户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与预先登记的登记动作信息中的振动波形信号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的条件下解锁。例如,用户在面向车辆10时,通过进行特定的动作就能够解锁车门单元4,无需对便携机2的操作部25进行操作。
便携机2例如由智能手机或专用电子钥匙等组成。如图2所示,便携机2具有电波接收部21、动作传感器22、通知部23、便携机控制部24、操作部25和电波发送部26。
电波接收部21由用于从车载机3接收将预设的轮询信号(ポーリング信号)进行调制而成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组成。调制信号中有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第一调制信号例如是LF(Low Frequency,低频)信号,第二调制信号例如是传播范围比第一调制信号广的相当于LF信号的信号等。
电波接收部21从车载机3接收第一调制信号、第二调制信号。
图3将电波接收部21能够从车载机3接收第一调制信号的区域示意性地表示为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例如设定成距车载机3半径2m左右。该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是可以用所谓的智能门禁(スマートアクセス)进行解锁的区域。电波接收部21定期从车载机3接收第一调制信号,由此能够判定便携机2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
另外,本图将电波接收部21能够从车载机3接收第二调制信号的区域示意性地表示为认证通知区域AR2。认证通知区域AR2例如设定成距车载机3半径10m左右。电波接收部21定期从车载机3接收第二调制信号,由此能够判定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电波接收部21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解调,向便携机控制部24供给。
动作传感器22由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等组成。动作传感器22检测赋予便携机2的振动等振动波形信号。该振动波形信号例如通过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进行的敲击规定次数便携机2等的动作、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的步行或踏步等动作,或者拿起放置的便携机2等用户为了持有便携机2而进行的动作等而检出。
动作传感器22将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向便携机控制部24和电波发送部26供给。
通知部23具有未图示的振动器或扬声器等而构成。通知部23根据从便携机控制部24供给的通知控制信号,通过振动器或扬声器等发出振动或声音。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振动或声音识别出持有的便携机2进入了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便携机控制部24具有作为发送许可判定部27、通知控制部28和操作检知部29的功能。便携机控制部24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的存储介质而构成。该程序包含一个或多个指令,该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上述各种功能的处理。
发送许可判定部27在电波接收部21接收到第二调制信号时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将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的发送许可信号,以及作为预先为便携机2设定的钥匙ID(Identifier,标识符)信息的钥匙信号向电波发送部26供给。
另外,当电波接收部21未在规定时间接收到第二调制信号,或者动作传感器22未在规定时间供给振动波形信号时,发送许可判定部27在直到再次从电波接收部21供给第二调制信号的期间,停止向电波发送部26供给发送许可信号。
通知控制部28在从电波接收部21供给第二调制信号时,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执行根据从动作传感器22供给的振动波形信号将通知控制信号向通知部23输出的控制。
操作检知部29根据用户对操作部25进行的操作,向电波发送部26供给请求将车门单元4上锁或解锁的操作信号。
电波发送部26由发送器构成,该发送器用于将从动作传感器22供给的振动波形信号或为便携机2设定的钥匙信号等调制为例如RF信号(射频信号)并发送。电波发送部26根据从车载机3接收到的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该RF信号。
电波发送部26将有发送许可信号从发送许可判定部27供给作为条件,将调制的RF信号向车载机3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对于使便携机2发送RF信号,车载机3发送LF信号和相当于LF信号的信号的构成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各设备发送的信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信号。
另外,电波发送部26根据有操作信号从操作部25供给,向车载机3输出将该操作信号或钥匙信号等调制而成的信号。
车载机3具有电波发送部31、电波接收部32和车载机控制部33。
电波发送部31由发送器构成,该发送器用于发送将预设的轮询信号调制而成的调制信号。电波发送部31以设定周期重复发送各种调制信号。
电波接收部32由用于接收来自便携机2的RF信号的接收器构成。电波接收部32从便携机2接收调制成RF信号的钥匙信号和振动波形信号、操作信号等各种信号。电波接收部32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解调,并向车载机控制部33供给。
车载机控制部33具有钥匙比对部34、波形存储部35、波形比对部36和解锁判定部37的功能。车载机控制部33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的存储介质而构成。该程序包含一个或多个指令,该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上述各种功能的处理。
钥匙比对部34将电波接收部32供给的钥匙信号与车载机3中预先登记的登记钥匙信息进行比对。由此,钥匙比对部34可以判定钥匙信号是否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即便携机2是否与车载机3对应。
钥匙比对部34在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一致时,判定为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此时,钥匙比对部34将钥匙比对完成信号向解锁判定部37供给。
另外,钥匙比对部34根据未图示的设置在车辆10各处的车载天线(电波接收部32)接收来自便携机2的电波的接收状况等,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室内,或者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室外且车辆10的附近,即是否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钥匙比对部34将判定结果向解锁判定部37供给。
对于用户用于进行解锁的多个认证动作,波形存储部35中预先登记有与各个认证动作相应的振动波形信号作为登记动作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将这些登记动作信息登记在波形存储部35的工作,可以在经销商等处对一人或多人进行。因此,不仅是车辆10的所有者,例如还可以将所有者的家人等的认证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按照各个用户来登记为登记动作信息。
这种认证动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用于用户的认证:为了描绘动作相同却因人而异的振动波形信号,事先将每个用户的认证动作登记为登记动作信息,与便携机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进行比对。
在此,对波形存储部35中登记有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登记第二动作信息和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作为某个用户的登记动作信息的示例进行说明。例如,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登记有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不同的认证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另外,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成对,登记有即使在难以进行登记为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的认证动作的情况下也能作为代替的认证动作而进行的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
登记为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例如是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对便携机2有意进行的认证动作产生的振动波形信号。在此,例如用户以规定次数、规定节奏敲击便携机2的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登记为登记第一动作信息。
另外,登记为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例如是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不是对便携机2有意进行的认证动作产生的振动波形信号。在此,例如用户步行的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被登记为登记第二动作信息。
此外,登记为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例如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同样是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不是对便携机2有意进行的动作产生的振动波形信号。在此,例如假设由于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距离车辆10太近而难以检测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涉及的步行动作的情况,将能够无视用户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的踏步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登记为登记第三动作信息。
波形比对部36根据来自波形存储部35的登记动作信息,进行电波接收部32供给的振动波形信号的比对。即,当从波形存储部35读取的登记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与供给的振动波形信号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时,波形比对部36判定用户的动作与对应的登记动作信息相符。
波形比对部36例如根据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且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或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即复合认证成功,来将比对完成信号向解锁判定部37供给。
解锁判定部37具有作为复合认证处理部38和简易认证处理部39的功能。
复合认证处理部38在便携机2位于车辆10的车室外且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的情况下接收到上锁请求信号时,将车辆10的车门单元4上锁。此时的上锁请求信号例如通过操作部25的操作从便携机2接收。复合认证处理部38根据车门单元4的上锁,开启复合认证保护。
在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复合认证处理部38根据接收到来自钥匙比对部34的钥匙比对完成信号,以及来自波形比对部36的比对完成信号,设定允许车门单元4释放的释放许可状态。
在释放许可状态下,复合认证处理部38根据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来解锁车门单元4。此时的解锁请求信号例如根据对车门把手的触碰传感器41的接触等而从车门单元4接收。复合认证处理部38根据车门单元4的解锁,关闭复合认证保护。
简易认证处理部39在便携机2位于车辆10的车室外且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的情况下接收到上锁请求信号时,将车辆10的车门单元4上锁。此时,上锁请求信号例如根据对车门把手的触碰传感器41的接触等而从车门单元4接收。此时,简易认证处理部39开启简易认证保护。
在简易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从车门单元4上锁时起到经过预设的设定时间的期间,或者从车门单元4上锁时起到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的期间,简易认证处理部39根据接收到来自钥匙比对部34的钥匙比对完成信号,来设定解锁许可状态。
在解锁许可状态下,简易认证处理部39根据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解锁车门单元4。此时,解锁请求信号例如根据对车门把手的触碰传感器41的接触等而从车门单元4接收。简易认证处理部39根据车门单元4的解锁,关闭简易认证保护。
另一方面,简易认证处理部39在车门单元4上锁后经过预设的设定时间,或者车门单元4上锁后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时,关闭简易认证保护而开启复合认证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当由于对便携机2的操作部25进行解锁操作而检知到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3发送的操作信号时,无论是否为解锁许可状态,解锁判定部37都会根据供给了钥匙比对完成信号而解锁车门单元4。
如图3所示,车门单元4分别设置在车辆10的各车门中。该车门单元4具有触碰传感器41和促动器42。
触碰传感器41例如设置在与车辆10的车门把手相邻的位置或车门把手的背面侧等。触碰传感器41在被用户等触碰时向解锁判定部37输出上锁请求信号或解锁请求信号。
如图3所示,触碰传感器41可以设置在车辆10的所有车门单元4中。需要说明的是,车门单元4例如至少设置在驾驶座侧的前车门中即可,也可以设置在副驾驶座的前车门和后车门等一部分车门中。另外,在车门单元4中可以设置按钮来代替触碰传感器41。这种情况下,用户按下按钮就会输出上锁请求信号或解锁请求信号。
促动器42是用于将车辆10的车门单元4上锁和解锁的促动器。促动器42在上锁指示信号从车载机3的解锁判定部37输入时将车门单元4上锁,在解锁指示信号从解锁判定部37输入时将车门单元4解锁。
<2、车载机控制部的处理例>
下面结合图4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载机控制部33执行的处理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图4,对车载机控制部33执行的上锁和解锁的控制的相关处理例进行说明。车载机控制部33在每个规定时间定期执行图4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101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辆10的车室外。车载机控制部33根据车载天线(电波接收部32)接收来自便携机2的电波的状况,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室外(参考图3)。
当在步骤S101中判定便携机2位于车室内时,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4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详情虽然省略,但此时车载机控制部33在车室内的上锁和解锁的控制的相关处理会另外执行。
当在步骤S101中判定便携机2位于车室外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2进行处理,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此时,车载机控制部33根据车载天线(电波接收部32)从接收到第一调制信号的便携机2接收电波的状况,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
当在步骤S102中判定便携机2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3进行处理。此时,由于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因此可以推断用户远离车辆10,以至于无法触碰到车门单元4的触碰传感器41。
在步骤S103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是否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这里的上锁请求信号例如是通过位于远离车辆10附近的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的用户对持有的便携机2的操作部25进行上锁操作而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3发送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当便携机2和车载机3位于通信范围外时,即便携机2移动到认证通知区域AR2外时,上锁请求信号也可以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3发送。
当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车载机控制部33未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4的处理。
当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4进行处理,向促动器42输出上锁指示信号。促动器42根据从车载机控制部33输入上锁指示信号,将车门单元4上锁。
接着,在步骤S105中,车载机控制部33开启复合认证保护。在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完成复合认证来解锁车门单元4。
在步骤S106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是否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这里的解锁请求信号是根据处于车辆10附近的用户触碰到触碰传感器41而从触碰传感器41向车载机控制部33输出的信号。
当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未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4的处理。
当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7进行处理,判定是否为解锁许可状态。在此,在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的基础上,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且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或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由此成为解锁许可状态。解锁许可状态的详情将结合图5另行说明。
当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不为解锁许可状态时,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4的处理。也就是说,在复合认证未成功的状态下,即使在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106中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车门单元4也不会解锁。
当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是解锁许可状态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08进行处理,对促动器42输出解锁指示信号。促动器42根据从车载机控制部33输入解锁指示信号,解锁车门单元4。
之后,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109中关闭复合认证保护,结束图4的处理。通过上述步骤S105至步骤S109的处理,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的车门单元4的解锁有关的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S102中判定便携机2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0进行处理。此时,可以推断用户处于车辆10的附近。
在步骤S110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是否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这里的上锁请求信号例如是根据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的用户触碰到触碰传感器41而从触碰传感器41向车载机控制部33输出的信号。另外,上锁请求信号也可以是通过对用户持有的便携机2的操作部25进行上锁操作而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3发送的信号。
当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未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4的处理。
当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检知到上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1进行处理,对促动器42输入上锁指示信号。促动器42根据从车载机控制部33输入上锁指示信号,将车门单元4上锁。
接着,在步骤S112中,车载机控制部33开启简易认证保护。在简易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无需用户进行复合认证便可允许车门解锁。
之后,车载机控制部33对于步骤S113、步骤S114、步骤S115进行监控循环处理。
在监控循环处理的步骤S113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是否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
当在步骤S113中判定为检知到解锁请求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6进行处理,判定是否为解锁许可状态。在此,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一致则成为解锁许可状态。如此,在用户位于车辆10附近的状态下,由于设想到用户想再次解锁车门单元4,因此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复合认证,从而使用户能够容易地解锁车门单元4。
当在步骤S116中判定为不为解锁许可状态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3进行处理,返回监控循环处理。
当在步骤S116中判定为是解锁许可状态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117进行处理,对促动器42输出解锁指示信号。促动器42根据从车载机控制部33输入解锁指示信号,解锁车门单元4。
之后,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118中关闭简易认证保护,执行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状态下的车门单元4解锁相关的步骤S105至步骤S109的处理。
在监控循环处理的步骤S114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也就是说,判定用户是否距离车辆10足够远。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根据不再定期接收到来自便携机2的RF信号,来判定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
当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时,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118中关闭简易认证保护,执行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状态下的车门单元4解锁相关的步骤S105至步骤S109的处理。即,当用户距离车辆10足够远时,立即解锁车门单元4的必要性已经降低,因此会开启需要安全性更高的复合认证的复合认证保护。
在监控循环处理的步骤S115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车门单元4上锁之后是否经过了预设的设定时间。
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车门单元4上锁之后经过了设定时间时,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118中关闭简易认证保护,执行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状态下的车门单元4解锁相关的步骤S105至步骤S109的处理。如此,车门单元4上锁之后直到经过规定时间,通过事先开启简易认证保护,即使在将车门单元4上了锁的用户想要立即解锁的情况下,也能顺畅地进行解锁。
下面结合图5,对车载机控制部33执行的解锁许可的相关处理例进行说明。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在每个规定时间定期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201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是否从便携机2接收到钥匙信号。
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未从便携机2接收到钥匙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9进行处理,进行不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的解锁不许可状态的设定,结束图5所示的处理。
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钥匙信号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2进行处理,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辆10的车室外。车载机控制部33根据未图示的车载天线(电波接收部32)接收便携机2的电波的状况,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车室外。
当在步骤S202中判定位于车室内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9进行处理,在进行解锁不许可状态的设定的基础上结束图5所示的处理。
当在步骤S202中判定位于车室外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3进行处理,与登记钥匙信息进行比对。车载机控制部33将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钥匙信号与车载机3中登记的登记钥匙信息进行比对。由此,可以根据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钥匙信号,判定该便携机2是否与车载机3对应。
接着,在步骤S204中,车载机控制部33根据比对结果,判定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是否一致。
当在步骤S204中判定为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不一致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9进行处理,在进行解锁不许可状态的设定的基础上结束图5的处理。也就是说,由于发送了钥匙信号的便携机2与车载机3不对应,因此不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
当在步骤S204中判定为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一致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205进行处理,判定复合认证保护是否开启。也就是说,判定在解锁车门单元4时是否需要复合认证。
当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复合认证保护开启时,车载机控制部33转移到步骤S206、步骤S207的监控循环处理。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206中判定与登记钥匙信息比对完成后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期间。另外,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207中判定是否检知到比对完成信号。比对完成信号的详情将结合图6另行说明。
如果在步骤S207中检知到比对完成信号之前经过了规定时间,则车载机控制部33从步骤S206进入步骤S209进行处理,在进行解锁不许可状态的设定的基础上结束图5所示的处理。如此,在解锁车门单元4时需要复合认证时,如果从登记钥匙信息的比对完成时起,到经过规定时间,认证处理未完成,则不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作为认证处理未完成的原因,可以设想到用户未进行预设的认证动作,或者非用户的第三人进行了认证动作的情况等。另外,通过如此限制复合认证的受理时间,可以防止非用户意愿的动作导致的解锁许可误动作。
另外,如果在规定期间经过前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检知到比对完成信号,则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208中进行可以解锁车门单元4的解锁许可状态的设定,结束图5的处理。如此,在复合认证保护开启的状态下,复合认证成功可以让车门单元4解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复合认证保护未开启,则车载机控制部33不进行步骤S206、步骤S207的处理,而是在步骤S208中进行可以解锁车门单元4的解锁许可状态的设定,结束图5的处理。如此,在复合认证保护未开启的状态下,因为不会要求复合认证的条件,所以只需要钥匙信号与登记钥匙信息一致便可解锁车门单元4。
下面结合图6,对车载机控制部33执行的复合认证的相关处理例进行说明。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在每个规定时间定期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301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即,判定能否从便携机2接收到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根据定期接收到来自便携机2的RF信号,判定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当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时,由于无法从便携机2接收到用于复合认证处理的振动波形信号,因此车载机控制部33结束图6的处理。
当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302进行处理,从便携机2接收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
在步骤S303中,车载机控制部33进行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的比对。此时,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车载机3中登记的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是否一致。
登记第一动作信息例如是用户以规定的节奏对便携机2进行预设的规定次数的触碰的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
接着,当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不一致时,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不符,结束图6的处理。即,复合认证失败。
当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一致时,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进入步骤S305进行处理。
在步骤S305中,车载机控制部33获取便携机2的位置信息。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根据未图示的车载天线(电波接收部32)接收来自接收到第一调制信号的便携机2的电波的状况,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
在步骤S306中,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便携机2是否处于能够检测到用于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比对的振动波形信号的位置。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例如是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向车辆10走去的方向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但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与车辆10的距离过近,则用于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比对的用户步行的振动波形信号有时会无法充分地检测到。因此,车载机控制部33会判定用户持有的便携机2与车辆10的距离是否得到了充分保证。
车载机控制部33例如根据便携机2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外,来判定便携机2处于能够检测到用于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比对的振动波形信号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307中接收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在步骤S308中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进行比对。此时,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车载机3中登记的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是否一致。
接着,如果在步骤S309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不一致,则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认证动作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不符,结束图6的处理。即,复合认证失败。
如果在步骤S309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一致,则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认证动作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之后,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310中输出比对完成信号,结束图6的处理。由此,复合认证成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06中判定便携机2未处于能够检测到用于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比对的振动波形信号的位置时,车载机控制部33进入步骤S311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不使用登记第二动作信息,而是使用登记第三动作信息来进行与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的比对。
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中例如登记有踏步动作的振动波形信号,即使无法充分保证步行的距离,也能够检测到比对所需的振动波形信号。由此,即使在无法使用登记第二动作信息进行比对的状况下,也能通过代替的登记第三动作信息进行复合认证。
在步骤S311中,车载机控制部33接收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在步骤S312中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进行比对。此时,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车载机3中登记的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的振动波形信号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是否一致。
接着,如果在步骤S313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不一致,则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认证动作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不符,结束图6的处理。即,复合认证失败。
如果在步骤S313中判定为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振动波形信号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一致,则车载机控制部33判定为用户的动作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之后,车载机控制部33在步骤S310中输出比对完成信号,结束图6的处理。由此,复合认证成功。
<3、便携机控制部的处理例>
下面结合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机控制部24执行的处理例进行说明。便携机控制部24在每个规定时间定期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401中,便携机控制部24判定便携机2是否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移动到了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如果便携机控制部24例如在不再接收到来自车载机3的第二调制信号后,经过规定期间后再次接收到第二调制信号,则判定便携机2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移动到了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由此,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可以判定为用户进入到了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需要说明的是,便携机控制部24也可以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根据便携机2的位置推移,判定便携机2进入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当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便携机2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移动到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9进行处理,执行通知控制处理。此时,便携机控制部24向通知部23输出通知信息。例如,让通知部23的振动器进行振动,或者,通过通知部23的扬声器输出通知音,由此可以让用户知晓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即可以进行复合认证。
当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便携机2没有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移动到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10进行处理。此时,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或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某处。
在步骤S410中,便携机控制部24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此时,便携机控制部24例如根据定期接收到来自车载机3的第二调制信号,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需要说明的是,利用GPS获取便携机2的位置信息,也可以使便携机控制部24判定便携机2是否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
当在步骤S410中判定为便携机2不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时,便携机控制部24结束图7的处理。
当在步骤S410中判定为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2进行处理。该状态例如是持有便携机2的用户从车辆10下车后还未走到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的状态。
在步骤S402中,便携机控制部24开始获取动作传感器22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信号。另外,在步骤S403中,便携机控制部24根据获取的振动波形信号检测便携机2的运动。
当在步骤S403中判定为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6进行处理,由于没有设定非通知模式,因此结束图7的处理。由此,在便携机2持续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情况下,即使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也不会从通知部23输出振动或声音等通知。因此,可以防止在用户处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期间通知部23多次进行通知。
当在步骤S403中判定为未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4进行处理,待机到检测不到便携机2的运动后经过规定时间。如果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在步骤S403中判定为检测到了便携机2的运动,则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6进行处理,结束图7的处理。
在步骤S404中,当在不再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便携机控制部24进入步骤S405进行处理,设定非通知模式。作为长时间未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的状况,例如设想有用户将便携机2暂时放置一边等,没有带在身上。
之后,便携机控制部24按照步骤S406、步骤S407的顺序进行处理,根据获取的振动波形信号检测便携机2的运动。
当在步骤S407中判定为未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便携机控制部24不对通知部23进行通知控制,而是结束图7的处理。由此,在用户暂时将便携机2放置一边的情况下,不会从通知部23输出通知。因此,可以防止通知部23在推断用户未持有便携机2,不打算返回车辆10的状况下也进行通知。
当在步骤S407中判定为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便携机控制部24在步骤S408中解除非通知模式。这种情况下,可以推断为用户进行了将放置的便携机2拾起等动作,想要返回车辆10。
接着,在步骤S409中,便携机控制部24对通知部23执行通知控制处理,便携机控制部24结束图7的处理。便携机控制部24对通知部23输出通知控制信号,使通知部23通过振动器或扬声器等发出振动或声音。由此,在用户再次持有便携机2想要返回车辆10时,可以让用户知晓自己处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即处于可以进行复合认证的位置。
<4、总结>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具有:设置在车辆10中的车门单元4、设置在车辆10中的车载机3、在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可与车载机3进行通信且可由用户持有的便携机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的存储介质(参考图1和图2)。
上述程序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在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上述一个或多个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的复合认证处理:便携机2输出的钥匙信息与预先登记的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用户对便携机2的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该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参考图4和图5)。
由此,通常是在允许解锁时要求在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的基础上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这些多种认证处理。如此,在允许解锁时要求以检测用户的特定动作为认证条件的多种认证处理,例如可以防止看准用户离开车辆10,使用中继器建立位于通信范围外的便携机与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载机3的通信,进行非法解锁等行为的所谓的中继攻击等。因此,能够充分保证电子钥匙系统1的安全性。
另外,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上述一个或多个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的简易认证处理:在从车门单元4上锁时起,到经过预设的设定时间的期间,或者在从车门单元4上锁时起,到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的期间,钥匙信息与登记钥匙信息相符(参考图4和图5)。
如此,在从车门单元4上锁时起到经过设定时间的期间,或者在从上锁时起到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外的期间这一设想到用户尚未远离车辆10的状况下,第三人实施非法解锁等的风险较低,因此在允许解锁时无需要求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和与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这样的复合认证处理。
由此,例如在用户把物品忘在车内返回车辆10等情况下,通过触碰车门把手(触碰传感器41)等未伴有用户复合认证的简易认证处理便可进行解锁。因此,可以提高在非法解锁等的风险较低的状况下使用电子钥匙系统1的用户的便利性。
如果在便携机2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的一部分即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时车辆10的车门单元4上了锁,则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所包含的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简易认证处理(参考图4和图5)。
便携机2位于上锁对象附近区域AR1内时,推断用户处于车辆10附近。如此,在用户处于车辆10附近这种再次解锁的必然性较高的状况下,可以通过简易的认证处理进行解锁,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如果没有检测到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便携机2的运动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则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包含的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控制为使得切换到便携机2不输出通知信息的非通知模式的模式切换处理(参考图7)。
由此,例如在用户临时将便携机2放在自家玄关等处的情况等推断为用户不打算解锁车辆10的状况下,不会从便携机2输出位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通知。
因此,可以消除违背用户意图而从便携机2频繁输出通知的繁琐,从而能够提高停留在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用户的便利性。
当作为模式切换处理,在非通知模式下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所包含的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解除非通知模式的处理(参考图7)。
如此,当再次检测到便携机2的运动时,例如会设想到用户再次持有放置的便携机2并走向车辆1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通知便携机2处于认证通知区域AR2内,即通知可以进行用于解锁的复合认证,能够顺畅地转移到用户用于解锁的动作。因此,能够提高停留在认证通知区域AR2内的用户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便携机2搭载有GPS功能时,可以根据检知到便携机2向车辆10的方向移动,让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解除非通知模式的处理。
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个条件时,作为复合认证处理,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所包含的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允许解锁车门单元4的处理:动作与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动作与所述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以及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参考图4和图5)。
由此,例如,即使在存在制约使用户无法进行登记第一动作信息或登记第二动作信息中的任一个所对应的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将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作为条件,进行车门单元4的解锁。
例如,在登记第二动作信息对应的动作是步行,登记第三动作信息对应的动作是踏步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距离车辆10过近而无法检测到用户的步行,即,在无法检测到登记第二动作信息对应的振动波形信号的状况下,踏步的动作与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便可满足条件。
由此,能够在维持复合认证这一条件的同时根据用户的状况灵活地区别使用认证方式。因此,能够在提高用户便利性的同时保证充分的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钥匙系统1也可以将波形存储部35和波形比对部36的功能设置在便携机控制部24中,而不设置在车载机控制部33中。这种情况下,便携机控制部24执行图6的处理,通过电波发送部26,将步骤S310中输出的比对完成信号发送到车载机3。车载机控制部33根据从便携机2接收到的比对完成信号,执行图5的处理。
本公开所记载的以上效果是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即,可以实现其他效果,也可以实现本公开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一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当然可以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变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组成的全部组合未必都是解决本发明的课题所必须的。

Claims (7)

1.一种电子钥匙系统,包括:
车门单元,其设置在上锁对象中;
设置机,其设置在所述上锁对象中;
便携机,其能够在认证通知区域中与所述设置机进行通信,能由用户持有;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介质,其存储有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
其中,所述程序包含一个或多个指令,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复合认证处理和简易认证处理,所述复合认证处理是以满足以下所有事项为条件来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所述便携机输出的钥匙信息与预先登记的登记钥匙信息相符;用户的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以及,所述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
其中,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经过了预设的设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或者在从所述车门单元上锁时起,到所述便携机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外的期间,以仅仅所述钥匙信息与所述登记钥匙信息相符为条件,执行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的所述简易认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在以下情况下,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简易认证处理:
所述便携机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的一部分即上锁对象附近区域内时,所述上锁对象被上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有以下功能:当所述便携机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内时,使所述便携机输出通知信息,
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模式切换处理,所述模式切换处理是在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内的所述便携机的动作未被检测到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为使得切换到所述便携机不输出所述通知信息的非通知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有以下功能:当所述便携机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内时,使所述便携机输出通知信息,
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模式切换处理,所述模式切换处理是在位于所述认证通知区域内的所述便携机的动作未被检测到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为使得切换到所述便携机不输出所述通知信息的非通知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作为所述模式切换处理,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当在所述非通知模式下检测到所述便携机的动作时,解除所述非通知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作为所述模式切换处理,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当在所述非通知模式下检测到所述便携机的动作时,解除所述非通知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钥匙系统,其中,
作为所述复合认证处理,所述指令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个条件时,允许解锁所述车门单元:所述动作与所述登记第一动作信息相符;所述动作与所述登记第二动作信息相符;以及,所述动作与预先登记的登记第三动作信息相符。
CN202211193825.0A 2021-09-29 2022-09-28 电子钥匙系统 Pending CN1158715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9663A JP2023049734A (ja) 2021-09-29 2021-09-29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21-159663 2021-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596A true CN115871596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3825.0A Pending CN115871596A (zh) 2021-09-29 2022-09-28 电子钥匙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4236B2 (zh)
JP (1) JP2023049734A (zh)
CN (1) CN11587159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4586A1 (en) * 2004-02-24 2005-08-25 Jeffrey Cheng Door unlocking method to be implemented using an anti-theft device of an automobile
JP5356913B2 (ja) 2009-05-26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
US9499125B2 (en) * 2013-10-29 2016-11-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system for activating a vehicle component to provide vehicle access
US9800570B1 (en) * 2014-09-26 2017-10-24 Adt Us Holdings, Inc. Method of persistent authentication with disablement upon removal of a wearable device
US10409426B2 (en) * 2015-04-14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ion based capacitive sensor system
KR101838967B1 (ko) * 2015-10-08 2018-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편의 장치 및 차량
JP6246262B2 (ja) * 2016-05-26 2017-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キーレスシステム
US10083556B1 (en) * 2017-03-16 2018-09-25 Robert Bosch Gmbh Intelligent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US10328900B1 (en) * 2017-12-04 2019-06-25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keyless entry triggered by smartphone proximity detection
DE102018005763A1 (de) * 2018-07-20 2020-01-23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Funktionseinheit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tels eines Identifikationssystems, bei welchem zwei Berechtigungen notwendig sind sowie Identifikationssystem
US10762734B2 (en) * 2018-12-21 2020-09-01 2162256 Alberta Ltd.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commercial driver logbook based on vehicular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97837A1 (en) 2023-03-30
JP2023049734A (ja) 2023-04-10
US11884236B2 (en)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7859B2 (en) Automotive security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447610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装置
KR100929134B1 (ko) 전자 키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292719B2 (ja) 車両無線通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装置、携帯機
KR20160110100A (ko) 차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휴대기
EP2837758A1 (en) Keyless entry system
WO2017017877A1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5173935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6079600A (ja) 車両用認証システム
US11247636B2 (en) Vehicle electronic key system and in-vehicle device
JP2017115439A (ja) 車載装置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JP6323298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機
JP2011231567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2144906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07224663A (ja) 車両用施解錠制御装置
JP5177689B2 (ja)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6284514B2 (ja) 車載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携帯機
KR20140079186A (ko) 지문인식을 이용한 차량 보안 강화 및 편의 장치 제어시스템
JP2019041348A (ja) リレーアタック検出装置及びリレーアタック検出方法
JP4600296B2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4181186B2 (ja) 車載機器遠隔制御装置
JP6139371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EP3640880B1 (en) Vehicular control system
JP4264193B2 (ja) 車載機器遠隔制御装置
JP4406189B2 (ja)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