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430A - 车体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体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1430A
CN115871430A CN202211082147.0A CN202211082147A CN115871430A CN 115871430 A CN115871430 A CN 115871430A CN 202211082147 A CN202211082147 A CN 202211082147A CN 115871430 A CN115871430 A CN 115871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floor panel
bulging por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21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833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5165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71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49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the shape of the sea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63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the shape of the sea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3Arrangement under the rear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 B60Y2304/072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by preassembled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体构造,能够抑制正面碰撞时的乘员的下陷现象,并且能够充分确保电池的搭载量的同时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车体构造具备形成于地板面板(40)的一部分且载置座椅垫(RS1)的座椅底座(48)、以及配置在座椅底座(48)的下方的电池(RB)。在座椅底座(48)的车辆前侧形成有向上方膨出的膨出部(48a)。在膨出部(48a)的内部收容有辅机构件(RB1)。膨出部(48a)中所收容的辅机构件(RB1)的上端部位于比膨出部(48a)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上所设置的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在电动汽车中存在用于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被搭载在地板面板的下方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的电池罩的车辆后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凸部形成为中空状,在凸部的前侧部分收容电池模块,在凸部的后侧部分收容接触器、熔断器等电气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84935号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周知例如在正面碰撞时乘员因惯性力而向前方相对移动时,乘员朝向前方向斜下方向移动而从安全带的下方滑出的所谓下陷现象。为了抑制该下陷现象,需要使座椅垫的车辆前侧比后侧高,并且将座椅垫之下的刚性构件即地板面板设置成前侧比后侧高的形状来使得即使作用有大载荷也不使乘员向斜下方向移动,以避免乘员从安全带的下方滑出。
但是,在将座椅垫的下方的地板面板的车辆前侧与后侧相比提高的情况下,该提高的部分的内部成为不被使用的部分,尤其在想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的情况下成为无用的空间。
对此,虽然在专利文献1的电池罩上形成有凸部,但只是分别在凸部的前侧部分收容有电池模块,在凸部的后侧部分收容有电气部件,并不是能够积极地抑制下陷现象的构成。另外,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在凸部的前侧部分,能看到与电池模块的上方对应的像膨出部那样的形状,但该内部为空洞,没有作为收容构件及部件等的部分而被利用。
本公开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正面碰撞时的乘员的下陷现象,并且充分确保电池的搭载量的同时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1侧面,一种汽车的车体构造,具备:座椅底座,形成于地板面板的一部分,座椅垫载置于该座椅底座;以及电池,配置在所述座椅底座的下方。在所述座椅底座的车辆前侧,形成有与该座椅底座的车辆后侧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部。此外,在所述膨出部的内部收容辅机构件。所述膨出部中所收容的所述辅机构件的上端部位于比所述膨出部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座椅底座的下方配置电池,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电池的搭载量。此外,座椅底座的膨出部形成于该座椅底座的车辆前侧,因此在正面碰撞时乘员难以朝向前方向斜下方向移动,下陷现象被抑制。进一步,膨出部中所收容的辅机构件的上端部位于比膨出部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膨出部的内部作为辅机构件的收容空间而有效地利用来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
在本公开的第2侧面,在所述地板面板上的所述座椅底座的车辆前方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的脚的底面部,所述底面部位于比所述电池的上端部靠下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通过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将脚放置于凹陷部的底面部,脚部空间变大,乘坐性提高。
在本公开的第3侧面,在所述底面部的车辆前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越靠向车辆前侧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并且能够放置所述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的脚。
根据该构成,通过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将脚放置在倾斜部,更难以引起正面碰撞时的下陷现象。
在本公开的第4侧面,所述膨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膨出部的下侧比上侧长,所述辅机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辅机构件的下侧比上侧长。
根据该构成,由于膨出部的纵截面的下侧与上侧相比在前后方向长,因此向座椅垫部的就座感良好。在该情况下,由于与膨出部的纵截面的形状对应地设定了辅机构件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难以在膨出部的内部形成无用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地板化。
在本公开的第5侧面,所述膨出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根据该构成,膨出部的内部变大,因此例如能够收容多个辅机构件及大型的辅机构件,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地板化。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在座椅底座的下方配置电池,在形成于该座椅底座的车辆前侧的膨出部的内部收容辅机构件,辅机构件的上端部位于比膨出部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正面碰撞时的乘员的下陷现象,并且能够充分确保电池的搭载量的同时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构造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将汽车分割为上部构造体和下部构造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车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后席及其附近的纵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汽车
41 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
41a 凹陷部
41b 底面部
41d 倾斜部
48 后排座椅载置板(座椅底座)
48a 膨出部
RB 后侧电池
RB1 辅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不过是例示,不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其用途。
图1是从左侧观察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构造A(示于图2)的汽车1的侧视图。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前侧简称为“前侧”,将车辆“后侧”简称为后。此外,车宽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将车辆左侧简称为“左侧”,将车辆右侧简称为“右侧”。
(汽车的整体构造)
汽车1是乘用汽车,在汽车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设有用于乘员乘车的乘员空间R1。在乘员空间R1,设有构成前席的前排座椅(前席用座椅)FS和构成后席的后排座椅(后席用座椅)RS。前排座椅FS包括配置在乘员空间R1的右侧(或左侧)的驾驶席和配置在乘员空间R1的左侧(或右侧)的副驾驶席。后排座椅RS也分别配置在乘员空间R1的右侧和左侧。
后排座椅RS具备座椅垫RS1和座椅靠背RS2。座椅垫RS1是构成乘员的座面的构件,以载置于后述的后排座椅载置板(座椅底座)48的状态被固定。座椅靠背RS2是从乘员的腰支撑后背的构件,设置成从座椅垫RS1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座椅垫RS1和座椅靠背RS2既可以被一体化而成为不能调整座椅靠背RS2的角度的构造,也可以是座椅垫RS1和座椅靠背RS2分体设置而能够调整座椅靠背RS2的角度的构造。此外,座椅垫RS1既可以从乘员空间R1的左侧至右侧连续,也可以在乘员空间R1的左侧和右侧独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后述的中心架80,因此座椅垫RS1左右独立,但若没有中心架80那样的构件,则可以使用座椅垫RS1在左右方向上连续的结构。在汽车1中,虽未图示,但设有用于在碰撞时拘束前排座椅FS上就座的乘员的前排座椅安全带及用于在碰撞时拘束后排座椅RS上就座的乘员的后排座椅安全带。
在后排座椅RS的后方,还可以配置未图示的第三排座椅。此外,在乘员空间R1的左侧方及右侧方,分别配设有前门FD和后门RD。
在汽车1的比乘员空间R1更靠前方设有前侧空间R2。在该前侧空间R2,能够根据需要搭载动力总成PT(Powertrain)。在前侧空间R2搭载动力总成PT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前侧空间R2例如称为动力总成收纳室、电机舱、发动机舱等。在前侧空间R2的上部设有车头盖BF(Bonnet hood)。
如图1所示,在汽车1的比乘员空间R1更靠后方设有能够收容行李等的后备箱空间R3。后备箱空间R3能够通过后备箱盖TR(Trunk lid)开闭。在汽车1的比乘员空间R1更靠后方且后备箱空间R3的下方设有后侧空间R4。在该后侧空间R4,能够根据需要搭载产生汽车1的动力的动力总成PT。在后侧空间R4搭载动力总成PT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后侧空间R4例如称为动力总成收纳室、电机舱、发动机舱等。
既可以在前侧空间R2和后侧空间R4两方搭载动力总成PT,也可以仅在一方搭载动力总成PT。仅在前侧空间R2搭载动力总成PT的情况下是通过该动力总成PT仅驱动前轮FT的前轮驱动车,此外仅在后侧空间R4搭载动力总成PT的情况下是通过该动力总成PT仅驱动后轮RT的后轮驱动车。进一步,在前侧空间R2和后侧空间R4两方搭载动力总成PT来驱动前轮FT和后轮RT的情况下是四轮驱动车。
动力总成PT至少包含用于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行驶用马达M(示于图2),根据需要还包括减速器、变速器等。因此,汽车1是电动汽车。行驶用马达M被配设成其旋转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动力总成PT除了行驶用马达M以外,还可以包含例如控制部等。动力总成PT中还可以包含内燃机。用于向行驶用马达M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Y(还示于图1)搭载在汽车1的下部。例如既可以利用由内燃机产生的动力进行电池单元Y的充电,也可以通过由内燃机产生的动力来驱动前轮FT和后轮RT中的至少一方。
汽车1的类型还可以不是图1中作为一例而示出那样的四门车,例如可以是没有后门RD的汽车。此外,虽未图示,但还可以在像掀背车(Hatchback car)那样能够通过尾门开闭后侧空间R4的汽车上适用本发明。
如图2所示,汽车1具备下部构造体2和上部构造体3,由下部构造体2的前部及上部构造体3的前部构成车体构造A。在该图2中示出上部构造体3本来具备的门FD、RD、车头盖BF、挡泥板、车窗玻璃、顶棚(Roof)、中柱、后柱、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包含前照灯的前后的灯饰装置、仪表板、前后的座椅等被拆卸后的状态。此外,在图2中示出下部构造体2本来具备的前轮FT、后轮RT、悬架装置等被拆卸后的状态。
下部构造体2具备电池单元Y。电池单元Y具有前侧电池FB及后侧电池RB和包围前侧电池FB及后侧电池RB的框型架10。此外,下部构造体2具备从框型架10的前部朝向前方延伸的前支撑架20和从框型架10的后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后支撑架30。
虽未图示,但是在一般的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将电池单元作为与车体不同的构件来在地板下设置成能够装卸的情况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电池FB、RB,还将前支撑架20及后支撑架30一体化在包围该电池FB、RB的框型架10上,前支撑架20及后支撑架30也和电池FB、RB一起能够相对于上部构造体3装卸。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汽车1构成为,能够上下分割为具有电池FB、RB的下部构造体2和形成乘员空间R1及后备箱空间R3的上部构造体3。能够上下分割是指,不使用焊接及粘接等,而是利用螺栓及螺母、螺钉等紧固构件将下部构造体2相对于上部构造体3一体化。由此,在汽车1移交到用户手中之后进行保养及修理时,根据需要能够将下部构造体2从上部构造体3分离,因此维护性良好。
在此,作为汽车的车体构造,周知梯架型(Ladder frame type)的车体构造。在梯架型的车体构造的情况下,能够上下分割为梯架和座舱(Cabin),但是由于梯架是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因此正面碰撞时及后面碰撞时主要承受碰撞载荷。在侧面碰撞时,梯架仅是辅助性地承受碰撞载荷,主要承受碰撞载荷的是座舱。这样,在梯架型的车体构造中,通常在正面碰撞时及后面碰撞时与在侧面碰撞时承受碰撞载荷的构件被区分。
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1的情况下,虽然具有前支撑架20及后支撑架30的下部构造体2与上部构造体3能够分割,但是在正面碰撞时及后面碰撞时与在侧面碰撞时两方的情况下,由下部构造体2及上部构造体3承受碰撞载荷,从而能够将该碰撞载荷向两构造体2、3分散来吸收,这一点上其技术思想与以往的梯架型的车体构造大为不同。以下依次说明下部构造体2及上部构造体3的构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能够分割为下部构造体2及上部构造体3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这种能够分割的车体构造,还能够适用于无法分割为下部构造体2及上部构造体3的车体构造。
(下部构造体)
首先,说明下部构造体2。下部构造体2除了具备电池FB、RB、框型架10、前支撑架20及后支撑架30以外,还具备动力总成PT、前轮FT、后轮RT、前侧悬架装置(未图示)及后侧悬架装置。
如图2所示,电池单元Y的骨架即框型架10在后述的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下方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端部附近到达右端部附近、并且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前端部附近到达后端部附近地形成为大型构件。通过这样将框型架10设置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下方区域的广范围,能够将大容量的电池FB、RB搭载在汽车1上。电池FB、RB例如既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也可以是其他二次电池。此外,电池FB、RB既可以是所谓的电池单体(Battery cell),也可以是收容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包(Battery pack)。
框型架10具备左侧方件11、右侧方件12、前侧件13及后侧件14。左侧方件11、右侧方件12、前侧件13及后侧件14例如由铝合金制的挤压件等构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由铝合金制板材、钢板的压制成型件构成。
左侧方件11、右侧方件12、前侧件13及后侧件14各自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全部为矩形状。此外,左侧方件11、右侧方件12、前侧件13及后侧件14全部配置在同一高度,大致水平地延伸。前侧件13在电池单元Y的前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在上部构造体3上结合下部构造体2时,将前侧件13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固定于前围板50的下部,将左侧方件11及右侧方件12分别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固定于左右的边梁60。此外,后侧件14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固定于后述的连接面板43。
左侧方件11被设置在下部构造体2的左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右侧方件12被设置在下部构造体2的右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左侧方件11及右侧方件12分别被配置在后述的左右的边梁60的车宽方向内侧。此外,前侧件13从左侧方件11的前端部延伸到右侧方件12的前端部。前侧件13的左端部与左侧方件11的前端部连接,前侧件13的右端部与右侧方件12的前端部连接。后侧件14被设置在电池单元Y的后部,从左侧方件11的后端部到右侧方件12的后端部为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后侧件14的左端部与左侧方件11的后端部连接,后侧件14的右端部与右侧方件12的后端部连接。
在框型架10的下部安装有罩构件15。罩构件15被固定于左侧方件11、右侧方件12、前侧件13及后侧件14的下表面,并且还固定于边梁60。另外,框型架10的上部既可以用未图示的盖体封闭,也可以用后述的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封闭。收容在框型架10内的电池FB、RB的电力经由未图示的行驶控制电路被供给到行驶用马达M。进一步,经由未图示的充电插座能够实现电池FB、RB的充电。
如图2所示,前支撑架20设有左右一对。左侧的前支撑架20连接于构成框型架10的前部的前侧件13的比左右方向中央靠左的部位。此外,右侧的前支撑架20连接于前侧件13的比左右方向中央靠右的部位。
前侧的动力总成PT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构件安装于前支撑架20。在下部构造体2上,将动力总成PT的输出(行驶用马达M的旋转力)向左右的前轮FT分别传递的传动轴S1设置于左右。
如图2所示,后支撑架30与前支撑架20同样设置有左右一对,大致水平地直线状朝向后方延伸。左侧的后支撑架30连接于构成框型架10的后部的后侧件14的比左右方向中央靠左的部位。此外,右侧的后支撑架30连接于后侧件14的比左右方向中央靠右的部位。
后侧的动力总成PT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构件安装于后支撑架30。在下部构造体2上,将动力总成PT的输出(行驶用马达M的旋转力)向左右的后轮RT分别传递的传动轴S2被设置于左右。
(上部构造体)
接着,说明上部构造体3。上部构造体3具备地板构成构件40、前围板50及左右一对边梁60。地板构成构件40配置在下部构造体2的框型架10及后支撑架30的上方的构件。该地板构成构件40具备构成设有乘员所就座的前排座椅FS及后排座椅RS(表示于图1)的乘员空间R1的地板的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构成后备箱空间R3的地板的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以及将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后部与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的前部连接的连接面板43。由连接面板43构成上弯(Kick-up)部。
地板构成构件40例如可以由对钢板等进行压制成型而成的构件构成。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及连接面板43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出构件之后将他们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分为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及连接面板43这三个部分做了说明,但还可以将包含这些面板41~43的地板构成构件40称为地板面板。此外,还可以仅将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称为地板面板。
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从乘员空间R1的前部延伸到后部,并且从乘员空间R1左侧部延伸到右侧部。本实施方式的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是没有通道部的无地板通道构造,但也可以具有通道部。
如图3所示,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上的后侧部分,形成有载置后排座椅RS的座椅垫RS1的后排座椅载置板48。后排座椅载置板48既可以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侧至右侧连续形成,也可以仅形成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侧和右侧而不形成在左右方向中央部,但至少在座椅垫RS1的供乘员就座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有后排座椅载置板48。后排座椅载置板48既可以由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主体部分不同的构件构成,也可以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一体成型。在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下方配置有后侧电池RB。
在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前侧部分,形成有与该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后侧部分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部48a。膨出部48a既可以从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左侧到右侧在左右方向上连续,也可以仅形成在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左侧和右侧。膨出部48a还可以仅设置在座椅垫RS1的供乘员就座的部分的正下方。
膨出部48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膨出部48a的下侧比上侧长。具体地说,膨出部48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越靠向该膨出部48a的上侧则越短,膨出部48a的顶部48c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为膨出部48a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1/2以下。此外,膨出部48a的前壁部48d以越靠向上侧则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形成。此外,膨出部48a的后壁部48e以越靠向上侧则越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形成。后壁部48e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小于前壁部48d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由此后壁部48e与前壁部48d相比缓慢地倾斜。另外,前壁部48d与后壁部48e既可以是相同的倾斜角度,也可以是前壁部48d与后壁部48e相比缓慢地倾斜。
另一方面,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比膨出部48a靠后侧的部分由大致平坦地形成的平坦部48b构成。平坦部48b从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左侧到右侧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且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座椅垫RS1从比膨出部48a靠的前方的位置配设至平坦部48b的后部。被设定为常规的就座位置上的乘员的臀部位于比膨出部48a的最高的部分靠后方的位置。即,膨出部48a的形成位置及座椅垫RS1的形状、座椅垫RS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等被设定为,常规的就座位置上的乘员的臀点位于比膨出部48a的最高的部分靠后方的位置。
由此,膨出部48a的最高的部分位于后排座椅RS上就座的乘员的臀部的前方,因此例如在正面碰撞时乘员因惯性力而向前方相对移动时,能够抑制乘员向下方向移动而从后排座椅安全带(未图示)之下滑出的现象(下陷(Submarine)现象)。即,通过在前述的规定的位置设置膨出部48a,能够实现具备反下陷(Anti-submarine)构造的车体构造A。
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前方,形成有朝向下方膨出的凹陷部41a。凹陷部41a具有能够载置就座于后排座椅RS的座椅垫RS1的后席乘员的脚的底面部41b。底面部41b大致水平地形成,位于比后侧电池RB的上端部靠下的位置。凹陷部41a可以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侧部到右侧部为止连续地形成。
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上的底面部41b的前侧,形成有以越靠向前侧则越位于上侧的方式倾斜、且能够载置就座于后排座椅垫RS1的乘员的脚的倾斜部41d。尤其是,通过乘员将脚放置于倾斜部41d,能够进一步提高反下陷效果。
在膨出部48a的内部收容有辅机构件RB1。即,在后侧电池RB的上表面的前侧部分,例如配设有接触器等由控制单元构成的辅机构件RB1。辅机构件RB1还可以是接触器以外的辅机构件。辅机构件RB1中例如既可以包含线束(未图示),也可以包含托架(未图示)等。
辅机构件RB1没有被配设在后侧电池RB的上表面的后侧部分即与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平坦部48b对应的部分,而是配设在与膨出部48a对应的部分。辅机构件RB1的上端部位于比平坦部48b靠上方的位置即比膨出部48a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将具有这种相对高度的辅机构件RB1收容于膨出部48a内,能够降低平坦部48b来降低乘员的臀点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反下陷用的膨出部48a内的空间来布局辅机构件RB1。在膨出部48a内还可以收容电池。
辅机构件RB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辅机构件RB1的下侧比上侧长。由此,能够与膨出部48a的纵截面的形状对应地设定辅机构件RB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难以在膨出部48a的内部形成无用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地板化。辅机构件RB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还可以是从上侧至下侧为同一尺寸。此外,还可以将多个辅机构件RB1以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设置,还可以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设置。
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位于比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更靠上方的位置。后侧空间R4位于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的下方。由于后备箱空间侧地板面板42配置在比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连接面板4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如图3中也示出的那样,前围板50是成为前侧空间R2及乘员空间R1的隔壁的构件,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前部向上方延伸,并且还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划分出乘员空间R1的前部。
如图2所示,左右的边梁60以分别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右两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设。在左侧的边梁6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连接有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左端部,边梁60的上侧部分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连接部位向上方突出,此外边梁60的下侧部分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连接部位向下方突出。由于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下方配设包含电池FB、RB的电池单元Y,因此在侧视车辆时,被配置成边梁60的下侧部分与电池FB、RB重合。此外,右侧的边梁60也同样地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右端部连接。
上部构造体3具备左右一对铰链柱70。右侧的铰链柱70从右侧的边梁60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此外,左侧的铰链柱70从左侧的边梁60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在左右的铰链柱70上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左右的前门FD(图1所示)。前围板50的左缘部连接于左侧的铰链柱70的右侧面。此外,前围板50的右缘部连接于右侧的铰链柱70的左侧面。另外,虽未图示,但中柱及后柱等也设置于上部构造体3。
上部构造体3具备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后部的后方且左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侧后侧架112A、以及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后部的后方且右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侧后侧架112B。
在上部构造体3中的比连接面板43靠后方的左侧,设有对后悬架装置(未图示)进行支撑的左侧的后轮用悬架支撑构件110A。此外,在上部构造体3中的比连接面板43靠后方的右侧,设有对后悬架装置(未图示)进行支撑的右侧的后轮用悬架支撑构件110B。
如图3所示,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具有前部横梁44A、中间横梁44B、凹陷部前侧横梁44C及凹陷部后侧横梁44D。前部横梁44A、中间横梁44B、凹陷部前侧横梁44C及凹陷部后侧横梁44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固定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上表面。
前部横梁44A配设在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前部。前部横梁44A的前部还与前围板50的下部接合。中间横梁44B配设在前部横梁44A的后方且比凹陷部41a靠前方的位置。
凹陷部前侧横梁44C在中间横梁44B的后方沿着凹陷部41a的前部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地配设。凹陷部后侧横梁44D在凹陷部前侧横梁44C的后方沿着凹陷部41a的后部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地配设。由凹陷部前侧横梁44C和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构成闭合截面,此外,由凹陷部后侧横梁44D和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构成闭合截面。通过设置凹陷部前侧横梁44C及凹陷部后侧横梁44D,能够加强形成有凹陷部41a的部分。设在凹陷部41a的内部的地板架41c的前部连接于凹陷部前侧横梁44C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此外,地板架41c的后部连接于凹陷部后侧横梁44D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如图2等所示,上部构造体3具备从前围板50到连接面板43为止连续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架80。该中心架80位于左右方向中央部,中心架80的后部连结于连接面板43。在中心架80的左侧方,配设有左侧的前排座椅FS及后排座椅RS,另一方面,在中心架80的右侧方,配设有右侧的前排座椅FS及后排座椅RS。
中心架8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架构件81、配设在该前侧架构件81的车辆后方且向后方延伸的后侧架构件82、以及将前侧架构件81的后部与后侧架构件82的前部连接的连接构件83。前侧架构件81及后侧架构件82成为中空状即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例如可以由挤压件构成。另外,中心架80不限于前侧架构件81和后侧架构件82的2分割构造,既可以由1个构件构成,也可以是3分割构造。在由1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连接构件83。
此外,如图3所示,中心架80具有构成该中心架80的前部的左侧架构成构件84A及右侧架构成构件84B左侧架构成构件84A的后部固定于前侧架构件8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左侧面。左侧架构成构件84A的前部连结于前围板50上的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向上方分离的部分。
此外,右侧架构成构件84B的后部固定于前侧架构件8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右侧面。右侧架构成构件84B的前部连结于前围板50上的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向上方分离的部分。此外,上部构造体3具备将中心架80固定于乘员空间侧地板面板41的第1固定构件101、第2固定构件102及第3固定构件103。第3固定构件103的下部连接于凹陷部前侧横梁44C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下方配置后侧电池RB,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电池的搭载量。此外,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膨出部48a形成在该后排座椅载置板48的前侧部分,因此在正面碰撞时乘员难以朝向前方向斜下方向移动,下陷现象被抑制。进一步,膨出部48a中所收容的辅机构件RB1的上端部位于比膨出部48a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膨出部48a的内部作为辅机构件RB1的收容空间而有效地利用来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
前述的实施方式从各方面来讲不过是示例,不应限定地进行解释。进一步,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及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例如能够作为电动汽车的车体构造来利用。

Claims (7)

1.一种车体构造,是汽车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底座,形成于地板面板的一部分,座椅垫载置于该座椅底座;以及
电池,配置在所述座椅底座的下方,
在所述座椅底座的车辆前侧,形成有与该座椅底座的车辆后侧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部,
在所述膨出部的内部收容辅机构件,
所述膨出部中所收容的所述辅机构件的上端部位于比所述膨出部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板面板上的所述座椅底座的车辆前方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的脚的底面部,
所述底面部位于比所述电池的上端部靠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部的车辆前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越靠向车辆前侧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并且能够放置所述座椅垫上就座的乘员的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膨出部的下侧比上侧长,
所述辅机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辅机构件的下侧比上侧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膨出部的下侧比上侧长,
所述辅机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辅机构件的下侧比上侧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膨出部的下侧比上侧长,
所述辅机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该辅机构件的下侧比上侧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出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CN202211082147.0A 2021-09-30 2022-09-06 车体构造 Pending CN1158714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1834 2021-09-30
JP2021161834 2021-09-30
JP2021183332A JP2023051651A (ja) 2021-09-30 2021-11-10 車体構造
JP2021-183332 2021-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430A true CN115871430A (zh) 2023-03-31

Family

ID=8323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2147.0A Pending CN115871430A (zh) 2021-09-30 2022-09-06 车体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1843A1 (zh)
EP (1) EP4159505A1 (zh)
CN (1) CN11587143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8999A1 (en) * 2011-12-09 2014-11-20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mounting battery pack on vehicle
FR2990386B1 (fr) * 2012-05-14 2014-05-2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ier de protection de batteri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moyens de renforcement anti sous-marinage integre
US10476117B2 (en) * 2014-12-04 2019-11-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01843A1 (en) 2023-03-30
EP4159505A1 (en) 2023-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8312B (zh) 车身下部结构体
CN115871429A (zh) 车体构造
US20230101665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with a battery cover for improve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JP2022184592A (ja) 車体構造
CN116638955A (zh) 后部车体构造
CN115871430A (zh) 车体构造
JP2023051651A (ja) 車体構造
EP4234301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20230264557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with side frame support
EP4234300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EP4234368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20230264755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including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with a rear portion mounted to a floor panel
US20230097315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that improves protection for pedestrian collision
EP4257459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EP4159545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20230264754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CN116638958A (zh) 车体前部构造
JP2023122913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23122930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6638945A (zh) 车体前部构造
CN116638946A (zh) 车体前部构造
CN115891885A (zh) 车体前部构造
CN115891884A (zh) 车体构造
CN116638954A (zh) 后部车体构造
CN116638942A (zh) 车体前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