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9385A -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9385A
CN115869385A CN202211590756.7A CN202211590756A CN115869385A CN 115869385 A CN115869385 A CN 115869385A CN 202211590756 A CN202211590756 A CN 202211590756A CN 115869385 A CN115869385 A CN 11586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yxin
antibacterial
bacterium
nocardone
mc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07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重山
沈建忠
江海洋
汤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5907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9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9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诺卡酮在制备增效多黏菌素抗细菌感染效力的药物中的用途,以及诺卡酮和多黏菌素的组合物在制备抗细菌感染效力增强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不仅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体外细菌生长曲线证明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同时利用小鼠创伤感染模型证实了诺卡酮可以有效增强多黏菌素以及在体内的有效性。本发明发现天然活性物质诺卡酮可显著增效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作用,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辅助药物,同时降低多黏菌素的用量,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Description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天然活性物质诺卡酮作为抗菌佐剂增效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新用途,更具体为诺卡酮增效多黏菌素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医学和动物临床由于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的快速传播,导致临床可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少。又由于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研发的停滞不前;这些因素导致曾经被弃用的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又重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上,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两种,其中,多黏菌素E,又称为黏菌素,临床上主要运用其硫酸盐(即硫酸黏菌素)或磺酸盐(即黏菌素磺酸盐)。目前,黏菌素被认为是临床治疗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等感染的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然而,由于临床的不规范用药,导致耐药性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出现,加剧了临床多黏菌素耐药性的传播。因此,如何降低多黏菌素耐药性的发生,延长这一临床重要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多黏菌素增效剂可以有效降低多黏菌素的使用剂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和毒性作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指数,因此,开发多黏菌素抗菌增效剂已成为遏制多黏菌素耐药性的有效策略之一。
诺卡酮的CAS号为4674-50-4;分子式为C15H22O,分子量为218.34,又被叫做圆柚酮,是一种双环倍半萜酮,结构如式I所示。诺卡酮可在多种植物是葡萄柚皮的最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从葡萄柚中提取或人工合成。诺卡酮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生物学活性。诺卡酮还具有较好的驱虫、杀虫效果,是美国环保署2009年来首次批准的新驱蚊活性成分。迄今为止,诺卡酮作为抗菌佐剂增效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尚未见报道。
Figure BDA00039941739900000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诺卡酮的药物新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诺卡酮的药物新用途是其在制备增强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抑菌活性和/或杀菌活性的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可为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增效剂或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多黏菌素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硫酸多黏菌素E或黏菌素磺酸盐);2)多黏菌素B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硫酸多黏菌素B)。
进一步的,所述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携带MCR-1基因的耐药性细菌感染。
进一步的,所述抑菌活性和/或杀菌活性为对下述至少一种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或杀灭作用:1、革兰氏阴性细菌;2、变形菌门细菌;3、γ-变形菌纲细菌;4、肠杆菌目细菌或假单胞菌目细菌;5、肠杆菌科细菌或假单胞菌科细菌;6、埃希氏菌属细菌或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或假单胞菌属细菌;7、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或沙门氏菌;8、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组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抗菌组合物,包括诺卡酮和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诺卡酮与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比为(50~6410):1;具体如(50~200):1或(3200~6410):1,更具体如50:1、200:1、3200:1或6410:1。
进一步的,所述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硫酸多黏菌素E或黏菌素磺酸盐);2)多黏菌素B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硫酸多黏菌素B)。
上述抗菌组合物中,所述抗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仅为诺卡酮和所述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活性成分,其它活性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抗菌效果确定。
上述组合物可对下述至少一种病原菌具有杀灭和/或抑制作用:1、革兰氏阴性细菌;2、变形菌门细菌;3、γ-变形菌纲细菌;4、肠杆菌目细菌或假单胞菌目细菌;5、肠杆菌科细菌或假单胞菌科细菌;6、埃希氏菌属细菌或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或假单胞菌属细菌或沙门氏菌属细菌;7、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或沙门氏菌;8、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
此外,含有上述抗菌组合物的抗菌产品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抗菌产品的剂型可为下述任意一种:片剂、乳膏、胶囊、缓释片、控释片、口服液、糖浆、滴丸、注射液剂型、冻干粉针剂型。
本发明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体外细菌生长曲线和动物实验证明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试验所用肠杆菌主要包括MCR-1阳性的大肠杆菌、MCR-1阳性的沙门氏菌和MCR-1阳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以及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59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发现诺卡酮可以用于增效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及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同时,诺卡酮联合多黏菌素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多黏菌素诱导的炎症反应。
2)本发明阐明了诺卡酮可以恢复耐多黏菌素细菌的敏感性,并进一步评价了两者联合使用在体内外的有效性,有助于开发出一类新型的抗生素增效剂,缓解临床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本发明发现天然活性物质诺卡酮可显著增效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作用,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辅助药物,同时降低多黏菌素的用量,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硫酸多黏菌素E、诺卡酮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大肠杆菌B2(E.coli B2)的体外杀菌曲线;
图2为硫酸多黏菌素E、诺卡酮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大肠杆菌25922(E.coliATCC25922)的体外杀菌曲线;
图3为硫酸多黏菌素E、诺卡酮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小鼠皮肤伤口感染大肠杆菌B2(E.coli B2)的治疗效果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诺卡酮,CAS号,4674-50-4;分子式为C15H22O,分子量为218.34,购买于阿拉丁试剂公司,货号N159076,纯度>97%。硫酸黏菌素(硫酸多黏菌素E)购买自阿拉丁试剂公司,货号C114323,活性>19000U/mg。硫酸多黏菌素B购自阿拉丁试剂公司,效价大于等于6000U/mg。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黏菌素或硫酸多黏菌素B配置成母液浓度为16mg/mL。诺卡酮使用DMSO配置成母液浓度为100mg/mL浓度的母液。制备好后储存在-20度冰箱。
下述试验中所用的病原菌:
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以下简称E.coli25922)购自中国兽医监察所菌种保存中心(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大肠杆菌B2(E.coli B2)携带黏菌素耐药基因1(MCR-1)质粒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5(NDM-5)质粒,具体信息已在下列文献中记载:Song M,Liu Y,Huang X,Ding S,Wang Y,Shen J,Zhu K.A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adjuvant reverses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pathogens.Nat Microbiol.2020Aug;5(8):1040-1050.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具体信息已在下列文献中记载:Liu YY,WangY,Walsh TR,Yi LX,Zhang R,Spencer J,Doi Y,Tian G,Dong B,Huang X,Yu LF,Gu D,RenH,Chen X,Lv L,He D,Zhou H,Liang Z,Liu JH,Shen J.Emergence of plasmid-mediatedcolis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MCR-1i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in China:a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Lancet Infect Dis.2016Feb;16(2):161-8.)。其中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携带MCR-1质粒,耐多黏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15692(即铜绿假单胞菌PA01)购买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沙门氏菌SH16SF0764(Salmonella SH16SF0764),分离自临床,携带MCR-1质粒,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保存和提供。
下述试验中使用细菌培养基:
MHB肉汤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配制方法如下:称取25.0g于1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MHA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配制方法如下:称取38.0g于1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15min,冷至55℃倾注平板备用。
脑心浸液培养基(BHI)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配制方法如下:称取本品38.5g,加热搅拌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3,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BHI固体培养基购自北京路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配制方法如下:称取本品50.0g于1000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20min,冷却至55℃倾注平板备用。
实施例1、诺卡酮和多黏菌素联合用药的协同抗菌活性评价
(1)诺卡酮、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单独用药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Institute,CLSI)的标准方法检测诺卡酮、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对不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具体操作如下:挑取细菌单菌落于BHI肉汤中,在37℃摇床培养细菌至对数生长期,用麦氏比浊仪调节菌液浓度至0.5麦氏浊度,并用MHB培养基稀释100倍(1.0x106CFUs/mL)后备用,用MHB培养基分别将诺卡酮、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倍比稀释多个浓度梯度,取100μL加入96孔U型板中,随后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好的待测菌液,每孔含有诺卡酮最终药物浓度的药物终浓度依次为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125μg/mL、62.5μg/mL、31.125μg/mL;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最终药物浓度为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0.0625μg/mL。阴性对照组为只含有MHB培养基;阳性对照组为含有100μL的待测菌液,同时每孔加入1μL DMSO。加药后培养板放置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18h后观察结果,96孔板中,肉眼澄清的孔的所含药物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试验结果见表1。
表1诺卡酮、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对各菌株的MIC值(μg/mL)
Figure BDA0003994173990000051
/>
由表1可知,诺卡酮对所测试菌株E.coli 25922、E.coli B2、ATCC15692、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Salmonella SH16SF0764的抗菌活性菌菌大于1000μg/mL。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对上述细菌的MIC没有差异,对应的MIC分别为0.125μg/mL、8μg/mL、1μg/mL、8μg/mL、0.25μg/mL、8μg/mL。
(2)诺卡酮和抗菌药物多黏菌素联合应用抑菌活性实验
诺卡酮和抗菌药物多黏菌素联合应用对病原菌的联合用药指数(FICI)测定:使用棋盘法测定诺卡酮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和产MCR-1大肠杆菌E.coli B2、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和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沙门氏菌SH16SF0764的FICI值。具体操作如下:
抗菌药物多黏菌素E(作为甲药)和诺卡酮(作为乙药)分别以各自的2MIC为最高浓度,以MHB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成8-11个浓度,分别沿96微孔培养板横轴、纵轴加入含有不同浓度两药的MH肉汤培养基50μL,然后分别加入各种病原菌菌液50μL,使最终病原菌含量为1×106CFU/孔,37℃恒温培养18~24h,观察结果。记录两药分别单用和联用时各自的MIC,按下述公式计算FICI值(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MIC甲药联合/MIC甲药单用+MIC乙药联合/MIC乙药单用
判断标准:FICI≤0.5,协同作用;0.5<FICI≤1,相加作用;1<FICI≤2,无关作用;FICI>2,拮抗作用。即:诺卡酮和多黏菌素E的FICI=MIC(多黏菌素E联合)/MIC(多黏菌素E单用)+MIC(诺卡酮联合)/MIC(诺卡酮单用)。
表2诺卡酮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大肠杆菌E.coliB2、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沙门氏菌SH16SF0764的FICI值
Figure BDA0003994173990000061
/>
Figure BDA0003994173990000071
针对本试验中所有检测的细菌,结果如下:
体外MIC测定结果显示,诺卡酮单独用药的MIC均>1000μg/mL。诺卡酮与多黏菌素联用能够提高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
针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5922,黏菌素和诺卡酮联合应用时,在黏菌素浓度为0.0156μg/mL,诺卡酮浓度为100μg/mL时,二者发挥最大协同作用,FICI为0.22。
针对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pHNSHP45(mcr-1)菌株,黏菌素和诺卡酮分别在1μg/mL和50μg/mL时发挥最大协同抗菌作用,FICI为0.175。
针对临床肺炎克雷伯K.pneumoniae 1202(ST11,KPC-2-producer)菌株,黏菌素和诺卡酮分别在0.0625μg/mL和200μg/mL时发挥最大协同抗菌作用,FICI为0.45。
针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菌株,黏菌素和诺卡酮分别在0.25μg/mL和50μg/mL时发挥最大协同抗菌作用,FICI为0.3。
针对临床大肠杆菌E.coli B2菌株,黏菌素和诺卡酮分别在1μg/mL和50μg/mL时发挥最大协同抗菌作用,FICI为0.175。
针对临床沙门氏菌Salmonella SH16SF0764菌株,黏菌素和诺卡酮分别在0.5μg/mL和100μg/mL时发挥最大协同抗菌作用,FICI为0.112。
综上所述,诺卡酮在50-200μg/mL添加对多黏菌素抗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的协同效果达到最佳。
实施例2、多黏菌素联合诺卡酮联合使用的协同杀菌曲线
1、试验材料
诺卡酮和硫酸黏菌素同试验例1。CMHA培养基和BHI肉汤购买自索莱宝试剂公司。
2、体外杀菌曲线试验
分别在大肠杆菌B2和大肠杆菌ATCC25922于BHI肉汤中培养6小时后加入等体积的DMSO(终浓度为0.1%)、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诺卡酮、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和诺卡酮混合液。
(1)针对大肠杆菌B2菌,分组和剂量如下:
对照组(control):0.1%的DMSO;
黏菌素组:硫酸黏菌素4μg/mL;
诺卡酮组:诺卡酮200μg/mL;
诺卡酮和黏菌素联合组:诺卡酮浓度为200μg/mL,黏菌素浓度为4μg/mL。
然后分别于1h、3h、6h、12h和24h取菌液100μL涂布于MHA琼脂培养板上,培养过夜后进行菌落计数。
(2)针对大肠杆菌ATCC25922菌,分组和剂量如下:
对照组(control):0.1%的DMSO;
黏菌素组:硫酸黏菌素0.125μg/mL;
诺卡酮组:诺卡酮200μg/mL;
诺卡酮和黏菌素联合组:诺卡酮浓度为200μg/mL,黏菌素浓度为0.125μg/mL。
药物处理后,分别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取菌液100μL涂布于MHA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过夜后进行菌落计数。
结果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与多黏菌素或诺卡酮单独相比,多黏菌素和诺卡酮联合使用显著降低的细菌数目。针对大肠杆菌B2菌,在第3小时,在诺卡酮和黏菌素联合组,细菌菌落数降低到0,直到第24小时,试验结束,菌落数菌降低至0。针对大肠杆菌ATCC25922菌,比较诺卡酮或黏菌素单独处理组,诺卡酮和黏菌素联合组在第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细菌菌落数菌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到2.38Log10CFU/mL、2.15Log10 CFU/mL、3.73Log10CFU/mL、5.15Log10 CFU/mL。
实施例3、多黏菌素E联合诺卡酮对小鼠创伤感染细菌清除率的治疗效果
BALB/c小鼠,体重18~20g,雌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有限公司。小鼠饲养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兽药安全中心实验动物房,室温(25±2℃,相对湿度50±10%,采用常规光照,昼:夜=12h:12h,饲喂常规小鼠维持颗粒饲料。正式实验前小鼠在动物房适应性饲养1周。所有动物实验全部经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小鼠在实验室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所有小鼠建立皮肤创伤模型,主要步骤如下:用电动脱毛器除去背部毛发,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麻醉小鼠,每只按照10mg/kg给药。用酒精给背部脱毛部位消毒,记号笔预先做圆形记号,高压灭菌眼科剪剪开背部皮肤,做出直径为1cm的圆形伤口,并将皮肤剪下。随后,小鼠感染接种E.coli B2,用微量移液枪在伤口上滴加10μL(1×109CFU/mL)的E.coliB2菌液,每只小鼠的感染的细菌量为1×107CFU,对照组于创伤表面滴加PBS,等待皮肤将滴加的液体吸收,并观察小鼠状态至苏醒。将感染E.coli B2的小鼠再继续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治疗对照组、多黏菌素E治疗组、诺卡酮治疗组、多黏菌素E联合诺卡酮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在大肠杆菌感染第1h和24h,分别在皮肤感染处直接滴加10μL的生理盐水、10μL多黏菌素E(1mg/mL,相当于每只小鼠给予多黏菌素E的剂量为0.5mg/kg体重)、10μL诺卡酮(40mg/mL,相当于每只小鼠给予诺卡酮的剂量为20mg/kg体重)、10μL多黏菌素E(1mg/mL)+诺卡酮(40mg/mL)(相当于每只小鼠同时给予多黏菌素E的剂量为0.5mg/kg体重和诺卡酮的剂量为20mg/kg体重)的混合液。在感染后第48h后,麻醉处死小鼠,用高压灭菌手术器械将创口及周围皮肤组织剪下,并剥离皮下黏连组织。将皮肤组织到2mL研磨离心管中,加入500μL PBS、研磨珠,于高温低速组织研磨仪中研磨,选取皮肤组织研磨程序,4℃条件下充分研磨。将组织匀浆稀释至合适的倍数(500倍):取20μL原液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98mL无菌PBS倍比稀释。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滴加于含有多黏菌素E(终浓度为2μg/mL,主要目的是防治操作过程中的其它杂菌污染)的BHI固体培养基上,使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于37℃培养箱中培养14~16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
结果如下(见图3):溶剂治疗对照组皮肤伤口载菌量为7.65Log10CFU,多黏菌素E和诺卡酮治疗组的载菌量分别为6.5Log10CFU和7.5Log10CFU;多黏菌素E和诺卡酮联合治疗组菌落数降低到1.4Log10CFU,与溶剂对照组、多黏菌素E和诺卡酮单独治疗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01)。这表明,多黏菌素E和诺卡酮联合治疗较黏菌素E或诺卡酮单独治疗,显著提高了对皮肤伤口的细菌清除率。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Claims (10)

1.诺卡酮在制备增强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抑菌活性和/或杀菌活性的产品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增效剂或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多黏菌素E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多黏菌素B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活性和/或杀菌活性为对下述至少一种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或杀灭作用:1、革兰氏阴性细菌;2、变形菌门细菌;3、γ-变形菌纲细菌;4、肠杆菌目细菌或假单胞菌目细菌;5、肠杆菌科细菌或假单胞菌科细菌;6、埃希氏菌属细菌或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或假单胞菌属细菌;7、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或沙门氏菌;8、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
5.一种抗菌组合物,包括诺卡酮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诺卡酮与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比为(50~6410):1,优选(50~200):1。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多黏菌素E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多黏菌素B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活性和/或杀菌活性为对下述至少一种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或杀灭作用:1、革兰氏阴性细菌;2、变形菌门细菌;3、γ-变形菌纲细菌;4、肠杆菌目细菌或假单胞菌目细菌;5、肠杆菌科细菌或假单胞菌科细菌;6、埃希氏菌属细菌或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或假单胞菌属细菌;7、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或沙门氏菌;8、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或携带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
9.一种抗菌产品,含有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选自下述任意一种:片剂、乳膏、胶囊、缓释片、控释片、口服液、糖浆、滴丸、注射液剂型、冻干粉针剂型。
CN202211590756.7A 2022-12-12 2022-12-12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5869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0756.7A CN115869385A (zh) 2022-12-12 2022-12-12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0756.7A CN115869385A (zh) 2022-12-12 2022-12-12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9385A true CN115869385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0756.7A Pending CN115869385A (zh) 2022-12-12 2022-12-12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93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3471B2 (en) Antimicrobial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5808860B2 (ja) スルバクタム及びベータ−ラクタマーゼインヒビターを含む医薬組成物
CN101543658B (zh) 防治宫颈糜烂的宫颈帽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3801A (zh) 一种多臂aie分子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用途和抗菌药物
WO2016040785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CN113476611A (zh) 一种具有修复皮肤作用的组合物
CN115919830A (zh) 尼泊金丁酯在增效多黏菌素类药物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WO2018191409A1 (en) Antimicrobial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115350197B (zh) 泽泻醇A-24-醋酸酯在提高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方面的应用
CN115869385A (zh) 天然产物诺卡酮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CN102920718B (zh) 苯乙醇苷类单体化合物的应用
CN115778936A (zh) 松萝酸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CN116392478A (zh) 脱水穿心莲内酯协同增效多黏菌素在制备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JP2022515861A (ja) 創傷治癒を促進する医薬品の製造におけるカンナフラビンaの使用
CN116077486A (zh) 桑根酮d在增效多黏菌素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US10398664B2 (en) Method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nfected implants
CN113999282B (zh) 抗菌肽li7、其重复多肽li14、li21及其衍生物和应用
JP6342211B2 (ja) 抗菌剤
CN113577238B (zh) 巴西苏木素增效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应用
CN115487202B (zh) 非达霉素在制备抗诺卡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RU2796503C2 (ru)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KR100487103B1 (ko) 은 화합물을 유효 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질환 치료용 제제
WO2020033677A1 (en) Method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nfected implants
CN116617231A (zh) 2-氨基萘嵌间二氮杂苯氢溴化物增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杀菌作用的应用
CN115252594A (zh) 山椒素在制备抗痤疮丙酸杆菌的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