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9187B -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9187B
CN115869187B CN202310022108.XA CN202310022108A CN115869187B CN 115869187 B CN115869187 B CN 115869187B CN 202310022108 A CN202310022108 A CN 202310022108A CN 115869187 B CN115869187 B CN 115869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needle
partition plate
she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21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69187A (zh
Inventor
田中华
温庭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0221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9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9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9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69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9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包括壳体、吸盘以及设置在壳体上或者内的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吸盘位于壳体的下端的外周侧,吸盘用于将壳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动力机构用于为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针柄固定管用于固定毫针的针柄,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该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时毫针的固定以及电子针灸仪配合毫针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刺激时无法模仿人工的的提插和捻转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针灸治疗是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主要是将电极接在针柄上利用针和电的两种刺激,作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与传统的针灸治疗手法例如捻转法、提插法相比,现有的电子针灸治疗时,只是将针灸刺入穴位并通过脉冲电刺激来进行治疗,毫针位于穴位内始终处于留针状态,无法进行毫针对穴位的进一步的物理刺激,并且由于毫针接上电极后具有脉冲电,医护人员也不能直接手持毫针进针提插法或者捻转法刺激;同时由于毫针针身和针柄相对较细,在将电极夹夹在针柄的端部后并刺入人体穴位,在电极夹以及电线的重力作用下,毫针不能够保持稳定,或者毫针会沿着一个角度偏转,使得患者穴位处引起局部疼痛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时毫针的固定以及电子针灸仪配合毫针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刺激时无法模仿人工的的提插和捻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包括壳体、吸盘、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壳体的上端为安装毫针操作端,所述壳体的下端为接触皮肤端,所述吸盘位于所述下端的外周侧,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端的端面位置,其他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下端的位置,所述针柄固定管、所述进针机构、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位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按摩机构之间,所述吸盘用于将所述壳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所述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针柄固定管用于固定毫针的针柄,所述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所述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管,所述壳体内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同轴设置有三个分隔板,依次为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端面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平齐,由三个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三个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所述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的中心轴处均开设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头、第一内齿圈、卷簧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棘轮棘爪组件,所述转动头同轴转动套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转动头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面开设有供毫针穿入的操作孔,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在所述转动头的内周壁,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啮合,所述卷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侧,所述卷簧组件的卷片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通孔内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操作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阻尼,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管上,所述第三齿轮均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管上,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棘轮棘爪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动管之间,所述棘轮棘爪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动管之间的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头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头转动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开关盒、插杆、弹片、拨叉杆,所述插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内,所述插杆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所述插杆位于所述开关盒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开关盒之间设置所述弹片,所述拨叉杆的杆身转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内,所述拨叉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所述拨叉杆位于所述开关盒内部的一端用于拨动所述插杆,所述转动头的周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开关盒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位置,所述转动头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导向通孔与所述插杆适配,所述插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周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插杆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内齿圈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按摩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齿圈端面,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均同轴,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针柄固定管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同轴设置,所述针柄固定管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通孔适配,所述针柄固定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针柄固定管内设置有橡胶圈,毫针固定在所述针柄固定管内,所述针柄固定管沿所述壳体轴向移动或者转动时带动毫针滑动或者转动,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通孔处开设有限位豁口,所述针柄固定管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限位豁口对应,所述限位条的长度小于所述针柄固定管的长度,所述限位条一端与所述针柄固定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的端面齐平,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只能沿所述壳体轴线方向移动,当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不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能够沿壳体轴线方向转动和/或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进针机构包括导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拨动块、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壳体轴线设置,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所述拨动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拨动块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拨动块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导向块一端由所述滑动槽伸出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导向块的另一端用于拨动所述针柄固定管,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结构组成一致,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外部的端部,所述拨动块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适配,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插杆与其中一个所述卡孔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提插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提插捻转机构包括槽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拨动杆、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轨迹轴、限位环、第三弹簧。所述轨迹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第四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所述第六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轨迹轴上,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九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四转动轴上,所述第六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均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九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轨迹轴上,所述轨迹轴侧面设置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分为直槽和往复螺旋槽两部分,两部分平滑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壁设置有轨迹杆,所述轨迹杆沿所述轨迹槽滑动,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轨迹轴上,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限位环的周侧设置有限转槽,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限转杆,所述限转杆与所述限转槽对应,所述槽轮同轴固定在所述针柄固定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端部,所述槽轮周侧部分卡嵌在限位环内,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九齿轮远离所述第二分隔板的端面均设置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与所述槽轮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分隔板开设有扇形的观察豁口,所述观察豁口与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通孔联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V形密封板,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V形密封板对应,所述V形密封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进针深度的刻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体积小、操作方便,能够稳定的固定毫针,既可以配合电子针灸仪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刺激的同时进行毫针物理刺激,也可只通过固定毫针进行仿提插法和捻转法的物理刺激,在进行行针前还可对待针灸穴位进行按摩使得肌肉放松,缓解刺激的疼痛感。
(2)通过进针机构的作用,使得毫针能够瞬时刺入身体穴位,或者瞬时由穴位拔出,减轻患者穴位处的不适感,通过观察口与穴位的对应能够,准确的将毫针刺入带针灸穴位。
(3)槽轮与第八齿轮、第九齿轮上的拨动杆的配合,模仿人工的捻转法行针,通过往复转动毫针并且转动角度在180度到120度之间,避免毫针被肌纤维缠绕而引起局部疼痛,同时减轻拔针时带动肌纤维的疼痛。
(4)动力机构采用卷簧组件进行储力和进行卸力,转动头每转动一周为一个卸力周期,后一个卸力周期速度小于前一个卸力周期的速度,因此不同周期的毫针的提插和捻转速率不同,因此在进行针灸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不同的周期进行提插捻转操作,同时每一个卸力周期结束时转动头不再进行转动,此时即达到留针状态,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旋转留针时间并且进行间歇性的提插捻转操作,以达到增强巩固疗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壳体和转动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动头与壳体之间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一限位组件或第二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盒处于剖视状态;
图6为本发明隐藏壳体、吸盘、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进行扎针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隐藏壳体、吸盘、动力机构、第一分隔板板、进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本发明隐藏壳体、吸盘、动力机构、第一分隔板板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进针毫针完成扎针状态;
图9为本发明本发明隐藏壳体、吸盘、动力机构、第一分隔板板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进针毫针完成扎针状态。
图例说明:01、毫针;02、电极夹;1、壳体;2、吸盘;3、针柄固定管;4、第一分隔板;5、第二分隔板;6、第三分隔板;7、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转动头;11、第一内齿圈;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三齿轮;15、卷片;16、第一固定轴;17、第一转动轴;18、转动管;19、内牙圈;20、固定环;21、卡齿;22、第一限位组件;23、开关盒;24、插杆;25、弹片;26、拨叉杆;27、限位孔;28、第四齿轮;29、第五齿轮;30、第二转动轴;31、第二内齿圈;32、按摩头;33、限位条;34、导向杆;35、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37、拨动块;38、第二限位组件;39、滑动槽;40、卡孔;41、槽轮;42、第六齿轮;43、第七齿轮;44、第八齿轮;45、第九齿轮;46、拨动杆;47、第三转动轴;48、第四转动轴;49、轨迹轴;50、直槽;51、往复螺旋槽;52、限位环;53、第三弹簧;54、限位槽;55、限转杆;56、观察豁口;57、V形密封板;58、观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包括壳体1、吸盘2、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3、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管体,壳体1的上端为安装毫针01操作端,壳体1的下端为接触皮肤端,吸盘2位于下端的外周侧,动力机构设置在上端的端面位置,其他机构均设置在壳体1内部,按摩机构设置在靠近下端的位置,针柄固定管3、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位于动力机构和按摩机构之间,吸盘2用于将壳体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动力机构用于为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针柄固定杆与壳体1同轴设置,针柄固定管3用于固定毫针01的针柄,进针机构用于将固定在针柄固定管3内的毫针01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01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穴位周侧按摩。
壳体1为圆柱形管,壳体1内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同轴设置有三个分隔板,依次为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5、第三分隔板6,第一分隔板4端面与壳体1的上端面平齐,由三个分隔板将壳体1分隔成三个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5、第三分隔板6的中心轴处均开设有通孔。
动力机构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上,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头10、第一内齿圈11、卷簧组件、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棘轮棘爪组件。转动头10为一端开口的盖体,转动头10同轴转动套设在壳体1的上端,转动头10远离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供毫针01穿入的操作孔,第一内齿圈11固定在转动头10的内周壁,第一齿轮12转动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远离第一腔室7的侧面,第一齿轮12与第一内齿圈11啮合,卷簧组件包括卷片15、第一固定轴16、第一转动轴17,卷片15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轴16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转动轴17上,第一固定轴16垂直固定于第一分隔板4上,第一转动轴17转动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上,卷片15位于第一齿轮12远离第一分隔板4的一侧,卷片15与第一齿轮1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转动轴17与第一齿轮12同轴固定。由壳体1的上端指向下端方向为俯视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表述均是以俯视方向观察,顺时针转动转动头10,第一内齿圈11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顺时针转动,第一转动轴17顺时针转动,卷片15进行储力;卷片15进行卸力时,相应的带动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
第一分隔板4的通孔内设置有转动管18,转动管18与操作孔同轴设置,转动管18与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阻尼,第二齿轮13同轴套设在转动管18上,第三齿轮14均同轴固定在转动管18上,第三齿轮14位于第一腔室7内,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棘轮棘爪组件设置在第二齿轮13与转动管18之间。棘轮棘爪组件包括内牙圈19、固定环20、卡齿21,固定环20套设固定在转动管18上,内牙圈19固定在第二齿轮13的内圈,内齿牙转动套设在固定环20上,内齿牙的内径与固定环20外径重合,卡齿21转动设置在固定环20的端面,卡齿21转动轴处设置有扭簧(图中未示出),卡齿21与内牙圈19配合,卡齿21转动轴处设置有扭簧。第二齿轮13顺时针转动时,在棘轮棘爪组件的作用下,即卡齿21与内牙圈19卡接,第二齿轮13与内牙圈19带动固定环20和转动管18转动,使得第三齿轮14转动,上述过程为第一种状态。第二齿轮13逆时针转动时,卡齿21不对内牙圈19限位,因此第二齿轮13转动,转动管18在阻尼的作用下保持不动,第三齿轮14保持不转动状态,上述过程为第二种状态。
转动头10顺时针转动时,顺时针转动的第一内齿圈11带动第一齿轮12顺时针转动,同时卷片15进行储力,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三齿轮14处于第二种状态。不主动顺时针转动转动头10时,卷片15卸力,使得第一齿轮12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外齿圈和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三齿轮14处于第一种状态,第三齿轮14为第一种状态时为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提供动力。
转动头10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的第一限位组件22,第一限位组件22包括开关盒23、插杆24、弹片25、拨叉杆26,插杆24滑动设置在开关盒23内,插杆24一端伸出开关盒23,插杆24位于开关盒23内部的端部与开关盒23之间设置有弹片25,拨叉杆26的杆身转动设置在开关盒23内,拨叉杆26的一端伸出开关盒23,拨叉杆26位于开关盒23内部的一端用于拨动插杆24压缩弹片25并往开关盒23内滑动,转动头10的周侧设置有安装部,开关盒23安装在安装部位置,转动头10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第一导向通孔与插杆24适配,插杆24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通孔内,壳体1的周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孔27,限位孔27的顺时针方向为楔形,转动头10带动第一限位组件22顺时针转动时,当插杆24转动至限位孔27内时,继续转动转动头10时,插杆24沿着楔形面能够继续转动并使得插杆24压缩弹片25。当动力机构卸力时,带动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当插杆24转动至限位孔27内时,限位孔27与插杆24配合使得转动头10无法继续逆时针转动,即动力机构无法继续卸力,此时需要通过拨叉杆26拨动插杆24不与限位孔27配合即能实现转动头10继续转动。
顺时针转动转动头10进行储力时,当达到卷片15的储力极限时,插杆24刚好与限位孔27配合,通过按动拨叉杆26使得插杆24不与限位孔27配合即开时卷片15的卸力,即转动头10进行逆时针转动,转动头10每转动一周插杆24刚好与限位孔27配合。
按摩机构设置在第三腔室9,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32、第二内齿圈31,第二内齿圈31同轴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按摩头32固定设置在第二内齿圈31端面,按摩头32圆周等间距设置三个,按摩头32与皮肤表面接触,第二内齿圈31转动时,按摩头32对针灸穴位周侧肌肉进行按摩。第一腔室7内设置有第四齿轮28,第四齿轮28与第三齿轮14啮合,第三腔室9内设置有第五齿轮29,第五齿轮29、第四齿轮28均同轴固定在第二转动轴30上,第五齿轮29与第二内齿圈31啮合。第三齿轮14转动带动第四齿轮28转动,第四齿轮28与第五齿轮29同轴转动,第五齿轮29带动第二内齿圈31转动,按摩头32转动对穴位周侧进行按摩。
针柄固定管3与第二分隔板5同轴设置,针柄固定管3与第二分隔板5的通孔适配,针柄固定管3一端设置在第一腔室7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腔室8内,针柄固定管3内设置有橡胶圈,将毫针01穿入针柄固定管3内,毫针01的针柄部分与橡胶圈卡紧,针柄固定管3沿壳体1轴向移动或者转动时带动毫针01转动或者滑动,通过调节毫针01针柄部分与针柄固定管3接触长短来调节毫针01的针身刺入穴位的长度,第二分隔板5的通孔处开设有限位豁口,针柄固定管3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条33,限位条33与限位豁口对应,限位条33的长度小于针柄固定管3的长度,限位条33一端与针柄固定管3位于第二腔室8的的端面齐平,当限位豁口与限位条33卡嵌配合时,针柄固定管3只能沿壳体1轴线方向移动,当限位豁口与限位条33不卡嵌配合时,针柄固定管3能够沿壳体1轴线方向转动和/或移动。
进针机构设置在第一腔室7内,进针机构包括导向杆34、第一弹簧35、第二弹簧36、拨动块37、第二限位组件38。导向杆34沿壳体1轴线设置,导向杆34一端固定在第一分隔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分隔板5上,拨动块37滑动套设在导向杆34上,第一弹簧35、第二弹簧36均套设在导向杆34上,第一弹簧35位于拨动块37与第一分隔板4之间,第二弹簧36位于拨动块37与第二分隔板5之间,壳体1与第一腔室7对应的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39,导向块一端由滑动槽39伸出壳体1外侧,导向块的另一端用于拨动针柄固定管3完成扎针。第二限位组件38与第一限位组件22结构组成一致,第二限位组件38设置在拨动块37位于第一腔室7外部的端部,拨动块37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第二导向通孔适配,导向杆34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孔40,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两个卡孔40对应,且与其中一个卡孔40卡接适配。当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靠近第一分隔板4的卡孔40卡接且对应时,第一弹簧35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3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通过拨动第二限位组件38的拨叉杆26使得插杆24与卡孔40脱离卡接,在第一弹簧35和第二弹簧36的作用下拨动块37沿导向杆34滑动使得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靠近第二分隔板5的卡孔40卡接,上述过程即为扎针过程。
提插捻转机构设置在第一腔室7内,提插捻转机构包括槽轮41、第六齿轮42、第七齿轮43、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拨动杆46、第三转动轴47、第四转动轴48、轨迹轴49、限位环52、第三弹簧53。轨迹轴49、第三转动轴47均转动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5之间,第四转动轴48转动设置在第二分隔板5上,第六齿轮42同轴设置在轨迹轴49,第七齿轮43、第八齿轮44同轴设置在第三转动轴47上,第九齿轮45同轴设置在第四转动轴48上,第六齿轮42、第七齿轮43分别与第三齿轮14啮合,第八齿轮44与第九齿轮45相互啮合。限位环52套设在轨迹轴49上,轨迹轴49侧面设置有轨迹槽,轨迹槽分为直槽50和往复螺旋槽51两部分,两部分平滑连接,限位环52的内周壁设置有轨迹杆,轨迹杆沿轨迹槽滑动,第三弹簧53套设在轨迹轴49上,第三弹簧53位于限位环52和第二分隔板5之间。限位环52为工字形,限位环52的周侧设置有限转槽,第二分隔板5上设置有限转杆55,限转杆55与限转槽对应。槽轮41同轴固定在针柄固定管3位于第一腔室7的端部,槽轮41周侧部分卡嵌在限位环52的工字形结构内,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远离第二分隔板5的端面均设置有拨动杆46,拨动杆46与槽轮41对应。
第三分隔板6开设有扇形的观察豁口56,观察豁口56与第三分隔板6的通孔联通,第二腔室8内设置有V形密封板57,第二腔室8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通过观察口和V形密封板57形成的区域观察毫针01针身部分,V形密封板57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进针深度的刻度,毫针01针尖与刻度对应即为毫针01扎入穴位的深度。通过观察豁口56确定针灸的穴位,因此能够使得毫针01准确刺入穴位。
该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配合电子针灸仪进行使用,将电极夹02夹在毫针01的针柄然后与电子针灸仪接电,通过电刺激以及毫针01的物理刺激对患者穴位进行行针使得治疗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使用该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时,首先确定针灸穴位并安装毫针01、确定毫针01刺入穴位的深度,安装毫针01时,将毫针01的针尖由转动头10的操作孔穿入壳体1内,毫针01穿入壳体1内的过程中使得针柄与针柄固定管3卡接,然后观察第二腔室8的针尖,使得针尖与指定深度的刻度重合即完成毫针01的安装。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转动头10,使得顺时针转动的第一内齿圈11带动第一齿轮12顺时针转动,同时卷片15进行储力,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逆时针转动,在棘轮棘爪组件的作用下,第三齿轮14保持不动。当转动头10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此时完成卷片15的储力,同时转动头10在第一限位组件22的作用下,转动头10与壳体1不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卷片15无法进行卸力,即第三齿轮14不转动。
然后医护人员通过吸盘2将壳体1吸在需要进行针灸的穴位上,使得针尖与穴位对准,穴位与第三分隔板6的通孔对准即可,在进行扎针前首先对穴位周侧的进行按摩使得穴位周边肌肉得到放松,减轻扎针时患者的针刺感。也可直接进行扎针操作。进行扎针前的按摩操作为,医护人员按动第一限位组件22的拨叉杆26使得插杆24不与限位孔27配合,然后卷片15进行卸力,带动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三齿轮14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14带动第四齿轮28转动,第四齿轮28带动第五齿轮29转动,第五齿轮29带动第二内齿圈31转动,第二内齿圈31带动按摩头32进行旋转按摩,当转动头10转动一周后在第一限位组件22的作用下转动头10不再转动,卷片15不再继续卸力。上述过程中,槽轮41保持不动,第三齿轮14带动第六齿轮42、第七齿轮43转动,第六齿轮42转动带动轨迹轴49转动,轨迹轴49与限位环52同轴转动,第七齿轮43带动第八齿轮44转动,第八齿轮44带动第九齿轮45转动,当转动头10转动一周后停止,限位环52、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均恢复初始状态。
然后进行扎针操作,通过拨动第二限位组件38的拨叉杆26使得插杆24与卡孔40脱离卡接,在第一弹簧35和第二弹簧36的作用下拨动块37沿导向杆34滑动使得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靠近第二分隔板5的卡孔40卡接,同时拨动块37带动限位环52沿直槽50滑动至直槽50与往复螺旋槽51过度处,同时拨动块37带动槽轮41、针柄固定管3、毫针01移动,使得槽轮41与第八齿轮44或者第九齿轮45的拨动杆46啮合,限位环52的限转槽与限转杆55适配,第三弹簧53被压缩,毫针01的针尖刺入穴位,但未完全刺入指定深度,针柄固定管3的限位条33与第二分隔板5的限位豁口脱离卡合。完成扎针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可直接进行留针操作也可对毫针01接电进行脉冲电刺激,也可操作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进行仿提插揉捻针灸。
在上述扎针操作完成后,进行提插揉捻针灸操作,按动第一限位组件22的拨叉杆26使得插杆24不与限位孔27配合,然后卷片15进行卸力,带动转动头10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三齿轮14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14带动第六齿轮42转动,第六齿轮42与轨迹轴49同轴转动,由于限位环52在限转槽与限转杆55的作用下无法转动,轨迹轴49的转动使得限位环52的轨迹杆沿往复螺旋轨迹槽滑移使得限位环52沿轨迹轴49上下滑动,限位环52带动槽轮41、毫针01、针柄固定管3移动,使得针身在穴位进行提插法针灸,同时第三齿轮14带动第七齿轮43和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转动,由于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啮合,第八齿轮44与第九齿轮45转动方向相反,第八齿轮44上的拨动杆46与槽轮41啮合时,第九齿轮45上的拨动杆46不与槽轮41啮合,同理第九齿轮45上的拨动杆46与槽轮41啮合时,第八齿轮44上的拨动杆46不与槽轮41啮合,使得槽轮41进行往复转动,槽轮41的往复转动带动针柄固定管3以及毫针01进行往复转动,即模拟捻转针灸法。上述提插法、捻转法同时进行。当转动头10转动一周再一次被第一限位组件22转动时,限位环52、槽轮41、以及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恢复扎针后的初始状态。根据患者的耐受状态,可以进行留针治疗或者继续进行提插和捻转针灸。由于卷片15的卸力,卷片15卸力的力度逐渐变小,使得前一次的提插和捻转针灸相交后一次的提插和捻转针灸物理刺激的频率更快,患者的刺激感更强,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扎针时机。
完成上述过程后,或者卷片15完成全部卸力,通过拨动第二限位组件38的拨叉杆26使得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靠近第二分隔板5的卡孔40不卡接,在第一弹簧35和第二弹簧36的作用下拨动块37沿导向杆34滑动使得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靠近第一分隔板4的卡孔40卡接,完成扎针过程。医护人员通过对吸盘2放气将该装置从患者皮肤取出,然后将毫针01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吸盘(2)、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3)、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所述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壳体(1)的上端为安装毫针(01)操作端,所述壳体(1)的下端为接触皮肤端,所述吸盘(2)位于所述下端的外周侧,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端的端面位置,其他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下端的位置,所述针柄固定管(3)、所述进针机构、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位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按摩机构之间,所述吸盘(2)用于将所述壳体(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所述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针柄固定管(3)用于固定毫针(01)的针柄,所述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01)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01)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所述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
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管,所述壳体(1)内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同轴设置有三个分隔板,依次为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5)、第三分隔板(6),所述第一分隔板(4)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平齐,由三个分隔板将所述壳体(1)分隔成三个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所述第一分隔板(4)、所述第二分隔板(5)、所述第三分隔板(6)的中心轴处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头(10)、第一内齿圈(11)、卷簧组件、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棘轮棘爪组件,所述转动头(10)同轴转动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转动头(10)远离所述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供毫针(01)穿入的操作孔,所述第一内齿圈(11)固定在所述转动头(10)的内周壁,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上,所述第一齿轮(12)与所述第一内齿圈(11)啮合,所述卷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2)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一侧,所述卷簧组件的卷片(15)与所述第一齿轮(1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通孔内设置有转动管(18),所述转动管(18)与所述操作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18)与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阻尼,所述第二齿轮(13)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管(18)上,所述第三齿轮(14)均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管(18)上,所述第三齿轮(14)位于所述第一腔室(7)内,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所述棘轮棘爪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转动管(18)之间,所述棘轮棘爪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转动管(18)之间的转动;
所述转动头(10)与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头(10)转动的第一限位组件(2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2)包括开关盒(23)、插杆(24)、弹片(25)、拨叉杆(26),所述插杆(24)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23)内,所述插杆(24)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23),所述插杆(24)位于所述开关盒(23)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开关盒(23)之间设置所述弹片(25),所述拨叉杆(26)的杆身转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23)内,所述拨叉杆(26)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23),所述拨叉杆(26)位于所述开关盒(23)内部的一端用于拨动所述插杆(24),所述转动头(10)的周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开关盒(23)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位置,所述转动头(10)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导向通孔与所述插杆(24)适配,所述插杆(24)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壳体(1)的周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孔(27),所述限位孔(27)与所述插杆(24)对应;
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9),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32)、第二内齿圈(31),所述第二内齿圈(31)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按摩头(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齿圈(31)端面,所述第一腔室(7)内设置有第四齿轮(28),所述第四齿轮(28)与所述第三齿轮(14)啮合,所述第三腔室(9)内设置有第五齿轮(29),所述第五齿轮(29)、所述第四齿轮(28)均同轴,所述第五齿轮(29)与所述第二内齿圈(31)啮合;
所述针柄固定管(3)与所述第二分隔板(5)同轴设置,所述针柄固定管(3)与所述第二分隔板(5)的通孔适配,所述针柄固定管(3)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7)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8)内,所述针柄固定管(3)内设置有橡胶圈,毫针(01)固定在所述针柄固定管(3)内,所述针柄固定管(3)沿所述壳体(1)轴向移动或者转动时带动毫针(01)滑动或者转动,所述第二分隔板(5)的通孔处开设有限位豁口,所述针柄固定管(3)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条(33),所述限位条(33)与所述限位豁口对应,所述限位条(33)的长度小于所述针柄固定管(3)的长度,所述限位条(33)一端与所述针柄固定管(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8)的的端面齐平,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33)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3)只能沿所述壳体(1)轴线方向移动,当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33)不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3)能够沿壳体(1)轴线方向转动和/或移动;
所述进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7)内,所述进针机构包括导向杆(34)、第一弹簧(35)、第二弹簧(36)、拨动块(37)、第二限位组件(38),所述导向杆(34)沿所述壳体(1)轴线设置,所述导向杆(34)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分隔板(5)上,所述拨动块(37)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34)上,所述第一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36)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杆(34)上,所述第一弹簧(35)位于所述拨动块(37)与所述第一分隔板(4)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6)位于所述拨动块(37)与所述第二分隔板(5)之间,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腔室(7)对应的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39),所述拨动块(37)一端由所述滑动槽(39)伸出所述壳体(1)外侧,所述拨动块(37)的另一端用于拨动所述针柄固定管(3),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8)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2)结构组成一致,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8)设置在所述拨动块(37)位于所述第一腔室(7)外部的端部,所述拨动块(37)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8)的所述插杆(24)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适配,所述导向杆(34)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孔(40),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8)的插杆(24)与其中一个所述卡孔(40)对应;
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7)内,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包括槽轮(41)、第六齿轮(42)、第七齿轮(43)、第八齿轮(44)、第九齿轮(45)、拨动杆(46)、第三转动轴(47)、第四转动轴(48)、轨迹轴(49)、限位环(52)、第三弹簧(53),所述轨迹轴(49)、所述第三转动轴(47)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和所述第二分隔板(5)之间,所述第四转动轴(48)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5)上,所述第六齿轮(42)同轴设置在所述轨迹轴(49)上,所述第七齿轮(43)、所述第八齿轮(44)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轴(47)上,所述第九齿轮(45)同轴设置在所述第四转动轴(48)上,所述第六齿轮(42)、所述第七齿轮(43)均与所述第三齿轮(14)啮合,所述第八齿轮(44)与所述第九齿轮(45)相互啮合,所述限位环(52)套设在所述轨迹轴(49)上,所述轨迹轴(49)侧面设置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分为直槽(50)和往复螺旋槽(51)两部分,两部分平滑连接,所述限位环(52)的内周壁设置有轨迹杆,所述轨迹杆沿所述轨迹槽滑动,所述第三弹簧(53)套设在所述轨迹轴(49)上,所述第三弹簧(53)位于所述限位环(52)和所述第二分隔板(5)之间,所述限位环(52)的周侧设置有限转槽,所述第二分隔板(5)上设置有限转杆(55),所述限转杆(55)与所述限转槽对应,所述槽轮(41)同轴固定在所述针柄固定管(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7)的端部,所述槽轮(41)周侧部分卡嵌在限位环(52)内,所述第八齿轮(44)、所述第九齿轮(45)远离所述第二分隔板(5)的端面均设置有拨动杆(46),所述拨动杆(46)与所述槽轮(41)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板(6)开设有扇形的观察豁口(56),所述观察豁口(56)与所述第三分隔板(6)的通孔联通,所述第二腔室(8)内设置有V形密封板(57),所述第二腔室(8)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V形密封板(57)对应,所述V形密封板(57)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进针深度的刻度。
CN202310022108.XA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Active CN115869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2108.XA CN115869187B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2108.XA CN115869187B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9187A CN115869187A (zh) 2023-03-31
CN115869187B true CN11586918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5758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2108.XA Active CN115869187B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9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7883B (zh) * 2023-08-25 2023-12-15 北京好中医医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热疗针灸治疗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68885Y1 (ko) * 1999-08-20 2000-02-15 박노국 휴대용 침술기
JP2004187834A (ja) * 2002-12-10 2004-07-08 Ala:Kk 鍼灸施術具
JP2005027881A (ja) * 2003-07-14 2005-02-03 Yoshimaro Ogawa 鍼治療装置
CN101204353A (zh) * 2007-11-23 2008-06-25 上海理工大学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CN208911085U (zh) * 2018-05-11 2019-05-31 李硕 一种带遥控提插、捻转的拔罐针灸装置
CN212913865U (zh) * 2020-03-31 2021-04-09 百色市人民医院 便携针灸按摩棒
CN213048181U (zh) * 2020-07-28 2021-04-27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针灸理疗用温针装置
CN215022319U (zh) * 2021-05-07 2021-12-07 张金环 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灸治疗装置
CN114081825A (zh) * 2021-11-16 2022-02-25 张玲云 一种中医儿科用针灸设备
CN114712230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针灸康复用的往复式按摩装置
CN114748350A (zh) * 2022-04-15 2022-07-15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34470U (zh) * 2013-12-31 2014-06-11 任晓春 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辅助装置
CN108392412B (zh) * 2018-01-12 2019-09-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针灸机器人系统
CN212382956U (zh) * 2019-11-23 2021-01-22 浩轩鼎易信息科技(西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针灸器
CN216091442U (zh) * 2021-09-09 2022-03-22 彭燕宁 一种针灸推拿用助推式针灸针
CN113876579A (zh) * 2021-10-21 2022-01-04 孙瑞 一种中医疗养用针灸器
CN217612015U (zh) * 2022-02-24 2022-10-21 杨丹 一种针灸推拿用辅助装置
CN114617768B (zh) * 2022-03-14 2023-10-03 李林 一种中医治疗临床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68885Y1 (ko) * 1999-08-20 2000-02-15 박노국 휴대용 침술기
JP2004187834A (ja) * 2002-12-10 2004-07-08 Ala:Kk 鍼灸施術具
JP2005027881A (ja) * 2003-07-14 2005-02-03 Yoshimaro Ogawa 鍼治療装置
CN101204353A (zh) * 2007-11-23 2008-06-25 上海理工大学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CN208911085U (zh) * 2018-05-11 2019-05-31 李硕 一种带遥控提插、捻转的拔罐针灸装置
CN212913865U (zh) * 2020-03-31 2021-04-09 百色市人民医院 便携针灸按摩棒
CN213048181U (zh) * 2020-07-28 2021-04-27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针灸理疗用温针装置
CN215022319U (zh) * 2021-05-07 2021-12-07 张金环 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灸治疗装置
CN114081825A (zh) * 2021-11-16 2022-02-25 张玲云 一种中医儿科用针灸设备
CN114712230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针灸康复用的往复式按摩装置
CN114748350A (zh) * 2022-04-15 2022-07-15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9187A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69187B (zh)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CN102395397B (zh) 用于减轻皮肤穿刺过程期间疼痛的设备、物品和方法的改进
CN104274905B (zh) 一种模拟人工针灸手法的电针灸治疗仪及其捻转针灸夹
CN212913865U (zh) 便携针灸按摩棒
CN110327211A (zh) 一种自动捻针针灸装置
CN219375441U (zh)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辅助装置
CN201418854Y (zh) 拍击式电动止痒按摩器
CN202459279U (zh) 便携式电子脉冲针灸按摩器
CN210096361U (zh)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
CN111643363B (zh) 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
CN114712230A (zh) 一种针灸康复用的往复式按摩装置
CN114948714A (zh) 一种连续推针的自动换挡针灸器
CN201253340Y (zh) 一种针灸针
US6836686B2 (en)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
CN105078746A (zh) 无菌一体可拆卸式穴位埋线笔
CN217311138U (zh) 一种可调节出针长度的埋线针
CN214596499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
CN219230732U (zh) 一种手握式针灸器
CN2391606Y (zh) 穴位埋线器
CN216877182U (zh) 一种非接触针灸手握器
CN2933382Y (zh) 自动行进按摩针式拔罐
CN221013911U (zh) 一种针灸进针器
CN2514827Y (zh) 集点穴治疗和推拿按摩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针推器
CN115089873A (zh) 一种脑梗死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治疗用的徐疾补泻装置
CN219110220U (zh) 一种新型手握捻转式针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