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8678A -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8678A
CN115868678A CN202111143736.0A CN202111143736A CN115868678A CN 115868678 A CN115868678 A CN 115868678A CN 202111143736 A CN202111143736 A CN 202111143736A CN 115868678 A CN115868678 A CN 115868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de
electrode contact
aerosol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37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公维锋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37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86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1821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5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8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8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该端盖结构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用于与一管状加热件配合连接;可拆卸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套管用于将一电极接触弹片夹持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管状加热件导电接触。通过上述方式,可先将电极接触弹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上,然后将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进而将电极接触弹片夹持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一端盖之间。此种结构可进一步方便先将电极接触弹片与引线通过焊接或夹持固定而导电连接,然后将电极接触弹片夹紧在端盖结构中。

Description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结构和采用这种端盖结构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例如烟液、药液等的可雾化液体或者是例如烟支的可雾化基质雾化成气雾以供吸食使用的电子产品。
在低温烘烤型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其中所采用的发热管的底座通常为一个零件,这种底座作为发热管的端盖结构,其需要具有固定电极接触弹片的作用。然而,对于这种为一个零件的形式的底座,其与电极接触弹片需设置成插接式安装;而且,由于电极接触弹片需要焊线,需要先将电极接触弹片插入底座中再进行焊接,因此使得不容易组装操作;也就是不方便对电极接触弹片的连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以提供电子雾化装置中端盖结构能够方便对电极接触弹片的连接操作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端盖结构,其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用于与一管状加热件配合连接;可拆卸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套管用于将一电极接触弹片夹持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管状加热件导电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包括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用于插设在所述管状加热件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端设有第一周向凹槽,所述第一周向凹槽用于接收第一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包括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管状加热件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套接段之间的间隙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一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于与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中的第一凹槽止挡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引线连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与底座端,所述底座端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端还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一隔热管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端还设有第二周向凹槽,所述第二周向凹槽用于接收第二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端还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自所述底座端的外表面向内凹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呈中空状。
本发明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固态基质加热组件,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包括任一所述的端盖结构;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所述管状加热件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所述管状加热件其内部形成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所述管状加热件与所述端盖结构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连接,并且所述端盖结构的第一端盖和所述管状加热件气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加热件包括加热基体和红外电热涂层;所述加热基体呈中空状,所述红外电热涂层涂覆在所述加热基体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加热基体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相接触;第二电极,设于所述加热基体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相接触,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在所述管状加热件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液体雾化组件,所述液体雾化组件用于对液态的第二基质进行雾化并生成第二气溶胶。其中,所述液体雾化组件和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流体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气溶胶能够进入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并且与所述第一气溶胶混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于与所述加热件密封连接;电极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上,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加热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同时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加热件导电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加热件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于与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中的第一凹槽止挡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引线连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件呈中空状,所述加热件为管状加热件,并且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管状加热件气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部件为第一套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此实施例的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中,可先将电极接触弹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上,然后将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进而将电极接触弹片夹持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一端盖之间。此种结构可进一步方便先将电极接触弹片与引线通过焊接或夹持固定而导电连接,然后将电极接触弹片夹紧在端盖结构中。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结构和电极接触弹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端盖结构的第一端盖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一个电极接触弹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第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第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的第V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收容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除收容壳体之外的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雾化组件的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液体雾化组件的另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液体雾化组件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液体雾化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的管状加热件的一个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管状加热件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7所示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的夹持结构的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夹持结构的上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17所示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的夹持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他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结构15和电极接触弹片16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端盖结构15可包括第一端盖151和可拆卸的第一套管156。其中,所述第一端盖151用于与一管状加热件配合连接;例如,所述管状加热件的下端可由第一端盖151的顶面支撑,并且其间可设置密封件。可拆卸的所述第一套管156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5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15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套管156用于将电极接触弹片16夹持在所述第一端盖151上,并且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与所述管状加热件导电接触。
在此实施例的端盖结构15中,可先将电极接触弹片16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151上,然后将所述第一套管156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51上,进而将电极接触弹片16夹持在所述第一套管156和第一端盖151之间。此种结构可进一步方便先将电极接触弹片16与引线16a通过焊接或夹持固定而导电连接,然后将电极接触弹片16夹紧在端盖结构15中。
作为对比,对于采用一个零件的形式的底座来说,由于模具结构的限制,在固定电极接触弹片的同时只能对发热管采用硅胶垫端面密封的方式,而在实际的组装过程中由于太多的零件组装在一起,例如两个接触弹片、硅胶垫以及底座,还有引线焊接等,因此容易导致硅胶垫挤压变形影响到了实际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51可包括插入端151a,所述插入端151a用于插设在所述管状加热件内。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151a设有第一周向凹槽151b,所述第一周向凹槽151b用于接收第一密封圈17。从而,当将管状加热件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51的插入端151a外时,可通过所设置的第一密封圈17实现密封,防止气体经过插入端151a和管状加热件之间的间隙泄漏。而且,通过设置能够接收第一密封圈17的第一周向凹槽151b,可克服模具不易实现的问题,这样管状加热件的加热仓完全可以通过例如硅胶的第一密封圈17的周向压缩进行密封,使得装配更加可靠、简单、稳定,也避免了因装配误差带来的密封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51还可包括套接段151c,所述套接段151c与所述插入端151a连接;所述套接段151c设置成具有大于所述插入端151a的横截面尺寸。所述套接段151c具有自所述插入端151a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支撑面151d,所述第一支撑面151d用于支撑所述管状加热件的端面,也就是管状加热件的下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156与所述套接段151c之间的间隙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的一部分,也就是电极接触弹片16的下端部分;从而,电极接触弹片16的下端部分可被夹持固定,而电极接触弹片16的上端部分可用来与管状加热件导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套接段151c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块151e,所述第一凸块151e用于与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中的第一凹槽162止挡配合,防止电极接触弹片16沿轴向脱离套接段151c。另外,所述套接段151c的外周侧可设有第一凹部151f,所述第一凹部151f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的引线连接部167。结合图1所示,所述引线连接部167可与引线16a通过焊接或夹持固定而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51还可包括底座端151g。所述底座端151g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151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支撑面151h,所述第二支撑面151h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套管156的端面,也就是第一套管156的下端面。在具有插入端151a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端151g与所述插入端151a相对设置,也就是设置在套接段151c的两端,此时所述套接段151c又可称为中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端151g还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151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支撑面151i,所述第三支撑面151i用于支撑隔热管18(参见图17)的端面,即下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端151g还设有第二周向凹槽151j,所述第二周向凹槽151j用于接收第二密封圈17a。例如,所述隔热管18的下端可套设在底座端151g上,使得第三支撑面151i支撑隔热管18的端面。从而,所述第二密封圈17a可起到密封隔热管18和底座端151g之间的间隙的作用,以更好地隔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端151g还可设有引线槽151k,所述引线槽151k自所述底座端151g的外表面向内凹入。结合图17和图1所示,所述引线槽151k与所述第一凹部151f连通,并且用于收容引线16a的连接端,并用于引导收容引线16a向底座端151g外弯折、改变方向,进而与供电组件40的电路板4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51呈中空状,并且限定第二通道152(参见图8)。
这些实施例的端盖结构15可应用于需要对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夹持的各种电子雾化装置中,以下即对一些电子雾化装置进行举例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其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两个立体组装示意图和一个截面示意图。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主要可包括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外壳组件30和供电组件40,并且可进一步包括液体雾化组件20。所述外壳组件30容纳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液体雾化组件20和供电组件40,所述供电组件40包括用于给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液体雾化组件20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功率的部分,并且还包括可控制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液体雾化组件20的操作的部分。
其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可包括前述的端盖结构15。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还包括管状加热件10a(参见图17)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所述管状加热件10a其内部形成加热仓111,所述加热仓111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所述管状加热件10a与所述端盖结构15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连接,并且所述端盖结构15的第一端盖151和所述管状加热件10a气体连通。由于加热仓111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因此其又可称为容纳仓。
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在本文中又可称为固态的第一基质,其例如可为烟支形式,具有内部气流路径。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用于对例如烟油、药液等液态的第二基质202进行雾化并生成第二气溶胶。其中,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位于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上方。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具有第一出气口213a,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具有第一进气口152a;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直接流体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气溶胶能够进入并经过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并且与所述第一气溶胶混合;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相对于所述加热仓111偏心设置。
在此指出,当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和第二基质202所雾化形成的产物具有呼吸道治疗作用时,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称为呼吸道电子雾化器;当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和第二基质202所雾化形成的产物与香烟烟气相似时,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称为电子烟具。
在此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中,通过使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位于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上方,使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直接流体连通,且使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相对于所述加热仓111偏心设置,这样就可避免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气流通道里面产生的烟油冷凝物及烟渣等杂质直接掉落在液体雾化组件20的气流通道内的问题。从而,此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可提供更佳的抽吸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液体雾化组件20和加热仓111也可流体连通,使得第二气溶胶能够进入加热仓111;相应地,当加热仓111内放置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时,第二气溶胶就能够随着用户抽吸而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内部。此外,当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和加热仓111的外周侧具有间隙或流动通道时,第二气溶胶也能够进入这种间隙或流动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可为中心加热式结构,例如其可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插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内,并且用于产生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进行加热的热量,并且进一步可以采用红外线的方式进行辐射加热。此时,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内所限定的用于收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空间可定义为加热仓。所述发热体可为发热片或发热针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图17至图19所示,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为周向加热的形式。例如,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可包括管状加热件10a,所述管状加热件10a可包括加热基体11和所述第一端盖151。所述加热基体11可呈中空状,其内部形成所述加热仓111。所述第一端盖151限定第二通道152,所述第二通道152具有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所述加热基体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端盖151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端盖151和所述加热基体11流体连通。所述管状加热件10a可通过电磁加热、电阻加热、红外加热等方式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烘烤加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沿着上下方向A1进行投影,所述第二通道152的内侧面的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的第二正投影可至少重叠50%,例如可重叠60%、70%、80%、90%、100%等。容易理解的是,这种重叠程度越高,也就是意味着第二通道152的越多的内侧面覆盖了第一出气口213a,从而能更好地防止杂质直接掉落在液体雾化组件20的第一气流通道213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通道152的横截面积在远离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的边侧设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51还限定安装槽153,所述安装槽153内设置有气流传感器44,并且所述气流传感器44通过连通槽154与所述第二通道152气流连通。所述第一端盖151和气流传感器44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用于防止经所述安装槽153向外漏气。所述气流传感器44可为咪头。另外,所述连通槽154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可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7至图19所示,所述管状加热件10a设置成以红外加热方式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烘烤加热。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还可包括红外电热涂层12、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涂覆在所述加热基体11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极13设于所述加热基体11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相接触,所述第二电极13a设于所述加热基体11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相接触,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3和所述第二电极13a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用于与供电组件40电性连接,以使得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的至少一部分接受电功率所产生的热量,进而产生用于对所述固态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进行辐射加热的红外线。
在上述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中,由于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工作时产生的红外光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外围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进入内部,使得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加热较为均匀。此外,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气溶胶也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第二气溶胶经过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内部时,也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起到加热烘烤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用于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吸收。在本示例中,对红外线的波长不作限定,可以为0.75μm~1000μm的红外线,进一步可为1.5μm~400μm的远红外线。
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可由远红外电热油墨、陶瓷粉末和无机粘合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涂覆设置,然后烘干固化一定的时间,红外电热涂层的厚度可为30μm-50μm;当然,红外电热涂层还可以由四氯化锡、氧化锡、三氯化锑、四氯化钛以及无水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涂覆设置;或者为碳化硅陶瓷层、碳纤维复合层、锆钛系氧化物陶瓷层、锆钛系氮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硼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碳化物陶瓷层、铁系氧化物陶瓷层、铁系氮化物陶瓷层、铁系硼化物陶瓷层、铁系碳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氧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氮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硼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碳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氧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氮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硼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碳化物陶瓷层或高硅分子筛陶瓷层中的一种;红外电热涂层还可以是现有的其他材料涂层。
再结合图6所示,所述隔热管18设置在外壳组件30的收容壳体31内,并且设置在管状加热件10a的外侧,还与所述第一端盖151连接。所述隔热管18可以避免大量的热量传递到外壳组件30上而导致用户觉得烫手。隔热管18包括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为隔热胶、气凝胶、气凝胶毡、石棉、硅酸铝、硅酸钙、硅藻土、氧化锆等。所述隔热管也可以为真空隔热管。隔热管18内还可形成有红外线反射涂层,以将加热基体11上的红外电热涂层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回红外电热涂层12,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9和图13至图16所示,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包括储液壳21、导液元件22和加热元件23。所述储液壳21限定液体收容空间211,用于收容液态的第二基质202。所述导液元件22与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流体连通,用于吸收来自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的第二基质202。所述加热元件23邻近所述导液元件22设置,并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所述导液元件22所吸收的至少部分第二基质202以生成第二气溶胶。在此指出,所述加热元件23与所述导液元件22的邻近可包括所述加热元件23与所述导液元件22直接接触的情况,也可包括加热元件23与导液元件22间接接触的情况;另外,所述导液元件22与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的流体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的连通。
所述导液元件22可由具有毛细通道或孔隙的材料制备,例如纤维棉、多孔陶瓷体、玻纤绳、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或刚性毛细结构制成。所述导液元件22与液体收容空间211是流体连通的,以吸取自液体收容空间211输送的液态的第二基质202,并且将第二基质202输送到加热元件23附近。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6所示,所述导液元件22包括雾化面221和吸液面222,所述吸液面222与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流体连通。所述加热元件23设置在所述雾化面221上,并用于通电时加热所述导液元件22所吸收的至少部分第二基质202生成气溶胶,并从雾化面221逸出后释放出去。例如,所述加热元件23可通过贴装、印刷、沉积等方式形成于导液元件22的雾化面221上。所述加热元件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不锈钢、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金属钛等材质。根据图16所示,加热元件23是呈蜿蜒、迂回等图案化的导电轨迹,并且可在两端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可呈垫片的形式,其可具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所述加热元件23也可采用发热网、发热片等。所述导液元件22的雾化面221可与所述吸液面222相背;或者,所述导液元件22的侧面也可以作为吸液面。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22可为吸油棉,所述加热元件23可为发热丝,从而可根据电阻丝的发热原理通电发热。其中的液体收容空间211用于收纳烟油;吸油棉用来吸取液体收容空间211内的烟油并提供给发热丝;发热丝贴附吸油棉,用于加热吸油棉上的烟油,以产生相应的烟油烟气。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可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和相关结构,或者是采用分子共振雾化的方式和相关结构;本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9和图13至图16所示,所述储液壳21还限定第一安装空间212和第一气流通道213,并且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还包括第一安装部件24。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生成的第二气溶胶用于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输送到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12内,所述导液元件22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上。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的液体通道241与所述导液元件22流体连通。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生成的第二气溶胶用于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输送到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另外,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和所述储液壳21之间可设置第二密封件26,以密封其间的间隙。所述导液元件22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之间可设置第三密封件26a,所述第三密封件26a可位于所述导液元件22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的支架侧壁之间,用于将所述雾化面221和所述吸液面222密封隔离,也就是使得液体收容空间211提供的液体仅能够通过吸液面222进入导液元件22内,再输送到雾化面221。所述第三密封件26a可大体呈杯状,使得所述导液元件22可被容置在杯状第三密封件26a的凹陷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可与所述加热仓111平行设置,并且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第一进气口152a(参见图8)直接连通。由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第一进气口152a直接连通,因此雾化后的第二气溶胶可作为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空气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201中,从而产生混合味的烟气。例如,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和所述加热仓111均可竖直设置,且第一气流通道213与加热仓111偏心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可不受限于与加热仓111平行,而是可以具有例如弯折、弯曲等各种形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9、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件24上连接有单向阀246,所述单向阀246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内进气。所述单向阀246用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打开;从而,在组装后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中,可通过所述单向阀246向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内进气,以避免液体收容空间211内因液体不足而导致较大的负压,进而使得液体从液体收容空间211顺畅地输出至导液元件22。所述单向阀246例如可为鸭嘴阀等仅允许空气从外部进入所述液体收容空间211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13和图15所示,所述储液壳21朝向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一侧还可设有烟渣容纳腔214。所述烟渣容纳腔214可通过单独的构件安装在储液壳21上,也可通过储液壳21直接形成烟渣容纳腔214。所述烟渣容纳腔214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直接流体连通。通过设置烟渣容纳腔214,在其上方产生的烟渣、冷凝物等可落入烟渣容纳腔214内,进而防止落入储液壳21的第一气流通道213。此外,通过将液体雾化组件20设置成可更换的单元,烟渣容纳腔214内收集的烟渣、冷凝物等可随着更换液体雾化组件20而被取出;更换后的液体雾化组件20的烟渣容纳腔214可继续用来收集烟渣、冷凝物等。另外,如图8、图13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的第一出气口213a位于所述烟渣容纳腔214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出气口213a可以和烟渣容纳腔214的敞口平齐,也就是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的第一气流通道213具有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第一端盖151具有第一进气口152a;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直接流体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气溶胶能够进入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并且与所述第一气溶胶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至图8以及图17所示,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还可包括上端盖141,所述上端盖141限定第一通道142。所述加热基体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141和第一端盖151密封连接。例如,所述加热基体11的上端可插设在所述上端盖141的下端内,并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件19;所述加热基体11的下端可插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51的上端外,并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7。所述第一端盖151、所述加热基体11和所述上端盖141依次连通;也就是说,气体可依次流经第二通道152、加热仓111和第一通道14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道152还具有第二出气口152b。其中,沿着上下方向A1进行投影,所述第二出气口152b的第三正投影与所述烟渣容纳腔214的第四正投影至少重叠50%,例如可重叠60%、70%、80%、90%、100%等。容易理解的是,这种重叠程度越大,也就是意味着所述烟渣容纳腔214越多地对应了第二出气口152b,从而能更好地收集经第二出气口152b向下掉落的烟油及烟渣等杂质。
进一步地,结合图6和图8所示,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可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至少位于第一进气口152a和加热仓111的下端之间,其限定第二通道152。所述第二通道152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和所述加热仓111之间,用于将经所述第一出气口213a输出的第二气溶胶输送至所述加热仓111。所述第二通道152具有平滑过渡的内表面;所述加热仓111、所述第二通道152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13自上而下依次直接连通。通过将所述第二通道152设置成具有平滑过渡的内表面,例如具有自所述第一进气口152a至所述加热仓111顺滑过渡的内表面,使得经第一气流通道213输出的第二气溶胶能够顺畅地在第二通道152内传输,从而进入到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内。另外,所述第二通道152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所述加热仓111的直径。例如,所述第二通道152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可为所述加热仓111的直径的1.1至2倍之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加热基体11包括近端112和远端113以及延伸于所述近端112和所述远端113之间的第一表面114,所述第一表面114包括涂层区域115和紧邻所述远端113设置的非涂层区域116。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形成在所述涂层区域115内。所述第一电极13和所述第二电极13a均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涂层区域116内的藕接电极131以及自所述藕接电极131朝向所述近端112延伸的条形电极132。所述第一电极13的条形电极132和所述第二电极13a的条形电极132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涂层区域115内以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12形成电连接。所述非涂层区域116紧邻加热基体11的远端113设置。通常,所述非涂层区域116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可为0.5mm~7mm的范围,例如可为0.5mm、0.9mm、1mm、1.5mm、2mm、3mm、3.5mm、4mm、5mm、7mm等。结合图18所示,近端112可为加热基体11靠近上端盖141的一端,也就是可为加热基体11的上端;远端113则为与之相对的另一端,也就是可为加热基体11的下端。在其他一些情形下,近端112也可定义为加热基体11的下端;远端113则为加热基体11的上端。
另外,所述条形电极132的宽度可为0.5至7mm的范围,例如可为0.5mm、0.8mm、1mm、1.5mm、2mm、3mm、3.5mm、4mm、6mm、7mm等。进一步地,可使得条形电极132具有较宽的宽度,例如在1.5mm以上的宽度;通过设置较宽的宽度,可以降低管状加热件10a的阻值,可加大电极可承受大电流的能力,避免电极线在加热过程中烧断的风险,还可降低电极线的阻值,使在轴线方向上电流分布更均匀,达到发热温场更均匀。在此指出,如果条形电极132的宽度太宽则容易导致发热面减少,即加热面积减少,从而可能会降低红外的辐射。因此,一种优选的宽度范围可为2至4mm,这样既可降低管状加热件10a的阻值,又不至于使加热面积减少。
所述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均至少部分地与红外电热涂层12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流可以经由红外电热涂层12从其中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极13为正极、第二电极13a为负极;或者,第一电极13为负极、第二电极13a为正极。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为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或导电胶带等,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在一示例中,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沿加热基体1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可为分别涂覆在加热基体11的上下两侧的导电涂层,红外电热涂层12位于两个导电涂层之间。所述导电涂层可由银粉涂层制得,所述导电涂层与红外电热涂层12接触。
另外,所述加热基体11可以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或者其他柱体状。所述加热基体11为圆柱体状时,加热仓111即为贯穿加热基体11中部的圆柱体状孔,孔的内径可略大于气溶胶形成制品的外径,便于将气溶胶形成制品置于腔室内对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基体11可以由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且透明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具有较高的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例如:红外线透过率在95%以上的耐高温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在加热基体11外涂覆红外电热涂层12,通电后的红外电热涂层12发出红外光,红外光穿透加热基体11来辐射加热位于加热基体11内的例如发烟物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由于红外光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外围的发烟物质进入内部,使得对发烟物质的加热较为均匀。
另外,结合图6、图12和图17所示,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10b,例如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基体11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传输到电路板41,电路板41可根据该实时温度调节流经红外电热涂层12上的电流的大小。温度传感器10b可通过导线16b与电路板41连接。
另外,结合图9、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还可包括第二安装部件27。所述第二安装部件27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212内,并且可与储液壳21卡扣配合,进而将第一安装部件24和导液元件22支撑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壳组件30可包括收容壳体31、可拆卸底盖32和滑盖结构33等。所述滑盖结构33可安装在所述收容壳体31的顶部,以通过往返滑动来打开或闭合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插烟口,即顶部插口311。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供电组件40可包括电路板41和电池42等。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液体雾化组件20、电路板41和电池42均可设置在所述收容壳体31内。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位于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上方,并且所述电路板41和电池42位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的一侧。例如,所述电路板41和电池42可各自竖直放置,并且位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所形成的整体的右侧;所述电路板41可位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所形成的整体与电池42之间,并且可垂直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以及所述电池42所在的平面。如此设置,可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整体可大致呈扁平的长方体形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收容壳体31限定顶部插口311和底部插口312。所述顶部插口311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加热仓111连通,用于将固态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经所述顶部插口311插入所述加热仓111。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设置成能够经所述底部插口312放置在所述收容壳体31内。如此设置,可方便从上下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插入固态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和液体雾化组件20。
另外,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可拆卸底盖32能够连接在所述收容壳体31的底部,并且将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保持在所述收容壳体31内。例如,所述可拆卸底盖32的一端可具有例如卡扣的卡扣结构323,另一端可具有磁吸部件324;从而,通过将可拆卸底盖32一端的卡扣结构323与收容壳体31的例如卡槽进行卡扣配合,另一端的磁吸部件324与收容壳体31上安装的磁吸部件进行磁吸固定,即能够将可拆卸底盖32安装在所述收容壳体31的底部。以此方式,雾化烟弹形式的液体雾化组件20可通过底部的可拆卸底盖32开合进行取放;而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则是从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上方进行取放,两者互不干扰,这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布局简洁、方便,更加符合人机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3和图16所示,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还包括第一电极顶针25,所述第一电极顶针25与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的加热元件23导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顶针25的数量可为两个,以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23的两个电极连接。再结合图10所示,所述电池42还可与第二电极顶针43导电连接,例如第二电极顶针43安装在电路板41上,并通过电路板41与电池42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顶针43的数量可为两个,以分别与电池42的两个电极连接。所述可拆卸底盖32上设有导电转换件321,导电转换件321可为固定在可拆卸底盖32上侧的导电条,其数量可为两个。其中,当所述可拆卸底盖32将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保持在所述收容壳体31内时,所述导电转换件321与所述第一电极顶针25和第二电极顶针43导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顶针25与所述第二电极顶针43均可为弹性顶针结构,以便增强与导电转换件321的接触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10所示,所述可拆卸底盖32上设有进气孔322,所述进气孔32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可拆卸底盖32将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保持在所述收容壳体31内时,所述进气孔322与所述液体雾化组件20气体连通。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进气孔322,外部空气可经进气孔322进入电子雾化装置100内部,并依次流经液体雾化组件20、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和顶部插口311。由于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与液体雾化组件20共用一个进气孔322,所以保证了液体雾化的烟气能够大部分进入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所加热的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中,这能够提升混合烟气的TPM(Totalparticulate matter,总粒相物)和抽吸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7和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还可包括夹持部件146,并且所述上端盖141和夹持部件146形成一种夹持结构14。其中,所述夹持部件146包括弹性主体147和连接在所述弹性主体147上的至少一个抵接部148;所述弹性主体147能够套设在所述上端盖141的外侧,各个抵接部148可设置在弹性主体147的内侧,其可穿过所述上端盖141的侧壁并且用于抵接所述第一通道142内的例如烟支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例如,所述抵接部148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为如图20所示的三个,这三个抵接部148可沿着弹性主体147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在此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中,所述夹持部件146通过将弹性主体147套设在所述上端盖141的外侧,并且将抵接部148穿过上端盖141的侧壁而与上端盖141组装在一起,从而通过二件式的组装结构实现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夹持;而且,当不同硬度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插入时,抵接部148的弹力会随着外侧弹性主体147的向外变形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了抵接部148过大的夹持力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7和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上端盖14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架通孔143,各支架通孔143用于供一个抵接部148穿过。各支架通孔143可设置成能够引导其中的抵接部148沿所述第一通道142的径向移动。所述支架通孔143的数量和位置与抵接部148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通孔143可沿所述上端盖141的周向延伸。各支架通孔143可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43a和下表面143b。所述上表面143a和下表面143b可相互平行,或者可以随着逐渐接近上端盖141的内侧而逐渐彼此靠近。支架通孔143与抵接部148可采用松配合的方式,以允许抵接部148沿径向自由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1至图22所示,所述上端盖141的内侧包括第一内表面部分144a和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所述第一内表面部分144a和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在所述上端盖141的周向上连接。所述第一内表面部分144a可位于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圆柱面内,所述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可位于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圆柱面内,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抵接部148的末端突出所述第一内表面部分144a,并且在所述第一通道142的径向上向内突出超过所述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从而,所述抵接部148的末端能够用于夹持气溶胶生成制品201,并且方便将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插入夹持结构14中,以及从中拔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1至图22所示,所述上端盖141的内侧可包括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所述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位于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圆柱面内,所述第二直径是所述上端盖141的内侧的最小直径。所述抵接部148的末端在自由状态下突出超过所述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在插入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时,所述弹性主体147可被抵接部148带动移动而弹性变形,并且在弹性变形时允许所述抵接部148的末端在所述第一通道142的径向上向外移动到至少与所述第二内表面部分144b对齐。从而,所述抵接部148可具有较大的径向移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0和图22所示,所述上端盖141的外侧设有沿所述上端盖141的周向延伸的支架凹槽145。所述支架凹槽145收容所述弹性主体147,并且允许所述弹性主体147沿远离所述第一通道142的方向移动。以此方式,所述支架凹槽145收容所述弹性主体147的同时,还可防止弹性主体147在上端盖141的轴向方向上移动,这也就相当于通过支架凹槽145将弹性主体147安装在上端盖1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上端盖141为中空筒状,并且限定第一通道142。另外,所述弹性主体147可为弹性环状,例如O型圈。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148可为弹性材料或硬性材料,例如所述弹性材料可为弹性橡胶,尤其是硅胶,以便通过抵接部148的柔性变形产生的摩擦力夹持例如烟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1;所述硬性材料可为金属或硬性塑料。此外,所述抵接部148可沿所述弹性主体147的周向延伸,也就是说,抵接部148可具有扁平的形状,以便增加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0所示,所述弹性主体147和所述抵接部148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可采用硅胶材料一次性注塑成型所述夹持部件146。另外,当所述抵接部148采用硬性材料时,可通过例如包覆成型、嵌件成型的工艺制作所述夹持部件146。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简化制作流程,并且所制成的夹持部件146可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7和图20所示,所述夹持部件146设置成靠近所述管状加热件10a的加热基体11。也就是说,所述夹持部件146可设置在所述上端盖141的靠下位置,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夹持气溶胶生成制品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可包括弹片主体161和引线连接部167。所述弹片主体161用于与电极导电接触;例如,一个电极接触弹片16的弹片主体161可与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加热基体11上的第一电极13导电接触,另一个电极接触弹片16的弹片主体161可与固态基质加热组件10的加热基体11上的第二电极13a导电接触。所述引线连接部167与所述弹片主体161连接,并且所述引线连接部167设置成能够通过形变而夹紧一引线16a。
在此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中,通过将引线连接部167设置成能够通过形变而夹紧引线16a,可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引线16a的一端插入到引线连接部167的凹槽当中,然后用治具下压引线连接部167使其变形从而固定住引线16a。这样的组装方式完全可以在生产线外加工,组装及拆卸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零件,避免了繁琐的焊接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弹片主体161可限定两个第一凹槽162并且具有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凹槽162之间的第一连接条163,所述引线连接部167与所述第一连接条163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凹槽162可冲切而成,同时形成引线连接部167的两个部分,再将这两个部分弯折形成如图3所示的引线连接部167。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引线连接部167包括第一弯曲部168和第二弯曲部168a,所述第一弯曲部168和第二弯曲部168a围成引线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部168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68a的末端可相互面对设置。从而,在与引线16a固定连接时,可将第一弯曲部168和第二弯曲部168a压扁,进而将引线16a夹紧在引线收容空间内,同时与引线连接部167接触导电。
或者,所述第一弯曲部168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68a的末端可相互靠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弯曲部168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68a的末端均朝向所述引线收容空间。从而,在与引线16a固定连接时,可用治具下压第一弯曲部168和第二弯曲部168a使其变形,进而迫使所述第一弯曲部168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68a的末端均压紧在引线16a上,从而可更加牢固地固定住引线16a。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弹片主体161在远离所述引线连接部167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悬臂164,所述弹性悬臂164的末端附近形成导电触点164a。所述弹性悬臂16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可通过冲压形成。导电触点164a用于与电极导电接触。另外,所述导电触点164a和所述引线连接部167位于所述弹片主体161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弹片主体161整体可呈曲面形状,以便匹配管状的第一套管156以及管状加热件10a等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例如,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可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1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于与所述加热件密封连接;电极接触弹片16,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上,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与所述加热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同时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与所述加热件导电接触。所述第二部件可安装在第一部件上,也可从第一部件上拆卸下来。
所述加热件可为周向加热的管状结构,例如前述的管状加热件10a;所述第一部件例如可为前述的第一端盖151;所述第二部件例如可为前述的第一套管15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可包括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3a,所述第一电极13与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13a与另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16导电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他变化,为了简明,他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用于与一管状加热件配合连接;
可拆卸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套管用于将一电极接触弹片夹持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且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管状加热件导电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包括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用于插设在所述管状加热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端设有第一周向凹槽,所述第一周向凹槽用于接收第一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包括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管状加热件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套接段之间的间隙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于与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中的第一凹槽止挡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引线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与底座端,所述底座端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端还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盖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一隔热管的端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端还设有第二周向凹槽,所述第二周向凹槽用于接收第二密封圈。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端还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自所述底座端的外表面向内凹入。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呈中空状。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态基质加热组件,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结构;
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所述管状加热件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所述管状加热件其内部形成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
所述管状加热件与所述端盖结构和所述电极接触弹片连接,并且所述端盖结构的第一端盖和所述管状加热件气体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加热件包括加热基体和红外电热涂层;所述加热基体呈中空状,所述红外电热涂层涂覆在所述加热基体的外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加热基体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相接触;和
第二电极,设于所述加热基体外且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相接触,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还包括:
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在所述管状加热件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
液体雾化组件,所述液体雾化组件用于对液态的第二基质进行雾化并生成第二气溶胶;
其中,所述液体雾化组件和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流体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气溶胶能够进入所述固态基质加热组件并且与所述第一气溶胶混合。
1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并生成第一气溶胶;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于与所述加热件密封连接;
电极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上,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加热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同时使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与所述加热件导电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电极接触弹片导电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加热件的端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于与所述电极接触弹片中的第一凹槽止挡配合。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接段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接收所述电极接触弹片的引线连接部。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呈中空状,所述加热件为管状加热件,并且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管状加热件气体连通。
24.如权利要求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为第一套管。
CN202111143736.0A 2021-09-28 2021-09-28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Pending CN115868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736.0A CN115868678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PCT/CN2022/121821 WO2023051545A1 (zh) 2021-09-28 2022-09-27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736.0A CN115868678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8678A true CN115868678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3736.0A Pending CN115868678A (zh) 2021-09-28 2021-09-28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8678A (zh)
WO (1) WO20230515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62025U (zh) * 2013-12-03 2014-06-25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
CN203789152U (zh) * 2014-01-25 2014-08-2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插拔式电子烟
EP3501306A4 (en) * 2016-08-30 2020-02-26 Changzhou Jw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PRAYING ARRANGEMENT, SPRAY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3080520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1631439A (zh) * 2020-06-10 2020-09-08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丝固定结构、固定方法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3344347U (zh) * 2020-07-17 2021-06-0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5958367U (zh) * 2021-09-28 2022-03-0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68U (zh) * 2021-09-28 2022-03-0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545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5975B2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910526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5958368U (zh)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55476U (zh) 夹持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67U (zh)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0228690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3938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625547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6674684U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217065393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件
CN112790435A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625547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5868678A (zh)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79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提供系统
CN115868679A (zh) 夹持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59189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1035065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58686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25390U (zh) 电加热抽吸装置、雾化装置及其电连接结构
CN212368312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1832825U (zh) 雾化芯与油舱底座一体成形的烟弹和电子烟
CN116406823A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22054582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