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7221A -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7221A
CN115857221A CN202211044488.9A CN202211044488A CN115857221A CN 115857221 A CN115857221 A CN 115857221A CN 202211044488 A CN202211044488 A CN 202211044488A CN 115857221 A CN115857221 A CN 115857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light emitting
light
backlight uni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44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美子
J·A·斯佩奇勒
J·向
罗震岳
C·李
M·阿姆瑞扎伊
梁梦洋
朱新羽
顾明霞
齊軍
E·L·本森
V·H·因
Y·蒋
方向
李妍明
M·J·李
M·C·斯博尔登
A·P·米勒
E·J·库珀
M·C·斯科尔吉斯
F·福瑞迪
S·G·麦法兰德
M·M·莫里森
E·N·沃戈
T·钱
I·A·盖
K·J·汉德恩
王庆兵
尤晨华
韩岭
洪自若
何炜
刘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857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1Illuminating devices for spatial active dimm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更具体而言,本文公开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可具有像素阵列,诸如液晶像素阵列。该像素阵列可用来自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背光照明进行照明。该背光单元可包括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LED)阵列。该显示器可具有容纳输入‑输出部件的凹口。反射层可包括在该凹口中。背光源可包括具有根据位置变化的属性的颜色转换层。该发光二极管可以由在上表面中具有凹陷部的封装剂板覆盖。

Description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本申请要求2021年11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519,344、2021年11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519,358、2021年11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519,221、2021年9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247,715、2021年9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247,722和2021年9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247,735的优先权,所有这些专利申请的全文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显示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背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显示器。例如,计算机和蜂窝电话有时具有背光液晶显示器。侧光式背光单元具有将光发射到导光板的边缘表面的发光二极管。然后导光板将所发射的光横向分布在显示器上以用作背光照明。
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具有垂直发射穿过显示器的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然而,如果不小心,则直接照明式背光源可为大体积的或者可产生非均匀背光照明。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具有像素阵列,诸如液晶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可用来自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背光照明进行照明。背光单元可包括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LED)阵列。
所述背光单元可包括形成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第一光扩散层、第二光扩散层和第三光扩散层。颜色转换层可形成于所述第一光扩散层、所述第二光扩散层和所述第三光扩散层上方。第一增亮膜和第二增亮膜可形成于所述颜色转换层上方。可以在增亮膜上方形成漫射膜。
显示器可具有容纳输入-输出部件的凹口。反射层可包括在凹口中。外壳侧壁的内表面可具有反射率减小的部分。托架和泡沫可以在光学膜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包括在凹口中。屏蔽环可以包括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以减少静电放电。泡沫可以包括在上部外壳中,该上部外壳具有与下部外壳的高刚度部分相同的占有面积。
颜色转换层可具有根据位置变化的属性。属性可以是颜色转换层中磷光体层的厚度,颜色转换层中红色量子点的浓度,颜色转换层中绿色量子点的浓度,或颜色转换层中散射掺杂剂的浓度。光学膜中的突起可具有圆形顶端,以减少刮擦并且减小相邻光学膜之间的摩擦。
发光二极管可以由在上表面中具有凹陷部的封装剂板覆盖。每个凹陷部可以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重叠。发光二极管可以布置在单元中。单元可以在背光源的不同部分中具有不同的尺寸。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粘合剂层和粘合剂带可以将LED基板附接到外壳壁。导电粘合剂也可以将LED基板附接到外壳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显示器的例示性电子设备的图示。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例示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例示性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顶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例示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该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具有三个光扩散层、一个颜色转换层、两个增亮膜以及一个漫射膜。
图5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例示性光扩散层的顶视图,其示出了光扩散层中的棱锥形突起的布局。
图6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容纳输入-输出部件的凹口的例示性显示器的顶视图。
图7A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包括反射贴片的凹口的例示性显示器的顶视图。
图7B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包括反射贴片的例示性漫射膜的顶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凹口的例示性显示器的顶视图,该凹口具有反射壁。
图9A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光学膜之间的粘合剂贴片、托架和泡沫的例示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9B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粘合剂贴片的例示性光学膜的顶视图。
图9C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叠置托架的例示性漫射膜的顶视图。
图10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外壳的例示性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该外壳具有内壁,该内壁具有反射率减小的区域。
图1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屏蔽环以减少静电放电的例示性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2A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刚性部分的例示性下部外壳的顶视图。
图12B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与下部外壳的刚性部分重叠的泡沫结构的例示性上部外壳的顶视图。
图13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沿LED基板的下边缘的电子部件的例示性显示器的顶视图。
图14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例示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该例示性显示器具有带弯曲部分的底架,该弯曲部分沿基板的边缘保护电子部件。
图15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量子点和散射掺杂剂的颜色转换层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6是根据实施方案的示出以-Δv'(负Δv')表示的来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颜色变化的曲线图,该-Δv'量化跨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宽度的光的蓝度。
图17是根据实施方案的示出量化来自显示器的光的蓝度的-Δv'(负Δv')可如何跨显示器的宽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8是根据实施方案的根据LED单元内的位置变化的颜色转换层属性的曲线图。
图19是根据实施方案的根据跨显示器的位置变化的颜色转换层属性的曲线图。
图20A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磷光体层的例示性颜色转换层的横截面侧视图,该磷光体层具有变化的厚度并且由具有变化的厚度的附加的膜覆盖。
图20B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磷光体层的例示性颜色转换层的横截面侧视图,该磷光体层具有变化的厚度并且由具有均匀厚度的附加的膜覆盖。
图2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不同形状的光重定向结构的例示性颜色转换层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2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形成在封装剂板的上表面上的颜色转换贴片的例示性背光源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3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圆形顶端的例示性光重定向结构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4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多个光学膜的例示性背光单元的横截面侧视图,该多个光学膜具有带圆形顶端的光重定向结构。
图25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以非零角度发射具有峰值亮度的光的例示性发光二极管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6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例示性背光单元的横截面侧视图,该背光单元具有由封装剂层覆盖的发光二极管,该封装剂层具有发光二极管上方的凹陷部。
图27A至图27E是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示出具有各种形状的封装剂中的例示性凹陷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8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LED单元的例示性LED阵列的顶视图,这些LED单元具有变化的间距。
图29是根据实施方案的示出多个粘合剂层可如何将LED阵列附接到外壳壁的例示性电子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0是根据实施方案的示出粘合剂带的例示性电子设备的顶视图。
图3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例示性LED阵列的后视图,示出了如何围绕阵列的周边形成导电粘合剂,以及如何将具有孔阵列的粘合剂层附接到LED阵列的中心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可提供有背光显示器。背光显示器可包括由来自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光背光照明的液晶像素阵列或其他显示器结构。图1示出了可提供有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器的类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透视图。图1的电子设备1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装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装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的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装备、或其他电子装备。
如图1所示,设备10可具有显示器诸如显示器14。显示器14可安装在外壳12中。有时可称为壳体或箱体的外壳12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中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外壳12可以利用一体式构型形成,在一体式构型中,外壳12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机加工或模制成单个结构,或者可以利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
外壳12可具有支架,可具有多个部件(例如,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外壳部分以形成膝上型计算机或具有可移动部件的其他设备),可具有蜂窝电话或平板电脑的形状并且/或者可具有其他合适的配置。在图1的布置中,外壳12包括可旋转地联接到下部外壳12B的上部外壳12A。上部外壳12A容纳显示器14,并且因此有时可以称为显示器外壳12A。下部外壳12B容纳键盘8,并且因此有时可以称为键盘外壳12B。上部外壳12A可以通过铰链结构18联接到下部外壳12B。上部外壳12A可以相对于下部外壳12B围绕与铰链结构18共线的弯曲轴线旋转。
下部外壳12B和上部外壳12A中的每一者可以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中的任何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组合形成。下部外壳12B和上部外壳12A中的每一者可以使用一体式构型形成,其中该外壳中的一些或全部被机加工或模制为单个结构,或者可以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图1所示的外壳12的布置是示例性的。
显示器14可为并入导电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极层或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例如,电阻性触摸传感器部件、声学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光的触摸传感器部件等)的触摸屏显示器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器。电容触摸屏电极可由氧化铟锡焊盘或者其他透明导电结构的阵列形成。
除了显示器14之外,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附加的输入-输出部件。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包括键盘8(包括由用户按压以提供输入的多个按键)和触摸敏感区域6(用户可以触摸以控制显示器14上鼠标的位置)。触摸敏感区域6有时可以称为触控板或跟踪板。触摸敏感区域6形成在下部外壳12B的表面上,当打开上部外壳12A以暴露显示器14时该表面被暴露。
显示器14可包括由液晶显示器(LCD)部件形成的像素16的阵列或者可具有基于其他显示技术的像素阵列。图2中示出了显示器14的横截面侧视图。
如图2所示,显示器14可包括像素阵列诸如像素阵列24。像素阵列24(有时称为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可包括像素阵列,诸如图1的像素16(例如,具有像素16的行和列的像素阵列)。像素阵列24可由液晶显示器模块(有时称为液晶显示器或液晶层)或其他合适的像素阵列结构形成。用于形成像素阵列24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可包括上部偏振器和下部偏振器、插置在上部偏振器和下部偏振器之间的滤色器层和薄膜晶体管层,以及插置在滤色器层和薄膜晶体管层之间的液晶材料层。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可用于形成像素阵列24。
在显示器14的操作期间,图像可被显示在像素阵列24上。背光单元42(该背光单元有时可称为背光源、直接照明式背光源、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背光层、背光结构、背光模块、背光系统等)可用于产生穿过像素阵列24的背光照明45。这照亮像素阵列24上的任何图像以用于由观看者诸如在方向22上观看显示器14的观看者20来观看。
背光单元42可包括形成于发光二极管阵列36上方的多个光学膜26。发光二极管阵列36可包含二维光源阵列,诸如产生背光照明45的发光二极管38。例如,发光二极管38可排列成行和列,并且可位于图2的X-Y平面中。发光二极管38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50(有时称为基板50)上,并且可由封装剂52(有时称为透明封装剂52、封装剂板52等)封装。封装剂板52可跨LED阵列连续地形成,并且可具有平坦的上表面。
发光二极管38可由设备10中的控制电路一致控制或可单独控制(例如,以实现帮助改善在像素阵列24上显示的图像的动态范围的局部调光方案)。每个发光二极管38产生的光在穿过像素阵列24之前可沿方向Z向上传播通过光学膜26。
光学膜26可包括膜,诸如一个或多个光扩散层28、颜色转换层34、一个或多个增亮膜44(有时称为准直层44)、漫射膜30和/或其他光学膜。
发光二极管38可发射任何合适颜色(例如,蓝色、红色、绿色、白色等)的光。根据本文所述的一个例示性配置,发光二极管38发射蓝光。为了帮助提供跨背光单元42的均匀背光,来自发光二极管38的光可被光扩散层28扩散。来自至少一个光扩散层28的光随后穿过颜色转换层34(其有时可称为光致发光层)。
颜色转换层34可将来自LED 38的光从第一颜色转换为不同颜色。例如,当LED发射蓝光时,颜色转换层34可包括将蓝光转换为白光的磷光体层(例如,白色磷光体材料层或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层)。如果需要,可使用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将蓝光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红光、绿光、白光等等)。例如,一个层34可具有包括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的量子点的磷光体层(例如,以产生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分量等的白色背光照明)。也可使用其中发光二极管38发射白光(例如,使得层34可省略,如果需要)的配置。
在来自发光二极管38的光到达一个或多个增亮膜44时,光已经从蓝色转换成白色并且已经(例如,通过光扩散层)被均匀化。然后,增亮膜44可以准直偏轴光,以为观看者在方向22上观看显示器时增加显示器的亮度。漫射膜30可以进一步漫射光以均匀化最终提供给像素阵列24的光。
图3为背光源42的例示性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顶视图。如图3所示,发光二极管阵列36可包含发光二极管38的行和列。每个发光二极管38可与相应的单元(平铺区域)38C相关联。单元38C的边缘的长度D可以是2mm、18mm、1mm至10mm、1mm至4mm、10mm至30mm、大于5mm、大于10mm、大于15mm、大于20mm、小于25mm、小于20mm、小于15mm、小于10mm、小于1mm、小于0.1mm、大于0.01mm、大于0.1mm或任何其他期望的尺寸。如果需要,可使用六边形平铺阵列和以其他合适的阵列图案组织的具有发光二极管38的阵列。在具有矩形单元的阵列中,每个单元可具有相等长度的两侧(例如每个单元可具有正方形轮廓,在其中四个相等长度的单元边缘围绕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或每个单元可具有不同长度的侧面(例如非正方形矩形形状)。其中发光二极管阵列36具有正方形发光二极管区域(诸如单元38C)的行和列的图3的配置仅仅是例示性的。
如果需要,每个单元38C可具有由发光二极管管芯阵列(例如,布置成阵列的多个单独的发光二极管38,诸如单元38C中的2×2发光二极管簇)形成的光源。例如,图3的最左侧和最下面单元38C中的光源38'已经由2×2发光二极管38阵列形成(例如,四个单独发光二极管管芯)。一般来说,每个单元38C可包括具有单个发光二极管38、一对发光二极管38、2至10个发光二极管38、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38、至少4个发光二极管38、至少八个发光二极管38、少于五个发光二极管38或其他适合数量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源38'。其中每个单元38C具有单个发光二极管38的例示性配置在本文中有时可被描述为示例。其中每个单元38C具有四个发光二极管38的例示性配置在本文中有时也可被描述为示例。然而,这些示例仅为例示性的。每个单元38C可具有光源38,该光源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38。当在单个单元中包括多个LED时,可以一致地控制多个LED(例如,以具有相同的亮度)。发光二极管阵列36的二极管38可安装在跨阵列36延伸的印刷电路板基板(50)上,或者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布置安装在阵列36中。
如前所述,背光单元42的光学膜26中可包括一个以上的光扩散层28和一个以上的增亮膜。图4是具有三个光扩散层、两个增亮膜和一个漫射膜的例示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如图4所示,第一光扩散层28-1、第二光扩散层28-2和第三光扩散层28-3形成在发光二极管阵列36和颜色转换层34之间。每个光扩散层具有类似的结构,具有从基板(基膜)延伸的突起(有时称为棱镜或光重定向结构)。光扩散层28-1包括从基板104-1延伸的突起102-1。光扩散层28-2包括从基板104-2延伸的突起102-2。光扩散层28-3包括从基板104-3延伸的突起102-3。
基板104-1、104-2和104-3有时可称为基膜部分,并且可由透明材料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光重定向结构102-1、102-2和102-3可由与基膜部分104-1、104-2和104-3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可由与基膜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如果需要,可在每个光扩散层中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者光扩散层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对于每个光扩散层,突起102可跨光扩散层形成阵列。每个突起102(有时称为光重定向结构102或棱镜102)可将入射点光源分成三个或更多个点。这些突起可具有棱锥形状(例如,具有正方形基部和在顶点处相交的四个三角形面)、三角棱锥形状(例如,具有三角形基部和在顶点处相交的三个三角形面)、部分立方体形状(例如,由在顶点处相交的三个正方形面形成的角立方体)、锥形棱锥结构(其中棱锥的每个面具有相对于彼此成角度的上部和下部)或任何其他期望的形状。基于正方形的棱锥形突起可将点光源分成四个点,而三棱锥形突起可将点光源分成三个点。
图5是光扩散层28-1的顶视图,其示出了突起102-1可如何布置成阵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突起具有由正方形基部和在顶点106处相交的四个三角形面构成的棱锥形状。
图4和图5中的由来自基板的突起形成的光重定向结构102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布置中,光重定向结构可形成为对应的基板膜104中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例如,基于正方形的棱锥形状、基于三角形的棱锥形状等)。另外,图4中的形成在光重定向层的下表面上的光重定向结构102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光重定向结构102可另选地形成在光重定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光重定向层中的上表面上。
图4中的基板104-1、104-2和104-3可各自具有哑光的上表面(例如,在正Z方向上较高的表面可以是哑光的)。该哑光的上表面可减轻背光单元中的不期望的反射。
光扩散层28-3(例如,基板104-3和/或棱镜102-3)可由漫射材料形成,使得沿Z轴传播的光被光扩散层28-3漫射。相比之下,光扩散层28-1和28-2并非由漫射材料形成。在一种布置中,基板104-3由与基板104-2和104-1完全不同(并且更漫射)的材料形成。在另一种可能的布置中,基板104-1、104-2和104-3由相同的基部材料形成,并且基板104-3相对于基板104-1和104-2(它们不包括漫射增加添加剂)包括增加基板104-3的漫射的添加剂。
如图4所示,颜色转换层34可包括将蓝光转换为白光的磷光体层40(例如,白色磷光体材料层或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层)。如果需要,可使用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将来自LED 38的蓝光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红光、绿光、白光等)。例如,磷光体层40可包括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红色量子点112-R和将蓝光转换为绿光的绿色量子点112-G(例如,以产生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分量等的白色背光照明)。
除了磷光体层40之外,颜色转换层34还可包括部分反射层41。例如,部分反射层41(有时称为二向色层或二向色滤光器层)可反射所有红光和绿光并部分反射蓝光。因此,部分反射层41允许一些蓝光通过光学膜26再循环。
附加的膜诸如膜108也可包括在颜色转换层中。附加的膜108(有时称为光学膜、基板、基膜等)可由聚合物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光重定向结构诸如突起102-4可形成在附加的膜108的上表面上。突起102-4可具有上文结合突起102-1、102-2和102-3所述的布置中的任一个布置(例如,如图5所示的棱锥形阵列)。光重定向结构102-4可由与膜108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可由与膜108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图4的示例中,在背光单元中包括第一增亮膜44-1和第二增亮膜44-2。每个增亮膜具有类似的结构,具有从基板(基膜)延伸的突起(有时称为棱镜或光重定向结构)。增亮膜44-1包括从基板114-1延伸的突起110-1。增亮膜44-2包括从基板114-2延伸的突起110-2。
基板114-1和114-2有时可称为基膜部分,并且可由透明材料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光重定向结构110-1和110-2可由与基膜部分114-1和114-2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可由与基膜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如果需要,可在每个增亮膜中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者光扩散层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每个增亮膜中,突起110可以带的形式跨光扩散层延伸。例如,突起110-1可以是沿纵向轴线跨层延伸(例如,平行于图4中的Y轴)的平行的细长突起(有时称为脊)。突起110-2可具有与突起110-1类似的结构(具有跨增亮膜延伸的平行的细长突起)。突起110-2可相对于突起110-1旋转(例如,旋转90°)。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布置,突起110-1可具有上文结合突起102-1、102-2和102-3所述的布置中的任一个布置(例如,如图5所示的棱锥形阵列)。类似地,突起110-2可具有上文结合突起102-1、102-2和102-3所述的布置中的任一个布置(例如,如图5所示的棱锥形阵列)。
图4中的由来自基板的突起形成的光重定向结构110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布置中,光重定向结构110可形成为对应的基板膜114中的凹陷部。另外,图4中的形成在增亮膜的上表面上的光重定向结构110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光重定向结构110可另选地形成在增亮膜中的一个或多个增亮膜中的下表面上。
在图4中,每一对相邻的光学膜可由气隙隔开。当光进入和离开每个光学膜时,气隙可提供折射率差值,从而确保来自LED 38的光被光扩散层28扩散(例如,经由折射和/或衍射)。另选地,代替在光学膜之间包括空气间隙,可以在每个相邻的光学膜之间形成低折射率填充材料。
图6是显示器14的顶视图,示出了显示器可如何具有沿其边缘中的一个边缘具有凹口的占有面积。如图6所示,显示器14具有由上边缘和下边缘连接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沿显示器的上边缘,存在凹口62。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部件64包括在凹口62的区域中。输入-输出部件64可包括传感器部件,诸如相机或环境光传感器、发光部件或任何其他期望的输入-输出部件。
在凹口62中省略了用于背光单元42和/或其他显示部件的LED。换句话讲,显示器14的每一层(例如,液晶显示器面板、光学膜、LED阵列等)可以可选地在区域62中具有相应的凹口以容纳输入-输出部件64。因此,显示器14在凹口62中不发射光。另外,与凹口62相邻的显示器14的区域(例如,图6中的区域66)可以比显示器14的剩余部分更暗。为了更好地照明该区域并且确保显示器具有与显示器的其他部分中的凹口62相邻的均匀亮度,可以在凹口62中结合一个或多个反射层。
图7A是示出LED阵列36的显示器14的顶视图。如图7A所示,在LED阵列中存在凹口(例如,印刷电路板50中的凹口),在LED阵列中不存在背光LED部件。输入-输出部件64可以形成在凹口62中。输入-输出部件可以形成在基板72(例如,印刷电路或其他期望的基板)上。显示器还可以包括突起68(有时称为对齐结构68、附接结构68、对齐突起68、附接结构68等)。突起68可以凸出到用于背光单元42的一个或多个光学膜26中的凹陷部中。以此方式,突起68对齐用于背光单元的光学膜26,并且确保光学膜26在电子设备的操作期间不会不期望地偏移。突起68可以与上部外壳12A一体地形成(参见图1),或者可以是附接到上部外壳12A的独立结构。
为了增加与凹口62相邻的显示器区域中的亮度,可以在凹口62中形成反射层70。在图7A的示例中,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有时称为反射贴片)结合在基板72的任一侧上。因此,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形成在凹口62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反射层70和基板72可以是共面的。反射层70和LED阵列(例如,基板50、LED 38和/或封装剂52)可以是共面的。每个反射层70可具有接纳对应的突起68的开口。换句话讲,每个突起68凸出穿过相应的反射层中的开口。
反射层70可以由白色油墨、金属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反射层70可具有大于50%、大于60%、大于70%、大于80%、大于90%等的反射率。因此,反射层70可以将从背光单元/显示器的有效区域发射的光再循环回到有效区域中,以增加与凹口相邻的区域66中的亮度,从而增加凹口周围的显示器均匀度。
图7B是用于背光单元42的漫射膜30的顶视图。除了反射层70之外,显示器14可包括在漫射膜30上的反射层74。漫射膜30可具有接纳突起68的开口76。换句话讲,突起68凸出穿过漫射膜30中的开口76,从而保持漫射膜30的位置。
虚线示出了LED阵列36相对于漫射膜30的位置。如图所示,漫射膜30包括与LED阵列中的凹口62重叠的部分。漫射膜30的这些部分可以与反射层70重叠。漫射膜30中的凹口的宽度因此小于LED阵列36中的凹口的宽度。
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74(有时称为反射贴片74)在漫射膜30上在漫射膜中的凹口的任一侧上形成。每个反射层74可具有与对应的下面的反射层70的占有面积重叠的占有面积。反射层74可以由白色油墨、金属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反射层74可具有大于50%、大于60%、大于70%、大于80%、大于90%等的反射率。因此,反射层74可以将从背光源/显示器的有效区域发射的光再循环回到有效区域中,以增加与凹口相邻的区域66中的亮度,从而增加凹口周围的显示器均匀度。
如图7B所示,每个反射贴片74可以容纳漫射膜30中的相应的开口76。换句话讲,漫射膜30具有上边缘。在漫射膜30的上边缘中形成凹口。漫射膜30具有限定漫射膜30中的凹口的侧边缘和插入边缘。反射贴片74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相应的开口76和漫射膜30的上边缘之间。反射层74的第二部分形成在相应的开口76和漫射膜30的相应侧(凹口限定)边缘之间。
在图7A中,反射层70可具有宽度(例如,平行于X轴的尺寸)、长度(例如,平行于Y轴的尺寸)和高度/厚度(例如,平行于Z轴的尺寸)。在图7A中,反射层70的宽度和长度大于反射层的厚度。然而,该示例仅是例示性的。在图8所示的另一期望的布置中,反射层70的宽度和/或长度小于反射层的厚度。
如图8所示,反射层70可以在凹口62中在凹口和显示器14的有效区域之间的界面处形成。换句话讲,反射层70在凹口内沿LED阵列36的边界形成。除了LED阵列36之外,反射层70可以足够厚以与一个或多个光学膜26的边缘相邻。换句话讲,反射层70的高度可以等于或大于光学膜堆叠的高度,使得每个光学膜的边缘与反射层70的一部分相邻。这可以导致沿凹口62的显示器14边界条件与沿剩余显示器边缘(其中显示器和光学膜与上部外壳12A的外壳壁相邻)的边界条件相同。因此,在凹口62中的反射性能与其他有效区域边缘一致,从而导致与凹口62相邻的均匀亮度。
图8中的反射层70(有时称为反射壁70)可以与显示器外壳12A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由附接到显示器外壳12A的独立结构形成。图8中的反射层70可具有大于40%、大于50%、大于60%、大于70%、大于80%、大于90%等的反射率。
图8中的反射壁可以沿整个凹口62(例如,限定凹口62的显示器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延伸,或者可以在凹口62内不连续。例如,反射壁可具有由间隙分开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作为示例,反射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由图8中的区域80中的间隙分开。
在图8的布置中,反射壁70可以用作对齐背光单元内的光学膜26的突起。换句话讲,光学膜26可具有与反射壁70对齐的开口,使得反射壁70固定光学膜26的位置。
图7A示出了使用突起68将光学膜固定在显示器内的示例。然而,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使用其他结构来将光学膜26固定在显示器14内。
图9A是凹口区域62中的显示器14的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在显示器中的光学膜之间可如何包括粘合剂贴片以确保光学膜在电子设备的操作期间不移动或旋转。图9A示出了形成在外壳12A的壁上方的LED阵列36。LED阵列36的一部分在凹口区域62中被省略。(带有如图7A所示的输入-输出部件64的)基板72和反射贴片70被包括在LED阵列36的凹口中。
在LED阵列36上方形成包括光扩散层28-1、光扩散层28-2、光扩散层28-3、颜色转换层34、增亮膜44-1、增亮膜44-2和漫射膜30的光学膜26。光学膜可具有与一些凹口区域62重叠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如图7B中的漫射膜30所示)。
为了防止光学膜的旋转、移动和/或起皱,在增亮膜44-1和增亮膜44-2之间形成第一和第二粘合剂贴片82。另外,在增亮膜44-2和漫射膜30之间形成第一粘合剂贴片和第二粘合剂贴片84。第一反射贴片70、第一粘合剂贴片82和第一粘合剂贴片84(例如,在图9A的左边)可具有在Z方向上重叠的占有面积。第二反射贴片70、第二粘合剂贴片82和第二粘合剂贴片84(例如,在图9A的右侧)也可以具有沿Z方向重叠的占有面积。
如图9A所示,显示器14还可以在最上面的光学膜(漫射膜30)和像素阵列24(有时称为显示面板24)的底部之间包括托架86和泡沫88。第一层粘合剂90插置在漫射膜30的上表面和托架86的下表面之间。托架86可以在光学膜26上(例如,沿负Z方向)施加压缩力,以防止光学膜从对齐突起68滑落。托架86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容纳形成在凹口区域中的输入-输出部件64。托架86可以由不锈钢或其他期望的刚性材料形成。第二粘合剂层92插置在托架86的上表面和泡沫88的下表面之间。泡沫88可以由压缩材料形成,并且在光学膜26上(例如,沿负Z方向)施加压缩力,以防止光学膜从对齐突起68滑落。泡沫88还填充像素阵列24和光学膜26之间的间隙,因此防止像素阵列在Z方向上的偏转并且改善显示器的结构完整性。
类似于图7B中漫射膜30中的开口76所示,每个光学膜26可具有容纳突起68的开口(例如,在图7A中)。光学膜的对齐由突起68保持。
图9B是在顶表面上具有粘合剂贴片的例示性光学膜的顶视图。具体地,图9B是用于背光单元42的增亮膜44-1的顶视图。如图所示,增亮膜44-1可具有接纳突起68的开口94。换句话讲,突起68凸出穿过增亮膜44-1中的开口94,从而保持增亮膜44-1的位置。
虚线示出了LED阵列36相对于增亮膜44-1的位置。如图所示,增亮膜44-1包括与LED阵列中的凹口62重叠的部分。增亮膜44-1的这些部分可以与反射层70重叠(参见图7A和图9A)。增亮膜44-1中的凹口的宽度小于LED阵列36中的凹口的宽度。光学膜可以全部具有与图9B中所示的尺寸相同或类似的凹口。
第一粘合剂贴片和第二粘合剂贴片82(有时称为粘合剂层82)形成在增亮膜44-1中的凹口的任一侧上的增亮膜44-1上。每个粘合剂层82可具有覆盖对应的下面的反射层70的占有面积的占有面积。
如图9B所示,每个粘合剂贴片82可以容纳增亮膜44-1中的相应的开口94。换句话讲,增亮膜44-1具有上边缘。在增亮膜44-1的上边缘中形成凹口。增亮膜44-1具有限定增亮膜44-1中的凹口的侧边缘和插入边缘。粘合剂层82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相应的开口94和增亮膜44-1的上边缘之间。粘合剂层82的第二部分形成在相应的开口94和增亮膜44-1的相应侧(凹口限定)边缘之间。
增亮膜44-2可具有与增亮膜44-1相同或类似的占有面积。类似地,增亮膜44-2上的粘合剂贴片84可具有与增亮膜44-1上的粘合剂贴片82相同或类似的布置。换句话讲,每个粘合剂贴片84可以容纳相应的开口,并且可以与相应的反射层70(和相应的粘合剂贴片82)重叠。
图9C是漫射膜30的顶视图,示出了托架86相对于漫射膜中的凹口和开口的位置。如图所示,托架86在凹口上方延伸并且具有覆盖光学膜和LED阵列的凹口的部分。托架86在凹口中的部分具有容纳定位在凹口中的输入-输出部件64的开口96。换句话讲,输入-输出部件64可以沿Z方向具有凸出穿过托架86中的开口96的厚度。托架86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漫射膜30和背光单元中的其他光学膜26重叠。托架不与漫射膜中的开口76(以及与开口76对齐的光学膜中的其他对应的开口)重叠。
同时,泡沫88在凹口上方延伸并且具有覆盖光学膜和LED阵列的凹口的部分。凹口中的泡沫的部分具有占有面积与托架开口96的占有面积相同的开口。泡沫中的开口容纳定位在凹口中的输入-输出部件64。换句话讲,输入-输出部件64沿Z方向可以具有凸出穿过泡沫88中的开口的厚度。泡沫88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漫射膜30和背光单元中的其他光学膜26重叠。与托架86不同,泡沫88与漫射膜中的开口76(以及与开口76对齐的光学膜中的其他对应的开口)重叠。
图10是显示器14的横截面侧视图。图10示出了如何在显示器外壳12A内形成显示器14。显示器12A具有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最外)表面的外表面142和内表面144。内表面144可以限定包含背光单元42和显示器14的像素阵列24的腔体。
如图10所示,光学膜26可以形成在显示器外壳12A内的LED阵列36上方。光学膜26和LED阵列36可以平行于显示器外壳的后壁146。后壁146(有时称为后壁部分146)平行于XY平面延伸。除了后壁146之外,显示器外壳12A还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分148(有时称为侧壁148)。侧壁部分148具有面向光学膜26的内表面144的一部分150。
图10另外示出了可如何在LED阵列36和光学膜26之间形成间隔件152。间隔件152可以可选地是粘性间隔件。类似地,可在外壳12A和像素阵列24之间形成间隔件154。间隔件154可以可选地是粘性间隔件。电子设备还包括装饰结构156。装饰结构156可具有圆形的上表面。
为了使显示器的边界区域的宽度最小化,光学膜26的边缘可以定位成非常靠近显示器外壳12A的内表面144的部分150。膜26的边缘和内表面144之间的间隙158的量值可以小于30毫米、小于15毫米、小于10毫米、小于5毫米、小于3毫米、小于2毫米、小于1毫米、小于0.5毫米、小于0.3毫米、小于0.1毫米、小于0.05毫米,等等。
如果不小心,光可以从光学膜26的边缘射出,并且从显示器外壳12A的内表面144向观看者反射。这可导致显示器的边缘具有蓝色调,特别是在偏轴观察角度处。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外壳12A的内表面144的部分150可以被处理或涂覆成减少部分150的反射。
作为一个示例,外壳12A的部分150可以被激光处理以减少外壳12A的反射率。外壳12A可以由金属材料诸如铝形成。可以在铝外壳上进行激光暗化以降低反射率。使用激光暗化来减少外壳12A的部分150中的反射率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双阳极化处理技术。作为又一示例,可以在区域150中将黑色或灰色油墨或比外壳12A的其余部分反射更小的金属涂覆/镀在外壳上。
最后,外壳12A的内表面144的部分150可具有比内表面144的相邻部分更低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长下)。外壳12A的内表面144的部分150也可以具有比外壳12A的外表面142低的反射率。部分150中的反射率可被选择为足够低以减少偏轴观看时显示器中的蓝色调,而不导致显示器中的暗边缘。部分150的反射率可以大于20%、大于30%、大于35%、大于40%、大于50%、小于80%、小于60%、小于50%、小于45%、小于40%、介于35%和45%之间、介于30%和50%之间,等等。外壳12A的部分150和外壳12A的相邻/剩余部分之间的反射率差可以大于10%、大于20%、大于30%、大于40%、大于50%、介于30%和50%之间,等等。作为一个具体示例,部分150可具有介于35%和45%之间的反射率,而外壳12A的剩余部分具有介于70%和80%之间的反射率。在一些情况下,外壳12A的体积可具有在部分150的目标范围内的反射率。因此,部分150可以与外壳的其余部分匹配(因为不需要修改来优化部分150中的反射率)。例如,整个外壳12A可具有介于35%和45%之间的反射率。
图11是显示器14的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关于装饰结构156和像素阵列24的附加的细节。如图11所示,像素阵列24包括偏振器172、第一基板160(例如,薄膜晶体管基板)、形成在基板160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层162、形成在层162上方的密封剂164、形成在密封剂164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层166、形成在层166上方的第二基板168(例如,以及形成在基板168上方的偏振器170。
偏振器170和偏振器172可以是控制由液晶显示器发射的光的线性偏振器。偏振器172(有时称为下部偏振器或后部偏振器)可以确保光以均匀的偏振进入显示面板。液晶层可以形成在基板168和基板160之间(例如,与密封剂164共面)。基板160内的薄膜晶体管电路可以控制显示器中的液晶层以选择性地旋转或不旋转光的偏振。以与偏振器170的通过轴线对齐的偏振离开液晶层的光将离开显示器并且对用户可见。以不与偏振器170的通过轴线对齐的偏振离开液晶层的光将被阻挡并且对用户不可见。层162可包括多个介电层(例如,钝化层、液晶对齐层等)。层166可包括多个介电层(例如,粘合剂层、液晶对齐层、黑色掩膜层等)。可以沿显示面板24的边缘形成附加的封装剂材料174(有时称为灌封剂174)。滤色器基板168可包括滤色器元件阵列,滤色器元件将期望的颜色赋予由显示面板内的像素发射的光。
第一间隔件154可以形成在外壳12A和显示面板24之间。间隔件154可以可选地是粘性间隔件。第二间隔件176可以形成在外壳12A和显示面板24之间。间隔件176可以可选地是粘性间隔件。间隔件154和间隔件176可以直接接触基板160。装饰结构156可以用粘合剂层178附接到外壳12A。装饰结构156可具有圆形的上表面。
为了使显示器14的非发光边界的宽度最小化,像素阵列24可包括靠近显示器边缘的迹线,使得显示器易受静电放电(ESD)损害的影响。为了防止静电放电损坏,可以围绕显示器的周边形成屏蔽环180。屏蔽环180可以是具有与显示器边缘的占有面积相匹配的占有面积的环形形状(例如,屏蔽环围绕显示器的整个周边延伸并且容纳凹口)。屏蔽环180因此具有中心开口,其中形成显示器的有效区域。屏蔽环180可以电连接到地,并且因此有时可以称为接地环180。
另外,为了防止静电放电损坏,密封剂164可以与基板160的边缘上的金属迹线重叠。薄膜晶体管基板160可包括形成用于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电路的多个金属迹线。密封剂164可以延伸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与接地环180和显示面板边缘处的其他迹线重叠。如前所述,密封剂164可以是包含显示器内的液晶层的液晶密封剂。
装饰结构156可以定位成使得在装饰结构156和相邻的显示面板结构之间存在空气间隙,以防止静电放电损坏。如图11所示,修整结构156通过沿X方向的间隙182和沿Z方向的间隙184与基板160分开。间隙182和间隙184可以大于5微米、大于10微米、大于20微米、大于50微米、大于100微米、介于10微米和50微米之间,等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装饰结构156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另选地,装饰结构156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并且使用导电粘合剂178电连接到外壳12A。这种类型的布置可以(通过粘合剂178)提供从装饰结构156到外壳12A的静电放电路径。
图12A是电子设备10的下部外壳12B的顶视图。如前所述,下部外壳12B包括键盘8和触摸敏感区域(触控板)6。为了保持下部外壳12B和下部外壳12B中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8和触控板6)的结构完整性,壁结构可以包括在外壳12B的内部。壁结构可以与键盘8的下边缘以及触控板6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对齐。壁结构可具有导致下部外壳12B在外壳的区域186中具有高刚度的占有面积。外壳12B(和相关的内部部件)的刚度在区域186中比在外壳12B的周围部分中更高。区域186具有沿键盘8的下边缘延伸(并且与之重叠)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沿触控板6的左边缘延伸(并且与之重叠)并且与第一部分正交的第二部分,以及从第一部分沿触控板6的右边缘延伸(并且与之重叠)并且与第一部分正交的第三部分。
高刚度部分186可具有在冲击事件中造成上部外壳12A中的显示器14损坏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类型的损坏,外壳12A可包括泡沫结构。图12B是具有泡沫结构的上部外壳12A的顶视图。如图所示,泡沫结构188形成在上部外壳12A中。泡沫结构188可以例如嵌入外壳12A的后壁146中的凹坑中。在一种可能的布置中,外壳12A的后壁可以在两侧上覆盖泡沫结构188。另选地,外壳12A的后壁部分146可以覆盖设备外侧上的泡沫结构188,但不覆盖设备的内侧。换句话讲,如果需要,泡沫结构188可以暴露在设备的内部。
如图12B所示,泡沫188具有与下部外壳12B(图12A所示)中的高刚度区域186的占有面积重叠的占有面积。当图1的膝上型计算机闭合时,泡沫188与高刚度区域186对齐并且重叠。在该区域中具有泡沫可以防止在电子设备的操作期间损坏显示器14。例如,在膝上型计算机关闭时在上部外壳12A上的冲击事件期间,通过泡沫188来减少对显示器的损坏。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机械强度,显示器外壳12A中包含泡沫188的凹坑可以形成有圆角以防止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域。
图13是具有跨印刷电路板50形成的LED 38的例示性LED阵列的顶视图。如图所示,LED 38可跨显示器的有效区域(AA)分布。该有效区域是实际发射光的显示器的占有面积,并且可以可选地由显示器层叠结构中的不透明掩膜层限定。在本文中,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背光单元、光学膜和其他期望的显示器层可全部称为具有有效区域。每层的有效区域可简单地指代与显示器的发光区域重叠的每层的占有面积。在图13的示例中,有效区域具有直角拐角和凹口62。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一般来讲,该有效区域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除了有效区域之外,印刷电路板50还可具有无效区域(例如,不与显示器的发光占有面积垂直重叠的区域)。
除了将LED安装到印刷电路板50上之外,还可以将附加的电子部件190(有时称为表面安装部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50。该印刷电路板可在包括部件190的无效区域中具有边缘50E。部件190可包括例如用于控制LED阵列中的LED 38的驱动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可以使用焊料将部件190附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如图13所示,部件190被固结在印刷电路板的一个边缘50E中。这允许印刷电路板的仅一个边缘在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和有效区域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例如,图13中的距离192)。印刷电路板的剩余三个边缘在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和有效区域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例如,图13中的距离194)。换句话讲,距离194小于距离192。
在跌落或冲击事件期间,背光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光学膜26可以与电子部件190一起偏移到印刷电路板的边缘中。如果不小心,则光学膜中的一个光学膜可撞击电子部件190,并且将该电子部件从印刷电路板中移去。为了确保电子部件190的可靠性,可以沿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包括机械结构,以防止电子部件在跌落事件期间被移去或损坏。
图14是显示器14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14所示,(用于LED阵列36的)基板50平行于外壳12A的后壁跨显示器延伸。LED阵列安装在基板50上。另外,沿基板50的边缘50E安装附加的电子部件190。
显示面板24可以安装到加强部件196。加强部件196有时可称为底架、加强件、托架等。底架196可具有平行于基板50的第一部分(例如,部分196-1)、后外壳壁和用作显示面板24的安装基板的XY平面。换句话讲,显示面板24的边缘安装在部件196的部分196-1上(如图14所示)。部件196可以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成并且可具有高刚度。
为了保护沿边缘50E的电子部件190,底架196包括与基板50正交的附加的部分196-2、后外壳壁、部分196-1和XY平面。部分196-2平行于XZ平面。部分196-2在光学膜26的边缘和电子部件190之间延伸。因此,部分196-2用作防止光学膜26撞击电子部件190的物理屏障。如果跌落事件导致光学膜26在负Y方向上移位,则光学膜将被底架196的部分196-2阻挡(并且因此不沿基板50的边缘50E到达或接触电子部件190)。
图15是具有用于增加偏轴蓝光的量的散射掺杂剂的例示性颜色转换层34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15的插图部分所示,红色量子点112-R在随机方向(例如,与接收蓝光的方向不相关的输出红光的方向)上输出光。类似地,绿色量子点112-G在随机方向(例如,与接收蓝光的方向不相关的输出绿光的方向)上输出光。为了使蓝光的发射方向更加随机(并因此使蓝光的偏轴发射与红光和绿光的偏轴发射达到均衡),散射掺杂剂130可包括在磷光体层中。散射掺杂剂130可弹性地散射蓝光。这意味着当散射掺杂剂130接收蓝光时没有能量损失,并且光的波长没有被散射掺杂剂改变。然而,散射掺杂剂随机化了蓝光的方向。使得蓝光将被散射掺杂剂散射,同时红光和绿光将不趋于被散射掺杂剂散射。因此,红光、蓝光和绿光的分布可在同轴和偏轴上均达到均衡。
散射掺杂剂的平均直径可以是介于5纳米和20纳米之间、小于500纳米、小于100纳米、小于50纳米、小于20纳米、大于5纳米、大于1纳米或任何其他期望的直径。量子点112-R和112-G的平均直径可以是大于500纳米、大于1微米、大于2微米、介于1微米和3微米之间、小于5微米或任何其他期望的直径。
量子点112-R和112-G以及散射掺杂剂130可分布在树脂132(有时称为主体树脂132)中。树脂132可具有以下范围内的折射率:小于1.5、小于1.45和1.55之间、小于1.6、小于1.55、大于1.4、介于1.4和1.6之间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折射率。为了使用散射掺杂剂来实现期望的散射,可使用具有以下范围内的折射率的透明材料来形成散射掺杂剂:大于1.5、大于1.55、大于1.6、大于1.65、大于1.7、介于1.6和1.7之间、介于1.55和1.7之间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折射率。树脂132和散射掺杂剂130之间的折射率差值可以是大于0.05、大于0.1、大于0.15、大于0.2、介于0.1和0.2之间、介于0.15和0.2之间或任何其他期望的量值。
一般来讲,散射掺杂剂可由任何期望的材料(例如,有机硅、三聚氰胺等)形成。作为一个示例,散射掺杂剂可由三聚氰胺(C3H6N6,具有1.66的折射率)形成,而树脂132可具有1.49的折射率。磷光体层内散射掺杂剂130的密度可以是小于10g/m3、小于5g/m3、小于3g/m3、小于2g/m3、大于1g/m3、大于2g/m3、大于3g/m3、介于1g/m3和3g/m3之间、介于1.5g/m3和2.5g/m3之间、介于1g/m3和5g/m3之间或任何其他期望的密度。
应当注意,在颜色转换层中包括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一般来讲,可包括任何期望的红色/绿色转换材料(例如,红色和绿色磷光体、量子点、钙钛矿等)。
返回示出了LED单元38C的图3,来自单元38C边缘的光往往比从单元中心发射的光再循环得更多。因此,来自单元边缘的光与来自单元中间的光相比蓝色更少。图16是示出该效果的曲线图。如图16中的曲线442所示,来自单元中心的光比来自单元边缘的光更蓝。图16所示的分布的形状仅仅是例示性的。一般来讲,该分布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
在显示器内(例如,显示器的中间),将来自给定单元的光与来自相邻单元的光混合以产生均匀颜色的显示器光(具有特定量的蓝光)。然而,在显示器边缘处,可存在黄光的缺失(因为在边缘处,其边界不存在来自相邻单元的黄光)。这使得来自显示器边缘的光比来自显示器中间的光更蓝。这种效应在图17的曲线图中示出。如曲线444所示,来自显示器边缘的光比来自显示器中间的光更蓝。沿X轴的每个标记指示相应单元38C的边界。如图所示,从最靠近显示器边缘的两个单元离开的光比显示器中的剩余单元更蓝。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并且根据特定的显示器设计,从任何期望数量的单元离开的光可比显示器中的剩余单元更蓝。图17所示的曲线仅仅是例示性的,并且如果需要,可具有不同的形状。
为了减少从显示器发射的光的颜色不均匀度,颜色转换层34可以跨显示器的有效区域具有不均匀度。在图15中,磷光体层40具有均匀的厚度(例如,沿Z方向的尺寸跨磷光体层是均匀的)。为了减少不均匀度,磷光体可替代地具有变化的厚度。
图18是示出颜色转换层属性可如何跨LED阵列36中的单元的宽度变化的图。该属性可以遵循分布200。在图18的示例中,单元沿单元的宽度具有两个发光二极管。例如,单元可包括布置成2×2栅格的总共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布200在每个发光二极管上具有局部最大值。在这些发光二极管之间(例如,在不与这些发光二极管重叠的部分中),该分布下降并且该属性具有较低的量值。
考虑磷光体厚度是图18所示的变化的属性的示例。在LED上方的区域中,磷光体厚度大于LED之间的部分中的磷光体厚度。更大的磷光体厚度导致更多的蓝光被转换成红光和绿光,从而减轻了LED上方的光的高蓝度(如图16所示)。
磷光体厚度仅仅是可在颜色转换层中变化以增加显示器中光的均匀度的许多属性中的一个属性。作为其他示例,红色量子点112R的浓度可以是图18中的变化的属性(在LED上方具有较高浓度的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112G的浓度可以是图18中的变化的属性(在LED上方具有较高浓度的绿色量子点),散射粒子130的浓度可以是图18中的变化的属性(在LED上方具有较高浓度的散射粒子),由光重定向结构102-4实现的再循环百分比可以是图18中的变化的属性(其中光重定向结构的形状导致LED上方的再循环百分比高于不与LED重叠的部分的再循环百分比),等等。
图19是示出颜色转换层属性可如何跨显示器的宽度变化的曲线图。该属性可以遵循分布202。在图19的示例中,分布202朝显示器的边缘增加。
考虑磷光体厚度是如图19所示的变化的属性的示例。朝向LED阵列的边缘,磷光体厚度大于LED阵列的中心区域中的部分中的磷光体厚度。更大的磷光体厚度导致更多的蓝光被转换成红光和绿光,从而减少了显示器边缘中光的高蓝度(如图17所示)。
磷光体厚度仅仅是可在颜色转换层中变化以增加显示器中光的均匀度的许多属性中的一个属性。作为其他示例,红色量子点112R的浓度可以是图19中的变化的属性(在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处具有较高浓度的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112G的浓度可以是图19中的变化的属性(在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处具有较高浓度的绿色量子点),散射粒子130的浓度可以是图19中的变化的属性(在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处具有较高浓度的散射粒子),由光重定向结构102-4实现的再循环百分比可以是图19中的变化的属性(光重定向结构的形状导致在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处的再循环百分比高于在颜色转换层的中心部分处的再循环百分比),等等。
在图18和图19中,分布200和分布202两者具有逐渐变化。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如果需要,分布可以替代地具有一个或多个阶跃变化。一般来讲,分布200和分布202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
如果需要,图18的技术(例如,单元内颜色转换层非均匀度)和图19的技术(例如,单元间颜色转换层非均匀度)均可用于单个颜色转换层。
当磷光体层具有变化的厚度时,形成在磷光体层上方的附加的膜108也可以具有变化的厚度,使得附加的膜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如图20A所示)。另选地,可以对颜色转换层34进行压印,使得磷光体层40具有变化的厚度,并且附加的膜108跨颜色转换层具有均匀的厚度(如图20B所示)。
图21是包括具有变化的形状的光重定向结构的例示性颜色转换层34的横截面侧视图。换句话讲,对于图21中的颜色转换层34,光重定向结构的再循环百分比是如图18或图19中变化的属性。光重定向结构的第一子集204-1可具有带有第一对应的反射率(例如,从下面的光学膜接收的光的反射率,有时称为再循环百分比)的第一形状。光重定向结构的第一第二204-2可具有带有第二对应的反射率(再循环百分比)的第二形状。光重定向结构的形状可以根据阶跃函数改变或者可以逐渐改变。
减少背光单元中的颜色不均匀度的图18-21的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作为这些技术的替代或补充,可以在LED阵列36的封装剂层52上形成颜色转换材料。图22是示出这种类型的布置的横截面侧视图。在该示例中,颜色转换层34跨整个显示器是均匀的。使用在LED38上方的封装剂5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颜色转换贴片206来减少颜色不均匀度。颜色转换贴片可以将由LED 38发射的光的颜色(例如,蓝色)转换为不同的颜色(例如,白色)。换句话讲,对于由颜色转换贴片206接收的光,具有峰值亮度的光的波长不同于离开颜色转换贴片的光的波长。颜色转换贴片可以由墨水、量子点(如在磷光体层40中)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
在图22中,颜色转换贴片206形成在封装剂52的上表面208中的凹陷部中。在该布置中,一些或全部颜色转换贴片206可以形成在由上表面208限定的平面下方。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2所示,贴片206的上表面和上表面208是共面的(因此限定了平滑的、连续的上表面)。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布置,封装剂52可具有没有凹陷部的平坦的上表面。然后在上表面上(例如,在由表面208限定的平面上方)形成颜色转换贴片206。不管颜色转换贴片是完全形成在上表面208下方、部分地形成在上表面208下方,以及部分地形成在上表面208上方,还是完全形成在上表面208上方,颜色转换贴片206可具有均匀的厚度或非均匀的厚度(如图22所示)。
如图4所示,颜色转换层34包括在膜108的上表面上的光重定向结构102-4。增亮膜44-1包括在膜114-1的上表面上的光重定向结构110-1。增亮膜44-2包括在膜114-2的上表面上的光重定向结构110-2。由于这种布置,膜114-1的下表面可能易于被光重定向结构102-4的顶端刮擦,膜114-2的下表面可能易于被光重定向结构110-1的顶端刮擦,并且膜30的下表面可能易于被光重定向结构110-2的顶端刮擦。这种类型的刮擦可导致光学膜的损坏,这导致显示器中的光学伪影。
为了减少由背光单元内的突起引起的刮擦,突起可具有圆形顶端。图23是例示性光重定向结构102-4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23所示,每个光重定向结构102-4具有圆形顶端210。圆形顶端210可比使用非圆形顶端时更不可能刮擦叠置膜。
圆形顶端210可具有大于0.3微米、大于0.4微米、大于0.5微米、大于0.7微米、大于1.0微米、小于1.5微米、小于3微米、小于1.0微米、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等的曲率半径。
图24是示出颜色转换层34中的光重定向结构102-4和增亮膜44-1中的光重定向结构110-1两者可如何具有类似于图23所示的圆形顶端的例示性背光单元的横截面侧视图。结构102-4和110-1两者的圆形顶端可具有大于0.3微米、大于0.4微米、大于0.5微米、大于0.7微米、大于1.0微米、小于1.5微米、小于3微米、小于1.0微米、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等的曲率半径。结构102-4和结构110-1可具有圆形顶端,而不管结构102-4和结构110-1是否具有棱锥形状(例如,具有正方形基部和在顶点处相交的四个三角形面)、三角棱锥形状(例如,具有三角形基部和在顶点处相交的三个三角形面)、部分立方体形状(例如,由在顶点处相交的三个正方形面形成的角立方体)、锥形棱锥结构、细长结构(如上文结合结构110-1和110-2所讨论的),等等。
在一些情况下,光重定向结构110-2可具有类似于图23(以及图24中的结构110-1和102-4中)所示的圆形顶端。然而,刮擦漫射膜30的下表面可能不会在显示器中产生有害的光学伪影。因此,结构110-2可具有尖锐的顶端(例如,非圆形顶端)。换句话讲,结构110-2的顶端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结构110-1和结构102-4的顶端的曲率半径(例如,大于0.1微米、大于0.2微米、大于0.3微米、大于0.4微米、大于0.5微米、大于0.7微米、大于1.0微米、小于1.5微米、小于3微米、小于1.0微米、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等等)。结构110-2的顶端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0.1微米、小于0.2微米、小于0.3微米、小于0.4微米,等等。
除了防止刮擦之外,结构110-1和结构102-4的圆形顶端可以减小背光单元中的相邻光学膜之间(例如,膜34和44-1之间以及膜44-1和44-2之间)的摩擦系数。这种摩擦的减小可以减小光学膜在设备操作期间(例如,由于从冲击事件或热膨胀的偏移)起皱的可能性。通过在基膜114-1和/或114-2的底表面上包括透明点212,可以额外地减小相邻光学膜之间的摩擦系数。透明点212可以是光学不可见的(例如,透明点不影响背光的光学性能)。然而,透明点212进一步降低了背光单元中相邻光学膜之间的摩擦系数。透明点可以跨光学膜具有均匀分布(例如,跨给定的光学膜均匀分布),可以集中在光学膜的边缘处(例如,包括在围绕给定光学膜的周边的环形形状中,但不在该光学膜的中心部分中),等等。透明点212可以由透明油墨或任何其他期望的材料形成。
图25是LED阵列36中的例示性发光二极管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所示,LED 38可以安装在基板50上。LED 38可具有导电接触焊盘214,这些导电接触焊盘通过焊料218物理地且电连接到基板50上的相应的导电接触焊盘216。每个发光二极管可以形成在附接到基板50的(例如,包括蓝宝石的)相应的封装中。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220可以包括在每个LED 38的上表面上方。在一些情况下,DBR 220可以反射基本上所有的由LED 38产生的光,使得LED用作侧发射器(并且主要沿平行于XY平面和基板50的方向发射光)。另选地,可以调节DBR 220的反射率以允许一些但不是全部的光穿过DBR 220。例如,成角度的光222可以穿过DBR 220而不是被反射。
DBR 220的调谐可导致LED 38具有大于0度、大于10度、大于20度、大于30度、大于45度、大于60度、大于70度、小于10度、小于20度、小于30度、小于45度、小于60度、小于70度、小于90度、介于5度和85度之间、介于5度和45度之间、介于1度和30度之间、介于45度和85度之间、介于60度和89度之间等的峰值发射角224(例如,相对于基板50和XY平面的角度,从LED 38发射的光的强度最高)。以这种方式调谐DBR220可以增加显示器的效率(相对于LED38是侧发射器的布置)。
反射层226可以形成在基板50的上表面上以增加显示器的效率。反射层226可具有大于60%、大于70%、大于80%、大于90%、大于95%、大于99%等的反射率。反射层226可以由任何期望的材料(例如,白色阻焊层)形成。每个LED可以形成在反射层226中的相应的开口中。
为了减少由LED 38引起的显示器中的热点,封装剂52可具有形成在LED上方的凹陷部。图26是这种类型的例示性背光单元42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26所示,凹陷部228形成在LED阵列36内的每个LED 38上方。每个凹陷部增加了经由全内反射(在封装剂-空气界面处)反射的来自LED38的光量。这在XY平面内更好地分散了来自LED 38的光,从而减少了由LED引起的热点。
凹陷部228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在图26中,凹陷部228具有圆锥形状。换句话讲,边缘表面230围绕LED 38的占有面积以圆形(或椭圆形)延伸。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图27A示出了凹陷部228具有半球形形状(例如,凹陷部具有球形曲率)的另选示例。在图26中,凹陷部228的圆锥形状终止于平坦表面232。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图27B示出了另选示例,其中凹陷部228具有锥形形状,其边缘表面230在顶点处相交(而不是如图26中的平坦表面)。
在图27C中,凹陷部的边缘表面230是弯曲的并且在顶点处相交。在图27D中,凹陷部的边缘表面230是弯曲的并且在平坦表面232处相交。凹陷部228可具有宽度不同的多个部分。在图27E的示例中,凹陷部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宽度234,而凹陷部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宽度236。第二(下部)部分可具有比凹陷部的第一(上部)部分小的宽度。换句话讲,宽度236小于宽度234。
一般来讲,每个封装剂凹陷部228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不管凹陷部的形状如何,封装剂52的一部分可以保持存在于LED 38(和DBR 220)的上表面和凹陷部之间。每个凹陷部的宽度可以大于LED的宽度,可以大于LED宽度的1.5倍、可以大于LED宽度的2倍、可以小于LED宽度的3倍,等等。
不管凹陷部的形状如何,凹陷部都可以可选地由填充材料238填充(例如,如图27A所示)。作为可能的示例,填充材料可以是灰色油墨或颜色转换材料。当省略填充材料时,凹陷部可以替代地用空气填充。
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类型的凹陷部可以减少由LED阵列36中的LED38包围的热点。这可以允许从背光单元中省略一个或多个光学膜,从而减小显示器的厚度、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复杂性。例如,当封装剂52中包括凹陷部228时,可能仅需要五个或六个光学膜来为显示面板24提供足够均匀的背光(而不是如图4中的不包括封装剂凹陷部时的七个)。
如图26所示,可以可选地在LED阵列36中的相邻LED之间形成不透明挡板240。另选地,可以在相邻LED单元38C之间的边界处形成不透明挡板240(参见图3)。挡板240可具有与封装剂52相同的厚度242或者可具有比封装剂52更小的厚度(使得封装剂形成在每个挡板240的上表面上方并且覆盖每个挡板的上表面)。
还可以形成气隙来代替挡板240。空气间隙可以完全延伸穿过封装剂52(使得封装剂具有0的厚度242)或者仅部分地穿过封装剂52(使得封装剂具有与空气间隙重叠的非零厚度242)。
图28是LED阵列36的顶视图,示出了如何调节LED和/或挡板的间距以减少显示器中的不均匀度。如图28所示,LED阵列36中的LED 38布置在多个单元38C中。在图28的示例中,每个单元包括LED 38的2×2栅格。LED具有水平间距244和竖直间距246。单元38C由具有水平间距248和竖直间距250的挡板(例如,不透明挡板)限定。
显示器可能易于在边缘处具有低于期望亮度的亮度。为了减少这种不均匀度,可以在显示器的边缘处减小LED和/或挡板的间距。在图28的示例中,存在m行和n列LED单元38C。LED单元的最左侧列(列1)和LED单元的最右侧列(列N)可具有比LED单元的剩余中央列更低的水平挡板间距248(以及相应地,更低的单元宽度)。类似地,凹口62(行2)下方的LED单元行可具有比LED单元的剩余中心行低的竖直挡板间距250(并且相应地具有较低的单元高度)。LED阵列中的最后一行LED单元(图28中未明确示出)也可以具有比LED单元的剩余中心行低的竖直挡板间距250。以这种方式减小与显示器的边缘相邻的挡板间距可以减少显示器边缘处的不均匀度。
在图28中,第一行LED单元中的竖直挡板间距250(被凹口中断)大于第2行的竖直挡板间距和中心行的竖直挡板间距。第一行中的竖直挡板间距被设定成与凹口62的高度252相匹配。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在替代的布置中,多行LED单元38C可以被凹口62中断(而不是如图28中的仅1),并且这些行LED单元38C可具有低于凹口高度262的竖直挡板间距250。
在图28的示例中,LED 38跨LED阵列具有均匀的间距(无论LED是否在较小的边缘单元中)。另选地,在阵列的边缘处(例如,在较小的边缘单元中)的LED 38也可以具有比在阵列的中心部分中更小的LED间距(在水平和/或竖直方向上)。
图29至图31示出了可用于将LED阵列36附接到显示器外壳12A的粘合剂层。图29是设备10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所示,第一粘合剂层254附接到LED阵列36的下表面(例如,LED阵列36中的基板50的下表面)。粘合剂层254(有时称为间隔层254)可以是单面粘合剂,其中联接到LED阵列36的表面是粘性的,并且相对表面不是粘性的。多个粘合剂带256将间隔层254附接到外壳12A的后壁146。粘合剂带256可以由离散的、细长的和双面粘合剂带形成。每个粘合剂带的第一侧被附接到间隔件254,并且每个粘合剂带的第二侧附接到外壳12A的后壁的内表面。
另外,导电粘合剂258可以附接在外壳12A的后壁的内表面和LED阵列36(例如,LED阵列36中的基板50的下表面)之间。具体地,导电粘合剂258可以物理地和电连接到LED阵列36中的接地迹线260。接地迹线260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围绕LED阵列36的周边延伸。导电粘合剂258因此将接地迹线260电连接到外壳12A(该外壳可以是导电的并且用作接地结构)。导电粘合剂258的厚度等于粘合剂层254的厚度和粘合剂带256的厚度之和。除了用作接地结构之外,导电粘合剂258可以减少设备10中不期望的静电放电。
粘合剂层256可以形成为条(而不是连续的平面状层254)以增加显示器的可再加工性。换句话讲,如果需要,拉伸和加热可用于故意移除粘合剂带256。
粘合剂层254可以由具有低介电常数的层形成,以减少寄生电容和对应的系统功率损耗。粘合剂层254的介电常数可以小于10、小于6.0、小于5.0、小于4.0、小于3.0、小于2.0,等等。
带256的厚度(例如,平行于Z方向的尺寸)可以小于100微米、小于80微米、小于60微米、大于30微米、介于30微米和70微米之间,等等。间隔件254的厚度(例如,平行于Z方向的尺寸)可以小于150微米、小于100微米、小于80微米、小于60微米、大于50微米、大于70微米、介于50微米和100微米之间,等等。导电粘合剂258的厚度(例如,平行于Z方向的尺寸)可以小于250微米、小于150微米、小于100微米、大于100微米、大于120微米、介于100微米和150微米之间,等等。
图30示出了粘合剂带256可如何沿Y方向伸长。每个带沿平行于Y方向的纵向轴线延伸。换句话讲,每个带的长度可以比每个带的宽度要长,并且每个带的长度可以平行于Y轴延伸。该示例仅仅是例示性的。如果需要,粘合剂带可以替代地平行于X轴延伸。每个带可具有比宽度大3倍以上、比宽度大5倍以上、比宽度大10倍以上、比宽度大20倍以上、比宽度大50倍以上等的长度。
图31是LED阵列36的后视图,示出了导电粘合剂258和粘合剂层254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导电粘合剂258围绕LED阵列的周边延伸。在图31的示例中,导电粘合剂258沿LED阵列的左边缘、上边缘和右边缘(但不是LED阵列的下边缘)延伸。因此,导电粘合剂258在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上围绕LED阵列。接地迹线260的占有面积(在图29中明确示出)可以与导电粘合剂258的占有面积相同或近似相同。换句话讲,接地迹线260还在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上(沿左边缘、上边缘和右边缘)围绕LED阵列。导电粘合剂258(和接地迹线260)可以围绕LED阵列36中的凹口62布线,如图31所示。
粘合剂层254覆盖LED阵列36的中心区域。粘合剂层254可具有凹口以容纳LED阵列36中的凹口62。粘合剂层254可具有开口264的阵列。每个开口264可以是完全延伸穿过粘合剂层(例如,从粘合剂层的第一表面到粘合剂层的相对的第二表面)的通孔。开口264允许空气在层压过程中穿过,从而减少气泡形成。每个开口264可具有大于0.1毫米、大于0.5毫米、大于1.0毫米、大于1.5毫米、大于3.0毫米、小于0.1毫米、小于0.5毫米、小于1.0毫米、小于1.5毫米、小于3.0毫米、介于1.0毫米和2.0毫米之间等的直径(或宽度)。粘合剂层254中的开口264的总数可以大于200、大于300、大于400、大于500、大于750、大于1000、小于200、小于300、小于400、小于500、小于750、小于1000、介于250和750之间,等等。
应当注意,本文所提及的任何粘合剂层(例如,层82、层84、层90、层92、层152、层154、层176、层178、层254、层256和层258)可以由压敏粘合剂(PSA)、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液体光学透明粘合剂(LOCA)、固化粘合剂或任何其他期望类型的粘合剂形成。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布置在发光区域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该发光区域具有凹口并且该凹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形成在该凹口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反射层和形成在该凹口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反射层;以及在该第一反射层和该第二反射层之间形成在该凹口中的输入-输出部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背光单元形成在该外壳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从该外壳延伸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该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开口,该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开口,该第一突起延伸穿过该第一开口,该第二突起延伸穿过该第二开口,并且该背光单元包括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光学膜、形成在该光学膜上并且与该第一反射层重叠的第三反射层和形成在该光学膜上并且与该第二反射层重叠的第四反射层。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背光单元包括形成在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形成在该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该第一反射层重叠的第一粘合剂贴片,形成在该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该第二反射层重叠的第二粘合剂贴片,形成在该第二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之间并且与该第一反射层和该第一粘合剂贴片重叠的第三粘合剂贴片,以及形成在该第二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之间并且与该第二反射层和该第二粘合剂贴片重叠的第四粘合剂贴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背光单元包括与凹口重叠的托架和插置在该托架和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泡沫,该电子设备包括形成在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光学膜,插置在该托架和该光学膜之间的第一粘合剂层,以及插置在该托架和该泡沫之间的第二粘合剂层,该托架具有容纳该输入-输出部件的开口。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带有内表面的侧壁,该内表面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外壳中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以及该外壳中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阵列和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多个光学膜,该多个光学膜的边缘与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相邻,并且该第一部分具有比该第二部分低的反射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背光单元包括:基板,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形成在该基板上;沿该基板的边缘形成的电子部件;以及具有正交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底架,该液晶显示面板安装在该底架的该第一部分上,该底架的该第二部分在该多个光学膜和该电子部件之间延伸,该基板的边缘是第一边缘,该基板具有与该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凹口形成在该第二边缘中,并且该电子设备包括形成在该凹口中的输入-输出部件。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下部外壳;该下部外壳中的键盘,该下部外壳具有高刚度部分;具有外壳壁的上部外壳,该上部外壳通过铰链结构联接到该下部外壳;该上部外壳中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平行于该外壳壁;以及嵌入在该外壳壁中的泡沫,当该下部外壳和该上部外壳平行时,该泡沫具有与该下部外壳的高刚度部分对齐的占有面积。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电子设备包括下部外壳中的触控板,该高刚度部分具有沿该键盘的下边缘延伸的第一部分、沿该触控板的左边缘与该第一部分正交地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沿该触控板的右边缘与该第一部分正交地延伸的第三部分,并且该泡沫的占有面积具有与该第一部分对齐的第四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对齐的第五部分,以及与该第三部分对齐的第六部分。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阵列,每个发光二极管发出蓝光;和颜色转换层,该颜色转换层将该蓝光转换成白光,并且该颜色转换层具有根据跨该颜色转换层的位置变化的属性。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颜色转换层具有包括分布在树脂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磷光体层,并且该属性是该磷光体层的厚度。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厚度朝向该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增加。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布置在多个单元中,并且该厚度跨每个单元的宽度变化。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颜色转换层具有包括分布在树脂中的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散射掺杂剂的磷光体层,并且该属性包括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的属性:该磷光体层中该红色量子点的浓度、该磷光体层中该绿色量子点的浓度,以及该磷光体层中该散射掺杂剂的浓度。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阵列,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该至少一个光扩散层上方的颜色转换层和形成在该颜色转换层上方的第一增亮膜,该颜色转换层包括朝向该第一增亮膜延伸的第一多个突起,并且该第一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的圆形顶端。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背光单元包括:形成在该第一增亮膜上方的第二增亮膜,该第一增亮膜包括朝向该第二增亮膜延伸的第二多个突起,并且该第二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的圆形顶端;以及形成在该第二增亮膜上方的漫射膜,该第二增亮膜包括朝向该漫射膜延伸的第三多个突起,并且该第三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小于0.3微米的顶端。
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阵列;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封装剂板;形成在该封装剂板的上表面上的多个颜色转换贴片,每个颜色转换贴片与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中的相应的发光二极管重叠;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的至少一个光扩散层;以及形成在该至少一个光扩散层上的颜色转换层。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阵列;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封装剂板,该封装剂板包括多个凹陷部,并且多个凹陷部中的每一个凹陷部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上方;以及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至少一个光扩散层。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布置在多个单元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每个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并且该多个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单元和具有不同于该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单元;以及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的至少一个光扩散层。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该多个单元以行和列布置,列的最左列中的第一单元具有第一宽度,列的中心列中的第二单元具有大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列的最右列中的第三单元具有该第一宽度,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布置在发光区域中,该发光区域具有在列中的最左列和最右列之间延伸的上边缘,该发光区域具有沿该上边缘的凹口,行中的最上一行由该凹口中断,最上一行中的第四单元具有第一高度,行的中心行中的第五单元具有小于该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行中的额外行定位在该凹口下方并且与该凹口相邻,并且该额外行中的第六单元具有小于该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外壳壁;该外壳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该外壳中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单元包括:基板,该基板平行于该外壳壁;发光二极管阵列,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安装到该基板;至少一个光扩散层,该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第一粘合剂层,该第一粘合剂层附接到该基板,该第一粘合剂层插置在该基板和该外壳壁之间;多个粘合剂带,该多个粘合剂带附接在该第一粘合剂层和该外壳壁之间;以及导电粘合剂层,该导电粘合剂层附接在该基板和该外壳壁之间。
前述内容仅为示例性的并且可对所述实施方案作出各种修改。前述实施方案可独立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被布置在发光区域中,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具有凹口并且其中所述凹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形成在所述凹口的所述第一侧上;以及
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形成在所述凹口的所述第二侧上;以及
输入-输出部件,所述输入-输出部件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在所述凹口中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从所述外壳延伸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二突起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并且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三反射层形成在所述光学膜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层重叠;以及
第四反射层,所述第四反射层形成在所述光学膜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层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和所述第三光学膜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第一粘合剂贴片,所述第一粘合剂贴片形成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层重叠;
第二粘合剂贴片,所述第二粘合剂贴片形成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层重叠;
第三粘合剂贴片,所述第三粘合剂贴片形成在所述第二光学膜和所述第三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一粘合剂贴片重叠;以及
第四粘合剂贴片,所述第四粘合剂贴片形成在所述第二光学膜和所述第三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剂贴片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托架,所述托架与所述凹口重叠;以及
泡沫,所述泡沫插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插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光学膜之间;以及
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插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泡沫之间,其中所述托架具有容纳所述输入-输出部件的开口。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具有侧壁的外壳,所述侧壁具有内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外壳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所述外壳中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以及
多个光学膜,所述多个光学膜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其中所述多个光学膜的边缘相邻于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二部分低的反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基板,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沿所述基板的边缘形成;以及
底架,所述底架具有正交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安装在所述底架的所述第一部分上,其中所述底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多个光学膜和所述电子部件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边缘是第一边缘,其中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其中凹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边缘中,并且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形成在所述凹口中的输入-输出部件。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下部外壳;
所述下部外壳中的键盘,其中所述下部外壳具有高刚度部分;
具有外壳壁的上部外壳,其中所述上部外壳通过铰链结构联接到所述下部外壳;
所述上部外壳中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平行于所述外壳壁;以及
嵌入所述外壳壁中的泡沫,其中所述泡沫具有在所述下部外壳和所述上部外壳平行时与所述下部外壳的所述高刚度部分对齐的占有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所述下部外壳中的触控板,其中所述高刚度部分具有沿所述键盘的下边缘延伸的第一部分、沿所述触控板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一部分正交地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沿所述触控板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一部分正交地延伸的第三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泡沫的所述占有面积具有与所述第一部分对齐的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齐的第五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三部分对齐的第六部分。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发射蓝光;以及
颜色转换层,其中所述颜色转换层将所述蓝光转换成白光,并且其中所述颜色转换层具有根据跨所述颜色转换层的位置变化的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颜色转换层具有包括分布在树脂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磷光体层,并且其中所述属性是所述磷光体层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厚度朝向所述颜色转换层的边缘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布置在多个单元中,并且其中所述厚度跨每个单元的宽度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颜色转换层具有磷光体层,所述磷光体层包括分布在树脂中的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散射掺杂剂,并且其中所述属性包括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的属性:所述磷光体层中所述红色量子点的浓度、所述磷光体层中所述绿色量子点的浓度,以及所述磷光体层中所述散射掺杂剂的浓度。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
至少一个光扩散层,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颜色转换层,所述颜色转换层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上方;以及
第一增亮膜,所述第一增亮膜形成在所述颜色转换层上方,其中所述颜色转换层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增亮膜延伸的第一多个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的圆形顶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第二增亮膜,所述第二增亮膜形成在所述第一增亮膜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增亮膜包括第二多个突起,所述第二多个突起朝向所述第二增亮膜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介于0.4微米和1.5微米之间的圆形顶端;以及
漫射膜,所述漫射膜形成在所述第二增亮膜上方,其中所述第二增亮膜包括朝向所述漫射膜延伸的第三多个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突起具有曲率半径小于0.3微米的顶端。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
封装剂板,所述封装剂板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多个颜色转换贴片,所述多个颜色转换贴片形成在所述封装剂板的上表面上,其中每个颜色转换贴片与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中的相应的发光二极管重叠;
至少一个光扩散层,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以及
颜色转换层,所述颜色转换层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上方。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
封装剂板,所述封装剂板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其中所述封装剂板包括多个凹陷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凹陷部中的每一个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上方;以及
至少一个光扩散层,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布置在多个单元中,其中每个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单元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光扩散层,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单元以行和列布置,其中所述列的最左列中的第一单元具有第一宽度,其中所述列的中心列中的第二单元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其中所述列的最右列中的第三单元具有所述第一宽度,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布置在发光区域中,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具有在所述列中的所述最左列和所述最右列之间延伸的上边缘,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具有沿所述上边缘的凹口,其中所述行中的最上一行由所述凹口中断,其中所述最上一行中的第四单元具有第一高度,其中所述行的中心行中的第五单元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其中所述行中的额外行定位在所述凹口下方并且与所述凹口相邻,并且其中所述额外行中的第六单元具有小于所述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外壳壁;
所述外壳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所述外壳中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平行于所述外壳壁;
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安装到所述基板;
至少一个光扩散层,所述至少一个光扩散层形成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上方;
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附接到所述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插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壁之间;
多个粘合剂带,所述多个粘合剂带附接在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和所述外壳壁之间;以及
导电粘合剂层,所述导电粘合剂层附接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壳壁之间。
CN202211044488.9A 2021-09-23 2022-08-30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Pending CN115857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47735P 2021-09-23 2021-09-23
US202163247715P 2021-09-23 2021-09-23
US202163247722P 2021-09-23 2021-09-23
US63/247,722 2021-09-23
US63/247,735 2021-09-23
US63/247,715 2021-09-23
US17/519,221 2021-11-04
US17/519,221 US11719978B2 (en) 2021-09-23 2021-11-04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s
US17/519,358 US11513392B1 (en) 2021-09-23 2021-11-04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with optical films
US17/519,344 2021-11-04
US17/519,344 US11874559B2 (en) 2021-09-23 2021-11-04 Display module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US17/519,358 2021-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221A true CN11585722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423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4488.9A Pending CN115857221A (zh) 2021-09-23 2022-08-30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11874559B2 (zh)
CN (1) CN11585722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40034A (ja) * 2019-06-26 2022-09-14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表示デバイス及びそのため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D215147S (zh) * 2020-11-06 2021-1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US11874559B2 (en) * 2021-09-23 2024-01-16 Apple Inc. Display module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CN216118311U (zh) * 2021-10-29 2022-03-22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20240011533A (ko) * 2022-07-19 2024-01-26 주식회사 창강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6339016B (zh) * 2023-05-30 2023-08-22 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5792A (en) 1992-08-20 1993-11-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Light source and technique for mount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H06102506A (ja) 1992-09-04 1994-04-15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US5811925A (en) 1996-12-04 1998-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 Inc. Integrally molded flat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US7320531B2 (en) 2003-03-28 2008-01-22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Multi-colored LED array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profile and color uniformity
US7450311B2 (en) 2003-12-12 2008-11-11 Luminus Devices, Inc. Optical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US7106517B2 (en) 2003-12-31 2006-09-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splay optical films
JP4590283B2 (ja) 2004-05-21 2010-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201497B2 (en) 2004-07-15 2007-04-10 Lumination, Llc Led lighting system with reflective board
US7446827B2 (en) 2004-10-15 2008-1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rect-l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ith laminated diffuser plates
US7384173B2 (en) 2004-12-30 2008-06-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rightness enhancement article
JP4525612B2 (ja) 2006-02-28 2010-08-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175433B2 (ja) 2007-02-09 2008-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包装体、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44826A (ko) 2007-07-05 2010-04-30 아이2아이씨 코포레이션 축광 광원
US20090034230A1 (en) 2007-07-31 2009-02-05 Luminus Devices, Inc. Illumin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wavelength converting material having spatially varying density
US8619363B1 (en) 2007-11-06 2013-12-31 Fusion Optix, Inc. Light redirect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forward diffracting region and a scattering region
JP4968014B2 (ja) 2007-11-22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502230B (zh) 2009-03-05 2015-10-01 Iti Scotland Ltd 光導元件
EP2422237A4 (en) 2009-04-21 2012-10-17 Lg Electronics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10150516A1 (ja) 2009-06-22 2010-1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光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99058B1 (ko) * 2010-04-13 2017-0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WO2012014600A1 (ja) 2010-07-30 2012-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113671A1 (en) 2010-08-11 2012-05-10 Sridhar Sadasivan Quantum dot based lighting
TWI457418B (zh) 2010-09-29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白光發光二極體裝置、發光裝置及液晶顯示器
JP2012182376A (ja) 2011-03-02 2012-09-2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波長変換部材および光源装置
US9097826B2 (en) 2011-10-08 2015-08-04 Svv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c. Collimating illumination systems employing a waveguide
JP5627032B2 (ja) * 2012-04-27 2014-11-1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筐体用材料、当該筐体用材料の製造方法、当該筐体用材料を用いた電子機器用筐体、当該電子機器用筐体の製造方法、当該電子機器用筐体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60147063A1 (en) 2014-11-26 2016-05-26 Osterhout Group, Inc.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KR101657954B1 (ko) 2014-02-05 2016-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54916B1 (ko) 2014-02-05 2021-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파장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US10203762B2 (en) 2014-03-11 2019-02-12 Magic Leap,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eating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JP6152068B2 (ja) 2014-04-09 2017-06-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91825B2 (ja) * 2014-05-28 2019-03-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60154170A1 (en) 2014-06-12 2016-06-02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Ultra-thin display using thin flexible led light sheet
CN106538053A (zh) 2014-07-31 2017-03-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有机el发光装置
KR20160038325A (ko) 2014-09-30 2016-04-07 코닝정밀소재 주식회사 색변환용 기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74655B2 (en) 2014-09-30 2019-04-3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same
CN107003561B (zh) 2014-12-11 2020-11-10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JP6077024B2 (ja) * 2015-01-23 2017-02-0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筐体用材料、電子機器及び筐体用材料の製造方法
EP3267499B1 (en) 2015-03-06 2019-09-04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light scattering composite body, light scattering composite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80081096A1 (en) 2015-03-17 2018-03-22 Merck Patent Gmbh A color conversion film, and optical devices
US9857521B2 (en) * 2015-04-20 2018-01-02 Apple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backlight color compensation structures
KR102312522B1 (ko) 2015-06-11 2021-10-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571618B2 (en) 2015-08-18 2020-02-25 Apple Inc. Display backlight with an optical film
US10551880B1 (en) 2015-09-11 2020-02-0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and hinges
JP6575361B2 (ja) 2016-01-07 2019-09-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素子、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1209845B2 (en) 2016-03-17 2021-12-28 Jean-Louis Iaconis Modular wall-mounted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CN109661609A (zh) 2016-09-05 2019-04-1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JP6493345B2 (ja) 2016-09-16 2019-04-0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20180035286A (ko) 2016-09-28 2018-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8079395A1 (ja) * 2016-10-26 2018-05-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6715946B2 (ja) 2016-11-07 2020-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吸収体含有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857496B2 (ja) 2016-12-26 2021-04-1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GB201705364D0 (en) * 2017-04-03 2017-05-17 Optovate Lt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TWI628477B (zh) 2017-09-27 2018-07-01 睿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裝置
KR101951303B1 (ko) 2017-10-31 2019-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49528B1 (ko) 2017-12-20 2022-09-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8303824A (zh) 2018-01-31 2018-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EP3765896A1 (en) 2018-03-13 2021-01-20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CN109143684A (zh) 2018-09-27 2019-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JP2020064488A (ja) * 2018-10-18 2020-04-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筐体用部材及び電子機器
US11003208B2 (en) * 2018-12-18 2021-05-11 Apple Inc. Display having optical films with bent alignment structures
CN111668202A (zh) * 2019-03-08 2020-09-15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DE102020115536A1 (de) * 2019-06-21 2020-12-24 Lg Display Co., Ltd. Lichtleiterfilm, Hintergrundlichteinheit und Anzeigevorrichtung
KR20210027699A (ko) 2019-09-02 2021-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63647A (ko) 2019-11-25 2021-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845644B1 (en) * 2020-01-23 2020-11-24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874559B2 (en) * 2021-09-23 2024-01-16 Apple Inc. Display module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19978B2 (en) 2023-08-08
US20230093750A1 (en) 2023-03-23
US20230091389A1 (en) 2023-03-23
US11874559B2 (en) 2024-01-16
US20240126120A1 (en) 2024-04-18
US11513392B1 (en)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54546U (zh) 显示器
US11513392B1 (en)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with optical films
US11592706B2 (en) Display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US20180059482A1 (en) Light Diffusers for Backlit Displays
US11036082B2 (en) Color homogenizing film for display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KR20080100662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일체형 다기능 광학시트
KR102186395B1 (ko) 지지 포스트들을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들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들 및 공동 높이 모니터링
KR10078360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니트
KR10167687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20307523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14140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114854B1 (ko) 배광장치
KR102533254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장치
KR2012013091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10215965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26051B2 (en) Display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KR10148166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23205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KR20080029386A (ko) 발광원,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KR1008892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685156B1 (en)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