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9428A -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9428A
CN115839428A CN202211529307.1A CN202211529307A CN115839428A CN 115839428 A CN115839428 A CN 115839428A CN 202211529307 A CN202211529307 A CN 202211529307A CN 115839428 A CN115839428 A CN 115839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valve
valve core
liquid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93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永祥
徐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5293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9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9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9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包括:阀体,底部连有一个进液接头,四周连有四个出液接头;阀座,布置在阀体中,四周设有四个通孔,其中两个通孔位于下侧并与两相邻的出液接头连通,另外两个通孔位于上侧并与另外两相邻的出液接头连通;下阀芯,布置在阀座内的下部,其绕阀座中轴线转动时可以让其中一个或其中两个通孔与进液接头连通;上阀芯,布置在阀座内的上部,其绕阀座中轴线转动时可以让另外一个或另外两个通孔与进液接头连通。本阀门中四个出液接头的导通情况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可以仅让一个或仅让两个或仅让三个出液接头导通,也可让四个出液接头均导通或均不导通,运用在供液管路中能更方便、快捷的控制各个分流管路的通断。

Description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背景技术
在流体管路控制中,一条主管路被分流成多条分流管路时,通常需要在各条分流管路上安装阀门来单独控制各分流管路的通断,因此管路的结构会比较复杂,所涉及的控制阀门也比较多。例如,一条主管路被分流成四条分流管路时,通常需要在主管路上设置一个总阀,同时还需在各条分流管路上设置相应的控制阀,由此才能准确的控制主管路的通断以及各分流管路与主管路的连通性,但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弊端:(1)管网结构较复杂,所涉及的控制阀门比较多;(2)切换流体流向时,需要将某一个或多个分流管路上的控制阀关闭,然后再将相应分流的控制阀打开,因此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在控制具有多个分流管路的管网时,仅需一个阀门便能控制主管路的通断以及各个分流管路与主管路的连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腔体,该腔体的底部连接有一个进液接头,腔体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出液接头,且四个出液接头呈十字形排布;
阀座,所述阀座布置在所述腔体中,且阀座外壁与腔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所述阀座的内部设有横断面呈圆形的安装腔,阀座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通孔,各通孔分别将所述安装腔与阀座的外壁连通,其中两个通孔位于阀座的下半部并分别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相连通,另外两个通孔位于阀座的上半部并分别与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相连通;
下阀芯,所述下阀芯布置在所述安装腔的下半部中,且下阀芯具备绕安装腔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下阀芯的中部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导液通道,侧壁设有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分别将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与下阀芯的外壁连通,且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用于驱使所述下阀芯绕所述安装腔的中轴线转动;且下阀芯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出液孔和所述第二出液孔可以择一与阀座下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下半部的两个通孔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下半部的两个通孔不对准;
上阀芯,所述上阀芯布置在所述安装腔的上半部中,且上阀芯具备绕安装腔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上阀芯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上阀芯侧壁设有第三出液孔和第四出液孔,第三出液孔和第四出液孔分别将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上阀芯的外壁连通,且第三出液孔和第四出液孔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第二拨块,所述第二拨块用于驱使所述上阀芯绕所述安装腔的中轴线转动;且上阀芯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出液孔和所述第四出液孔可以择一与阀座上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上半部的两个通孔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上半部的两个通孔不对准。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腔体位于所述下壳体中,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均属于下壳体的一部分;所述上盖可拆卸式盖合在所述下壳体的腔体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一隔板,隔板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两个通孔位于隔板的下方,另外两个通孔位于隔板的上方,且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开孔,以使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芯的底部具有第一延长体,该第一延长体延伸至所述的进液接头中,且所述的第一导液通道贯穿该第一延长体;
所述进液接头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一弧形槽,且该第一弧形槽的延伸方向处于进液接头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一拨块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槽中,且第一拨块与所述第一延长体的侧壁固定,第一拨块可沿第一弧形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下阀芯绕所述安装腔中轴线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凸起的中空圆台;
所述上阀芯的顶部具有第二延长体,该第二延长体延伸至所述上盖的中空圆台中;
所述中空圆台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二弧形槽,且该第二弧形槽的延伸方向处于中空圆台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二拨块布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槽中,且第二拨块与所述第二延长体的侧壁固定,第二拨块可沿第二弧形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上阀芯绕所述安装腔中轴线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阀门的四个出液接头的导通情况是可以任意自由改变的,可以选择仅让其中某一个出液接头导通,也可以选择仅让某两个出液接头导通,还可以选择仅让某三个出液接头导通,以及还可以让四个出液接头均导通或者均不导通;因此可见,本发明中四个出液接头的导通情况是灵活多变的,运用在背景技术所说的管网结构中时,可以简化管网结构以及省去设置在各分流管路上的控制阀,仅需在主管路和各分流管路之间设置一个本发明的阀门即可;同时,当需要切换流体流向时,只需将第一拨块和/或第二拨块拨动至相应位置即可,不用再来回调节各分流管路上控制阀的开闭,因此操作更为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1/4剖面图;
图4是图1的1/2剖面图;
图5是图4剖切面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
图7是图5的B-B向视图;
图8是图5的C-C向视图;
图9是图5的D-D向视图;
图10展示了四个出液接头均不导通时的状态;
图11展示了四种仅有一个出液接头导通时的状态;
图12展示了六种仅有两个出液接头导通时的状态;
图13展示了四种仅有三个出液接头导通时的状态;
图14展示了四个出液接头均导通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包括:阀体1、阀座2、下阀芯3、第一拨块4、上阀芯5以及第二拨块6。
所述阀体1的内部具有腔体1a,该腔体1a的底部连接有一个进液接头111,腔体1a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出液接头112,且四个出液接头112呈十字形排布,即,任意两相邻出液接头112的轴心线相互垂直。所述进液接头111与所述出液接头112的管口处均设置有便于与其他管路相连的内螺纹,安装时,进液接头111与供水管路相连,出液接头112则与相应的分流管路相连。
所述阀座2布置在所述腔体1a中,且阀座2外壁与腔体1a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所述阀座2的内部设有横断面呈圆形的安装腔2a,阀座2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通孔2b,各通孔2b分别将所述安装腔2a与阀座2的外壁连通,其中两个通孔2b位于阀座2的下半部并分别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112相连通,另外两个通孔2b位于阀座2的上半部并分别与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112相连通;即,参见图2所示,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分别与图中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两个出液接头112对准,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分别与图中左上角和右上角的两个出液接头112对准。
所述下阀芯3布置在所述安装腔2a的下半部中,且下阀芯3具备绕安装腔2a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下阀芯3的中部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导液通道3a,侧壁设有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分别将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与下阀芯3的外壁连通,且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拨块4用于驱使所述下阀芯3绕所述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且下阀芯3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出液孔3b和所述第二出液孔3c可以择一与阀座2下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2b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不对准。即,下阀芯3可以控制图2中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
所述上阀芯5布置在所述安装腔2a的上半部中,且上阀芯5具备绕安装腔2a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上阀芯5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相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5a,上阀芯5侧壁设有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分别将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a与上阀芯5的外壁连通,且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拨块6用于驱使所述上阀芯5绕所述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且上阀芯5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出液孔5b和所述第四出液孔5c可以择一与阀座2上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2b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不对准。即,上阀芯5可以控制图2中左上角和右上角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
为了便于组装,本发明中,所述的阀体1包括下壳体11和上盖12,其中,所述腔体1a位于所述下壳体11中,所述进液接头111和所述出液接头112均属于下壳体11的一部分;所述上盖12则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式盖合在所述下壳体11的腔体1a之上。
另外,为了将下阀芯3和上阀芯5分隔开,本发明中,在所述阀座2的安装腔2a内还设置有一隔板21,隔板21将安装腔2a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其中,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位于隔板21的下方,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则位于隔板21的上方,且所述隔板21的中部设有开孔21a,以使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与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a相互连通。同时,下阀芯3上表面与隔板21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上阀芯5下表面与隔板2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关于上述所说的第一拨块4如何驱使下阀芯3绕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其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下阀芯3的底部具有第一延长体31,该第一延长体31延伸至所述的进液接头111中,且第一延长体31的外壁与进液接头1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同时,所述的第一导液通道3a沿轴向贯穿该第一延长体31;
所述进液接头111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一弧形槽11a,且该第一弧形槽11a的延伸方向处于进液接头111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一拨块4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槽11a中,且第一拨块4与所述第一延长体31的侧壁固定,第一拨块4可沿第一弧形槽11a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下阀芯3绕所述安装腔2a中轴线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槽11a所对应的圆心角等于200°,所述第一拨块4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等于20°。由此,第一拨块4沿着第一弧形槽11a转动时所能跨越的最大弧度为180°。
优选地,所述第一拨块4通过螺钉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延长体31的侧壁上。
并且,当所述第一拨块4处于第一弧形槽11a的中间时,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当第一拨块4由第一弧形槽11a的中间位置开始顺时针旋转90°后,第一拨块4刚好转动与第一弧形槽11a的其中一个端面相抵的位置;反之,当第一拨块4由第一弧形槽11a的中间位置开始逆时针旋转90°后,第一拨块4则刚好转动至与第一弧形槽11a的另一个端面相抵的位置。
由上述结构可知,当第一拨块4处于第一弧形槽11a的中间时,由于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是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的,参见图3,因此此时液体从进液接头111进入后,经过第一导液通道3a后会分流流入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之后再穿过各自所对应的通孔2b,然后分别流入相应的出液接头112中,因此此时由下阀芯3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均被导通,均会有液体流出,即,图3中左下侧和右下侧的出液接头112均被导通,均有液体流出。在图3的基础上,当用力拨动第一拨块4,使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下阀芯3会随之转动,因此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在图3的基础上将第一拨块4顺时针旋转90°后,第一出液孔3b会转动至与另一个通孔2b对准的位置,第二出液孔3c则会转动至不与任一通孔2b对准的位置,因此此时仅有左下侧的出液接头112会被导通,而右下侧的出液接头112则不会被导通,所以此时仅有左下侧的出液接头112会有液体流出;反之,如果在图3的基础上将第一拨块4逆时针旋转90°后,则此时则仅有右下侧的出液接头112会被导通,而左下侧的出液接头112则不会被导通,所以此时仅有右下侧的出液接头112会有液体流出;另外,如果在图3的基础上将第一拨块4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的话,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均会转动至不与任一通孔2b对准的位置,因此此时两个出液接头112均不会被导通,均没有液体流出。因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拨块4的位置来改变由下阀芯3所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既可以让这两个出液接头112同时导通,也可以仅让其中一个出液接头112导通,或者还可以让这两个出液接头112均不导通。
关于上述所说的第二拨块6如何驱使上阀芯5绕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其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上盖1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凸起的中空圆台121;
所述上阀芯5的顶部具有第二延长体51,该第二延长体51延伸至所述上盖12的中空圆台121中;
所述中空圆台121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二弧形槽121a,且该第二弧形槽121a的延伸方向处于中空圆台121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二拨块6布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槽121a中,且第二拨块6与所述第二延长体51的侧壁固定,第二拨块6可沿第二弧形槽121a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上阀芯5绕所述安装腔2a中轴线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槽121a所对应的圆心角等于200°。所述第二拨块6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等于20°。由此,第二拨块6沿着第二弧形槽121a转动时所能跨越的最大弧度为180°。
优选地,所述第二拨块6通过螺钉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延长体51的侧壁上。
并且,当所述第二拨块6处于第二弧形槽121a的中间时,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当第二拨块6由第二弧形槽121a的中间位置开始顺时针旋转90°时,第二拨块4刚好转动与第二弧形槽121a的其中一个端面相抵的位置;反之,当第二拨块4由第二弧形槽121a的中间位置开始逆时针旋转90°时,第一拨块4则刚好转动至与第二弧形槽121a的另一个端面相抵的位置。
由上述结构可知,与下阀芯3同理,当第二拨块6处于第二弧形槽121a的中间时,由于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是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的,参见图4,因此此时液体从进液接头111进入后,有部分液体会穿过第一导液通道3a后流入第二导液通道5a,然后再分流流入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之后再穿过各自所对应的通孔2b,然后分别流入相应的出液接头112中,因此此时由上阀芯3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均被导通,均会有液体流出,即,图4中左上侧和右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均被导通,均有液体流出。在图4的基础上,当用力拨动第二拨块6,使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上阀芯5会随之转动,因此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在图4的基础上将第二拨块6顺时针旋转90°后,第三出液孔5b会转动至与另一个通孔2b对准的位置,第四出液孔5c则会转动至不与任一通孔2b对准的位置,因此此时仅有右上侧的出液接头112会被导通,而左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则不会被导通,所以此时仅有右上侧的出液接头112会有液体流出;反之,如果在图4的基础上将第二拨块6逆时针旋转90°后,则此时仅有左上侧的出液接头112会被导通,而右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则不会被导通,所以此时仅有左上侧的出液接头112会有液体流出;另外,如果在图4的基础上将第二拨块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的话,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均会转动至不与任一通孔2b对准的位置,因此此时两个出液接头112均不会被导通,均没有液体流出。因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拨块6的位置来改变由上阀芯5所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既可以让这两个出液接头112同时导通,也可以仅让其中一个出液接头112导通,或者还可以让这两个出液接头112均不导通。
优选地,为了便于使用者从外部判断第一拨块4所处的位置所对应的出液接头112的导通,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做出标记:在下阀芯3所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外表面分别标记上“①”和“②”的字样,然后,在第一弧形槽11a的不同位置做出相应的标记,例如,在第一弧形槽11a的中间位置标记一个箭头并印上“①②导通”的字样,以此来表明第一拨块4转动至该箭头所指的位置时,①号和②号两个出液接头112会同时导通;同理,在第一弧形槽11a的两端分别标记一个箭头并分别印上“①导通”或“②导通”的字样,以此来表明第一拨块4转动至该箭头所指的位置时,仅有①号或仅有②号出液接头112会导通;在第一弧形槽11a中间偏左45°和中间偏右45°的位置均标记一个箭头并印上“①②不导通”的字样,以此来表明第一拨块4转动至该箭头所指的位置时,①号和②号两个出液接头112均不导通。
与上述标记方式相似,还可以在上阀芯5所控制的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外表面分别标记上“③”和“④”的字样,然后在第二弧形槽121a的不同位置做出箭头以及相应导通情况的标记,具体标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弧形槽11a的标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密封性,本发明在所述进液接头1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13,第一密封圈113嵌入在进液接头111内壁的环形槽内,用于密封所述进液接头11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延长体3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同时,本发明在所述隔板21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11和第三密封圈212,第二密封圈211和第三密封圈212分别嵌入在隔板21下表面或上表面的环形槽内,第二密封圈211用于密封隔板21下表面与下阀芯3上表面的间隙,第三密封圈212用于密封隔板21上表面与上阀芯5下表面的间隙。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从下阀芯3的第一出液孔3b或第二出液孔3c流出的液体流至下阀芯3与阀座2之间的间隙,本发明在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密封环7,且密封环7嵌入式安装在第一出液孔3b或第二出液孔3c外侧端处开设的圆环槽内,在下阀芯3转动的过程中,密封环7始终与所述安装腔2a的内壁抵紧,从而可以有效阻挡液体流至下阀芯3与阀座2之间的间隙内。同理,本发明在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的外侧端也设置有密封环7,该密封环7嵌入式安装在第三出液孔5b或第四出液孔5c外侧端处开设的圆环槽内,其能有效阻挡液体流至上阀芯5与阀座2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下阀芯3的外壁与所述下壳体11内壁之间可以略微留有间隙,也可以相互抵紧,下阀芯3的外壁与所述阀座2的内壁以及与所述隔板21的下表面之间也可以略微留有间隙或者相互抵紧,只要确保用一定力度拨动第一拨块4时下阀芯3可以转动,同时也没有液体通过下阀芯3外壁的缝隙泄漏即可。
同理,所述上阀芯5的外壁与所述下壳体11内壁之间或者与所述上盖12的内壁之间可以略微留有间隙,也可以相互抵紧,上阀芯5的外壁与所述阀座2的内壁以及与所述隔板21的上表面之间也可以略微留有间隙或者相互抵紧,只要确保用一定力度拨动第二拨块6时上阀芯3可以转动,同时也没有液体通过上阀芯3外壁的缝隙泄漏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芯3和所述上阀芯5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材质具有一定弹性,更有利于在阀座2的安装腔2a内转动。
本发明的阀门生产时的组装过程如下:
参见图2,首先,将下阀芯3、上阀芯5与阀座2组合在一起,即,将下阀芯3塞入阀座2底部的安装腔2a中,同时将上阀芯3塞入阀座2顶部的安装腔2a中;
之后,将上一步组合好的部件一起塞入下壳体11的腔体1a内,期间需要让下阀芯3的第一延长体31塞入进液接头111中;塞入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会分别与下壳体11的其中两个相邻的出液接头112对准,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则会分别与下壳体11的另外两个相邻的出液接头112对准;
随后,用螺钉将阀座2锁定在下壳体11的腔体1a内;
之后,将上盖12盖合在下壳体11上;盖合时,需要让上阀芯5的第二延长体51卡入上盖12的中空圆台121内;盖合后,用螺栓将上盖12与下壳体11锁固在一起;
随后,将第一拨块4卡入第一弧形槽11a内,然后用螺钉将第一拨块4锁固在第一延长体31侧壁预留的螺纹孔内;同时,将第二拨块6卡入第二弧形槽121a内,然后用螺钉将第二拨块6锁固在第二延长体51侧壁预留的螺纹孔;
由此,便完成整个阀门的组装。
综上可知,本发明中,由于下阀芯3控制了其中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上阀芯5控制了另外两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且下阀芯3控制与上阀芯5控制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转动互不影响,因此本发明的阀门可以通过分别拨动第一拨块4和第二拨块6来改变各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各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具体可分为如下五类情况:(1)四个出液接头112均不导通,(2)仅有某一个出液接头112导通,(3)某两个出液接头112导通,另外两个出液接头112不导通,(4)某三个出液接头112导通,另外一个出液接头112不导通,(5)四个出液接头112均导通。
上述第(1)类情况可参见图10,图中下阀芯3的两个出液孔3b、3c均未与通孔2b对准,上阀芯5的两个出液孔5b、5c也均未与通孔2b对准,因此四个出液接头112均为不导通状态。
上述第(2)类情况可参见图11,图中的每个虚线框内展示了一种导通情况,共展示了四种属于上述第(2)类的情况,分别为:(a)仅有下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b)仅有左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c)仅有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d)仅有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
上述第(3)类情况可参见图12,图中的每个虚线框内展示了一种导通情况,共展示了六种属于上述第(3)类的情况,分别为:(a)仅有下侧和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b)仅有下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c)仅有左侧和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d)仅有左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e)仅有下侧和左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f)仅有上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
上述第(4)类情况可参见图13,图中的每个虚线框内展示了一种导通情况,共展示了四种属于上述第(4)类的情况,分别为:(a)下侧、上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b)左侧、上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c)下侧、左侧和上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d)下侧、左侧和右侧的出液接头112导通。
上述第(5)类情况可参见图14,图中下阀芯3的两个出液孔3b、3c分别与两个通孔2b对准,上阀芯5的两个出液孔5b、5c也分别与两个通孔2b对准,因此四个出液接头112均为导通状态。
由此可见,本发明阀门的四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是可以任意自由改变的,可以选择仅让其中某一个出液接头112导通,也可以选择仅让某两个出液接头112导通,还可以选择仅让某三个出液接头112导通,以及还可以让四个出液接头112均导通或者均不导通。因此可见,本发明中四个出液接头112的导通情况是非常灵活多变的,运用在背景技术所说的管网结构中时,可以简化管网结构以及省去设置在各分流管路上的控制阀,仅需在主管路和各分流管路之间设置一个本发明的阀门即可;同时,当需要切换流体流向时,只需将第一拨块4和/或第二拨块6拨动至相应位置即可,不用再来回调节各分流管路上控制阀的开闭,因此操作更为简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部具有腔体(1a),该腔体(1a)的底部连接有一个进液接头(111),腔体(1a)的四周连接有四个出液接头(112),且四个出液接头(112)呈十字形排布;
阀座(2),所述阀座(2)布置在所述腔体(1a)中,且阀座(2)外壁与腔体(1a)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所述阀座(2)的内部设有横断面呈圆形的安装腔(2a),阀座(2)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通孔(2b),各通孔(2b)分别将所述安装腔(2a)与阀座(2)的外壁连通,其中两个通孔(2b)位于阀座(2)的下半部并分别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112)相连通,另外两个通孔(2b)位于阀座(2)的上半部并分别与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头(112)相连通;
下阀芯(3),所述下阀芯(3)布置在所述安装腔(2a)的下半部中,且下阀芯(3)具备绕安装腔(2a)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下阀芯(3)的中部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导液通道(3a),侧壁设有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分别将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与下阀芯(3)的外壁连通,且第一出液孔(3b)和第二出液孔(3c)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第一拨块(4),所述第一拨块(4)用于驱使所述下阀芯(3)绕所述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且下阀芯(3)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出液孔(3b)和所述第二出液孔(3c)可以择一与阀座(2)下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2b)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2)下半部的两个通孔(2b)不对准;
上阀芯(5),所述上阀芯(5)布置在所述安装腔(2a)的上半部中,且上阀芯(5)具备绕安装腔(2a)中轴线转动的自由度;所述上阀芯(5)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相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5a),上阀芯(5)侧壁设有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分别将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a)与上阀芯(5)的外壁连通,且第三出液孔(5b)和第四出液孔(5c)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第二拨块(6),所述第二拨块(6)用于驱使所述上阀芯(5)绕所述安装腔(2a)的中轴线转动;且上阀芯(5)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出液孔(5b)和所述第四出液孔(5c)可以择一与阀座(2)上半部的其中一个通孔(2b)对准,也可以同时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对准,或者同时分别与阀座(2)上半部的两个通孔(2b)不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包括下壳体(11)和上盖(12);所述腔体(1a)位于所述下壳体(11)中,所述进液接头(111)和所述出液接头(112)均属于下壳体(11)的一部分;所述上盖(12)可拆卸式盖合在所述下壳体(11)的腔体(1a)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所述安装腔(2a)内设置有一隔板(21),隔板(21)将所述安装腔(2a)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两个通孔(2b)位于隔板(21)的下方,另外两个通孔(2b)位于隔板(21)的上方,且所述隔板(21)的中部设有开孔(21a),以使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a)与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a)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芯(3)的底部具有第一延长体(31),该第一延长体(31)延伸至所述的进液接头(111)中,且所述的第一导液通道(3a)贯穿该第一延长体(31);
所述进液接头(111)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一弧形槽(11a),且该第一弧形槽(11a)的延伸方向处于进液接头(111)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一拨块(4)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槽(11a)中,且第一拨块(4)与所述第一延长体(31)的侧壁固定,第一拨块(4)可沿第一弧形槽(11a)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下阀芯(3)绕所述安装腔(2a)中轴线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1a)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凸起的中空圆台(121);
所述上阀芯(5)的顶部具有第二延长体(51),该第二延长体(51)延伸至所述上盖(12)的中空圆台(121)中;
所述中空圆台(121)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壁厚的第二弧形槽(121a),且该第二弧形槽(121a)的延伸方向处于中空圆台(121)的径向面上;
所述第二拨块(6)布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槽(121a)中,且第二拨块(6)与所述第二延长体(51)的侧壁固定,第二拨块(6)可沿第二弧形槽(121a)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上阀芯(5)绕所述安装腔(2a)中轴线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槽(121a)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CN202211529307.1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Pending CN115839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307.1A CN1158394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307.1A CN1158394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9428A true CN115839428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9307.1A Pending CN1158394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94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9685A (zh) * 2023-09-08 2023-12-08 丹东顺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9685A (zh) * 2023-09-08 2023-12-08 丹东顺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装置
CN117189685B (zh) * 2023-09-08 2024-03-29 丹东顺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558754T3 (en) stackable shuttle valve
CN115839428A (zh) 一种流道可自由切换的阀门
CN102620010A (zh) 二位多通阀
US3766935A (en) Valve with modular manifold body
JPH04248078A (ja) 多機能マルチポート滑り弁
CN211145458U (zh) 一种联动截止阀
US11796073B2 (en) Six port valve
JPWO2003016761A1 (ja) 方向制御弁
JP3217584U (ja) バルブ構造
CN210240660U (zh) 一种防串水恒温水龙头
CN111637249B (zh) 阀体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US3786831A (en) Valve with modular manifold body
CN114635991A (zh) 一种电子阀
KR20050078047A (ko) 유로전환밸브
CN110159807B (zh) 一种防串水恒温水龙头
CN111998096A (zh) 一种具有单出水和双出水切换功能的水龙头
CN212318853U (zh) 一种阀芯
CN220320354U (zh) 大流量侧面密封的三切换阀芯
CN219317695U (zh) 十二通阀、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15293714U (zh) 一种三档流体转换阀
JP3217583U (ja) バルブ構造
US11592116B2 (en) Five port valve
CN216158359U (zh) 多通阀
CN110594453A (zh) 一种防串水恒温水龙头
CN219317696U (zh)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