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2565B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2565B
CN115832565B CN202211741510.5A CN202211741510A CN115832565B CN 115832565 B CN115832565 B CN 115832565B CN 202211741510 A CN202211741510 A CN 202211741510A CN 115832565 B CN115832565 B CN 115832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adjacent
battery
he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15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2565A (zh
Inventor
林思猛
方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415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2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2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热防护结构和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热防护结构设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热防护结构包括隔热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隔热板的第一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多个第一弹性件均通过第一抵接板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中的其中一个抵接,隔热板的第二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件,多个第二弹性件均通过第二抵接板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中的另一个抵接,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采用本方案,能够使单体电池在膨胀时受力均匀,以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通常,想要制作成高电压或高电流的大功率电池往往较为困难,通常是将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设置在模组内,以包装为一个功率较大的电池模组。
在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存在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单体电池热失控时会产生高温高压的热流,相关技术为了避免高温热流蔓延,影响整个电池模组,而增加安全隐患的情况,通常会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隔热板,以避免单体电池在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上;同时还会在隔热板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橡胶垫,多个橡胶垫均与单体电池抵接,以在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膨胀时,多个橡胶垫会在单体电池的挤压下适于形变,为单体电池的膨胀提供膨胀空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单体电池只有与橡胶垫抵接的位置才会受到橡胶垫的作用力,而对应于相邻两个橡胶垫之间的位置不受力,从而容易导致单体电池受力不均匀,导致极片断裂,进而容易增加电池模组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能够使单体电池在膨胀时受力均匀,以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以及
至少一个热防护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热防护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热防护结构包括隔热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隔热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相背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均通过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一个单体电池抵接;
所述第二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均通过所述第二抵接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另一个单体电池抵接;
其中,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二抵接板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中,通过设置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以使多个第一弹性件可以通过第一抵接板和单体电池抵接,多个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第二抵接板和单体电池抵接,这样在单体电池发生膨胀时,多个第一弹性件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一抵接板的方式,再通过第一抵接板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而多个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二抵接板,再通过第二抵接板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以使单体电池在膨胀时可以受力均匀,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另外,隔热板、第一抵接板和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隔热板、第二抵接板和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使得单体电池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散发并使得热量导出电池模组外部,提高散热效果,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一个所述热防护结构,所述热防护结构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研究发现位于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单体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当热防护结构为一个时,将热防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热防护结构的隔热效果,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相对有效地隔绝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中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多个第一弹性件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均匀排布,这样有利于使隔热板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一侧表面上均匀排布,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第一侧表面的受力均匀性。
和/或,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中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多个第二弹性件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均匀排布,这样有利于使隔热板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二侧表面上均匀排布,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第二侧表面的受力均匀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热防护结构,所述电池模组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或者,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且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热防护结构,并在电池模组不同位置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该热防护结构,尤其是在任意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均设置热防护结构,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隔绝每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后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上,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中部逐渐增大;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中部逐渐增大。研究发现位于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单体电池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的通风通道(即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电池模组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隔热板的两端向所述隔热板的中部逐渐增大;和/或,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隔热板的两端向所述隔热板的中部逐渐增大。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隔热板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的通风通道(即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单体电池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单体电池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有所述多个热防护结构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热防护结构中,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1,且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1,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2,且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2,Wmax1>Wmax2,Wmin1>Wmin2,且Wmin1<Wmax2;这样,既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的第一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又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其他位置的热防护结构的第一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较大,而不会过小,从而使得位于电池模组任意位置的单体电池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均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能力,进而确保单体电池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具有相对较高空气流动速率,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散热效果。
和/或,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有所述多个热防护结构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热防护结构中,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3,且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3,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4,且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4,Wmax3>Wmax4,Wmin3>Wmin4,且Wmin3<Wmax4。这样,既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的第二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又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其他位置的热防护结构的第二通风通道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较大,而不会过小,从而使得位于电池模组任意位置的单体电池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均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能力,进而确保单体电池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具有相对较高空气流动速率,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关于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关于所述平面对称分布,或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件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件关于所述平面交错分布。由此可见,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布置方式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而是可为多种,这说明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布置方式比较灵活,方便第一弹性件在第一侧表面上的布置,以及方便第二弹性件在第二侧表面上的布置。优选地,多个第一弹性件与多个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关于在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分布,如此设计,能够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保持一致,使得隔热板的受力点对称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的受力均匀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板具有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抵接板具有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所述第一侧部朝向所述第三侧部弯折和/或所述第三侧部朝向第一侧部弯折,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侧部朝向所述第四侧部弯折和/或所述第四侧部朝向第二侧部弯折,且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部连接。如此设计,可以解决因单体电池后期膨胀力大而导致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被挤出脱离隔离板的情况,从而确保单体电池在受热膨胀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压缩形变来释放,减小单体电池后期膨胀力,以避免单体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在膨胀力作用下发生析锂现象,确保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均为金属板。考虑到金属板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所以采用金属板作为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也有利于单体电池的散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板为云母板或表面涂覆隔热涂层的金属板。采用上述隔热板能够更好地隔绝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后热蔓延到相邻单体电池上,隔热效果更好,同时云母板还能防止电击穿,防止对相邻单体电池造成损坏,以避免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发生开阀、起火或冒烟等失控现象。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能够使单体电池在膨胀时受力均匀,以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通过设置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以使多个第一弹性件可以通过第一抵接板和单体电池抵接,多个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第二抵接板和单体电池抵接,这样在单体电池发生膨胀时,多个第一弹性件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一抵接板,再通过第一抵接板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而多个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二抵接板,再通过第二抵接板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以使单体电池在膨胀时可以受力均匀,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另外,隔热板、第一抵接板和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隔热板、第二抵接板和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使得单体电池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散发并使得热量导出电池模组外部,提高散热效果,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热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热防护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热防护结构的分解前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对称设置时的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模组;1-绑带;2-单体电池;3-热防护结构;31-隔热板;311-第一侧表面;312-第二侧表面;32-第一抵接板;321-第一侧部;322-第二侧部;33-第二抵接板;331-第三侧部;332-第四侧部;4-第一弹性件;41-第一通风通道;5-第二弹性件;51-第二通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1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以及至少一个热防护结构3,多个单体电池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热防护结构3设置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且该热防护结构3包括隔热板31、第一抵接板32和第二抵接板33,隔热板31具有沿第一方向且相背的第一侧表面311和第二侧表面312,第一侧表面311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4,多个第一弹性件4沿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多个第一弹性件4均通过第一抵接板32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中的一个单体电池抵接,第二侧表面312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5,多个第二弹性件5沿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多个第二弹性件5均通过第二抵接板33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中的另一个单体电池抵接。这样在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时,多个第一弹性件4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一抵接板32,再通过第一抵接板32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2,而多个第二弹性件5可以通过共同作用于第二抵接板33,再通过第二抵接板33传递作用于单体电池2,以使单体电池2在膨胀时可以受力均匀,减少或避免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隔热板31、第一抵接板32和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41,隔热板31、第二抵接板33和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51,这样,单体电池2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41散发并使得热量导出电池模组100外部,提高散热效果,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2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抵接板32和第二抵接板33均可为金属板,例如铝板、铜板或不锈钢板等。考虑到金属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所以采用金属板作为第一抵接板32和第二抵接板33,也有利于单体电池2的散热。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多个单体电池2捆绑在一起,该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绑带1,该绑带1捆绑在多个单体电池2的外周,以将多个单体电池2捆绑在一起,从而方便多个单体电池2的携带、移动等。
在本申请中,为便于描述,在图1至图3中,设定了上下方向,向上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上箭头所指的方向,向下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下箭头所指的方向,则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上下方向,以及设定了左右方向,向左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左箭头所指的方向,向右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右箭头所指的方向,则第一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左右方向,以及还设定了前后方向,向前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前箭头所指的方向,向后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向后箭头所指的方向,则第一方向为图1至图3中的前后方向。但应当理解上述方位仅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做的示例,不限定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在单体电池2与单体电池2之间放置隔热板31,能够实现隔热效果,以减少或避免单体电池2在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2上的情况,从而避免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100发生开阀、起火或冒烟等失控现象。示例性地,隔热板31可为云母板或表面涂覆隔热涂层的金属板。采用上述隔热板31能够更好地隔绝一个单体电池2热失控后热蔓延到相邻单体电池2上,隔热效果更好,同时云母板还能防止电击穿,防止对相邻单体电池2造成损坏,以避免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100发生开阀、起火或冒烟等失控现象。其中,隔热涂层可主要由隔热材料(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构成,该隔热材料可为但不局限于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真空板等,具有良好的绝热能力,防止单体电池2之间热交换。
在本申请中,隔热板31的形状可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当隔热板31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隔热板31的形状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正多边形等。优选地,隔热板31的形状为规则形状,以便于隔热板31的加工。示例性地,隔热板31的形状可为长方形,则第一侧表面311和第二侧表面312可以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可为但不局限于硅胶件、橡胶件、塑胶件或泡棉件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部件;第二弹性件5也可为但不局限于硅胶件、橡胶件、塑胶件或泡棉件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部件。在具体应用时,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知道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分别与不同的单体电池2表面间接接触,用于为不同的单体电池2提供膨胀空间,并耗散不同的单体电池2产生的膨胀力的能量,即减小电池模组100中膨胀力的大小,避免单体电池2中的电极组件在膨胀力作用下发生析锂现象,因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数量、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一种示例性的,如图7中的(a)所示,多个第一弹性件4可以与多个第二弹性件5一一对应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分布,即,多个第一弹性件4在隔热板31上的正投影分别和多个第二弹性件5在隔热板31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完全重叠。另一种示例性的,如图7中的(b)和图7中的(c)所示,至少部分第一弹性件4与至少部分第二弹性件5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交错分布,即,如图7中的(b)所示,可以有且仅有部分第一弹性件4与部分第二弹性件5关于平面交错分布,另一部分第一弹性件4与另一部分第二弹性件5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分布;或者,如图7中的(c)所示,全部的第一弹性件4与全部第二弹性件5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交错分布。其中,第一弹性件4与第二弹性件5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交错分布可以理解为:第一弹性件4在隔热板3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弹性件5在隔热板31上的正投影不完全重叠,可以部分交叠,还可以完全不交叠。
由此可见,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布置方式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而是可为多种,这说明了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布置方式比较灵活,方便第一弹性件4在第一侧表面311上的布置,以及方便第二弹性件5在第二侧表面312上的布置。优选地,多个第一弹性件4与多个第二弹性件5一一对应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分布,如此设计,能够使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数量保持一致,使得隔热板31的受力点对称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31的受力均匀性。
以下以多个第一弹性件4与多个第二弹性件5一一对应关于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分布为例对热防护结构3的数量、位置以及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热防护结构3可为一个,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3,即该热防护结构3设置在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研究发现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单体电池2更容易发生热失控,当热防护结构3为一个时,将热防护结构3设置于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热防护结构3的隔热效果,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相对有效地隔绝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2上。
在此实施方式中,一种示例性的,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多个第一弹性件4中的每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多个第一弹性件4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均匀排布,这样有利于使隔热板31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一侧表面311上均匀排布,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31第一侧表面311的受力均匀性,或者,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多个第二弹性件5中的每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多个第二弹性件5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均匀排布,这样有利于使隔热板31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二侧表面312上均匀排布,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31第二侧表面312的受力均匀性。又或者,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多个第一弹性件4中的每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多个第二弹性件5中的每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既有利于使隔热板31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一侧表面311上均匀排布,又有利于使隔热板31的受力点能够在第二侧表面312上均匀排布,从而有利于提高隔热板31的受力均匀性。
另一种示例性的,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例如在图1和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隔热板31中部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最大,位于隔热板31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最小。通过调整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调整单体电池2不同位置的散热速度,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隔热板31中部的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同样地,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例如在图1和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隔热板31中部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最大,位于隔热板31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最小。通过调整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调整单体电池2不同位置的散热速度,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隔热板31中部的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热防护结构3可为多个,电池模组中100的任意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3(如图3所示);或者,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3,且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3(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多个热防护结构3,并在电池模组100不同位置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设置该热防护结构3,尤其是在任意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均设置热防护结构3,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隔绝每一个单体电池2热失控后热量蔓延到周围单体电池2上,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此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相对更大,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相对更小。研究发现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单体电池2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电池模组100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同样地,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相对更大,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相对更小。研究发现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单体电池2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方向上,可以有且仅有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或者,也可以有且仅有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又或者,还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且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电池模组100的两端向电池模组100的中部逐渐增大。在具体应用时,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在每个热防护结构3中,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最大,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最小。通过调整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调整单体电池2不同位置的散热速度,单体电池2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的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单体电池2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在每个热防护结构3中,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即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最大,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最小。通过调整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调整单体电池2不同位置的散热速度,单体电池2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使得位于隔热板3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的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从而能够使得单体电池2在其自身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散热能力增大,提高单体电池2中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可以有且仅有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或者,也可以有且仅有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又或者,还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距离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且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距离也自隔热板31的两端向隔热板31的中部逐渐增大。在具体应用时,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5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其中,图8中的(a)为相邻两个隔热板中靠近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b)为相邻两个隔热板中远离电池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在相邻的两个热防护结构3中,如图8中的(a)所示,靠近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1,且靠近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1;如图8中的(b)所示,远离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2,且远离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一弹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2,Wmax1>Wmax2,Wmin1>Wmin2,且Wmin1<Wmax2。这样,既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又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100其他位置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一通风通道4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较大,而不会过小,从而使得位于电池模组100任意位置的单体电池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均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能力,进而确保单体电池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具有相对较高空气流动速率,提高电池模组100的整体散热效果。
同样地,如图8中的(a)和(b)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热防护结构3中,靠近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3,且靠近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3,远离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4,且远离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件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Wmin4,Wmax3>Wmax4,Wmin3>Wmin4,且Wmin3<Wmax4。这样,既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100在第一方向上中部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大,又能保证位于电池模组100其他位置的热防护结构3的第二通风通道51在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对较大,而不会过小,从而使得位于电池模组100任意位置的单体电池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均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能力,进而确保单体电池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具有相对较高空气流动速率,提高电池模组100的整体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弹性件4在单体电池2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改变第一通风通道41的大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弹性件4在第一侧表面311上的位置改变第一通风通道41的大小。而在本申请中,第一弹性件4在单体电池2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及在第一侧表面31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同样地,本申请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弹性件5在单体电池2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改变第二通风通道51的大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弹性件5在第二侧表面312上的位置改变第二通风通道51的大小。而在本申请中,第二弹性件5在单体电池2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及在第二侧表面312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板32具有沿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部321和第二侧部322,第二抵接板33具有沿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三侧部331和第四侧部332。
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中的(a)所示,第一侧部321朝向第三侧部331弯折和/或第三侧部331朝向第一侧部321弯折,即,可以有且仅有第一侧部321朝向第三侧部331弯折,或者,也可以有且仅有第三侧部331朝向第一侧部321弯折,又或者,第一侧部321朝向第三侧部331弯折,同时第三侧部331也朝向第一侧部321弯折,以使第一侧部321和第三侧部331可以连接在一起,如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大而导致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被挤出脱离隔离板的情况,从而确保单体电池2在受热膨胀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的压缩形变来释放,减小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以避免单体电池2中的电极组件在膨胀力作用下发生析锂现象,确保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中的(b)所示,第二侧部322朝向第四侧部332弯折和/或第四侧部332朝向第二侧部322弯折,且第二侧部322和第四侧部332连接。即,可以有且仅有第二侧部322朝向第四侧部332弯折,或者,也可以有且仅有第四侧部332朝向第二侧部322弯折,又或者,第二侧部322朝向第四侧部332弯折,同时第四侧部332也朝向第二侧部322弯折,以使第二侧部322和第四侧部332可以连接在一起,如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大而导致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被挤出脱离隔离板的情况,从而确保单体电池2在受热膨胀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的压缩形变来释放,减小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以避免单体电池2中的电极组件在膨胀力作用下发生析锂现象,确保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中的(c)所示,第一侧部321朝向第三侧部331弯折和/或第三侧部331朝向第一侧部321弯折,同时第二侧部322朝向第四侧部332弯折和/或第四侧部332朝向第二侧部322弯折,且第二侧部322和第四侧部332连接。这样能更好地解决因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大而导致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被挤出脱离隔离板的情况,从而确保单体电池2在受热膨胀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的压缩形变来释放,减小单体电池2后期膨胀力,以避免单体电池2中的电极组件在膨胀力作用下发生析锂现象,确保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如前文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设置于箱体内。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能够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以及
至少一个热防护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热防护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热防护结构包括隔热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隔热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相背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均通过所述第一抵接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一个单体电池抵接;
所述第二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均通过所述第二抵接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另一个单体电池抵接;
其中,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二抵接板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热防护结构,所述电池模组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或者,
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且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热防护结构;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中部逐渐增大;和/或,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中部逐渐增大;
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有所述多个热防护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所述热防护结构中,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1,最小距离为Wmin1,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2,最小距离为Wmin2,Wmax1>Wmax2,Wmin1>Wmin2,且Wmin1<Wmax2;
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有所述多个热防护结构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热防护结构中,靠近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3,最小距离为Wmin3,远离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所述热防护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Wmax4,最小距离为Wmin4,Wmax3>Wmax4,Wmin3>Wmin4,且Wmin3<Wmax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隔热板的两端向所述隔热板的中部逐渐增大;和/或,
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自所述隔热板的两端向所述隔热板的中部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关于在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关于所述平面对称分布,或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件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件关于所述平面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板具有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抵接板具有沿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朝向所述第三侧部弯折和/或所述第三侧部朝向第一侧部弯折,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侧部朝向所述第四侧部弯折和/或所述第四侧部朝向第二侧部弯折,且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四侧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均为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为云母板或表面涂覆隔热涂层的金属板。
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CN202211741510.5A 2022-12-28 2022-12-2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115832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1510.5A CN115832565B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1510.5A CN115832565B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2565A CN115832565A (zh) 2023-03-21
CN115832565B true CN115832565B (zh) 2024-01-26

Family

ID=85519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1510.5A Active CN115832565B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256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583943U (zh) * 2020-12-28 2021-06-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3989034U (zh) * 2020-12-30 2021-08-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隔框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184212U (zh) * 2021-07-16 2021-12-14 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
CN113906624A (zh) * 2019-06-28 2022-01-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N216213823U (zh) * 2021-11-11 2022-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垫及电池
CN216958236U (zh) * 2022-03-10 2022-07-12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2151872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总成及电动车
CN217468591U (zh) * 2022-07-04 2022-09-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562707U (zh) * 2022-07-27 2022-10-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6624A (zh) * 2019-06-28 2022-01-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N213583943U (zh) * 2020-12-28 2021-06-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3989034U (zh) * 2020-12-30 2021-08-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隔框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2151872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总成及电动车
CN215184212U (zh) * 2021-07-16 2021-12-14 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
CN216213823U (zh) * 2021-11-11 2022-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垫及电池
CN216958236U (zh) * 2022-03-10 2022-07-12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468591U (zh) * 2022-07-04 2022-09-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562707U (zh) * 2022-07-27 2022-10-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2565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6078B2 (ja) 組電池装置
CN207800719U (zh) 电池模组
CN206490115U (zh) 电池模组
US20060134514A1 (en) Batter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placed side by side in a case
KR20130033597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103904261B (zh) 电池模块
CN110690402A (zh)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CN201699106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散热结构
WO2024114351A1 (zh) 汇流单元、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03378382A (zh) 防止自身过热的储能系统及防止储能系统过热的方法
CN210866342U (zh)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CN210984812U (zh) 一种能防止热蔓延且快速液冷的电池模组
CN115832565B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KR102585988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05261793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及组装方法、配套工装
CN103904282A (zh) 电池组及电池模块
CN211929538U (zh) 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
KR20180081235A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CN214591521U (zh) 利于散热的手机显示屏组件
CN214068776U (zh) 一种手机电池用导热石墨烯
CN213583943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0052825U (zh) 一种防止单体电芯热扩散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JP7303017B2 (ja) 電池セル及び組電池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Simeng

Inventor after: Fang Yalong

Inventor before: Lin Simeng

Inventor before: Fang Yalong

Inventor before: Xia Jiany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