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6291A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6291A
CN115826291A CN202211468652.9A CN202211468652A CN115826291A CN 115826291 A CN115826291 A CN 115826291A CN 202211468652 A CN202211468652 A CN 202211468652A CN 115826291 A CN115826291 A CN 115826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color
display
area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8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芳芳
吕昶
陆相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8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62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6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第一反射片和色补层;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背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反射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不重叠;色补层设置于第一反射片与背光源之间,色补层包括至少一个子色补区,每一子色补区被构造为与显示区域的每一补偿区域对应;每个子色补区用于吸收背光源出射的第一部分光线,将背光源出射的第二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补偿区域,使得各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各自与显示区域的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之间的色差均小于设计色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画面颜色均一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但是,有些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在不同区域色差较大,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颜色均一性较差,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相关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在不同区域色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第一反射片和色补层;
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背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反射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不重叠;
色补层设置于第一反射片与背光源之间,色补层包括至少一个子色补区,每一子色补区被构造为与显示区域的每一补偿区域对应;
每个子色补区用于吸收背光源出射的第一部分光线,将背光源出射的第二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补偿区域,使得各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各自与显示区域的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之间的色差均小于设计色差。
可选地,第一反射片包括:层叠的遮光层和基材;
遮光层位于基材远离色补层的一侧。
可选地,沿显示面板的驱动侧指向对侧的方向,各子色补区依次排布。
可选地,各子色补区的颜色、尺寸、图案或密度中的至少一个,是基于显示区域的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的颜色确定得到的。
可选地,背光源包括:沿与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光元件和导光板;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第二反射片;
色补层至少部分与导光板远离第二反射片的一侧接触。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补偿区域、以及非补偿区域,每一补偿区域与背光模组的色补层的每一子色补区一一对应;
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未经子色补区反射的光线。
可选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侧边为驱动侧;
沿显示面板的驱动侧指向对侧的方向,各补偿区域和非补偿区域依次排布。
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驱动侧的驱动电路;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驱动电路与色补层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阵列基板和液晶层;驱动电路包括:形成于阵列基板中的栅极驱动电路;
在阵列基板中,从驱动电路至液晶层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与从色补层的正投影至液晶层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一致。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二个方面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在背光模组中新增了第一反射片,第一反射片几乎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色补层可以涂敷于第一反射片一侧,色补层的各子色补区具有各自的设计颜色,能够反射出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这部分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会最终传导至与各子色补区各自对应的补偿区域,即本申请改变了补偿区域的入射光线的颜色或各颜色比例,使得补偿区域所出射的光线的颜色与非补偿区域的颜色具有较小的色差,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画面颜色均一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良品率。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显示面板本身进行改进,能够控制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相比于对显示面板进行改进,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俯视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一反射片与色补层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色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色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色补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背光模组;
11-背光源;111-发光元件;112-导光板;
12-第一反射片;121-遮光层;122-基材;
13-色补层;131-子色补区;
14-第二反射片;15-背板;
200-显示面板;
21-驱动侧;22-对侧;
23-显示区域;231-补偿区域;232-非补偿区域;
24-阵列基板;25-液晶层;26-驱动电路;
27-周边区域;28-彩膜基板;29-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申请人研究发现,有些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在不同区域色差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显示面板各区域光的透过率存在差异,使得透过显示面板后呈现的画面具有较大色差。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内具有液晶层,当对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加上一定电压时,液晶分子进行偏转,使得来自背光模组的光线透过。当液晶层的各区域的液晶分子之间的电压存在差异时,液晶的偏转角度也存在差异,例如,有些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较大,光线透过率较高,导致该区域出射的光线颜色偏红、偏黄或偏绿,有些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不完全,光线的透过率较低,进而导致透过该区域的光线颜色偏蓝,显示面板最终显示的画面颜色具有较大色差,导致显示效果较差。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请参考图1,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源11、第一反射片12和色补层13。
第一反射片12设置于背光源11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反射片12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不重叠。
色补层13设置于第一反射片12与背光源11之间,色补层13包括至少一个子色补区131,每一子色补区131被构造为与显示区域23的每一补偿区域231对应。
每个子色补区131用于吸收背光源11出射的第一部分光线,将背光源11出射的第二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补偿区域231,使得各补偿区域231出射的光线各自与显示区域23的非补偿区域232出射的光线之间的色差均小于设计色差。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中新增了第一反射片12,第一反射片12几乎不影响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色补层13可以涂敷于第一反射片12一侧,色补层13的各子色补区131具有各自的设计颜色,能够反射出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这部分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会最终传导至各子色补区131各自对应的补偿区域231,即本申请改变了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的颜色或各颜色比例,使得补偿区域231所出射的光线的颜色与非补偿区域232的颜色具有较小的色差,能够提高显示区域23的画面颜色均一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良品率。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显示面板200本身进行改进,能够控制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相比于对显示面板200进行改进,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例如,若不设置第一反射片12和色补层13,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最终显示的画面可以分为偏红区、偏黄区、以及偏蓝区(为节省篇幅,省略可能存在的偏绿区等等),为提高显示画面均一性,能够采用对偏红区、偏黄区的入射光线进行补偿方式,使得偏红区、偏黄区最终出射的光线呈现出偏蓝的效果,减少显示区域23各区域的整体色差,便于对显示区域23进行整体性的色彩调节,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也就是说,偏黄区、偏红区补偿后都是补偿区域231,无需补偿的偏蓝区为非补偿区域232。
可选地,各子色补区131各自对应的补偿区域231之间的色差也均小于设计色差。
可选地,非补偿区域232可以不存在,则显示区域23的各补偿区域231出射的光线均被补偿过,各子色补区131各自对应的补偿区域231之间的色差也均小于设计色差。
可选地,补偿区域231也有未被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射入,与被子色补区131反射过的光线混合,得到所需要的目标色度,相当于改变了各种颜色光线的比例,使得显示面板200出射的混合光线颜色均匀。
可选地,补偿区域231可以有多个,显示区域23除补偿区域231以外的区域均为非补偿区域232,补偿区域231可以与非补偿区域232间隔设置,也可以多个补偿区域231依次拼接排布(参考图3)。
可选地,一个补偿区域231可以相当于显示区域23的一个像素,对每个像素区域都进行补色,能够使得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可选地,补偿区域231的面积小于非补偿区域232的面积,例如,偏黄区、偏红区的所占面积均远小于偏蓝区,通过对所占面积较小的补偿区域231进行入射光的补偿,能够缩减成本。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反射片12包括:层叠的遮光层121和基材122。
遮光层121位于基材122远离色补层1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2背离色补层13的一侧设有遮光层121,能够避免光线从第一反射片12漏出导致显示模组出现漏光现象,也能够保证显示面板200的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不受第一反射片12漏出的光线干扰,保证补偿区域231良好的颜色补偿效果。
可选地,第一反射片12的基材122未被子色补区131遮盖的部分具有反射效果,能够将未经补偿的光线反射最终传导至非补偿区域232,并且,未被第一反射片12反射的光线、也未被各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最终传导至非补偿区域232。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窄边框效果,显示面板200通常采用单侧驱动的驱动电路26布置方式。可参考图3,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的方向即图1-4中的从左至右的横向。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沿显示面板200的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的方向,各子色补区131依次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侧21是指显示区域23之外的周边区域27中驱动电路26所在一侧,可以包括栅极驱动电路26、源极驱动电路26等所在的一侧或多侧。补偿区域231比非补偿区域232更靠近驱动侧21,因此,补偿区域231与非补偿区域232之间的电压存在差异,补偿区域231的电压较非补偿区域232的电压高出0.1V左右,使得补偿区域231的液晶分子和非补偿区域232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存在差异,本申请通过设置沿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各子色补区131,一一对应更靠近驱动侧21的各补偿区域231,调整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以及出射光线,最终实现显示面板200的补偿区域231和非补偿区域232显示画面的颜色均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子色补区131的颜色、尺寸、图案或密度中的至少一个,是基于显示区域23的非补偿区域232出射的光线的颜色确定得到的。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色补层13包括多个子色补区131,子色补区131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补的补偿区域231的位置关系进行对应设置,例如,两个补偿区域231分别需要将偏红光线补偿为偏蓝光线、将偏黄光线补偿为偏蓝光线,因此,能够设计两个不同颜色的子色补区131,分别对应前述两个补偿区域231,分别实现色补效果。若有两个补偿区域231都需要将偏红光线补偿为偏蓝光线,但是需要补偿的区域面积不同,可根据非补偿区域232出射的偏蓝光线设计不同的子色补区131的面积尺寸,实现大小不同的区域的不色效果。可参考图5,若两个补偿区域231都需要将偏红光线补偿为偏蓝光线,但是其中一个区域的红色光线占比更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子色补区131的密度,实现不同程度的颜色补偿效果。也可根据补偿区域231的图案直接对应设计子色补区131的图案,省时省力。
可选地,可参考图5,图5中的三角形和圆形可以代替不同颜色的油墨。
可选地,可参考图5-图7,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代表不同的子色补区131,图6和图7中的密度不同,子色补区131的图案、密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背光源11包括:沿与显示面板200平行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光元件111和导光板112。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12与背板之间的第二反射片14。
色补层13至少部分与导光板112远离第二反射片14的一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11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源11,发光元件111位于导光板112的端部,导光板112将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使光线均匀朝向显示面板200出射。在导光板112远离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即导光板112与背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反射片14,能够对从导光板112下方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再次传导至导光板112内并向显示面板200出射,提高光的利用率。色补层13和第二反射片14分别位于导光板112两侧,当来自导光板112的光线射出至色补层13时,色补层13吸收第一部分光线,反射第二部分光线至导光板112,通过导光板112传导至显示面板200对应的补偿区域231,或通过导光板112、第二反射片14再传导至对应的补偿区域231。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补偿区域231的不同,子色补区131的补偿性能也不同,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的颜色或各颜色的比例也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选地,背光源11也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源11。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200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100。
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
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包括至少一个补偿区域231、以及非补偿区域232,每一补偿区域231与背光模组100的色补层13的每一子色补区131一一对应。
非补偿区域232出射的光线为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11未经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100,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的导光板112远离背板的一侧即为出光侧,背光源11出射的光线的一部分被色补层13的各子色补区131反射,再通过导光板112、第二反射片14向显示区域23的各子补偿区域231出射,对补偿区域231出射的光线进行补偿,最终改变补偿区域231所显示的画面颜色。背光源11未被色补层13反射的光线,通过导光板112、第二反射片14传导至显示面板200的非补偿区域232,非补偿区域232的出射的光线几乎没有改变,其显示的画面也没有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光线较为发散,未经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可能有些传导至补偿区域231,也可能有些传导至非补偿区域232。而经过子色补区131反射的光线基本上或者绝大部分都传导至补偿区域231,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有些也会传导至非补偿区域232,但是最终各补偿区域231之间、或与非补偿区域232之间的色差均小于设计色差。
一般地,常使用Lab颜色模型定量描述画面的颜色。Lab是由一个亮度通道和两个颜色通道组成的。在Lab颜色空间中,每个颜色用L、a、b三个数字表示,各个分量的含义是:
-L*代表明度,取值0~100。
-a*代表从绿色到红色的分量,取值-128~127。
-b*代表从蓝色到黄色的分量,取值-128~127。
可通过对子色补区131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配比,测试各油墨对应的补偿区域231的Lab颜色标准,得到最终的油墨颜色,形成子色补区131。
本申请可通过在偏红区的基础上,增加a的取值(例如增加2),减少b的取值(例如减少1.5),得到偏蓝的油墨颜色,对背光源11的第二部分光线进行反射,最终补偿区域231补偿后的颜色也整体偏蓝。
可选地,可使用CIE LUV色度图来描述色差,设计色差Δu’、Δv’均为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色补层13能够使得补偿区域231和非补偿区域232最终的色差Δu’、Δv均减小到0.0021,能够大大提高显示模组的良品率。
可选地,在导光板112远离背板的一侧还设有各类调光膜层,例如扩散片、棱镜层等,其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显示面板200的至少一个侧边为驱动侧21。
沿显示面板200的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的方向,各补偿区域231和非补偿区域232依次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内,越靠近驱动侧21的地方颜色越亮,远离驱动侧21的地方颜色较暗,并且大面积呈现偏蓝的现象,因此,对靠近驱动侧21的区域进行补偿,即可实现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整体色差较小,画面的颜色较为均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显示面板200包括位于驱动侧21的驱动电路26。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0的方向上,驱动电路26与色补层13至少部分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是层叠设置的,驱动电路26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周边区域27,不起到显示作用,而色补层13所在的区域也不能影响到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因此,色补层13位于背光模组100与显示面板200的周边区域27对应的区域,合理利用空间,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研究发现,栅极驱动电路26对液晶分子的透过率影响较大,越远离驱动侧21,液晶分子的驱动能力越差。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显示面板200包括:层叠的阵列基板24和液晶层25。驱动电路26包括:形成于阵列基板24中的栅极驱动电路26。
在阵列基板24中,从驱动电路26至液晶层25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与从色补层13的正投影至液晶层25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26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周边区域27的驱动侧21,形成于阵列基板24上,液晶层25可以看做为与显示区域23对应,来自背光模组100的光线通过液晶层25出射实现画面显示。可以以阵列基板24为基准,驱动侧21、补偿区域231的正投影、非补偿区域232的正投影以及驱动侧21的对侧22依次排布,从驱动电路26至液晶层25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与从色补层13的正投影至液晶层25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一致,即色补层13位于背光模组100中与驱动侧21对应的一侧。
可选地,栅极驱动电路26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周边区域27的驱动侧21,形成于阵列基板24内部。
可选地,在阵列基板24上,从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的方向,色补层13的正投影与驱动电路26之间完全重叠。也就是说,沿图3的纵向,对驱动电路26所占区域设置色补层13即可,例如,驱动电路26只在这一驱动侧21的上半部分,那么只有上半部分的显示区域23可能存在需要色补的情况,色补层13也只需要在背光模组100中与驱动侧21对应的一侧的上半部分存在即可,能够节省空间和制备成本,具有针对性。
可选地,参考图2,显示面板200还包括彩膜基板28,彩膜基板28与阵列基板24对盒形成容纳液晶层25的液晶盒。
可选地,参考图2,显示面板200还包括胶框29,能够起到固定作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在背光模组100中新增了第一反射片12,第一反射片12几乎不影响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3,色补层13可以涂敷于第一反射片12一侧,色补层13的各子色补区131具有各自的设计颜色,能够反射出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这部分具有特定颜色的光线会最终传导至各子色补区131各自对应的补偿区域231,即本申请改变了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的颜色或各颜色比例,使得补偿区域231所出射的光线的颜色与非补偿区域232的颜色具有较小的色差,能够提高显示区域23的画面颜色均一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良品率。
2、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显示面板200本身进行改进,能够控制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3、第一反射片12背离色补层13的一侧设有遮光层121,能够避免光线从第一反射片12漏出导致显示模组出现漏光现象,也能够保证显示面板200的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不受第一反射片12漏出的光线干扰,保证补偿区域231良好的颜色补偿效果。
4、本申请通过设置沿驱动侧21指向对侧22(非驱动侧21)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各子色补区131,对应更靠近驱动侧21的各补偿区域231,调整补偿区域231的入射光线以及出射光线,最终实现显示面板200的补偿区域231和非补偿区域232显示画面的颜色均一性。
5、色补层13位于背光模组100与显示面板200的周边区域27对应的区域,合理利用空间,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源;
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不重叠;
色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与所述背光源之间,所述色补层包括至少一个子色补区,每一所述子色补区被构造为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每一补偿区域对应;
每个所述子色补区用于吸收所述背光源出射的第一部分光线,将所述背光源出射的第二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所述补偿区域,使得各所述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各自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之间的色差均小于设计色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包括:层叠的遮光层和基材;
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色补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侧指向对侧的方向,各所述子色补区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色补区的颜色、尺寸、图案或密度中的至少一个,是基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的颜色确定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沿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光元件和导光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第二反射片;
所述色补层至少部分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反射片的一侧接触。
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补偿区域、以及非补偿区域,每一所述补偿区域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色补层的每一子色补区一一对应;
所述非补偿区域出射的光线为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源未经所述子色补区反射的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侧边为驱动侧;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侧指向对侧的方向,各所述补偿区域和所述非补偿区域依次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驱动侧的驱动电路;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色补层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阵列基板和液晶层;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栅极驱动电路;
在所述阵列基板中,从所述驱动电路至所述液晶层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与从所述色补层的正投影至所述液晶层的正投影的排布方向一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1468652.9A 2022-11-22 2022-11-22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8262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8652.9A CN115826291A (zh) 2022-11-22 2022-11-22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8652.9A CN115826291A (zh) 2022-11-22 2022-11-22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6291A true CN115826291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8652.9A Pending CN115826291A (zh) 2022-11-22 2022-11-22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6291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5416U (zh) * 2010-05-26 2011-03-16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59504A (zh) * 2016-05-12 2016-07-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19697A (zh) * 2015-03-31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569363A (zh) * 2016-10-21 2017-04-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制作方法
CN107065305A (zh) * 2017-05-23 2017-08-1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407465A (zh) * 2015-04-01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7515491A (zh) * 2017-09-20 2017-12-2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及其反射片
WO2019041787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209624818U (zh) * 2019-03-22 2019-11-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2612074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792630U (zh) * 2021-08-31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5416U (zh) * 2010-05-26 2011-03-16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19697A (zh) * 2015-03-31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7407465A (zh) * 2015-04-01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80045384A1 (en) * 2015-04-01 2018-02-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5759504A (zh) * 2016-05-12 2016-07-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69363A (zh) * 2016-10-21 2017-04-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制作方法
CN107065305A (zh) * 2017-05-23 2017-08-1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9041787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515491A (zh) * 2017-09-20 2017-12-2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及其反射片
CN209624818U (zh) * 2019-03-22 2019-11-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2612074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792630U (zh) * 2021-08-31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071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96782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66585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fluorescent and LED light sourc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60183038A1 (en) Color layer material, color filter substrat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of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 device
US20070147073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503012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81825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30013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61247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111187B (zh) 显示装置
JP200702709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基板とこれらを有する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456284A (zh) 背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7576309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188263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63495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09712B (zh) 光成形膜及包括该光成形膜的液晶显示器
KR100829735B1 (ko) 칼라 액정 표시장치
US20190317267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368586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5826291A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35374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035369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WO2015015558A1 (ja)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093771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118793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