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65416U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65416U
CN201765416U CN2010202040918U CN201020204091U CN201765416U CN 201765416 U CN201765416 U CN 201765416U CN 2010202040918 U CN2010202040918 U CN 2010202040918U CN 201020204091 U CN201020204091 U CN 201020204091U CN 201765416 U CN201765416 U CN 201765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coloured light
light
backlight module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40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040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65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65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654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第一互补色胶带以及一第二互补色胶带。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在入光面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色光芯片、一第二色光芯片及一第三色光芯片。第一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第一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第一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一色光。第二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第二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第二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三色光。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使用多个色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如RGB-LED)所造成的两侧色偏现象。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消除色偏(color shift)现象的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已成为显示屏幕的主流。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在背光模块的发展中,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无汞、环保优势,而逐渐取代了需要使用汞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目前,有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是使用蓝光芯片配合黄色荧光粉而构成,该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较高,但演色性不佳。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对于色彩要求较高,上述蓝光芯片配合黄色荧光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已逐渐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多个色光芯片(如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芯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举例而言,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芯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具有宽广的色域(>100% NTSC)。此外,由于是采用光的三原色关系,该白光发光二极管还可进行白点(即三原色重迭区域的中央位置)调节。这样的发光方式可使画面更接近自然界的色泽,因此目前业界多朝向这方面研究发展。
图1为习知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采用了由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芯片构成的发光二极管单元。请参照图1,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20与胶框130。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2、及邻接于入光面112且彼此相对的第一侧114与第二侧116。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120具有依序排列的红光芯片122、绿光芯片124与蓝光芯片126,其中,红光芯片122可发出红光LR、绿光芯片124可发出绿光LG、蓝光芯片可发出蓝光LB,而图1仅绘示出部分的胶框130。
可注意到,位于背光模块100的两侧最外端的红光芯片122与蓝光芯片126所分别放射出的红光LR与蓝光LB,并无法进行均匀的混光,该红光LR与蓝光LB经由胶框130反射后、入射到导光板110中。结果是,在导光板110的第一侧114呈现红色色偏,在导光板110的第二侧116呈现蓝色色偏,而造成两侧色彩的失真以及目视品位的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能消除因两端色光芯片所造成的色偏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的背光模块,而能显示良好质量的影像。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第一互补色胶带以及一第二互补色胶带。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在入光面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色光芯片、一第二色光芯片及一第三色光芯片。第一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第一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第一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一色光。第二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第二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第二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三色光。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以及液晶面板。液晶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色光芯片为红光芯片,第二色光芯片为绿光芯片,第三色光芯片为蓝光芯片,且第一互补色胶带为绿色胶带,第二互补色胶带为橙色胶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三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入光面的距离为6.8公厘~7.8公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间距为固定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背框与一胶框。背框具有一底板以及邻接于底板的多个侧板,且导光板设置于底板上。胶框设置于背框中。第一互补色胶带与第一互补色胶带是设置于胶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块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由胶框所支持、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液晶面板由胶框所支持。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在胶框的侧边贴附互补色胶带,可达到解决使用多个色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如RGB-LED)所造成的两侧色偏现象。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采用了由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芯片构成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200:背光模块
110、210:导光板
112、212:入光面
114、214:第一侧
116、216:第二侧
120、220:发光二极管单元
122:红光芯片
124:绿光芯片
126:蓝光芯片
130、250:胶框
222:第一色光芯片
224:第二色光芯片
226:第三色光芯片
230:第一互补色胶带
240:第二互补色胶带
260:液晶面板
270:背框
272:底板
274:侧板
280:反射片
292、294、296:光学膜片
300:液晶显示装置
d1:距离
d2:间距
L1:第一色光
L2:第二色光
L3:第三色光
LR:红光
LG:绿光
LB:蓝光。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背光模块200包括:导光板210、多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220、第一互补色胶带230以及第二互补色胶带240。导光板210具有入光面212。发光二极管单元220设置在入光面212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220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色光芯片222、第二色光芯片224及第三色光芯片226。第一互补色胶带230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210的入光面212的一第一侧214、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222,第一互补色胶带230吸收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222所发出的第一色光L1。第二互补色胶带240设置在邻接于导光板210的入光面212的第二侧216、且对向于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226,第二互补色胶带240吸收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226所发出的第三色光L3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色光芯片222为红光芯片,第二色光芯片224为绿光芯片,第三色光芯片226为蓝光芯片,且第一互补色胶带230为绿色胶带,第二互补色胶带240为橙色胶带。由于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所以第一互补色胶带230(如绿色胶带)可以吸收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222(如红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一色光L1(如红光),而解决在第一侧214所发生的红色色偏现象。类似地,由于蓝色与橙色为互补色,所以第二互补色胶带240(如橙色胶带)可以吸收最外端的第三色光芯片226(如蓝光芯片)所发出的第三色光L3(如蓝光),而解决在第二侧216所发生的蓝色色偏现象。
可注意到,第一互补色胶带230与第二互补色胶带240可直接贴附在两侧的胶框250上,以吸收位于两个最外端的第一色光芯片222与第三色光芯片226分别射出的第一色光L1与第三色光L3
上述仅为举例,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轻易地根据第一色光芯片222、第二色光芯片224、第三色光芯片226的排列方式,了解到位于最外端的色光芯片为何种颜色,且可根据该色光的互补色设置互补色胶带。此处并不限定色光芯片的排列方式、色光芯片所放射的色光的颜色种类(例如红色(R)、绿色(G)与蓝色(B)的组合;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组合;或其它适合的颜色组合),以及互补色胶带的颜色种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未绘示)中,第一色光芯片22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色光芯片224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三色光芯片226的数量为一个。更详细而言,图2的发光二极管单元220采用R-G-B的排列方式,然而,在此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单元220可以采用R-G-G-B的排列方式。
请继续参照图2,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220与入光面212的距离d1较佳为6.8公厘~7.8公厘,更佳为7.4公厘(mm)。另外,发光二极管单元220的发光角度可为120??,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220的间距d2可为固定值。如此一来,可以使得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与第三色光L3在到达导光板210之前能有一良好的混光距离与混光范围,以形成更为均匀的白光。
    综上所述,当将多种色光芯片(如红、绿、蓝三原色色光芯片)应用为背光模块200中的光源时,先天上即可提升影像的色彩再现性与色彩饱和度。以目前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多种色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NTSC值可达到120%附近,即使穿透液晶面板后、NTSC值还可达到约100%。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互补色胶带,可轻易地消除因多种色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造成的两侧色偏。
[液晶显示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共同参照图2与图3,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200以及液晶面板260。液晶面板260设置于背光模块200的一侧。
图3未绘示出发光二极管单元220,但对照图2可知,发光二极管单元220设置在图3的垂直纸面方向中,且对向于导光板210的入光面212(即图3纸面上可见的部分)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200可包括背框270与胶框250。背框270具有底板272以及邻接于底板272的多个侧板274,且导光板210设置于底板272上。胶框250设置于背框270中。第一互补色胶带230与第一互补色胶带240设置于胶框250上,如此一来,可易于设置第一互补色胶带230与第一互补色胶带240,且使液晶显示装置300仍具有可易于组装的结构。
另外,背光模块200还可包括:反射片280,设置于底板272上、且位于底板272与导光板210之间。反射片280可回收从导光板210的底面所漏失的光线,提升光线的使用率。再者,背光模块200还可包括多个光学膜片292、294、296,由胶框250所支持、且位于导光板210的上方。光学膜片292~296可以是棱镜片、扩散片、增光片等的组合。另外,由图3可知,液晶面板260由胶框250所支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藉由在胶框的侧边贴附互补色胶带,可达到解决使用多个色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如RGB-LED)所造成的两侧色偏现象。如此一来,所得到的影像可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色彩再现性与色彩饱和度。另外,上述在胶框的侧边贴附互补色胶带的做法,可不用变更各组件的配置关系,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仍具有简单的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
多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在该入光面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色光芯片、一第二色光芯片及一第三色光芯片;
    一第一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的一第一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该第一色光芯片,其中该第一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该第一色光芯片所发出的一第一色光;以及
    一第二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的一第二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该第三色光芯片,其中该第二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该第三色光芯片所发出的一第三色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该第二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两个,且该第三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入光面的距离为6.8公厘~7.8公厘。
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
多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在该入光面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色光芯片、一第二色光芯片及一第三色光芯片;
  一第一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的一第一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该第一色光芯片,其中该第一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该第一色光芯片所发出的一第一色光; 
  一第二互补色胶带,设置在邻接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的一第二侧、且对向于最外端的该第三色光芯片,其中该第二互补色胶带吸收最外端的该第三色光芯片所发出的一第三色光;以及
一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该第二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两个,且该第三色光芯片的数量为一个。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入光面的距离为6.8公厘~7.8公厘。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背框,具有一底板以及邻接于该底板的多个侧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一胶框,设置于该背框中;
其中,该第一互补色胶带与该第一互补色胶带设置于该胶框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反射片,设置于该底板上,且位于该底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由该胶框所支持、且位于该导光板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由该胶框所支持。
CN2010202040918U 2010-05-26 2010-05-26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5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40918U CN201765416U (zh) 2010-05-26 2010-05-26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40918U CN201765416U (zh) 2010-05-26 2010-05-26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65416U true CN201765416U (zh) 2011-03-16

Family

ID=4371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409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5416U (zh) 2010-05-26 2010-05-26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6541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2833A (zh) * 2013-12-18 2014-04-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5629577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WO202019260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5826291A (zh) * 2022-11-22 2023-03-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2833A (zh) * 2013-12-18 2014-04-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5629577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29577B (zh) * 2016-03-31 2019-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WO202019260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5826291A (zh) * 2022-11-22 2023-03-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1397U (zh) 背光模组
CN203404682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EP2541312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01666514U (zh) 背光模块
CN203686775U (zh) 一种ld补光背光装置
JP2005310611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609230A (zh) 背光模组
CN201382341Y (zh) 视频控制的动态发光二极管背光组件
CN202001954U (zh) 提升色彩饱和度与辉度及白平衡表现的显示器背光源结构
CN102798060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11352272A (zh)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109828410A (zh) 一种新型led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201765416U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902933U (zh) Led背光模组
CN101825246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US20180101064A1 (en) Backlight modules and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s
CN201177708Y (zh) 液晶结构
CN203688945U (zh) 一种激光背光液晶显示装置
CN105987325B (zh) 量子管、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193412U (zh) 一种led灯条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2327857U (zh)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CN204739527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结构
CN20377122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1288956Y (zh) Led背光模组
CN102889508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ROJECTION TUB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350015 No. 1 Xingye Road, Mawei Science Park, Fujian, Fuzhou

Patentee after: Fuzhou Huaying Video & Telecom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No. 1 Xingye Road, Mawei Science Park, Fujian, Fuzhou

Patentee before: Fuzhou Huaying Video & Telecom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