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6204A -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6204A
CN115826204A CN202111292475.9A CN202111292475A CN115826204A CN 115826204 A CN115826204 A CN 115826204A CN 202111292475 A CN202111292475 A CN 202111292475A CN 115826204 A CN115826204 A CN 115826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lens element
paraxial region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24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淑姿
黄靖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US17/548,6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08394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826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6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光圈;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5.74<f1/f6<‑1.83。由此,有助于减少环境温度对透镜组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成像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平衡,可修正像差及降低敏感度。

Description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普及化,小型摄影镜头可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例如游戏机、行车纪录器、监视器摄像镜头等。其中,监视器摄像镜头为了实现全日皆可使用,因此会具有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双波段光学系统。为满足日夜摄像皆有较高的成像品质,监视器摄像镜头往往会由两个单独的光学系统组成,此种设计不仅造成体积大,且整体结构也较为复杂。若监视器摄像镜头是可见光波段和红外光波段共享的光学系统,其红外光波段的摄像品质较差。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薄型化的监视器摄像镜头,并于可见光波段和红外光波段都能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质量,即是目前急欲克服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其中成像透镜组包含七片具屈折力的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成像透镜组就能在可见光波段及红外光波段都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质量,且可达到薄型化与超广视角。
另外,当透镜材料为玻璃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成像透镜组可使用在较极端温度的环境下。
本发明所提供之一种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光圈;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5.74<f1/f6<-1.83。更佳地,亦可满足下列条件:-4.78<f1/f6<-2.29。
较佳地,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七片。
本发明功效在于:当上述七片具屈折力透镜搭配-5.74<f1/f6<-1.83时,则有助于减少环境温度对透镜组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成像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平衡,可修正像差及降低敏感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及/或第六透镜为玻璃材质时,所述成像透镜组可使用在较极端的温度环境下。
较佳地,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4<f/f1<-0.1。据此,第一透镜焦距与透镜组焦距比例可加强其广角特性,以提供较大的视角并维持透镜组的照度。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11<f5/f7<0.71。由此,有利于减少第六透镜的制造性公差造成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44<f7/(f5*f6)<4.06。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可减少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的焦点偏移量。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4.82<f5/(R10*CT5)<-2.04。由此,有助第五透镜于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并满足下列条件:0.17<(CT1+CT2)/(R2*R4)<1.05。由此,提供较大的视角并取得透镜较好的成型性。
较佳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3<f3/(f5*f7)<1.58。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透镜组像差以提高透镜组成像质量。
较佳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1.46<f2/(f4*f6)<-0.58。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透镜组像差以提高透镜组成像质量。
较佳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2.27<R13/(R14*f7)<-0.18。由此,提升第七透镜修正透镜组像差的能力和调整入射成像面的主光线角度。
较佳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7,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并满足下列条件:-2.19<f7*CT7/R14<-0.62。由此,有利第七透镜于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较佳地,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并满足下列条件:0.34<(R10*f5)/(R7*R8*f4)<1.08。由此,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配置较为合适,改善透镜间的鬼影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并满足下列条件:0.26<R2/R1<0.56。由此,减少制造性公差对于成像质量的影响且保有较好的成形性。
本发明再提供之一种摄像模组,包含:镜筒;各前述的成像透镜组,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以及影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本发明再提供之一种摄像模组,包含:镜筒;成像透镜组,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以及影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光圈;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2.7<TL*R4/IMH<9.23。更佳地,亦可满足下列条件:3.37<TL*R4/IMH<7.69。
较佳地,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七片。
本发明功效在于:当上述七片具屈折力透镜搭配2.7<TL*R4/IMH<9.23时,则有助于在微型化与有效像素区域取得适当的平衡。更佳地,亦可满足下列条件:3.37<TL*R4/IMH<7.69。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及/或第六透镜为玻璃材质时,所述成像透镜组可使用在较极端的温度环境下。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5.74<f1/f6<-1.83。由此,有助于减少环境温度对透镜组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成像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平衡,可修正像差及降低敏感度。
较佳地,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4<f/f1<-0.1。据此,第一透镜焦距与透镜组焦距比例可加强其广角特性,以提供较大的视角并维持透镜组的照度。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11<f5/f7<0.71。由此,有利于减少第六透镜的制造性公差造成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44<f7/(f5*f6)<4.06。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可减少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的焦点偏移量。
较佳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4.82<f5/(R10*CT5)<-2.04。由此,有助第五透镜于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并满足下列条件:0.17<(CT1+CT2)/(R2*R4)<1.05。由此,提供较大的视角并取得透镜较好的成型性。
较佳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3<f3/(f5*f7)<1.58。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透镜组像差以提高透镜组成像质量。
较佳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1.46<f2/(f4*f6)<-0.58。由此,透镜组的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透镜组像差以提高透镜组成像质量。
较佳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2.27<R13/(R14*f7)<-0.18。由此,提升第七透镜修正透镜组像差的能力和调整入射成像面的主光线角度。
较佳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7,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并满足下列条件:-2.19<f7*CT7/R14<-0.62。由此,有利第七透镜于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较佳地,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并满足下列条件:0.34<(R10*f5)/(R7*R8*f4)<1.08。由此,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配置较为合适,改善透镜间的鬼影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并满足下列条件:0.26<R2/R1<0.56。由此,减少制造性公差对于成像质量的影响且保有较好的成形性。
上述各成像透镜组或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并满足下列条件:0.76(公厘)<f<2.42(公厘)。
上述各成像透镜组或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最大视角为FOV,并满足下列条件:143.92(度)<FOV<225.41(度)。更佳地,亦可满足下列条件:161.91(度)<FOV<206.63(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5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中:
100、200、300、400、500、6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物侧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像侧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物侧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像侧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物侧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像侧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镜
141、241、341、441、541、641:物侧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像侧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第五透镜
151、251、351、451、551、651:物侧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像侧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第六透镜
161、261、361、461、561、661:物侧表面
162、262、362、462、562、662:像侧表面
170、270、370、470、570、670:第七透镜
171、271、371、471、571、671:物侧表面
172、272、372、472、572、672:像侧表面
181、281、381、481、581、681:滤光组件
183、283、383、483、583、683:成像面
185、285、385、485、585、685:影像传感器
190、290、390、490、590、690:光轴
10:摄像模组
11:镜筒
12:成像透镜组
f: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
Fno:光圈值
FOV: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角
EPD:成像透镜组的入射瞳孔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f6:第六透镜的焦距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R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TL: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CT1: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5: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7: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IMH: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A及图1B,其中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1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1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圈10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滤光组件181、以及成像面1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1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185设置于成像面183上。
所述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11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近光轴1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12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22近光轴1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121及像侧表面1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13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32近光轴1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131及像侧表面1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14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42近光轴1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151近光轴1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52近光轴1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151及像侧表面1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16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近光轴1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1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171近光轴1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72近光轴1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171及像侧表面1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1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170及成像面1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091
其中z为沿光轴190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c是透镜表面靠近光轴190的曲率,并为曲率半径(R)的倒数(c=1/R),R为透镜表面靠近光轴190的曲率半径,h是透镜表面距离光轴190的垂直距离,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而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成像透镜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成像透镜组中最大视角为FOV,所述成像透镜组的入射瞳孔径为EPD,其数值如下:f=2.01(公厘);Fno=2.00;FOV=187.85(度);以及EPD=0.95(公厘)。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f1/f6=-2.29。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f/f1=-0.28。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f5/f7=0.59。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f7/(f5*f6)=0.54。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150的像侧表面152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五透镜150于光轴190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f5/(R10*CT5)=-3.48。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一透镜110于光轴190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120于光轴190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120的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R4,并满足下列条件:(CT1+CT2)/(R2*R4)=0.22。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f3/(f5*f7)=1.31。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f2/(f4*f6)=-1.21。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物侧表面171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170的像侧表面172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R13/(R14*f7)=-1.90。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170于光轴190上的厚度为CT7,所述第七透镜170的像侧表面172的曲率半径R14,并满足下列条件:f7*CT7/R14=-1.37。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所述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140的像侧表面142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150的像侧表面152的曲率半径R10,并满足下列条件:(R10*f5)/(R7*R8*f4)=0.43。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R2,并满足下列条件:R2/R1=0.33。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中,所述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3于光轴190上的距离为TL,所述第二透镜120的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R4,所述影像传感器185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TL*R4/IMH=7.69。
再参照下列表1及表2。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0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11
表1为图1A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间隙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8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其中表面0为被摄物与第一透镜110物侧表面111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1、3、5、8、10、12、14、16分别为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滤光组件181在光轴190上的厚度;表面2为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4为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3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6为第三透镜130与光圈10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7为光圈100与第四透镜140物侧表面141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且光圈100较所述第四透镜140物侧表面141更远离物侧,故以负值表示;表面9为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11为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13为第六透镜150与第七透镜170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15为第七透镜170与滤光组件181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表面17为滤光组件181与成像面183之间在光轴190上的间隙。
表2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4、A6、A8、A10、A12、A14、A16为高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为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面弯曲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1及表2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二实施例>
如图2A及图2B,其中图2A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2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2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光圈20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第七透镜270、滤光组件281、以及成像面2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2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285设置于成像面283上。
所述第一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21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近光轴2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22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近光轴2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23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32近光轴2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231及像侧表面2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2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24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近光轴2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251近光轴2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52近光轴2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251及像侧表面2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26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近光轴2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2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271近光轴2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72近光轴2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271及像侧表面2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2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270及成像面2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再参照下列表3、以及表4。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3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41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3以及表4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42
<第三实施例>
如图3A及图3B,其中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3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3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光圈30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第七透镜370、滤光组件381、以及成像面3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3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385设置于成像面383上。
所述第一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311近光轴3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近光轴3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321近光轴3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近光轴3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331近光轴3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近光轴3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331及像侧表面3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341近光轴3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近光轴3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341及像侧表面3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351近光轴3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52近光轴3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351及像侧表面3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3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361近光轴3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62近光轴3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3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371近光轴3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72近光轴3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371及像侧表面3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3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370及成像面3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再参照下列表5以及表6。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6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71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结合表5以及表6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72
<第四实施例>
如图4A及图4B,其中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4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4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光圈40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第七透镜470、滤光组件481、以及成像面4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4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485设置于成像面483上。
所述第一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41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近光轴4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42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22近光轴4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421及像侧表面4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43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32近光轴4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431及像侧表面4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4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44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近光轴4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4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451近光轴4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52近光轴4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451及像侧表面4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46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近光轴4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471近光轴4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72近光轴4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471及像侧表面4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4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470及成像面4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再参照下列表7以及表8。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8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91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结合表7以及表8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192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01
<第五实施例>
如图5A及图5B,其中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5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5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5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光圈50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第七透镜570、滤光组件581、以及成像面5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5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585设置于成像面583上。
所述第一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51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近光轴5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52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22近光轴5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53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32近光轴5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531及像侧表面5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54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近光轴5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5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551近光轴5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52近光轴5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551及像侧表面5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5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56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近光轴5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5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571近光轴5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72近光轴5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571及像侧表面5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5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570及成像面5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再参照下列表9以及表10。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1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21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9以及表10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22
<第六实施例>
如图6A及图6B,其中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以显示成像透镜组在可见光及红外光波段时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的状态。由图6A可知,成像透镜组沿光轴69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光圈60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第七透镜670、滤光组件681、以及成像面683,且所述成像透镜组搭配一影像传感器685使用。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七片,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传感器685设置于成像面683上。
所述第一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61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近光轴690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62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近光轴6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621及像侧表面62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63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32近光轴6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631及像侧表面63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6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64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近光轴690处为凸面,且所述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6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651近光轴690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52近光轴6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651及像侧表面652皆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6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66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62近光轴690处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6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表面671近光轴690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72近光轴690处为凹面,且所述物侧表面671及像侧表面672皆为非球面。
所述滤光组件(filter)681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670及成像面683间且不影响所述成像透镜组的焦距;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IR-CutFilter Removable,简称ICR),是一组可自动切换的滤光片。滤光片的切换,决定影像传感器是否能接收红外线,滤光片切换的时机,则取决于摄像镜头的影像传感器侦测到的可见光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选用可允许可见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选用可允许红外光波段通过的滤光片或者可允许可见光与红外光波段同时通过的滤光片。
再参照下列表11以及表12。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31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41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结合表11以及表12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Figure BDA0003335084610000251
<第七实施例>
如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应用于监视器摄像镜头,但不以此为限。所述摄像模组10并包含镜筒11、成像透镜组12及影像传感器185。所述成像透镜组12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但不以此为限,为上述其他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组亦可,另外,图7所绘制的成像透镜组的各透镜为显示出未取光的周边部分,而与第一实施例的各透镜略显不同。所述成像透镜组12设置在所述镜筒11内。所述影像传感器185,设置于所述成像透镜组12的成像面183,且为一感亮度佳及低噪声的电子感光组件(如CMOS、CCD),以真实呈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透镜组,透镜的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成像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成像透镜组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透镜组,滤光组件为玻璃材质,但不限于此,亦可为其他高色散系数的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透镜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镜而言,若透镜表面系为凸面且未界定所述凸面位置时,则表示所述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系为凹面且未界定所述凹面位置时,则表示所述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透镜组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质量的特色,可多方面应用于3D(三维)影像撷取、数字相机、行动装置、数字绘图板或车用摄影等电子影像系统中。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光圈;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
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七片,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5.74<f1/f6<-1.8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4<f/f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11<f5/f7<0.7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44<f7/(f5*f6)<4.0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4.82<f5/(R10*CT5)<-2.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并满足下列条件:0.17<(CT1+CT2)/(R2*R4)<1.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3<f3/(f5*f7)<1.5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1.46<f2/(f4*f6)<-0.5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2.27<R13/(R14*f7)<-0.18。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7,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4,并满足下列条件:-2.19<f7*CT7/R14<-0.6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并满足下列条件:0.34<(R10*f5)/(R7*R8*f4)<1.08。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并满足下列条件:0.26<R2/R1<0.56。
13.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筒;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组,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以及
影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14.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筒;
成像透镜组,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以及
影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光圈;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
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七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2.7<TL*R4/IMH<9.23。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并满足下列条件:-5.74<f1/f6<-1.83。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并满足下列条件:0.44<f7/(f5*f6)<4.06。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并满足下列条件:0.17<(CT1+CT2)/(R2*R4)<1.05。
CN202111292475.9A 2021-09-16 2021-11-03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5826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548,687 US20230083945A1 (en) 2021-09-16 2021-12-13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photographing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4524A TWI789015B (zh) 2021-09-16 2021-09-16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110134524 2021-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6204A true CN115826204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1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2475.9A Pending CN115826204A (zh) 2021-09-16 2021-11-03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6204A (zh)
TW (1) TWI7890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1109A (zh) * 2023-07-24 2023-08-2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8141B (zh) * 2023-03-01 2023-08-08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鱼眼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4653A (ja) * 2015-04-01 2016-11-17 日精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I612328B (zh) * 2016-07-28 2018-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80032057A (ko) * 2016-09-21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안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장치
TWI775769B (zh) * 2017-08-14 2022-09-0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TWI650591B (zh) * 2018-03-21 2019-0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KR20190128902A (ko) * 2018-05-09 2019-11-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1158109A (zh) * 2020-02-18 2020-05-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204099B (zh) * 2021-05-08 2023-01-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1109A (zh) * 2023-07-24 2023-08-2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6661109B (zh) * 2023-07-24 2023-12-05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4316A (zh) 2023-04-01
TWI789015B (zh) 2023-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1348B (zh) 摄像用光学镜组及电子装置
US11953658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93372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
CN115113377B (zh) 光学摄像镜头
CN109425968B (zh) 影像撷取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999855B (zh)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031589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20230350165A1 (en)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25978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comprising seventh lenses of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45599B (zh)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11262545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91919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6206223A (ja)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
CN109782416B (zh) 光学取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980976A (zh) 光学成像镜组及取像装置
CN115826204A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CN114967044B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CN114280757A (zh) 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248493B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块
CN115826205A (zh) 摄像模组
CN115708006A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块
CN117666100A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块
CN116430543A (zh)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