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4433A -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24433A CN115824433A CN202211105199.5A CN202211105199A CN115824433A CN 115824433 A CN115824433 A CN 115824433A CN 202211105199 A CN202211105199 A CN 202211105199A CN 115824433 A CN115824433 A CN 1158244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er
- limiting
- data collector
- groove
- data acqui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ording Measured Val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通过在测试仪设置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构造能够从外部插入容纳槽的数据采集器,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限位机构,实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容纳槽时,将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使得数据采集器卡固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凸起端向数据采集器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当限位机构从第二位置释放数据采集器时,弹性凸起端将数据采集器从第二位置弹出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测试仪,并便于将数据采集器弹出。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数据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广泛用于批量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应用场景。例如,一个应用场景为空间环境温度采集过程中采集一个空间环境中多个位置的温度,进行温度记录;另一个应用场景为在医疗器械制造的灭菌过程中监测灭菌设备(例如灭菌温箱)的温度,以达到灭菌要求;又一个应用场景为在药品制造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温度验证,以满足药品品质的要求。
目前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大多设置测试仪主机及与测试仪主机组合使用的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连接传感器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相关测量参数,数据采集器连接到测试仪主机将传感器采集的相关测量参数传输至测试仪主机。其中,传感器用于布置在各种医疗、制药和食品加工等应用中,采集相关测量参数(例如压力、温度、湿度等)。
这种测试仪主机与数据采集器组合使用的方式通常为,在测试仪主机上设置插槽在数据采集器设置匹配的插接头,测试仪主机与数据采集器组合使用时插接头插接至插槽中,实现测试仪主机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并通过插接头及插槽实现数据交互。
但是,这种测试仪主机与数据采集器插接的方式,移动测试仪主机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易造成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主机脱离,影响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主机间的数据交互或者造成数据采集器跌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其中,所述测试仪包括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所述数据采集器被构造为能够从外部插入所述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配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向所述数据采集器提供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限位机构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一种测试仪,包括:
设置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配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向所述数据采集器提供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限位机构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一种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被配置为:
能够插入测试仪上设置的容纳槽,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容纳槽中的弹性凸起端接触,接受所述弹性凸起端提供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测试仪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通过在测试仪设置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构造能够从外部插入容纳槽的数据采集器,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限位机构,实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容纳槽时,将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使得数据采集器卡固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凸起端向数据采集器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当限位机构从第二位置释放数据采集器时,弹性凸起端将数据采集器从第二位置弹出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测试仪,并便于将数据采集器弹出。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一;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二;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三;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四;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五;
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六;
图1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之七;
图1h为示例的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右视剖视图。
图2为示例的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右视剖视图。
图3为示例的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示例的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5为示例的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6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及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的通讯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的通讯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的温度测量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示例的多通道记录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13为示例的多通道记录器连接示意图。
图14为示例的多通道记录器的信号连接器固定结构爆炸图。
图15为示例的多通道记录器的信号连接器固定结构剖视图。
图16为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结构图。
图18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锁紧)结构爆炸图。
图19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锁紧)结构爆炸图。
图20为又一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的连接(锁紧)结构剖视图。
图21为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主机)的主机插接端(二接触端)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只是用来做名字标识,并不代表顺序上的第一,该规则同样适用于“第二”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如图1a所示,该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试仪100及数据采集器200;
其中,该测试仪100包括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200的容纳槽11,该数据采集器200被构造为能够从该测试仪100外部插入该容纳槽11;
该容纳槽11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12,该限位机构12配置为,该数据采集器200沿着图1a所示的第一方向300插入该容纳槽11时,将该数据采集器200依次卡固在如图1b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如图1c所示的第二位置;
如图1d所示,该容纳槽11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13,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凸起端13向该数据采集器提供与该第一方向300相反的第二方向400的弹力,使得当该限位机构12从该第二位置释放该数据采集器200时,该弹性凸起端13将该数据采集器200从图1c所示的该第二位置弹出至图1b所示的该第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更稳固的卡固该数据采集设备200,通常设置两个限位机构12,且两个限位机构12对称设置效果最佳。本发明实施例详细说明了单个限位机构12的具体结构及卡固该数据采集器200的实现方式,当设置多个限位机构12时,每个限位机构12均可以采用本实施例公开的限位机构12的结构。
应当理解,上述第一方向300为该数据采集器200插入该容纳槽11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400为该数据采集器200拔出该容纳槽11的方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测试仪设置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构造能够从外部插入容纳槽的数据采集器,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限位机构,实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容纳槽时,将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使得数据采集器卡固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凸起端向数据采集器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当限位机构从第二位置释放数据采集器时,弹性凸起端将数据采集器从第二位置弹出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测试仪,并便于将数据采集器弹出。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位置的卡固力度小于该第二位置的卡固力度,如图1b所示的该数据采集器20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数据采集器200可以手动拔出,如图1c所示的该第二位置该数据采集器200不可手动拔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该限位机构12包括弹性限位销121;
如图1e所示,该数据采集器200的侧面间隔设置与该限位销匹配的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该第一限位槽21深度小于该第二限位槽22深度;
该数据采集器200沿着第一方向300从外部插入该测试仪100的过程中,该限位销121落入该第一限位槽21将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一位置,该限位销121落入该第二限位槽22将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二位置。
该实施例中,设置不同深度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21,第一限位槽21深度小于第二限位槽22,从使得限位销121落入第一限位槽21时提供较小的卡固力度,便于手动拔出数据采集器200;限位销121落入第二限位槽22时提供较大的卡固力度,防止数据采集器200脱落。且当限位销121落入第二限位槽22时数据采集器200处于如图1c所示的第二位置,不便于手动拔出数据采集器200,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数据采集器200脱离第二位置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f所示,该限位销121包括用于卡紧该数据采集器的角状凸起(例如三角形),该角状凸起具有与该第一方向300相对的第一面及与该第一方向300背对的第二面,该第一限位槽21和该第二限位槽22的截面与该角状凸起形状匹配,该第一面的斜度小于该第二面的斜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限位机构12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400设置的条形导向楞122;
该数据采集器200设置与该导向楞122匹配的条形导向槽23,该导向槽23与该导向楞122配合,使得该数据采集器200实现沿该第一方向300插入该容纳槽11以及沿该第二方向400脱离该容纳槽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e所示,该第一限位槽21及该第二限位槽22设置于该导向槽23中,该限位销121设置于该导向楞12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1f所示,该限位机构12包含按压端123,该按压端123设置在该容纳槽11边沿,该按压端123通过连杆124与该限位销121接触,该按压端123被配置为,当该按压端123被按压后该连杆124带动该限位销121与该第二限位槽22脱离,释放该数据采集器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按压端123沿该第一方向300被按压后该连杆124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该限位销121与该第二限位槽22脱离,释放该数据采集器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杆124设置弹性件125,如图所示该弹性件125为该连杆124提供向该第二方向400回弹力,该按压端123沿着该第一方向300按压后该弹性件125提供的回弹力将该连杆124沿该第二方向400回弹,带动该按压端123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杆124设置第一斜面,该限位销121设置与该第一斜面反向的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滑动接触,使得该连杆124沿该第一方向300移动时,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带动该限位销121与该第二限位槽22脱离,释放该数据采集器300。
该实施例中,该数据采集器在该弹性凸起端13的弹力作用下,从该第二位置弹出至该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便于用户手动拔出该数据采集器200。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位置该限位销121卡固在该第一限位槽21中固定该数据采集器200,使得该数据采集器200在被拔出之前仍然可以固定在该容纳腔11中,从而防止数据采集器200意外跌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凸起端13与该数据采集器200接触,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该弹性凸起端13提供的弹力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d图1g所示,该测试仪100设置第一接触端14,该第一接触端连接该测试仪100的处理器,该数据采集器200设置与该第一接触端匹配的第二接触端24,该第二接触端24连接该数据采集器200的处理器;
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接触端14与该第二接触端24脱离;
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接触端14与该第二接触端24接触建立电连接,使得该测试仪100与该数据采集器200基于该电连接进行信号交互,从而实现该数据采集器200的处理器将连接到该数据采集器20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至该测试仪100,由该测试仪的处理器对该至少一个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端14与该第二接触端24接触后,该数据采集器200卡固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接触端可与该第二接触端一体随动于该数据采集器200。从实现该数据采集器200在该容纳槽11中轻微晃动也可以持续与该测试仪100建立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端14及该第二接触端24中的一个包括设置插针141的插针座142,该第一接触端14及该第二接触端(图中未示出)中的另一个设置与该插针141匹配的凹槽141。如图1d所示,该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端14设置插针141的插针座142,相应的该第二接触端设置与该插针141匹配的凹槽14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容纳槽11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该限位机构1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具体的,为便于操作通常将两个限位机构12对称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测试仪设置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构造能够从外部插入容纳槽的数据采集器,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限位机构,实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容纳槽时,将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使得数据采集器卡固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凸起端向数据采集器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当限位机构从第二位置释放数据采集器时,弹性凸起端将数据采集器从第二位置弹出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测试仪,并便于将数据采集器弹出。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实施例2
如图1h所示,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包括主机本体(测试仪100),主机本体(测试仪100)上设有交互模块200A,交互模块200A可以包括触控屏,同时具备显示功能和触控输入功能,主机本体内设有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具备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从而一方面可以对多通道记录器采集到的温度验证数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相应交互模块的指令进行操作,例如设置温度验证任务,交互模块和主控模块电连接。
主机本体(测试仪100)内设有记录器安装仓171(容纳槽11),用于可拆卸地布置多通道记录器700(数据采集器200),和温度验证装置不同的,多通道记录器具有更强和更多的温度信息测量功能;
记录器安装仓171(容纳槽11)在主机本体的一个端面设有记录器仓口,记录器安装仓171以及记录器仓口的周向轮廓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周向轮廓相配合,使多通道记录器700穿过记录器仓口并至少部分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考虑到交互模块200A的布置,为了保证显示界面的足够大、以及多通道记录器配置的方便,交互模块200A一般布置于主机本体的前端面或者上端面,记录器仓口开设于和交互模块200A所在不同的端面,且记录器仓口不开设于主机本体的底面,如本示例中,交互模块200A布置于主机本体的上端面,记录器仓口开设于主机本体的前端面,其他方案中,交互模块200A布置于主机本体的上端面,记录器仓口还可以开设于主机本体的左端面、右端面或者后端面(虽然这几种方式并非最优设计方案),又或者,交互模块200A布置于主机本体的前端面,则记录器仓口可以开设于主机本体的上端面、左端面、右端面或者后端面,但需要说明的是,记录器仓口的位置是确定的,且当有多个记录器安装仓时,各记录器安装仓的记录器仓口应处于主机本体的同一端面;
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一个内侧面上设有主机连接端115(第二接触端24),这一内侧面可以是记录器安装仓171中和记录器仓口相对的内侧面(如本示例的图示情况,即为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后侧面),也可以是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其它内侧面,主机连接端115和主控模块500电连接;
与主机连接端115相适配的,多通道记录器700的一个端部上设有记录器连接端733(第一接触端14),这一适配关系体现在,记录器连接端733的位置和主机连接端115的位置相对应,如本示例图示情况下,主机连接端115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后侧面的中部,则记录器连接端733亦位于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后端面的中部,且主机连接端115和记录器连接端733具有相配合的连接结构和通讯协议,从而使,当多通道记录器700适配地布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如本示例图示情况下,多通道记录器700尽可能地插入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后端面和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后端面接触或者足够接近,此时,主机连接端115和记录器连接端733适配连接,借助于这一适配连接,使温度验证装置的主机本体和多通道记录器在结构和数据关系上均达成一体的状态。
围绕多通道记录器700和记录器安装仓171之间的适配布置关系,可以有进一步改进,记录器安装仓内侧面设有第一锁紧机构,与之适配的,多通道记录器的端部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当主机连接端和记录器连接端适配连接时,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适配锁紧。
示例的,如图2所示,记录器安装仓171(容纳槽11)的内侧面设有第一锁紧机构,具体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磁吸件1841和隔磁片1842,第一磁吸件1841固设于主机本体内并在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内侧面露出,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侧面并位于第一磁吸件1841和记录器安装仓171内部空间之间的有隔磁腔1843,隔磁腔1843为一扁平腔室,隔磁片1842活动设置于隔磁腔1843内,并可以在隔磁腔1843内沿其周向区域活动;
具体的,隔磁腔1843的周向轮廓覆盖第一磁吸件1841,隔磁片1842的周向轮廓亦可覆盖第一磁吸件1841,且隔磁腔1843的周向轮廓足够大,可以在覆盖第一磁吸件1841的同时,还覆盖与第一磁吸件1841不重合的隔磁片1842;
和隔磁片1842联动的,设有解锁板1844,解锁板1844的一端露出于主机本体外,解锁板1844的另一端和隔磁片1842相固定,此时,在主机本体外调节解锁板1844的一端可以带动隔磁片1842在隔磁腔1843内移动;
与之适配的,多通道记录器700的端部设有第二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一固设于多通道记录器700端部的第二磁吸件784,第二磁吸件784的固定位置和第一磁吸件1841的固定位置相对应,第二磁吸件784和第一磁吸件1841的磁极相反。
当多通道记录器700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第一磁吸件1841和第二磁吸件784正对且朝向相反,进一步的,优选的,第一磁吸件1841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朝向记录器仓口的内侧面上,此时,借助于第一磁吸件1841和第二磁吸件784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多通道记录器700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此时,若需要将多通道记录器700取出,推动解锁板1844,使隔磁片1842从隔磁腔1843中的其它位置移动到第一磁吸件1841和第二磁吸件784之间,由于隔磁片1842的隔磁效果,第一磁吸件1841和第二磁吸件784之间的磁吸力可变得很小,此时即可比较容易地将多通道记录器700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取出。
又示例的,如图3所示,记录器仓口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端面,第一锁紧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左内侧面的左限位弹片1851和记录器安装仓171右内侧面的右限位弹片1852(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是上内侧面的上限位弹片和下内侧面的下限位弹片,限位弹片优选的为成对设置且位于记录器仓口开口方向垂直的内侧面),第一锁紧机构还包括和左右限位弹片联动的限位推杆1853;
左限位弹片1851和右限位弹片1852均沿前后方向(多通道记录器700和记录器安装仓171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左限位弹片1851的一端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左内侧面内,左限位弹片1851的另一端和限位推杆1853相接触,受限位推杆1853的推挤,左限位弹片1851产生向右凸起的弹性形变,与之对称的,右限位弹片1852的一端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右内侧面内,右限位弹片1852的另一端和限位推杆1853相接触,受限位推杆1853的推挤,右限位弹片1852产生向左凸起的弹性形变;
限位推杆1853,活动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附近的推杆腔室1854内,推杆腔室1854沿前后方向延伸,推杆腔室1854的后端延伸至左限位弹片1851和右限位弹片1852处,推杆腔室1854的前端延伸至主机本体前端面,从而使限位推杆1853可沿前后方向活动;
设限位推杆1853的长度为l_1,设限位弹片(1851、1852)的自然伸展长度(即无弹性形变时的长度)为l_2,设限位弹片(1851、1852)产生较大弹性形变时的长度为l_3,限位弹片(1851、1852)固定端和主机本体前端的距离为l_4,则一种优选设计的,l_1+l_2>l_4=l_1+l_3;
进一步的,限位推杆1853上还设有推杆挡块1855,与之对应的,推杆腔室1854内设有腔室挡块1856,腔室挡块1856位于主机本体前端和推杆挡块1855之间,设推杆挡块1855到限位推杆1853后端(即和限位弹片接触端)的距离为l_5,设腔室挡块1856到限位弹片(1851、1852)固定端的距离为l_6,则l_5+l_2略大于l_6;
进一步的,在推杆腔室1854的前端设有限位辅助挡板1857,限位辅助挡板1857在闭合时可以将限位推杆1853限制于推杆腔室1854内;
进一步的,在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左端和右端对称设有限位弧面785(即第二锁紧机构),限位弧面785的位置和限位弹片(1851、1852)相对应,位于左侧的限位弧面785向右凹陷,位于右侧的限位弧面785向左凹陷,且凹陷的形状和限位弹片(1851、1852)的凸起弹性形变形状相配合;
工作时,以位于图3中左侧的相关部件为例,当多通道记录器700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将限位推杆1853完全推入至推杆腔室1854内,并关闭限位辅助挡板1857,此时,受到限位推杆1853的推挤,限位弹片(1851、1852)发生较大弹性形变,且限位弹片(1851、1852)的形变凸出部分探入至多通道记录器700上的限位弧面785内并适配卡紧,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
工作时,以位于图3中右侧的相关部件为例,若需要将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解锁,打开限位辅助挡板1857,此时,受到限位弹片(1851、1852)的弹力影响,限位推杆1853向推杆腔室1854外弹出,直至推杆挡块1855和腔室挡块1856相接触,由于l_5+l_2略大于l_6,故限位弹片(1851、1852)的弹性形变很小,使得限位弹片(1851、1852)和限位弧面785之间解除卡紧状态,此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多通道记录器700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取出,同时,由于限位弹片(1851、1852)的弹性形变仍然存在,因此,在后续适配锁紧时,仍能保证限位弹片(1851、1852)按照既定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和前述方案固定方式区别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可以采用锁块锁槽配合固定的方式,具体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中的一个包括锁块,另一个包括锁槽,锁块的凸起结构和锁槽的凹陷结构相配合,使锁块可至少部分插接于锁槽内,且插接方向与多通道记录器和记录器安装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
又示例的,如图4和图5所示,记录器安装仓171在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对称的设置锁块活动盲孔1811,锁块活动盲孔1811在左右方向延伸,位于左侧的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开口向右,位于右侧的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开口向左,记录器仓口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上端面,即多通道记录器700和记录器安装仓171会发生上下方向的相对运动。
锁块活动盲孔1811内活动设置有锁块182,锁块182的周向轮廓和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周向轮廓相配合,从而使锁块182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被锁块活动盲孔1811限制活动,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轴向长度(即从盲孔底部到盲孔开孔的距离)大于锁块182的轴向长度,从而使锁块182可以在锁块活动盲孔1811内轴向活动;
锁块活动盲孔1811内设有锁块弹性件1824,锁块弹性件1824位于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孔底和锁块182之间,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方向正对于锁块活动盲孔的开孔方向,受到弹力影响,在锁块活动盲孔1811孔口处无遮挡的情况下,锁块182被至少部分弹出锁块活动盲孔1811外。
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的,锁块182在露出锁块活动盲孔1811外的端部(例如,对于位于左侧的锁块182来说,该端部即为锁块182的右端部)带有一定坡面;
所述的坡面的概念是指,当受弹力影响,锁块182被全部或者部分弹出于锁块活动盲孔1811外时,若将锁块活动盲孔1811孔口附近作为基准平面,锁块182的露出部分则相对于这一基准平面形成坡起或者凸起,从而起到锁紧限位作用;
具体来说,锁块182在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第一限位坡面1821设置于锁块182朝向记录器仓口的一面(由于是坡面,因此,这一朝向并非是正对的朝向而是带有一定角度),本示例中,由于锁块182位于记录器仓口的下方,因此,以位于左侧的锁块为例,其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延伸方向从左上(相当于坡底方向)延伸向右下(相当于坡顶方向),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记录器仓口附近的基准平面形成一个锐角的坡角;第二限位坡面1822设置于锁块182背向记录器仓口的一面,本示例中,以位于左侧的锁块为例,其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延伸方向从左下(相当于坡底方向)衍射向右上(相当于坡顶方向),第二限位坡面1822和记录器仓口附近的基准平面形成一个为锐角或直角的坡角;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坡角小于等于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
补充说明的是,如果为锁块182配置了解锁机构,则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可以为直角,若锁块182未配置解锁机构,则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为锐角。
为了使包括前述的锁块182及其相关结构的在内的第一锁紧机构在工作时尽可能方便,进一步优化的,还可以设计解锁机构。
本示例的,仍如图4及图5所示,主机本体在记录器安装仓171附近设有解锁推杆183,解锁推杆183的一端露出于主机本体外(包括表面),从而使操作者可以对解锁推杆183进行操作,解锁推杆183的另一端和锁块182相接触,从而使通过对解锁推杆183施力后,可以作用到锁块182上;当解锁推杆183的一端(即露出于主机本体外的一端受力后)受力时,解锁推杆183发生解锁运动,解锁推杆183的另一端会带动锁块182向锁块活动盲孔1811底部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解锁。
解锁推杆183的延伸方向和锁块182活动方向相垂直,具体的,主机本体在记录器安装仓171附近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解锁腔,解锁腔的周部轮廓和解锁推杆183的周部轮廓相配合,解锁腔的轴向(即上下方向)可恰好容纳解锁推杆183,从而使的解锁推杆183可以在解锁腔内上下运动,解锁腔的上端延伸主机本体的上端面,解锁腔的下端延伸至锁块活动盲孔1811的上侧面;
解锁推杆183是上下方向延伸,解锁推杆183的上端部延伸至主机本体表面附近,从而使操作人员向下按压解锁推杆183即可实现解锁操作,解锁推杆183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至锁块182的上端面,以位于左侧的锁块182为例,由于其右端部(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用于和第二锁紧机构适配锁紧,因此,解锁推杆183的下端部和锁块182的左端部相接触(避开设有限位坡面的端部,因此,也可以是中部);
用于使解锁推杆183向下的推力和位移可以转化为对锁块182向左方向的推力和位移,因此,以位于左侧的锁块182为例,锁块182在其左端部向下的位置处设有向上方向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一解锁坡面1823,解锁坡面1823的朝向和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朝向相同,二者的坡角(即和前述基准平面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之对应的,解锁推杆183在和锁块182接触的位置处设有解锁反坡面1832,解锁反坡面1832和解锁坡面1823具有恰好完全相反的朝向,解锁反坡面1832和解锁坡面1823至少部分接触。
解锁推杆183、锁块182联动的,可以使第一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锁紧状态,如图4所示,以位于左侧的解锁推杆183和锁块182为例,解锁推杆183位于较靠上的位置,解锁反坡面1832亦位于较靠上的位置,锁块18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变,解锁反坡面1832是由右下向左上延伸的,因此,解锁反坡面1832仅有靠下且靠右的部分和解锁坡面1823靠上且靠左的部分相接触,受到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影响,锁块182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同时,基于前述解锁反坡面1832的位置,锁块182可以向右运动,并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凸出于锁块活动盲孔1811外,从而和位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的多通道记录器700上的第二锁紧机构适配锁紧;
解锁状态,如图5所示,以位于左侧的解锁推杆183和锁块182为例,解锁推杆183位于较靠下的位置,解锁反坡面1832亦位于较靠下的位置,锁块18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变,此时,和锁块182靠上且靠左的部分相接触的是解锁反坡面1832靠上且靠左的部分,由于锁块182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为了使锁块182的解锁坡面1823仍能和解锁反坡面1832正常接触,锁块182克服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向左移动,使锁块2全部或者大部分位于锁块活动盲孔1811内,从而和多通道记录器700上的第二锁紧机构脱离接触,实现解锁。
考虑到锁紧和解锁状态之间的用户操作习惯,优选的,期望于使当没有额外操作的情况下,总是处于锁紧状态,仅在操作时,处于解锁状态,因此,和解锁推杆183联动的设置解锁弹性件1831,具体来说,解锁弹性件1831设置于解锁推杆183和主机本体之间,解锁弹性件1831和解锁推杆18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解锁弹性件1831的弹力方向与解锁推杆183的解锁运动方向相反;
如本示例中,在解锁腔中和解锁推杆183上对应设置凸起,解锁弹性件1831位于两凸起之间,且解锁弹性件1831的弹力方向向上,在非解锁状态时(包括锁紧状态),受到解锁弹性件1831的弹力驱使,解锁推杆183位于较靠上的位置。
如果多通道记录器700的轴向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或者略大于记录器安装仓171的轴向长度(如本示例中图4和图5所示,即为上下方向的长度),此时,当多通道记录器700插入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多通道记录器700在记录器安装仓171外无露出或者露出部分极小,不利于抽取(因为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周向轮廓和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周向轮廓相配合),另一情况下,基于前述的解锁设计,当进入解锁状态时,需要对解锁推杆183施加推力,需要至少两处或者三处施力(即有一处或者两处对解锁推杆183施加推力,有一处对多通道记录器700进行抽取用力),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对于用户操作有一定难度,基于此,记录器安装仓171在和记录器仓口相对的内面上设有记录器弹出机构173,记录器弹出机构173至少部分凸出于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内面,且其弹力方向正对于记录器仓口;
如本示例中,记录器弹出机构173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下端面上,其向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凸出,记录器弹出机构173内设有弹性件(例如弹簧),且弹力方向向上;
锁紧状态下,由于第一锁紧机构(包括前述的锁块182)和第二锁紧机构之间的适配锁紧,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的弹力相对较小,不能克服前述适配锁紧的力,因此,可以保证多通道记录器700仍固设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
解锁状态下,由于锁块182和第二锁紧机构之间相脱离,此时,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的弹力成为多通道记录器700的主要受力,将使得多通道记录器700向上移动,从而至少部分露出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外,与之同时的,由于多通道记录器700发生了向上移动,因此,即使此时停止对解锁推杆183施加推力,由于和锁块182和第二锁紧机构部分的位置不再对应,锁块182和第二锁紧机构之间也不会处于锁紧状态,从而使得多通道记录器700可以被很方便地取出。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用于配置于前述记录器安装仓171内的多通道记录器,包括记录器本体,记录器本体的一个端面设有记录器交互板,记录器本体的另一个端部设有多个测量信号连接端,记录器本体内设有记录器主控板,记录器主控板分别和记录器交互板、记录器连接端以及各测量信号连接端电连接,测量信号连接端所在端部和记录器仓口相对应,当多通道记录器位于记录器安装仓内时,测量信号连接端在记录器仓口附近或穿过记录器仓口在记录器安装仓外露出,记录器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第二锁紧机构,用于和记录器安装仓内的第一锁紧机构相配合,当主机连接端和记录器连接端适配连接时,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适配锁紧。
示例的,以图2所示的温度验证装置所包含的记录器安装仓171为例,记录器仓口开设于主机本体的前端面,记录器安装仓171沿前后方向轴向延伸,与之对应的,多通道记录器700的上端面设置记录器交互板720,多通道记录器的前端部设置多个测量信号连接端743,多通道记录器的后端部中部设置记录器连接端733,多通道记录器的周向轮廓(即上下左右边围成的轮廓)和记录器安装仓171以及记录器仓口的内轮廓相配合,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可以从前向后方向地插入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当多通道记录器700尽可能地插入时,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后端面和记录器安装仓171后侧面相接触,记录器连接端733和主机连接端115适配连接;
结合图2示例的情况,和第一锁紧机构相配合的,记录器本体的后端面上设有第二磁吸件784,第二磁吸件784的位置和第一磁吸件1841正对。
又示例的,以图3相关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所包含的记录器安装仓171为例,在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左端和右端对称设有限位弧面785(即第二锁紧机构),限位弧面785的位置和限位弹片(1851、1852)相对应,位于左侧的限位弧面785向右凹陷,位于右侧的限位弧面785向左凹陷,且凹陷的形状和限位弹片(1851、1852)的凸起弹性形变形状相配合。
又示例的,以图4和图5相关示例的温度验证装置所包含的记录器安装仓171为例,多通道记录器的左右两侧面对称设有包括锁槽的第二锁紧机构,锁槽可以和图4以及图5中的锁块配合锁紧;
具体来说,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槽781,第一锁槽781在多通道记录器上的位置和前述锁块182在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位置相对应,即当多通道记录器700尽可能地插入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第一锁槽781的槽口方向和锁块182的凸起方向正对;
进一步的,第一锁槽781和锁块182凸起部分的结构相配合,以位于左侧的第一锁槽781和锁块182为例,锁块182的右端设有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对应的,第一锁槽781从槽底向槽口延伸的亦包括第一限位槽面7811和第二限位槽面7812,其中第一限位槽面7811和第一限位坡面1821对应配合,第二限位槽面7812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对应配合,当锁块182和第一锁槽781适配紧贴时,第一限位槽面7811和第一限位坡面1821全部或至少大部分适配紧贴,第二限位槽面7812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全部或至少大部分适配紧贴,第一锁槽781具有一定的深度,使锁块182很难从第一锁槽781内移出,从而达到对多通道记录器700和记录器安装仓171之间的适配固定效果。
进一步改善的,特别是结合前述的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第二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二锁槽782,第二锁槽782和第一锁槽781的结构相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锁槽781的深度较大,从而可以和锁块182实现深度配合,即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可以全部或者至少大部落入于第一锁槽781内,第二锁槽782的深度较小,当锁块182插入于第二锁槽782内时,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仅有较小部分落入于第二锁槽782内;
第二锁槽782的位置位于第一锁槽781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下端面(即测量信号连接端743所在端面为上端面)之间;
工作时,锁紧状态下,锁块182适配地插入于第一锁槽781内,解锁动作时,初始的,在推动解锁推杆183的一刻,锁块182和第一锁槽781仍处于相对的位置上,由于解锁推杆183的推动,使锁块182向锁块活动盲孔1811内收入,锁块182和第一锁槽781脱离接触,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之间的适配锁紧关系解除,受到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的弹力,多通道记录器700向上进行相对运动,解锁动作完成,多通道记录器700继续向上运动,直至锁块182落入于第二锁槽782内,此时,由于第二锁槽782亦有一定深度,故可以阻止多通道记录器700继续向上运动,同时,由于第二锁槽782和锁块182之间的适配锁紧力度较小,因此,在施加于较大的抽取力时,可以直接解除这种锁紧,并将多通道记录器700彻底从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取出。
前述的锁块182、解锁推杆183、第一锁槽781、第二锁槽782以及记录器弹出机构173之间的配合关系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伴随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的加入,可能出现的,解锁后,多通道记录器700被完全弹出,这种完全弹出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接住多通道记录器700,进而发生装置的磕碰;
前述方案中,结合第二锁槽782的设计,可以在完全锁紧和完全取出之间设置一个“中间状态”,“中间状态”下,多通道记录器700既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出,也可以阻止直接完全弹出。
优化技术方案中,主机连接端115设置于记录器安装仓内侧面,且该内侧面和记录器仓口相对,基于这一优化技术方案,主机连接端115为一插接端,且插接方向正对于记录器仓口;
对前述优化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的,主机连接端115包括连接端头116、连接端限位框117和连接端定位件117,连接端限位框117的周向轮廓略大于连接端头116的周向轮廓,使连接端头116可在连接端限位框117内周向活动,连接端定位件117包括定位磁体且和连接端头116相固定,对应的,记录器连接端733上设有相对应的定位磁体,当主机连接端115和记录器连接端733正对插接时,二者逐渐接近,连接端定位件117受磁力影响,会移动至正对位置处,带动连接端头116移动至正对位置处,从而完成适配插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的结构可以相互替换,前述各示例给出的形式仅是其中较优的表现形式。
温度验证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温度测量模块,温度测量模块会配置诸如热电阻测量电路、热电动势测量电路、冷端环境温度测量电路等温度测量电子元器件,从而允许温度测量模块对少量的热电阻、热电偶、或者其它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在一些综合性温度现场温度验证主机中,可能同时配置温度测量模块和压力测量模块(不排除的,可能将这两种模块的元器件进行集成从而以一个整体的模块存在),还可能配置湿度或者其它工业常用的测量接口。
实施例3
如图6和图7所示,温度验证主机,包括交互模块200A、通讯模块300A、温度测量模块400A、主控模块500和电池模块600;用于和温度验证主机配套的,还包括多通道记录器700。
用于适配安装各模块,温度验证主机包括外壳组件100A,外壳组件100A包括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右壳体104、中隔板105、后壳体106、第一分层板1071和第二分层板1072。
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和右壳体104围成一前后敞开的安装腔;
中隔板105设置于安装腔内部靠前位置,且和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以及右壳体104均保持垂直(或者基本垂直),从而将安装腔分成位于前部且较小的交互安装仓120,以及位于后部且较大的后腔室;
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和右壳体104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相固定,也可以在制造时直接一体化制造,中隔板105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和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以及右壳体104中的至少两个相固定,从而使中隔板105固设于安装腔中。
后壳体106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后端面,和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以及右壳体104均保持垂直(或者基本垂直),和中隔板105保持平行(或者基本平行);
第一分层板1071和第二分层板1072设置于后壳体106朝向安装腔的一面(即后壳体106的前端面),其中,第一分层板1071的后端固设在后壳体106中部靠上的位置且和上壳体101相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第二分层板1072的后端固设在后壳体106中部靠下的位置(低于第一分层板1071)且和上壳体101相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第一分层板1071和上壳体101的距离等于第一分层板1071和第二分层板1072的距离,从而将后腔室分隔为相互平行且位于后腔室上部的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位于后腔室中部的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以及位于后腔室下部的主控安装腔;
第一分层板1071和第二分层板1072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固设于后壳体106上,也可以在制造时直接一体化制造,后壳体106和上壳体101、左壳体103、下壳体102以及右壳体104之间可拆卸固定(例如螺栓固定),从而使后壳体106可以和安装腔分离。
交互安装仓120的宽度(即左右方向的长度)和交互模块200A的宽度相同,交互安装仓120的高度(即上下方向长度)和交互模块200A的高度相同,交互安装仓120的前后方向长度略小于或者等于交互模块200A的前后方向长度,从而使交互模块200A在安装于交互安装仓120时,至少有部分固设于交互安装仓120内,基于交互模块200A和交互安装仓120之间的适配安装关系,交互模块200A的显示和控制界面位于其前端面;交互模块200A由于在结构上和其他模块相独立,因此其安装和拆卸过程不会影响到温度验证主机的其它模块。
上壳体101的上端面固设有通讯仓板108,通讯仓板108在其下端面和上壳体101相固定或者二者直接一体成型,通讯仓板108和上壳体101围成通讯安装仓130,通讯安装仓130在其上端面设有通讯仓口,用于安装或取出通讯模块300A,通讯安装仓130的高度和通讯模块300A的高度相同,通讯安装仓130的前后方向长度等于或大于通讯模块300A的前后方向长度,通讯安装仓130的宽度等于或大于通讯模块300A的宽度,通讯模块300A的上端面轮廓和通讯仓口的轮廓相同,从而使通讯模块300A可穿过通讯仓口后,恰好完全位于通讯安装仓130内,通讯安装仓130的上端面和通讯模块300A的上端面之间缝隙极小或者基本无缝隙,将通讯模块300A和通讯安装仓130可拆卸固定,从而实现通讯模块300A的结构模块化,且其安装和拆卸过程不会影响到温度验证主机的其它模块。
右壳体104的下部在对应于主控安装仓150的位置处,设有测温仓口,测温仓口的外轮廓等于或者略小于温度测量模块400的右端面的外轮廓,从测温仓口向左延伸且部分和主控安装仓150重合的,形成测温安装仓140,具体的,测温仓口向左(即朝向主控安装仓150方向)延伸且分布于上、下、前后各面的有测温仓板,测温仓板和右壳体104相固定,从而对插入于测温仓口的温度测量模块400形成在上、下、前、后维度上的限位固定,主控模块500的右端设有第一温度插接端540,温度测量模块400的左端设有第二温度插接端410,第一温度插接端540包括一槽结构,该槽结构在前后以及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均和温度测量模块400左端相配合,从而使温度测量模块400的左端可插入于槽结构内,第二温度插接端410可以和第一温度插接端540适配插接;
温度测量模块400可拆卸地固设于测温安装仓140内,并和主控模块500适配连接,因此,只要完成主控模块500的配置,即可方便地进行温度测量模块400的安装或者拆卸,且安装或拆卸过程不会影响到温度验证主机除主控模块500外的其它模块,在主控模块500已安装完毕的情况下,温度测量模块400的插拔对主控模块500也没有影响。
第二分层板1072、下壳体102、左壳体103、右壳体104、中隔板105以及后壳体106围成主控安装仓150,主控安装仓150的高度和主控模块500的高度相同,主控安装仓150的前后方向长度和主控模块500的前后方向长度相同,主控安装腔的宽度和主控模块500的宽度相同;
安装时,首先完成下壳体102、左壳体103、右壳体104以及中隔板105的组装或制造,之后,将主控模块500放入后腔室的下部(即主控安装仓150的预设位置处),再之后,将后壳体106可拆卸地与其他外壳组件相固定,则形成主控安装仓150,并可实现对主控模块500的可拆卸固定;
拆卸时,将后壳体106拆下,第二分层板1072亦随后壳体106从温度验证主机上脱离,此时,主控安装仓150的上端面和后端面均是敞开的,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主控模块500从主控安装仓150内取出。
下壳体102的中部有部分区域向安装腔内凹陷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槽结构,该槽结构即构成电池安装仓160,具体的,电池安装仓160的宽度和电池模块600的宽度相同,电池安装仓160的前后方向长度和电池模块600的前后方向长度相同,电池安装仓160的高度和电池模块600的高度相同,从而使电池安装仓160可恰好能容纳电池模块600,电池模块600可拆卸地固设于电池安装仓160内,此时,电池模块600的下端面和下壳体102的下端面相平齐或者基本相平齐(留出安装盖板的空间),电池模块60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不会影响到温度验证主机的其它模块。
上壳体101、左壳体103、右壳体104、中隔板105、第一分层板1071以及后壳体106围成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本示例中,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后方向长度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前后方向长度基本相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后方向长度略长),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宽度基本等于或略大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宽度(留出适配固定多通道记录器700的空间),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高度基本等于或略大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高度,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可恰好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
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的内轮廓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基本相同,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也可置入于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内;
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和/或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内时,同一时间,一台多通道记录器700只能置入于一个记录器安装仓(171,172)内,同一时间,一个记录器安装仓(171,172)也只能被置入一台多通道记录器700,本示例情况下,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和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可以同时均被置入多通道记录器700,也可以只有一个记录器安装仓171被置入多通道记录器700,而另一个闲置;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记录器安装仓(171,172)内时,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700即可成为一个整体的多通道温度验证装置,此时,多通道温度验证装置将在现场验证条件下同时具备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功能;将多通道记录器700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和/或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中取出,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700在又相互独立。
连接线路板110,用于实现各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固设于中隔板105的前端面,连接线路板110上端部在和通讯模块300A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第一通讯插接端112为一板状插接端头,上壳体101和连接线路板110相垂直,且在和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从而使第一通讯插接端112可穿过上壳体101并露出于通讯安装仓130内(位于通讯安装仓130下部),通讯模块300A的底部设有和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相适配的第二通讯插接端340,基于这样的插接电连接方式,可以在将通讯模块300A置入于通讯安装仓130内时,同时实现结构上的适配可拆卸固定,以及供电/信号上的适配可插拔电连接;
中隔板105在和主控安装仓15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连接线路板110在对应于该通孔的位置处固设有插接方向正对于主控安装仓150的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第一主控插接端113和连接线路板110电连接,与之对应的,主控模块500的前端面设有第二主控插接端510,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相适配,主控模块500置入于主控安装仓150内,当主控模块500的前端面和中隔板105相靠近或接触时,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适配插接,从而使主控模块500可以同时实现结构上的适配固定/拆卸,和电连接上的适配连接/解除连接;
连接线路板110下端部在和电池模块60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的连接方向向下(正对于电池安装仓160),下壳体102和连接线路板110相垂直,且在和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从而使第一电池插接端114可穿过下壳体102并露出于电池安装仓160内(位于电池安装仓160上部),对应的,电池模块600的顶部设有和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相适配的第二电池插接端610,当电池模块600置入于电池安装仓160时,第二电池插接端610正对于第一电池插接端114,当电池模块600的上端面和电池安装仓160的上端面相靠近或接触时,第一电池插接端114和第二电池插接端610适配电连接;
中隔板105在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连接线路板110在对应于该通孔的位置处固设有插接方向正对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时,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可以和多通道记录器700适配电连接;
和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类似的,中隔板105在和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连接线路板110在对应于该通孔的位置处固设有插接方向正对于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的第二主机插接端116(第二连接端24),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记录器安装仓时,第二主机插接端116可以和多通道记录器700适配电连接。
连接线路板110上布置有电连接线路,如图8所示,连接线路板110上设有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用于和交互模块200A中的触控屏210电连接,第一主控插接端113分别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第一主机插接端115以及第二主机插接端116电连接;
主控模块500通过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连接线路板110上的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
触控屏210上设有第二交互连接端211,第二交互连接端211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电连接,从而使主控模块500和交互模块200A电连接;第一交互连接端111和第二交互连接端211可以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或者,第一交互连接端111包括从连接线路板110上引出的柔性连接线,第一交互连接端111和第二交互连接端211直接插接,或者,第二交互连接端211包括从触控屏210上引出的柔性电路板,第二交互连接端211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直接插接;触控屏210通过第二交互连接端211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适配连接,第一交互连接端111通过连接线路板110上的独立布线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主控模块500通过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适配连接,实现电能从主控模块500向触控屏210的传递,以及主控模块500和触控屏210之间的信息交互;
第一通讯插接端112和通讯模块300A上的第二通讯插接端340电连接;通讯模块300A通过第二通讯插接端340和第一通讯插接端112适配连接,第一通讯插接端112通过连接线路板110上的独立布线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主控模块500通过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适配连接,实现电能从主控模块500向通讯模块300A的传递,以及主控模块500和通讯模块300A之间的信息交互;
第一电池插接端114和电池模块600上的第二电池插接端610电连接,通过连接线路板110及其布线,电池模块600通过第二电池插接端610和第一电池插接端114适配连接,第一电池插接端114通过连接线路板110上的独立布线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主控模块500通过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适配连接,实现电能从电池模块600向主控模块500的传递;
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第二主机插接端116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前端面设有和第一主机插接端115以及第二主机插接端116相适配的记录器插接端733,用于和温度验证主机适配连接;例如,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记录器插接端733和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电连接,第一主机插接端115通过连接线路板110上的独立布线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电连接,主控模块500通过第二主控插接端5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适配连接,从而使主控模块500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电连接。
主控模块500上的第一温度插接端540和温度测量模块400上的第二温度插接端410电连接,实现电能从主控模块500向温度测量模块400的传递,以及主控模块500和温度测量模块400之间的信息交互。
进一步的,第一主控插接端113包括至少一个输出连接点位1131,至少一个输入连接点位1132和至少一个信号连接点位1133;输出连接点位1131分别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第一主机插接端115以及第二主机插接端116中的配电连接点位电连接;输入连接点位1132和第一电池插接端114中的配电连接点位电连接;信号连接点位1133分别和第一交互连接端111、第一通讯插接端112、第一电池插接端114、第一主机插接端115以及第二主机插接端116中的信号连接点位电连接;
配电电路和信号电路相互独立,和输出连接点位1131连接的配电电路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采用同一条配电总线(例如当各模块需求电压相同时),不同的信号通道可以采用同一条数字信号总线,也可以采用多条或者不同的信号线路。
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讯模块300A,包括通讯模块外壳310、蓝牙芯片组321、NFC芯片组322、通讯电路板323和外接天线330。
通讯模块外壳310围成一封闭或者半封闭的腔,蓝牙芯片组321、NFC芯片组322和通讯电路板323固设于腔内,通讯电路板323分别和蓝牙芯片组321以及NFC芯片组322信号连接;
通讯模块外壳310的上端面设有天线延长端311,天线延长端311包括金属柱和内螺纹固定结构,蓝牙芯片组321包括内置天线,蓝牙芯片组321的内置天线和天线延长端311的金属柱电连接;
通讯模块外壳310的上端面还设有NFC适配位312,本示例中,NFC适配位312为略向下凹的圆槽结构,NFC芯片组322固设于NFC适配位312附近;
和通讯电路板323电连接并固设于通讯模块300A下端面的有第二通讯插接端340,第二通讯插接端340为一插口结构,且插口方向向下。
外接天线330的下端设有和天线延长端311相适配的天线对接端331,具体的,天线对接端331包括外螺纹固定结构以及金属柱(或金属套),当天线延长端311和天线对接端331螺纹连接时,两金属柱紧密接触,从而使外接天线330和蓝牙芯片组321的内置天线电连接,进而实现蓝牙芯片组321的通讯用天线延长;
进一步的,若天线延长端311的内螺纹固定结构为良导体的金属材质且和金属柱/蓝牙芯片组321的内置天线电连接,天线对接端331的外螺纹固定结构为良导体的金属材质且和金属柱/外接天线330内部天线部分电连接,则金属柱结构可以全部或部分省略。
本示例中的蓝牙芯片组321也可以被Zigbee或者其它无线通讯芯片组替代。
工作时,通讯模块300A用于和投入式温度模块建立无线数据连接通道,具体的:
若投入式温度模块是应用在一个无线环境较好的场景下,此时,投入式温度模块为蓝牙通讯,对应的,本示例的通讯模块300A采用蓝牙芯片组321的内置天线和投入式温度模块建立数据连接;
若投入式温度模块是应用在一个无线环境较差的场景下,此时,投入式温度模块为蓝牙通讯,对应的,将外接天线330和通讯模块300A适配连接,增强通讯模块300A的通讯能力,从而使通讯模块300A和投入式温度模块建立数据连接;
若投入式温度模块是应用在一个存在屏蔽场的场景下(例如投入式温度模块在某个温箱中,温箱外部有金属外壳),对应的,将外接天线330和通讯模块300A适配连接,且外接天线330为柔性天线,将外接天线330的一端布置于屏蔽场内,从而使通讯模块300A和投入式温度模块建立数据连接;
若投入式温度模块为NFC通讯(例如,投入式模块有较强的功耗限制),则将投入式温度模块放置在NFC适配位312上,即可使通讯模块300A通过NFC芯片组322和投入式温度模块建立数据连接。
如图11所示,温度测量模块400A包括两个热电偶测量端421、两个热电阻测量端422、测量电路板和第二温度插接端410,测量电路板分别和热电偶测量端421、热电阻测量端422以及第二温度插接端410电连接,第二温度插接端410在结构上和设置于主控模块500的第一温度插接端540相适配,测量电路板对热电偶测量端421传递的热电动势信号和/或热电阻测量端422传递的热电阻信号进行测量,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通过第二温度插接端410以及第一温度插接端540的适配电连接传递至主控模块500。
本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和温度验证主机既可相互独立工作、又能相互配合工作的多通道记录器700。
如图12所示,多通道记录器700,包括记录器外壳710,记录器外壳710包括记录器上壳711、记录器中壳712和记录器下壳713,记录器上壳711、记录器中壳712和记录器下壳713围成用于容纳记录器内各模块的腔;
记录器交互板720,用于在多通道记录器700独立工作时和操作人员的信息交互(包括温度记录信息显示以及操作指令输入),包括触控屏210,记录器交互板720固设于记录器上壳711上;
记录器主控板751为一包括信息处理单元和配电管理单元的电路板,测量电路板752用于对热电偶信号/热电阻信号进行测量并产生表征测量结果的数字信号,记录器电源模块760包括内置可充电电池,记录器主控板751、记录器电源模块760和测量电路板752相互平行(或者近乎平行)地固设于记录器中壳712内,且记录器主控板751位于记录器电源模块760的上方,测量电路板752位于记录器电源模块760的下方;
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用于获取数字信号和特定类型的模拟信号(例如4-20mA),和记录器主控板751的位置相对应,记录器中壳712的后端面设有通用连接孔,通用连接孔成水平一排设置且其孔径略小于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外径,从而使通用信号连接器741不能完全穿过通用连接孔,就本实施例中的情况,通用连接孔的孔径小于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后端面的外径,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固设于通用连接孔处,且整体均位于记录器外壳710所围成的腔内;
测量信号连接器743用于获取热电阻信号和/或热电偶信号,和测量电路板752的位置相对应,记录器中壳712的后端面设有测量连接孔,测量连接孔成水平一排设置且其孔径略小于或者等于或者略大于测量信号连接器743,测量信号连接器743固设于测量连接孔处;
记录器插接端733固设于记录器中壳712的前端面上,且,记录器插接端733的连接位置和连接类型均和温度验证主机的记录器安装仓(171、172)中的主机插接端(115、116)相适配。
如图13所示,无线通讯模块731固设于记录器上壳711、记录器中壳712和记录器下壳713围成的腔内,且和记录器主控板751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731包括内置天线,该内置天线和天线延长端732电连接,天线延长端732固设于记录器中壳712的后端面上,外接天线包括与天线延长端732相适配的天线对接端;
记录器主控板751分别和记录器交互板720、测量电路板752、多个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多个测量信号连接器743、记录器电源模块760、无线通讯模块731以及记录器插接端733电连接。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了使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各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安装和维护更方便,本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不需要螺栓/螺丝的可拆卸固定结构,具体的,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前端设有信号处理板742,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和信号处理板742电连接,信号处理板742对获取到的信号(可能是某个包含了测量信息的数字信号,也可能是4-20mA等通用模拟信号)进行处理,记录器主控板751和信号处理板742电连接,并从信号处理板742获取处理后的数字信号;
连接器固定块791,垂直地固设于记录器中壳712内侧,且连接器固定块791和记录器中壳712后端面的距离(设为L_4)大于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L_1)以及信号处理板742的厚度(设为L_3)之和,即L_4>L_1+L_3,从而使得当通用信号连接器741接触于记录器中壳712后端面时,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有距离,考虑到提升设备的结构紧凑度,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的距离应当较小,同时,为了避免连接器固定块791碰触到信号处理板742上的电子元件,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信号处理板742上的电子元件的凸起长度;
连接器固定插板792,用于和连接器固定块791配合对通用信号连接器741进行固定,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朝向信号处理板742的一面设有插板凸起部793和插板凹陷部794,插板凸起部793对应信号处理板742上的空白区(即未布置电子元件的区域),插板凹陷部794对应信号信号处理板742上布置有电子元件的区域,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插板凸起部793处的厚度应等于或略大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的距离(优选情况下,连接器固定插板792的材质具有微弱弹性),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插板凹陷部794处的厚度和信号处理板742上的电子元件的凸起长度之和应略小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将连接器固定插板792插入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时,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插板凸起部793区域分别和连接器固定块791以及信号处理板742相夹紧,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插板凹陷部794区域和信号处理板742及其上设的电子元件之间又不接触;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装配和制造难度,在设计信号处理板742时,尽量将电子元件集中于信号处理板742的某一区域,与之对应的,连接器固定插板792上的插板凸起部793位于插板凹陷部794的左右两侧。
当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插板凸起部793处的厚度略大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的距离时,连接器固定插板792的材质具有弹性,记录器主控板751的后端位于和连接器固定块791后端相平齐的位置处,或者,记录器主控板751的后端比连接器固定块791后端略靠后,且记录器主控板751位于连接器固定块791附近,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具有足够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和记录器主控板751相接触;
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在和记录器主控板751接触的位置处设有防脱限位槽795,防脱限位槽795和记录器主控板751上端相适配,从而使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和记录器主控板751相接触时,记录器主控板751插入于防脱限位槽795内。
工作时,首先将带有信号处理板742的通用信号连接器741放置于通用连接孔附近,并使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和通用连接孔相对齐,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后端和记录器中壳712的后端相接触,其次,将连接器固定插板792插入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信号处理板742之间,并使插板凹陷部794和信号处理板742有电子元件的区域相对应,使插板凸起部793避开信号处理板742有电子元件的区域,再次,将连接器固定插板792插入足够深度,使记录器主控板751和防脱限位槽795的位置相对应,此时,受连接器固定插板792的弹力影响,记录器主控板751嵌入于防脱限位槽795内;
完成前述配置后,由于连接器固定块791和连接器固定插板792相配合,从而卡紧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带有信号处理板742的一面,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另一面和记录器中壳712相紧贴,从而实现对通用信号连接器741的无螺栓固定,同时,由于记录器主控板751和防脱限位槽795之间的嵌入固定结构,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又不会从插入方向弹出(受到前述嵌入固定结构的限位);
在需要更换通用信号连接器741时,将连接器固定插板792从记录器主控板751接触区域扳开(向后扳),记录器主控板751从防脱限位槽795内脱离,可以将连接器固定插板792取出,此时,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将在记录器中壳712和连接器固定块791之间呈活动状态,从而很方便地对通用信号连接器741取出替换。
如图16所示,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包括多个相互适配的连接点位(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点位,记录器插接端733亦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点位),其中,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连接点位为配电连接点位1154,以及至少一个或者多个为信号连接点位1155,其中,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的配电连接点位1154通过连接线路板1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的输出连接点位1131电连接,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的信号连接点位1155通过连接线路板110和第一主控插接端113的信号连接点位1133电连接;
对应的,记录器插接端733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配电连接点位7331,和至少一个或者多个信号连接点位7332,其中,配电连接点位7331以及信号连接点位7332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通道和记录器主控板751电连接。
当多通道记录器700和温度验证主机适配连接时:首先,电能从温度验证主机的电池模块600传递至主控模块500,之后,由主控模块500传递至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的配电连接点位7331,再之后,电能通过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和记录器插接端733的适配连接到达多通道记录器700,记录器主控板751对电能进行管理并配置到各用电模块当中;或者,电能在从温度验证主机传递至多通道记录器700后,记录器主控板751将电能传递至记录器电源模块760,从而为记录器电源模块760充电;又或者,前述两种情况的组合。
为了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可以适配固设于温度验证主机的记录器安装仓中,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以及多通道记录器700为例,如图17所示,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在后壳体106上设有第一记录器仓口,第一记录器仓口的宽度以及高度分别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宽度以及高度基本相同,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可穿过第一记录器仓口而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后长度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前后长度基本相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高度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高度基本相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宽度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宽度基本相同,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可被恰好容纳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在第一记录器仓口处设有第一记录器仓门1711,第一记录器仓门1711为一开关门,具体的,第一记录器仓门1711在上端部和后壳体106铰接,当多通道记录器700被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时,第一记录器仓门1711被夹在多通道记录器700的上端面和上壳体101(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上端面)之间,处于持续打开状态,当多通道记录器700被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取出,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处于空置状态时,受重力影响,第一记录器仓门1711又恢复至第一记录器仓口所在位置。
如图18所示,在多通道记录器700和记录器安装仓(171,172)中设有可拆卸固定结构;
后壳体106在左部和右部对称设有用于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相适配的第一锁紧机构180,第一锁紧机构18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
与之适配对应的,多通道记录器700在左右两侧面对称设有和第一锁紧机构180相适配的第二锁紧机构780,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第一锁紧机构180和第二锁紧机构780适配锁紧。
以位于左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第二锁紧机构780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9所示,第一锁紧机构180包括导条181、锁块182和解锁推杆183。
导条181的一端固设于后壳体106上,另一端向前方向延伸(即向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延伸),导条181的中部设有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开口方向向右,锁块182可以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活动,导条181的前部设有解锁腔1812,解锁推杆183可以在解锁腔1812内活动,解锁腔1812向前延伸至和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连通,解锁腔1812向后延伸至后壳体106。
锁块182的右端(即朝向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具体的,锁块182的右端后侧面形成从左后向右前延伸的第一限位坡面1821,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前后方向(即多通道记录器700相对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坡角,锁块182的右端前侧面形成从左前向右后延伸的第二限位坡面1822,第二限位坡面1822和前后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坡角小于等于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锁块182的左端设有解锁坡面1823,具体的,锁块182的左端后侧面向后凸起,凸起区域从左后向右前延伸形成解锁坡面1823;第一限位坡面1821、第二限位坡面1822和解锁坡面1823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位置不重合,解锁坡面1823的前后方向投影最靠近后方,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前后方向投影最靠近前方,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前后方向投影位于前两者之间。
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孔径和锁块182的外径相配合,具体的,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前后方向长度和锁块182右部以及中部的前后方向长度基本相同,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上下方向长度和锁块182右部以及中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基本相同,从而使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可恰好容纳锁块182,而又限制锁块182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活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深度(即左右方向长度)大于锁块182的左右方向长度,从而使锁块182可以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进行左右方向的运动;锁块182的左端面和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的底面之间设有锁块弹性件1824,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方向向右,受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影响,锁块182的右部露出于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外(进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锁块182的解锁坡面1823探入至解锁腔1812内,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和解锁腔1812之间的连通部分的左右方向长度大于解锁坡面1823的左右方向长度,从而使解锁坡面1823可以在解锁腔1812内进行左右方向的运动。
解锁推杆183的周部轮廓和解锁腔1812的周部轮廓相配合,具体的,解锁推杆183的左右方向长度和解锁腔1812的左右方向长度基本相同,解锁推杆183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和解锁腔1812的高度基本相同,从而限定解锁推杆183只能在解锁腔1812内沿前后方向运动,解锁推杆183和导条181之间还设有解锁弹性件1831,解锁弹性件1831的弹力方向向后,从而使解锁推杆183的后端露出于后壳体106;解锁推杆183的前端设有和解锁坡面1823相适配的解锁反坡面1832,解锁反坡面1832的方向和解锁坡面1823恰好完全相反,且解锁反坡面1832至少部分和解锁坡面1823相接触。
和前述位于左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相对应的,多通道记录器700上的第二锁紧机构780包括设置于多通道记录器700左侧的第一锁槽781和第二锁槽782,第一锁槽781较靠后,第二锁槽782较靠前。
第一锁槽781和多通道记录器700前端面平面的距离基本等于锁块182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前端面的距离,第二锁槽782和多通道记录器700前端面平面的距离小于锁块182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前端面的距离;
第一锁槽781包括靠后的第一限位槽面7811和靠前的第二限位槽面7812,第一锁槽781的槽结构和锁块182的右端相配合,当锁块182位于第一锁槽781内且非解锁状态时,第一限位槽面7811和第一限位坡面1821方向恰好相反并适配紧贴,第二限位槽面7812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方向恰好相反并适配紧贴;
第二锁槽782的深度(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锁槽781的深度,第二锁槽782包括靠后的第三限位槽面7821和靠前的第四限位槽面7822,第三限位槽面7821和第一限位坡面1821相对应,且其与前后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限位坡面1821的坡角,第四限位槽面7822和第二限位坡面1822相对应,且其与前后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当锁块182位于第二锁槽782内时,第一限位坡面1821只有部分和第三限位槽面7821接触,第二限位坡面1822只有部分和第四限位槽面7822接触。
位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右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位于左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中垂线为轴成轴对称,多通道记录器700右侧面的第二锁紧机构780和位于左侧面的第二锁紧机构780亦成轴对称,因此,对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右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多通道记录器700右侧面的第二锁紧机构780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20所示,给出了第一锁紧机构180和第二锁紧机构780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的情况:
锁紧状态,如位于左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第二锁紧机构780,此时,解锁推杆183在略靠后的位置上,锁块182受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影响,从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凸出,并适配探入于多通道记录器700左侧的第一锁槽781内,此时,第一限位坡面1821和第一限位槽面7811夹紧,第二限位坡面1822和第二限位槽面7812夹紧,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
解锁状态,如位于右侧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第二锁紧机构780,此时,按动解锁推杆183后端,解锁推杆183移动到略靠前的位置上,锁块182上的解锁坡面1823受到来自于解锁推杆183端部的解锁反坡面1832方向的推力,由于导条181限制锁块182基本不能在前后方向移动,且解锁坡面1823和解锁反坡面1832的坡面角度使其受力可被分解为前后方向受力和左右方向受力,因此,锁块182克服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并退回至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此时多通道记录器700右侧的第一锁槽781不受锁块182的限位影响,允许多通道记录器7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和第一锁紧机构180、第二锁紧机构780相配合的,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端面(即中隔板105)上还设有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和记录器弹出机构173。
如图21所示,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包括插接端头116、插接端限位框117和插接端定位件117,插接端头116在插接端限位框117内可上、下、左、后范围内移动,插接端定位件117为一磁吸件且固设于插接端头116上,对应的,记录器插接端733只要和插接端限位框117这一较大的范围对正,当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时,记录器插接端733向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处插接,插接端定位件117受记录器插接端733上的定位磁力影响,会牵引插接端头116至和记录器插接端733对正的位置处;补充的是,为了便于插接端定位件117的定位效果,记录器插接端733上可以设置与之适配的磁吸件。
记录器弹出机构173包括弹力方向向后的弹性件,当多通道记录器700完全置入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中时,锁块182和第一锁槽781适配锁紧,记录器弹出机构173和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前端面相接触,从而将向后方向的弹力施加于多通道记录器700上;
进一步的,记录器弹出机构173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锁槽781和第二锁槽78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之差,当锁块182位于第二锁槽782内时,记录器弹出机构173和多通道记录器700不接触。
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设有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相同的第一锁紧机构180和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第二主机插接端116和第一主机插接端115结构相同,因此,对第二记录器安装仓172中的第一锁紧机构180、第二主机插接端116以及记录器弹出机构173不再重复描述。
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和多通道记录器700之间的适配安装关系为例,对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空置状态下,受解锁弹性件1831的弹力驱动,解锁推杆183尽可能向后移动,与之一体联动的,解锁反坡面1832向右后方向移动,受另一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驱动,锁块182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向右运动,230与之一体联动的,解锁坡面1823向右运动,直至解锁坡面1823和解锁反坡面1832接触,此时,锁块182至少部分露出于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
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过程中,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左右两侧壁和锁块182接触,以此时,由于第一限位坡面1821存在一定坡角,且该角度相对较小(不大于第二限位坡面1822的坡角),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继续推动多通道记录器700,此时,锁块182受到向前方向的力,由于受力面(第一限位坡面1821)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存在一定角度,且锁块182被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限制不能进行前后方向运动,因此,锁块182因受力转换为向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内运动,直至锁块182露出部分不影响多通道记录器700运动/锁块182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不露出;
继续将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锁块182首先进入第二锁槽782内,由于第二锁槽782较浅,可以比较容易地克服锁块182的第一限位坡面1821相接触时的阻力,从而使多通道记录器700继续运动,直至锁块182露出部分不影响多通道记录器700运动/锁块182在锁块182活动盲孔1811不露出;
继续将多通道记录器700置入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锁块182进入第一锁槽781内,由于多通道记录器700的前端面和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的前端面已接触,因此,多通道记录器700不涉及继续向前方向的运动,同时,由于第一锁槽781较深且和锁块182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受锁块弹性件1824弹力影响,锁块182和第一锁槽781之间锁紧,多通道记录器700被可拆卸地固设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内;
需要将多通道记录器700取出时,推动解锁推杆183向前,解锁推杆183前端面的解锁反坡面1832向前,和解锁反坡面1832相接触的解锁坡面1823由于角度和位置限制,克服锁块弹性件1824的弹力反向运动,直至锁块182从第一锁槽781内脱离,此时,受到记录器弹出机构173的弹力影响,多通道记录器700被弹出一段距离直至锁块182进入第二锁槽782,多通道记录器700至少有部分露出于第一记录器安装仓171外,此时,如欲继续将多通道记录器700取出,通过多通道记录器700露出部分继续向外拉动即可。
通过第一主机插接端115和记录器插接端733的适配连接,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700之间的电交互(包括温度验证任务、温度验证信息等的数据信号交互)及电能传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仪100,包括:
设置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
该容纳槽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配置为,该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该容纳槽时,将该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该数据采集器卡固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凸起端向该数据采集器提供与该第一方向相300反的第二方向400的弹力,使得当该限位机构从该第二位置释放该数据采集器时,该弹性凸起端将该数据采集器从该第二位置弹出至该第一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采集器200,该数据采集器被配置为:
能够插入测试仪上设置的容纳槽,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该容纳槽时,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卡固在该第二位置时,与该容纳槽中的弹性凸起端接触,接受该弹性凸起端提供的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400的弹力,使得当该测试仪从该第二位置释放该数据采集器时,该数据采集器从该第二位置弹出至该第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测试仪100、数据采集器200相同,参照上述实施例测试仪100、数据采集器200的描述即可,此处不赘述。
本实施例的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通过在测试仪设置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构造能够从外部插入容纳槽的数据采集器,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限位机构,实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容纳槽时,将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在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使得数据采集器卡固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凸起端向数据采集器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当限位机构从第二位置释放数据采集器时,弹性凸起端将数据采集器从第二位置弹出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测试仪,并便于将数据采集器弹出。能够降低移动测试仪或者触碰数据采集器造成的数据采集器与测试仪脱离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其中,所述测试仪包括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所述数据采集器被构造为能够从外部插入所述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配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向所述数据采集器提供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限位机构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的卡固力度小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卡固力度,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数据采集器可以手动拔出,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数据采集器不可手动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性限位销;
所述数据采集器的侧面间隔设置与所述限位销匹配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深度;
所述限位销落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将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销落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将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销包括用于卡固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角状凸起,所述角状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方向背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截面与所述角状凸起形状匹配,所述第一面的斜度小于所述第二面的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条形导向楞;
所述数据采集器设置与所述导向楞匹配的条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楞配合,使得所述数据采集器实现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脱离所述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限位销设置于所述导向楞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包含按压端,所述按压端设置在所述容纳槽边沿,所述按压端通过连杆与所述限位销接触,所述按压端被配置为,当所述按压端被按压后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脱离,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被按压后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脱离,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所述连杆提供向所述第二方向回弹力,所述按压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后所述弹性件提供的回弹力将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回弹,带动所述按压端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设置第一斜面,所述限位销设置与所述第一斜面反向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带动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脱离,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左内侧面的左限位弹片和所述容纳槽右内侧面的右限位弹片,所述左限位弹片及所述右限位弹片分别设置与各自联动的限位推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器对称的两侧面分别左限位弧面及右限位弧面,所述左限位弧面与所述左限位弹片相匹配,所述右限位弧面与所述右限位弹片相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的内侧面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磁吸件1841和隔磁片1842,所述第一磁吸件1841在所述容纳槽的内侧面露出,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侧面隔磁腔1843,隔磁片1842活动设置于隔磁腔1843内并可以在隔磁腔1843内沿其周向区域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端与所述数据采集器接触,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弹性凸起端提供的弹力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仪设置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一接触端连接所述测试仪的处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设置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匹配的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处理器;
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脱离;
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接触建立电连接,使得所述测试仪与所述数据采集器基于该电连接进行信号交互,从而实现所述数据采集器的处理器将连接到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至少一个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至所述测试仪,由所述测试仪的处理器对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接触后,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端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一体随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端及所述第二接触端中的一个包括设置插针的插针座,所述第一接触端及所述第二接触端中的另一个设置与所述插针匹配的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限位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19.一种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用于容纳插入数据采集器的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配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容纳槽设置可伸缩的弹性凸起端,所述数据采集器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向所述数据采集器提供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限位机构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弹性凸起端将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20.一种数据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被配置为:
能够插入测试仪上设置的容纳槽,并且在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纳槽时,依次卡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卡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容纳槽中的弹性凸起端接触,接受所述弹性凸起端提供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弹力,使得当所述测试仪从所述第二位置释放所述数据采集器时,所述数据采集器从所述第二位置弹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29857 | 2021-09-10 | ||
CN202111062985 | 2021-09-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4433A true CN115824433A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23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05199.5A Pending CN115824433A (zh) | 2021-09-10 | 2022-09-09 |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24433A (zh) |
-
2022
- 2022-09-09 CN CN202211105199.5A patent/CN11582443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27953A (en) |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nd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multiple devices | |
JP4726737B2 (ja) | 光コネクタの抜け止め解除補助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装置 | |
CA2363238A1 (en) | Universal adapter with interchangeable plugs | |
US10244089B2 (en) | Conjoining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a mobile device | |
US8353715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unplugging RJ-45 connector | |
US20120313390A1 (en) | Connecting Device For Multifunctional Box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2089936A (zh) | 通信装置连接器 | |
CN102611767A (zh) | 手机 | |
US9838521B2 (en) | Multi-purpose tray in a mobile device | |
JP4776504B2 (ja) | 光コネクタの抜け止め解除補助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装置 | |
JP2011048174A (ja) | 着脱工具 | |
CN101908694A (zh) | Usb接口及机箱面板 | |
CN115824433A (zh) |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及数据采集器 | |
US20100232757A1 (en) | Lc adapter | |
US5815369A (en) | Computer PC tray to monitor assembly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201349392Y (zh) | 屏蔽装置及应用所述屏蔽装置的通信设备 | |
CN215639806U (zh) | 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 | |
CN209784588U (zh) | 带自锁双芯光缆连接器及其装配结构和拆卸与开锁工具 | |
WO2017074879A1 (en) | Conjoining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a mobile device | |
CN215639807U (zh) | 现场温度验证仪及多通道记录器 | |
JP2006283312A (ja) | 戸挟み検出装置、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211741986U (zh) |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 |
US6763594B2 (en) | Cordless alignment system having conveniently interchangeable batteries | |
CN215865517U (zh) | 现场温度验证系统 | |
CN216014245U (zh) | 温度验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