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1986U -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1986U
CN211741986U CN202020553364.3U CN202020553364U CN211741986U CN 211741986 U CN211741986 U CN 211741986U CN 202020553364 U CN202020553364 U CN 202020553364U CN 211741986 U CN211741986 U CN 21174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odule
shell
housing
connecting element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33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俊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33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1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该把手模组包括壳体和第一连接元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壁,所述壳体具有拉拔槽,所述拉拔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前壳壁;所述拉拔槽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前壳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该把手模组用于服务器时,可通过其第一连接元件的连接部与服务器的主机机壳连接,将把手模组固定在服务器上,这样,在服务器置于机柜后,需要维修或设定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模组的拉拔槽将服务器自机柜内取出,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网络传输的需求不断提升,往往需要多个服务器配合才能满足,这些服务器往往会安装在一个机柜中。
当安装在一个机柜中的服务器需要维修或设定时,使用者需要将服务器自机柜中拆出,再电连接外界设备以进行维修或设定,现有的结构设计中,没有将服务器自机柜中取出的结构,非常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能够方便使用者将服务器自机柜中取出,又不容易损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把手模组,包括壳体和第一连接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壁,所述壳体具有拉拔槽,所述拉拔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前壳壁;所述拉拔槽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前壳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模组用于服务器时,可通过其第一连接元件的连接部与服务器的主机机壳连接,将把手模组固定在服务器上,这样,在服务器置于机柜后,需要维修或设定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模组的拉拔槽将服务器自机柜内取出,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前壳壁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前侧;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拉拔槽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
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自上至下依次排列。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开口临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弧形内缘。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弧形内缘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弧形内缘的中部向所述第二表面方向凹陷。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为22mm~26mm。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4mm~16mm;所述拉拔槽的所述开口在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18mm~20mm。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壳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所述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按压模组;
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
所述前壳壁配置有至少一个按钮,所述按钮的位置与所述按压模组的位置对应,以便触发所述按压模组。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埠;所述前壳壁配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埠的位置对应。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具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使所述容置空间连通至外部。
如上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机壳体和主机,所述主机壳体具有用于容纳主机的容纳空间;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把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主机壳体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把手模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服务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把手模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把手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把手模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把手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把手模组沿剖面线在上下方向剖视后自A-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服务器10;
把手模组100,壳体110,前壳壁111,按钮112A、112B、112C,第一表面113,拉拔槽114,开口115,弧形内缘115s,第二表面116,容置空间117,连接开口118,第一连接元件120,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第一开孔123,第二开孔124,开槽127,第二连接元件130,按压模组131A、131B、131C,连接埠132;
主机壳体200,容纳空间201,侧壁210;
螺丝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一并说明,有益效果不再重复论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服务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该实施例中,服务器10包括主机壳体200、主机和把手模组100,图1中省去了主机。主机壳体100具有容纳空间201,主机设于该容纳空间201内。
把手模组100与主机壳体200连接,图示方案中,把手模组100具体与主机壳体200的一个侧壁210连接,把手模组100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把手模组100拉动服务器10,显然,把手模组100固接于主机壳体200的前端,即服务器10置于柜体后,把手模组100靠近柜体面向使用者的一侧。
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把手模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把手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本文中将使用状态下,把手模组100面向使用者的一侧称之为前,相对的一侧即为后,把手模组100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把手模组10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该实施例中,把手模组100包括壳体110和第一连接元件120。
壳体110包括前壳壁111,壳体110具有拉拔槽114,拉拔槽114具有开口115,该开口115形成于前壳壁111,其中,拉拔槽114沿壳体110的前后方向向壳体110的内部凹陷。
第一连接元件120与前壳壁111相对设置,并与壳体110的后侧固接,第一连接元件120设有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在应用于服务器10时,该外部部件为主机壳体200,具体到图1所示方案中,第一连接元件120具有与主机壳体200的侧壁210连接的连接部。
如上,在服务器10上设置该把手模组100后,在服务器10置于机柜后,需要维修或设定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模组100将服务器10自机柜取出,具体地,使用者的手可自开口115伸入拉拔槽114内,并把持前壳壁111临近开口115的部分向前施力将服务器10拉出,使用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
具体的方案中,为提高把手模组100的耐用度,把手模组100的壳体110具体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壳体。
具体的方案中,壳体110的前壳壁111具有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6,沿壳体110的前后方向,第二表面116位于第一表面113的前侧,可理解为,第二表面116相对第一表面113向前凸出。
其中,拉拔槽114的开口115位于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6之间,且拉拔槽1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表面116与第一连接元件120之间,第一表面113、开口115和第二表面116沿壳体110的上下方向自上至下依次排列,这样,拉拔槽114的内部空间延伸至第二表面116,且拉拔槽114靠近把手组件100的下方,有利于使用者往向前的方向施力而拉动服务器10。
拉拔槽114的开口115临近第二表面116的一侧具有弧形内缘115s,该弧形内缘115s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该弧形内缘115s的中部具体向第二表面116方向凹陷,这样设置,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使用者拉拔施力的形状,同时可以提升使用时的手感。
把手模组100通过第一连接元件120连接至主机壳体200的侧壁210,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20包括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第一连接板121与壳体110直接连接,且与前壳壁111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板122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形成与主机壳体200的侧壁210连接的连接部,结合图1理解。
第一连接板121与壳体110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接,优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比如在第一连接板12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孔123,具体通过螺丝50(标示于图4和图5中)等紧固件将两者固接。
第二连接板122与主机壳体200的侧壁2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接,优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以方便更换把手模组100。比如说,可以在第二连接板122上开设两个第二开孔124,通过紧固件将两者固接。
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第一连接板121用于固接的第一开孔123和第二连接板122用于固接的第二开孔124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请一并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把手模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把手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把手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元件130,第二连接元件130上设有至少一个按压模组,图示方案中,第二连接元件130沿上下方向依次设有三个按压模组131A、131B、131C,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置。
把手模组100的壳体110具有容置空间117,第二连接元件130设于该容置空间117内,且位于壳体110和第一连接元件120的第一连接板121之间。
按压模组131A、131B、131C朝向壳体110的前壳壁111,在前壳壁111上配置有分别对应于三个按压模组131A、131B、131C的三个按钮112A、112B、112C,通过按压按钮112A、112B、112C可触发相应的按压模组131A、131B、131C,这样设置后,按压模组131A、131B、131C可与主机壳体200内的主机通信连接,不同的按压模组对应不同的功能,比如电源按钮等。
为方便壳体110内的按压模组131A、131B、131C与外部通信,在第一连接元件120的第一连接板121上还设有开槽117,以使壳体110的容置空间能够通过开槽117连通至外部,便于按压模组131A、131B、131C与外部设备的线缆连接。
具体的方案中,在第二连接元件13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埠132,图示方案中,第二连接元件130上具体设有一个连接埠132,实际中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在前壳壁111上配置有与连接埠132对应的连接开口118,以便外部设备通过该连接开口与连接埠132通信连接,显然,连接埠132也朝向前壳壁111设置。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6在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L1为14mm~16mm,拉拔槽114的开口115在壳体110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18mm~20mm。
这样,开口115具有足够的大小供使用者的手伸入拉拔槽114内以把持前壳壁111向外拉动服务器10。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图2中把手模组沿剖面线在上下方向剖视后自A-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拉拔槽114的开口115位于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6之间,且在壳体110的前后方向上,第二表面116和第一连接元件120之间的距离L3为22mm~26mm。这样,拉拔槽114具有足够的空间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拉拔槽114内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第一连接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壁,所述壳体具有拉拔槽,所述拉拔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前壳壁;所述拉拔槽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前壳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壁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前侧;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拉拔槽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
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自上至下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临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弧形内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内缘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弧形内缘的中部向所述第二表面方向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为22mm~2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4mm~16mm;所述拉拔槽的所述开口在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18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壳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按压模组;
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之间;
所述前壳壁配置有至少一个按钮,所述按钮的位置与所述按压模组的位置对应,以便触发所述按压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埠;所述前壳壁配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埠的位置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具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使所述容置空间连通至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壳体。
12.服务器,包括主机壳体和主机,所述主机壳体具有用于容纳主机的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模组,所述把手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主机壳体固定连接。
CN202020553364.3U 2020-04-15 2020-04-15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Active CN21174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3364.3U CN211741986U (zh) 2020-04-15 2020-04-15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3364.3U CN211741986U (zh) 2020-04-15 2020-04-15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1986U true CN211741986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3364.3U Active CN211741986U (zh) 2020-04-15 2020-04-15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1366B1 (ko) 컴퓨터용 케이블 매니저 장치
EP2274804B1 (en) Connec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958198B1 (en) Wi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a housing
CN112394780A (zh) 服务器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112394781A (zh) 服务器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211741986U (zh)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US5742003A (en) Computer terminal box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structure
JP2577724Y2 (ja) プリンタ
CN111526689B (zh) 电子装置
CA2379239A1 (en) Rear connector panels for housings
US6724621B1 (en) Portable hard disk drive cartridge having adaptable interface
JP4621027B2 (ja) 接続装置
US20040023720A1 (en) Controller
CN212906099U (zh) 把手模组及具有该把手模组的服务器
TW201023449A (en) Connector device
CN215639806U (zh) 现场温度验证主机和多通道记录器
CN213211706U (zh) 移动硬盘安装结构及设有该安装结构的移动硬盘
CN218092545U (zh) 一种电子与供电器件模组化的电子锁面板结构
CN217606242U (zh) 芯片构件和显影盒
JP4700634B2 (ja) 外付け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577684U (zh) 一种硬盘框架
CN216623184U (zh) 点菜机
CN220107065U (zh) 一种同轴接口式sfp电口模块
CN217825019U (zh) 信号转换装置
CN215420519U (zh) 显示设备、ops电脑以及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