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3183B -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3183B
CN115823183B CN202310111978.4A CN202310111978A CN115823183B CN 115823183 B CN115823183 B CN 115823183B CN 202310111978 A CN202310111978 A CN 202310111978A CN 115823183 B CN115823183 B CN 115823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threaded rod
bolt
spring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1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23183A (zh
Inventor
龚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Liangshe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Liangshe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Liangshe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Liangshe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1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3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3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3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23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3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包括减震器、螺栓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减震器顶部套设有上抱箍,所述上抱箍的两侧开设有孔洞,所述下抱箍的两侧设置有螺母,所述中心盒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的顶部固定有上管体。该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下抱箍、上抱箍分别套设于减震器的底部和顶部,并利用螺纹杆、螺母加强下抱箍、上抱箍之间的连接,由于上抱箍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两侧与上抱箍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且螺纹杆的拧转拆装过程便捷简单,且利用螺纹杆的转动可加强下抱箍、上抱箍与承重面、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以配合增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减震器具有便于安装、水平向减震好的优点,橡胶减震器作为一类重要的减震元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机械、汽车、铁路机车、水上运输工具、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可以说,凡是需要用到减震和隔震的地方都需要使用橡胶减震器。
如申请号:CN200510094758.7,该发明提供了橡胶弹簧减震器,由下橡胶弹簧、上橡胶弹簧、上垫片、螺母、螺栓、上联接座、下联接座及下垫片和垫圈组成;其中,下橡胶弹簧安装在下联接座内,上橡胶弹簧安装在上联接座内,上垫片位于上橡胶弹簧的上面,下垫片位于下橡胶弹簧的下面,螺栓穿过上垫片、上橡胶弹簧、上联接座、下橡胶弹簧、下垫片、下联接座、垫圈由螺母固定螺栓的两头形成橡胶弹簧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生产成本低、运行维修费用低。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橡胶弹簧减震器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橡胶减震器结构和外形尺寸的限制,橡胶减震器的外部无可靠的金属防护结构,在橡胶意外失效时存在橡胶减震器与连接壳体分离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包括减震器、螺栓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减震器顶部套设有上抱箍,且减震器底部套设有下抱箍,所述上抱箍的两侧开设有孔洞,所述下抱箍的两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栓组件穿设于孔洞的内部,所述螺栓组件包括中心盒、第一锥形齿、螺纹杆、第二锥形齿、输入端、上管体、第一弹簧、第一方体柱和上螺栓,所述中心盒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且第一锥形齿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锥形齿的侧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且第二锥形齿的侧面固定有输入端,所述第一锥形齿的顶部固定有上管体,且上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方体柱,且第一方体柱的顶部通过辅助组件连接有上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贯穿中心盒底部,且输入端与中心盒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体柱的外口结构与上管体的内口结构相适配,且上管体呈圆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通过第一锥形齿、第二锥形齿与输入端构成传动结构,且上螺栓通过上管体与第一锥形齿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栓通过第一方体柱、第一弹簧与上管体弹性连接,且上螺栓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接头,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连接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空心螺杆和承接柱,所述空心螺杆的顶部固定有承接柱,且承接柱的外口结构尺寸与承接头底部内口结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方体柱,所述空心螺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方体柱,所述下连接组件还包括下螺栓,所述第二方体柱的底部固定有下螺栓,所述下螺栓、第二方体柱通过第二弹簧与空心螺杆弹性连接,且下螺栓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圆盘盒、盒槽、固定外杆、第三弹簧、伸缩内杆、连接柱和弹性皮,所述圆盘盒的内部开设有盒槽,且盒槽的内壁呈环形状分布有固定外杆,所述固定外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端部固定有伸缩内杆,所述伸缩内杆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侧壁固定有弹性皮,所述连接柱与上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步骤一:上抱箍套设至减震器顶部,且上抱箍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而下抱箍套设至减震器顶部,且下抱箍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将螺纹杆穿过上抱箍两侧的孔洞,且螺纹杆顶部与第一锥形齿通过螺丝连接,即螺纹杆顶部的螺纹孔位与第一锥形齿底部、中心盒底部的螺纹孔位重合,再在螺纹孔位拧入螺丝,以使得螺纹杆与第一锥形齿固定连接;
步骤二:使螺纹杆底部的承接头下降靠近螺母,再利用电钻头契合抵住第二锥形齿,电钻头带动第二锥形齿使得第一锥形齿携带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
步骤三:螺纹杆转动时带动上管体使其携带第一方体柱和上螺栓随之转动,上螺栓通过第一弹簧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转动而使得上螺栓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
步骤四: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的伸缩而沿着盒槽内部进行水平移动,由此配合减震器加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步骤五:承接头与承接柱插接,并在螺纹杆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沿螺母内部转动而下降,使得下螺栓通过第二弹簧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带动第二方体柱、下螺栓转动,使得下螺栓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进一步加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步骤六:减震器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减震器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由于上抱箍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两侧与上抱箍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上抱箍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步骤七:后期需要拆卸取下上抱箍时,先利用电钻头反向拧动第二锥形齿使得螺纹杆脱离螺母内部,再拧下螺丝即可使得中心盒和螺纹杆分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下抱箍、上抱箍分别套设于减震器的底部和顶部,并利用螺纹杆、螺母加强下抱箍、上抱箍之间的连接,由于上抱箍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两侧与上抱箍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且螺纹杆的拧转拆装过程便捷简单,且利用螺纹杆的转动可加强下抱箍、上抱箍与承重面、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以配合增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1.该加强的防脱结构,减震器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而减震器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上述变化统称震动,而下抱箍、上抱箍分别套设于减震器的底部和顶部,并利用螺纹杆、螺母加强下抱箍、上抱箍之间的连接,由于上抱箍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两侧与上抱箍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上抱箍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2.该加强的防脱结构,上抱箍的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下抱箍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利用电钻头带动输入端使得第二锥形齿带动第一锥形齿转动,而第一锥形齿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并逐渐下降,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从而便于人工操作,避免上抱箍两端与机械壳体之间的间隙小而无法拧转螺纹杆。
3.该加强的防脱结构,螺纹杆转动时上管体携带第一方体柱和上螺栓随之转动,上螺栓通过第一弹簧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转动而使得上螺栓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且无需额外操作,以降低操作难度,并且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随之伸缩配合减震器可以加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4.该加强的防脱结构,承接头与承接柱插接,并在螺纹杆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转动并下降,使得下螺栓通过第二弹簧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带动第二方体柱、下螺栓转动,使得下螺栓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进一步加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
5.该加强的防脱结构,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的伸缩而沿着盒槽内部进行水平移动,即上螺栓传递震动至连接柱,连接柱因此水平移动使得伸缩内杆对第三弹簧施力,使得第三弹簧发生伸缩,由此配合减震器加强减震器的负荷能力,且连接柱水平移动过程中弹性皮始终封闭圆盘盒顶部开口部位,以防止外界灰尘侵入圆盘盒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上抱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上抱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下抱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中心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螺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圆盘盒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弹性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器;2、上抱箍;3、下抱箍;4、孔洞;5、螺母;6、螺栓组件;601、中心盒;602、第一锥形齿;603、螺纹杆;604、第二锥形齿;605、输入端;606、上管体;607、第一弹簧;608、第一方体柱;609、上螺栓;7、承接头;8、下连接组件;801、空心螺杆;802、承接柱;803、第二弹簧;804、第二方体柱;805、下螺栓;9、辅助组件;901、圆盘盒;902、盒槽;903、固定外杆;904、第三弹簧;905、伸缩内杆;906、连接柱;907、弹性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包括减震器1、螺栓组件6和辅助组件9,减震器1顶部套设有上抱箍2,且减震器1底部套设有下抱箍3,上抱箍2的两侧开设有孔洞4,下抱箍3的两侧设置有螺母5,螺栓组件6穿设于孔洞4的内部,螺栓组件6包括中心盒601、第一锥形齿602、螺纹杆603、第二锥形齿604、输入端605、上管体606、第一弹簧607、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中心盒601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602,且第一锥形齿602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螺纹杆603,第一锥形齿602的侧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604,且第二锥形齿604的侧面固定有输入端605,第一锥形齿602的顶部固定有上管体606,且上管体6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07,第一弹簧60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方体柱608,且第一方体柱608的顶部通过辅助组件9连接有上螺栓609,螺纹杆603贯穿中心盒601底部,且输入端605与中心盒601转动连接,第一方体柱608的外口结构与上管体606的内口结构相适配,且上管体606呈圆柱状,螺纹杆603通过第一锥形齿602、第二锥形齿604与输入端605构成传动结构,且上螺栓609通过上管体606与第一锥形齿602传动连接,上螺栓609通过第一方体柱608、第一弹簧607与上管体606弹性连接,且上螺栓609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603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具体操作如下,上抱箍2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上抱箍2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而下抱箍3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下抱箍3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将螺纹杆603穿过上抱箍2两侧的孔洞4,且螺纹杆603顶部与第一锥形齿602通过螺丝连接,即螺纹杆603顶部的螺纹孔位与第一锥形齿602底部、中心盒601底部的螺纹孔位重合,再在螺纹孔位拧入螺丝,以使得螺纹杆603与第一锥形齿602固定连接,然后使螺纹杆603底部的承接头7下降靠近螺母5,再利用电钻头契合抵住第二锥形齿604,电钻头带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第一锥形齿602携带螺纹杆603转动,使得螺纹杆603与螺母5螺纹连接,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603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从而便于人工操作,避免上抱箍2两端与机械壳体之间的间隙小而无法拧转螺纹杆603,螺纹杆603转动时带动上管体606使其携带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随之转动,上螺栓609通过第一弹簧607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606转动而使得上螺栓609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2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且无需额外操作,以降低操作难度,并且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伸缩配合减震器1可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在后期需要拆卸取下上抱箍2时,先利用电钻头反向拧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螺纹杆603脱离螺母5内部,再拧下螺丝即可使得中心盒601和螺纹杆603分离,避免因机械壳体阻挡而无法取下螺纹杆603。
如图1、图5所示,螺纹杆60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接头7,螺母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连接组件8,下连接组件8包括空心螺杆801和承接柱802,空心螺杆801的顶部固定有承接柱802,且承接柱802的外口结构尺寸与承接头7底部内口结构尺寸相适配,下连接组件8还包括第二弹簧803和第二方体柱804,空心螺杆8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803,且第二弹簧80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方体柱804,下连接组件8还包括下螺栓805,第二方体柱804的底部固定有下螺栓805,下螺栓805、第二方体柱804通过第二弹簧803与空心螺杆801弹性连接,且下螺栓805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603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具体操作如下,承接头7与承接柱802插接,并在螺纹杆603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801沿螺母5内部转动而下降,使得下螺栓805通过第二弹簧803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603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801带动第二方体柱804、下螺栓805转动,使得下螺栓805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3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1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803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607进一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而减震器1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减震器1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1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1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上述变化统称震动,而下抱箍3、上抱箍2分别套设于减震器1的底部和顶部,并利用螺纹杆603、螺母5加强下抱箍3、上抱箍2之间的连接,由于上抱箍2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1两侧与上抱箍2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1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3、上抱箍2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如图1、图6-图7所示,辅助组件9包括圆盘盒901、盒槽902、固定外杆903、第三弹簧904、伸缩内杆905、连接柱906和弹性皮907,圆盘盒901的内部开设有盒槽902,且盒槽902的内壁呈环形状分布有固定外杆903,固定外杆9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904,且第三弹簧904的端部固定有伸缩内杆905,伸缩内杆905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柱906,且连接柱906的外侧壁固定有弹性皮907,连接柱906与上螺栓609固定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906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904的伸缩而沿着盒槽902内部进行水平移动,即上螺栓609传递震动至连接柱906,连接柱906因此水平移动使得伸缩内杆905对第三弹簧904施力,使得第三弹簧904发生伸缩,由此配合减震器1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且连接柱906水平移动过程中弹性皮907始终封闭圆盘盒901顶部开口部位,以防止外界灰尘侵入圆盘盒901内部。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步骤一:上抱箍2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上抱箍2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而下抱箍3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下抱箍3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将螺纹杆603穿过上抱箍2两侧的孔洞4,且螺纹杆603顶部与第一锥形齿602通过螺丝连接,即螺纹杆603顶部的螺纹孔位与第一锥形齿602底部、中心盒601底部的螺纹孔位重合,再在螺纹孔位拧入螺丝,以使得螺纹杆603与第一锥形齿602固定连接;
步骤二:使螺纹杆603底部的承接头7下降靠近螺母5,再利用电钻头契合抵住第二锥形齿604,电钻头带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第一锥形齿602携带螺纹杆603转动,使得螺纹杆603与螺母5螺纹连接,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603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
步骤三:螺纹杆603转动时带动上管体606使其携带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随之转动,上螺栓609通过第一弹簧607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606转动而使得上螺栓609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2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
步骤四: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906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904的伸缩而沿着盒槽902内部进行水平移动,由此配合减震器1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步骤五:承接头7与承接柱802插接,并在螺纹杆603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801沿螺母5内部转动而下降,使得下螺栓805通过第二弹簧803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603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801带动第二方体柱804、下螺栓805转动,使得下螺栓805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3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1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803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607进一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步骤六:减震器1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减震器1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1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1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由于上抱箍2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1两侧与上抱箍2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1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3、上抱箍2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步骤七:后期需要拆卸取下上抱箍2时,先利用电钻头反向拧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螺纹杆603脱离螺母5内部,再拧下螺丝即可使得中心盒601和螺纹杆603分离。
综上,如图1-图7所示,该加强的防脱结构,使用时,首先上抱箍2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上抱箍2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而下抱箍3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下抱箍3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将螺纹杆603穿过上抱箍2两侧的孔洞4,且螺纹杆603顶部与第一锥形齿602通过螺丝连接,即螺纹杆603顶部的螺纹孔位与第一锥形齿602底部、中心盒601底部的螺纹孔位重合,再在螺纹孔位拧入螺丝,以使得螺纹杆603与第一锥形齿602固定连接;
然后使螺纹杆603底部的承接头7下降靠近螺母5,再利用电钻头契合抵住第二锥形齿604,电钻头带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第一锥形齿602携带螺纹杆603转动,使得螺纹杆603与螺母5螺纹连接,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603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从而便于人工操作,避免上抱箍2两端与机械壳体之间的间隙小而无法拧转螺纹杆603;
螺纹杆603转动时带动上管体606使其携带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随之转动,上螺栓609通过第一弹簧607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606转动而使得上螺栓609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2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且无需额外操作,以降低操作难度,并且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伸缩配合减震器1可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906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904的伸缩而沿着盒槽902内部进行水平移动,由此配合减震器1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承接头7与承接柱802插接,并在螺纹杆603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801沿螺母5内部转动而下降,使得下螺栓805通过第二弹簧803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603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801带动第二方体柱804、下螺栓805转动,使得下螺栓805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3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1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803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607进一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而减震器1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减震器1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1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1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上述变化统称震动,而下抱箍3、上抱箍2分别套设于减震器1的底部和顶部,并利用螺纹杆603、螺母5加强下抱箍3、上抱箍2之间的连接,由于上抱箍2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1两侧与上抱箍2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1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3、上抱箍2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在后期需要拆卸取下上抱箍2时,先利用电钻头反向拧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螺纹杆603脱离螺母5内部,再拧下螺丝即可使得中心盒601和螺纹杆603分离,避免因机械壳体阻挡而无法取下螺纹杆603。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包括减震器(1)、螺栓组件(6)和辅助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1)顶部套设有上抱箍(2),且减震器(1)底部套设有下抱箍(3),所述上抱箍(2)的两侧开设有孔洞(4),所述下抱箍(3)的两侧设置有螺母(5),所述螺栓组件(6)穿设于孔洞(4)的内部,所述螺栓组件(6)包括中心盒(601)、第一锥形齿(602)、螺纹杆(603)、第二锥形齿(604)、输入端(605)、上管体(606)、第一弹簧(607)、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所述中心盒(601)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602),且第一锥形齿(602)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螺纹杆(603),所述第一锥形齿(602)的侧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604),且第二锥形齿(604)的侧面固定有输入端(605),所述第一锥形齿(602)的顶部固定有上管体(606),且上管体(6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07),所述第一弹簧(60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方体柱(608),且第一方体柱(608)的顶部通过辅助组件(9)连接有上螺栓(609),所述螺纹杆(60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接头(7),所述螺母(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连接组件(8),所述下连接组件(8)包括空心螺杆(801)和承接柱(802),所述空心螺杆(801)的顶部固定有承接柱(802),且承接柱(802)的外口结构尺寸与承接头(7)底部内口结构尺寸相适配,所述下连接组件(8)还包括第二弹簧(803)和第二方体柱(804),所述空心螺杆(8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803),且第二弹簧(80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方体柱(804),所述下连接组件(8)还包括下螺栓(805),所述第二方体柱(804)的底部固定有下螺栓(805),所述下螺栓(805)、第二方体柱(804)通过第二弹簧(803)与空心螺杆(801)弹性连接,且下螺栓(805)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603)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所述辅助组件(9)包括圆盘盒(901)、盒槽(902)、固定外杆(903)、第三弹簧(904)、伸缩内杆(905)、连接柱(906)和弹性皮(907),所述圆盘盒(901)的内部开设有盒槽(902),且盒槽(902)的内壁呈环形状分布有固定外杆(903),所述固定外杆(9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904),且第三弹簧(904)的端部固定有伸缩内杆(905),所述伸缩内杆(905)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柱(906),且连接柱(906)的外侧壁固定有弹性皮(907),所述连接柱(906)与上螺栓(609)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03)贯穿中心盒(601)底部,且输入端(605)与中心盒(60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体柱(608)的外口结构与上管体(606)的内口结构相适配,且上管体(606)呈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03)通过第一锥形齿(602)、第二锥形齿(604)与输入端(605)构成传动结构,且上螺栓(609)通过上管体(606)与第一锥形齿(602)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栓(609)通过第一方体柱(608)、第一弹簧(607)与上管体(606)弹性连接,且上螺栓(609)的竖直中轴线与螺纹杆(603)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步骤一:上抱箍(2)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上抱箍(2)顶面与机械壳体的底面接触,而下抱箍(3)套设至减震器(1)顶部,且下抱箍(3)底面与承重面表面接触,将螺纹杆(603)穿过上抱箍(2)两侧的孔洞(4),且螺纹杆(603)顶部与第一锥形齿(602)通过螺丝连接,即螺纹杆(603)顶部的螺纹孔位与第一锥形齿(602)底部、中心盒(601)底部的螺纹孔位重合,再在螺纹孔位拧入螺丝,以使得螺纹杆(603)与第一锥形齿(602)固定连接;
步骤二:使螺纹杆(603)底部的承接头(7)下降靠近螺母(5),再利用电钻头契合抵住第二锥形齿(604),电钻头带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第一锥形齿(602)携带螺纹杆(603)转动,使得螺纹杆(603)与螺母(5)螺纹连接,其中电钻头与螺纹杆(603)之间是呈垂直分布的;
步骤三:螺纹杆(603)转动时带动上管体(606)使其携带第一方体柱(608)和上螺栓(609)随之转动,上螺栓(609)通过第一弹簧(607)具有弹性而实时顶伸至机械壳体底部对应的螺纹口处,并利用上管体(606)转动而使得上螺栓(609)在弹性作用下拧入机械壳体底部的螺纹口,由此加强上抱箍(2)与机械壳体之间的连接性;
步骤四:机械壳体在震动时第一弹簧(607)随之竖向伸缩,同时连接柱(906)基于振动力配合第三弹簧(904)的伸缩而沿着盒槽(902)内部进行水平移动,由此配合减震器(1)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步骤五:承接头(7)与承接柱(802)插接,并在螺纹杆(603)的转动下带动空心螺杆(801)沿螺母(5)内部转动而下降,使得下螺栓(805)通过第二弹簧(803)伸至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处,并在螺纹杆(603)后续转动下空心螺杆(801)带动第二方体柱(804)、下螺栓(805)转动,使得下螺栓(805)拧入承重面表面的螺纹孔内部,以此加强下抱箍(3)与承重面之间的连接性,在减震器(1)的橡胶伸缩形变时,第二弹簧(803)随之伸缩以配合第一弹簧(607)进一步加强减震器(1)的负荷能力;
步骤六:减震器(1)顶部与机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减震器(1)底部连接于承重面,减震器(1)运行时因外界因素或机械运行产生的震动而使得减震器(1)的橡胶部分出现相应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周期形变,由于上抱箍(2)中部呈凸状结构,使得减震器(1)两侧与上抱箍(2)之间具有间隙,不会干扰减震器(1)的正常作业,但限制了橡胶进一步变形,即当橡胶失效或超出负荷能力时,下抱箍(3)、上抱箍(2)将受到拉伸以阻止机械壳体与承重面之间发生分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步骤七:后期需要拆卸取下上抱箍(2)时,先利用电钻头反向拧动第二锥形齿(604)使得螺纹杆(603)脱离螺母(5)内部,再拧下螺丝即可使得中心盒(601)和螺纹杆(603)分离。
CN202310111978.4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Active CN115823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978.4A CN115823183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978.4A CN115823183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3183A CN115823183A (zh) 2023-03-21
CN115823183B true CN115823183B (zh) 2023-05-02

Family

ID=8552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1978.4A Active CN115823183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318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1727C (zh) * 2005-10-13 2008-04-16 东南大学 橡胶弹簧减震器
JP2007277810A (ja) * 2006-04-03 2007-10-25 Fujiaki Uto 軽量建築物における免震装置
CN208010452U (zh) * 2018-03-30 2018-10-26 东莞市能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排烟消音装置
CN208397447U (zh) * 2018-06-21 2019-01-18 宁波固力特力抗震支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支架
CN212210735U (zh) * 2020-06-30 2020-12-22 蔡俊建 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锁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3183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7041A (zh) 带弹簧的紧固螺栓总成
CN115823183B (zh) 一种加强的防脱结构
CN206736818U (zh) 手把减震装置及吹吸机
CN212337864U (zh) 一种汽车锁紧螺栓
CN204140618U (zh) 一种汽车轮胎防松螺栓
CN104924886B (zh) 一种抗扭拉杆及汽车
CN211573990U (zh) 一种防松动螺栓
CN210685869U (zh) 一种建筑地基用降噪防尘型钻孔装置
CN106481131A (zh) 一种可预设竖向初始刚度的三维隔震支座
CN206917824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防震安装装置
CN102678727B (zh) 防锁紧后松动的螺栓
CN206860576U (zh) 一种液压缸
CN219119621U (zh) 一种汽车高强度安全减震器安装盘总成
CN216343285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减震结构的高强度螺栓
CN214314029U (zh) 一种带有内保护结构的低压配电柜
CN206503644U (zh) 一种发动机装饰罩固定件及发动机装饰罩
CN205439975U (zh) 一种随意改变安装腔大小的新能源汽车能源罐的安装底座
CN211370978U (zh) 一种工程机械履带防松螺栓
CN209350385U (zh) 一种水刀切割储能器
CN107830064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用轴承支承装置
CN214465523U (zh) 一种用于抽油机的两端补偿式连接销装置
CN108656024A (zh) 弹簧缸弹簧及其装配工装与方法
CN211599244U (zh) 一种金属紧固件锁紧装置
CN214465825U (zh) 一种仿形结构的橡胶减振器
CN220147501U (zh) 一种电动三轮篷车前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