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6941A -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6941A
CN115816941A CN202211645203.7A CN202211645203A CN115816941A CN 115816941 A CN115816941 A CN 115816941A CN 202211645203 A CN202211645203 A CN 202211645203A CN 115816941 A CN115816941 A CN 115816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aminated glass
film
intelligent dynamic
dim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52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飞
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Dif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Dif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Dife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Dif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452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6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6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6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调光玻璃领域。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包括两份玻璃基板和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所述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包括如下组份:0.592‑0.6份氯化钨,68.9‑88.9份多元醇,0.120‑0.132份氢氧化铯和5‑10份乙酸;本申请调光膜能耐受夹胶高温的影响,可以用于夹胶玻璃中实现智能动态调光的作用,且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能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有效隔绝红外光透过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调光玻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夹胶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调光玻璃是指在光照、电流、外部压力、温度、磁场等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的玻璃,且随着外加条件的变化,玻璃颜色随之变化,当外加条件消失后,玻璃又可逆的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常采用调光膜进行调光。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31053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电极化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极化变色光学膜上的应用,该电极化粒子是一种基于金属碘化物、羧酸类含氮有机分子、碘单质、和纤维素类助悬剂等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棒状金属配合物。由该电极化粒子所制成的电极化变色光学薄膜在电压驱动下具有透过率变色范围广,雾度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目前所有的建筑幕墙夹胶玻璃应采用由PVB胶片进行夹胶,由于PVB胶片进行夹胶所需要的温度高达130℃以上,而如上述材料中采用变色光学薄膜无法耐受130℃的高温,因此导致调光膜的结构被破坏,无法用于夹胶玻璃。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款可耐受高温,能够用于夹胶玻璃的智能动态调光膜,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两份玻璃基板和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所述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包括如下组份:0.592-0.6份氯化钨,68.9-88.9份多元醇,0.120-0.132份氢氧化铯和5-10份
乙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铯掺杂氧化钨,是因为铯掺杂的氧化钨纳米粉体相比氧化钨纳米粉体具有更优异和稳定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氧化钨纳米粉体具有较高的熔点,约1470-1475℃,利用氧化钨制备调光膜,可以提高调光膜的耐高温性能,在使用PVB胶片进行夹胶时,可以耐受夹胶温度,不影响调光性能;同时氧化钨具有较强的红外光吸收能力,通过铯掺杂后,提高了氧化钨的稳定性,能够在保障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显著地降低红外光透过率。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为乙醇、乙二醇其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乙醇或者乙二醇作为溶剂,可以提高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产率和纯度,从而降低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
优选的,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包括如下组份:3-5份无机棒状纳米粒子,1.5-2.0份硝化纤维素,45-54份乙酸丁酯,297-366份低聚物,90-120份紫外交联共聚物,9-12份紫外光固化引发剂,450-600份溶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制成调光膜,用于夹胶玻璃中,可以提高玻璃的红外屏蔽性,降低红外光透过率,起到隔热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低聚物为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用于制备调光膜,可以提高调光膜的塑性,通过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乙酸乙酯中通入氮气排除空气,再加入1-辛硫醇、偶氮二异丁腈的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反应,经萃取、洗涤、旋蒸、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点馏分后,即得到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优选的,所述紫外交联共聚物为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紫外交联共聚物为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掺杂光引发剂后,可以在紫外光下快速交联成膜,且能够提高膜的耐高温性;通过将苯乙烯、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乙酸乙酯混合后,通入氮气排除空气,然后缓慢滴加偶氮二异丁腈的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反应;经萃取、洗涤、旋蒸、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点馏分后,即得到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固化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作为光固化引发剂,是因为它的吸收峰较常规引发剂偏长,经光照后可生成苯甲酰和磷酰基两个自由基,都能引发聚合,因此可以促进紫外交联共聚物在紫外光下快速成膜,同时它还具有光漂白作用,且可以使膜层不黄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控制夹胶温度在130-140℃,得到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制备的调光膜,提高了调光膜的耐受温度,也更有利于制备高红外屏蔽性的夹胶玻璃。
优选的,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5份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分散至1.5-2.0份硝化纤维素和45-54份乙酸丁酯中,将分散得到的粒子溶液与297-366份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共混,旋干溶剂后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和低聚物的混合乳液A;
S2.向90-120份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中加入9-12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450-600份溶剂,混合均匀溶解后,旋去有机溶剂,得到液体B;将乳液A和液体B按质量比1:(5-6)进行共混,充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真空脱泡后,制得涂布浆料;
S3.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将涂布浆料涂布、贴合在两张ITO膜之间,通过控制两辊之间的间距进行厚度调节,并通过紫外固化后制得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有利于控制调光膜的厚度;同时在紫外光照下,有利于调光膜快速交联成膜。
优选的,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592-0.6份氯化钨、68.9-88.9份多元醇、0.120-0.132份氢氧化铯和5-10份乙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将水热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反应;将反应得到的溶液通过离心除去上层清液,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水热反应制备铯掺杂氧化钨纳米粒子,更加有利于控制反应的条件,制备流程简单。
优选的,所述水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12-36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铯掺杂氧化钨纳米粒子的产率和纯度,从而有利于降低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铯掺杂氧化钨,是因为铯掺杂的氧化钨纳米粉体相比氧化钨纳米粉体具有更优异和稳定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氧化钨纳米粉体具有较高的熔点,约1470-1475℃,利用氧化钨制备调光膜,可以提高调光膜的耐高温性能,在使用PVB胶片进行夹胶时,可以耐受夹胶温度;
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铯掺杂氧化钨纳米粒子制成的调光膜,用于夹胶玻璃中,可以提高玻璃的红外屏蔽性,降低红外光透过率,起到隔热的效果;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紫外交联共聚物为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掺杂光引发剂后,可以在紫外光下快速交联成膜,且能够提高膜的耐高温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制备例1
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制备方法:
将19.8g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100mL乙酸乙酯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通入氮气15min,加入2.6mL1-辛硫醇,将温度迅速升高至65℃,缓慢加入246mg/30mL偶氮二异丁腈的乙酸乙酯溶液,反应10h;经萃取、洗涤后,在100℃下旋蒸、减压蒸馏,得到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制备例2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将156g苯乙烯、130g 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400mL乙酸乙酯加入到2L三口瓶中,通入氮气15min,将温度迅速升高至80℃,然后缓慢滴加3.28g/50mL偶氮二异丁腈的乙酸乙酯溶液,反应8h;经萃取、洗涤后,在110℃下旋蒸、减压蒸馏除,得到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
实施例
实施例1
S1.将0.592g氯化钨、68.9g多元醇、0.120g氢氧化铯和5g乙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本实施例采用的多元醇为乙醇;将水热反应釜置于170℃的烘箱中,反应12h;将反应得到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在8000rpm下离心后除去上层清液,得到底部蓝黑色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
S2.将3g无机棒状纳米粒子放入1.5g硝化纤维素和45g乙酸丁酯中进行超声分散,并将分散得到的粒子溶液与297g制备例1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共混,在80kHz下超声混合均匀后,旋干溶剂,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和低聚物的混合乳液A;
S3.向90g制备例2得到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中加入9g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450g溶剂,在80kHz下超声均匀溶解后,放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旋去有机溶剂后,得到液体B,本实施例采用的溶剂为四氢呋喃;将乳液A和液体B按质量比1:5进行共混,充分搅拌均匀并进行真空脱泡后,制得涂布浆料;
S4.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将涂布浆料涂布、贴合在两张ITO膜之间,通过控制两辊之间的间距进行厚度调节,并在紫外固化灯下固化90s后制得厚度为98μm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
S5.将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在130℃下进行加热后,得到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
实施例2
S1.将0.592g氯化钨、68.9g多元醇、0.120g氢氧化铯和5g乙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本实施例采用的多元醇为乙醇;将水热反应釜置于170℃的烘箱中,反应12h;将反应得到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在8500rpm下离心后除去上层清液,得到底部蓝黑色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
S2.将4g无机棒状纳米粒子放入1.7g硝化纤维素和49g乙酸丁酯中进行超声分散,并将分散得到的粒子溶液与332g制备例1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共混,在85kHz下超声混合均匀后,旋干溶剂,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和低聚物的混合乳液A;
S3.向90g制备例2得到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中加入9g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525g溶剂,在85kHz下超声均匀溶解后,放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旋去有机溶剂后,得到液体B,本实施例采用的溶剂为四氢呋喃;将乳液A和液体B按质量比1:5.5进行共混,充分搅拌均匀并进行真空脱泡后,制得涂布浆料;
S4.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将涂布浆料涂布、贴合在两张ITO膜之间,通过控制两辊之间的间距进行厚度调节,并在紫外固化灯下固化100s后制得厚度为100μm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
S5.将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在135℃下进行加热后,得到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
实施例3
S1.将0.592g氯化钨、68.9g多元醇、0.120g氢氧化铯和5g乙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本实施例采用的多元醇为乙醇。将水热反应釜置于170℃的烘箱中,反应12h;将反应得到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在9000rpm下离心后除去上层清液,得到底部蓝黑色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
S2.将5g无机棒状纳米粒子放入2.0g硝化纤维素和54g乙酸丁酯中进行超声分散,并将分散得到的粒子溶液与297g制备例1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共混,在90kHz下超声混合均匀后,旋干溶剂,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和低聚物的混合乳液A;
S3.向90g制备例2得到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中加入9g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600g溶剂,在90kHz下超声均匀溶解后,放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旋去有机溶剂后,得到液体B,本实施例采用的溶剂为四氢呋喃;将乳液A和液体B按质量比1:6进行共混,充分搅拌均匀并进行真空脱泡后,制得涂布浆料;
S4.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将涂布浆料涂布、贴合在两张ITO膜之间,通过控制两辊之间的间距进行厚度调节,并在紫外固化灯下固化110s后制得厚度为103μm的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
S5.将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在140℃
下进行加热后,得到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
实施例4-15
实施例4-1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4-15在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61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71
实施例16-21
实施例16-2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16-21在S2-S3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72
实施例22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6在S1中采用的多元醇是乙二醇。
对比例
对比例1-12
对比例1-1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12在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73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81
对比例13-18
对比例13-1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3-18在S2-S3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
表4S1中采用的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82
对比例19
对比例2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23在S1中采用的多元醇是异丙醇。
对比例20
对比例2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24在S1中采用的多元醇是丁醇。
性能检测试验
1.采用TH-100透光率雾度仪(杭州彩谱科技有限公司)测试在实施例1-22与对比例1-20中制得的智能动态调光膜在夹胶前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的可见光透过率,及夹胶后的玻璃在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的可见光透过率(%);测试范围为400nm至700nm,采用频率为50Hz,电压为0-220V范围可调的交流电源对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进行驱动,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2.采用LH-221透光率测试仪(深圳市联辉诚科技有限公司)测试在实施例1-22与对比例1-20中制得的智能动态调光膜在夹胶前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的红外光透过率,及夹胶后的玻璃在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的红外光透过率(%);测试范围为960nm至1000nm,采用频率为50Hz,电压为0-220V范围可调的交流电源对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进行驱动,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5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091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101
表6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102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111
Figure BDA0004009511030000121
由表5的检测结果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动态调光膜均提高了调光膜的耐受高温性,可以用于夹胶玻璃中,且在夹胶前与夹胶后,在不通电情况下的可见光透过率基本不变,而在通电情况下,夹胶后相比于夹胶前的可见光透过率略有下降。
由表6的检测结果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动态调光膜均提高了调光膜的红外屏蔽性,可以用于夹胶玻璃中,且在夹胶前与夹胶后,在不通电情况下的红外光透过率基本不变,而在通电情况下,夹胶后相比于夹胶前的红外光透过率略有增加。
由实施例1-3的检测结果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工艺参数,均提高了调光膜的耐受高温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屏蔽性。
由实施例1,4,5和对比例1-2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氯化钨含量增加时,红外光透过率逐渐减小,可见光透过率也略有减小,当氯化钨含量超过0.6g后,红外光透过率又开始增大。
由实施例1,6,7和对比例3-4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乙醇含量增加时,红外光透过率逐渐减小,可见光透过率也略有减小,当乙醇的含量超过88.9g后,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光透过率不再变化。
由实施例1,8,9和对比例5-6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氢氧化铯含量增加时,红外光透过率逐渐减小,可见光透过率也逐渐减小,但当氢氧化铯的含量超过0.132g时,红外光透过率又开始增大,可见光透过率仍略有减小。
由实施例1,10,11和对比例7-8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乙酸含量为0时,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较大,约39%,当加入乙酸后,红外光透过率变小,可见光透过率也变小,但随着乙酸含量的增加,红外光透过率逐渐变大,可见光透过率仍在逐渐减小,当乙酸的含量超过10g后,可见光透过率又开始增大。
由实施例1,12,13和对比例9-10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反应温度升高时,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先降低,当温度超过180℃后,红外光透过率又变大;同样的,可见光透过率也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当反应温度超过180℃时又开始增大。
由实施例1,14,15和对比例11-12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反应时间增加时,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逐渐降低,可见光透过率也略有降低,当反应时间超过36h后,红外光透过率不再变化。
由实施例1,16,17和对比例13-14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含量增加时,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先略有减小,当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含量超过332g时,红外光透过率开始变大;可见光透过率也随之先略有增大。
由实施例1,18,19和对比例15-16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的含量增加时,制成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先随之减小,当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的含量超过105g时,红外光透过率开始变大;可见光透过率略有浮动。
由实施例1,20,21和对比例17-18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含量增加时,红外光透过率逐渐降低,当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含量超过10.5g时,红外光透过率不再变化;而可见光透过率随着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由实施例1,22和对比例19-20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当制备无机棒状纳米粒子采用的多元醇乙醇和乙二醇,均有利于提高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屏蔽性,但当采用异丙醇和丁醇,得到的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红外光透过率较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份玻璃基板和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所述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包括如下组份:0.592-0.6份氯化钨,68.9-88.9份多元醇,0.120-0.132份氢氧化铯和5-10份乙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为乙醇、乙二醇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包括如下组份:3-5份无机棒状纳米粒子,1.5-2.0份硝化纤维素,45-54份乙酸丁酯,297-366份低聚物,90-120份紫外交联共聚物,9-12份紫外光固化引发剂,450-600份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为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交联共聚物为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固化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7.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份玻璃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两侧,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与两份所述玻璃基板之间均设有一份PVB胶片,所述PVB胶片两侧分别与所述调光膜侧壁、所述玻璃侧壁连接,控制夹胶温度在130-140℃,得到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5份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分散至1.5-2.0份硝化纤维素和45-54份乙酸丁酯中,将分散得到的粒子溶液与297-366份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共混,旋干溶剂后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和低聚物的混合乳液A;
S2.向90-120份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中加入9-12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450-600份溶剂,混合均匀溶解后,旋去有机溶剂,得到液体B;将乳液A和液体B按质量比1:(5-6)进行共混,充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真空脱泡后,制得涂布浆料;
S3.采用辊对辊的涂膜方式将涂布浆料涂布、贴合在两张ITO膜之间,通过控制两辊之间的间距进行厚度调节,并通过紫外固化后制得无机棒状纳米粒子调光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592-0.6份氯化钨、68.9-88.9份多元醇、0.120-0.132份氢氧化铯和5-10份乙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将水热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反应;将反应得到的溶液通过离心除去上层清液,得到无机棒状纳米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12-36h。
CN202211645203.7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816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5203.7A CN115816941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5203.7A CN115816941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6941A true CN115816941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1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5203.7A Pending CN115816941A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69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05351B (zh) 一种电极化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极化变色光学膜上的应用
KR100195774B1 (ko) 플라스틱 광학제품
CN108957825B (zh) 一种可调节近红外光透过率的反式电控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52013B (zh) 一种多孔聚合物光学薄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4011A (zh) 一种防晒隔热膜用单组分型水性压敏胶
KR10051557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전자파 차폐 필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897644B (zh) 一种高对比度、低电压驱动及快速响应电控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05549A (ko) 고분자 분산 액정형 스마트윈도우의 전극제조를 위한전기전도성 고분자 코팅 조성물
CN115816941A (zh) 一种智能动态调光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801400A (zh) In2O3-SnO2纳米涂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9516A (zh) 一种液晶/高分子复合电控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7516B (zh) 蒽醌化合物、包含该化合物的调光用液晶组合物及调光元件
CN113917757B (zh) 含有非线性结构液体聚合物的光阀装置、非线性结构液体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98B (zh)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电极化变色薄膜中的应用
CN114481677B (zh) 一种改性对位芳纶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84618A (zh) 一种基于改性pvb的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
CN116080231A (zh) 光阀、调光玻璃组件及提高调光玻璃光照稳定性的方法
CN112462538B (zh) 一种可通过电磁控实现明暗调节的智能节能薄膜
CN114114779A (zh) 一种光阀及提高光阀抗压性能的方法
CN114716627A (zh) 一种用于室外无纺布的高分子uv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60710A1 (zh) 树脂、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树脂的应用
CN114815362B (zh) 一种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的pdlc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9706B (zh) 一种基于两性离子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03779A (zh) 一种用于光阀的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及低雾度光阀
CN116751333A (zh) 一种用于光阀的二羰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及光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