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2126A -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2126A
CN115812126A CN202180047783.7A CN202180047783A CN115812126A CN 115812126 A CN115812126 A CN 115812126A CN 202180047783 A CN202180047783 A CN 202180047783A CN 115812126 A CN115812126 A CN 115812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hooks
fan housing
fan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7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真嗣
松本才明
矶田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1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2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8Mechanical details of the pump control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风扇壳体(1)具备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第1构件具有第1主体部(21)和1个以上的钩(23)。在从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钩配置于第1主体部的外周的1个部位以上。第2构件具有第2主体部(31)和1个以上的爪(33)。在从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爪在与1个以上的钩对应的位置配置于第2主体部的外周,以供1个以上的钩进行钩挂。1个以上的钩中的至少一个钩从第1主体部所具有的第1开口的端部沿着第1方向朝向第2构件侧延伸。

Description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更详细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具备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风扇壳体、具备风扇壳体的马达单元以及具备马达单元的移动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空调单元之间的结合构造。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合构造中设有:卡定孔部,其在一个空调单元的嵌合部的上方从一个空调单元向另一个空调单元侧突出而形成;以及卡定突部,其以从另一个空调单元插入卡定孔部并进行卡定的方式突出。通过在将卡定突部插入卡定孔部的同时使嵌合部彼此嵌合,从而将两个空调单元结合。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结合构造中,卡定孔部和卡定突部在与两个空调单元结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于外侧(突出),因此存在通过结合构造而被结合在一起的空调单元变得大型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5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发明。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风扇壳体收纳马达。在所述马达中,包括沿第1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所述风扇壳体具备第1构件和第2构件。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沿着所述第1方向相互结合。所述第1构件具有第1主体部和1个以上的钩。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2构件开口的第1开口。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钩配置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第2构件具有第2主体部和1个以上的爪。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1构件开口的第2开口。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爪在与所述1个以上的钩对应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2主体部的外周,以供所述1个以上的钩进行钩挂。所述1个以上的钩中的至少一个钩从所述第1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开口的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朝向所述第2构件侧延伸。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1个以上的钩为多个钩,所述1个以上的爪为多个爪,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通过将所述多个钩的各钩钩挂于所述多个爪中的对应的爪而相互结合。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钩各自的钩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面。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钩的所述外表面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所述外周面弯曲。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钩的外表面是平坦的。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构件具有凸缘,该凸缘设于所述第1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开口的所述端部,所述凸缘以在所述第1主体部的周向上在所述凸缘与所述钩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设于所述第1开口的所述端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构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于所述第1主体部中的所述钩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延长线上。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方向上,所述凸缘与所述钩中的供所述爪钩挂的第1钩挂部之间的第1距离比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爪中的供所述钩钩挂的第2钩挂部之间的第2距离短。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构件或所述第2构件具有排气口的外周凸缘。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爪的前端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面。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1个以上的钩为多个钩,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包含曲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的外周面,所述多个钩沿着所述外周面。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钩和所述1个以上的爪位于比所述第1主体部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马达单元具备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马达。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移动体具备所述马达单元和移动体主体。在所述移动体主体搭载有所述马达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上述方案的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能够实现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A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的钩的立体图。
图7B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第2构件的爪的立体图。
图8A是在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立体图。
图8B是在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主视图。
图8C是在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的外观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的钩的立体图。
图13B是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第2构件的爪的立体图。
图14A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立体图。
图14B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主视图。
图14C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侧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立体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俯视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的立体图。
图19A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的钩的立体图。
图19B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第2构件的爪的立体图。
图20A是在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立体图。
图20B是在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主视图。
图20C是在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中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嵌合时的钩和爪的侧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4的车辆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2的风扇壳体和马达单元以及实施方式4的车辆(移动体)进行说明。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结构要素的大小和厚度以及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
(实施方式1)
(1)风扇壳体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具备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风扇壳体1具有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沿着第1方向D1相互结合的构造。
风扇壳体1例如用于具备如图6所示的马达41的如图9所示的马达单元4。图9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的外观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风扇壳体1收纳马达41。
(2)马达单元
参照附图对马达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具备风扇壳体1。再者,如图6所示,马达单元4具备马达41、基板42、基板引导件43、马达壳体44、底板45、连接器46和叶片47(参照图21)。图21是实施方式4的车辆的概略图。
马达单元4经由电缆53(参照图21)而与控制装置52(参照图21)电连接。马达单元4经由电缆53而自控制装置52被供给电力。再者,基于来自控制装置52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马达41旋转。
马达单元4例如用于移动体。作为使用马达单元4的移动体的例子,例如能举出四轮汽车、两轮汽车、三轮汽车这样的车辆。
(3)风扇壳体的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风扇壳体1具备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参照图1)。
图1所示的风扇壳体1收纳叶片47(参照图21)。风扇壳体1还收纳图6所示的马达壳体44、底板45和连接器46。风扇壳体1由树脂等形成。
(3.1)第1构件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侧视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俯视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第1构件2的立体图。如图1~图5所示,第1构件2具有第1主体部21、突出部22、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钩23、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凸缘24(参照图5)和多个突出部251~255。
(3.1.1)第1主体部
如图1~图5所示,第1主体部21为筒状,具有侧面部211和圆环部212。第1主体部21具有第1开口213(参照图5)。侧面部211为筒状。圆环部212从侧面部211的一端(在图4中为上端)向内侧突出。更详细而言,圆环部212以使侧面部211和突出部22相连的方式从侧面部211的一端向内侧突出。侧面部211和圆环部212一体地形成。
(3.1.2)突出部
如图1~图5所示,突出部22为筒状,且从第1主体部21的端部沿着第1方向D1突出。更详细而言,突出部22从第1主体部21的圆环部212的内周端沿着第1方向D1突出。突出部22位于后述的开口11的周围。
(3.1.3)钩
如图1~图5所示,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钩23配置于第1主体部21的外周的多个部位。更详细而言,多个钩23在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侧(在图4中为下端侧)的周围沿着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周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钩23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以上的距离地设置。
多个钩23分别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在图4的例子中,多个钩23全部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各钩23设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另一端(在图4中为下端)。并且,各钩23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
图7A是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的第1构件2的钩23的立体图。如图7A所示,各钩23在从钩23的正面观察时为字母U状,具有两个第1片231以及第2片232。两个第1片231分别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第2片232是以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使两个第1片231的前端(图7A的下端)彼此相连。第2片232和两个第1片231一体地形成。各钩23具有由第2片232和两个第1片231包围而成的钩挂孔233。
多个钩23分别为板状,具有在钩23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各钩23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弯曲。更详细而言,钩23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形成为接近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中的设有钩23的部分的曲率的形状。根据上述内容,能够使风扇壳体1变得更小型,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如上所述,由于各钩23为字母U状,因此在对第1构件2进行成形时,不需要模具的滑动机构,容易制造第1构件2。
(3.1.4)凸缘
如图4所示,多个凸缘24设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参照图5)的端部214。多个凸缘24在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侧面部211的周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凸缘24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以上的距离地设置。
各凸缘24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设于未设有钩23的部分。凸缘24例如设于相邻的两个钩23之间。
各凸缘24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在图4的例子中,多个凸缘24全部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
各凸缘24具有随着远离侧面部211的端部214而侧面部211的周向上的宽度变窄那样的形状。各凸缘24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比钩23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短。
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各凸缘24进入第2构件3的槽35。更详细而言,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之前,各凸缘24进入槽35。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的对位。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即,各凸缘24作为引导件发挥功能。
(3.1.5)突出部
如图4和图7A所示,多个突出部251在第1主体部21设于钩23的延长线上。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251设于第1主体部21中的钩23的在第1方向D1上的延长线上。各突出部251在第1主体部21中沿着钩23的第1片231的长边方向延伸。设有突出部251的部分的厚度是第1主体部21的厚度和突出部251的厚度的总和,因此比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的两端的厚度(仅第1主体部21的厚度)厚。
如图4所示,多个突出部252在第1主体部21沿着第1方向D1设置。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252以与突出部251平行的方式设于与突出部251不同的位置。如图4所示,多个突出部253设于第1主体部21的圆环部212。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253在第1主体部21的圆环部212设于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成为排气口13附近的部分。如图4所示,多个突出部254设于第1主体部21的圆环部212。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254沿着圆环部212的周向设置。如图4所示,多个突出部255设于第1主体部21的圆环部212。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255在圆环部212被设为使突出部254相连。
(3.2)第2构件
如图4和图9所示,第2构件3具有第2主体部31、突出部32和多个(例如5个)爪33。
(3.2.1)第2主体部
如图4和图9所示,第2主体部31为筒状,具有侧面部311和圆环部312。第2主体部31具有第2开口313(参照图4)。侧面部311为筒状。圆环部312从侧面部311的一端(图4的下端、图9的上端)向内侧突出。更详细而言,圆环部312以使侧面部311和突出部32相连的方式从侧面部311的一端向内侧突出。侧面部311和圆环部312一体地形成。
(3.2.2)突出部
如图9所示,突出部32为筒状,从第2主体部31的端部沿着第1方向D1突出。更详细而言,突出部32从第2主体部31的圆环部312的内周端沿着第1方向D1突出。突出部32位于后述的开口12的周围。
(3.2.3)爪
如图4所示,多个爪33与多个钩23一一对应。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爪33配置于第2构件3的外周的多个部位。多个爪33设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端部(图4的上端)。更详细而言,各爪33沿着与第1方向D1和侧面部311的周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从侧面部311突出。
多个爪33在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端部侧的周围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爪33在侧面部3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的距离地设置。
如图7B所示,各爪33具有两个第1片331以及第2片332。图7B是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的第2构件3的爪33的立体图。两个第1片331分别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板状,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朝向外部突出。第2片332是以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周向为长边方向的板状,从侧面部311朝向外部突出。第2片332和两个第1片331一体地形成。各第1片331是在第1方向D1上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高度变高那样的形状。换言之,各第1片331在第1方向D1上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突出量变多。第2片332使两个第1片331的第1方向D1上的端部(图7B的下端)彼此相连。各爪33具有由第2片332和两个第1片331包围而成的凹部333。
(3.2.4)突出部
如图4所示,多个突出部34从第2主体部31突出地设置。更详细而言,多个突出部34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朝向外部突出地设置。各突出部34是以侧面部311的周向为长边方向的形状,设于第2开口313的附近。
各突出部34的从侧面部311的周向观察时的剖面为字母L状,由各突出部34和侧面部311形成槽35。
在将第1构件2结合于第2构件3时,向槽35插入第1构件2的凸缘24。在将第1构件2的钩23钩挂于第2构件3的爪33之前,向槽35插入凸缘24。
(3.2.5)突出部
如图4和图9所示,多个突出部361在第2主体部31中沿着第1方向D1设置。如图9所示,多个突出部362设于突出部32。如图9所示,多个突出部363设于第2主体部31的圆环部312。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363在第2主体部31的圆环部312设于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成为排气口13附近的部分。
(3.3)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结合
如图1、图8A~图8C所示,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通过将多个钩23钩挂于多个爪33中的对应的爪33而相互结合。图8A是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嵌合时的钩23和爪33的立体图。图8B是在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嵌合时的钩23和爪33的主视图。图8C是在该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嵌合时的钩23和爪33的侧视图。
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在结合前为相互分离开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当从上述状态使第1构件2靠近第2构件3时,第1构件2的钩23与第2构件3的爪33接触。具体而言,钩23的第2片232与爪33的第1片331接触。当使第1构件2继续靠近第2构件3时,钩23因爪33而向外侧挠曲。爪33的第1片331的突出量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变多,因此,钩23的第1片231的挠曲变大。当使第1构件2进一步靠近第2构件3时,钩23的第2片232越过爪33。此时,爪33位于钩23的钩挂孔233。钩23从向外侧挠曲的状态返回至原来的状态。通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
如上所述,如图8C所示,各钩23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换言之,减少各钩23向第1主体部21的外侧(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朝外方向)的鼓起。具体而言,在各钩23中,在根部侧(第1主体部21侧)的部分不存在以从第1主体部21向外侧突出并朝向下侧的方式弯曲的部分。各钩23的第1片231不向第1主体部21的外侧(图8C的左侧)突出,而是朝向下侧延伸。
根据上述内容,如图8C所示,能够使钩23和爪33的突出量(图8C的左右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小。由此,如图2所示,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风扇壳体1的外径L11变短。即,能够使风扇壳体1变得小型。
另外,由于将多个钩23全部与多个爪33全部结合,因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更牢固地结合。
另外,如图1、图2、图7A、图7B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钩23中的钩23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另外,容易使钩23的厚度比较均匀。具体而言,能够使钩23的厚度为2mm左右且恒定。由此,容易制造具有钩23的第1构件2。此外,在风扇壳体1中,并非必须使钩23的厚度恒定。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1方向D1上,凸缘24的前端与钩23的第1钩挂部236之间的第1距离L21比第2主体部31的第2开口313与爪33的第2钩挂部334之间的第2距离L31短。第1钩挂部236是供爪33钩挂的部分。第2钩挂部334是供钩23钩挂的部分。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
另外,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的状态下,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第2构件3的爪33的前端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即,爪33中的最突出的部分沿着外周面215。更详细而言,爪33的第2片332形成为接近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中的设有对应的钩23的部分的曲率那样的形状。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再者,第1主体部21具有包含曲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的外周面215。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钩23的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弯曲。即,多个钩23的形状根据第1主体部21中的每个设置场所的形状而有所不同。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另外,各钩23与凸缘24分离地设置。由此,即使由于钩23挠曲而对钩23施加有应力,也能够使钩23的应力不对凸缘24造成影响。
(3.4)开口
如图1和图9所示,风扇壳体1具有两个开口11、12。更详细而言,第1构件2具有开口11,第2构件3具有开口12。开口11形成于第1构件2的第1方向D1上的一端(图1的上端),且具有以第1方向D1为法线的开口面。开口12形成于第2构件3的第1方向D1上的一端(图9的上端),且具有以第1方向D1为法线的开口面。当风扇壳体1收纳底板45时,在开口12嵌入底板45的一部分。
(3.5)排气口的外周凸缘
如图1和图4所示,风扇壳体1具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13的外周凸缘14。更详细而言,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第2构件3具有外周凸缘14。排气口13具有以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为法线的开口面。
外周凸缘14为框状,具有两个第1片141、第2片142和第3片143。在实施方式1中,两个第1片141、第2片142和第3片143一体地形成。两个第1片141在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各第1片141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2片142是以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3片143是位于比第2片142靠下方的位置且以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
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能够以第1构件2的端部27沿着外周凸缘14的第2片142和第1片141的上部的方式使第1构件2靠近第2构件3。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在第1构件2的钩23跨上第2构件3的爪33之前,能够利用外周凸缘14进行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的对位。
此外,第1构件2也可以具有外周凸缘。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以第2构件的端部沿着外周凸缘的方式使第1构件2靠近第2构件3。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
(3.6)限制部
图9所示的限制部37通过与连接器46接触来对连接器46相对于基板42(参照图6)的移动进行限制。
如图9所示,限制部37包括突出部371。突出部371由树脂等形成。突出部371从第2主体部31的一部分突出,且与连接器46相对。更详细而言,突出部371从第2主体部31的圆环部312的一部分沿着第1方向D1突出,且在第1方向D1上隔着间隙与连接器46相对。突出部371例如与第2主体部31一体地由树脂形成。当在第1方向D1上向连接器46施加靠近突出部371的方向(图9的朝下方向)上的力时,连接器46与突出部371接触。连接器46若与突出部371接触,则无法进一步向下侧移动。由此,能够对连接器46的向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4)马达单元的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4.1)马达
如图6所示,马达41收纳于马达壳体44。在马达41中,包括沿轴心方向(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413的转子411以旋转轴4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即,马达41以第1方向D1为轴心方向进行旋转。马达41例如为如图6所示的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41与叶片47(参照图21)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叶片47与马达41的旋转连动地进行旋转。此外,马达41并不限定于内转子型的马达,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马达。
(4.2)基板
图6所示的基板42例如为印刷基板。基板42在从基板42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在中央部具有供旋转轴413穿过的贯通孔421。再者,基板42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安装孔422。基板42以被基板引导件43保持的状态收纳于马达壳体44。
在基板42设有用于驱动马达41的多个电路元件。设于基板42的多个电路元件构成驱动马达41的驱动电路48(参照图21)。驱动电路48经由引线等电路径与马达41电连接。驱动电路48通过经由连接器46和电缆53(参照图21)而自控制装置52(参照图21)被供给的电力来生成驱动马达41的驱动电力。驱动电路48将生成的驱动电力向马达41供给。马达41通过自驱动电路48被供给驱动电力而被驱动并进行旋转。
(4.3)基板引导件
如图6所示,基板引导件43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431的圆环状,且在第1方向D1上的一侧的面配置有基板42。对于基板引导件43而言,在第1方向D1上,在底板45与基板引导件43之间保持基板42。在基板引导件43的基板42侧的面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突出部432。各突出部432形成为圆柱状,沿着第1方向D1突出。各突出部432贯穿形成于基板42的圆形的安装孔422并被热铆接。由此,基板42固定于基板引导件43。另外,基板引导件43在开口431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插通孔433。各插通孔433供将马达41和基板42连接的引线穿过。
(4.4)马达壳体
如图6所示,马达壳体44是形成为第1方向D1上的一方(图6的上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构件。马达壳体44在内部收纳马达41。马达壳体44保持基板42。马达壳体44经由基板引导件43来保持基板42。
马达壳体44具有底面部441、筒部442、圆环部443、筒部444和前端部445。底面部441、筒部442、圆环部443、筒部444和前端部445一体地形成。底面部441例如为圆板状。筒部442从底面部441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圆环部443设于筒部442的前端。筒部444从圆环部443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前端部445设于筒部444的前端。前端部445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贯通孔446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贯通孔447。
(4.5)底板
如图6所示,底板45是形成为第1方向D1上的一方(图6的下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构件。
底板45具有底面部451、筒部452和前端部453。底面部451、筒部452和前端部453一体地形成。底面部451例如为圆板状。筒部452从底面部451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前端部453设于筒部452的前端。前端部453具有多个(在图6中仅图示1个)贯通孔454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贯通孔455。
底板45以将马达壳体44的开口覆盖的方式安装于马达壳体44。更详细而言,向马达壳体44的多个贯通孔446和底板45的多个贯通孔454插入螺钉,对马达壳体44和底板45进行螺纹固定。
在马达壳体44和底板45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向马达壳体44的多个贯通孔447、底板45的多个贯通孔455和风扇壳体1的多个贯通孔插入螺钉49(参照图9),由此,将马达壳体44和底板45安装于风扇壳体1。
(4.6)连接器
图6所示的连接器46是用于将基板42和电缆53(参照图21)电连接的连接构件。连接器46是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连接器46的插拔方向沿着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
如图6所示,连接器46具备收纳部461以及位于收纳部461的内部的多个连接端子(未图示)。多个连接端子与基板42和电缆53电连接。多个连接端子例如由黄铜等金属构成。
收纳部461例如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为材料的树脂成形品。收纳部461与基板引导件43一体地形成。收纳部461形成为具有收纳孔462的方筒状。收纳孔462的开口面形成为矩形形状。向收纳孔462插入电缆53的连接器。由此,多个连接端子和电缆53电连接。
(4.7)叶片
叶片47(参照图21)通过图6所示的马达41而进行旋转。更详细而言,叶片47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马达41的状态收纳于风扇壳体1(参照图9)。例如,叶片47安装于旋转轴413的从马达壳体44突出的部分。在风扇壳体1内,叶片47与马达41的旋转连动地进行旋转。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5)效果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第1构件2中,1个以上的钩23中的至少一个钩23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由此,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钩23和爪33的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小,因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变得小型。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通过将多个钩23钩挂于多个爪33中的对应的爪33,从而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相互结合。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通过多个部位处的钩23和爪33的钩挂来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更牢固地结合。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钩23各自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中的至少一者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容易使钩23的厚度比较均匀。另外,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钩23的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弯曲。由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变得更小型,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处的钩23的延长线上设有突出部251。由此,能够使钩23的延长线上的部分比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的两端厚,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当钩23挠曲时作用于第1主体部21的力的耐受性。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第1方向D1上,凸缘24与钩23的第1钩挂部236之间的第1距离L21比第2主体部31的第2开口313与爪33的第2钩挂部334之间的第2距离L31短。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第1构件2或第2构件3具有排气口13的外周凸缘14。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爪33的前端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中,第1主体部21具有包含曲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的外周面215,多个钩23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6)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关于多个钩23,钩23的外表面234也可以是平坦的。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并不限定于多个钩23全部沿着第1方向D1延伸,也可以仅多个钩23中的一部分钩沿着第1方向D1延伸。总之,多个钩23中的至少一个钩23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侧延伸即可。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在多个钩23中,仅钩23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中的任一者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具体而言,在各钩23中,可以是外表面234沿着外周面215而内表面235为平面,也可以是外表面234为平面而内表面235沿着外周面215。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的进一步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在实施方式1中,马达壳体44为金属制,但并不限定于马达壳体44全部为金属部。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也可以是,仅马达壳体44的一部分是金属部。总之,优选的是,马达壳体44包含金属部。
例如,马达壳体44包括树脂构件和金属构件。马达壳体44利用上述树脂构件来保持基板42。上述树脂构件直接保持基板42或经由基板引导件43来保持基板42。上述金属构件设于上述树脂构件的周围。由此,在马达壳体44中,能够利用上述树脂构件来保持基板42,并且能够利用上述金属构件来提高屏蔽效果。
在上述的变形例的风扇壳体1和马达单元4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和马达单元4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的立体图。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风扇壳体1a具有如图10所示的多个(在图10中仅图示1个)钩23a和多个爪33a。
(1)结构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具备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此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对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同样地,实施方式2的马达单元4具备风扇壳体1a,且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2)风扇壳体的各结构要素
(2.1)第1构件
如图10~图12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第1构件2(参照图1~图5)同样地,第1构件2a具有第1主体部21、突出部22、多个(在图10中仅图示1个)钩23a、多个凸缘24a和多个突出部252、253。图11是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1a的俯视图。图12是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2.1.1)钩
与实施方式1的多个钩23(参照图1)同样地,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图10和图12所示的多个钩23a配置于第1主体部21的外周的多个部位。更详细而言,多个钩23a在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另一端侧(图12的下端侧)的周围沿着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周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钩23a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以上的距离地设置。
多个钩23a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在图10~图12的例子中,多个钩23a全部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各钩23a设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另一端(图12的下端)。并且,各钩23a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
图13A是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的第1构件2a的钩23a的立体图。如图13A所示,各钩23a具有钩挂孔237。钩挂孔237形成于钩23a的下方。另外,各钩23a为板状,具有在钩23a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各钩23a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是平坦的。即,在各钩23a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未形成较大的突起等。
(2.1.2)凸缘
如图12所示,多个凸缘24a设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多个凸缘24a在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侧面部211的周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凸缘24a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以上的距离地设置。
各凸缘24a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设于未设有钩23a的部分。凸缘24a例如设于相邻的两个钩23a之间。此时,凸缘24a以在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在凸缘24a与钩23a之间产生间隙241的方式设于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
各凸缘24a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在图12的例子中,多个凸缘24a全部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
对于各凸缘24a,在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周向上,第1方向D1上的长度实质上相同。另外,各凸缘24a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比钩23a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短。
与实施方式1的凸缘24(参照图4)同样地,在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结合时,各凸缘24a进入第2构件3a的槽35。更详细而言,在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结合之前,各凸缘24a进入槽35。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的对位,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结合。即,各凸缘24a作为引导件发挥功能。
(2.2)第2构件
与实施方式1的第2构件3(参照图4和图9)同样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2构件3a具备第2主体部31、突出部32和多个(在图10中仅图示1个)爪33a。
(2.2.1)爪
如图12所示,多个爪33a与多个钩23a一一对应。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爪33a配置于第2构件3a的外周的多个部位。多个爪33a设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端部(图12的上端)。更详细而言,各爪33a沿着与第1方向D1和侧面部311的周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从侧面部311突出。
多个爪33a在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端部侧的周围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爪33a在侧面部3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的距离地设置。
图13B是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的第2构件3a的爪33a的立体图。如图13B所示,各爪33a是在第1方向D1上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高度变高那样的形状。即,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周向观察时,各爪33a为三角形形状。
(2.3)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结合
图14A是在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嵌合时的钩23a和爪33a的立体图。图14B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嵌合时的钩23a和爪33a的主视图。图14C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嵌合时的钩23a和爪33a的侧视图。如图10、图14A~图14C所示,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通过将多个钩23a钩挂于多个爪33a中的对应的爪33a而相互结合。
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在结合前为相互分离开的状态(图12所示的状态)。当从上述状态使第1构件2a靠近第2构件3a时,第1构件2a的钩23a与第2构件3a的爪33a接触。具体而言,钩23a的前端与爪33a接触。当使第1构件2a继续靠近第2构件3a时,钩23a因爪33a而向外侧挠曲。爪33a的突出量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变多,因此钩23a的挠曲变大。当使第1构件2a进一步靠近第2构件3a时,钩23a的前端越过爪33a。此时,爪33a位于钩23a的钩挂孔237。钩23a从向外侧挠曲的状态返回至原来的状态。通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结合。
如上所述,如图14C所示,各钩23a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换言之,减少各钩23a向第1主体部21的外侧(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的外侧)的鼓起。各钩23a不向第1主体部21的外侧(图14C的左侧)突出,而是朝向下侧延伸。
根据上述内容,如图14C所示,能够使钩23a和爪33a的突出量(图14C中的向左右方向的突出量)变小。由此,如图11所示,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风扇壳体1a的外径L12变短。即,能够使风扇壳体1a变得小型。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于将多个钩23a全部与多个爪33a全部结合,因此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a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更牢固地结合。
另外,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钩23a和爪33a位于比第1主体部21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在第1主体部21中,设有钩23a的部分位于比设有钩23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a变得更小型。
(2.4)排气口的外周凸缘
如图10和图12所示,风扇壳体1a具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13的外周凸缘14a。更详细而言,在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第1构件2a具有外周凸缘14a的一部分。第2构件3a具有外周凸缘14a的剩余部分。排气口13具有以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为法线的开口面。
外周凸缘14a为框状。外周凸缘14a具有两个第1片144、两个第2片145、第3片146和第4片147。在实施方式2中,第3片146和两个第1片144一体地形成。第4片147和两个第2片145一体地形成。
两个第1片144在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各第1片144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3片146是以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3片146使两个第1片144相连。
两个第2片145在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各第2片145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4片147是位于比第3片146靠下方的位置且以与第1方向D1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第4片147使两个第2片145相连。
在将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结合时,第1构件2a的第3片146和两个第1片144、以及第2构件3a的第4片147和两个第2片145成为1个而形成外周凸缘14a。
(3)效果
在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钩23a的外表面234是平坦的。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钩23a。
在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以在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在凸缘24a与钩23a之间产生间隙241的方式在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设有凸缘24a。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构件2a和第2构件3a的结合。再者,由于凸缘24a与钩23a分离地设置,因此能够使钩23a的挠曲所产生的应力不易传递至凸缘24a。
在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钩23a和爪33a位于比第1主体部21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a变得更小型。
(4)变形例
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并不限定于多个钩23a全部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多个钩23a中的一部分钩23a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即可。总之,多个钩23a中的至少一个钩23a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a侧延伸即可。
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钩23a中的钩23a的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美观。
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
在上述的变形例的风扇壳体1a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2的风扇壳体1a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风扇壳体1b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风扇壳体1b具有多个钩23b和多个爪33b。
(1)风扇壳体
如图15所示,风扇壳体1b具备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关于风扇壳体1b,对与实施方式1的风扇壳体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同样地,具备风扇壳体1b的马达单元4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2)风扇壳体的各结构要素
(2.1)第1构件
图16是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的俯视图。图17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的第1构件2b的立体图。如图15~图18所示,第1构件2b具有第1主体部21、突出部22、多个(在图15中仅图示3个)钩23b、多个凸缘24b和多个突出部251~255。
(2.1.1)钩
与实施方式1的多个钩23(参照图1)同样地,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图15~图18所示的多个钩23b配置于第1主体部21的外周的多个部位。更详细而言,多个钩23b在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另一端侧(图17的下端侧)的周围沿着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周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钩23b在侧面部2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以上的距离地设置。
多个钩23b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b侧延伸。在图15~图18的例子中,多个钩23b全部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b侧延伸。各钩23b设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另一端(图17的下端)。各钩23b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b侧延伸。
图19A是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的第1构件2b的钩23b的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的钩23(图7A)同样地,如图19A所示,各钩23b在从钩23b的正面观察时为字母U状,具有两个第1片231以及第2片232。两个第1片231分别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第2片232是以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使两个第1片231的前端(图19A的下端)彼此相连。各钩23b具有由第2片232和两个第1片231包围而成的钩挂孔233。
再者,各钩23b具有两个突出部238。突出部238设于第1片231上,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各突出部238的一部分(上端部)位于比第1片231靠上方的位置,且与第1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1相连。由此,即使在由于钩23b挠曲而产生了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设置突出部238来加强钩23b。
另外,多个钩23b为板状,具有在钩23b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
(2.2)第2构件
如图15和图17所示,第2构件3b具备第2主体部31、突出部32和多个(在图15的例子中仅图示两个)爪33b。
(2.2.1)爪
如图17所示,多个爪33b与多个钩23b一一对应。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爪33b配置于第2构件3b的外周的多个部位。多个爪33b设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端部(图17的上端)。更详细而言,各爪33b沿着与第1方向D1和侧面部311的周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从侧面部311突出。
多个爪33b在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另一端侧的周围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多个爪33b在侧面部311的周向上隔开一定的距离地设置。
图19B是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的第2构件3b的爪33b的立体图。如图19B所示,各爪33b具有两个第1片335、第2片336和第3片337。两个第1片335分别是以第1方向D1为长边方向的板状,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突出。第2片336是以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的周向为长边方向的板状,从侧面部311突出。第3片337是以侧面部311的周向为长边方向的板状,从第2主体部31的侧面部311突出。第3片337的突出量比第2片336的突出量少。两个第1片335、第2片336和第3片337一体地形成。各爪33b具有由两个第1片335、第2片336和第3片337包围而成的凹部338。
(2.3)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结合
图20A是在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中将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嵌合时的钩23b和爪33b的立体图。图20B是在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中将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嵌合时的钩23b和爪33b的主视图。图20C是在该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中将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嵌合时的钩23b和爪33b的侧视图。如图15、图20A~图20C所示,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通过将多个钩23b分别钩挂于多个爪33b中的对应的爪33b而相互结合。
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在结合前为相互分离开的状态(图17所示的状态)。当从上述状态使第1构件2b靠近第2构件3b时,第1构件2b的钩23b与第2构件3b的爪33b接触。具体而言,钩23b的第2片232与爪33b接触。当使第1构件2b继续靠近第2构件3b时,钩23b因爪33b而向外侧挠曲。爪33b的突出量随着远离第2开口313而变多,因此钩23b的第1片231的挠曲变大。当使第1构件2b靠近第2构件3b时,钩23b的第2片232越过爪33b。此时,爪33b位于钩23b的钩挂孔233。钩23b从向外侧挠曲的状态返回至原来的状态。通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将第1构件2b和第2构件3b结合。
(3)变形例
作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并不限定于多个钩23b全部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多个钩23b中的一部分钩23b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即可。总之,多个钩23b中的至少一个钩23b从第1主体部21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b侧延伸即可。
作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多个钩23b中的钩23b的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美观。
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应用于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
在上述的变形例的风扇壳体1b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3的风扇壳体1b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的钩23、23a、23b的形状也可以是梯形、半圆形。具体而言,钩23、23a、23b也可以是第1构件2、2a、2b侧的宽度比第2构件3、3a、3b侧的宽度宽的形状。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参照附图对具备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的车辆5(移动体)进行说明。
(1)结构
图21是实施方式4的车辆5的概略图。如图21所示,车辆5具备马达单元4、电池51、控制装置52、电缆53和车身54(移动体主体)。此外,关于实施方式4的马达单元4,对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参照图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车辆5是在车身54搭载有发动机和驱动用的电池51的四轮的混合动力汽车。此外,车辆5不限于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是电动汽车。
电池51例如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构成。电池51向马达41、用于使车辆5行驶的驱动马达等供给电力。
控制装置52借助电缆53电连接于马达单元4,对马达单元4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2借助电缆53经由连接器46(参照图6)电连接于驱动电路48。控制装置52对电池51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2对从电池51向马达41和驱动马达等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在车身54搭载有马达单元4、电池51、控制装置52和电缆53。
用于车辆5的马达单元4为了抑制电池51的温度上升而作为冷却用的风扇系统发挥功能。在马达单元4中,通过驱动马达41旋转,来使叶片47进行旋转,对电池51送风。由此,对电池51进行空冷,电池51的温度上升被抑制。
(2)变形例
作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车辆5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2的马达单元4或实施方式3的马达单元4,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
作为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具备马达单元4的移动体并不限定于车辆5,也可以是车辆5以外的移动体。在实施方式2的马达单元4或实施方式3的马达单元4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单元4的情况同样地,移动体并不限定于车辆5,也可以是车辆5以外的移动体。
在上述的各变形例的车辆5和移动体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4的车辆5相同的效果。
以上已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若能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以下的方式。
第1方式的风扇壳体(1、1a)收纳马达(41)。在马达(41)中,包括沿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413)的转子(411)以旋转轴(4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风扇壳体(1、1a)具备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沿着第1方向(D1)相互结合。第1构件(2、2a)具有第1主体部(21)和1个以上的钩(23、23a)。第1主体部(21)具有朝向第2构件(3、3a)开口的第1开口(213)。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钩(23、23a)配置于第1主体部(21)的外周。第2构件(3、3a)具有第2主体部(31)和1个以上的爪(33、33a)。第2主体部(31)具有朝向第1构件(2、2a)开口的第2开口(313)。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爪(33、33a)在与1个以上的钩(23、23a)对应的位置配置于第2主体部(31)的外周,以供1个以上的钩(23、23a)进行钩挂。1个以上的钩(23、23a)中的至少一个钩从第1主体部(21)所具有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沿着第1方向(D1)朝向第2构件(3、3a)侧延伸。
根据第1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钩(23、23a)和爪(33、33a)的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小。因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1a)变得小型。
对于第2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1个以上的钩为多个钩(23、23a),1个以上的爪为多个爪(33、33a)。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通过将多个钩(23、23a)分别钩挂于多个爪(33、33a)而相互结合。
根据第2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1a)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通过多个部位处的钩(23、23a)和爪(33、33a)的钩挂来使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更牢固地结合。
对于第3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基础上,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钩(23、23a)各自的钩(23、23a)的外表面(234)和内表面(235)中的至少一者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
根据第3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实现风扇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容易使钩(23)的厚度比较均匀。
对于第4方式的风扇壳体(1),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钩(23)的外表面(234)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弯曲。
根据第4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使风扇壳体(1)变得更小型,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的外形的美观。
对于第5方式的风扇壳体(1a),在第1~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钩(23a)的外表面是平坦的。
根据第5方式的风扇壳体(1a),能够容易地形成钩(23a)。
对于第6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1~第5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1构件(2、2a)具有凸缘(24、24a)。凸缘(24、24a)设于第1主体部(21)所具有的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凸缘(24、24a)以在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在凸缘(24、24a)与钩(23、23a)之间产生间隙(241)的方式设于第1开口(213)的端部(214)。
根据第6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的结合。由于凸缘(24、24a)与钩(23、23a)分离地设置,因此能够使钩(23、23a)的挠曲所产生的应力不易传递至凸缘(24、24a)。
对于第7方式的风扇壳体(1),在第1~第6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1构件(2)具有突出部(251)。突出部(251)设于第1主体部(21)中的钩(23)的在第1方向(D1)上的延长线上。
根据第7方式的风扇壳体(1),能够使钩(23)的延长线上的部分比第1主体部(21)的周向上的两端厚,因此相对于当钩(23)挠曲时作用于第1主体部(21)的力而言能够得到强化。
对于第8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6方式的基础上,在第1方向(D1)上,凸缘(24、24a)与钩(23、23a)中的供爪(33、33a)钩挂的第1钩挂部(236)之间的第1距离(L21)比第2主体部(31)所具有的第2开口(313)与爪(33、33a)中的供钩(23、23a)钩挂的第2钩挂部(334)之间的第2距离(L31)短。
根据第8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2a)和第2构件(3、3a)结合。
对于第9方式的风扇壳体(1),在第1~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1构件(2)或第2构件(3)具有排气口(13)的外周凸缘(14)。
根据第9方式的风扇壳体(1),能够提高将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时作为引导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1构件(2)和第2构件(3)结合。
对于第10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1~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爪(33、33a)的前端沿着第1主体部(21)的外周面(215)。
根据第10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1a)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1a)的外形的美观。
对于第11方式的风扇壳体(1、1a),在第1~第10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1主体部(21)具有包含曲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的外周面(215)。多个钩(23、23a)沿着外周面(215)。
根据第11方式的风扇壳体(1、1a),能够实现风扇壳体(1、1a)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改善风扇壳体(1、1a)的外形的美观。
对于第12方式的风扇壳体(1a),在第1~第11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1个以上的钩(23a)和1个以上的爪(33a)位于比第1主体部(21)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第12方式的风扇壳体(1a),能够使风扇壳体(1、1a)变得更小型。
第13方式的马达单元(4)具备马达(41)以及第1~第12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风扇壳体(1、1a)。
根据第13方式的马达单元(4),在风扇壳体(1、1a)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钩(23、23a)和爪(33、33a)的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小,因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1a)变得小型。
第14方式的移动体(车辆5)具备移动体主体(车身54)以及第13方式的马达单元(4)。在移动体主体搭载有马达单元(4)。
根据第14方式的移动体(车辆5),在风扇壳体(1、1a)中,在从第1方向(D1)俯视观察时,能够使钩(23、23a)和爪(33、33a)的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变小,因此能够使风扇壳体(1、1a)变得小型。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风扇壳体;11、12、431、开口;13、排气口;14、14a、外周凸缘;141、144、231、331、335、第1片;142、145、232、332、336、第2片;143、146、337、第3片;147、第4片;2、2a、2b、第1构件;21、第1主体部;211、侧面部;212、312、443、圆环部;213、第1开口;214、端部;215、外周面;22、突出部;23、23a、23b、钩;233、237、钩挂孔;234、外表面;235、内表面;236、第1钩挂部;238、突出部;24、24a、凸缘;241、间隙;251、252、253、254、255、361、362、363、371、432、突出部;27、端部;3、3a、3b、第2构件;31、第2主体部;311、侧面部;313、第2开口;32、34、突出部;33、33a、33b、爪;35、槽;37、限制部;333、338、凹部;334、第2钩挂部;4、马达单元;41、马达;411、转子;413、旋转轴;5、车辆(移动体);54、车身(移动体主体);L11、L12、长度;L21、第1距离;L31、第2距离;D1、第1方向。

Claims (14)

1.一种风扇壳体,其收纳马达,在该马达中,包括沿第1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其中,
所述风扇壳体具备沿着所述第1方向相互结合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
所述第1构件具有:
第1主体部,其具有朝向所述第2构件开口的第1开口;以及
1个以上的钩,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该1个以上的钩配置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
所述第2构件具有:
第2主体部,其具有朝向所述第1构件开口的第2开口;以及
1个以上的爪,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该1个以上的爪在与所述1个以上的钩对应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2主体部的外周,以供所述1个以上的钩进行钩挂,
所述1个以上的钩中的至少一个钩从所述第1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开口的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朝向所述第2构件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1个以上的钩为多个钩,所述1个以上的爪为多个爪,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通过将所述多个钩分别钩挂于所述多个爪而相互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钩各自的钩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钩的所述外表面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所述外周面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钩的外表面是平坦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第1构件具有凸缘,该凸缘设于所述第1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开口的所述端部,所述凸缘以在所述第1主体部的周向上在所述凸缘与所述钩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设于所述第1开口的所述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第1构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于所述第1主体部中的所述钩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延长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在所述第1方向上,所述凸缘与所述钩中的供所述爪钩挂的第1钩挂部之间的第1距离比所述第2主体部所具有的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爪中的供所述钩钩挂的第2钩挂部之间的第2距离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第1构件或所述第2构件具有排气口的外周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爪的前端沿着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所述第1主体部为所述多个钩,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包含曲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的外周面,所述多个钩沿着所述外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其中,
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1个以上的钩和所述1个以上的爪位于比所述第1主体部的最外部靠内侧的位置。
13.一种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马达单元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壳体以及所述马达。
14.一种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单元以及搭载有所述马达单元的移动体主体。
CN202180047783.7A 2020-07-06 2021-06-02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Pending CN115812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6695 2020-07-06
JP2020-116695 2020-07-06
PCT/JP2021/020994 WO2022009565A1 (ja) 2020-07-06 2021-06-02 ファンケース、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2126A true CN115812126A (zh) 2023-03-17

Family

ID=7955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7783.7A Pending CN115812126A (zh) 2020-07-06 2021-06-02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77475A4 (zh)
JP (1) JPWO2022009565A1 (zh)
CN (1) CN115812126A (zh)
WO (1) WO2022009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4688A (ja) * 2022-02-07 2023-08-1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1397A (en) * 1991-01-18 1992-08-25 Sullivan John T Volute housing for a centrifugal fan, blower or the like
JP2006315583A (ja) 2005-05-13 2006-11-2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間の結合構造
JP2009264213A (ja) * 2008-04-24 2009-11-12 Nippon Densan Corp 遠心ファン
US9121414B2 (en) * 2010-11-05 2015-09-01 Gentherm Incorporated Low-profile blowers and methods
JP5945912B2 (ja) * 2012-02-09 2016-07-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
WO2018142875A1 (ja) * 2017-01-31 2018-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7403131B2 (ja) * 2018-12-12 2023-12-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ロワユニット及びブロワ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構造
JP7457892B2 (ja) * 2019-06-20 2024-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7475A1 (en) 2023-05-10
WO2022009565A1 (ja) 2022-01-13
EP4177475A4 (en) 2023-12-20
JPWO2022009565A1 (zh)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9148B2 (en) Motor having brush holder comprising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and base member in which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is loosely fit
US7791243B2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JP7457892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US9136744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reduced axial footprint
US20140218862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5742853A (zh) 壳体中印刷电路板的盲插电气连接器
US20060019522A1 (en) Electric actuator
JPWO2020255564A5 (zh)
CN213335059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组件
CN115812126A (zh)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CN212746975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组件
CN110249137B (zh) 风机
US9531233B2 (en) Motor connection module for suppressing connecting defects
CN214464988U (zh) 风扇组件及电控模块
JPWO2022009565A5 (zh)
CN212692177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热管理组件及汽车空调系统
JP4362421B2 (ja) モータ
JP3725813B2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CN113758064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组件
CN117870223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组件
CN219529368U (zh) 风扇装置
JP7285442B2 (ja) コネクタ、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CN210122094U (zh) 电动组件及保持件
CN219570429U (zh) 散热风扇系统
CN219913273U (zh)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