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1605A - 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1605A
CN115811605A CN202211093504.3A CN202211093504A CN115811605A CN 115811605 A CN115811605 A CN 115811605A CN 202211093504 A CN202211093504 A CN 202211093504A CN 115811605 A CN115811605 A CN 115811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image
interchangeable lens
len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3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811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1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03B35/1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having single camera with stereoscopic-base-defining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07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 H04N13/218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86Image signal generato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可附接到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拾取装置并且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可拆卸的可更换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发送用于将在单声道地显示图像时使用的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Description

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可更换(interchangeable)镜头。
背景技术
对立体图像(stereoscopic image)进行成像的一种传统已知的方法是使用复眼透镜单元的成像方法,该复眼透镜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具有不同视点的多个图像并且被附接到单目相机主体。相机主体使用捕获的图像的中心处或附近的区域作为测光区域(photometric area)执行自动曝光调整(AE),但是在附接复眼透镜单元的情况下不能精确地执行AE,因为左图像和右图像中的每一个的中心与在附接单目透镜的情况下捕获的图像的中心不同。日本专利特开No.(“JP”)2001-222083公开了在附接复眼透镜单元的情况下的测光区域与在附接单目透镜的情况下的测光区域不同的配置。此外,在JP 2001-222083中公开的配置在要么左图像要么右图像的中心附近执行测光,因为在左图像和右图像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附近执行的测光使得后续的处理等复杂。
然而,在JP 2001-222083中公开的配置没有预先确定左图像区域和右图像区域中的哪一个应当被用作测光区域,因此造成以下问题。在安装有支持VR 180(其是180度的视角的立体VR移动图像标准)的复眼透镜单元的相机主体单声道地显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相机主体被指定显示左眼图像作为基准图像。这里,单声道显示(monaural display)是非立体图像显示,诸如头戴式显示器(HMD)上的再现中的缩略图(thumbnail)。如果由于某个原因右眼图像的曝光与左眼图像的曝光之间存在差异,那么将右眼图像设置为测光区域可能降低基准图像的AE精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可以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或调整)的可更换镜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可附接到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拾取装置并且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可拆卸的可更换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发送用于将在单声道地显示图像时使用的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的可附接到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拾取装置并且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可拆卸的可更换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可更换镜头的朝向(orientation)从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当中选择一个透镜单元,并且向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发送用于将由所述一个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的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可更换镜头可拆卸地附接到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和设置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可更换镜头获取用于将在单声道地显示图像时使用的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本公开的另外的特征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相机系统的配置图。
图2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和镜头控制单元的配置。
图3图示了可更换镜头的光轴位置、底座(mount)、以及图像传感器上的像圈(image circle)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A和4B图示了直到设置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5A和5B解释了单眼焦点校正机构。
图6A和6B图示了在提供单眼焦点校正机构的情况下直到设置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7图示了可更换镜头的F数与辉度(luminance)之间的关系。
图8A和8B图示了在执行单眼孔径(aperture)校正的情况下直到设置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9A和9B图示了直到设置每个朝向的测光区域的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将给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各个图中的对应元素将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标示,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相机系统的配置图。该相机系统包括可更换镜头100和相机(图像拾取装置)10。可更换镜头100是复眼透镜单元,并且可附接到相机10和从相机10可拆卸。
相机10和可更换镜头100各自包括相机底座24和镜头底座103,它们包括用于从相机10向可更换镜头100供电并且用于彼此通信的电触点。
可更换镜头100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被部署为在它们的光轴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包括右眼透镜单元(第二透镜单元)和左眼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单元)。多个透镜单元中的每一个是被配置为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成像光学系统。可更换镜头100包括孔径(光圈)单元102R和102L以及驱动致动器的孔径驱动单元105,该致动器操作孔径单元102R和102L。每个孔径单元改变由透镜单元中的对应的一个获取的图像的辉度。可更换镜头100包括通过反射使光轴偏转90度的棱镜106R、107R、106L和107L。可更换镜头100包括镜头控制单元(通信单元)104,该镜头控制单元(通信单元)104包括根据从相机10中的相机控制单元(设置单元)17通过通信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孔径光阑的微型计算机。在这个实施例中,多个透镜单元是两个透镜单元,但是透镜单元的数量不限于两个。
相机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该图像传感器11对由右眼透镜单元101R和左眼透镜单元101L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且输出电信号。相机10包括将从图像传感器11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A/D)转换单元12、以及对数字信号执行各种图像处理以生成图像的图像处理单元13。由图像处理单元13生成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并且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8中。相机10包括操作单元15,该操作单元15包括用于接通和关断电源的电源开关,用于开始图像记录的成像(释放)开关,用于设置立体显示、单声道显示、自动曝光调整(AE)(包括孔径优先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程序模式等)、自动地改变曝光的成像模式、以及各种菜单的选择/设置开关等。相机控制单元17包括微型计算机,并且根据来自操作单元15的信号控制图像处理单元13和与可更换镜头100的通信。相机10还包括使用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测量由相机控制单元17设置的测光区域中的被摄体的辉度(执行测光)的测光单元16、以及基于测光单元16的测光结果自动地调整曝光的AE单元19。显示单元14可以显示测光单元16的测光结果。显示单元14可以单声道地显示由多个透镜单元捕获的图像。
图2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17和镜头控制单元104的配置。图2图示了包括在相机底座24和镜头底座103中的用于电连接的端子。
每个LCLK端子是用于从相机10输出到可更换镜头100的通信时钟信号的端子。每个DCL端子是用于从相机10输出到可更换镜头100的通信数据的端子。每个DLC端子是用于从可更换镜头100输出到相机10的通信数据的端子。
每个MIF端子是用于检测可更换镜头100到相机10的附接的端子。相机控制单元17中的微型计算机(下文中称为相机微型计算机)20基于MIF端子的电压检测可更换镜头100到相机10的附接。
每个TYPE端子是用于检测附接到相机10的可更换镜头100的类型的端子。相机微计算机20基于TYPE端子的电压检测附接到相机10的可更换镜头100的类型。
每个VBAT端子是用于从相机10向可更换镜头100供给驱动电源以用于除了通信控制以外的各种操作的端子。每个VDD端子是用于从相机10向可更换镜头100供给用于通信控制的通信控制电源的端子。每个DGND端子是用于将相机10和可更换镜头100的通信控制系统接地的端子。每个PGND端子是用于将相机10和可更换镜头100的包括马达等的机械驱动系统接地的端子。
与相机10的通信电压不同的多个类型的可更换镜头100被选择性地附接到相机10。在以下描述中,相机10基于TYPE端子的电压识别的可更换镜头100的类型包括第一可更换镜头和第二可更换镜头,该第二可更换镜头具有与第一可更换镜头的通信电压不同的通信电压。
相机控制单元17中的相机电源单元21将从安装在相机10上的未图示的电池供给的电池电压转换成每个电路的操作所需的电压。此时,相机电源单元21生成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第三电压V3和电源电压VM。
第一电压V1是作为第一和第二可更换镜头的通信控制电源的电源电压,并且也是第一可更换镜头的通信电压。第二电压V2是第二可更换镜头的通信电压。第三电压V3是作为相机微型计算机20的操作电源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VM是作为第一和第二可更换镜头的驱动电源的电源电压。
当电源开关22接通时,相机微计算机20开始向可更换镜头100供给通信控制电源和驱动电源。当电源开关22关断时,相机微型计算机20停止向可更换镜头100供给通信控制电源和驱动电源。
相机微型计算机20经由电压转换单元23与可更换镜头100通信。相机微型计算机20包括输出通信时钟信号的LCLK_OUT端子、将通信数据输出到可更换镜头100的DCL_OUT端子、以及接收来自可更换镜头100的通信数据的输入的DLC_IN端子。
相机微型计算机20包括用于检测可更换镜头100的附接的MIF_IN端子、用于识别可更换镜头100的类型的TYPE_IN端子、以及用于将通信电压切换信号输出到电压转换单元23的CNT_V_OUT端子。
相机微型计算机20还包括输出电源开关22的通电信号的CNT_VDD_OUT端子、与图像处理单元13的连接端子、以及与操作单元15的连接端子。
镜头控制单元104包括微型计算机(下文中称为镜头微型计算机)111、镜头类型确定单元113和镜头电源单元114。
镜头微型计算机111经由电压转换单元23与相机微型计算机20通信。镜头微型计算机111包括接收通信时钟信号的输入的LCLK_IN端子、将通信数据输出到相机10的DLC_OUT端子、接收来自相机10的通信数据的输入的DCL_IN端子、以及与孔径驱动单元105的连接端子。
将给出可更换镜头100到相机10的附接检测的描述。由于相机微型计算机20的MIF_IN端子通过电阻R(100KΩ)被上拉至电源,因此如果没有附接可更换镜头(第一和第二可更换镜头)100,那么电压值变为H(高(High))。由于在已附接的可更换镜头(第一和第二可更换镜头)100中MIF_IN端子连接到GND,因此电压值变为L(低(Low)),而不管可更换镜头100的类型如何。
图3图示了可更换镜头100的每个光轴的位置、底座、以及图像传感器11上的像圈(成像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
由右眼透镜单元101R形成的有效视角的右眼像圈ICR和由左眼透镜单元101L形成的有效视角的左眼像圈ICL在图像传感器11上被并行地成像。可以基于每个像圈的直径ΦD2设置像圈之间的距离,以便防止或抑制像圈彼此重叠。例如,可以设想通过将图像传感器11的光接收范围相对于中心划分成左右两半而形成的区域,可以将右眼像圈ICR的中心设置为光接收范围的右区域的中心,并且可以将左眼像圈ICL的中心设置为光接收范围的左区域的中心。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是全方位鱼眼透镜,并且在成像平面上形成的每个图像是示出超过180度的视角范围的圆形图像,并且形成有左右两个圆形图像,如图3中所示。
现在假设第一光轴是光被棱镜106R或106L反射之前的光轴,第二光轴是光被棱镜106R或106L反射之后的光轴,并且第三光轴是光被棱镜107R或107L反射之后的光轴。右眼透镜单元101R的第一光轴OA1R与左眼透镜单元101L的第一光轴OA1L之间的距离将被称为基线长度L1。基线长度L1越长,观看期间三维效果变得越大。
例如,假设图像传感器11的传感器尺寸为长度24mm×宽度36mm,像圈的直径为Φ17mm,第三光轴之间的距离L2为18mm,并且第二光轴的长度为21mm。在光学元件被部署为使得第二光轴在水平方向(与成像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基线长度L1变为与成人的眼睛宽度几乎相等的60mm。镜头底座103的直径ΦD可以比基线长度L1短。通过使第三光轴之间的距离L2比镜头底座103的直径ΦD短,可以将部署在第三光轴上的光学元件部署在镜头底座103的内侧。即,L1>ΦD>L2的关系成立。
在VR观看中,据说提供三维效果的视角大约为120度,但是由于在120度的视场的情况下仍存在不适感,因此视角常常加宽到180度。由于在这个实施例中有效视角超过180度,因此这个实施例中的像圈的直径ΦD2比180度的视角的情况下的像圈的直径ΦD3长。即,ΦD2>ΦD3的关系成立。
图4A和4B图示了直到设置在启动时要执行的测光区域的流程。在配备有可更换镜头100的相机10支持(兼容)VR 180(其是180度的视角的立体VR移动图像标准(预定的立体图像标准))并且单声道地显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相机10被指定显示左眼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如果由于某个原因在右眼图像的曝光与左眼图像的曝光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对右眼图像提供测光区域,那么左眼侧的AE精度可能下降。镜头控制单元104通常调整在单声道地显示由相机10捕获的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显示)的基准图像的AE,并且因此向相机10发送用于图3中所示的左眼像圈ICL中的测光的信息。这里,立体图像是由多个透镜单元获取的图像。
图4A图示了镜头控制单元104的流程。在步骤S401中,镜头控制单元104向相机控制单元17发送指示可更换镜头100是否支持VR 180的信息(ID)(指示将第一透镜单元的像圈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在这个实施例中,ID为1意味着可更换镜头100支持VR 180,并且ID为0意味着可更换镜头100不支持VR 180。
图4B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17的流程。在步骤S402中,相机控制单元17从镜头控制单元104接收指示可更换镜头100是否支持VR 180的信息(ID)。在步骤S403中,相机控制单元17确定可更换镜头100是否支持VR 180(ID是否为1)。如果确定可更换镜头100支持VR180(ID为1),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405,并且如果确定可更换镜头100不支持VR 180(ID为0),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由单目透镜获取的像圈设置为测光区域。在步骤S405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左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
以上配置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由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立体图像时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
在复眼透镜单元中,由于个体相机差异造成的成像平面倾斜的变化和可靠性改变(温度、湿度、冲击等),在左眼与右眼之间可能发生散焦。例如,如图5A中所示,理想的是图像传感器11的成像平面不倾斜,但是由于相机10的个体差异,成像平面可能如图5B中所示倾斜。在图5B的状态下,即使试图聚焦,左右光学系统也以相同的方式移动,使得不能同时实现左右聚焦。
在这个实施例中,右眼透镜单元101R包括通过由用户旋转连接到螺丝的偏心辊来将右眼焦点位置调整到左眼焦点位置(减小第一透镜单元的焦点位置与第二透镜单元的焦点位置之间的差异)的单眼焦点校正机构(校正机构)。由此,可以仅将右眼透镜单元101R移动到被摄体侧或拍摄者侧而不移动左眼透镜单元101L。
然而,在移动右眼焦点位置时,光量可能由于光轴的倾斜而改变。在右眼像圈ICR被设置为测光区域并且右眼侧的光量改变的情况下,左眼侧的AE精度可能下降。因而,这个实施例将由不包括单眼焦点校正机构的透镜单元获取的像圈设置为测光区域。
图6A和6B图示了在提供在启动时执行的单眼焦点校正机构的情况下直到设置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6A图示了镜头控制单元104的流程。在步骤S601中,镜头控制单元104向相机控制单元17发送指示单眼焦点校正机构是被提供给右眼透镜单元101R还是左眼透镜单元101L的信息(ONE_EYE_COR ID)。在这个实施例中,ONE_EYE_COR ID为1意味着单眼焦点校正机构被提供给右眼透镜单元101R。ONE_EYE_COR ID为0意味着单眼焦点校正机构被提供给左眼透镜单元101L。
图6B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17的流程。在步骤S602中,相机控制单元17从镜头控制单元104接收指示单眼焦点校正机构是被提供给右眼透镜单元101R还是左眼透镜单元101L的信息(ONE_EYE_COR ID)。在步骤S603中,相机控制单元17确定单眼焦点校正机构是否被提供给右眼透镜单元101R(ONE_EYE_COR ID是否为1)。如果确定单眼焦点校正机构被提供给右眼透镜单元101R(ONE_EYE_COR ID为1),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605,如果不是(ONE_EYE_COR ID为0),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604。在步骤S604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右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在步骤S605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左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
因此,即使光量由于单眼焦点校正机构而改变,以上配置也可以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由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立体图像时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
图7图示了可更换镜头100的F数与辉度之间的关系。参考数字701表示左眼透镜单元101L的F数与辉度之间的关系。参考数字702表示在单眼孔径校正对要么右眼像圈ICR要么左眼像圈ICL的辉度进行校正之前右眼透镜单元101R的F数与辉度之间的关系。参考数字703表示在单眼孔径校正对辉度进行校正之后右眼透镜单元101R的F数与辉度之间的关系。
在可更换镜头100中,左右眼的孔径直径精度可能由于孔径单元的个体变化而变化。在孔径直径精度变化的情况下,如图7的701和702中所示,有必要进行单眼孔径校正,以便消除左眼像圈与右眼像圈之间的辉度的差异。然而,为了符合相机和成像产品协会(CIPA)标准,开放状态下的孔径直径精度被调整,同时F数被优先考虑,因此,如图7的703中所示,比开放状态窄一级的状态或者从变窄的状态到开放状态的光量改变可能在右眼侧失真。在右眼像圈ICR被设置为测光区域并且进行单眼孔径校正的情况下,左眼侧的AE精度可能下降。因而,这个实施例在单声道地显示由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立体图像时不使用的透镜单元中执行单眼孔径校正。
图8A和8B图示了在执行单眼孔径校正的情况下直到设置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8A图示了镜头控制单元104的流程。在步骤S801中,镜头控制单元104向相机控制单元17发送指示右眼像圈ICR或左眼像圈ICL的哪个辉度要被校正的信息(ONE_EYE_APEID)。在这个实施例中,ONE_EYE_APE ID为1意味着右眼像圈ICR的辉度要被校正。ONE_EYE_APE ID为0意味着左眼像圈ICL的辉度要被校正。
图8B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17的流程。在步骤S602中,相机控制单元17从镜头控制单元104接收指示右眼像圈ICR或左眼像圈ICL的哪个辉度要被校正的信息(ONE_EYE_APEID)。在步骤S803中,相机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右眼像圈ICR的辉度要被校正(ONE_EYE_APEID是否为1)。如果确定右眼像圈ICR的辉度要被校正(ONE_EYE_APE ID为1),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805,如果不是(ONE_EYE_APE ID为0),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804。在步骤S804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右眼像圈ICR设置为测光区域。在步骤S805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左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
因此,即使执行单眼孔径校正,以上配置也可以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由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立体图像时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
可更换镜头100包括在左眼侧处于正常朝向的孔径单元102L和在右眼侧处于上下颠倒(upside-down)朝向的孔径单元102R。由于俯仰方向上的朝向的差异,孔径单元具有孔径直径精度的差异。如果对由具有包括低的孔径直径精度的孔径单元的透镜单元获取的像圈提供测光区域,那么AE精度可能下降。因而,在这个实施例中,镜头控制单元104根据可更换镜头100的朝向向相机10发送指示哪个像圈被相机控制单元17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PHO ID)。
图9A和9B图示了直到设置每个朝向的测光区域的流程。
图9A图示了镜头控制单元104的流程。在步骤S901中,镜头控制单元104获取由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的可更换镜头100的朝向。在步骤S902中,镜头控制单元104确定可更换镜头100的朝向是否是上下颠倒朝向。如果确定朝向是上下颠倒,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903,如果不是,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904。在步骤S903中,镜头控制单元104向相机控制单元17发送用于将右眼像圈ICR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其中PHO ID为1的信息)。在步骤S904中,镜头控制单元104向相机控制单元17发送用于将左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其中PHO ID为0的信息)。
图9B图示了相机控制单元17的流程。在步骤S905中,相机控制单元17从镜头控制单元104接收指示哪个像圈被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PHO ID)。在步骤S906中,相机控制单元17确定指示哪个像圈要被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PHO ID)是否为0。如果确定指示哪个像圈要被设置在测光区域中的信息(PHO ID)为0,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907,如果不是,那么流程进行到步骤S908。在步骤S907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左眼像圈ICL设置为测光区域。在步骤S908中,相机控制单元17将右眼像圈ICR设置为测光区域。
以上配置可以根据可更换镜头100的朝向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由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立体图像时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
以上实施例可以提供可以使在单声道地显示立体图像时要被显示的基准图像的曝光适当的可更换镜头。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读出并且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其也可以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且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而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且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设备、光盘(诸如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可更换镜头,所述可更换镜头可附接到图像拾取装置并且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可拆卸,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所述可更换镜头包括:
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以及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发送用于将在单声道地显示图像时使用的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被配置为减小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焦点位置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焦点位置之间的差异,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不包括所述校正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的辉度被校正,以便减小与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的辉度的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包括孔径单元,所述孔径单元被配置为改变由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获取的图像的辉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的所述信息包括指示将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6.一种可更换镜头,所述可更换镜头可附接到图像拾取装置并且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可拆卸,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单个图像传感器,所述可更换镜头包括:
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以及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可更换镜头的朝向从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当中选择一个透镜单元,并且向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发送用于将由所述一个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的所述信息包括指示将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8.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可更换镜头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图像拾取装置,所述可更换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单个图像传感器;以及
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可更换镜头获取用于将在单声道地显示图像时使用的由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获取的成像区域设置为测光区域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还包括测光单元,所述测光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测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还包括自动曝光调整单元,所述自动曝光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测光单元的测光结果自动地调整曝光。
CN202211093504.3A 2021-09-14 2022-09-08 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Pending CN115811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9728A JP2023042434A (ja) 2021-09-14 2021-09-14 交換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21-149728 2021-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1605A true CN115811605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7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3504.3A Pending CN115811605A (zh) 2021-09-14 2022-09-08 可更换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7645A1 (zh)
JP (1) JP2023042434A (zh)
CN (1) CN11581160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8969B2 (ja) * 2006-11-07 2010-0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眼撮影装置および多眼撮影装置における露出設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640488A (zh) * 2010-05-14 2012-08-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主体、可换镜头单元、摄像装置、照相机主体的控制方法、可换镜头单元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3026295A (zh) * 2010-08-06 2013-04-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JP5830662B2 (ja) * 2010-12-09 2015-12-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13108339A1 (ja) * 2012-01-20 2013-07-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撮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2434A (ja) 2023-03-27
US20230077645A1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0775B2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camera body,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unting of lens
US20200326502A1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body, and camera
JP3905736B2 (ja) ステレオ画像撮像装置及び自動輻輳調整装置
US856468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body, and shading correcting method
JP5676988B2 (ja) 焦点調節装置
JP201402307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レンズユニット
EP2937725B1 (en)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alculating information for focus control, and camera system
KR20190143810A (ko) 전자기기, 그 제어방법,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매체, 렌즈 유닛,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781330B2 (en)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3930826A (zh) 立体摄像装置
EP2600624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JP593099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
CN112526817A (zh) 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
JP5548490B2 (ja) 撮像装置
US20230077645A1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6953874A (zh) 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
CN101155318B (zh) 适配器以及具有该适配器的三维图像摄影设备
JP6032967B2 (ja)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661943A (zh) 摄像设备、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588404B2 (en) Operation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ens system
JP2000152282A (ja) 立体映像撮影装置
JP2005062729A (ja) カメラ
JP2016020977A (ja) ステレオ画像撮像装置
JP201611472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75828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determine the driving speed of each of the aperture diaphragms of a plurality of optical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