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4889A - 一种储针助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针助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4889A
CN115804889A CN202211721399.3A CN202211721399A CN115804889A CN 115804889 A CN115804889 A CN 115804889A CN 202211721399 A CN202211721399 A CN 202211721399A CN 115804889 A CN115804889 A CN 115804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ssisting device
needle storage
main bod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1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祥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ai Product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ai Produc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ai Product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ai Produc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213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4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4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4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储针助针器,涉及医疗发明技术领域,包括:助针器主体座;储针盒,储针盒上设置若干相邻的储针部,储针盒与助针器主体座活动连接,储针部用于收纳并固定注射针主体;传动部,传动部安装于助针器主体座上,且与储针盒活动连接,储针盒包括抽针卡勾,抽针卡勾与注射针主体结合,抽针卡勾还用于将注射针主体抽离贴敷器;相较于使用体验更好的一次性助针器,本申请在提供与一次性助针器相似的使用体验的同时,还能重复使用,降低了单次助针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储针助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发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针助针器。
背景技术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贴敷式胰岛素泵需要通过留置针将药液平稳可靠的注射到使用者体内,助针器将留置的软针打入患者皮下后,钢针需要抽离体外,并由患者自行处置。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1840723U提出了胰岛素泵助针器。能够将带有软管的输注管路注入皮下胰岛素泵助针器。胰岛素泵用户可以使用胰岛素泵助针器来代替相对疼痛和不可靠的手工埋植输注管路针头。本实用新型属医疗领域产品中胰岛素泵上使用的耗材。包括主弹力弹簧、卡锁弹簧、手柄、外壳、内芯和卡锁;手柄卡装在外壳上部,主弹力弹簧套装在内芯上,并置于外壳内,卡锁弹簧套装在卡锁上,卡锁卡装在内芯两侧,内芯卡装在外壳内。
该实用新型通过助针器将钢针和软针一起打入患者皮下,再由患者手动将钢针抽离体外,此时患者需要自行处置钢针,将钢针丢弃在专用的利器盒或者是将钢针包裹后丢入垃圾桶,如果患者是在旅途中使用,不可能随身携带利器盒那就只能选择将钢针包裹严实后再丢入垃圾桶,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如何提高助针器的使用体验的同时降低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供一种储针助针器,包括:
助针器主体座;
储针盒,储针盒上设置若干相邻的储针部,储针盒与助针器主体座活动连接,储针部用于收纳并固定注射针主体;
传动部,传动部安装于助针器主体座上,且与储针盒活动连接。
其中,储针盒包括抽针卡勾,抽针卡勾与注射针主体结合,抽针卡勾还用于将注射针主体抽离贴敷器。
其中,储针盒包括:
安装部,储针盒呈圆柱状,安装部位于圆柱中心且贯穿储针盒;
凸起,凸起设置于安装部内壁上;
储针盒通过所属安装部内壁上的凸起与助针器主体座插接。
其中,储针部包括:
腔体,腔体位于储针部的水平位置对应处且位于储针盒的侧壁上,腔体用于存储注射针主体;
储针卡勾,储针卡勾位于储针部内,储针卡勾与注射针主体卡接,使得注射针组件固定在储针部上。
其中,储针助针器包括:
顶针座,顶针座设置于助针器主体座底部表面,顶针座内容纳注射针主体,顶针座的内径与储针部的内径对应。
其中,储针助针器包括:
支撑件,支撑件呈圆筒状,支撑件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支撑件通过连接部卡接在注射针主体上。
其中,储针盒包括:
第二卡接凸起,第二卡接凸起与支撑件配合控制储针盒上下运动。
其中,传动部包括:
柱状体,柱状体位于助针器主体座中央圆心处;
柱状包围体,柱状包围体包裹于柱状体外表面,且与柱状体存在间隙;
十字架体,十字架体的圆周表面设置了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截板,十字架体装配于柱状体顶部,柱状包围体同样将十字架体包裹在内;
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套设于十字架体外表面;
其中,第一弹性件挤压十字架体,而十字架体与柱状体处于上下相邻位置,从而促使十字架体挤压柱状体,柱状体位于助针器主体座中央圆心处,即助针器主体座向下产生位移。
其中,传动部包括:
侧传动部,侧传动部凸出分布于助针器主体座底表面,且位于柱状体的旁侧,侧传动部围绕助针器主体座圆周分布,侧传动部为扁平的弧状;
第一卡接凸起,第一卡接凸起位于侧传动部的侧壁上;
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助针器主体座底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柱状包围体的第一横截板相连;
其中,助针器主体座向下产生位移后,储针盒上的第二卡接凸起与支撑件卡接,此时向下的位移停止,第一弹性件被拉伸至极限需要回弹,继而拉动助针器主体座向上运动,顶开第二卡接凸起,从而使得储针盒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传动部包括:
侧传动部,侧传动部上设有沟槽,沟槽呈倾斜状且沿侧传动部的弧状表面分布;
第一传动圈,第一传动圈呈环状且与侧传动部内表面装配;
第三卡接凸起,第三卡接凸起设置于第一传动圈上,第三卡接凸起与沟槽配合,第一传动圈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卡接块;
第二传动圈,第二传动圈呈环状且与第一传动圈内表面配合,第二传动圈的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卡接凸起,第四卡接凸起与卡接块装配;
第三传动圈,第三传动圈与第二传动圈的内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与储针盒的外表面配合,配合依靠第三传动圈外表面上的卡接凸起;
其中,第一弹性件带动助针器主体座向上运动,侧传动部一起向上运动,第一传动圈与第二传动圈依靠卡接块联结,第二传动圈与第三传动圈依靠第四卡接凸起联结,因此三个传动圈共同向上运动并发生转动,同时由第三传动圈带动储针盒转动。
三、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相较于使用体验更好的一次性助针器,本申请在提供与一次性助针器相似的使用体验的同时,还能重复使用,降低了单次助针的成本。
2.相较于常规的重复使用的助针器,本申请额外实现了自动抽针,自动抽针以及自动弃针(即无需用户自行处置硬针),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整体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除注射针盒以外总体装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半剖图。
图4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9位本发明中第二传动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盒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盒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盒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盒示意图之四。
图14为本发明中助针器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储针盒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发明中储针盒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本发明中储针盒的示意图之三。
图18为本发明准备扎针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准备扎针时各部件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a处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助针器与注射针盒结合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22为图21中b处放大图。
图23为发明中助针器与注射针盒结合时各部件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扎入人体皮肤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25为图24中c处放大图。
图26为本发明扎入人体皮肤时各部件状态状态图之一。
图27为本发明扎入人体皮肤时各部件状态状态图之二。
图28为本发明抽针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29为图28中d处放大图。
图30为本发明进一步抽针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31为图30中e处放大图。
图32为本发明完成注射动作时各部件状态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完成注射动作时各部件状态状态图。
图34位贴敷器与皮肤连接后,助针器各部件状态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中注射针主体储存在储针盒中示意图。
图36为图18中x处放大图。
图37为图21中y处放大图。
图38为本申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六。
1、助针器主体座;2、侧传动部;3、控制按钮;4、注射针主体;41、贴敷器;5、注射针盒;6、储针盒;61、储针部;7、柱状体;8、柱状包围体;9、十字架体;10、第一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2、第一传动圈;13、第二传动圈;14、第三传动圈;15、控制案板;16、主体壳;17、运动件;18、计数器盖;19、第三弹性件;20、支撑件;21、沟槽;30、第一弹簧;40、第二弹簧;41、贴敷器;41a、粘贴部;401、环形槽;4001、配合卡扣;50、第三弹簧;62、凹陷;81、第一横截板;82、限位圈;83、辅助件;91、第二横截板;101、顶针座;121、第三卡接凸起;122、卡接块;160、挡边;211、第一卡接凸起;151、天窗180、计数配合件;191、挡板;400、配合卡槽;501、保护膜;511、配合槽;512、基底部;514、加强槽;515、保护盖;610、腔体;612、储针卡勾;601、抽针卡勾;611、第二卡接凸起;1411、储针结合部;6111、安装部;1811、第六卡接凸起;131、第四卡接凸起;141、第五卡接凸起;10a、指示部;1a、第一主壳体;1b、第二主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的帮助理解本申请助针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阐述助针器使用过程:
1.包装内取出产品;
2.如图2所示,观察复位窗f内是否有红色标志,如有则表明当前处于待击发状态;
3.如图2所示,天窗151内显示的数值表明剩余使用次数。如果显示为红色的零,则表明己达本品最大使用次数应丢弃;
此处应注意,控制按钮3、天窗151、控制案板15是一块完整的透明塑料板,一体成型,在本申请为方便表述,特将该部分中天窗151与控制按钮3、控制案板15单独标记说明。
4.如图10与图13所示,检查注射针盒5是否完整,如有破损应丢弃;
5.如图11所示,撕除注射针盒5保护膜501,并移除保护盖515(也可与保护膜501一起带出);
6.如图1所示,将助针器从顶部完全压入直至压不动,此时顶部控制按钮3弹出;
7.顶住皮肤后按顶部控制按钮3,启动注射,有咔嗒声,启动注射后自动扎针与退针;
8.垂直移开助针器,贴敷器41的软针置入完成;
9.每使用一次,天窗151内显示的数字减1;
10.一共可使用12次,12次完成后天窗151显示0,并呈红色,无法再装入贴敷器41,整机丢弃。
以下为本申请的具体介绍:
参照图1以及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储针助针器,包括:
助针器主体座1,助针器主体座1上连接有储针盒6,储针盒6用于收纳注射针且储针盒6可与助针器主体座1发生相对运动,储针盒6上设置若干相邻的储针部61;
对本申请中的储针盒6做出说明:
参照图15-图17,储针盒6呈圆柱状,且圆柱中心设有一贯穿储针盒6的安装部6111,储针盒6通过安装部6111的内壁上的凹陷62与助针器主体座1连接。
储针盒6的端面上设置若干储针部61,储针部61贯穿储针盒6的顶部端面与底部端面,且在储针盒6的侧壁上,储针部61的对应处腔体610,该腔体610自储针盒的顶部端面向底部端面延伸。
另外,参照图15,储针盒6上分布于用于卡接注射针主体4的储针卡勾612,该结构与注射针主体4的环形槽401卡接,从而实现注射针主体4固定在储针部61处。
前述中的储针部61数量为12个,沿储针盒6的周向分布,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储针部61的数量,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以下为传动部结构说明:
参考图3-5,柱状体7,柱状体7位于助针器主体座1中央圆心处;并凸出于助针器主体座1。
十字架体9,十字架体9装配于柱状体7顶部;十字架体9上设置了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截板91。
柱状包围体8,柱状包围体8设置于柱状体7外表面并将柱状体7包裹,且与柱状体7之间存在间隙。柱状包围体8上同时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截板81。
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位套设于十字架体9外表面,且第一弹性件10位于控制按钮3与十字架体9之间,即第一弹性件10的一端与十字架体9上的第二横截板91接触,另一端与控制按钮3接触。
柱状包围体8同时将十字架体9与柱状体7包裹在内。
如图4所示,侧传动部2,侧传动部2凸出分布于助针器主体座1底表面,且位于柱状体7的旁侧,侧传动部2围绕助针器主体座1呈圆周分布,侧传动部2为扁平的弧状,侧传动部2上设有沟槽21,沟槽21呈倾斜状且沿侧传动部2的弧状表面分布。
如图5所示,侧传动部2分布于助针器主体座1两侧,且侧传动部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凸起211。该第一卡接凸起211在侧传动部2的两侧上有分布。
第二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助针器主体座1底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相连。
如图9所示,第一传动圈12,第一传动圈12呈环状且与侧传动部2内表面装配,第一传动圈12上设置第三卡接凸起121,第三卡接凸起121与侧传动部2上的沟槽21配合,第一传动圈12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卡接块122。
如图14所示,第二传动圈13,第二传动圈13呈环状且与第一传动圈12内表面配合,第二传动圈1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卡接凸起131。通过第四卡接凸起131与第一传动圈12内表面上的卡接块122配合。
如图6所示,第三传动圈14,第三传动圈14与第二传动圈13内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14与第二传动圈13配合,第三传动圈14将储针盒6外包裹。第三传动圈14的内表面设有第五卡接凸起141,通过第五卡接凸起141与储针盒6上的储针结合部1411卡接。
第二弹簧40,第三弹簧50都为转向助力弹簧,在上述传动圈产生相互转动时,提供周向的辅助,其中第二弹簧40位于第一传动圈12与助针器主体座1之间,第三弹簧50位于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之间。
主体壳16将上述全部结构包裹在内,另外,如4、图5、图33以及图38所示,指示部10a与主体壳16上的视察窗口f配合,当视察窗口f露出指示部10a时,说明助针器处于待激发状态,通常会给指示部10a涂抹较为显眼的颜色以起到提醒的作用,此时助针器内已经安装好了相应贴敷器,不能进行重复安装贴敷器;当视察窗口f内为白色时,说明助针器内没有安装贴敷器41,需要安装贴敷器41才能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修改视察窗口f内各个状态的显示颜色。
参照图1,在本申请中,助针器主体座1与注射针盒5连接。
参照图11,注射针盒5内提供贴敷器41,注射针盒5的端面设置有加强槽514,加强槽514上设置保护盖515,保护盖515的部分边缘与加强槽514重合,且一端与注射针主体4连接,保护盖515为坚硬的片状物,这样可以做到在运输途中保护并固定注射针主体4。
注射针盒5的端面上设置配合槽511,该配合槽511的设置可以进行指示作用,需要将主体壳16上的凸出部分对准该配合槽511才能置入,起到了防呆的作用。
如图13所示,注射针盒5的底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基底部512,基底部512可以做到减少材料并同时维持相应强度。
对本申请的使用过程解释如下:
步骤一:参照图18-20,该状态为准备状态,全部零件处于待使用状态,此时助针结构未与注射针盒5结合,装配关系如下:
主体壳16与控制案板15存在一定距离,控制案板15的中央圆心处设置有控制按钮3,控制案板15与计数器盖18紧靠,两者之间的边缘设有第一弹簧30,用于辅助两者之间的距离控制,其中天窗151部分露出阿拉伯数字供使用者参考,第一弹性件10一端紧靠控制案板15,另一端紧靠第二横截板91,另外,计数器盖18的第六卡接凸起1811与计数配合件180配合,第三弹性件19一端连接挡板191,一端连接助针器主体座1,挡板191与计数配合件180接触。
储针盒6离开助针器主体座1一定距离,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下表面连接,一端与辅助件83底表面连接,同时将柱状包围体8撑起脱离助针器主体座1。
第一传动圈12,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正常配合,第一传动圈12的内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外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14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内表面配合。
柱状包围体8上的限位圈82与辅助件83过盈配合,因此不会无限制得发生相对运动。
参考图36,第一卡接凸起211未与主体壳16的挡边160结合,且该状态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挡边160的下方。
支撑件20的底端不与第二卡接凸起611配合,并且支撑件20的底端与助针器主体座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第一主体壳1a的内底面与助针器主体座1的外底面紧贴。
参考图1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壳1a、第二主体壳1b与助针器主体座1的关系为:第一主体壳1a与第二主体壳1b卡接,第一主体壳1a与第二主体壳1b同时将助针器主体座包围在内。
步骤二:参照图21-22与图37,此时助针结构与注射针盒5结合,注射针盒5内的贴敷器41安装于助针器主体座1上,贴敷器41的底部设置粘贴部41a,在本实施例中粘贴部41a为双面胶,接触在皮肤上后即可实现粘贴,其中:
主体壳16与控制案板15距离缩小直至紧靠,控制案板15的中央圆心处设置有控制按钮3,控制案板15与计数器盖18的面板离开一定距离,继续漏出天窗151阿拉伯数字部分供使用者参考,第一弹性件10一端紧靠控制案板15,另一端紧靠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上表面,另外,计数器盖18的第六卡接凸起1811与计数配合件180配合,第三弹性件19一端连接挡板191,一端连接助针器主体座1。
助针器主体座1开始下行,储针盒6离助针器主体座1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下表面连接,一端与辅助件83底表面连接。
第一传动圈12,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正常配合,第一传动圈12的内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外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14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内表面配合。
柱状包围体8上的限位圈82与辅助件83脱离,存在一定距离。
参考图37,在该步骤下,随着助针器主体座1的上行,第一卡接凸起211下行,从而与挡边160结合,且该状态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挡边160的上方。
支撑件20的底端与第二卡接凸起611配合。
同时,注射针主体4与储针部61结合使得注射针主体4固定,注射针主体4上存在环形槽401,储针盒6上存在抽针卡勾601,该步骤时,抽针卡勾601与环形槽401卡接。
如图21所示,贴敷器41的主体上存在配合卡槽400,助针器主体座1上配合卡扣4001,两者通过配合卡槽400与配合卡扣4001相结合固定。
助针器主体座1首先与贴敷器41结合,而后继续下行,待储针盒6完全贴近助针器主体座1的底表面时,助针器主体座1上行动作停止。
此过程中,第一主体壳1a与助针器主体座1之间开始结合,但是仍存在一定距离。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不使用注射针盒5,直接将贴敷器41手动安装到助针器相应的位置。
步骤三,如图24-25所示,此时助针结构与贴敷器41已完美安装,此步骤需要将贴敷器41紧紧粘贴于患者肌肤上,其中:
控制案板15与计数器盖18的面板离开一定距离,并持续加大,第一弹性件10一端紧靠控制案板15,另一端紧靠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上表面,另外,计数器盖18的第六卡接凸起1811与计数配合件180配合,第三弹性件19一端连接挡板,一端连接辅助件83的底表面。
储针盒6离助针器主体座1的距离不变,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下表面连接,一端与辅助件83的底表面连接。
第一传动圈12,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正常配合,第一传动圈12的内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外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14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圈13的内表面配合。
柱状包围体8上的限位圈82与辅助件83靠近,存在一定距离,且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为0,由于辅助件83的外径大于限位圈82的外径,因此两者距离为0时,不会再发生相对运动。
在该步骤下,助针器主体座1被控制案板15按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下行,从而与挡边160脱离,且该状态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挡边160的下方。
支撑件20的底端与第二卡接凸起611配合,彼此之间距离缩短至零,并且支撑件20的底端与助针器主体座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同时,注射针主体4与储针部61结合使得注射针主体4固定。
参考图26-27,另一方面,储针盒6、助针器主体座1、第一传动圈12、第二传动圈13、第三传动圈14一同下行,第一主体壳1a与助针器主体座1的底面距离逐渐缩小至零,此时贴敷器41表面与第一主体壳1a的表面平齐,置于患者皮肤上。
步骤四,如图28-29所示,图示状态为扎针完毕,需要将注射针主体4拔离患者皮肤,注射针主体4开始被抽针卡勾601抽离,同时贴敷器41需要留在患者皮肤表面,其中:
控制案板15与计数器盖18的面板距离减小,但继续漏出天窗151阿拉伯数字部分供使用者参考,第一弹性件10一端紧靠控制案板15,另一端紧靠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上表面,另外,计数器盖18的第六卡接凸起1811与计数配合件180配合,第三弹性件19一端连接挡板191,一端连接助针器主体座1。
由于储针盒6向下运动,储针盒6离助针器主体座1的距离开始减小,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的下表面连接,一端辅助件83的底表面连接。
第一传动圈12、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的运动变为:
第一弹性件10带动助针器主体座1向上运动,即带动侧传动部2向上运动,此时第一传动圈12上的第三卡接凸起121由于装配于沟槽21内,因此随沟槽21的形状发生旋转,由于第二传动圈13上的第四卡接凸起131与第一传动圈12的卡接槽配合,且该卡接槽使得第四卡接凸起131只能朝单一方向旋转,因此,第一传动圈12带着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共同转动,并且第三传动圈14内表面设有第五卡接凸起141,第五卡接凸起141与储针盒6配合,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在第五卡接凸起141的推动下共同向上运动并发生转动,同时带动储针盒6转动。
储针盒6的底面离助针器主体座1底表面距离减小。
柱状包围体8上的限位圈82与辅助件83脱离,存在一定距离,且距离开始减小。
此时,第二弹性件11在步骤三中由于被压缩到最大值,在该步骤中开始反向运动,慢慢变为反弹,向上运动,带动助针器主体座1向上运动,运动件17设置在助针器主体座1上,被限位圈82带动向上运动,从而顶开第二卡接凸起611,支撑件20的底端与第二卡接凸起611脱离,彼此之间距离由零逐渐增大,使得储针盒6继续向上运动。
同时,储针盒6上存在抽针卡勾601,该步骤时,抽针卡勾601继续与环形槽401卡接。注射针主体4与储针部61结合使得注射针主体4固定,在助针器主体座1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注射针主体4继续向上运动。
转动角度固定,由前期设定生产制造过程中设置完毕。
此时需要说明的是,先要完成注射针主体4从皮肤中脱离后,再跟随储针盒在传动圈一、传动圈二、传动圈三的带动下转动,同时,沟槽2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一定行进距离,便是为了配合完成此动作。
步骤五,如图30-31所示,图示状态为扎针完毕,储针盒6继续转动,其中:
其余步骤与图24中步骤四相同,不同的是,注射针主体4上的环形槽401与储针盒6的抽针卡勾601卡接的状态解开,再在转动的过程中,注射针主体4下端的硬针部分会与注射针主体4座上的顶针座101相接触,最终旋转步骤停下。此时储针部61正对于顶针座101上方。
在该步骤下,第一卡接凸起211未与主体壳16的挡边160结合,且该状态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挡边160的下方。
步骤六,如图32-34所示,单次行程完毕,其余各部件状态与图18状态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此时顶针座101上存在相应废针,在图32状态时,不存在相应废针。
在图28所示状态下,再参照图29,在该步骤下,注射针主体4上的环形槽401与储针盒6的储针卡勾612卡接,从而注射针主体4被固定于储针盒6的储针部61内。
参照图36,在该步骤下,第一卡接凸起211未与主体壳16的挡边160结合,且该状态下,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挡边160的下方。
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次数用尽。

Claims (10)

1.一种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助针器包括:
助针器主体座(1);
储针盒(6),所述储针盒(6)上设置若干相邻的储针部(61),所述储针盒(6)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活动连接,储针部(61)用于收纳并固定注射针主体(4);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安装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上,且与所述储针盒(6)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盒(6)包括抽针卡勾(601),所述抽针卡勾(601)与所述注射针主体(4)结合,所述抽针卡勾还用于将注射针主体(4)抽离贴敷器(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盒(6)包括:
安装部(6111),所述储针盒(6)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6111)位于圆柱中心且贯穿所述储针盒(6);
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安装部(6111)内壁上;
其中,所述储针盒(6)通过所属安装部(6111)内壁上的凸起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插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部(61)包括:
腔体(610),所述腔体(610)位于所述储针部(61)的水平位置对应处且位于所述储针盒(6)的侧壁上,所述腔体(610)用于存储所述注射针主体(4);
储针卡勾(612),所述储针卡勾(612)位于所述储针部(61)内,所述储针卡勾(612)与所述注射针主体(4)卡接,使得注射针组件(4)固定在储针部(6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助针器包括:
顶针座(101),所述顶针座(101)设置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底部表面,所述顶针座(101)内容纳注射针主体(4),所述顶针座(101)的内径与储针部(61)的内径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助针器包括:
支撑件(20),所述支撑件(20)呈圆筒状,所述支撑件(20)的顶部设有连接部(200),所述支撑件(20)通过连接部(200)卡接在所述注射针主体(4)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盒(6)包括:
第二卡接凸起(611),所述第二卡接凸起(611)与所述支撑件(20)配合控制所述储针盒(6)上下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柱状体(7),所述柱状体(7)位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中央圆心处;
柱状包围体(8),所述柱状包围体(8)包裹于所述柱状体(7)外表面,且与所述柱状体(7)存在间隙;
十字架体(9),所述十字架体(9)的圆周表面设置了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截板(91),所述十字架体(9)装配于所述柱状体(7)顶部,所述柱状包围体(8)同样将所述十字架体(9)包裹在内;
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一弹性件(10)套设于所述十字架体(9)外表面;
所述第一弹性件(10)挤压所述十字架体(9),而十字架体(9)与柱状体(7)处于上下相邻位置,从而促使十字架体(9)挤压柱状体(7),所述柱状体(7)位于助针器主体座(1)中央圆心处,即助针器主体座(1)向下产生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侧传动部(2),所述侧传动部(2)凸出分布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底表面,且位于所述柱状体(7)的旁侧,所述侧传动部(2)围绕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圆周分布,所述侧传动部(2)为扁平的弧状;
第一卡接凸起(211),所述第一卡接凸起(211)位于所述侧传动部(2)的侧壁上;
第二弹性件(11),所述第二弹性件(11)的一端与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底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柱状包围体(8)的第一横截板(81)相连;
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向下产生位移后,储针盒(6)上的第二卡接凸起(611)与所述支撑件(20)卡接,此时向下的位移停止,第一弹性件(10)被拉伸至极限需要回弹,继而拉动助针器主体座(1)向上运动,顶开第二卡接凸起(611),从而使得储针盒(6)回到初始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针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侧传动部(2),所述侧传动部(2)上设有沟槽(21),所述沟槽(21)呈倾斜状且沿所述侧传动部(2)的弧状表面分布;
第一传动圈(12),第一传动圈(12)呈环状且与侧传动部(2)内表面装配;
第三卡接凸起(121),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1)设置于第一传动圈(12)上,第三卡接凸起(121)与沟槽(21)配合,第一传动圈(12)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卡接块(122);
第二传动圈(13),所述第二传动圈(13)呈环状且与所述第一传动圈(12)内表面配合,所述第二传动圈(1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卡接凸起(131),所述第四卡接凸起(131)与所述卡接块(122)装配;
第三传动圈(14),所述第三传动圈(14)与第二传动圈(13)的内表面配合,第三传动圈(14)与储针盒(6)的外表面配合,配合依靠第三传动圈(14)外表面上的卡接凸起(141);
所述第一弹性件(10)带动所述助针器主体座(1)向上运动,所述侧传动部(2)一起向上运动,所述第一传动圈(12)与第二传动圈(13)依靠卡接块(122)联结,所述第二传动圈(13)与第三传动圈(14)依靠所述第四卡接凸起(131)联结,因此三个传动圈共同向上运动并发生转动,同时由第三传动圈(14)带动储针盒(6)转动。
CN202211721399.3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储针助针器 Pending CN115804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1399.3A CN11580488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储针助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1399.3A CN11580488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储针助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4889A true CN115804889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1399.3A Pending CN11580488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储针助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48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307A (zh) * 2023-05-17 2023-09-12 普林斯顿医疗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留置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307A (zh) * 2023-05-17 2023-09-12 普林斯顿医疗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留置针装置
CN116726307B (zh) * 2023-05-17 2023-12-05 普林斯顿医疗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留置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11628A (en) Syringe with automatic retracting needle
EP2942072B1 (en) Single-use injector of low cost
US6805686B1 (en) Autoinjector with extendable needle protector shroud
US4258713A (en) Automatic disposable hypodermic syringe
EP2420272B1 (en) Circuitous band needle changing apparatus
JP2959638B2 (ja) 自動注射器
EP1747034B2 (en) Autoinjector with extendable needle protector shroud
AU701592B2 (en) Dental cartridge assembly auto-injector with protective needle cover
JP5030342B2 (ja) 選択的に格納可能な注射針を備えた皮下注射器
US20040236284A1 (en) Needle hiding assembly for a medication injector
AU2001251739A1 (en) Low cost disposable needleless injector system for variable and fixed dose applications
JPH11503637A (ja) 再装填可能な自動インジェクタ
KR20140042901A (ko) 주사 장치용 재충전 모듈
CN115804889A (zh) 一种储针助针器
US3820542A (e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devices
WO2018180758A1 (ja) バレル組立体、シリンジの使用方法、薬液投与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469509B2 (ja) ニードルを備える、皮膚に対して薬剤送達デバイスを固着するためのパッド
CN213284981U (zh) 预灌封注射器的注射装置
CN115957404A (zh) 一种储针装置
WO2024069381A1 (en) Power assist for a manual and autoinjector injection device
CN116617499A (zh) 胰岛素注射用手动注射笔
WO2005011777A1 (en) Medical needle apparatus
JP2001321440A (ja) 噴射式の薬液注入装置
AU2002326388A1 (en) Needle hiding assembly for a medication injector
JPH06451U (ja) インスリン投与用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