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0501A -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0501A
CN115800501A CN202211616050.3A CN202211616050A CN115800501A CN 115800501 A CN115800501 A CN 115800501A CN 202211616050 A CN202211616050 A CN 202211616050A CN 115800501 A CN115800501 A CN 115800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ower supply
board card
typ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60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峰
李大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60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0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0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源切换电路,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驱动第一类板卡;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驱动第二类板卡。通过实施上述电源切换电路,可以通过一套PCBA兼容功能相同的多个型号板卡的供电需求,便于作业过程中直接切换板卡,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根据不同型号板卡的额定电流,单独设置相应过流保护的保护值,以保障接入该PCB的各型号板卡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其内部配置的板卡,在主要功能相同的情况下,逐渐衍生出细化的性能差异。相应地,同一功能的板卡(例如:网卡)对应不同的性能指标具有相应的板卡型号。不同型号的板卡对供电类型具有不同的需求,直观体现在:对于同一输出电压的电源,要求具备不同的负载能力。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工程师在设计、制造电路时,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板卡设计不同的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并建立不同的BOM(Bill ofMaterial,物料清单)。在上述设计思路下,当需要进行现场调试作业环节、或更换另一型号板卡时,一套PCBA无法兼容两种型号的板卡,常常需要人工更换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才能调试好作业的硬件环境,操作极为不便。
另外,板卡供电前端有过流保护设计,为了保障板卡的正常工作运行,通常将过流保护点设计为板卡型号中最大额定电流的1.3倍,以保障各个型号的板卡均可以在该过流保护点下正常工作。这样对于额定电流较小的板卡,则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极有可能出现因板卡负载电流过大,而烧毁板卡的现象。对于功能相同的多型号板卡兼容使用来说,存在设备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电源切换电路,能够兼容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板卡,在板卡型号变更时,便捷地切换供电电源;并设置与该板卡型号相应的过流保护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一套PCBA无法兼容功能相同的多个型号板卡,以及因板卡过流保护点设置不当,容易导致额定电流较小的板卡存在烧毁风险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采用一套PCBA即能够兼容功能相同的多个型号板卡的供电需求,并且能够为不同型号的板卡设置适当的过流保护点,以保障接入该PCB的各型号板卡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板卡监控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执行模块;
板卡监控模块与控制模块和电源执行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与电源执行模块电性连接;
板卡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其中,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板卡信息生成板卡驱动信号,并传输至电源执行模块,其中,板卡驱动信号包括:电源类型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板卡驱动信号,设置驱动板卡的电源的电源参数,电源参数包括:电源电压,负载电流。
进一步地,板卡包括: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
电源类型包括:第一类电源,第二类电源;
电源电压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
负载电流包括:第一负载电流,第二负载电流;
第一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一负载电流;
第二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第二负载电流;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幅在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进一步地,板卡监控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口,信号传输端口;
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端口,信号设置端口;
电源执行模块包括:电源设置端口,电源输出端口,外电源端口;
电源输入端口与电源输出端口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端口与信号接收端口电性连接,信号设置端口与电源设置端口电性连接,外电源端口接外电源;
信号传输端口将板卡信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
信号设置端口将电源类型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源设置端口;
电源输出端口输出对应于板卡类型的电源,驱动相应板卡。
进一步地,板卡监控模块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现场可更换单元,在位监控模块,板卡;
在位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板卡是否在位;
现场可更换单元用于:当板卡在位时,识别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基板管理控制器;
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于从现场可更换单元中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通过信号传输端口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
进一步地,信号设置端口包括:第一控制子端口,第二控制子端口;
电源类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子端口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子端口用于传输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电源执行模块包括:芯片,逻辑判断模块;
芯片与逻辑判断模块电性连接;
逻辑判断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芯片使能信号,并传输至芯片,使芯片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与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或输出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二负载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进一步地,电源设置端口包括:第一参数子端口,第二参数子端口;
芯片包括:第一芯片端口,第二芯片端口,第三芯片端口;
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逻辑输入端口,第二逻辑输入端口,逻辑输出端口;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作为第一参数子端口,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逻辑输入端口作为第二参数子端口,接收第二控制信号,逻辑输出端口与第三芯片端口电性连接,将芯片使能信号传输至第三芯片端口。
进一步地,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与门,第二与门,非门,或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电容;
第一与门包括:第一与门输入端,第二与门输入端,第一与门输出端;
第二与门包括:第三与门输入端,第四与门输入端,第二与门输出端;
非门包括:非门输入端,非门输出端;
或门包括:第一或门输入端,第二或门输入端,或门输出端;
第一与门输入端作为第一逻辑输入端口,非门输入端与第三与门输入端电性连接后作为第二逻辑输入端口,非门输出端与第二与门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与门输出端与第一或门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与门输出端与第二或门输入端电性连接,或门输出端作为逻辑输出端口,与第三芯片端口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串联第十二电阻后接地,第十二电阻与电容并联,第十一电阻与第十二电阻的连接处与第四与门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浮空或接外电源。
进一步地,板卡驱动信号还包括限流信号,限流信号包括:第一限流信号,第二限流信号,第n限流信号,其中,n为自然数;
信号设置端口还包括:第一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第一限流信号;
第二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第二限流信号;
第n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第n限流信号;
限流信号用于设置对应于板卡型号的过流保护点。
进一步地,电源执行模块还包括限流设置模块;
电源设置端口还包括:第一限流设置子端口,第二限流设置子端口,第限流设置子端口;
芯片还包括:第四芯片端口;
限流设置模块包括n条支路,其中,第n支路包括:第n电阻和第n晶体管,第n电阻的一端与第n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n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第n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第n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一套PCBA即能够兼容功能相同的多个型号板卡的供电需求,便于作业过程中直接切换板卡,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不同型号板卡的额定电流,单独设置相应过流保护的保护值,以保障接入该PCB的各型号板卡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切换供电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监控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逻辑判断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流设置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三过流保护点的电源切换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说明书附图中的编号,仅表示对各个功能部件或模块的区分,不表示部件或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预设输出电压的电源(例如:P12V),以及相应输出电压的备用电源(例如:P12V_STBY)为功能相同二型号不同的板卡进行供电。通过控制使能信号区分分压自启动或是CPLD控制。根据使能信号的差异确定PCB上的电子元件,产生不同的PCBA料号,并产生相应的BOM。例如:PCBA_1满足需要P12V供电的板卡需求,当板卡需要P12V供电时,服务器使用PCBA_1;PCBA_2满足需要P12V_STBY供电的板卡需求,当板卡需要P12V_STBY供电时,服务器使用PCBA_2。
图1示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电路图。当板卡需要PCBA_1提供P12V电源时,控制使能信号为CPLD控制,此时,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不上件,其余电子元件上件;当板卡需要PCBA_2提供P12V_STBY电源时,控制使能信号为输入分压自启动,此时,第二十四电阻R24不上件,其余电子元件上件。在调试过程中,需要人工更换相应的电子元件,满足不同型号的板卡供电需求,操作极为不便。
同时,由于不同型号的板卡电流差异较大,过流保护点的保护值需要根据所有板卡中最大额定电流的1.3倍进行设计,以此满足所有板卡的正常工作需求。因此,对于额定电流较小的板卡,不能提供有效的过流保护,存在烧毁板卡的潜在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如图2所示,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板卡监控模块100,控制模块200,电源执行模块300;
板卡监控模块100与控制模块200和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200与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
板卡监控模块100用于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00,其中,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
板卡通常连接于服务器的背板,亦可与用于调试的电路板连接,本申请对承载板卡的电路板不加以限定。
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板卡序列号,工作电压,额定电流等于板卡硬件信息、工作状态相关的信息。根据上述板卡信息能够直接确认该板卡的电源参数需求,即确认电源电压和负载电流。上述信息通常保存于承载板卡的电路板上设置的现场可更换单元(Field Replace Unit,FRU)中,通过烧录的方式,将上述板卡信息记录于现场可更换单元的内部存储其中,用于识别板卡,以及将板卡信息传输至其他相关模块。
控制模块200用于根据板卡信息生成板卡驱动信号,并传输至电源执行模块300,其中,板卡驱动信号包括:电源类型控制信号。
通常,选用CPLD作为控制模块。办卡监控模块100与CPLD之间通过I2C总线进行数据通信。
电源执行模块300用于根据板卡驱动信号,设置驱动板卡的电源的电源参数,电源参数包括:电源电压,负载电流。
板卡包括: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
电源类型包括:第一类电源,第二类电源;
电源电压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
负载电流包括:第一负载电流,第二负载电流;
第一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一负载电流;
第二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第二负载电流;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幅在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电源输入端口101,信号传输端口102;
控制模块200包括:信号接收端口201,信号设置端口202。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源输出端口302,外电源端口303;
电源输入端口101与电源输出端口302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端口102与信号接收端口201电性连接,信号设置端口202与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性连接,外电源端口303接外电源;
信号传输端口102将板卡信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信号设置端口202将电源类型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源设置端口301;
电源输出端口302输出对应于板卡类型的电源,驱动相应板卡。
如图3所示,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BMC)110,现场可更换单元120,在位监控模块130,板卡140;
在位监控模块130用于监控板卡140是否在位。
通常在位监控模块用高、低电平表征其监控的板卡插槽上是否连接有板卡。该插槽连接板卡时,用于表征连接的电平状态与该插槽不连接板卡时的电平状态相反。
现场可更换单元120用于:当板卡140在位时,识别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基板管理控制器110;
基板管理控制器110用于从现场可更换单元120中获取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通过信号传输端口102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I2C总线与作为控制模块200的CPLD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4所示,信号设置端口202包括: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
电源类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用于传输第二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芯片310,逻辑判断模块320;
芯片310与逻辑判断模块320电性连接;
逻辑判断模块3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芯片使能信号,并传输至芯片310,使芯片31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与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或输出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二负载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电源设置端口301包括: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
芯片310包括:第一芯片端口311,第二芯片端口312,第三芯片端口313;
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逻辑输出端口323;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作为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作为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接收第二控制信号,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将芯片使能信号传输至第三芯片端口313。
如图5所示,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与门U1,第二与门U2,非门U3,或门U4,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电容C;
第一与门U1包括:第一与门输入端U11,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第一与门输出端U13;
第二与门U2包括: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第四与门输入端U22,第二与门输出端U23;
非门U3包括:非门输入端U31,非门输出端U32;
或门U4包括: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第二或门输入端U42,或门输出端U43;
第一与门输入端U11作为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非门输入端U31与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电性连接后作为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非门输出端U32与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电性连接,第一与门输出端U13与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电性连接,第二与门输出端U23与第二或门输入端U42电性连接,或门输出端U43作为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串联第十二电阻R12后接地,第十二电阻R12与电容C并联,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二电阻R12的连接处与第四与门输出端U22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或接外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电源对应P12V_STBY,
第二类电源对应P12V;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获取CPLD_P12V_EN信号,
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获取CPLD_P12V_STBY_CONTROL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外电源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高电平;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低电平;
当U31端口输入为高电平,即U31=1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1所示。
表1当U31输入高电平时,逻辑判断模块各端口电平状态
U22 U11 U31 U43
1 1 1 1
0 1 1 0
1 0 1 1
0 0 1 0
当U31=1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22保持一致,与U11的状态无关。而U22由外电源P12V_INPUT经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分压得到,当外电源P12V_INPUT有输入电压时,U22=1,U43=1,芯片321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当外电源P12V_INPUT无输入电压时,U22=0,U43=0,芯片321模块无电压输出。芯片321的输出状态由第十一电阻R11是否接外电源决定,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
当U31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即U31=0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2所示。
表2当U31输入低电平时,逻辑判断模块各端口电平状态
U22 U11 U31 U43
1 1 0 1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当U31=0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11保持一致,与U22的状态无关。当U11=1时,U43=1,芯片321有电压输出;当U11=0时,U43=0,芯片321无电压输出。因此,芯片321的输出状态完全由U11的电平状态,输出第二类电源P12V。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功能,在负载电流超过板卡额定电流1.3倍是,切断板卡供电,以防止板卡烧毁。其中,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还包括限流信号,限流信号包括:第一限流信号,第二限流信号,第n限流信号,其中,n为自然数;
如图6所示,信号设置端口202还包括:第一限流子端口20221,用于传输第一限流信号;
第二限流子端口20222,用于传输第二限流信号;
第n限流子端口2022n;用于传输第n限流信号;
限流信号用于设置对应于板卡型号的过流保护点。
电源执行模块300还包括限流设置模块330;
电源设置端口301还包括:第一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1,第二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2,第n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n;
芯片310还包括:第四芯片端口314;
限流设置模块330包括n条支路,其中,第n支路包括:第n电阻Rn和第n晶体管Tn,第n电阻Rn的一端与第n晶体管Tn的漏极电性连接,第n晶体管Tn的源极接地,第n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第n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当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相应支路的晶体管开启,过流保护电流由串联于相应支路的电阻决定。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一套PCBA兼容功能相同的多个型号板卡的供电需求,便于作业过程中直接切换板卡,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型号板卡的额定电流,单独设置相应过流保护的保护值,以保障接入该PCB的各型号板卡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一
图7示出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下面从该电路的各个模块出发,详细阐述本电路。
如图2所示,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板卡监控模块100,控制模块200,电源执行模块300;
板卡监控模块100与控制模块200和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200与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
板卡监控模块100用于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00,其中,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
控制模块200用于根据板卡信息生成板卡驱动信号,并传输至电源执行模块300,其中,板卡驱动信号包括:电源类型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300用于根据板卡驱动信号,设置驱动板卡的电源的电源参数,电源参数包括:电源电压,负载电流。
板卡包括: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
电源类型包括:第一类电源,第二类电源;
电源电压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
负载电流包括:第一负载电流,第二负载电流;
第一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一负载电流;
第二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第二负载电流;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幅在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如图3所示,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电源输入端口101,信号传输端口102;
控制模块200包括:信号接收端口201,信号设置端口202。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源输出端口302,外电源端口303;
电源输入端口101与电源输出端口302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端口102与信号接收端口201电性连接,信号设置端口202与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性连接,外电源端口303接外电源;
信号传输端口102将板卡信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信号设置端口202将电源类型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源设置端口301;
电源输出端口302输出对应于板卡类型的电源,驱动相应板卡。
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110,现场可更换单元120,在位监控模块130,板卡140;
在位监控模块130用于监控板卡140是否在位。
现场可更换单元120用于:当板卡140在位时,识别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基板管理控制器110;
基板管理控制器110用于从现场可更换单元120中获取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通过信号传输端口102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I2C总线与作为控制模块200的CPLD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4所示,信号设置端口202包括: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
电源类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用于传输第二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芯片310,逻辑判断模块320;
芯片310与逻辑判断模块320电性连接;
逻辑判断模块3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芯片使能信号,并传输至芯片310,使芯片31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与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或输出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二负载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电源设置端口301包括: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
芯片310包括:第一芯片端口311,第二芯片端口312,第三芯片端口313;
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逻辑输出端口323;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作为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作为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接收第二控制信号,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将芯片使能信号传输至第三芯片端口313。
如图5所示,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与门U1,第二与门U2,非门U3,或门U4,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电容C;
第一与门U1包括:第一与门输入端U11,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第一与门输出端U13;
第二与门U2包括: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第四与门输入端U22,第二与门输出端U23;
非门U3包括:非门输入端U31,非门输出端U32;
或门U4包括: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第二或门输入端U42,或门输出端U43;
第一与门输入端U11作为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非门输入端U31与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电性连接后作为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非门输出端U32与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电性连接,第一与门输出端U13与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电性连接,第二与门输出端U23与第二或门输入端U42电性连接,或门输出端U43作为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串联第十二电阻R12后接地,第十二电阻R12与电容C并联,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二电阻R12的连接处与第四与门输出端U22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或接外电源。
第一类电源对应P12V_STBY,
第二类电源对应P12V;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获取CPLD_P12V_EN信号,
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获取CPLD_P12V_STBY_CONTROL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外电源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高电平;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低电平;
当U31端口输入为高电平,即U31=1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1所示。
当U31=1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22保持一致,与U11的状态无关。而U22由外电源P12V_INPUT经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分压得到,当外电源P12V_INPUT有输入电压时,U22=1,U43=1,芯片321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当外电源P12V_INPUT无输入电压时,U22=0,U43=0,芯片321模块无电压输出。芯片321的输出状态由第十一电阻R11是否接外电源决定,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
当U31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即U31=0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2所示。
当U31=0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11保持一致,与U22的状态无关。当U11=1时,U43=1,芯片321有电压输出;当U11=0时,U43=0,芯片321无电压输出。因此,芯片321的输出状态完全由U11的电平状态,输出第二类电源P12V。
实施例二
图8示出了一种电源切换电路,该电源切换电路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可设置三个过流保护点。下面从该电路的各个模块出发,详细阐述本电路。
如图2所示,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板卡监控模块100,控制模块200,电源执行模块300;
板卡监控模块100与控制模块200和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200与电源执行模块300电性连接;
板卡监控模块100用于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00,其中,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
控制模块200用于根据板卡信息生成板卡驱动信号,并传输至电源执行模块300,其中,板卡驱动信号包括:电源类型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300用于根据板卡驱动信号,设置驱动板卡的电源的电源参数,电源参数包括:电源电压,负载电流。
板卡包括: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
电源类型包括:第一类电源,第二类电源;
电源电压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
负载电流包括:第一负载电流,第二负载电流;
第一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一负载电流;
第二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第二负载电流;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
当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电源执行模块根据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幅在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如图3所示,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电源输入端口101,信号传输端口102;
控制模块200包括:信号接收端口201,信号设置端口202。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源输出端口302,外电源端口303;
电源输入端口101与电源输出端口302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端口102与信号接收端口201电性连接,信号设置端口202与电源设置端口301电性连接,外电源端口303接外电源;
信号传输端口102将板卡信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信号设置端口202将电源类型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源设置端口301;
电源输出端口302输出对应于板卡类型的电源,驱动相应板卡。
板卡监控模块100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110,现场可更换单元120,在位监控模块130,板卡140;
在位监控模块130用于监控板卡140是否在位。
现场可更换单元120用于:当板卡140在位时,识别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将板卡信息传输至基板管理控制器110;
基板管理控制器110用于从现场可更换单元120中获取板卡140的板卡信息,并通过信号传输端口102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口201。
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I2C总线与作为控制模块200的CPLD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4所示,信号设置端口202包括: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
电源类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子端口20211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子端口20212用于传输第二控制信号。
电源执行模块300包括:芯片310,逻辑判断模块320;
芯片310与逻辑判断模块320电性连接;
逻辑判断模块3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芯片使能信号,并传输至芯片310,使芯片31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与第一负载电流,驱动第一类板卡;或输出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二负载电流驱动第二类板卡。
电源设置端口301包括: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
芯片310包括:第一芯片端口311,第二芯片端口312,第三芯片端口313;
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逻辑输出端口323;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作为第一参数子端口30111,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作为第二参数子端口30112,接收第二控制信号,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将芯片使能信号传输至第三芯片端口313。
如图5所示,逻辑判断模块320包括:第一与门U1,第二与门U2,非门U3,或门U4,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电容C;
第一与门U1包括:第一与门输入端U11,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第一与门输出端U13;
第二与门U2包括: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第四与门输入端U22,第二与门输出端U23;
非门U3包括:非门输入端U31,非门输出端U32;
或门U4包括: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第二或门输入端U42,或门输出端U43;
第一与门输入端U11作为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非门输入端U31与第三与门输入端U21电性连接后作为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非门输出端U32与第二与门输入端U12电性连接,第一与门输出端U13与第一或门输入端U41电性连接,第二与门输出端U23与第二或门输入端U42电性连接,或门输出端U43作为逻辑输出端口323,与第三芯片端口313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串联第十二电阻R12后接地,第十二电阻R12与电容C并联,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二电阻R12的连接处与第四与门输出端U22电性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或接外电源。
第一类电源对应P12V_STBY,
第二类电源对应P12V;
第一逻辑输入端口321获取CPLD_P12V_EN信号,
第二逻辑输入端口322获取CPLD_P12V_STBY_CONTROL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外电源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高电平;
当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浮空时,第四与门输入端U22输入低电平;
当U31端口输入为高电平,即U31=1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1所示。
当U31=1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22保持一致,与U11的状态无关。而U22由外电源P12V_INPUT经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分压得到,当外电源P12V_INPUT有输入电压时,U22=1,U43=1,芯片321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当外电源P12V_INPUT无输入电压时,U22=0,U43=0,芯片321模块无电压输出。芯片321的输出状态由第十一电阻R11是否接外电源决定,输出第一类电源P12V_STBY。
当U31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即U31=0时,逻辑判断模块320各端口的电平状态如表2所示。
当U31=0时,U43的输出状态与U11保持一致,与U22的状态无关。当U11=1时,U43=1,芯片321有电压输出;当U11=0时,U43=0,芯片321无电压输出。因此,芯片321的输出状态完全由U11的电平状态,输出第二类电源P12V。
信号设置端口202还包括:第一限流子端口20221,用于传输第一限流信号,CPLD_BK1;
第二限流子端口20222,用于传输第二限流信号,CPLD_BK2;
第三限流子端口20223;用于传输第三限流信号,CPLD_BK3;
限流信号用于设置对应于板卡型号的过流保护点。
电源执行模块300还包括限流设置模块330;
电源设置端口301还包括:第一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1,第二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2,第三限流设置子端口30123;
芯片310还包括:第四芯片端口314;
限流设置模块330包括三条支路,其中,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T1;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晶体管T2;第三支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三晶体管T3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接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接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当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相应支路的晶体管开启,过流保护电流由串联于相应支路的电阻决定。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装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器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外部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Radio 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服务器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该服务器:响应于检测到终端的外设模式未激活时,获取终端上应用的帧率;在帧率满足息屏条件时,判断用户是否正在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响应于判断结果为用户未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控制屏幕进入立即暗淡模式。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板卡监控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执行模块;
所述板卡监控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执行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执行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板卡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所述板卡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板卡信息包括:板卡型号,电源类型;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板卡信息生成板卡驱动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电源执行模块,其中,所述板卡驱动信号包括:电源类型控制信号;
所述电源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板卡驱动信号,设置驱动所述板卡的电源的电源参数,所述电源参数包括:电源电压,负载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卡包括: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
所述电源类型包括:第一类电源,第二类电源;
所述电源电压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
所述负载电流包括:第一负载电流,第二负载电流;
所述第一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一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一电源电压,第一负载电流;
所述第二类型板卡对应于第二类电源,相应的电源参数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第二负载电流;
当所述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一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所述电源执行模块根据所述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负载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类板卡;
当所述板卡监控模块获取第二类型板卡的板卡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类电源的电源类型控制信号,所述电源执行模块根据所述电源类型控制信号设置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幅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类板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监控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口,信号传输端口;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端口,信号设置端口;
所述电源执行模块包括:电源设置端口,电源输出端口,外电源端口;
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端口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设置端口与所述电源设置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外电源端口接外电源;
所述信号传输端口将所述板卡信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口;
所述信号设置端口将所述电源类型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源设置端口;
所述电源输出端口输出对应于所述板卡类型的电源,驱动相应板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监控模块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现场可更换单元,在位监控模块,板卡;
所述在位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板卡是否在位;
所述现场可更换单元用于:当所述板卡在位时,识别所述板卡的板卡信息,并将所述板卡信息传输至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于从所述现场可更换单元中获取所述板卡的板卡信息,并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端口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设置端口包括:第一控制子端口,第二控制子端口;
所述电源类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子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子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执行模块包括:芯片,逻辑判断模块;
所述芯片与所述逻辑判断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逻辑判断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芯片使能信号,并传输至所述芯片,使所述芯片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与第一负载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类板卡,或输出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二负载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类板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设置端口包括:第一参数子端口,第二参数子端口;
所述芯片包括:第一芯片端口,第二芯片端口,第三芯片端口;
所述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逻辑输入端口,第二逻辑输入端口,逻辑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逻辑输入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参数子端口,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逻辑输入端口作为所述第二参数子端口,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逻辑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芯片端口电性连接,将芯片使能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芯片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与门,第二与门,非门,或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电容;
所述第一与门包括:第一与门输入端,第二与门输入端,第一与门输出端;
所述第二与门包括:第三与门输入端,第四与门输入端,第二与门输出端;
所述非门包括:非门输入端,非门输出端;
所述或门包括:第一或门输入端,第二或门输入端,或门输出端;
所述第一与门输入端作为第一逻辑输入端口,所述非门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与门输入端电性连接后作为第二逻辑输入端口,所述非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与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与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或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与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或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或门输出端作为逻辑输出端口,与第三芯片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串联所述第十二电阻后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连接处与所述第四与门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浮空或接外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驱动信号还包括限流信号,所述限流信号包括:第一限流信号,第二限流信号,第n限流信号,其中,n为自然数;
所述信号设置端口还包括:第一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第一限流信号;
第二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第二限流信号;
第n限流子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第n限流信号;
所述限流信号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板卡型号的过流保护点。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执行模块还包括限流设置模块;
所述电源设置端口还包括:第一限流设置子端口,第二限流设置子端口,第限流设置子端口;
芯片还包括:第四芯片端口;
所述限流设置模块包括n条支路,其中,第n支路包括:第n电阻和第n晶体管,所述第n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n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n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n晶体管的栅极作为相应的限流设置子端口,所述第n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芯片端口电性连接。
CN202211616050.3A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Pending CN115800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6050.3A CN115800501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6050.3A CN115800501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501A true CN115800501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6050.3A Pending CN115800501A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05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3492B2 (en)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module
CN105095142A (zh) 控制扩展卡的系统及方法
CN109062392B (zh) 一种自动切换服务器板卡供电的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10618744A (zh) 一种新型的GPU Carrier板卡
CN115800501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Maosheng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digital relay
CN101510240A (zh) 多套独立操作平台的安全管理系统
CN100523856C (zh) 电子元件的模拟治具以及供电异常检测方法
US20020155413A1 (en) Flight simulator adapted for a family of aircraft
CN116010141A (zh) 一种多路服务器启动异常定位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CN104199364A (zh) 一种显示面板测试系统
CN104679123A (zh) 主机板及其数据烧录方法
CN102479143A (zh) 刀锋服务系统
CN205121564U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加密备份还原装置
US20140351661A1 (en) Outputting fault data for a hardware device
US201701242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2541241A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US20200044947A1 (en) Control unit for displaying a load of a networking cable
CN108829417A (zh) 一种cpld的升级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2935880U (zh) 加法器电路和电子设备
KR20190121612A (ko) 스카다 시스템
CN113138889B (zh) 一种测试电路和服务器
CN115114101B (zh) 一种链路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JP3331847B2 (ja) ディジタル形保護リレー装置
CN114924998B (zh) 内存信息读取装置及方法、计算设备主板、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