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6536A -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6536A
CN115796536A CN202211559025.6A CN202211559025A CN115796536A CN 115796536 A CN115796536 A CN 115796536A CN 202211559025 A CN202211559025 A CN 202211559025A CN 115796536 A CN115796536 A CN 115796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apping relation
mode
data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90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15590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6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6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65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资源管理模块、映射关系管理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方法包括:判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是否建立映射关系;若未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则获取第一平台参数与第二平台参数建立映射关系;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后,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后输入到第二平台;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实现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二平台对第一平台的模拟。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解决了操控者需要面对多种操控模式不同,功能或用途相近的平台导致学习成本高、习惯性操作跨平台容易出错的问题。从操控者被动适应平台改为平台主动适应操控者的操控技能和操控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操控各种平台,诸如使用自动化医疗器械、驾驶汽车、使用智能手机等,由于不同的平台基于不同的考虑,在业务流程、设备参数、功能模式等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习惯性操控模式没有改变往往导致产生问题。习惯了驾驶燃油汽车的驾驶人员在驾驶电动汽车时失控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频发。未来随着电子设备采用开放式软硬件分离的架构模式和互联网资源共享模式的普及,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会出现手机租赁服务代替手机购买、出行服务代替购买私家车、租赁护理机器人等使用方式。如果人们需要在频繁的更换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学习使用新更换的平台,这无疑会带来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和不可避免的习惯性误操作。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9927655A公开了驾驶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汽车,通过对用户的识别,实现用户驾驶参数的个性化自动设置,以及根据用户对每个部件的使用情况,对预存驾驶参数进行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参数需要驾驶员手动设置,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技术方案仅限于同一设备或平台,使用范围和功能有限。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15330252A公开了一种驾驶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服务器下发的与车辆型号对应的第一参数调整方案;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评价信息后,确定评价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评价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评价信息确定目标调整方案;否则,将第一参数调整方案确定为目标调整方案;控制车辆基于目标调整方案调整驾驶参数。在评价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用户的评价信息调整驾驶参数,在评价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服务器下发的驾驶参数的调整方案调整驾驶参数,能够结合用户的驾驶需求和驾驶习惯调整驾驶参数,提高用户驾驶车辆的使用感受和安全性。该技术方案采用用户评价方式作为选择阈值,缺乏适应用户个性化一对一匹配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通过映射关系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解决了操控者需要面对多种相似功能或用途的不同操控模式的平台导致操作学习成本高、习惯性操作容易出错的问题。从操控者被动适应平台改为平台主动适应操控者的操控技能和操控习惯。与此相应,本发明的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包括:
资源管理模块,管理操控模式和平台;
映射关系管理模块,管理平台之间和平台自身的映射关系;
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平台标识、平台参数和操控模式在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判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是否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2,若未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则获取第一平台参数与第二平台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3,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后,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后输入到第二平台;
步骤4,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实现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二平台对第一平台的模拟。
步骤1可进一步具体为:
获取第一平台的标识,
获取第二平台的标识,
根据第一平台的标识和第二平台的标识检索平台映射关系,
根据检索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映射关系。
步骤2可进一步具体为:
选择平台类型,
创建映射关系模型,
获取第一平台参数,
获取第二平台参数,
第一平台参数和第二平台参数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步骤3可进一步具体为:
获取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所述映射关系模型生成实例,
实例输入到第二平台。
步骤4可进一步具体为:
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
第二平台启动所述实例,
所述实例在第二平台运行并按照映射关系调整第二平台参数,
所述实例接受第二平台传递的操控指令按照映射关系转换后反馈到第二平台执行。
优选的,步骤1平台的标识为平台的型号、软件版本号等。
可选的,步骤1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以为完全相同的平台。
优选的,步骤2选择平台类型,平台类型采用多级目录方式。
可选的,步骤2映射关系存在多种形式,例如无对应关系、等比例映射关系等。
优选的,步骤3映射关系模型生成实例,实例的形式可以是中间件、数据表、应用程序。
可选的,步骤3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为完全相同的平台,则映射关系默认为1:1复制模式。
优选的,步骤4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操控模式为在第一平台运行的操控模式。
可选的,步骤4在第二平台运行操控模式1后生成对应第二平台的操控模式2,作为新增加的操控模式2保存到系统中作为操控模式资源,在第二平台运行的操控模式2可以根据第二平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补充操控模式1缺失的内容。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
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操控者需要面对多种相似功能或用途平台的不同操控模式导致操作学习成本高、习惯性操作跨平台容易出错的问题。从操控者被动适应平台改为平台主动适应操控者的操控技能和操控习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发明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101为第一平台;102为通信网络,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均可;103为计算机设备,可以为普通的计算机,也可以为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104为第二平台。通过通信网络102把计算机设备103、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实现连接。
如图2所示,该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包括:资源管理模块201、映射关系管理模块202、数据获取模块203和数据处理模块204.其中
资源管理模块201,管理操控模式和平台;
映射关系管理模块202,管理平台之间和平台自身的映射关系;
数据获取模块203,获取平台标识、平台参数和操控模式在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204,对数据进行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可选的,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运行监控模块(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根据预设阈值发出预警信息)、安全防护模块(防范非法用户使用和网络攻击)、
数据存储模块(存储所述系统及运行产生的数据)。
基于同样的发明思路,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判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是否建立映射关系;
S302, 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则获取第一平台参数与第二平台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S303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后,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后输入到第二平台;
S304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实现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二平台对第一平台的模拟。
步骤S301可进一步具体为:
S30101,获取第一平台的标识;
S30102,获取第二平台的标识;
S30103,根据第一平台的标识和第二平台的标识检索平台映射关系;
S30104,根据检索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映射关系。
步骤S302可进一步具体为:
S30201,选择平台类型;
S30202,创建映射关系模型;
S30203,获取第一平台参数;
S30204,获取第二平台参数;
S30205,第一平台参数和第二平台参数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步骤S303可进一步具体为:
S30301,获取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S30302,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S30303,所述映射关系模型生成实例;
S30304,实例输入到第二平台。
步骤S304可进一步具体为:
S30401,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
S30402,第二平台启动所述实例;
S30403,所述实例在第二平台运行并按照映射关系调整第二平台参数;
S30404,所述实例接受第二平台传递的操控指令按照映射关系转换后反馈到第二平台执行。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以驾驶模式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为例:
用户驾驶X品牌Y型号燃油汽车A一段时间,已经熟悉了A的操控模式,并且A的部分参数也按照用户的个人要求做了调整,例如座椅位置、后视镜位置、方向盘位置。用户的驾驶习惯如:启动加速度、巡航速度、刹车操控力度与速度等。这些操控模式及相关数据经过A的传感器采集后通过网络传输或数据文件导出的方式保存到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用户驾驶电动汽车B时,B的车载计算机系统连接到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在B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后,提示用户是否需要采用A的操控模式,用户选择确认后,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建立运行在A的操控模式与B的映射关系:首先是A的参数与B的参数的映射关系,例如座椅位置、后视镜位置、方向盘位置根据用户身高、臂长、腿长等数据确定映射关系。然后按照用户在A设置的数据实现对在B数据调整。用户的驾驶习惯启动加速度、巡航速度、刹车操控力度与速度等同样从A映射到B。让用户在驾驶B是与驾驶A的体验基本相同。从而降低了用户的驾驶学习成本,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避免了误操作导致的失控事故。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以驾驶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为例:
随着出行服务逐步取代自行拥有车辆,用户可以更方便的获得与释放出行服务提供的分时租赁电动汽车,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品牌和类型的电动汽车,如果用户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熟悉操作不同品牌和类型的电动汽车,无疑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投入和不确定性。用户已有的驾驶经验和驾乘体验要求数据存入到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可以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也可以运行在个人手机。用户按照出行服务的要求打开一辆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与用户身份的匹配,若用户在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中设置默认运行出行服务机构与其建立连接,则该电动汽车与用户在个人操控模式跨平台系统中的已有操控模式建立映射关系,若用户已经驾驶过与该电动汽车同类型号的电动汽车,则映射关系为简单的1:1复制模式,该电动汽车直接按照用户的操控模式调整参数,调整完成后给出提示信息。若用户尚未有驾驶该电动汽车的操控模式,则用户选择个人已有的一种操控模式,建立映射关系后用户驾驶该电动汽车执行所选择的已有的操控模式。若用户希望探索该电动汽车的驾驶模式,则驾驶数据与该电动汽车的参数采集后形成该用户对该型号电动汽车的操控模式,在下次遇到同样型号的该电动汽车可以直接使用本次探索生成的操控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以管理护理机器人为例:
用户使用护理机器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人机磨合,用户会对当前使用的护理机器人产生信任,能够更好实现人机交互配合。护理机器人难免会遇到维修、维护,如果更换护理机器人后用户需要重新与更换后的机器人进行磨合,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用户使用护理机器人时通过收集护理机器人运行参数充分掌握用户使用护理机器人的用户体验。将护理机器人的参数和用户体验相关数据存入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在更换新的护理机器人后,新的护理机器人连接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并提供相关参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根据原护理机器人的参数与新护理机器人的参数做映射关系(包括体型、臂长、载荷范围等物理属性的转换关系,以及速度、力度、角度等触及用户体验的参数)。实现新的护理机器人近似无缝衔接取代原护理机器人。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资源管理模块,管理操控模式和平台;
映射关系管理模块,管理平台之间和平台自身的映射关系;
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平台标识、平台参数和操控模式在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获取、处理平台参数,建立平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实现跨平台。
2.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是否建立映射关系;
若未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则获取第一平台参数与第二平台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后,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后输入到第二平台;
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实现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二平台对第一平台的模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是否建立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平台的标识,
获取第二平台的标识,
根据第一平台的标识和第二平台的标识检索平台映射关系,
根据检索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平台参数与第二平台参数建立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步骤:
选择平台类型,
创建映射关系模型,
获取第一平台参数,
获取第二平台参数,
第一平台参数和第二平台参数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转换后输入到第二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操控模式在第一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
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映射关系模型,
所述映射关系模型生成实例,
实例输入到第二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实现所述操控模式在第二平台对第一平台的模拟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二平台选择所述操控模式,
第二平台启动所述实例,
所述实例在第二平台运行并按照映射关系调整第二平台参数,
所述实例接受第二平台传递的操控指令按照映射关系转换后反馈到第二平台执行。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59025.6A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Withdrawn CN115796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9025.6A CN115796536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9025.6A CN115796536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6536A true CN115796536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9025.6A Withdrawn CN115796536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65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208A (zh) * 2023-06-28 2023-07-28 深圳市莱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208A (zh) * 2023-06-28 2023-07-28 深圳市莱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02208B (zh) * 2023-06-28 2024-01-19 深圳市莱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33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vehicle requests
CN109159786A (zh) 基于驾驶员身份的驾驶习惯记忆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65895B (zh) 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方法、装置、无人驾驶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4691499A (zh) 一种汽车申请和远程授权的方法及系统
CN115796536A (zh) 一种实现操控模式跨平台的系统与方法
CN1905446A (zh) 管理多个验证的基于客户机的方法和系统
US20160209224A1 (en) Vehicle swap and driver statistics
JP2024510518A (ja) 端末アップグレード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008704B (zh) 电动汽车联邦学习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与存储介质
CN107380103A (zh) 基于用户识别和云共享的汽车饰件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615176A (zh) 汽车共享方法及系统
JP5418677B2 (ja) 制御装置
CN111527389A (zh) 一种车辆诊断方法及一种车辆诊断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455347A (zh)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语言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6354538A (zh)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远程配置装置及方法
JP2022023800A (ja) 異なる種類の車両間で異なる設定を移転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3108566A1 (zh) 一种升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327882A1 (en) Non-reputable vehicle change history
CN110990870A (zh) 运维、使用模型库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CN113741408B (zh) 远程控车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72772A (zh) 递交非标准注意命令的免提系统和方法
CN108777010A (zh) 电子锁具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060142902A1 (en) Method for the informative assistance of a vehicle driver by means of an on-board multimedia system
CN11472683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动滑板车注册绑定系统及方法
CN114117395A (zh) 验证指令序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