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5747B -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5747B
CN115795747B CN202310084937.0A CN202310084937A CN115795747B CN 115795747 B CN115795747 B CN 115795747B CN 202310084937 A CN202310084937 A CN 202310084937A CN 115795747 B CN115795747 B CN 115795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bushing
principal stress
tested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4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95747A (zh
Inventor
王学卫
郝永振
李乐
潘容
王春健
陈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ichuan Gas Turb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ECC Sichuan Gas Turb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Sichuan Gas Turb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ECC Sichuan Gas Turb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0849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5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5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5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95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5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包括设计与待测带挡边衬套同材料的试棒,获取试棒的拉伸强度;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压溃载荷;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等于拉伸强度;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并依据断裂安全系数、拉伸强度,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断裂预测。本发明设计的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且满足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润滑衬套断裂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中,带挡边的衬套自润滑衬套是高温调节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见图1所示,带挡边的衬套包括筒体1和挡边2,筒体1为旋转副,进行旋转工作,挡边2主要起定位和冷却封严作用。在高温工作环境下自润滑衬套不仅承受作动筒的推力,还承受因变形不协调带来的不规则挤压,而常常因为其承载大及应力集中严重而出现断裂的情况,严重影响着调节机构运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衬套的断裂预测,保证调节机构的运行。
目前,衬套断裂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压溃试验法,即参见图2所示,首先通过压溃试验获取衬套的压溃载荷
Figure SMS_1
;再通过公式/>
Figure SMS_5
(其中,/>
Figure SMS_11
为压溃强度(单位为MPa);/>
Figure SMS_2
为压溃载荷(单位为N);/>
Figure SMS_6
为试样长度(单位为mm);/>
Figure SMS_8
为试样外径(单位为mm);/>
Figure SMS_10
为试样内径(单位为mm);)计算压溃强度/>
Figure SMS_3
;当衬套工作时最大局部单点拉伸应力
Figure SMS_4
达到压溃强度/>
Figure SMS_7
时,即/>
Figure SMS_9
预测衬套断裂,即则认为衬套断裂。
上述压溃试验方法主要采用单点最大应力法,其只适用于无挡边、等截面且沿轴向受均匀径向压力的衬套的断裂预测,对于带挡边的衬套,由于挡边2上和旋转轴上承受挤压力不均匀,进而会导致压溃试验很难模拟衬套实际工作的受力状态件,即压溃试验件和实际工作件在应力分布和应力梯度都有很大的差别,进而使得预测结果的误差往往在10%以上。
因此,有必要对带有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进行设计,以降低预测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建立预测精度较高且满足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的断裂预测方法,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与待测带挡边衬套同材料的试棒;
步骤2、获取所述试棒的拉伸强度
Figure SMS_12
步骤3、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压溃载荷;
步骤4、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应力分布,并绘制等应力线;
步骤5、依据等应力线,绘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13
,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14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15
步骤6、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计算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SMS_16
步骤7、依据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SMS_17
、断裂安全系数K、拉伸强度/>
Figure SMS_18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断裂预测。
进一步地,步骤1中,设计的所述试棒包括考核段,所述考核段的一端经第一过渡段连接有第一夹持段,所述考核段的另一端经第二过渡段连接有第二夹持段,且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段与所述第二夹持段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段和所述第二夹持段的直径D2大于等于所述考核段直径D1的2倍,且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的长度大于(D1-D2)/2。
进一步地,步骤3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压溃载荷,包括:
步骤31、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19
步骤32、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20
可选的,步骤31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5%~10%。
步骤32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3%~6%。
可选的,步骤31中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21
和步骤32中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22
的加载方法为:以设定载荷/>
Figure SMS_23
为基准,以设定速率加载压溃载荷;
设定载荷
Figure SMS_24
为/>
Figure SMS_25
,其中,/>
Figure SMS_26
为试棒拉伸强度;L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长度;/>
Figure SMS_27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内径;/>
Figure SMS_28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套筒外径。
进一步地,步骤4中,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应力分布,并绘制等应力线,包括:
步骤41、基于有限元法,模拟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29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内壁上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步骤42、基于有限元法,模拟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30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与挡边之间转接倒圆上的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进一步地,步骤5中,依据等应力线,绘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31
,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32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33
,包括;
步骤51、在所述筒体内壁的衬套子午面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SMS_34
、圆心角为/>
Figure SMS_35
的劣弧,所述劣弧与所述筒体内壁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36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37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38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39
步骤52、在所述转接倒圆的衬套子午面上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SMS_40
、圆心角为/>
Figure SMS_41
的优弧,所述优弧与所述转接倒圆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42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43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44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45
可选的,步骤51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46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51
;步骤52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54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47
;其中,/>
Figure SMS_50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53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SMS_55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49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SMS_52
为劣弧的圆心角,/>
Figure SMS_56
为优弧的圆心角,/>
Figure SMS_57
为劣弧的半径,/>
Figure SMS_48
为优弧的半径。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包括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或在所述转接倒圆上。
进一步地,步骤7中,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2,且当
Figure SMS_58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
或,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转接倒圆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3,且当
Figure SMS_59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其中,/>
Figure SMS_60
为拉伸强度,/>
Figure SMS_61
为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适用于带挡边衬套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断裂预测,特别适用于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上述方法对不同尺寸的衬套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计算精度的工程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压溃试验法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试棒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径向压溃试验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轴向压溃试验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筒体内壁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62
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倒圆上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63
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挡边;3.考核段;4.第一过渡段;5.第一夹持段;6.第二过渡段;7.第二夹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参见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与待测带挡边衬套同材料的试棒。
步骤2、获取所述试棒的拉伸强度
Figure SMS_64
步骤3、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压溃载荷,包括:
步骤31、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65
步骤32、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66
步骤4、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应力分布,并绘制等应力线,包括:
步骤41、基于有限元法,模拟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67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内壁上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步骤42、基于有限元法,模拟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68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与挡边之间转接倒圆上的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步骤5、依据等应力线,绘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69
,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70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71
,包括:
步骤51、在所述筒体内壁的衬套子午面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SMS_72
、圆心角为/>
Figure SMS_73
的劣弧,所述劣弧与所述筒体内壁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74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75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76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77
步骤52、在所述转接倒圆的衬套子午面上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SMS_78
、圆心角为/>
Figure SMS_79
的优弧,所述优弧与所述转接倒圆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80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81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82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SMS_83
步骤6、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计算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SMS_84
本步骤中,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包括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或在所述转接倒圆上。
步骤7、依据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SMS_85
、断裂安全系数K、拉伸强度/>
Figure SMS_86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断裂预测。
其中,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2,且当
Figure SMS_87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
或,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转接倒圆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3,且当
Figure SMS_88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其中,/>
Figure SMS_89
为拉伸强度,/>
Figure SMS_90
为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本发明设计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原理是:首先,通过试棒的拉伸试验获取自润滑材料的拉伸强度;其次,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临界区域面;再次,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工作载荷下自润滑衬套临界区域面内的第一主应力平均值;最后,获取自润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临界区域面内的平均应力比值关系,对待测带挡边衬套是否断裂及断裂位置进行预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中,参见图4所示,设计与自润滑衬套同材料的试棒,包括考核段3,所述考核段3的一端经第一过渡段4连接有第一夹持段5,所述考核段3的另一端经第二过渡段6连接有第二夹持段7,且所述第一过渡段4与所述第二过渡段6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段5与所述第二夹持段7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段5和所述第二夹持段7的直径D2大于等于所述考核段3直径D1的2倍,且所述第一过渡段4和所述第二过渡段6的长度大于(D1-D2)/2。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持段5和所述第二夹持段7的直径D2应大于8mm,且所述考核段3直径D1应大于1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中,参见图5所示,为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径向压溃试验的示意图。参见图6所示,为对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轴向压溃试验的示意图。步骤31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5%~10%。步骤32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3%~6%。
可选的,步骤31中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91
和步骤32中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SMS_92
的加载方法为:以设定载荷/>
Figure SMS_93
为基准,以设定速率加载压溃载荷。具体的,轴向压溃载荷和径向压溃载荷,在设定载荷/>
Figure SMS_94
的基础上,可以以不大于每秒1%/>
Figure SMS_95
的速率加载直至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
其中,设定载荷
Figure SMS_96
为/>
Figure SMS_97
,其中,/>
Figure SMS_98
为试棒拉伸强度;L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长度(单位为mm);/>
Figure SMS_99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内径(单位为mm);/>
Figure SMS_100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套筒外径(单位为mm)。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51中,劣弧与筒体上的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应保证至少三点重合,参见图7所示为所述筒体内壁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101
(图7中所示的阴影部分)的示意图。上述步骤52中,优弧与转接倒圆上的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应保证至少三点重合,参见图8所示为转接倒圆上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102
(图8中所示的阴影部分)的示意图。
可选的,上述步骤51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104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107
;步骤52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SMS_111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106
;其中,/>
Figure SMS_109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112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SMS_113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SMS_103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SMS_108
为劣弧的圆心角,/>
Figure SMS_110
为优弧的圆心角,/>
Figure SMS_114
为劣弧的半径,/>
Figure SMS_105
为优弧的半径。
本发明设计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适用于带挡边衬套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断裂预测,特别适用于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上述方法对不同尺寸的衬套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计算精度的工程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与待测带挡边衬套同材料的试棒;
步骤2、获取所述试棒的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1
步骤3、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压溃试验,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压溃载荷,包括:
步骤31、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2
步骤32、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时的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3
步骤4、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应力分布,并绘制等应力线;
步骤5、依据等应力线,绘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4
,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5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6
步骤6、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计算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QLYQS_7
步骤7、依据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所述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Figure QLYQS_8
、断裂安全系数K、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9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断裂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计的所述试棒包括考核段,所述考核段的一端经第一过渡段连接有第一夹持段,所述考核段的另一端经第二过渡段连接有第二夹持段,且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段与所述第二夹持段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径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5%~10%;
步骤32中,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加载轴向压溃载荷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与测试装置的心轴之间的径向间隙范围为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内径的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10
和步骤32中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11
的加载方法为:以设定载荷/>
Figure QLYQS_12
为基准,以设定速率加载压溃载荷;
设定载荷
Figure QLYQS_13
为/>
Figure QLYQS_14
,其中,/>
Figure QLYQS_15
为试棒拉伸强度;L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长度;/>
Figure QLYQS_16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内径;/>
Figure QLYQS_17
为待测带挡边衬套的套筒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基于有限元法,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应力分布,并绘制等应力线,包括:
步骤41、基于有限元法,模拟径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18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内壁上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步骤42、基于有限元法,模拟轴向压溃载荷
Figure QLYQS_19
,对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进行弹性应力分析,获取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的筒体与挡边之间转接倒圆上的最大第一主应力点,并以该最大第一主应力点为中心在衬套子午面上绘制第一主应力的等应力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依据等应力线,绘制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压溃试验下的临界面区域,计算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20
,使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21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22
,包括;
步骤51、在所述筒体内壁的衬套子午面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QLYQS_23
、圆心角为/>
Figure QLYQS_24
的劣弧,所述劣弧与所述筒体内壁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25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26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27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28
步骤52、在所述转接倒圆的衬套子午面上绘制半径为
Figure QLYQS_29
、圆心角为/>
Figure QLYQS_30
的优弧,所述优弧与所述转接倒圆形成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31
,使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32
内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33
等于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1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3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36
步骤52中,第一主应力平均值
Figure QLYQS_38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41
;其中,
Figure QLYQS_44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39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QLYQS_42
为临界面区域/>
Figure QLYQS_43
内第一主应力总力,/>
Figure QLYQS_46
为劣弧的圆心角,/>
Figure QLYQS_37
为优弧的圆心角,/>
Figure QLYQS_40
为劣弧的半径,/>
Figure QLYQS_45
为优弧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在工作条件下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包括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或在所述转接倒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2,且当
Figure QLYQS_47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
或,当第一主应力最大值的位置在所述转接倒圆上时,断裂安全系数K为1.3,且当
Figure QLYQS_48
时,预测所述待测带挡边衬套断裂;其中,/>
Figure QLYQS_49
为拉伸强度,/>
Figure QLYQS_50
为临界面区域内第一主应力均值。/>
CN202310084937.0A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Active CN115795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4937.0A CN115795747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4937.0A CN115795747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5747A CN115795747A (zh) 2023-03-14
CN115795747B true CN115795747B (zh) 2023-06-09

Family

ID=8543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4937.0A Active CN115795747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574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2658A (zh) * 2010-04-07 2012-12-12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点焊部的断裂分析方法、装置、程序以及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22124790A (ja) * 2021-02-16 2022-08-26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破断予測方法及び破断予測装置、並びに破断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112916B1 (pt) * 2000-08-04 2010-11-30 bucha resiliente e método de inserção por pressão de uma bucha resiliente.
CN113806974B (zh) * 2021-08-06 2023-10-1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稳定性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21610A (zh) * 2021-12-02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扭拉杆衬套的寿命预测方法
CN115438553B (zh) * 2022-10-24 2023-03-24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圆弧端齿结构转子破裂转速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2658A (zh) * 2010-04-07 2012-12-12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点焊部的断裂分析方法、装置、程序以及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22124790A (ja) * 2021-02-16 2022-08-26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破断予測方法及び破断予測装置、並びに破断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5747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stasz et 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aluminum pistons with the use of quality control points
CN106525603A (zh) 一种钼及钼合金棒、管材的高温拉伸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10044690B (zh) 用于高温低频复杂载荷加载测试的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
Ma et al. In-plane and out-of-plane unified constraint-dependent creep crack growth rate of 316H steel
EP2364437A1 (en) Specimen creep test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tests
CN114136645B (zh) 一种用于涡轮部件试验器的进口流场测量装置
CN115795747B (zh) 一种带挡边衬套的断裂预测方法
JP2004132245A (ja) タービンの点検診断方法及び点検診断装置
Bao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imit load of elbow with local thinning area
CN108844824A (zh) 一种基于圆锥形压头的已知材料残余应力测定方法
Koza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pressure for a hot-water pipe with a corrosion defect
CN106840873B (zh) 一种钻杆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
CN210136133U (zh) 用于高温低频复杂载荷加载测试的试样夹持装置
JP4959286B2 (ja) ターボ機械部品の円筒形部分とテーパ部分との間の結合ゾーンのプロファイルを検査する方法
JP5355832B1 (ja) ベイナイト組織を有する製品のクリープ余寿命の予測方法、及び、この予測方法に用いる検量線の作成方法
Borodi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yclic Creep of Pipes
Brust et al. A new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primary creep damage
Seif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thin-walled composite cylinders
Dawson et al. Elasto-plastic and creep behaviour of axially loaded, shouldered tubes
JP5543954B2 (ja) クリープ歪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Mueller et al. Use of eddy current conductivity and hardness testing to evaluate heat damage in aluminum alloys
Gioiell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ble tearing during pipeline strain capacity tests
CN111336976A (zh) 轴承内部径向工作游隙检测方法
CN110736671A (zh) 一种管件硬度异常部位的监测方法
CN113188415B (zh) 一种直升机用自润滑关节轴承间隙试验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