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724A - 分流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流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3724A
CN115783724A CN202211591664.0A CN202211591664A CN115783724A CN 115783724 A CN115783724 A CN 115783724A CN 202211591664 A CN202211591664 A CN 202211591664A CN 115783724 A CN115783724 A CN 115783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nveying
conveyor belt
bearing
bea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1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通
吴智维
陈浩民
罗扬艺
李亮
翟新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5916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3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输送系统。分流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和/或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且包括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承载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与承载组件驱动连接,承载组件的第二子承接结构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的下方,承载组件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分流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流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产品摆放所占用的空间,会通过输送系统将产品输送至指定位置并由码垛机器人对产品进行码垛操作,而码垛机器人的码垛效率通常小于产品的生产效率,导致输送带需额外设置分流机构以组成分流输送系统,使得产品在输送过程中能够被分流至多个输送带上,进而便于多个码垛机器人同时进行码垛作业。
然而,在分流机构从输送带上对产品进行分流时,存在输送带上的产品在分流处发生堆积甚至掉落的现象,严重影响分流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分流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和/或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升降装置包括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承载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与承载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升降运动,承载组件包括第一子承接结构和第二子承接结构,第二子承接结构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的下方,承载组件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三输送带上,以用于检测第三输送带上是否有工件;控制模块,与第一检测装置和转运装置均连接;其中,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三输送带上未放置工件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转运装置将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升降装置还包括:检测探头,与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在第一子承接结构上;其中,在检测探头检测到工件或者与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组件上升,直至第一子承接结构运动至举升状态。
进一步地,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子承接结构的高度位置,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时,判断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其中,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且检测探头检测到工件或者与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子承接结构和第二子承接结构连接,升降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为丝杠螺母结构,丝杠螺母结构包括:丝杠,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螺母,设置在第一子承接结构或者第二子承接结构上,丝杠与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子承接结构包括第一承接本体和多个第一辊轮,多个第一辊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上;和/或,第二子承接结构包括第二承接本体和多个第二辊轮,多个第二辊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承接本体上。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联轴器,第一驱动装置通过联轴器与丝杠连接;轴承,设置在机座上且套设在丝杠外。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导轨,设置在机座上,导轨的延伸方向与升降装置的升降方向一致;连接结构,第一子承接结构和第二子承接结构设置在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可沿导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导轨为一个;或者,导轨为多个,多个导轨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检测探头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上且位于全部第一辊轮靠近第二输送带的一侧,沿第一承接本体的高度方向,至少部分检测探头位于第一辊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三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转运装置包括:机架,架设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上;夹持部,夹持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以用于夹持所待转运工件。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装置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检测探头驱动连接,以驱动检测探头沿水平方向和/或高度方向运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分流输送系统的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和/或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升降装置包括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承载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与承载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升降运动,承载组件的第二子承接结构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的下方,承载组件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这样,当需要对第一输送带上的工件进行分流时,承载组件先处于承接状态,工件被第一输送带输送至第一子承接结构上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组件抬升至输送状态,以使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此时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则分流处的工件可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被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即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继续输送,不会在分流处发生工件堆积甚至掉落。转运装置将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以实现分流输送系统的分流功能。其中,在第三输送带进行分流过程中,第一输送带上的工件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以避免工件在在分流过程中出现堆积、甚至掉落的现象,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流输送系统的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承载组件处于输送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分流输送系统的升降装置的承载组件处于承载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分流输送系统的升降装置的承载组件处于输送状态下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第三输送带;4、升降装置;40、机座;41、第一驱动装置;42、承载组件;421、第一子承接结构;4211、第一承接本体;4212、第一辊轮;422、第二子承接结构;4221、第二承接本体;4222、第二辊轮;43、检测探头;44、传动组件;441、丝杠;45、联轴器;46、轴承;461、轴承安装板;47、导轨;48、连接结构;49、连接杆;5、转运装置;50、机架;51、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分流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流输送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分流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第三输送带3、升降装置4及转运装置5,第二输送带2与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3位于第一输送带1和/或第二输送带2的一侧。升降装置4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升降装置4包括机座40、第一驱动装置41和承载组件42,第一驱动装置41与承载组件42驱动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42升降运动,承载组件42包括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下方,承载组件42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与第一输送带1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5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流输送系统的第二输送带2与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3位于第一输送带1和/或第二输送带2的一侧,升降装置4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升降装置4包括机座40、第一驱动装置41和承载组件42,第一驱动装置41与承载组件42驱动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42升降运动,承载组件42的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下方,承载组件42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与第一输送带1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5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这样,当需要对第一输送带1上的工件进行分流时,承载组件42先处于承接状态,工件被第一输送带1输送至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后,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承载组件42抬升至输送状态,以使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举升状态,此时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对接,,则分流处的工件可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被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即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继续输送,不会在分流处发生工件堆积甚至掉落。转运装置5将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以实现分流输送系统的分流功能。其中,在第三输送带进行分流过程中,第一输送带1上的工件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输送至第二输送带2上,以避免工件在在分流过程中出现堆积、甚至掉落的现象,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输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控制模块,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三输送带3上,以用于检测第三输送带3上是否有工件。控制模块与第一检测装置和转运装置5均连接。其中,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三输送带3上未放置工件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转运装置5将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这样,转运装置5只有在第三输送带3上未放置工件时,才会将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以避免工件在第三输送带3上发生堆积而导致被转运工件从第三输送带3上掉落或者第三输送带3上的工件被压坏,进而提升了分流输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提升了分流输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三输送带3上且位于被转运工件放置处的两侧。这样,当转运装置5将工件放置第三输送带3上时,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工件;当工件随第三输送带3运动至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之外时,第一检测装置判断第三输送带3上未放置工件,控制模块控制转运装置5开始转运动作。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41与控制模块连接,升降装置4还包括检测探头43,检测探头43与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在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其中,在检测探头43检测到工件或者与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承载组件42上升,直至第一子承接结构421运动至举升状态。这样,在检测探头43检测到工件或者与工件接触时,控制模块及时地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运行状态的自动化切换,进而提升了升降装置4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输送带1上的工件继续进入至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而导致工件在升降装置4处堆积、甚至掉落,进而提升了分流输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探头43与工件接触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
具体地,检测探头43包括安装板和感应开关,感应开关设置在安装板上,当工件与感应开关接触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这样,上述设置确保工件在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时已经完全进入至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内,以避免工件从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掉落,进而提升了升降装置对工件的承载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高度位置,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时,判断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举升状态。其中,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且检测探头43检测到工件或者与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停止运行。这样,第二检测装置的上述设置能够确保第一子承接结构421抬升高度的准确性,以使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精准地上升至举升状态。
具体地,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检测探头43与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停止运行;在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检测探头43未与工件接触时(工件已经被转运装置5转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开始运行,以驱动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下降,直至第二检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第二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停止运行。
具体地,在第一检测装置未检测到第三输送带3上放置工件时、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检测探头43与工件接触时,控制模块控制转运装置5将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连接,升降装置4还包括传动组件44,传动组件44为丝杠螺母结构,丝杠螺母结构包括丝杠441和螺母,丝杠441与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连接。螺母设置在第一子承接结构421或者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上,丝杠441与螺母螺纹连接。这样,在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丝杠441运动时,丝杠441与设置在第一子承接结构421或者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上的螺母配合,以带动承载组件42运动,进而实现了承载组件42的升降运动。同时,上述设置使得螺母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合适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具体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通过连接杆49与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连接,螺母设置在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上。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二子承接结构422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子承接结构421运动,以减少传动组件的个数,进而降低了升降装置4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下方,设置在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上的螺母使得丝杠441的长度更短,进一步降低了升降装置4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包括第一承接本体4211和多个第一辊轮4212,多个第一辊轮42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4211上;和/或,第二子承接结构422包括第二承接本体4221和多个第二辊轮4222,多个第二辊轮422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承接本体4221上。这样,辊轮能够减小工件和承载组件42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工件由于摩擦而导致其损坏。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无需额外增加驱动装置来带动工件运动,进而降低了承载组件42的操作难度和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九个第一辊轮42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4211上,九个第二辊轮422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承接本体4221上。这样,当承载组件42处于承载状态时,工件能够通过九个第一辊轮4212的滚动快速地进入至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内;当承载组件42处于输送状态时,工件能够通过九个第二辊轮4222的滚动快速地输送至第二输送带2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升降装置4还包括联轴器45和轴承46,第一驱动装置41通过联轴器45与丝杠441连接。轴承46设置在机座40上且套设在丝杠441外。这样,通过联轴器45对第一驱动装置41的驱动轴和丝杠441进行连接,能够增大二者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了升降装置4的运行稳定性。同时,通过轴承46对丝杠441的位置进行定位、支撑,以避免丝杠441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偏移,进一步提升了升降装置4的运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机座40上还设置有轴承安装板461,轴承安装板461具有安装通孔,轴承46的外圈和安装通孔的孔壁连接,丝杠441穿设在轴承46的内圈内。
可选地,升降装置4还包括导轨47和连接结构48,导轨47设置在机座40上,导轨47的延伸方向与升降装置4的升降方向一致。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设置在连接结构48上,连接结构48可沿导轨47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导轨47为一个;或者,导轨47为多个,多个导轨47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这样,通过导轨47对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的升降方向进行导向,能够提升承载组件42的升降稳定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导轨47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第二方向为转运装置5的转运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48为八个,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结构48,第二子承接结构422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结构48。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47为四个,四个导轨47设置在机座40上,两个导轨47位于承载组件42的一侧,两个导轨47位于承载组件42的另一侧,各导轨47和与其对应设置的连接结构48相配合。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增大了导轨47与连接结构48的配合面积,进而提升了导轨47对承载组件42的导向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导轨47能够从承载组件42的两侧对承载组件42进行导向,进一步提升了承载组件42的升降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结构48的个数选择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连接结构48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九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47的个数选择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导轨47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八个、或多个。
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探头43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4211上且位于全部第一辊轮4212靠近第二输送带2的一侧,沿第一承接本体4211的高度方向,至少部分检测探头43位于第一辊轮4212的上方。这样,检测探头43的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经由第一输送带1输送来的工件能够进入至第一承接本体4211内;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检测探头43对工件进行止挡,以避免工件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滑出第一承接本体4211。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一致,转运装置5包括机架50和夹持部51,机架50架设在第一输送带1和第三输送带3上。夹持部51可活动地设置在机架50上,以用于夹持待转运工件。这样,转运装置5不仅能够通过夹持部对工件进行夹持,还能够在机架50上进行往复运动,以对工件进行转运。同时,机架50的上述设置使得转运装置5能够将升降装置4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进而实现了分流输送系统的分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具体地,第一检测装置为安全光栅。这样,当工件被转运至第三输送带3上时,工件遮挡安全光栅的发光器,受光器接收不到光信号,则判断第三输送带3上已放置工件;当工件随第三输送带3运动至工件不再遮挡发光器时,受光器接受到光信号,则判断第三输送带3上未放置工件,控制模块控制转运装置5进行转运作业。
可选地,升降装置4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检测探头43驱动连接,以驱动检测探头43沿水平方向和/或高度方向运动。这样,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调整检测探头43的位置,以增大检测探头43的检测范围,进而使得检测探头43能够对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进行检测,进而提升了分流输送系统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与检测探头43驱动连接,以驱动检测探头43沿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运动,进一步增大了检测探头43的检测范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分流输送系统的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三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和/或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升降装置包括机座、第一驱动装置和承载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与承载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升降运动,承载组件的第二子承接结构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的下方,承载组件具有第一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对接的承接状态和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的输送状态,转运装置用于将处于举升状态的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这样,当需要对第一输送带上的工件进行分流时,承载组件先处于承接状态,工件被第一输送带输送至第一子承接结构上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组件抬升至输送状态,以使第一子承接结构处于举升状态,此时第二子承接结构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接,则分流处的工件可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被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即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继续输送,不会在分流处发生工件堆积甚至掉落。转运装置将位于第一子承接结构上的工件转运至第三输送带上,以实现分流输送系统的分流功能。其中,在第三输送带进行分流过程中,第一输送带上的工件通过第二子承接结构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以避免工件在在分流过程中出现堆积、甚至掉落的现象,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机构在分流操作时影响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输送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带(1);
第二输送带(2),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一致;
第三输送带(3),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或第二输送带(2)的一侧;
升降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之间,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机座(40)、第一驱动装置(41)和承载组件(4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与所述承载组件(4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承载组件(42)升降运动,所述承载组件(42)包括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所述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位于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下方,所述承载组件(42)具有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对接的承接状态和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举升状态、所述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二输送带(2)对接的输送状态;
转运装置(5),用于将处于所述举升状态的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的工件转运至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是否有工件;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转运装置(5)均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未放置所述工件时,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转运装置(5)将所述工件转运至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
检测探头(43),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上;其中,在所述检测探头(43)检测到所述工件或者与所述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启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所述承载组件(42)上升,直至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运动至所述举升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的高度位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处于所述举升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达到所述预设值且所述检测探头(43)检测到所述工件或者与所述工件接触时,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停止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连接,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传动组件(44),所述传动组件(44)为丝杠螺母结构,所述丝杠螺母结构包括:
丝杠(441),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连接;
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或者所述第二子承接结构(422)上,所述丝杠(441)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包括第一承接本体(4211)和多个第一辊轮(4212),多个所述第一辊轮(42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承接本体(4211)上;和/或,
所述第二子承接结构(422)包括第二承接本体(4221)和多个第二辊轮(4222),多个所述第二辊轮(422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承接本体(4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
联轴器(4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1)通过所述联轴器(45)与所述丝杠连接;
轴承(46),设置在所述机座(40)上且套设在所述丝杠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
导轨(47),设置在所述机座(40)上,所述导轨(47)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升降装置(4)的升降方向一致;
连接结构(48),所述第一子承接结构(421)和所述第二子承接结构(422)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48)上,所述连接结构(48)可沿所述导轨(47)的延伸方向滑动;
其中,所述导轨(47)为一个;或者,所述导轨(47)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轨(47)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探头(43)设置在所述第一承接本体(4211)上且位于全部所述第一辊轮(4212)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承接本体(4211)的高度方向,至少部分所述检测探头(43)位于所述第一辊轮(4212)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带(3)和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转运装置(5)包括:
机架(50),架设在所述第一输送带(1)和所述第三输送带(3)上;
夹持部(51),所述夹持部(5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50)上,以用于夹持所待转运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检测探头(43)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检测探头(43)沿水平方向和/或高度方向运动。
CN202211591664.0A 2022-12-12 2022-12-12 分流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57837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1664.0A CN115783724A (zh) 2022-12-12 2022-12-12 分流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1664.0A CN115783724A (zh) 2022-12-12 2022-12-12 分流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724A true CN115783724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1664.0A Pending CN115783724A (zh) 2022-12-12 2022-12-12 分流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37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7900B (zh) 生产流水线及送料装置
CN111891615A (zh) 转运装置、机器人、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KR102431540B1 (ko) 스토커 시스템
CN109205222B (zh) 一种物料传输装置及方法
CN211589196U (zh) 下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系统
CN214494458U (zh) 一种物料上下料输送设备
CN112660795B (zh) 装配生产线
CN212122300U (zh) 螺母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系统
CN115783724A (zh) 分流输送系统
US11554923B2 (en) Telescopic conveyor with integrated indexing and measuring conveying means
CN110540027B (zh) 一种智能输送系统及方法
CN217946428U (zh) 储存机构及货物搬运设备
CN115259017B (zh) 载物架及含该载物架的移动式顶升输送机
CN108861336B (zh) 物料升降组件
US20230065489A1 (en) Stacking device, automation module and method
CN110844606A (zh) 一种新型工业码垛机
TWI769803B (zh) 載物架及含該載物架之移動式頂升輸送機
CN112403917B (zh) 放料分装输送线
CN212263894U (zh) 自动检测线
JP2016028978A (ja)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CN113020971A (zh) 用于沙发生产的循环装置
CN211365992U (zh) 多功能行走机器人小车
CN210260043U (zh) Pcb板输送系统
CN110127567B (zh) 搬运作业设备
CN220375480U (zh) 上料装置和存储搬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