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220A -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3220A
CN115783220A CN202211328104.6A CN202211328104A CN115783220A CN 115783220 A CN115783220 A CN 115783220A CN 202211328104 A CN202211328104 A CN 202211328104A CN 115783220 A CN115783220 A CN 115783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ir
cabin
ship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81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兴伟
郑明朗
王羽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81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3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船体上具有相邻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第一舱室的顶部开设有与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之间通过舱壁间隔,船舶的通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排风机构包括第一排风管和第一风机,第一排风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舱室内,另一端穿过舱壁与第一风道连接,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排风管远离第一风道的一端,第一风机用于将第二舱室内部的气体吸入到第一排风管内。其能避免风管破坏上层舱室的舱底结构,且便于布置风管。

Description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及包括该船舶的通风系统的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上设置有通风系统,通过通风系统将船体舱室内部的污染物(例如粉尘等)排出到船体舱室外部,或者是通过通风系统将船体舱室内部与外部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管的一端与待通风舱室内部连通,另一端向上穿过露天甲板与外部连通,以使待通风舱室内部的气体通过风管直接排出外部。然而,对于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至少两层船体舱室的船舶,底层船体舱室的通风系统中的风管需要贯穿上层船体舱室才能伸出至露天甲板外,风管贯穿上层船体舱室会对上层船体舱室的舱底结构造成破坏,且不便于风管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其能避免风管破坏上层舱室的舱底结构,且便于布置风管。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船体上具有相邻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舱室和所述第二舱室之间通过舱壁间隔,所述船舶的通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第一排风管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舱壁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管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二舱室内部的气体吸入到所述第一排风管内。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内部的第一进风部件,所述第一进风部件包括通气道以及分别与所述通气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通风格栅板。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内部的第二排风管、第二风机和第二进风部件,所述第二排风管通过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部件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排风管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接。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通风格栅板。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所述第一排风箱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远离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排风箱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远离所述第二排风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排风箱和所述第二排风箱均包括箱体、排风腔、排风口和入风口,所述第一排风箱和所述第二排风箱的所述箱体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的外部,所述排风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排风口和所述入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面,且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排风腔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排风箱的所述入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二排风箱的所述入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接,所述排风腔中设置有第三风机。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进风机构,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三风道,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为弯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风道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舱壁伸入至所述第二舱室内,所述第一进风管伸入所述舱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通风格栅板。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的一侧,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内部的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风道连接,所述第二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设置有第四通风格栅板。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舱室内和第二舱室的底部均设置有第四风机。
作为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对从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气体喷洒液体。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上述船舶的通风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排风管的一端与第一舱室上的第一风道连接,第一风机运转,将第一舱室内部的具有污染物的气体或热气通过第一排风管从第一风道排出到上船体外部,进而实现第二舱室内部气体的排出。将第一排风管由第二舱室穿过舱壁第一舱室的第一风道连接,在第二舱室的上方具有上层舱室的情况下,不需要将第一排风管穿过上层舱室伸出到露天甲板的外部,避免破坏上层舱室的舱底结构,此外,还可以避免第一排风管的布置受到第二舱室上方的上层舱室的限制,有利于第一排风管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船舶的通风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移除了第一舱室顶部的露天甲板)。
图2为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一排风箱的连接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与第一排风箱的连接图。
图中:
100、第一舱室;200、第二舱室;300、舱壁;
1、第一排风管;2、第二排风管;3、第一风机;4、第一风道;5、第二风道;6、第三风道;7、第四风道;8、第一通风格栅板;9、第二通风格栅板;10、第三通风格栅板;11、第四通风格栅板;12、第一进风管;13、第二进风管;14、百叶板;15、第一进风部件;16、第二进风部件;17、连通管;18、箱体;19、第二风机;20、第一舱室的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船体上具有相邻的第一舱室100和第二舱室200。本实施例中,第一舱室100为辅助侧推舱,第二舱室200为侧推舱。第一舱室的顶部20开设有与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一风道4,本实施例中,第一舱室的顶部20为露天甲板,第一风道4的一端与露天甲板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舱室100的底部延伸,第一舱室100和第二舱室200之间通过舱壁300间。船舶的通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排风机构包括第一排风管1和第一风机3,第一排风管1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舱室200内,另一端穿过舱壁300与第一风道4连接,第一风机3设置在第一排风管1远离第一风道4的一端,第一风机3用于将第二舱室200内部的气体吸入到第一排风管1内,以将第二舱室200内部的气体排到船体外部。
由于第一排风管1的一端与第一舱室100上的第一风道4连接,第一风机3运转,将第一舱室100内部的具有污染物的气体或热气通过第一排风管1从第一风道4排出到上船体外部,进而实现第二舱室200内部气体的排出。将第一排风管1由第二舱室200穿过舱壁300第一舱室100的第一风道4连接,在第二舱室200的上方具有上层舱室的情况下,不需要将第一排风管1穿过上层舱室伸出到露天甲板的外部,避免破坏上层舱室的舱底结构,此外,还可以避免第一排风管1的布置受到第二舱室200上方的上层舱室的限制,有利于第一排风管1的布置。
排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舱室200内部的第一进风部件15,第一进风部件15包括通气道以及分别与通气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机3与第一排风管1连接,第一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通风格栅板8。第一通风格栅板8可以将漂浮在第二舱室200内部的较大异物截留,防止较大异物随着气体进入第一排风管1内而导致第一排风管1被堵塞,第二舱室200内部漂浮的较小的污染物被随着气体从第一通风格栅板8上的通气孔进入第一排风管1内并排出到船体外部。
具体地,第一排风管1与舱壁300密封连接,使第一舱室100和第二舱室200符合水密和防水要求。
本示例中,第一排风管1为钢管。
第一舱室的顶部20开设有与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二风道5,本实施例中,第一舱室的顶部20为露天甲板,第二风道5的一端与露天甲板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舱室100的底部延伸,第一风道4设置在第二风道5的一侧。排风机构还包括均设置在第一舱室100内部的第二排风管2、第二风机19和第二进风部件16,第二排风管2通过第二风机19与第二进风部件16连通。本示例中,第二排风管2依次通过第二风机19和连通管17与第二风道5连接。第二进风部件16设置有与第二排风管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管2远离第二风机19的一端与第二风道5连接。由于第一风道4设置在第二风道5的一侧,使第一舱室100和第二舱室200的排气区集中设置,有利于合理利用第一舱室的顶部20位置,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有利于第一排风管1和第二排风管2的集中管理。
为了能够将漂浮在第一舱室100内部的较大异物进入第二排风管2而导致第二排风管2被堵塞,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通风格栅板9,通过第二通风格栅板9截留较大异物,避免漂浮在第一舱室100内部的较大异物进入第二排风管2内部而导致堵塞。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管1和第二排风管2均为钢管。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排风机构还包括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第一排风箱设置在第一风道4远离第一排风管1的一端,第二排风箱设置在第二风道5远离第二排风管2的一端,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均包括箱体18、排风腔、排风口和入风口,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的箱体18均设置在第一舱室100的外部,排风腔设置在箱体18的内部,排风口和入风口分别设置在箱体18的侧面,且排风口通过排风腔与入风口连通,第一排风箱的入风口与第一排风管1连接,第二排风箱的入风口与第二排风管2连接,排风腔中设置有第三风机。通过设置排风箱与风道连接,利用排风箱的第三风机加快排风管内部气体的排出。
为了便于调节排风口的出风大小,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的出风口还设置有百叶板14。
其中,船舶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进风机构,第一舱室的顶部20设置有与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三风道6,进风机构包括第一进风管12,第一进风管12为弯管,第一进风管12的一端与第三风道6连接,另一端穿过舱壁300伸入至第二舱室200内,第一进风管12伸入舱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通风格栅板10,排风机构对排出第二舱室200内部的气体时,在第二舱室200内部的负压作用下,船体外部的空气会从第三风道6经过第一进风管12进入到第二舱室200内,实现第二舱室200内部的换气。在第一舱室100开设第三风道6,不需要在第二舱室200的顶部开设进气孔,在第二舱室200的上方具有上层舱室的情况下,便于第二舱室200内部的进气。设置第三通风格栅板10,防止船体外部的较大异物进入到第二舱室200内。
第一舱室的顶部20设置有与船体外部连通的第四风道7,第四风道7间隔设置在第三风道6的一侧,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舱室100内部的第二进风管13,第二进风管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进风口,第三进风口设置有第四通风格栅板11,利用第四通风格栅板11防止船体外部的较大异物进入到第二舱室200内。
本实施例中,排风机构和进风机构分别船体的舷侧方向间隔设置,即排风机构和进风机构中的一者靠近船体的右舷侧设置,另一者靠近船体的左舷侧设置。本示例中,第一风道4和和第二风道5均靠近船体的左舷侧设置,且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的一侧船体的外板连接。
优选地,第一舱室100内和第二舱室200的底部均设置有第四风机。由于重力的作用,一些污染物会漂浮在舱室底部附近的区域,通过第四风机可以将舱室底部附近的污染物吹动,加快舱室内部空气的流通,有利于异物上的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船舶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喷淋机构(图中未示出),喷淋机构包括对从排风口排出的气体喷洒液体。在第一舱室100和第二舱室200内部排出的气体伴有较多粉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喷淋机构用于对从排风口排出的气体喷水,减少粉尘对污染外部环境。
另一实施例中,船舶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过滤器,过滤器设置在排风口上,用于过滤从排风口排出的气体,以将气体中的粉尘,减少粉尘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再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上述任一种结构的船舶的通风系统,该船舶中将第一排风管1穿过舱壁300与第一舱室100的第一风道4连接,在第二舱室200的上方具有上层舱室的情况下,不需要将第一排风管1穿过上层舱室伸出到露天甲板的外部,避免破坏上层舱室的舱底结构,此外还可以第一排风管1避免受到第二舱室200的上层舱室的限制,有利于第一排风管1的布置。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船体上具有相邻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舱室和所述第二舱室之间通过舱壁间隔,所述船舶的通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第一排风管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舱壁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管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二舱室内部的气体吸入到所述第一排风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内部的第一进风部件,所述第一进风部件包括通气道以及分别与所述通气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通风格栅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内部的第二排风管、第二风机和第二进风部件,所述第二排风管通过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部件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排风管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通风格栅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第一排风箱和第二排风箱,所述第一排风箱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远离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排风箱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远离所述第二排风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排风箱和所述第二排风箱均包括箱体、排风腔、排风口和入风口,所述第一排风箱和所述第二排风箱的所述箱体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的外部,所述排风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排风口和所述入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面,且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排风腔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排风箱的所述入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二排风箱的所述入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接,所述排风腔中设置有第三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机构,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三风道,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为弯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风道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舱壁伸入至所述第二舱室内,所述第一进风管伸入所述舱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通风格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外部连通的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的一侧,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室内部的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风道连接,所述第二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设置有第四通风格栅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内和第二舱室的底部均设置有第四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对从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气体喷洒液体。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的通风系统。
CN202211328104.6A 2022-10-27 2022-10-27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Pending CN115783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104.6A CN115783220A (zh) 2022-10-27 2022-10-27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104.6A CN115783220A (zh) 2022-10-27 2022-10-27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220A true CN115783220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4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104.6A Pending CN115783220A (zh) 2022-10-27 2022-10-27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32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0766U (zh) 一种船舱防水通风口
US9016223B2 (en) Ship comprising a ventilation device
US8820256B2 (en) Frictional resistance reducing device of ship
CN111301658B (zh) 一种船舶及船舶边舱通风方法
CN207303802U (zh) 一种具备除尘功能的箱式变电站
WO2018223496A1 (zh) 船艇通风结构组件
CN113353229B (zh) 一种防进水百叶通风结构
CN115783220A (zh) 船舶的通风系统及船舶
CN210000547U (zh) 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
CN113636060B (zh) 一种船舶进气结构
CN215323252U (zh) 一种运输船的货舱通风结构
CN215098204U (zh) 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
CN110469937B (zh) 一种客滚船搭建过程通风方法及抽风风机
CN213139061U (zh) 航行设备
CN202754137U (zh) 低噪声海底阀箱
CN206914613U (zh) 一种船艉推进器舱通风装置
CN111959737A (zh) 一种船用烟囱结构及船舶
CN214172349U (zh) 风帘控烟装置
CN115571318A (zh)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CN218777677U (zh) 一种提高进水高度的船舶通风系统
CN115123514B (zh) 结构风道以及包括其的船舶
CN215883976U (zh) 一种防舱壁污染型油雾室及设置该油雾室的船舶
CN214950715U (zh) 一种船用冷凝水去除结构及船舶
CN113306693B (zh) 一种船用通风装置
CN220054117U (zh) 一种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