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25C -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25C
CN1157725C CNB971190364A CN97119036A CN1157725C CN 1157725 C CN1157725 C CN 1157725C CN B971190364 A CNB971190364 A CN B971190364A CN 97119036 A CN97119036 A CN 97119036A CN 1157725 C CN1157725 C CN 11577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ing unit
tooth bar
clamping
movable memb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190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590A (zh
Inventor
藤波俊彦
山口真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wood KK
Kenwood Precision KK
Original Assignee
Kenwood KK
Kenwood Precisi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wood KK, Kenwood Precision KK filed Critical Kenwood KK
Publication of CN118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非夹持动作时的冲击。再生装置底盘30通过弹性部件32、33以浮动状态支承在框31上。将可动部件38可动地支承在框31上,该可动部件38推压再生装置底盘30时,使上述弹性部件32、33挠曲,从而再生装置底盘30下降而成为非夹持状态,当上述可动部件38离开再生装置底盘30时,再生装置底盘30因弹性部件32、33的弹力而上升,成为夹持状态。

Description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本发明涉及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带变换器盘再生装置的盘夹持机构。
图12表示现有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之一例。图12中所示的转动框70通过弹性部件32、32...和螺旋弹簧33、33...将再生装置底盘30以浮动状态支承着。再生装置底盘30支承着盘马达而构成再生装置,在盘马达上固定着拾光器或转台30a。夹具座31a固定在框31上,将夹具座37支承在与转台30a相对并与转台30a之间有一定间隙的位置,夹具座37由护板34、磁铁35和磁铁座36构成。
转动框70通过其轴70a、70a可转动地支承在框31上,转动框70的另一面轴70b、70b插入夹持滑块39的斜槽39b、39b中,该夹持滑块39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框31上。
在夹持滑块39上设有齿条39a,该齿条39a与可旋转地支承在框31上的齿轮70啮合。齿轮72通过减速机构被支承在框31上的马达71驱动旋转。马达71旋转时,通过夹持滑块39使转动框70转动。
转动框70转动时,通过弹性部件32和螺旋弹簧33支承在转动框70上的再生机构底盘30也转动。当再生机构底盘30转动到上方时,转台30a把由图未示移动机构送到转台30a上的盘举起,盘被夹具37和转台30a夹住而成为再生状态。当再生机构底盘30转动到下方时,盘不再被夹住。
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再生机构底盘30通过弹性部件32和螺旋弹簧33支承在转动框70上,所以,当转动框70向下方转动时,转台30a和夹具37的吸着力使再生机构底盘30暂时地停止在上方,弹性部件32和螺旋弹簧33产生变形。当弹性部件32和螺旋弹簧33的弹力增大时,转台30a离开夹具37,再生机构底盘30向下方转动,但这时因弹性部件32和螺旋弹簧33的弹力而产生冲击。
另外,在带变换器的盘再生装置中,框31被升降,以便对准再生盘的高度。除了主底盘外还需要转动框70和框31这样2个框,所以,零件数目增加,机构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夹持动作时不产生冲击的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适用于带变换器再生装置的盘再生装置夹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中,再生装置底盘通过弹性部件以浮动状态支承在框上,使再生装置底盘与支承在框上的夹具接离,其特征在于,将可动部件可动地支承在框上,该可动部件推压再生装置底盘时,使上述弹性部件挠曲,从而再生装置底盘下降而成为非夹持状态,上述可动部件离开再生装置底盘时,再生装置底盘因弹性部件的弹力而上升,成为夹持状态。
另外,在上述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中,是用弹簧推压上述可动部件或驱动可动部件的滑块,使夹持动作和非夹持动作的驱动力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由于直接驱动以浮动状态支承着的再生装置底盘,所以,在非夹持动作中不产生冲击。
另外,用于带变换器盘再生装置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减少框的数目,机构简单。
图1(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即带变换器盘再生装置概略构造的平面图。图1(b)是其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即带变换器盘再生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盘再生装置其它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盘再生装置另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盘再生装置另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盘再生装置的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a)~(d)是说明该盘再生装置的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的动作的侧面图,图7(A)~(D)是该部分的平面图。
图8(a)~(d)是说明该盘再生装置的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的动作的侧面图,图8(A)~(D)是该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该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夹持机构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0(b)~(d)是说明该夹持机构的动作的局部平面图。
图11(a)~(c)是说明该夹持机构动作的正面图,图11(d)~(f)是说明该夹持机构动作的侧面图。
图12是现有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即带变换器盘再生装置。先参照图1说明实施例的盘再生装置的概略构造。图1中的盘托架可在水平方向移动地支承着,在托架的上面设有用于放置盘的凹面。盘托架被第1移送机构在作为盘收容位置的第1位置与装置外的第2位置之间移送,被第2移送机构在第1位置与作为盘再生位置的第3位置之间移送。
再生机构被第1定位机构升降,以便对准任意盘托架的高度。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被第2定位机构升降,以便对准任意盘托架的高度。
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被第1驱动机构选择地驱动,第1定位机构和第2定位机构被第2驱动机构选择地驱动。
夹持机构使盘夹在再生机构的转台上,该夹持机构由第2移送机构把盘托架移动到第3位置后的行程驱动。再生机构底盘通过弹性部件以浮动状态支承在再生机构的框上,夹持机构推压该再生机构底盘或离开该再生机构底盘,使盘成为非夹持状态或夹持状态。
下面,参照图2~图4中分开表示的分解立体图说明上述各机构及夹持机构等。图中所示XYZ方向在各图中是一致的。X方向是前方向即盘托架2从框体突出的方向。在各图中,相连接的中心线注以同一标号。
图2中所示的主底盘1支承着整个装置。图3中所示的杆1a、1a...穿过盘托架2、2...的孔2a、2a...,盘托架2、2...由杆1a、1a...和导引部件1b在X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固定杆1a、1a...的支架1d和导引部件1b与上面板1c一起固定在主底盘1上。
设在盘托架2上的凹槽2b能与图5中所示托架开闭齿条3的突起3a嵌合,或者与支承在装载齿条4上的滑动件5的突起5a嵌合。托架开闭齿条3、装载齿条4和滑动件5可沿X方向滑动地支承在图5和图6(a)所示的移送机构座6、7上。
移送机构座6、7夹住这些齿条及滑动件地将它们固定住,可上下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起动齿条8可沿X方向滑动地支承在移送机构座6、7上。齿轮9可旋转地支承在移送机构座6、7上,如图6(b)所示,齿轮9能与托架开闭齿条3、装载齿条4和起动齿条8啮合。
移送机构座6的轴6a、6a穿过滑块10(图5所示)的台阶状槽10a、10a,借助滑块10的X方向移动而升降。该滑块10可沿X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齿宽较宽的末端传动齿轮11可旋转地支承在图2所示的主底盘1上,即使在移送机构座6、7升降时,齿轮9也常时地与该末端传动齿轮11啮合着。末端传动齿轮11由支承在主底盘1上的马达12和减速机构旋转。马达12、减速机构、末端传动齿轮11和齿轮9构成第1驱动机构。再参照图5和图6说明托架开闭齿条3、装载齿条4和起动齿条8的驱动部。锁定臂13可转动地支承在托盘开闭齿条3上,锁定臂13的轴13a穿过托架开闭齿条3的圆弧形槽3b并与移送机构座6的J形槽6b嵌合。锁定臂13的轴13b能与起动齿条8的圆弧形缺口8a嵌合。
锁定臂14可转动地支承在装载齿条4上,锁定臂14的轴14a穿过装载齿条4的圆弧形槽4a并与移送机构座7的J形槽7a嵌合。锁定臂14的轴14a能与起动齿条8的圆弧形缺口8b嵌合。
锁定臂15可转动地支承在滑动件5上,锁定臂15的轴15a与移送机构座7的J形槽7b嵌合,并能与装载齿条4的圆弧形缺口4b嵌合。
微型开关16固定在移送机构座6上,用于检测托架开闭齿条3的+X方向移动终端位置(托架开位置)。微型开关17固定在移送机构座6上,由滑动件5和杆21动作,用于检测托架开闭齿条3的-X方向移动终端位置(托架闭位置)和装载齿条4的+X方向移动终端位置(非装载位置)。微型开关18固定在移送机构座6上,用于检测装载齿条4的-X方向移动终端位置(装载位置)。
微型开关19固定在主底盘1上,用于检测滑块10的+X方向移动终端位置(移送机构座6、7的最上位置即原始位置)。微型开关20固定在主底盘1上,由杆22动作该杆22被滑块10的突起10b、10b动作,计数滑块10的移动距离。控制装置根据微型开关19和微型开关20的输出信号检测移送机构座6、7的高度。
图3中所示的盘导引件23可上下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被螺旋弹簧24往上方顶推。杆25通过轴26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架1d上,该杆25推压盘导引件23的轴23a、23a,使盘导引件23下降。杆25被图5中所示的滑块10的凸部10c转动。盘导引件23随着移送机构座6、7的下降而下降。盘导引件23的位置与图1中所示位置(盘的收容位置即第1位置)的托架上的盘中央孔一致,导引件23穿过盘时,便可防止盘的错位。
结合部件27、27...可在Y方向移动地支承在支架1d上,被安装在支架1d上的板簧28向-Y方向推压。移送机构座7向-Z方向动作时,结合部件27、27...被移送机构座7的突起(图5和图6中看不见)从上面依次一个一个地向+Y方向驱动。被朝+Y方向驱动时,结合部件27、27...通常与盘托架2的凹槽2c(图2所示)嵌合,但是,托架开闭齿条3的突起3a或滑动件5的突起5a与盘托架2的凹槽2b嵌合时,结合部件27与该盘托架2的凹槽2c嵌合便被解除。即,与结合部件27解除了嵌合的盘托架2成为托架开闭齿条3的突起3a或滑动件5的突起5a嵌合的高度。结合部件27、27...防止盘托架2的错位。
图4中所示的框31通过弹性部件将再生机构底盘30以浮动状态支承着。图9中详细表示再生机构底盘30的支承状态。再生机构底盘30支承着盘马达而构成再生机构,在马达上固定着拾光器或转台30a。再生机构底盘30的后端(图4中的-X方向)2个部位通过弹性部件32用螺丝紧固在框31上,前端的2个部位被弹性部件32用螺旋弹簧33向Z方向推动地支承着。
夹具座31a固定在框31上,将夹具37支承在与转台30a相对并空开一定间隙的位置,夹具37由护板34、磁铁35和磁铁座36构成。
夹持臂38通过其轴38a可转动地支承在框31上,夹持臂38的轴38c、38c在再生机构底盘30的前端上方及下方延伸。夹持滑块39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框31上,夹持臂38的轴38b穿过设在夹持滑块39上的斜槽39b。
图4所示的升降滑块41可在X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的旋转部件42(图2所示)的轴42a穿过沿Y方向的长孔41b。框31的轴31b、31b...穿过升降滑块41的台阶状槽41a、41a...和图2所示的主底盘1的纵槽1e、1e...。框31被升降滑块41的X方向滑动向上下方向(Z方向)驱动。
图2所示的杆43、44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被拉伸螺旋弹簧45压接在旋转部件42的凸部42b上。为了使杆43、44分别动作,配置了微型开关46、47。旋转部件42朝着一个方向旋转时,通过升降滑块41使框31对准盘托架2的高度被升降,由微型开关46、47的输出检测框31的高度。
图4中的夹持滑块39上设有齿条39a,齿条39a与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的齿轮40常时地啮合着。夹持滑块39与框31一起升降,齿轮40的齿宽较宽,无论夹持滑块39的升降该啮合都不会脱开。
叶轮48具有与齿轮40啮合的部分齿轮48a,该叶轮48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被图5和图6中的装载齿条4的突起(形成在装载齿条的后部,沿Y方向延伸,在图5和图6中看不见)转动。设在叶轮48下部的方柱48b上,压接着扭转螺旋弹簧49,即使装载齿条4的突起上升而脱离叶轮48,叶轮48的转动位置仍保持着。
叶轮48通过齿轮40、夹持滑块39和夹持臂38使再生机构底盘30转动,如后所述地进行盘的夹持、非夹持动作,装载齿条4在把盘托架2移送到再生位置后的行程驱动。
可滑动地支承在框31上并被夹持臂38驱动的滑动件50使杆51转动,该杆51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并被拉伸螺旋弹簧52顶推。杆51使微型开关53动作,由微型开关53的输出检测夹持状态。
下面,参照图2和图5说明旋转部件42和滑块10的驱动部。如图2所示,在旋转部件42的外周形成齿轮42c,在图5所示的滑块10上形成异形齿条10d。异形齿条10d的节线是与直线圆滑地相连的圆弧形。滑块10上形成有沿着异形齿条10d的导槽10e和圆弧形槽10f。
滑块10位于X方向的移动终端时,结合部件54能伸入圆弧形槽10f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扭转螺旋弹簧55朝着图2中的反时针方向(伸入方向)顶推结合部件54。
图2中所示的齿轮56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通过减速机构由固定在主底盘1上的马达57驱动旋转。转向臂58可转动地支承在与齿轮56同一轴上,压入该转向臂58的轴59将摆式齿轮61可旋转地支承着。摆式齿轮61与齿轮56常时地啮合着。圆锥弹簧60安装在轴59的台阶部与摆式齿轮61之间,该圆锥齿轮60将摆式齿轮61压接在转向臂58上使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使得转向臂58承受齿轮56的旋转方向驱动力。
该驱动力使转向臂58转动,摆式齿轮61与旋转部件42的齿轮42c或滑块10的异形齿条10d中的任一个啮合。摆式齿轮61与齿轮42c啮合着时,从上方看,转向臂58承受顺时针方向的驱动力,摆式齿轮61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部件4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该状态使马达57反转时,转向臂58向反时针方向转动,摆式齿轮61与滑块10的异形齿条10d的圆弧部啮合。这时轴59进入滑块10的导槽10e内。这样,转向臂58的转动位置因轴59与导槽10e的啮合、以及摆式齿轮61与异形齿条10d的啮合而被限制。摆式齿轮6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转向臂58进一步向反时针方向转动,这时转向臂58的轴58a使结合部件54转动,解除与滑块10的嵌合。
当摆式齿轮61与异形齿条10d的直线部啮合时,滑块10被送到图5中的左上方向(-X方向)。摆式齿轮61与异形齿条10d的直线部啮合着时,转向臂58的转动被限制,由马达57的正反转将滑块10送往两个方向。另外,转向臂5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范围被主底盘1的止挡件1f限制,加在转向臂58上的摩擦力矩防止摆式齿轮61吃进旋转部件42的齿轮42c。
马达57、使该马达57的旋转减速的减速机构以及齿轮56构成第2驱动机构。第2驱动机构驱动第1定位机构和第2定位机构,第1定位机构由滑块10构成,第2定位机构由旋转部件42和升降滑块41构成。
下面,参照图7和图8说明托架开闭齿条3、装载齿条4及起动齿条8的动作。在初始状态,如图7(a)及(A)所示,齿轮9只与起动齿条8啮合着,不与托架开闭齿条3及装载齿条4啮合。当齿轮9朝着图7(A)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起动齿条8被向右方向送。
起动齿条8被向右方送期间,锁定臂13的轴13b被拉入起动齿条8的圆弧形缺口8a内,锁定臂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锁定臂13的轴13a移动到移动机构座6的J形槽6b内,并进入J形槽6b的直线部。同时,轴13b进入圆弧形缺口8a的里面,起动齿条8与托架开闭齿条3一体地移动。
图7(b)、图7(B)~图7(d)、图7(D)表示托架开闭齿条3被移送的状态。当起动齿条8与托架开闭齿条3一起被向右方向送时,与齿轮9的啮合解除,托架开闭齿条3与齿轮9啮合,齿轮9的双方向旋转将托架开闭齿条3向双方向移送。
从齿轮9的上方看,其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托架开闭齿条3从图7(a)所示位置被送到图7(d)所示位置,齿轮9的反时针方向旋转使托架开闭齿条3返回到图7(a)所示位置。托架开闭齿条3的移动使得盘托架2在收容位置与装置外位置之间移送。托架开闭齿条3构成第1移送机构。
图8表示在初始状态(图8(a)和图8(A)所示状态)齿轮9向反时计方向旋转时的情形。在初始状态,齿轮9只与起动齿条8啮合着,不与托架开闭齿条3及装载齿条4啮合。齿轮9向着图8(A)中的反时针方向旋转时,起动齿条8被送往左方向。
在起动齿条被送往左方向期间,锁定臂14的轴14b被拉入起动齿条8的圆弧形缺口8a内,锁定臂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锁定臂14的轴14a移动到移动机构座7的J形槽7a内,并进入J形槽7a的直线部。同时,轴14b进入圆弧形缺口8a的里面,起动齿条8与装载齿条4一体地移动。
图8(b)、图8(B)~图8(d)、图8(D)表示装载齿条4被移送的状态。当起动齿条8与装载齿条4一起被向左方向送时,与齿轮9的啮合解除,装载齿条4与齿轮9啮合,齿轮9的双方向旋转将装载齿条4向双方向移送。
从齿轮9的上方看,其反时针方向的旋转使装载齿条4从图8(a)所示位置被送到图8(d)所示位置,齿轮9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装载齿条4返回到图8(a)所示位置。在图8(a)和图8(b)所示状态,滑动件5被锁定臂15锁在装载齿条4上,与装载齿条4一起移动,但如图8(c)所示,锁定臂15的轴15a被移送机构座7的J形槽导引,当锁定臂15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轴15a出到装载齿条4的圆弧形缺口4b的外面,装载齿条4与滑动件5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装载齿条4留下滑动件5进一步地朝左方向移动。
图8(d)和图8(D)表示装载齿条4移动到左方向移动终端的状态。在旋转齿条4与滑动件5的锁定被解除了的状态时,轴15a被装载齿条4的边缘限制,锁定臂15不转动。轴15a在J形槽7b中的左右方向运动被限制,滑动件5停止。
上述的滑动件5的突起5a与盘托架2的凹槽2c嵌合着,滑动件5将盘托架2在收容位置与盘再生位置之间移送。滑动件5、装载齿条4及锁定臂15构成第2移送机构。如前所述,装载齿条4留下滑动件5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该移动使夹持机构驱动。
下面,参照图9、图10和图11说明盘的夹持·非夹持动作。图4中未详细表示夹持滑块39的构造。但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夹持滑块39的上部突起上,设有在X方向和Y方向延伸的L形槽39c。安装在框31上的扭转螺旋弹簧62进入该L形槽39c中,将夹持滑块39往X方向和Y方向推压。
如前所述,夹持滑块39的X方向移动使得夹持臂38转动,推压或开放再生机构底盘30,进行非夹持或夹持动作。具体地说,当夹持滑块39向+X方向移动时,盘不被夹持,当向-X方向移动时,盘被夹持。图11(c)和(f)表示盘夹持状态。这时,转台将盘从盘托架(图11(c)中未示)举起并夹住。图11(a)和(d)表示盘的非夹持状态。图11(b)和(e)表示中间状态。
再生机构底盘30通过弹性部件支承在框31上,在夹持·非夹持动作中,直接驱动再生机构底盘30,所以,转台被夹具吸附着的状态,弹性部件弹力变形后,转台离开夹具时不会产生冲击。如果通过驱动框进行夹持·非夹持动作,则转台离开夹具时会产生冲击。
在夹持动作和非夹持动作时,夹持臂38的负荷不同。即,在夹持动作时,夹具的吸附力和螺旋弹簧33的弹力作用在夹持臂38的转动方向,在非夹持动作时,作用在反方向。这样,夹持臂38的负荷不平衡,但是,夹持滑块39的负荷因扭转螺旋弹簧62的作用而平衡。
图10(d)所示的夹持状态中,扭转螺旋弹簧62对于夹持滑块39不施加X方向(非夹持动作方向)的力。夹持滑块39在向图10(c)所示位置移动期间,其负荷并不很大,但在该点以后负荷急剧增大。
这时,扭转螺旋弹簧62在夹持滑块39的移动方向施加很大的力,用于驱动夹持滑块39的负荷平衡。在夹持动作时,扭转螺旋弹簧62使夹持滑块39的负荷增大,但螺旋弹簧33的弹力作为对夹持滑块39的驱动力作用,减轻了扭转螺旋弹簧62产生的负荷。
下面,说明盘收容动作、盘装载动作、盘更换动作等。把盘收容到装置内时,在装载齿条4位于前进位置(+X方向移动终端)、托架开闭齿条3位于后退位置的初始状态,使移动机构座6、7升降,使托架开闭齿条3的突起3a对准任意盘托架2的高度,使托架开闭齿条3前进,将盘托架2突出到框体外。然后,把盘放在盘托架2上,将盘托架2拉入框体内。
装载盘时,在上述初始状态使移动机构6、7升降,使滑动件5的突起5a对准任意盘托架2的高度,使装载齿条4后退,将盘托架2移动到再生位置。进一步使装载齿条4后退,盘被夹持住而成为再生状态。
在再生状态更换收容位置以外的其它盘托架上的盘时,先使移动机构座6、7上升,使装载齿条4的突起脱离叶轮48。这时,滑动件5的突起5a脱离盘托架2的凹槽2b,夹持时,夹持臂38的凸部38d进入盘托架2的方孔2d内,所以,盘托架2的位置被限制。
然后,使装载齿条4前进到初始状态的位置。如前所述,在该状态,可进行任意盘托架上的盘的更换。这样,即使在盘的再生过程中,也能进行除了正在再生着的盘以外的盘托架上的盘的更换。

Claims (2)

1.用于在盘再生装置中夹住盘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括:
支撑夹具(37)的框(31);
再生装置底盘(30),通过弹性部件(33)以浮动状态支撑在框上;和
可动部件(38),用于从夹具(37)上分离再生装置底盘(30)或将再生装置底盘(30)连接到夹具(37)上,该可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框(31)上,可动部件的一端(38b)响应于盘的夹持/非夹持操作而被上下驱动,可动部件的另一端(38c)邻接在再生装置底盘(30)上,
其特征在于,当处于非夹持状态时,可动部件(38)挤压再生装置底盘(30)以便弯曲弹性部件(33),从而使再生装置底盘(30)降低,当处于夹持状态时,可动部件从再生装置底盘(30)分离,从而通过弹性部件(33)的弹性力使再生装置底盘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可动部件(38)的滑块(39),弹簧(62)沿与弹性部件(33)的弹性力相反的方向偏压该滑块(39),因而使得可动部件上的驱动力在夹持操作和非夹持操作中相互平衡。
CNB971190364A 1996-10-28 1997-10-17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7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476/1996 1996-10-28
JP302476/96 1996-10-28
JP30247696A JP3460039B2 (ja) 1996-10-28 1996-10-28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のクランプ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0A CN1181590A (zh) 1998-05-13
CN1157725C true CN1157725C (zh) 2004-07-14

Family

ID=1790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903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725C (zh) 1996-10-28 1997-10-17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460039B2 (zh)
CN (1) CN115772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5662A1 (fr) * 2002-04-08 2003-10-16 Citizen Watch Co., Ltd. Lecteur de dis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460039B2 (ja) 2003-10-27
JPH10134465A (ja) 1998-05-22
CN1181590A (zh) 1998-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58C (zh) 磁盘唱机的磁盘输送装置
CN1200538A (zh) 夹紧机构
CN1577589A (zh) 光盘驱动器
CN1157725C (zh) 盘再生装置的夹持机构
CN1501400A (zh) 光拾取单元馈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盘驱动器
CN1126087C (zh) 盘夹持装置
CN1674126A (zh) 夹持器和使用该夹持器的盘驱动装置
CN1139927C (zh) 盘装置的盘夹持机构
CN1135545C (zh) 信息盘换盘装置
CN1298093C (zh) 电动机安装基板上的安装构造
CN1142550C (zh) 光盘装置的装盘机构
CN1122993C (zh) 光盘装置的光盘夹持机构
CN1871651A (zh) 盘装置
CN1151497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762014A (zh) 盘装置
CN1871650A (zh) 盘装置
CN1146898C (zh) 用于记录/重放装置的拾取组件装置
CN1897136A (zh) 盘片设备
CN1476611A (zh) 盘式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271775C (zh) 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及其主轴电机
CN1831991A (zh) 圆盘装入装置
JP3097878U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831990A (zh) 盘夹紧装置
CN116766810A (zh) 一种智慧教育用作业展示系统及终端
CN1246846C (zh) 光记录及再现器的光轴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