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3135A - 摆片式开关 - Google Patents

摆片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3135A
CN115763135A CN202211623809.0A CN202211623809A CN115763135A CN 115763135 A CN115763135 A CN 115763135A CN 202211623809 A CN202211623809 A CN 202211623809A CN 115763135 A CN115763135 A CN 11576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wing
transition
elastic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38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金和
潘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38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3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3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摆片式开关,属于电气技术领域。该摆片式开关中,面板铰接于座体组件,过渡组件连接于面板且铰接于座体组件;摆片组件和端子组件位于座体组件内,摆片组件包括摆片和位于其上的动触点,动触点与端子组件的静触点相对应;弹性连接件上具有限位通孔,摆片的面向面板的上部连接段贯穿限位通孔并与其间隙配合,且弹性连接件紧密抵接于过渡组件,以将过渡组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摆片使其摆动。弹性连接件能确保触点之间的接触性能,还能够除过渡组件自身以及其与摆片之间的间隙,有效解决面板按压虚位问题。

Description

摆片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摆片式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一种电流通断装置,开关的常见类型包括翘板式或者摆片式(又称为摆杆式),对于摆片式开关,其依靠按钮推动过渡件左右转动,带动弹簧弯曲形变,进而使摆片组件左右摆动,使得摆片组件上的动触点与端子组件上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实现开关通断。
摆片式开关具有大电流、通断快、通断迅速等优点,然而,为了消除设计与工艺公差,以确保摆片组件上的动触点与端子组件上的静触点充分接触,相关技术中,弹簧和过渡件的内腔之间通常会预留间隙,以允许弹簧进行期望的弯曲形变。
然而,弹簧与过渡件的内腔之间预留间隙,会造成按压虚位问题,降低按压手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摆片式开关,能够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摆片式开关,所述摆片式开关包括:面板、座体组件、过渡组件、摆片组件、端子组件和弹性连接件;
所述面板铰接于所述座体组件,所述过渡组件连接于所述面板且铰接于所述座体组件;
所述摆片组件和所述端子组件均位于所述座体组件内,所述摆片组件包括摆片和位于所述摆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端子组件的静触点相对应;
所述弹性连接件上具有限位通孔,所述摆片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上部连接段贯穿所述限位通孔并与其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紧密抵接于所述过渡组件,以将所述过渡组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摆片使其摆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件上还具有夹块部,所述夹块部具有夹紧腔,所述夹紧腔与所述限位通孔同轴连通;
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依次贯穿所述夹紧腔和所述限位通孔,且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的相应位置处的外侧壁由所述夹紧腔的内侧壁所夹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紧腔包括:相连接的夹紧段和下部导向段,所述夹紧段用于夹紧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的相应位置,所述下部导向段用于引导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向所述夹紧腔的插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通孔为方形孔,相应地,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呈矩形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过渡件、摆动弹簧和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位于所述过渡组件的内腔,所述摆动弹簧通过所述摆动杆容纳于所述过渡组件的内腔;
所述限位通孔和可选的夹块部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上,所述弹性连接件通过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连接且与所述摆动弹簧的第二端相抵接;
所述摆片的上部连接段还容纳于所述摆动弹簧的远离所述面板的第二端的端腔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滑动部、夹块部和弹性臂部,所述滑动部包括连接底壁和与所述连接底壁的第一端相连接的连接侧围;
所述限位通孔贯穿所述连接底壁,所述连接底壁的底部表面与所述夹块部连接,所述连接底壁的顶部表面与所述摆动弹簧的第二端相抵接;
所述弹性臂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且与所述过渡件的侧部相抵接,并且,所述过渡件摆动过程中,所述连接侧围能够沿着所述过渡件的轴向滑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侧围位于所述过渡件的内腔下部,且所述摆动弹簧的下部容纳于所述连接侧围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
所述弹性臂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的外侧壁,所述弹性臂部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内侧壁下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渡件的外侧下部容纳于所述连接侧围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
所述弹性臂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的内侧壁,所述弹性臂部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外侧壁下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臂部呈弯折状,使其凸起结构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侧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侧围上具有增弹结构,所述增弹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增加所述连接侧围沿径向方向上的弹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摆片式开关,在开关进行通断操作时,通过按压面板使其转动,转动的面板推动过渡组件转动,进而带动弹性连接件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弹性连接件进而将过渡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摆片使其摆动,这样,摆片上的动触点与端子组件上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实现开关通断。一方面,弹性连接件紧密抵接于过渡组件,另一方面,弹性连接件通过限位通孔与摆片连接,使得摆片的上部连接段紧密抵接于限位通孔的内侧壁上,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弹性连接件将过渡件的驱动力顺利传递至摆片,确保触点之间的接触性能,并且,弹性连接件还能够消除过渡组件自身以及其与摆片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解决面板按压虚位问题,提升按压手感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视角获取的一示例性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二视角获取的一示例性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示例性摆片式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面板;
2、座体组件;21、底座;22、压板;23、固定架;
3、过渡组件;31、过渡件;32、摆动弹簧;33、摆动杆;
4、摆片组件;41、摆片;410、上部连接段;42、动触点;
5、端子组件;51、静触点;
6、弹性连接件;
60、限位通孔;
61、滑动部;611、连接底壁;612、连接侧围;613、增弹结构;614、定位结构;
62、夹块部;621、夹紧段;622、下部导向段;623、上部导向段;
63、弹性臂部;630、凸起结构。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长度”、“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对于摆片式开关,其依靠按钮推动过渡件左右转动,带动弹簧弯曲形变,进而使摆片组件左右摆动,使得摆片组件上的动触点与端子组件上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实现开关通断。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摆片组件与端子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过渡件在摆动到左右极限位置时,过渡件的内腔与弹簧之间需要设计一定的设计余量。
如无设计余量,当存在制造公差时,过渡件将不会转动到达设计位置,使得摆片组件上的动触点与端子组件上的静触点接触不良或者不接触。所以,如若保证动、静触点充分接触,过渡件的内腔与弹簧之间需要设计一定的设计余量,由于按钮与过渡件的摆动角度相同,使得按钮与固定架的顶部将存在较大的间隙,较大的空行程会造成按钮按压虚位问题,还会影响产品美观性,同时,用户会误以为没有按压到位,可能会用力按压按钮造成开关损坏失效。另外,弹簧的内径要大于摆片的宽度,会进一步加剧按压虚位问题,使得按压过程中,按压手感不一致,劣化按压手感,用户体验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提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摆片式开关,如附图1-附图3所示,该摆片式开关包括:面板1、座体组件2、过渡组件3、摆片组件4、端子组件5和弹性连接件6。
面板1铰接于座体组件2,过渡组件3连接于面板1且铰接于座体组件2。摆片组件4和端子组件5均位于座体组件2内,摆片组件4包括摆片41和位于摆片41上的动触点42,动触点42与端子组件5的静触点51相对应。
如附图4-附图6所示,弹性连接件6上具有限位通孔60,摆片41的面向面板1的上部连接段410贯穿限位通孔60并与其间隙配合,且弹性连接件6紧密抵接于过渡组件3,以将过渡组件3的驱动力传递至摆片41使其摆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摆片式开关,在开关进行通断操作时,通过按压面板1使其转动,转动的面板1推动过渡组件3转动,进而带动弹性连接件6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弹性连接件6进而将过渡件31的驱动力传递至摆片41使其摆动,这样,摆片41上的动触点42与端子组件5上的静触点51接触或分离,实现开关通断。一方面,弹性连接件6紧密抵接于过渡组件3,另一方面,弹性连接件6通过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连接,使得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紧密抵接于限位通孔60的内侧壁上,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弹性连接件6将过渡件31的驱动力顺利传递至摆片41,确保触点之间的接触性能,并且,弹性连接件6还能够消除过渡组件3自身以及其与摆片41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解决面板1按压虚位问题,提升按压手感及用户体验。
弹性连接件6通过其上的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间隙配合,这意味着,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之间的间隙非常小,两者之间不存在本发明所述的间隙问题,使得该设计能够解决过渡组件3和摆片41之间的间隙问题,避免按压虚位。
关于弹性连接件6与摆片41的连接方式,如附图4所示,弹性连接件6上还具有夹块部62,夹块部62具有夹紧腔,夹紧腔与限位通孔60同轴连通。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依次贯穿夹紧腔和限位通孔60,且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相应位置处的外侧壁由夹紧腔的内侧壁所夹紧。
通过进一步设置夹块部62来夹紧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这样,摆片41同时依靠夹块部62和限位通孔60来与弹性连接件6实现连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效果,弹性连接件6在被过渡组件3驱动至摆动时,能够顺利地驱动摆片41进行摆动,而不会出现虚位问题。
夹块部62的夹紧腔可以是侧部封闭式腔,也可以是侧部开放式腔,图7示例了一种侧部开放式腔,如图7所示,夹块部62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夹块,两个夹块之间的间隙形成夹紧腔。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夹块部62的夹紧腔包括:相连接的夹紧段621和下部导向段622,夹紧段621用于夹紧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相应位置,下部导向段622用于引导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向夹紧腔的插入。
夹紧段621的尺寸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尺寸满足两者间隙配合即可,确保夹紧段621能够夹紧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相应位置。
下部导向段622的尺寸稍大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尺寸,以便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顺利地进入其内,从而引导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向夹紧腔的插入。
举例来说,下部导向段62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导向壁,两个导向壁沿着竖直方向均倾斜布置,使得两个导向壁之间的间隙尺寸满足,其下部尺寸大于其上部尺寸,例如,下部导向段622呈喇叭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夹块部62的夹紧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上部导向段623,上部导向段623、夹紧段621和下部导向段622由上至下顺次连通,上部导向段623用于引导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向限位通孔60的插入。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间隙配合,限位通孔60满足,允许摆片41在过渡组件3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摆动且摆动行程满足目标行程,以及,在摆片41摆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对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进行限位,使其在水平方向上不会产生不期望的空行程,以避免虚位。
限位通孔60的形状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它们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非圆形,例如为多边形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及图8所示,限位通孔60为方形孔,相应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呈矩形状。限位通孔60的形状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外轮廓形状均呈矩形,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够增强弹性连接件6对摆片41的驱动力度,使得拨打手感更加顺畅。
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渡组件3与弹性连接件6之间可以有多种配合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述的几种,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示例(1)示例了过渡组件3包括过渡件31、摆动弹簧32和摆动杆33的情形。
在一些示例(1)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过渡组件3包括:过渡件31、摆动弹簧32和摆动杆33,摆动杆33位于过渡组件3的内腔,摆动弹簧32通过摆动杆33容纳于过渡组件3的内腔。
限位通孔60和可选的夹块部62设置于弹性连接件6上,弹性连接件6通过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连接且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还容纳于摆动弹簧32的远离面板1的第二端的端腔内。
该示例(1)中,开关在进行通断操作时,按压面板1,转动的面板1推动过渡组件3左右转动,进而带动摆动弹簧32和弹性连接件6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摆动弹簧32和弹性连接件6驱动摆片41使其左右摆动。
过渡件31、摆动弹簧32、摆动杆33和摆片41之间的配合方式为本领域所常见的,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在其中增设了弹性连接件6,弹性连接件6通过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连接且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这样,摆片41和摆动弹簧32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6实现紧密的联接,从而消除面板1按压虚位问题。
一些适应于示例(1)的弹性连接件6的结构可以参见图7或者图8,如附图7或者图8所示,弹性连接件6包括滑动部61、夹块部62和弹性臂部63,滑动部61包括连接底壁611、与连接底壁611的第一端相连接的连接侧围612。
限位通孔60贯穿连接底壁611,连接底壁611的底部表面与夹块部62连接,连接底壁611的顶部表面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弹性臂部63连接于连接侧围612且与过渡件31的侧部相抵接,并且,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连接侧围612能够沿着过渡件31的轴向滑动。
弹性连接件6基于其连接底壁611紧密抵接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同时,基于其夹块部62和限位通孔60实现与摆片41的紧密连接,这样,弹性连接件6能够消除摆片41与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从而消除由此所带来的按压虚位问题。
并且,弹性连接件6基于其弹性臂部63与过渡件31的侧部相抵接,这样,弹性连接件6还能够消除过渡件31与摆动弹簧32之间的设计间隙,从而消除由此所带来的按压虚位问题。
此外,弹性连接件6还能够解决各部件之间的制造公差问题,从而保证摆片41上的动触点42与端子组件5上的静触点51之间的接触性能。
在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连接侧围612能够沿着过渡件31的轴向滑动,从而适应于各部件之间的制造公差,防止连接侧围612对过渡件31和摆片41的摆动造成干涉。
滑动部61可以设置于过渡件31的内腔中,也可以设置于过渡件31的外部,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示例(1.1)示例了滑动部61设置于过渡件31的内腔,如附图4-附图8所示,连接侧围612位于过渡件31的内腔下部,且摆动弹簧32的下部容纳于连接侧围61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弹性臂部63连接于连接侧围612的外侧壁,弹性臂部63抵接于过渡件31的内侧壁下部。
在该示例(1.1)中,弹性连接件6基于其连接侧围612设置于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腔中,并且,弹性臂部63抵接于过渡件31的内侧壁下部,从而消除设计间隙,保证无运动空行程的产生,确保按压手感一致。
对于连接侧围612,连接侧围612满足以下条件,在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连接侧围612能够在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腔中上下运动。
连接侧围612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至少一种:其一,使连接侧围612的形状与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腔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两者均呈圆台形。其二,使连接侧围612具有弹性,使其能够弹性变形,从而适应于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腔的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侧围612上具有增弹结构613,增弹结构613被配置为用于增加连接侧围612沿径向方向上的弹性,这样,连接侧围612能够适应于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之间的间隙腔的形状,从而使得弹性连接件6顺利地沿着过渡件31的轴向方向进行上下运动。
举例来说,如附图8所示,该增弹结构613可以是开设于连接侧围612上的开孔,该开孔沿着连接侧围612的轴向方向延伸,直至贯穿连接侧围612的顶端。
在一些示例中,开孔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给开孔对称地布置于连接侧围612的相对的两侧。
对于弹性臂部63,其抵接于过渡件31的侧部(例如过渡件31的内侧壁或者下述的外侧壁),弹性臂部63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例如,图7和图8示例了在连接侧围612的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弹性臂部63。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臂部63呈弯折状,使其凸起结构630抵接于过渡件31的侧部。
弹性臂部63通过凸起结构630抵接于过渡件31的侧部(例如其内侧壁,或者下述的外侧壁),这不仅能够保证弹性连接件6紧密抵接于过渡件31,还能够有效保证弹性连接件6稳定且极小摩擦地沿过渡件31的侧部进行滑动。
举例来说,弹性臂部63的上端与连接侧围612的上端连接(例如一体成型连接),弹性臂部63的下端延伸至连接侧围612的下部,凸起结构630设置于弹性臂部63的位于其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弹性臂部63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凸起结构630,当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630时,多个凸起结构630沿着弹性臂部63的长度方向(即连接侧围612的轴向)依次间隔分布。例如,附图1示例了弹性臂部63上设置有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凸起结构630。
通过对弹性臂部63的结构进行如上设计,弹性臂部63在过渡件31内腔上下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歪斜问题,并且,弹性臂部63能够有效消除摆动弹簧32与过渡件31之间的设计间隙,在摆动过程中过渡件31直接接触弹性连接件6,从而消除面板1按压虚位问题。此外,该弹性臂部63的弹性变形还能够解决制造公差问题,保证触点之间的接触性能良好。
在一些示例中,凸起结构630为圆弧形凸起,这样,凸起结构630利用其圆弧形表面来抵接于过渡件31的侧部,从而减小凸起结构630与过渡件31侧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弹性连接件6的运动更加顺畅。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底壁612的面向摆动弹簧32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结构614,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的端腔套设于该定位结构614上,来对摆动弹簧32与连接底壁612之间的连接提供定位,提高连接效果。
结合示例(1.1)所示的弹性连接件6的结构及其在开关中的布置方式,以下就该摆片式开关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描述:
按压面板1使其转动,过渡件31随着面板1同步地转动,由于过渡件31和摆动弹簧32与摆片41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6,弹性连接件6与摆片41由限位通孔60进行限制,进而带动摆片组件4摆动,使摆片组件4上的动触点42与端子组件5上的静触点51接触或者分离,实现摆片式开关的导通和断开。
其中,在过渡件31的转动过程中,弹性连接件6在摆动弹簧32的作用下,在过渡件31的内腔中进行上下滑动。
结合示例(1.1)所示的弹性连接件6的结构及其在开关中的布置方式,就该摆片式开关的消除虚位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描述:
弹性连接件6具有限位通孔60、夹块部62和弹性臂部63,其中,弹性臂部63上具有凸起结构630,以保证弹性连接件6能稳定且极小摩擦地沿过渡件31的内侧壁进行滑动。
限位通孔60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结构相适配,例如两者均为矩形形状,从而消除了相关技术中摆动弹簧32的圆形内径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之间由于工艺与工作磨损造成的较大间隙。
夹块部62能够夹紧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且夹块部62的夹紧腔具有上部导向段623、夹紧段621和下部导向段622,这样,在消除夹块部62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之间的工艺间隙的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装配效率。
在拨打面板1的过程中,基于弹性臂部63与过渡件31的紧密接触,过渡件31能够快速带动弹性连接件6与摆片组件4一起摆动,这能够有效消除相关技术中过渡件31与摆动弹簧32之间因较大间隙而带来的虚位手感问题。
当面板1拨打到极限位置后,因面板1、座体组件2、过渡件31、摆片组件4和端子组件5的工艺精度造成组装公差,使得摆动弹簧32会推动弹性连接件6在过渡件31的内腔中滑动,以防止造成干涉,同时,弹性臂部63始终紧密贴合过渡件31的内侧壁,通过弹性臂部63的良好的弹性,保证无运动间隙产生,确保按压手感一致。
示例(1.2)示例了滑动部61设置于过渡件31的外部,如附图9所示,过渡件31的外侧下部容纳于连接侧围61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弹性臂部63连接于连接侧围612的内侧壁,弹性臂部63抵接于过渡件31的外侧壁下部。
在该示例(1.2)中,弹性连接件6基于其连接侧围612设置于过渡件31的外部,并且,弹性臂部63抵接于过渡件31的外侧壁下部,从而消除设计间隙,保证无运动空行程的产生,确保按压手感一致。
上述示例(1.2)与示例(1.1)的区别在于,弹性臂部63在连接侧围612中的位置不同,以及,连接侧围612和弹性臂部63在过渡件31上的布置方式不同。
对于弹性连接件6中的连接侧围612、弹性臂部63的结构设计以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均可参考上述示例(1.1)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些适应于示例(1)的弹性连接件6的结构还可以参见图10,示例(1.3)示例了弹性连接件6仅抵接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
在该示例(1.3)中,参见图10,弹性连接件6包括滑动部61和夹块部62。滑动部61沿水平方向限位于座体组件2上,限位通孔60贯穿滑动部61,滑动部61的底部表面与夹块部62连接,滑动部61的顶部表面与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滑动部61能够沿着垂直于过渡件31的轴向的方向滑动。
该示例(1.3)中,滑动部61与过渡组件3的摆动弹簧32紧密抵接,同时又通过夹块部62和限位通孔60连接于摆片41,从而消除设计间隙,保证无运动空行程的产生,确保按压手感一致。
由于滑动部61位于过渡件31的下方,这样,在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滑动部61在座体组件2中沿水平方向运动,即可实现防止干涉的目的。
在示例(1.3)中,滑动部61例如可以为圆盘状,其形状与摆动弹簧32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即可。可以通过在座体组件2中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对滑动部61进行支撑,使得滑动部61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固定,仅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滑动。
示例(2)示例了过渡组件3仅包括过渡件31,而不包括摆动弹簧32和摆动杆33的情形(图中未示出)。
在一些示例(2)中,过渡组件3包括过渡件31,即过渡组件3可以取消摆动弹簧32和摆动杆33的使用。
弹性连接件6包括滑动部61和设置于滑动部61一侧表面的弹性凸起部,限位通孔60贯穿滑动部61而设置,夹块部62设置于滑动部61的另一侧的表面上。
弹性连接件6通过限位通孔60和夹块部62与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连接,且弹性连接件6通过弹性凸起部与过渡件31的背离面板1的底端相抵接;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还容纳于渡件的底端的端腔内。
摆片式开关在进行通断操作时,按压面板1,转动的面板1推动过渡组件3左右转动,进而带动弹性连接件6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弹性连接件6驱动摆片41使其左右摆动。
该示例(2)中,弹性连接件6通过弹性凸起部与过渡件31的底端紧密抵接,同时又通过夹块部62和限位通孔60连接于摆片41,从而消除过渡件31与摆片41之间的设计间隙,保证无运动空行程的产生,确保按压手感一致。
由于滑动部61位于过渡件31的下方,这样,在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滑动部61在座体组件2中沿水平方向运动,以适应于设计公差,实现防干涉的目的。
可以通过在座体组件2中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对滑动部61进行支撑,使得滑动部61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固定,仅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滑动。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凸起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弹性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弹性凸起部在过渡件31的底端所在的端面上均匀分布,以达到优化上述效果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凸起部为圆弧形凸起,这样,弹性凸起部利用其圆弧形表面来抵接于过渡件31的底端面,从而减小弹性凸起部与过渡件31侧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弹性连接件6的运动更加顺畅。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涉及的各个弹性连接件6,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胶、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橡胶、塑胶、金属中至少一种的组合来制备得到相应结构的弹性连接件6,也可以使用橡胶、塑胶、金属其中的一种来制备得到相应结构的弹性连接件6,只要满足所制备的弹性连接件6兼具优异的弹性和一定的硬性支撑效果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硬质橡胶或者金属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具有一体化结构的弹性连接件6。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面板1、座体组件2、过渡件31、摆动弹簧32、摆动杆33、端子组件5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所常见的相关部件。
以座体组件2举例来说,图1示例了一种典型的座体组件2,该座体组件2包括:底座、压板和固定架,其中,固定架连接于底座且围设于底座的外侧,底座具有容置腔以容纳摆片组件4和端子组件5;压板连接于底座且盖设于其容置腔的上端口;过渡件31铰接于压板,压板上具有允许过渡件31贯穿的开孔。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摆片式开关,通过设计弹性连接件6,有效解决了摆片式开关因设计造成的虚位问题,避免按压虚位,提升按压手感,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这便于摆片式开关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于大电流开关的开发更为有利。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片式开关包括:面板(1)、座体组件(2)、过渡组件(3)、摆片组件(4)、端子组件(5)和弹性连接件(6);
所述面板(1)铰接于所述座体组件(2),所述过渡组件(3)连接于所述面板(1)且铰接于所述座体组件(2);
所述摆片组件(4)和所述端子组件(5)均位于所述座体组件(2)内,所述摆片组件(4)包括摆片(41)和位于所述摆片(41)上的动触点(42),所述动触点(42)与所述端子组件(5)的静触点(51)相对应;
所述弹性连接件(6)上具有限位通孔(60),所述摆片(41)的面向所述面板(1)的上部连接段(410)贯穿所述限位通孔(60)并与其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6)紧密抵接于所述过渡组件(3),以将所述过渡组件(3)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摆片(41)使其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6)上还具有夹块部(62),所述夹块部(62)具有夹紧腔,所述夹紧腔与所述限位通孔(60)同轴连通;
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依次贯穿所述夹紧腔和所述限位通孔(60),且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相应位置处的外侧壁由所述夹紧腔的内侧壁所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部(62)的夹紧腔包括:相连接的夹紧段(621)和下部导向段(622),所述夹紧段(621)用于夹紧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的相应位置,所述下部导向段(622)用于引导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向所述夹紧腔的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60)为方形孔,相应地,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呈矩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组件(3)包括:过渡件(31)、摆动弹簧(32)和摆动杆(33),所述摆动杆(33)位于所述过渡组件(3)的内腔,所述摆动弹簧(32)通过所述摆动杆(33)容纳于所述过渡组件(3)的内腔;
所述限位通孔(60)和可选的夹块部(62)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件(6)上,所述弹性连接件(6)通过所述限位通孔(60)与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连接且与所述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
所述摆片(41)的上部连接段(410)还容纳于所述摆动弹簧(32)的远离所述面板(1)的第二端的端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6)包括滑动部(61)、夹块部(62)和弹性臂部(63),所述滑动部(61)包括连接底壁(611)和与所述连接底壁(611)的第一端相连接的连接侧围(612);
所述限位通孔(60)贯穿所述连接底壁(611),所述连接底壁(611)的底部表面与所述夹块部(62)连接,所述连接底壁(611)的顶部表面与所述摆动弹簧(32)的第二端相抵接;
所述弹性臂部(63)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612)且与所述过渡件(31)的侧部相抵接,并且,所述过渡件(31)摆动过程中,所述连接侧围(612)能够沿着所述过渡件(31)的轴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围(612)位于所述过渡件(31)的内腔下部,且所述摆动弹簧(32)的下部容纳于所述连接侧围(61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
所述弹性臂部(63)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612)的外侧壁,所述弹性臂部(63)抵接于所述过渡件(31)的内侧壁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31)的外侧下部容纳于所述连接侧围(61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
所述弹性臂部(63)连接于所述连接侧围(612)的内侧壁,所述弹性臂部(63)抵接于所述过渡件(31)的外侧壁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63)呈弯折状,使其凸起结构(630)抵接于所述过渡件(31)的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片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围(612)上具有增弹结构(613),所述增弹结构(613)被配置为用于增加所述连接侧围(612)沿径向方向上的弹性。
CN202211623809.0A 2022-12-16 2022-12-16 摆片式开关 Pending CN115763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3809.0A CN115763135A (zh) 2022-12-16 2022-12-16 摆片式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3809.0A CN115763135A (zh) 2022-12-16 2022-12-16 摆片式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3135A true CN115763135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3809.0A Pending CN115763135A (zh) 2022-12-16 2022-12-16 摆片式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31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46893B1 (ko) 힌지 장치
KR100340481B1 (ko) 복합조작형 전기부품
US5570778A (en) Electrical rocker switch
CN212967501U (zh) 一种摆杆开关
CN113345751B (zh) 开关及电气系统
CN108538671B (zh) 一种电源转换开关
KR101514121B1 (ko) 스위치 장치
CN212342528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115763135A (zh) 摆片式开关
CN113345750B (zh) 开关及电气系统
CN212750667U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剪刀脚键盘
CN114242504A (zh) 一种双翘板开关
CN208189454U (zh) 可遮蔽电弧光的开关
CN218274387U (zh) 开关
CN113380575B (zh) 翘板、出线端子组件及中途掣开关
CN221040859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静触头机构及开关装置
CN220172018U (zh) 一种动簧部件以及电磁继电器
CN220233002U (zh) 开关
CN219677098U (zh) 墙壁开关
CN219658561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7306382U (zh) 一种开关
CN218548299U (zh) 双控开关
CN112164610B (zh) 一种摆杆开关
CN217334416U (zh) 导线连接端子改良结构
CN218351360U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