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0578A -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0578A
CN115750578A CN202211366243.8A CN202211366243A CN115750578A CN 115750578 A CN115750578 A CN 115750578A CN 202211366243 A CN202211366243 A CN 202211366243A CN 115750578 A CN115750578 A CN 115750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folding mechanism
piston rod
telescopic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66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珂
张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662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0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0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0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上述折叠机构包括铰链组件和缓冲组件;铰链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两侧;缓冲组件设于基座,缓冲组件包括运动转换件和调压部件;运动转换件具有转动端和伸缩端,转动端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伸缩端与调压部件连接,调压部件设有流体腔,流体腔内装有流体介质;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过程中,运动转换件的转动端转动,伸缩端移动且改变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以调整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阻尼。

Description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式先进技术被应用至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随着柔性屏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折叠式电子设备得到快速发展,使得兼具较大的显示面积和较好的便携性能的电子设备变为现实。
然而,在折叠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折叠机构的设计不够完善,在接近闭合或打开的过程中,折叠式电子设备会出现较大的闭合速度或打开速度,不利于操作者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或打开的过程中,存在闭合速度或打开速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机构,包括:铰链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侧;
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运动转换件和调压部件;所述运动转换件具有转动端和伸缩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伸缩端与所述调压部件连接,所述调压部件设有流体腔,所述流体腔内装有流体介质;
在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运动转换件的转动端转动,所述伸缩端移动且改变所述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以调整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转动阻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运动转换件包括转动部件和伸缩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伸缩部件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部件远离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转动端,所述伸缩部件远离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伸缩端;
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情形下,所述转动部件可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伸缩部件驱动所述调压部件改变所述流体腔的体积,从而改变所述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螺旋槽和触头;所述螺旋槽设于所述转动部件的周壁,所述触头设于所述伸缩部件,且所述触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螺旋槽中;
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情形下,所述触头沿所述螺旋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伸缩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的轴线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运动转换件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引导部件,所述伸缩部件沿所述转动部件的轴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引导部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流体介质为气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气缸;或者,所述流体介质为液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液压缸。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流体介质为液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和活塞杆;
所述运动转换件的伸缩端和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液压缸体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液压缸体之间形成密闭的所述流体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所述流体腔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一压强;
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所述流体腔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二压强;所述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压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液压缸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流体腔内,并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和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驱使所述活塞杆从回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液压缸体包括内缸体和外缸体;所述内缸体设于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缸体和所述外缸体之间设有缓存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缸体中,所述内缸体设有回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当中设有单向阀;
在所述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单向阀处于截止状态,以使得所述内缸体当中的流体介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口到达所述缓存腔内;
在所述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所述缓存腔内的流体介质可依次通过所述回液口和所述第一流道到达所述内缸体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折叠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摆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摆臂连接,所述柔性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对折叠机构上的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配置缓冲组件,可通过缓冲组件的运动转换件将第一摆臂或第二摆臂的转动转换为沿直线的伸缩运动,并以此作用于缓冲组件的调压部件,实现改变调压部件所对应的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在此过程中,根据流体介质的压强的改变,调压部件会反作用于运动转换件,使得调压部件作为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负载,从而起到调整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阻尼的作用。如此,在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或展开的过程中,缓冲组件可对电子设备的闭合速度或展开速度进行限制,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沿第一连接轴的中轴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转换件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转换件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转换件沿径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缸体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缸体沿轴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屏幕支撑板;2、第二屏幕支撑板;3、第三屏幕支撑板;
4、铰链组件;41、基座;42、第一摆臂;43、第二摆臂;44、连动组件;45、齿轮同步机构;46、凸轮组件;441、第一连动臂;442、第二连动臂;443、第三连动臂;444、第四连动臂;451、第一啮合齿;452、第一齿轮;453、第二齿轮;454、第二啮合齿;461、第一凸轮套;462、第二凸轮套;463、弹性件;401、第一连接轴;402、第二连接轴;411、第一限位件;412、第二限位件;
5、缓冲组件;51、运动转换件;52、调压部件;
511、转动部件;512、伸缩部件;513、引导部件;5110、螺旋槽;5111、第一转接段;5112、第一引导段;5120、触头;5121、第二转接段;5122、第二引导段;51221、插孔;5131、筒体;5132、封板;
521、液压缸体;522、活塞杆;523、导向座;524、单向阀;525、复位件;5210、流体腔;5211、内缸体;5212、外缸体;5213、第二流道;5221、活塞部;5222、杆体部;52101、有杆腔;52102、无杆腔;52111、回液口;52112、出液口;52210、第一流道;5231、缓存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现有折叠式电子设备配置有折叠机构,通过在折叠机构的主铰链上配置弹簧和凸轮啮合结构,可根据弹簧和凸轮啮合结构的配合,确保电子设备在打开或闭合时的手感。
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由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凸轮啮合结构的两个异性凸轮以最大的啮合面积保持啮合状态,电子设备会被锁定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其中一个异性凸轮转动,并会相对于固定不同的另一个异性凸轮的斜面爬升到一定位置,此时弹簧的压缩力增大,两个异性凸轮的接触配合角度减小,使得两个异性凸轮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通过摩擦力抵消扭矩的方式,可控制主铰链的角度,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保持一个较大的悬停角度。
然而,受限于两个异性凸轮之间的斜面配合结构,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或打开的过程中,两个异性凸轮之间的摩擦力会迅速减小,且两个异性凸轮具有恢复到以最大啮合面积相啮合的趋势,这使得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或展开的过程中,存在闭合速度或展开速度过大的问题。尤其是,当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设有相对应的磁吸件时,在电子设备接近闭合的过程中,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电子设备不仅具有更大的闭合速度,还会产生较大的闭合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且通过使柔性屏与折叠机构配合,形成具备折叠能力的电子设备,从而使该电子设备兼具较大的显示面积和较好的便携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机构包括:铰链组件4和缓冲组件5;铰链组件4包括基座41、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41的两侧。
缓冲组件5设于基座41,缓冲组件5包括运动转换件51和调压部件52;运动转换件51具有转动端和伸缩端,转动端与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伸缩端与调压部件52连接,调压部件52设有流体腔5210,流体腔5210内装有流体介质。
在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相对于基座41转动的过程中,运动转换件51的转动端转动,伸缩端移动且改变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以调整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的转动阻尼。
可理解的是,铰链组件4可以设置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可转动地设于基座41的相对侧;第一摆臂42和第一连接轴401连接,第一连接轴401和运动转换件51的转动端连接;第二摆臂43和第二连接轴402连接,从而基于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可实现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41的两侧。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对第一连接轴401或第二连接轴402配置一套缓冲组件5,也可同时对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配置一套缓冲组件5,以实现运动转换件51的转动端与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与此同时,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可带动运动转换件51的转动端转动,以使得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相对于转动端的轴线做伸缩运动,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在伸缩运动的过程中又作用于调压部件52,使得调压部件52所对应的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发生改变。
其中,运动转换件51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丝杠传动机构或直线模组,以使得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在接收到转动输入时,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可实现以伸缩的形式进行动力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流体介质的类型,确定调压部件52的类型。可选地,在流体介质为液体的情形下,调压部件52可以为液压缸;在流体介质为气体的情形下,调压部件52可以为气缸,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对折叠机构上的第一摆臂42和/或第二摆臂43配置缓冲组件5,可通过缓冲组件5的运动转换件51将第一摆臂42或第二摆臂43的转动转换为沿直线的伸缩运动,并以此作用于缓冲组件5的调压部件52,实现改变调压部件52所对应的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在此过程中,根据流体介质的压强的改变,调压部件52会反作用于运动转换件51,使得调压部件52作为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相对于基座41转动的负载,从而起到调整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的转动阻尼的作用。如此,在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或展开的过程中,缓冲组件5可对电子设备的闭合速度或展开速度进行限制,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基于铰链组件4对电子设备的柔性屏提供较好的支撑,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机构还设置有第一屏幕支撑板1、第二屏幕支撑板2和第三屏幕支撑板3;第一摆臂42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屏幕支撑板1,第一摆臂42和第一屏幕支撑板1设于基座41的第一侧,第二摆臂43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屏幕支撑板2,第二摆臂43和第二屏幕支撑板2设于基座41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背设置,第三屏幕支撑板3在自身支撑方向上与基座41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铰链组件4还设置有连动组件44,连动组件44包括第一连动臂441、第二连动臂442、第三连动臂443和第四连动臂444。
具体地,第一连动臂441和第三连动臂443均与第一摆臂42同侧设置,即第一连动臂441、第三连动臂443和第一摆臂42均位于基座41的第一侧。第二连动臂442和第四连动臂444均与第二摆臂43同侧设置,即第二连动臂442、第四连动臂444和第二摆臂43均位于基座41的第二侧。
第一连动臂441的第一端与基座4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动臂441可通过其第一端绕基座41转动。第一连动臂441的第二端与第一摆臂42转动相连,从而使第一连动臂441可通过其第二端与第一摆臂42相对转动。
第三连动臂443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轴401连接,以使得第三连动臂443可通过其第一端绕基座41转动。第三连动臂443的第二端与第一摆臂42滑动配合,从而在第三连动臂443的转动过程中,使第三连动臂443的第二端与第一摆臂42之间具备相对滑动的能力。对应地,第三连动臂443的第二端与第一屏幕支撑板1可相对滑动、且转动配合,从而在实现第三连动臂443与第一屏幕支撑板1装配连接的同时,借助第三连动臂443的第二端的摆动动作,驱动第一屏幕支撑板1相对于第一摆臂42发生转动。
第二连动臂442的第一端与基座4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动臂442可通过其第一端绕基座41转动。第二连动臂442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43转动相连,从而使第二连动臂442可通过其第二端与第二摆臂43相对转动。
第四连动臂444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轴402连接,从而使得第四连动臂444可通过其第一端绕基座41转动。第四连动臂444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43滑动配合,从而在第四连动臂444的转动过程中,使第四连动臂444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43之间具备相对滑动的能力。对应地,第四连动臂444的第二端与第二屏幕支撑板2可相对滑动、且转动配合,从而在实现第四连动臂444与第二屏幕支撑板2装配连接的同时,借助第四连动臂444的第二端的摆动动作,驱动第二屏幕支撑板2相对于第二摆臂43发生转动。
基于上述设置,在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屏幕支撑板1、第二屏幕支撑板2和第三屏幕支撑板3各自的屏幕支撑面共面,且基座41朝向第三屏幕支撑板3的部分与第三屏幕支撑板3在支撑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下,基座41朝向第三屏幕支撑板3的部分与第三屏幕支撑板3在支撑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且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也就是说,在折叠机构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三屏幕支撑板3向靠近基座41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以为与折叠机构配合的柔性屏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反之,在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三屏幕支撑板3则向背离基座41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从而使第三屏幕支撑板3为与折叠机构配合的柔性屏提供较好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及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转换件51包括转动部件511和伸缩部件512。
转动部件511和伸缩部件512通过传动结构连接,转动部件511远离伸缩部件512的一端形成为上述转动端,伸缩部件512远离转动部件511的一端形成为上述伸缩端。
具体地,在转动部件511转动的情形下,转动部件511可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伸缩部件512移动,以使得伸缩部件512驱动调压部件52改变流体腔5210的体积,从而改变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可选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齿条;第一斜齿轮和转动部件511同轴连接,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啮合设置,第一斜齿轮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斜齿轮的旋转轴线垂直设置,第二斜齿轮和齿条啮合设置,齿条设置于伸缩部件512上。
如此,当第一摆臂42相对于基座41沿第一旋向摆动时,第一摆臂42可带动转动部件511沿第一旋向转动,基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齿条的顺次传动,可使得伸缩部件512朝向靠近调压部件52的一侧移动,从而改变调压部件52的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相应地,当第一摆臂42相对于基座41沿第二旋向(第二旋向和第一旋向的转动方向相反)摆动时,第一摆臂42可带动转动部件511沿第二旋向转动,基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齿条的顺次传动,可使得伸缩部件512朝向远离调压部件52的一侧移动,从而也可改变调压部件52的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其中,本实施例的缓冲组件5可设置一套,本实施例可将第一摆臂42所对应的第一连接轴401通过螺钉、销轴等紧固件和转动部件511远离伸缩部件512的一端连接。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既可以将伸缩部件512远离转动部件511的一端通过螺钉、销轴等紧固件和调压部件52连接,也可以将伸缩部件512远离转动部件511的一端通过相适配的插接头和插接槽与调压部件52连接,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包括螺旋槽5110和触头5120;螺旋槽5110设于转动部件511的周壁,触头5120设于伸缩部件512,且触头5120可移动地设于螺旋槽5110中;在转动部件511转动的情形下,触头5120沿螺旋槽511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使伸缩部件512相对于转动部件511的轴线移动。
可理解的是,在转动部件511的周壁,螺旋槽5110既沿着转动部件511的轴向延伸,又沿着转动部件511的周向延伸,以使得随着转动部件511的转动,基于触头5120和螺旋槽5110的配合,可使得伸缩部件512相对于转动部件511的轴线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触头5120可具体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间隔设置,并且均可移动地设于螺旋槽5110中。基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与螺旋槽5110的配合,可使得伸缩部件512在转动部件511的驱动下移动的同时,防止伸缩部件512相对于转动部件511发生转动。
在一个示例,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设于伸缩部件512的相对侧,并且在转动部件511的周壁的展开平面上,螺旋槽5110沿正弦状轨迹延伸,可使得随着转动部件511定向地转动,根据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与螺旋槽5110的配合,能够确保伸缩部件512相对于转动部件511的轴线往复移动,从而基于往复运动的伸缩部件512控制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部件511包括第一引导段5112,螺旋槽5110设于第一引导段5112的周壁。
与此同时,伸缩部件512包括第二引导段5122,第二引导段5122的端部设有插孔51221;第一引导段5112的端部插设于插孔51221中,上述触头5120设于插孔51221的孔壁。
其中,第一引导段5112和第二引导段5122均可设置为柱状,在触头5120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情形下,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设于插孔51221的孔壁,并位于插孔51221的相对侧。
如此,基于第一引导段5112和第二引导段5122的插接配合,可实现转动部件511和伸缩部件512配合的紧凑性,有利于确保伸缩部件512能够稳定地相对于转动部件511的轴线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第一连接轴401与转动部件511的连接,转动部件511还设置有第一转接段5111,第一连接轴401的一端与第一转接段5111的第一端同轴连接,第一转接段5111的第二端和第一引导段5112的第一端同轴连接。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实现伸缩部件512和调压部件52连接,伸缩部件512还设置有第二转接段5121;调压部件52和第二转接段512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转接段5121的第二端和第二引导段51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引导段5122第二端设有上述插孔51221,以便于将第一引导段5112的第二端设于插孔512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转换件51还包括引导部件513;转动部件511可转动地设于引导部件513,伸缩部件512沿转动部件511的轴线可移动地设于引导部件513。
基于引导部件513,既可以确保转动部件511随同第一连接轴401转动的稳定性,又可确保伸缩部件512沿转动部件511的轴线移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为了便于实现对转动部件511和伸缩部件512的安装和引导,引导部件513可以包括筒体5131和封板5132,筒体5131具有敞口端,封板5132可通过螺栓、螺钉等锁紧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筒体5131的敞口端。其中,筒体5131背离封板5132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封板5132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同轴设置。
基于上述设置,可将转动部件511的第一引导段5112和伸缩部件512的第二引导段5122均设于筒体5131,将转动部件511的第一转接段5111穿设于第一开口,以便通过第一转接段5111和第一摆臂42连接,并且将伸缩部件512的第二转接段5121穿设于第二开口,以便通过第二转接段5121和调压部件52连接。
其中,为了防止转动部件511的第一引导段5112和伸缩部件512的第二引导段5122从筒体5131中脱离,可设置第一引导段5112的直径大于第一转接段5111的直径,第一转接段5111的直径和第一开口的口径适配,以及设置第二引导段5122的直径大于第二转接段5121的直径,第二转接段5121的直径和第二开口的口径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及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介质为液体,调压部件52为液压缸。其中,液体介质可以为液压油,磷酸酯和水-乙二醇混合液,以及具有较高纯度的机油,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521和活塞杆522;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和活塞杆522的第一端连接,活塞杆522的第二端和液压缸体521滑动连接,且与液压缸体521之间形成密闭的流体腔5210。
如此,当第一摆臂42带动运动转换件51的转动端转动,以使得运动转换件51的伸缩端沿第一摆臂42所对应的第一连接轴401的轴线移动时,可通过运动转换件51驱动活塞杆522相对于液压缸体521做伸缩运动,从而改变液压缸所对应的流体腔5210的体积,进而改变流体腔5210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在此应指出的是,活塞杆522包括杆体部5222和活塞部5221,杆体部5222和活塞部5221连接,使得杆体部5222远离活塞部5221的一端形成为活塞杆522的第一端,活塞部5221形成为活塞杆522的第二端。其中,活塞部5221和液压缸体521滑动连接,且与液压缸体521之间形成密闭的流体腔5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折叠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活塞杆522处于回缩状态,流体腔5210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一压强;在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活塞杆522处于伸出状态,流体腔5210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二压强;第一压强大于第二压强。
可理解的是,在活塞杆522处于伸出状态时,活塞杆522的活塞部5221移动至靠近运动转换件51的第一极限位置;在活塞杆522处于回缩状态时,活塞杆522的活塞部5221移动至远离运动转换件51的第二极限位置。
基于上述设置,可使得折叠机构的打开状态和液压缸的伸缩状态相对应,从而在电子设备在接近闭合时,可利用液压缸的活塞杆522缓慢移动的特性,控制电子设备缓慢地闭合,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因闭合速度过大而产生闭合噪音,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缸还包括复位件525;复位件525设于流体腔5210内,并位于液压缸体521和活塞杆522之间;复位件525用于驱使活塞杆522从回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
具体地,由于活塞杆522包括杆体部5222和活塞部5221,从而本实施例可具体将复位件525设于活塞部5221和液压缸体521远离运动转换件51的一端之间。
其中,复位件525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复位弹簧,在活塞杆522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形下,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在活塞杆522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形下,复位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如此,基于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使得活塞杆522能够从回缩状态恢复至伸出状态。
当然,复位件525也可以包括第一磁力元件和第二磁力元件,第一磁力元件设于活塞杆522的活塞部5221,第二磁力元件设于液压缸体521远离运动转换件51的一端,第一磁力元件和第二磁力元件呈同极相对设置,从而基于第一磁力元件和第二磁力元件之间的磁性斥力,也可驱使活塞杆522能够从回缩状态恢复至伸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缸体521包括内缸体5211和外缸体5212;内缸体5211设于外缸体5212内,内缸体5211和外缸体5212之间设有缓存腔5231;活塞杆522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内缸体5211中,内缸体5211设有回液口52111和出液口52112,回液口52111的口径大于出液口52112的口径;活塞杆52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流道52210,第一流道52210当中设有单向阀524。
其中,在活塞杆522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形下,单向阀524处于截止状态,以使得内缸体5211当中的流体介质可通过出液口52112到达缓存腔5231内。
在活塞杆522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形下,单向阀524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缓存腔5231内的流体介质可依次通过回液口52111和第一流道52210到达内缸体5211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内缸体5211呈筒状,外缸体5212呈封闭状,外缸体5212的壳壁设有避让口,活塞杆522的杆体部5222能够可以动地穿设于避让口中,以确保活塞杆522的活塞部5221可滑动地设于内缸体5211中。其中,活塞部5221将内缸体521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有杆腔52101和无杆腔52102。
与此同时,缓存腔5231内用于暂时存储液态的流体介质。其中,可在缓存腔5231内设置蓄压海绵,通过蓄压海绵确保对流体介质的暂存效果。
如此,在液压缸切换至回缩状态的过程中,随着活塞部5221在内缸体5211中朝向无杆腔52102的一侧移动,无杆腔52102的体积逐渐减小,有杆腔52101的体积逐渐增大,无杆腔52102内的流体介质在受压后,通过出液口52112排出,并分别到达缓存腔5231和有杆腔52101中。与此同时,基于单向阀524的单向导通作用,无杆腔52102内的流体介质在受压后,只能通过出液口52112排出,而不能通过第一流道52210排向缓存腔5231。
由于回液口52111的口径大于出液口52112的口径,无杆腔52102内的液体介质从出液口52112流出的流阻相对较大,液体介质通过回液口52111回流至有杆腔52101的流阻相对较小,这导致无杆腔52102内的液体介质的压力逐渐增大,活塞杆522朝向无杆腔52102一侧的运动被减缓,从而减缓与缓冲组件5连接的第一连接轴401或第二连接轴402的转动速度,实现控制电子设备缓慢地闭合。
相应地,在对闭合的电子设备执行打开操作时,基于第一连接轴401或第二连接轴402的反向转动,可使得运动转换件51带动液压缸的活塞杆522伸出,此时在复位件525的作用下,活塞杆522能够快速地从回缩状态向伸出状态切换,使得无杆腔52102内形成负压,单向阀524打开,并在活塞杆522处于伸出状态时,无杆腔52102通过第一流道52210和回液口52111与缓存腔5231连通,缓存腔5231中的流体介质可快速流入至无杆腔52102中。如此循环,实现液压缸的活塞杆522的往复移动。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基于液压缸的设置既可以可实现在电子设备的闭合时,通过上述缓冲组件5对电子设备的闭合提供缓冲,也便于对电子设备再次进行打开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缸还包括导向座523;导向座523设于外缸体5212内,内缸体5211和导向座523沿外缸体5212的延伸方向设置;导向座523设有导向孔,活塞杆522的杆体部5222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向孔中,导向座523通过导向孔引导活塞杆522的往复移动,确保了活塞杆522移动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内缸体5211和外缸体5212之间形成第二流道5213,导向座523的侧壁和外缸体5212之间形成缓存腔5231,缓存腔5231和第二流道5213连通,第二流道5213分别与回液口52111和出液口52112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将内缸体5211和外缸体5212同轴设置,以使得在内缸体5211和外缸体5212之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为本实施例的所示的第二流道5213。
与此同时,可在导向座523的侧壁构造凹槽,以使得导向座523的侧壁和外缸体5212内壁面之间围成上述缓存腔5231。其中,本实施例可在凹槽的槽壁构造通孔,以使得缓存腔5231通过通孔和第二流道5213连通。
在此应指出的是,为确保液压缸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可将导向座523的一端和内缸体5211的一端插接,并在导向座523和内缸体521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在导向座523的侧壁和外缸体5212内壁面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以及在导向孔的孔壁面和活塞杆522的杆体部5222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组件还设置有齿轮同步机构45,齿轮同步机构45包括第一齿轮452、第二齿轮453、第一啮合齿451和第二啮合齿454。
具体地,第一齿轮452和第二齿轮453分别可转动地设于基座41,第一啮合齿451设于第一连接轴401,第二啮合齿454设于第二连接轴402;第一啮合齿451和第一齿轮452啮合,第一齿轮452和第二齿轮453啮合,第二齿轮453和第二啮合齿454啮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可以使齿轮同步机构45中的各部件的直径相对较小,以尽量降低齿轮同步机构45在折叠机构中所占用的空间,最终达到提升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其中,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一啮合齿451可以组成齿轮轴,对应地,第二连接轴402和第二啮合齿454亦可以组成齿轮轴,且由于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各自相对于基座41的转动角度通常不会大于180°,因而,可以使第一啮合齿451覆盖第一连接轴401上四分之一圈至半圈,对应地,可以使第二啮合齿454覆盖第二连接轴402上四分之一圈至半圈,这基本可以保证第一啮合齿451和第二啮合齿454能够提供可靠的同步作用,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当然,为了最大化地提升齿轮同步机构45的可靠性,第一连接轴401的周向上可以完整地覆盖有第一啮合齿451,第二连接轴402的周向上亦可以完整地覆盖有第二啮合齿454。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均能锁止固定,以及能够实现任意角度悬停,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组件4还设置有凸轮组件46。
具体地,凸轮组件46包括第一凸轮套461、第二凸轮套462和弹性件463,第一连接轴401上套设有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第三连动臂443上固定有第一凸轮套461,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二凸轮套462在第一连动臂441的转动轴向上转动配合,在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弹性件463处于拉伸状态或收缩状态。
具体地,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的具体结构可以相同,二者扣合设置,且在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二凸轮套462之间的最大间距会大于二者的初始间距(即最小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件463会被拉伸或被压缩,进而使弹性件463能够向第一凸轮套461和/或第二凸轮套462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促进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恢复至扣合状态,即二者之间间距最小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之间处于扣合状态的相对位置进行设计,使得在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均处于扣合状态,从而只要在折叠机构处于非折叠状态和非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就会因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产生了相对转动,而导致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之间的间距增大,使弹性件463被拉伸或被压缩。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弹性件463使折叠机构较为容易地保持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可以防止较小的外力即导致折叠机构的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被破坏,给用户的使用产生不便。
可选地,折叠机构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固定在基座41上,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将安装件固定在基座41上。安装件设有沿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向相对且固定的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轮套461、第二凸轮套462和弹性件463,且弹性件463设置在第二凸轮套462背离第一凸轮套461的一侧。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可以提供定位基础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弹性件463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弹性件463的安装难度。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会压缩弹性件463,从而使弹性件463向第一凸轮套461和第二凸轮套462施加促使二者复位的弹性作用力。为了进一步防止折叠机构保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使弹性件463具有预紧力,也即,在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二凸轮套462相互扣合的状态下,亦可以使弹性件463处于被压缩状态。
具体地,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三连动臂44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相互连接,且可以使第三连动臂443通过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一连接轴401在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关系。
更具体地,第一凸轮套461与第一连接轴401之间可以通过键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第二凸轮套462的内周面则可以为圆形结构,以保证第二凸轮套462能够正常相对第一连接轴401转动,当然,为了防止在第一连接轴401随第三连动臂44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凸轮套462随第一凸轮套461一并随第一连接轴401转动,可以使第二凸轮套462与基座41在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方向上限位配合。
另外,第一限位件411、第二限位件412和安装件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提升三者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上可以设置配合孔,且使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的相背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配合。更具体地,可以使配合孔均为贯穿孔,且使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均穿出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之外,之后,借助卡簧等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均能与安装件形成稳定的转动配合关系。并且,第一齿轮452和第二齿轮453亦可以通过齿轮轴等部件转动安装在第一限位件411或第二限位件412上,以使第一齿轮452和第二齿轮453能够与第一啮合齿451和第二啮合齿454稳定的传动配合,另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上文提及的齿轮支架,亦可以不再设置齿轮支架,对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可选地,第三连动臂443和第四连动臂444均固定有第一凸轮套461,各第一凸轮套461均配设有第二凸轮套462和弹性件463。也就是说,在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三连动臂443所在一侧和第四连动臂444所在一侧均可以受到弹性件463的弹性作用,该弹性作用力可以防止折叠机构脱离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而提升折叠机构稳定保持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能力。当然,第三连动臂443和第四连动臂444二者中,均可以设置多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凸轮套461、第二凸轮套462和弹性件463,以进一步提升折叠机构保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能力。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第二凸轮套462与基座41等部件形成满足需求的限位关系,防止在第一凸轮套461转动时,第二凸轮套462随第一凸轮套461转动,而无法使第二凸轮套462产生轴向运动。
基于上述情况,在第三连动臂443和第四连动臂444均配设有第一凸轮套461的情况下,可以在分别与前述两个第一凸轮套461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二凸轮套462之间设置连接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一并向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连接轴402上分别安装第二凸轮套462,降低组装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两个第二凸轮套462具备同步动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折叠机构保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能力,另外,通过连接杆连接两个第二凸轮套462,使得在设计和组装第二凸轮套462的过程中,无需再单独为第二凸轮套462配置限位结构,在连接杆和两个第二凸轮套462的共同作用下,即可使第二凸轮套462能能够分别相对第一连接轴401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基本可以保证第二凸轮套462不会随第一凸轮套461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
第一壳体与第一摆臂42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二摆臂43固定连接,柔性屏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其中,在折叠机构还设置有第一屏幕支撑板、第二屏幕支撑板和第三屏幕支撑板的情形下,本实施例的柔性屏还设置于第一屏幕支撑板1、第二屏幕支撑板2和第三屏幕支撑板3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还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如数码相机、电子书、导航仪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组件和缓冲组件;
所述铰链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侧;
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运动转换件和调压部件;所述运动转换件具有转动端和伸缩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伸缩端与所述调压部件连接,所述调压部件设有流体腔,所述流体腔内装有流体介质;
在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运动转换件的转动端转动,所述伸缩端移动且改变所述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以调整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转动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件包括转动部件和伸缩部件;
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伸缩部件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部件远离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转动端,所述伸缩部件远离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伸缩端;
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情形下,所述转动部件可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伸缩部件驱动所述调压部件改变所述流体腔的体积,从而改变所述流体腔内流体介质的压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螺旋槽和触头;
所述螺旋槽设于所述转动部件的周壁,所述触头设于所述伸缩部件,且所述触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螺旋槽中;
在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情形下,所述触头沿所述螺旋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伸缩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的轴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件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引导部件,所述伸缩部件沿所述转动部件的轴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引导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介质为气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气缸;或者,所述流体介质为液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液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介质为液体,所述调压部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和活塞杆;
所述运动转换件的伸缩端和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液压缸体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液压缸体之间形成密闭的所述流体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所述流体腔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一压强;
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所述流体腔内的液体介质达到第二压强;所述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压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流体腔内,并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和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驱使所述活塞杆从回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体包括内缸体和外缸体;所述内缸体设于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缸体和所述外缸体之间设有缓存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缸体中,所述内缸体设有回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当中设有单向阀;
在所述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单向阀处于截止状态,以使得所述内缸体当中的流体介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口到达所述缓存腔内;
在所述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所述缓存腔内的流体介质可依次通过所述回液口和所述第一流道到达所述内缸体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摆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摆臂连接,所述柔性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CN202211366243.8A 2022-10-31 2022-10-31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750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6243.8A CN115750578A (zh) 2022-10-31 2022-10-31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6243.8A CN115750578A (zh) 2022-10-31 2022-10-31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0578A true CN115750578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6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66243.8A Pending CN115750578A (zh) 2022-10-31 2022-10-31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05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7633B2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JP690734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モバイル端末用ヒンジ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モバイル端末
WO2021007914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113009967B (zh) 可折叠屏幕的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270695U (zh)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
WO2022199493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5750578A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8941130U (zh)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WO2023071978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240064692A (ko) 회전 샤프트 메커니즘 및 전자 장치
CN112954143B (zh) 摄像头伸缩装置、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058857U (zh) 一种双轴铰链
CN112738308B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0645261B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5899062A (zh) 折叠屏设备及铰链组件
CN111491043A (zh) 外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2901646A (zh) 一种内折叠铰链
CN102387226B (zh) 一种转轴及其手机
CN219366568U (zh) 一种一键开启与自由停靠并存的铰链
CN217784008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8953809U (zh) 铰链的新型锁止机构
CN114718954B (zh) 一种转轴装置、转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6812500U (zh) 铰链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152619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内折叠铰链
CN115962218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