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5306A -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 Google Patents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5306A
CN115745306A CN202211529835.7A CN202211529835A CN115745306A CN 115745306 A CN115745306 A CN 115745306A CN 202211529835 A CN202211529835 A CN 202211529835A CN 115745306 A CN115745306 A CN 115745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inlet channel
membrane
tank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98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雨
杨建峡
余云飞
周翔
邱利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98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5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5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5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包括搅拌池、沉淀池机构以及分格膜池机构,所述搅拌池与沉淀池机构之间设置有出水分配机构,所述沉淀池机构与分格膜池机构之间设置有进水渠机构;废水通过所述沉淀池机构并经过进水渠机构流入分格膜池机构,本技术方案的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以浸没式超滤耦合搅拌反应池及沉淀池形成一体化装置,取消传统主流工艺中的V型滤池,实现短流程预处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工业企业废水回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多项标准法规、相关政策的颁布都旨在促进包括钢铁联合企业在内的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未来钢铁企业“以水定产”可能成为常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是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企业全面实施零排放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水的重复利用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钢铁废水零排放工艺主要由预处理、膜浓缩、分盐结晶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预处理段主要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硬度等进行处理,减少后端反渗透膜的污堵,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膜浓缩工艺段的高效稳定运行。目前主流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高密度沉淀池(混凝+絮凝+斜管沉淀)-V型滤池-压力式超滤单元的方式进行废水预处理,但是采用现有的方式整体流程较长、基建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以浸没式超滤耦合搅拌反应池及沉淀池形成一体化装置,取消传统主流工艺中的V型滤池,实现短流程预处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
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包括搅拌池、沉淀池机构以及分格膜池机构,所述搅拌池与沉淀池机构之间设置有出水分配机构,所述沉淀池机构与分格膜池机构之间设置有进水渠机构;废水通过所述沉淀池机构并经过进水渠机构流入分格膜池机构。
进一步,所述搅拌池包括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所述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搅拌池与出水分配机构之间形成有过水通道。
进一步,所述出水分配机构包括出水堰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机构上的分配渠,所述分配渠上形成有用于向沉淀池机构进行废水导入的过水孔。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机构包括沉淀池体以及安装于沉淀池体内的分格挡墙,所述分配渠下端连接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分格挡墙上布置有导流板。
进一步,所述挡水板设置于分配渠下端并竖直向下延伸,挡水板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沉淀池体深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于分格挡墙和挡水板上。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体底部设置有导渣坡,所述沉淀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泥槽。
进一步,所述进水渠机构包括沉淀池进水渠以及分格膜池进水渠,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布置于分配渠外侧壁,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和分格膜池进水渠在同一水平方向。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体与沉淀池进水渠之间设置有浮渣挡板,废水通过沉淀池体经过所述浮渣挡板过滤流入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内。
进一步,所述分格膜池进水渠上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提升式堰板,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和分格膜池进水渠之间设置有分段闸阀。
进一步,所述分格膜池机构包括分格膜池体、设置于分格膜池体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以及配合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使用的曝气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的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以浸没式超滤耦合搅拌反应池及沉淀池形成一体化装置,取消传统主流工艺中的V型滤池,实现短流程预处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断面图;
图3为图1中B-B断面图;
图4为图1中C-C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断面图;图3为图1中B-B断面图;图4为图1中C-C断面图,如图所示,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包括搅拌池、沉淀池机构以及分格膜池机构,所述搅拌池与沉淀池机构之间设置有出水分配机构,所述沉淀池机构与分格膜池机构之间设置有进水渠机构;废水通过所述沉淀池机构并经过进水渠机构流入分格膜池机构;本技术方案的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以浸没式超滤耦合搅拌反应池及沉淀池形成一体化装置,取消传统主流工艺中的V型滤池,实现短流程预处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池包括第一搅拌池1和第二搅拌池2,所述第一搅拌池1和第二搅拌池2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搅拌池2与出水分配机构之间形成有过水通道3。如图2所示,第一、第二搅拌池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第二搅拌池下端形成过水通道3,便于将搅拌沉淀后的废水流向下一个工序。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分配机构包括出水堰4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机构上的分配渠5,所述分配渠5上形成有用于向沉淀池机构进行废水导入的过水孔6。分配渠5设置有沉淀池机构上方,废水通过过水通道3流至出水堰4后进入到分配渠5上,分配渠5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水孔6,用于将废水向下流入沉淀池机构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机构包括沉淀池体9以及安装于沉淀池体9内的分格挡墙19,所述分配渠5下端连接设置有挡水板7,所述分格挡墙19上布置有导流板8。沉淀池体9中部安装有分格挡墙19,用于将池体分格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分格挡墙19上布置有导流板8,用于对下落的废水进行缓冲导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7设置于分配渠5下端并竖直向下延伸,挡水板7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沿沉淀池体深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于分格挡墙19和挡水板7上。挡水板7竖直布设,高度至少为0.4倍池深,与沉淀池9长度相等;导流板8位于挡水板7及分格挡墙19之间,一部分于分格挡墙19一侧平行布设若干个,向池底方向倾斜,与分格挡墙间19的夹角为45~60°,另一部分于挡水板7一侧平行布设若干个,两部分的导流板8依次交替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体9底部设置有导渣坡10,所述沉淀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泥槽11。倾斜设置的导渣坡10用于废水处理后污渍沉淀向下排出,排泥槽11处设置有链条式刮泥板(图中未画出),便于将沉淀物进行刮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渠机构包括沉淀池进水渠131以及分格膜池进水渠132,所述沉淀池进水渠131布置于分配渠5外侧壁,所述沉淀池进水渠131和分格膜池进水渠132在同一水平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体9与沉淀池进水渠131之间设置有浮渣挡板12,废水通过沉淀池体9经过所述浮渣挡板12过滤流入所述沉淀池进水渠131内。沉淀池体9内的废水经过浮渣挡板12隔档后流入沉淀池进水渠131,并向着格膜池进水渠132内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格膜池进水渠132上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提升式堰板20,所述沉淀池进水渠131和分格膜池进水渠132之间设置有分段闸阀15。分格膜池进水渠132上设置有可进行上下提升的提升式堰板20(此处采用现有技术),便于将废水进行导入分格膜池体16或者关闭,分段闸阀15的设置确保池子内部发生事故时,用于停止向分格膜池体16进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格膜池机构包括分格膜池体16、设置于分格膜池体16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7以及配合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使用的曝气组件18。分格膜池体16为多个,分布在搅拌池的侧面,在分格膜池体16内安装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7以及曝气组件18(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赘述),便于将废水过滤排出。
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正常运行模式:生产废水自调节池进入搅拌池1后,通过向池中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发生混凝反应使废水中颗粒物脱稳,后进入搅拌池2,搅拌池2可选投加絮凝剂,通过慢速搅拌絮凝反应生成矾花,随后由过水通道3上流至出水堰4从而进入分配渠5,经渠底过水孔6进入沉淀池分格挡墙19与挡水板7之间的空间,在导流板8的作用下不断改变流动方向,消耗能量,最终在导流坡10的作用下在沉淀池9内部形成大环流,大粒径矾花絮体沉降至池底,在刮泥板的作用下进入排泥槽11,小粒径絮体颗粒于池表经浮渣挡板12拦截浮油、浮渣后流进入沉淀池进水渠131,穿过分段闸板阀15后进入分格膜池进水渠132,此时提升式堰板20高度较低,废水溢流进入各分格膜池体16,经浸没式超滤作用产生清洁水至后续处理工艺,悬浮物矾花则留在池内,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膜污堵加剧,产水流量减少、跨膜压差增大,此时分格膜池体16进入反洗模式。
反洗模式:分格膜池体16的分格膜池进水渠132上的提升堰板20高度上升至指定高度,使得分格膜池进水渠132的废水无法流入分格膜池体16,从而停止进水,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7内注入产水反洗,同时曝气系统18开始运行,产生气泡冲刷膜表面,反洗结束后此分格膜池16上的提升堰板20高度下降至正常运行的高度,恢复正常运行模式。
事故模式:当分格膜池16出现事故无法正常处理废水时,分段闸板阀15关闭,不再有废水进入分格膜池进水渠132,同时打开事故闸板阀14,沉淀池出水经沉淀池进水渠131由事故闸板阀14排至事故水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池、沉淀池机构以及分格膜池机构,所述搅拌池与沉淀池机构之间设置有出水分配机构,所述沉淀池机构与分格膜池机构之间设置有进水渠机构;废水通过所述沉淀池机构并经过进水渠机构流入分格膜池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包括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所述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搅拌池与出水分配机构之间形成有过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分配机构包括出水堰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机构上的分配渠,所述分配渠上形成有用于向沉淀池机构进行废水导入的过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机构包括沉淀池体以及安装于沉淀池体内的分格挡墙,所述分配渠下端连接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分格挡墙上布置有导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设置于分配渠下端并竖直向下延伸,挡水板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沉淀池体深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于分格挡墙和挡水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体底部设置有导渣坡,所述沉淀池体底部开设有排泥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机构包括沉淀池进水渠以及分格膜池进水渠,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布置于分配渠外侧壁,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和分格膜池进水渠在同一水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体与沉淀池进水渠之间设置有浮渣挡板,废水通过沉淀池体经过所述浮渣挡板过滤流入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格膜池进水渠上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提升式堰板,所述沉淀池进水渠和分格膜池进水渠之间设置有分段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格膜池机构包括分格膜池体、设置于分格膜池体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以及配合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使用的曝气组件。
CN202211529835.7A 2022-11-30 2022-11-30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Pending CN115745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835.7A CN115745306A (zh) 2022-11-30 2022-11-30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835.7A CN115745306A (zh) 2022-11-30 2022-11-30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5306A true CN115745306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9835.7A Pending CN115745306A (zh) 2022-11-30 2022-11-30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530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67669A (ko) * 2003-12-29 2005-07-0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폐수 처리 및 유가 금속의 회수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회수한수산화철을 이용한 도금용액 또는 도금원액의 제조방법
CN102580366A (zh) * 2012-03-09 2012-07-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与工艺以及絮凝斜板沉淀设备
CN202410256U (zh) * 2012-01-16 2012-09-05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循环澄清池
CN103739124A (zh) * 2014-01-24 2014-04-23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6045135A (zh) * 2016-08-11 2016-10-26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应急安全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108178271A (zh) * 2018-03-01 2018-06-19 湖南亿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带污泥内回流装置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08264205A (zh) * 2018-04-17 2018-07-10 福建碧蓝环保股份公司 一种养殖场污水处理用一体化设备
CN213680299U (zh) * 2020-11-23 2021-07-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一种实验室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13754187A (zh) * 2021-09-03 2021-12-07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再利用工艺
CN114249453A (zh) * 2021-11-29 2022-03-29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
CN219072151U (zh) * 2022-11-30 2023-05-2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67669A (ko) * 2003-12-29 2005-07-0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폐수 처리 및 유가 금속의 회수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회수한수산화철을 이용한 도금용액 또는 도금원액의 제조방법
CN202410256U (zh) * 2012-01-16 2012-09-05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循环澄清池
CN102580366A (zh) * 2012-03-09 2012-07-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与工艺以及絮凝斜板沉淀设备
CN103739124A (zh) * 2014-01-24 2014-04-23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6045135A (zh) * 2016-08-11 2016-10-26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应急安全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108178271A (zh) * 2018-03-01 2018-06-19 湖南亿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带污泥内回流装置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08264205A (zh) * 2018-04-17 2018-07-10 福建碧蓝环保股份公司 一种养殖场污水处理用一体化设备
CN213680299U (zh) * 2020-11-23 2021-07-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一种实验室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13754187A (zh) * 2021-09-03 2021-12-07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再利用工艺
CN114249453A (zh) * 2021-11-29 2022-03-29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
CN219072151U (zh) * 2022-11-30 2023-05-2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9369B1 (ko) 하·폐수 및 오·탁수 처리용 일체형 수처리장치
KR20160029272A (ko) 다단 기포주입 부상분리조를 이용한 간이 하 폐수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간이 하 폐수 처리 방법
CN201334406Y (zh) 一种用于地表水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N108328786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KR20160032067A (ko) 다단 기포주입 부상분리조를 이용한 간이 하 폐수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간이 하 폐수 처리 방법
CN103880131A (zh)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KR101261839B1 (ko) 반류수 처리장치
CN100506726C (zh) 钢铁污水混凝沉淀及过滤处理系统
CN219072151U (zh)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CN102153215A (zh) 一种斜管浮沉池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
CN203613012U (zh) 射流一体化沉淀过滤装置
CN219689449U (zh) 钢铁废水零排放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KR101052727B1 (ko) 침강성 향상을 위한 침전지 베플
CN217516812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3833135B (zh)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15745306A (zh) 钢铁废水一体化预处理构造
CN109502802A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201400615Y (zh) 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4860469B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1198711U (zh) 一种组合式反冲洗水处理及回用系统
CN206244612U (zh) 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98993A (zh) 集约式升流一体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系统
CN105585090B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
CN206521311U (zh) 一种高效斜板澄清装置
KR100985586B1 (ko) 부상산화헤드탱크 일체형 정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