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4875A -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4875A
CN115734875A CN202180044690.9A CN202180044690A CN115734875A CN 115734875 A CN115734875 A CN 115734875A CN 202180044690 A CN202180044690 A CN 202180044690A CN 115734875 A CN115734875 A CN 115734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sin layer
layer
cured resin
gas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46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博贵
永绳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34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4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cur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72Cured, e.g. vulcanised, cross-link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32B2309/105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8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耐热性优异、且容易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的光学用膜。所述光学用膜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所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a]关于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特性值,(I)在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II)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该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或者,[b]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在上述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Description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EC(电致变色)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电磁屏蔽用的电磁屏蔽膜、透明触摸面板等的膜传感器等中使用了透明导电膜,该透明导电膜是在基材膜的表面形成有透明导电层而得到的。
在透明导电膜的制造过程中,大多要进行金属化合物的溅射及其后的退火处理等在伴有加热的严苛条件下的加工。因此,对于待形成透明导电层的作为基材的光学用膜要求具有高耐热性。因此认为,通过使用具有耐热性的光学用膜而解决了该问题,所述具有耐热性的光学用膜是使用聚酰亚胺树脂等高耐热性树脂(例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的树脂)而形成的。
另外,作为基板材料、密封材料,广泛使用了阻气膜。对阻气膜要求能够抑制水蒸气、氧等的透过的高阻气性。此外,例如为了不损害粘贴阻气膜的电子器件等粘贴对象物的可视性而要求提高透光性,以及要求设计成不损害粘贴对象物的轻质性。
从上述观点考虑,已知以下的技术:在支撑体上涂布包含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并使所得到的涂布层中所含的固化性化合物固化而形成薄的固化树脂层,由此来制作光学用膜,然后在该光学用膜的固化树脂层上直接或者经由其它层而形成由无机膜等形成的阻气层。以下,将抑制水蒸气、氧的透过的特性称为“阻气性”、将具有阻气性的层称为阻气层、将具有阻气层的膜称为“阻气膜”。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包含聚砜类树脂等树脂和固化性单体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工序片上形成固化树脂层、以及在该固化树脂层上形成阻气层。通过这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固化树脂层位于一个表面、阻气层位于另一表面的阻气膜。
近年来,出于进一步提高透明导电膜、阻气膜的透明性、柔软性,以及使它们进一步轻质化等目的,要求进一步减薄光学用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6581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具有固化性树脂层的光学用膜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
首先,要求其具有耐溶剂性,从而在上述固化树脂层涂敷例如聚硅氮烷类的阻气层的涂敷液、用于透明导电层的银纳米线的分散液等液体时不会因溶剂而收到损害。此外,要求其在抑制光学用膜暴露于高温时储能模量大幅降低、或线膨胀系数增大而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时可耐受热负荷。
对这些特性的要求随着为了透明性、轻质化而进一步减薄光学用膜的必要性的提高而变高,需要进一步改善。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耐热性优异、且容易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的光学用膜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薄型、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透明导电膜及阻气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的光学用膜中,使上述固化树脂层为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并且使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利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而得到的测定曲线中的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给定温度以上,进而具备给定的物性,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6]。
[1]一种光学用膜,其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所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特性值满足以下的(I)及(II)。
(I)在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II)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出的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该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
储能模量减少率=(在25℃下的储能模量-在150℃下的储能模量)÷在25℃下的储能模量×100(%)···式(1)。
[2]一种光学用膜,其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所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在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3]上述[1]或[2]所述的光学用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
[4]一种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工序膜上形成固化性树脂层,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
第二工序,对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照射能量射线及电子束中的至少一者,由此使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固化;以及
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开始以后,进行将所述固化性树脂层加热至150℃以上的热处理,由此得到固化树脂层。
[5]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具有: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膜、以及设置于该光学用膜的所述固化树脂层上的透明导电层。
[6]一种阻气膜,其具有: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膜、以及设置于该光学用膜的所述固化树脂层上的阻气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薄型、耐热性优异、且容易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的光学用膜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制造容易、薄型、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透明导电膜及阻气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的构成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及阻气膜的构成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符号说明
1、1A、1B:工序膜
2:固化树脂层
2a:固化性树脂层
2b:照射能量射线或电子束后的固化性树脂层
3:透明导电层
4:阻气层
10A、10B:光学用膜
20:透明导电膜
21:透明导电层经过了图案化而成的透明导电膜
22:阻气膜
31:经过了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XX~YY”的记载是指“XX以上且YY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例如,“(甲基)丙烯酸”表示的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其它的类似用语也同样。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光学用膜进行说明。
1.光学用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涉及的光学用膜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并且,上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特性值满足以下的(I)及(II)。
(I)在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II)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出的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该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
储能模量减少率=(在25℃下的储能模量-在150℃下的储能模量)÷在25℃下的储能模量×100(%)···式(1)。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以下的事项。
(i)通过使固化树脂层为由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可以得到使耐溶剂性、从工序膜上的剥离性提高等效果。
(ii)另外,关于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特性值,(I)如果在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则能够减小固化树脂层在高温时的储能模量变化及线膨胀系数;而且,(II)如果通过上述的式(1)计算出的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则能够耐受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时的热负荷,上述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
(iii)此外,通过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固化性单体,在工序膜剥离后能够抑制产生卷曲,并且工序膜的剥离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并且,上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在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以下的事项。
除了上述(I)及(iii)的事项以外,(iv)如果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在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则可以减小固化树脂层在高温时的储能模量变化及线膨胀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损耗角正切峰可以通过以拟合用函数作为高斯函数对于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进行峰分离而得到。而且,将各峰顶点的温度分别作为峰值温度,具体地,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通过使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为150℃以上,使得在低于150℃的温度区域不存在损耗角正切的峰值。因此,例如,即使通过溅射形成透明导电性材料层时的加热温度、对包含银纳米填料的透明导电性材料层进行退火处理时的加热温度、用于形成阻气层的加热温度达到150℃左右,光学用膜不易因加热而产生变形,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而且,容易得到确保了所需要的导电性、阻气性的透明导电膜、阻气膜。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为200℃以上。
在通过上述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损耗角正切的测定曲线中,作为用于使光学用膜的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为150℃以上的方法,可列举在后面叙述的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中实施第三工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涉及的光学膜中,如上述(II)所规定的那样,通过上述式(1)计算出的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上述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上述储能模量减少率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储能模量减少率具体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如果上述储能模量减少率为上述范围的值,则光学用膜能够耐受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时的热负荷。
作为用于使储能模量减少率为上述范围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后面叙述那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作为聚合物成分(A)的方法。
以下,为了更容易理解,适宜地参照附图、使用附图所示的符号对各层及膜构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图示的方式所限制。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的具体的构成例。
图1(a)所示的光学用膜10A在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具有工序膜1。如后面所叙述那样,在固化树脂层2的设置有工序膜1的相反侧的面设置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制成透明导电膜、阻气膜而使用。
图1(b)所示的光学用膜10B在固化树脂层2的两面分别具有工序膜1A、1B。在设置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的情况下,将工序膜1A、1B中的任意的膜剥离而除去,然后在露出的表面设置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
1-1.固化树脂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所具有的固化树脂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固化树脂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包含层叠而成的多层。
[聚合物成分(A)]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涉及的光学膜中,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50℃以上。聚合物成分(A)的Tg优选为290℃以上、更优选为320℃以上。如果聚合物成分(A)的Tg为250℃以上,容易避免由于在与后面叙述的固化性单体(B)一起制备固化性组合物、并使该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时产生的聚合物的影响而使耐热性降低。其结果,可以减小固化树脂层在高温时的储能模量变化、线膨胀系数,从而容易防止在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时由于膜形成时的加热、退火处理等的加热而使固化树脂层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变形等。
其中,Tg是指通过粘弹性测定(在频率11Hz、以升温速度3℃/分在0~250℃的范围基于拉伸模式的测定)得到的以损耗模量/储能模量表示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最大点的温度。
聚合物成分(A)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0以上、更优选为200,000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00以下。
另外,聚合物成分(A)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2.0~4.5的范围。重均分子量(Mw)及分子量分布(Mw/Mn)是通过凝胶渗透色(GPC)法测得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通过使Mw为100,000以上,容易使固化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增大。
作为聚合物成分(A),优选热塑性树脂,更优选非晶性热塑性树脂。通过使用非晶性热塑性树脂,容易得到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固化树脂层,并且容易得到透明性优异的光学用膜。另外,非晶性热塑性树脂由于基本上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后面所叙述那样,可以通过溶液浇铸法高效地形成固化树脂层。
这里,非晶性热塑性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未观测到熔点的热塑性树脂。
聚合物成分(A)特别优选可溶于乙酸乙酯、甲乙酮(MEK)等低沸点的通用有机溶剂中的那些。如果可溶于通用的有机溶剂,则可容易地利用涂敷而形成固化树脂层。
作为聚合物成分(A),特别优选的是可溶于乙酸乙酯、甲乙酮等低沸点的通用有机溶剂、且Tg为250℃以上的非晶性热塑性树脂。
另外,作为聚合物成分(A),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芳香族环结构或脂环式结构等环结构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具有芳香族环结构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聚合物成分(A)的具体例,可列举聚酰亚胺树脂、及Tg为250℃以上的聚芳酯树脂等。上述树脂基本上Tg较高、耐热性优异,并且为非晶性热塑性树脂,因此,能够采用溶液浇铸法形成涂膜形成。这些当中,从Tg高、耐热性优异、且容易得到在显示良好的耐热性的同时可溶于通用有机溶剂的材料方面出发,优选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只要为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芳香族(羧酸成分)-环式脂肪族(二胺成分)聚酰亚胺树脂、环式脂肪族(羧酸成分)-芳香族(二胺成分)聚酰亚胺树脂、环式脂肪族聚酰亚胺树脂、以及氟代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等。特别优选分子内具有氟基的聚酰亚胺树脂。
具体地,优选使用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和四羧酸二酐、并经过聚合成聚酰胺酸、化学酰亚胺化反应而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只要是通过与一起使用的四羧酸二酐的反应而得到可溶于通用溶剂(例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且具有给定的透明性的聚酰亚胺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就可以使用任意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具体可列举: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基砜、3,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苯基)丙烷、2-(3-氨基苯基)-2-(4-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3-氨基苯基)-2-(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3,3’-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3,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4-氨基苯基)]砜、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1,3-双[4-(4-氨基-6-三氟甲基苯氧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1,3-双[4-(4-氨基-6-氟甲基苯氧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等。
这些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而且,从透明性、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作为优选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可列举:2,2-双(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3-氨基苯基)-2-(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1,3-双[4-(4-氨基-6-三氟甲基苯氧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3,3’-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等具有氟基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优选所使用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为具有氟基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特别优选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通过使用具有氟基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容易得到透明性、耐热性、对溶剂的可溶性。
作为四羧酸二酐,与上述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同样地,只要是能得到可溶于通用溶剂(例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且具有给定的透明性的聚酰亚胺的四羧酸二酐,就可以使用任意的四羧酸二酐,具体可示例出:4,4’-(1,1,1,3,3,3-六氟丙烷-2,2-二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1,4-对苯二酚二苯甲酸酯-3,3’,4,4’-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醚四羧酸二酐等。这些四羧酸二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四羧酸二酐。而且,从透明性、耐热性及对溶剂的可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4,4’-(1,1,1,3,3,3-六氟丙烷-2,2-二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等具有至少一种氟基的四羧酸二酐。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聚合成聚酰胺酸:在待生成的聚酰胺酸可溶的溶剂中溶解的情况下,使上述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及四羧酸二酐反应。作为聚合成聚酰胺酸时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甲基亚砜等溶剂。
聚合成聚酰胺酸的聚合反应优选在具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进行。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使给定量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溶解于上述溶剂,边搅拌边投入四羧酸二酐而进行反应,从而得到聚酰胺酸的方法;使四羧酸二酐溶解于溶剂中,边搅拌边投入芳香族二胺化合物而进行反应,从而得到聚酰胺酸的方法;交替地投入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和四羧酸二酐使其反应而得到聚酰胺酸的方法;等等。
关于聚合成聚酰胺酸的聚合反应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0~70℃的温度下进行,更优选为10~60℃、进一步优选为20~50℃。通过在上述范围内进行聚合反应,能够得到着色少、透明性优异的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
另外,聚合成聚酰胺酸时所使用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与四羧酸二酐基本按照等摩尔量来使用,但为了控制所得到的聚酰胺酸的聚合度,也可以使四羧酸二酐的摩尔量/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的摩尔量(摩尔比率)在0.95~1.05的范围变化。而且,四羧酸二酐与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的摩尔比率优选为1.001~1.02的范围、更优选为1.001~1.01。通过这样地使四羧酸二酐相对于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稍微过量,可以使所得到的聚酰胺酸的聚合度稳定,并且可以使来自于四羧酸二酐的单元配置在聚合物的末端,其结果,能够得到着色少、透明性优异的聚酰亚胺。
生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的浓度优选调整成合适的浓度(例如10~30质量%左右),使得溶液的粘度保持适宜,且在其后的工序中的操作变得容易。
向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酰亚胺化剂来进行化学酰亚胺化反应。作为酰亚胺,可以使用乙酸酐、丙酸酐、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苯甲酸酐等羧酸酐,从成本、反应后的除去容易程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乙酸酐。使用的酰亚胺化剂的当量为进行化学酰亚胺化反应的聚酰胺酸的酰胺键的当量以上,优选为酰胺键的当量的1.1~5倍、更优选为1.5~4倍。通过这样地使用相对于酰胺键稍微过量的酰亚胺化剂,即使在比较低的温毒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酰亚胺化反应。
在化学酰亚胺化反应中可以使用作为酰亚胺化促进剂的吡啶、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三甲胺、三乙胺等脂肪族、芳香族或杂环式叔胺类。通过使用这样的胺类,可以在低温下有效地进行酰亚胺化反应,其结果,能够抑制酰亚胺化反应时的着色,容易得到更透明的聚酰亚胺。
对于化学酰亚胺化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10℃以上且小于50℃下进行、更优选在15℃以上且小于45℃下进行。通过在10℃以上且小于50℃的温度下进行化学酰亚胺化反应,可抑制酰亚胺化反应时的着色,从而能够得到透明性优异的聚酰亚胺。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粉体化、干燥,所述粉体化是在通过化学酰亚胺化反应得到的聚酰亚胺溶液中加入聚酰亚胺的不良溶剂而使聚酰亚胺析出,从而形成粉体。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优选可溶于苯、甲乙酮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特别优选可溶于甲乙酮。如果可溶于甲乙酮,则能够通过涂布、干燥而容易地形成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从容易溶解于甲乙酮等沸点低的通用有机溶剂、从而容易通过涂布法形成固化树脂层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包含氟基的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包含氟基的聚酰亚胺树脂,优选分子内具有氟基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优选分子内具有以下的化学式所示的骨架的聚酰亚胺树脂。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11
具有上述化学式所示的骨架的聚酰亚胺树脂由于上述骨架的刚直性高,具有超过300℃的极高Tg。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固化树脂层的耐热性。另外,上述骨架为直线性且柔软性较高,容易提高固化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此外,具有上述骨架的聚酰亚胺树脂通过具有氟基,能够溶解于甲乙酮等低沸点的通用有机溶剂。因此,能够使用溶液浇铸法进行涂敷,从而以涂膜的形式形成固化树脂层,另外,也容易通过干燥而除去溶剂。具有上述化学式所示的骨架的聚酰亚胺树脂可以使用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和4,4’-(1,1,1,3,3,3-六氟丙烷-2,2-二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通过上述的聚酰胺酸的聚合及酰亚胺化反应而得到。
聚芳酯树脂是由通过芳香族二元醇和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酰氯的反应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树脂。聚芳酯树脂也具有较高的Tg,伸长率特性也比较良好。作为聚芳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那些。
作为芳香族二元醇,可列举例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酚F]、双(3-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等双(羟基苯基)链烷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苯基)环烷烃类;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3-甲基-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2,6-二甲基-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2,3,6-三甲基-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3-苯基-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3-氟-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3-溴-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4-氟苯基甲烷、双(3-氟-4-羟基苯基)-4-氟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4-氯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4-溴苯基甲烷、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4-氟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酚P]、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3’-苯基-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4’-硝基苯基)乙烷、1,1-双(3’-溴-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苄基甲烷等双(羟基苯基)苯基烷烃类;双(4-羟基苯基)醚、双(3-甲基-4-羟基苯基)醚等双(羟基苯基)醚类;双(4-羟基苯基)酮、双(3-甲基-4-羟基苯基)酮等双(羟基苯基)酮类;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3-甲基-4-羟基苯基)硫醚等双(羟基苯基)硫醚类;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3-甲基-4-羟基苯基)亚砜等双(羟基苯基)亚砜类;双(4-羟基苯基)砜[双酚S]、双(3-甲基-4-羟基苯基)砜等双(羟基苯基)砜类;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等双(羟基苯基)芴类;等等。
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酰氯,可列举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二苯基醚4,4’-二甲酸、4,4’-二苯基砜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以及它们的酰氯等。另外,使用的聚芳酯类树脂也可以是改性聚芳酯类树脂。这些当中,作为聚芳酯类树脂,优选由通过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间苯二甲酸的反应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树脂。
聚合物成分(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聚合物成分(A),可以组合使用Tg为250℃以上的聚合物成分(A’)和Tg小于250℃的聚合物成分(A”)。作为聚合物成分(A”),可列举例如聚酰胺树脂、Tg小于250℃的聚芳酯树脂,优选聚酰胺树脂。
作为聚酰胺树脂,优选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那些,且优选橡胶改性聚酰胺树脂。作为橡胶改性聚酰胺树脂,可以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035638号公报中记载的那些。
作为聚合物成分(A)及聚合物成分(A”),从能够调整伸长率特性的观点、以及耐溶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了单一种类的聚酰亚胺树脂而得到的聚合物成分、使用了多种种类不同的聚酰亚胺树脂而得到的聚合物成分、以及在聚酰亚胺树脂中添加了聚酰胺树脂及聚芳酯树脂中的至少一者而得到的聚合物成分。
在聚酰亚胺树脂中添加聚酰胺树脂、Tg小于250℃的聚芳酯树脂的情况下,从保持Tg较高、且适度地赋予柔软性的观点出发,添加的树脂的量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另外,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
[固化性单体(B)]
固化性单体(B)是具有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其是聚合反应的单体、或能够参与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使用固化性单体(B),通过涂布干燥而得到固化树脂层时的干燥效率提高,并且容易将固化树脂层从工序膜上剥离。此外,能够得到耐溶剂性优异的光学用膜。
通过使固化树脂层为上述的由含有聚合物成分(A)和上述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容易形成耐热性优异、且薄的固化树脂层。另外,如果使用这样的材料,则不会产生起因于通常用作光学用膜的基材的聚酯类膜这样的具有各向异性的分子取向的材料的光学上的问题。
固化性单体(B)的分子量通常为3,000以下、优选为200~2,000、更优选为200~1,000。如果固化性单体(B)的分子量为这样的范围,则在形成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膜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后面叙述的结皮现象。
作为固化性单体(B),可列举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以及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从得到耐热性及耐溶剂性更优异的固化树脂层方面考虑,优选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从容易与聚合物成分(A)混合、且不易引起聚合物的固化收缩而能够抑制固化物的卷曲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2官能(甲基)丙烯酸衍生物。
作为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具有氮原子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有聚醚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等。
作为具有氮原子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4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有机基团,R2和R3可以键合而形成环结构,R4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
作为R1表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优选为甲基。
作为R2及R3表示的碳原子数1~12的有机基团,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基团。这些基团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具有取代基。另外,R2和R3可以一起而形成环,该环可以在骨架中进一步具有氮原子、氧原子。
作为R4表示的2价的有机基团,可列举以-(CH2)m-、-NH-(CH2)m-表示的基团,其中,m为1~10的整数。
这些当中,作为具有氮原子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其优选的物质可列举用下式表示的(甲基)丙烯酰吗啉。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51
通过使用具有氮原子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固化性单体(B),可以形成耐热性更优异的固化树脂层。
作为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52
式中,R1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为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基团。
作为R5表示的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基团,可列举:环己基、异冰片基、1-金刚烷基、2-金刚烷基、三环癸基等。
作为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2-金刚烷酯等。
通过使用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固化性单体(B),可以形成光学特性更优异的固化树脂层。
作为具有聚醚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61
式中,R1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6表示碳原子数1~12的有机基团。作为R6表示的碳原子数1~12的有机基团,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环己基等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基;等等。j表示2~20的整数。
作为具有聚醚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通过使用具有聚醚结构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作为固化性单体(B),可以形成韧性优异的固化树脂层。
作为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2~6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如上述那样优选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
作为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62
式中,R1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7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作为R7表示的2价的有机基团,可列举下式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7]
-O-(CH2)s-O-
-O(CH2CH2O)t-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171
(式中,s表示1~20的整数,t表示1~30的整数,u和v各自独立地表示1~30的整数,两末端的“-”表示键合臂。)
作为上述化学式表示的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这些当中,从耐热性及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在上述化学式中R7表示的2价有机基团为具有三环癸烷骨架的那些;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在上述化学式R7表示的2价有机基团具有双酚骨架的那些;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在上述化学式中R7表示的2价有机基团为具有9,9-双苯基芴骨架的那些。
另外,作为这些以外的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新戊二醇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
作为3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
作为4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5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6官能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列举: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固化性单体(B),可以使用环化聚合性单体。环化聚合性单体是指虽然经过环化但仍具有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性质的单体。作为环化聚合性单体,可列举非共轭二烯类,例如可以使用α-烯丙氧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优选2-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酸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酯、2-(烯丙氧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更优选2-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酸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酯,进一步优选2-(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酸甲酯。
另外,也可以使用: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甲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乙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正丙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异丙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正丁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正己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酸二环己酯等环化聚合性单体。
固化性单体(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固化性单体(B),更优选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和环化聚合性单体。通过将它们组合使用,容易将固化树脂层的耐热性调整为适宜,并且容易将固化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调整为给定的范围。
固化性单体(B)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情况下,其含量在固化性单体(B)的总量中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100质量%。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化树脂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聚合物成分(A)、固化性单体(B)、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后面叙述的聚合引发剂、其它成分混合并使它们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
相对于除溶剂以外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全体的质量,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A)和固化性成分(B)的合计含量优选为40~99.5质量%、更优选为60~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8质量%。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A)和固化性单体(B)的含量以聚合物成分(A)与固化性单体(B)的质量比计,优选为聚合物成分(A):固化性单体(B)=30:70~90:10、更优选为35:65~80:20。
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通过使聚合物成分(A):固化性单体(B)的质量比在这样的范围,存在所得固化树脂层的柔软性容易进一步提高、固化树脂层的耐溶剂性、从工序膜的剥离性也容易得到保持的倾向。
另外,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化性单体(B)的含量在上述范围时,例如在通过溶液浇铸法等得到固化树脂层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效率良好地除去溶剂,因此可消除由干燥工序的长时间化引起的卷曲、波纹等变形的问题。
作为聚合物成分(A),在使用上述聚酰亚胺树脂与聚酰胺树脂或聚芳酯树脂的组合等将溶剂可溶性不同的多种树脂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优选首先将树脂溶解在适于各自的溶剂中,然后在溶解有树脂的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添加溶解有其它树脂的溶液。
可根据需要而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只要是引发固化反应的成分则可以没有特殊限制地使用,可列举例如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等烷基苯酮类光聚合引发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乙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磷酸酯、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磷类光聚合引发剂;双(η5-2,4-环戊二烯-1-基)-双[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钛等二茂钛类光聚合引发剂;1,2-辛烷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酰基肟)等肟酯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对氯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甲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丙烯酰化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13-丙烯酰基-1,4,7,10,13-五氧十三烷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2-氯噻吨酮、3-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等等。
上述的光聚合引发剂中,优选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乙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磷酸酯、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磷类光聚合引发剂。
聚合物成分(A)为具有芳香族环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聚合物成分(A)吸收紫外线,结果有时难以发生固化反应。但是,通过使用上述的磷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利用不会被上述聚合物成分(A)吸收的波长的光而使固化反应效率良好地进行。
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相对于全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05~15质量%、更优选为0.0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5~5质量%。
另外,对于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言,除了聚合物成分(A)、固化性单体(B)及聚合引发剂以外,还可以含有三异丙醇胺、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光聚合引发助剂。
作为制备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使用的溶剂,没有特殊限制,可列举例如: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溶剂;二氯甲烷、氯乙烯、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一氯苯等卤代烃类溶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二醇单甲醚等醇类溶剂;丙酮、甲乙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1,3-二氧戊环等醚类溶剂;等等。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g聚合物成分(A),通常为0.1~1000g、优选为1~100g。通过适当调节溶剂的量,可以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节为适当的值。
另外,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效果的范围内进一步含有增塑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方法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固化性单体的种类而适宜确定。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的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的部分进行说明。
[固化树脂层的性状等]
固化树脂层如前面所述那样,在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所涉及的光学用膜的固化树脂层如前面所述那样,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固化树脂层除了这些特性以外,还具备以下的性状等。
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固化树脂层的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1μm以上、优选为0.2μ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固化树脂层包含层叠的多个层的情况下,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厚度是包含多个层在内的整体的厚度。
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时,容易得到薄且轻质的光学用膜,从而能够得到操作性优异的光学用膜。
另外,由于固化树脂层薄,因此透明性高,而且能够得到薄型且轻质的透明导电膜、阻气膜。因此,在要求薄型化的有机EL显示器等用途中,由于透明导电膜、阻气膜不会成为应用设备整体的厚度增大的原因,故优选。另外,如果是薄型的透明导电膜、阻气膜,则可以提高安装透明导电膜、阻气膜后的柔性及抗弯曲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用膜所具有的固化树脂层的基于150℃升温而产生的热变形率的绝对值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通过使固化树脂层的基于150℃升温而产生的热变形率的绝对值为上述的数值范围,固化树脂层容易显示出良好的耐热性,在对导电性材料层进行加热而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情况、形成阻气层的情况下,容易抑制因加热引起的固化树脂层的变形等而使透明导电层的性能、阻气层的性能降低。
特别是,通过溅射、蒸镀、涂敷等在固化树脂层上形成导电性材料层,进而对导电性材料层进行加热而形成透明导电层,或者通过涂敷阻气层形成用的涂敷液并进行加热而形成阻气层等,即便在形成固化树脂层后经过伴有加热的工序而制作透明导电膜、阻气膜,由于固化树脂层的耐热性高,也能够避免因固化树脂层的变形等而难以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另外,能够避免透明导电层无法发挥足够的电特性、阻气层无法发挥足够的阻气性。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固化树脂层的基于150℃升温产生的热变形率的绝对值优选为0.8%以下。
将固化树脂层的热变形率是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的特性值。需要说明的是,将固化树脂层的厚度调整为20μm来进行测定是为了避免以下这样的问题:固化树脂层薄,在安装于热机械分析仪的夹具时,导致固化树脂层伸长。
将剥离除去了工序膜后的固化树脂层层叠4片而制成厚度20μm的层叠体。接下来,裁切成5mm×30mm的试验片,使用热机械分析仪(NETZSCH Japan Inc.制TMA4000SE),设定为夹头间距离20mm来把持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层叠体。接着,将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层叠体以5℃/min从25℃升温至150℃后,以5℃/min冷却至25℃。然后,将加热前后的长度方向的位移的变化率(以百分比表示的位移量相对于夹头间距离20mm的比例的值)作为固化树脂层的热变形率。固化树脂层的层叠体收缩时为负值、伸长时为正值。
上述固化树脂层的耐溶剂性也优异。由于耐溶剂性优异,即使在例如在固化树脂层表面形成其它层是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固化树脂层表面也几乎不溶解。因此,即使是例如使用包含有机溶剂的树脂溶液并通过涂布法在固化树脂层表面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情况、使用聚硅氮烷类的阻气层的涂敷液形成阻气层的情况,均不易在透明导电层、阻气层中混入固化树脂层的成分。因此,透明导电层的电特性、阻气层的阻气性不易降低。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凝胶分数优选为94%以上、更优选为97%以上。凝胶分数为94%以上的固化树脂层固化厚的固化性单体(B)的残存量少,容易得到满足上述的要件(I)的固化树脂层。
这里,凝胶分数如下得到:将切成了100mm×100mm的固化树脂层用预先测定了质量的150mm×150mm的尼龙网(#120)包住,在甲苯(100mL)中浸渍3天,取出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接着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放置3小时进行了调湿后,测定其质量,通过以下的式(2)而得到凝胶分数。
凝胶分数(%)=[(浸渍后的残存树脂的质量)/(浸渍前的树脂的质量)]×100···式(2)
固化树脂层与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之间的层间密合性优异。即,可以不用在上述固化树脂层上设置增粘涂层而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
固化树脂层优选为无色透明。通过使固化树脂层为无色透明,可以优选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用膜用于光学用途。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用膜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全光线透射率是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特性值。
固化树脂层的双折射率低、光学各向同性优异。固化树脂层的面内相位差通常为20nm以下、优选为15nm以下。厚度方向的相位差通常为-500nm以下、优选为-450nm以下。另外,用面内相位差除以固化树脂层的厚度而得到的值(双折射率)通常为100×10-5以下、优选为20×10-5以下。
如果固化树脂层的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双折射率为上述的范围内,则可得到双折射率低、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光学用膜,可以将使用该光学用膜制作的透明导电膜、阻气膜优选用于光学用途。
固化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7%以上。如果固化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5%以上,则容易将光学用膜的断裂伸长率调整为2%以上程度,其结果,容易获得柔软性优异的光学用膜。断裂伸长率可以按照JISK7127:1999来测定。
1-2.工序膜
工序膜在对光学用膜、后面叙述的透明导电膜及阻气膜进行保存、搬运等时具有保护固化树脂层、后面叙述的其它任意设置的层的作用,并且在给定的工序中被剥离。
工序膜例如具有基材层。工序膜也可以设置基材层以外的其它层,作为其它层,可以设置剥离层。固化树脂层由于是包含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因此,即使在工序膜上未设置剥离层,也容易从工序膜上剥离。
光学用膜通过具有工序膜,可以保护固化树脂层,并且形成处理性高的光学用膜。光学用膜可以如前面所述的图1(a)所示那样在固化树脂层的单面具有工序膜,也可以如前面所述的图1(b)所示那样在固化树脂层的两面具有工序膜。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使用2种类的工序膜,并将先剥离的工序膜设定为比另一工序膜更容易剥离。
工序膜优选为片状或膜状。这里,片状或膜状并不限定于长条的,也包括尺寸短的平板状的。
作为工序膜的基材层,可列举:玻璃纸、涂布纸、高级纸等纸基材;在这些纸基材上层压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层压纸;对上述纸基材利用纤维素、淀粉、聚乙烯醇、丙烯酸-苯乙烯树脂等进行填缝处理而成的材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膜等塑料膜;玻璃等。
剥离层可以使用有机硅类剥离剂、氟类剥离剂、醇酸类剥离剂、烯烃类剥离剂等以往公知的剥离剂而形成。
剥离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02~2.0μm、更优选为0.05~1.5μm。
从操作容易性方面出发,工序膜的厚度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5~300μm。
工序膜的设置固化树脂层的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10nm以下、更优选为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另外,工序膜的基材层的设置固化树脂层的表面的最大表面粗糙度(最大截面高度Rt)优选为100nm以下、更优选为7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平均表面粗糙度和最大表面粗糙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平均表面粗糙度为0.3nm以上、最大表面粗糙度为10nm以上。
通过将工序膜的基材层的设置固化树脂层的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设为10nm以下、将最大表面粗糙度设为100nm以下,可以抑制固化树脂层的雾度上升。
需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最大表面粗糙度”是指最大截面高度Rt,另外,“平均表面粗糙度”是指算术平均粗糙度Ra,均是以100μm×100μm的测定面积通过光干涉法得到的值。
1-3.其它层
工序膜例如可以具有易粘接层、抗静电层等剥离层以外的层。
构成光学用膜的层中,在给定的工序中从工序膜上剥离的部分(分离层)包含有固化树脂层。固化树脂层由于未夹隔其它层而层叠于工序膜,因此,固化树脂层位于分离层的一个最表面。在分离层的另一表面侧可以设置固化树脂层以外的易粘接层、抗静电层等,但由于分离层是工序膜除去后的构成透明导电膜、阻气膜的层,因此优选较薄者,优选固化树脂层以外的层的数量、厚度设为最小限度。
2.透明导电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在上述光学膜的固化树脂层上具有透明导电层。换言之,上述透明导电膜依次具备工序膜、固化树脂层和透明导电层。在将透明导电膜实际使用时,将工序膜从透明导电膜剥离后,装入到显示器、太阳能电池面板,或者粘贴于触摸面板用触摸传感器的基材而使用。对于将透明导电膜应用于被应用部的方法而言,例如像后面所述那样在透明导电膜具有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粘接剂层粘贴于被应用部,在粘贴之后将工序膜剥离除去。
图2(a)及图2(b)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的具体构成例。
图2(a)所示的透明导电膜20在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具有透明导电层3、并在固化树脂层2的与透明导电层3相反侧的面具有工序膜1。
透明导电层3例如以覆盖固化树脂层2的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另外,透明导电层3可以通过蚀刻等适宜的方法图案化为所期望的形状。图2(b)所示的透明导电膜21在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具有形成有图案的透明导电层3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在固化树脂层2上配置透明导电性材料而在固化树脂层2上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图案形状的透明导电层31,而无需经过蚀刻等工序。
将工序膜1从处于图2(a)、图2(b)所示状态的透明导电膜剥离除去时,从容易使操作性降低方面考虑,优选在将透明导电膜应用于被粘附物等被应用部之后再将工序膜1剥离除去。
透明导电膜的厚度可以根据目标用途适宜确定。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的实质厚度优选为0.3~50μm、更优选为0.5~25μm、进一步优选为0.7~12μm。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实质厚度”是指在使用状态下的厚度。即,上述透明导电膜虽然具有工序膜,但使用时被除去的部分(工序膜等)的厚度不包括在“实质厚度”之内。
在本说明书中,透明导电膜中的“透明”是指在波长4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
作为构成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材料,可列举: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化合物、它们的混合物等。具体可列举:掺杂有锑的氧化锡(ATO);掺杂有氟的氧化锡(FTO);氧化锡、掺杂有锗的氧化锌(GZO)、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铟(IZO)等半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金、银、铬、镍等金属;这些金属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碘化铜、硫化铜等无机导电性物质;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等有机导电性材料;等等。银等金属也可以通过由纳米填料、纳米棒、纳米纤维等粒子状的状态的材料聚集而构成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热CVD法、等离子体CVD法等。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包含粒子状的金属的涂布材料涂布于光学用膜而由涂膜得到透明导电层。更具体地,优选通过上述那样的PVD法、CVD法、或者通过涂敷涂布材料并干燥而形成导电性材料层,进而使用电炉等将上述导电性材料层加热至140℃以上而使导电性材料结晶,由此来形成透明导电层。
在使用了由于实施这样的蒸镀、溅射、涂布后的加热处理时的加热而耐热性低的固化树脂层的情况下,存在固化树脂层发生变形的担忧。固化树脂层的变形可能会对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的固化树脂层而言,由于耐热性优异,即便施加了这样的工序中的加热也不易发生变形。因此,还可以避免因固化树脂层的变形而导致的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降低。
可以在获得透明导电膜之后,在透明导电层上设置粘接剂层。
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其用途等适宜选择,通常为10nm~50μm、优选为20nm~20μm。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并不限定于具有图2(a)、图2(b)所示的构成,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范围内进一步包含1层或2层以上的其它层。
作为其它层,例如可列举:粘接剂层、冲击吸收层、硬涂层、折射率调整层(折射率匹配层、index/matching layer)等。另外,其它层的配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粘接剂层是在将透明导电膜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使用的层。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橡胶类等公知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热封材料等。在透明导电膜中,在固化树脂层的与工序膜方向相对的表面相反一侧形成粘接剂层的情况下,通过粘接剂层将透明导电膜粘贴于被粘附物之后,将工序膜剥离,由此可以将具有固化树脂层及透明导电层的薄的被膜容易地形成在被粘附物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明导电膜而言,由于工序膜是柔软的,可以容易地进行这样的粘贴,并且工序膜的剥离也容易。透明导电膜也可以在粘接剂层的与固化树脂层方向相对的相反侧具有用于保护粘接剂层的剥离膜。采用该构成时,透明导电膜在两侧的最表层具有工序膜和剥离膜,操作容易。
3.阻气膜
阻气膜包含阻气层和固化树脂层。上述阻气膜依次具有工序膜、固化树脂层和阻气层。阻气膜也可以具备2层以上的阻气层。
图2(c)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的具体构成例。
图2(c)所示的阻气膜22在固化树脂层2的一面具有阻气层4,在固化树脂层2的与阻气层4相反侧的面具有工序膜1。
将工序膜1从处于图2(c)所示状态的阻气膜22剥离除去时,从容易使操作性降低方面考虑,优选在将阻气膜22应用于被粘附物等被应用部之后再将工序膜1剥离除去。
阻气层和固化树脂层可以直接层叠在一起,也可以在两者之间夹隔其它层而层叠。作为阻气膜所具有的其它层,可列举粘接剂层、冲击吸收层等。
固化树脂层和阻气层也可以层叠有多组。该情况下的多组中的至少一组的固化树脂层和阻气层之间可以存在其它层。
阻气膜在40℃、相对湿度90%气氛中的水蒸气透过率通常为1.0×10-2g/m2/天以下、优选为8.0×10-3g/m2/天以下、更优选为6.0×10-3g/m2/天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中的阻气层只要具有阻气性,对其材质等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由无机膜形成的阻气层、包含阻气性树脂的阻气层、对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层实施改性处理而得到的阻气层等。
这些当中,从能够效率良好地形成薄、阻气性及耐溶剂性优异的层方面出发,阻气层优选由无机膜形成的阻气层、以及对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层实施改性处理而得到的阻气层。
作为上述无机膜,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无机蒸镀膜。
作为无机蒸镀膜,可列举无机化合物、金属的蒸镀膜。
作为无机化合物的蒸镀膜的原料,可列举: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等无机氧化物;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等无机氮化物;无机碳化物;无机硫化物;氮氧化硅等无机氮氧化物;无机碳氧化物;无机碳氮化物;无机碳氮氧化物等。
作为金属的蒸镀膜的原料,可列举:铝、镁、锌及锡等。
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无机蒸镀膜的厚度通常为10~2,000nm左右的范围。
作为形成无机蒸镀膜的方法,可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PVD(物理蒸镀)法、热CVD(化学蒸镀)法、等离子体CVD法、光CVD法等CVD法。在使用了由于实施这样的蒸镀、溅射时的加热而耐热性低的固化树脂层的情况下,存在固化树脂层发生变形的担忧。固化树脂层的变形可能会对阻气膜的阻气层的阻气性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的固化树脂层而言,由于耐热性优异,即便施加了蒸镀、溅射的加热也不易发生变形。因此,还可以避免因固化树脂层的变形而导致的阻气膜的阻气性的降低。
在对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层(以下,有时称为“高分子层”)实施改性处理而得到的阻气层中,作为所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含硅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含硅高分子化合物,可列举:聚硅氮烷类化合物、聚碳硅烷类化合物、聚硅烷类化合物、及聚有机硅氧烷类化合物等。
这些当中,从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阻气性的阻气层的观点出发,优选聚硅氮烷类化合物。作为聚硅氮烷类化合物,可列举无机聚硅氮烷、有机聚硅氮烷。作为无机聚硅氮烷,可列举全氢聚硅氮烷等,作为有机聚硅氮烷,可列举全氢聚硅氮烷的部分或全部氢被烷基等有机基团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等。这些当中,从获取容易性、及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阻气性的阻气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无机聚硅氮烷。
另外,聚硅氮烷类化合物也可以直接使用作为玻璃涂敷材料等而市售的市售品。
聚硅氮烷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高分子层中除了上述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外,还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范围内包含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列举:固化剂、其它高分子、防老剂、光稳定剂、阻燃剂等。
作为形成高分子层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旋涂机、刮刀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将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及溶剂等的层形成用溶液涂布在树脂层或根据需要而在树脂层上形成的底涂层上,并对得到的涂膜适度地进行干燥而形成高分子层的方法。
为了使所得到的涂膜干燥、或使阻气膜的阻气性提高,优选对涂膜进行加热。作为加热、干燥方法,可采用热风干燥、热辊干燥、红外线照射等以往公知的干燥方法。加热温度通常为80~150℃,加热时间通常为数十秒钟~数十分钟。
在形成阻气膜的阻气层时,例如在使用如上述那样的聚硅氮烷类化合物的情况下,通过涂敷后的加热而发生聚硅氮烷的转化反应,从而得到阻气性优异的涂膜。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耐热性低的固化树脂层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形成这样的涂膜时的加热而导致固化树脂层发生变形的担忧。固化树脂层的变形可能会对阻气膜的阻气层的阻气性带来不良影响。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的固化树脂层中,耐热性优异,因此即使是涂敷时及涂敷后的加热也不易产生变形。因此,还可以避免由固化树脂层的变形引起的阻气膜的阻气性的降低。
高分子层的厚度通常为20~1,000nm、优选为30~800nm、更优选为40~400nm。
高分子层的厚度即使是纳米级的,也可以通过如后面所述地实施改性处理而获得具有足够的阻气性能的阻气膜。
作为改性处理,可列举离子注入、真空紫外光照射等。其中,从获得高阻气性能方面考虑,优选离子注入。在离子注入中,被注入至高分子层的离子的注入量根据所形成的阻气膜的使用目的(必要的阻气性、透明性等)等而适宜确定即可。
作为被注入的离子,可列举:氩、氦、氖、氪、氙等稀有气体的离子;碳氟化合物、氢、氮、氧、二氧化碳、氯、氟、硫等的离子;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烷烃系气体类的离子;乙烯、丙烯、丁烯、戊烯等烯烃系气体类的离子;戊二烯、丁二烯等烷烃二烯系气体类的离子;乙炔、甲基乙炔等炔烃系气体类的离子;苯、甲苯、二甲苯、茚、萘、菲等芳香烃系气体类的离子;环丙烷、环己烷等环烷烃系气体类的离子;环戊烯、环己烯等环烯烃系气体类的离子;金、银、铜、铂、镍、钯、铬、钛、钼、铌、钽、钨、铝等导电性的金属的离子;硅烷(SiH4)或有机硅化合物的离子;等等。
这些离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从能够更简便地进行注入、特别是可得到具有优异的阻气性的阻气层方面出发,优选选自氢、氮、氧、氩、氦、氖、氙及氪中的至少一种离子。
作为注入离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照射通过电场而进行了加速的离子(离子束)的方法、注入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的方法等。其中,从可简便地获得阻气性的膜方面出发,优选后者的注入等离子体离子的方法。
作为进行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的离子种类,可列举与上述作为被注入的离子而示例出的上述各离子同样的那些。
被注入离子的部分的厚度可以通过离子的种类、施加电压、处理时间等注入条件来进行控制,根据高分子层的厚度、阻气膜的使用目的等而确定即可,通常为5~1000nm。
可以通过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进行距离高分子层的表面10nm附近的元素分析测定来确认已被注入离子。
4.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使用工序膜,且具有以下的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通过这样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各光学用膜。通过为包含第一工序~第三工序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薄、耐热性优异、容易形成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功能层的光学用膜。另外,通过使用工序膜,可以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制造光学用膜。
·第一工序:使用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工序膜上形成固化性树脂层。
·第二工序:通过对第一工序中得到的固化性树脂层照射能量射线及电子束中的至少一者,使上述固化性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固化。
·第三工序:在第二工序开始以后,通过进行将上述固化性树脂层加热至150℃以上的热处理而得到固化树脂层。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用膜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具体为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a)对应于形成固化性树脂层之前的状态、图3(b)对应于进行了上述第一工序之后的状态、图3(c)对应于进行了上述第二工序之后的状态、图3(d)对应于进行了上述第三工序之后的状态。
(第一工序)
首先,使用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工序膜(图3(a)的符号1)的表面形成固化性树脂层(图3(b)的符号2a)。固化性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优选采用涂敷。
在工序膜上涂敷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旋涂法、喷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涂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通过在工序膜的待设置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涂布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容易得到均匀的涂膜。
对所得到的涂膜进行干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热风干燥、热辊干燥、红外线照射等以往公知的干燥方法。未使用固化性单体(B)、单独将聚合物成分(A)溶解于溶剂而形成树脂层时,容易产生树脂层的表面首先干燥而溶剂残留于树脂层内部的现象(所谓的“结皮”)。如前面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化树脂层优选用于形成其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A)的Tg高者。聚合物成分(A)的Tg高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上述的结皮现象。但是,通过使上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固化性单体(B),在对使用溶液浇铸法而得到的涂膜进行干燥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被保持,可以对直至树脂层的内部有效地除去溶剂。
涂膜的干燥温度通常为30~150℃、优选为50~100℃。
干燥涂膜(固化性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与固化后的厚度基本没有差异方面考虑,可以设为与上述的树脂层的厚度相同。
(第二工序)
在第二工序中,通过对第一工序中得到的固化性树脂层照射能量射线及电子束中的至少一者,使上述固化性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固化。由此,图3(a)的固化性树脂层2a成为图3(b)所示的能量射线或电子束照射后的固化性树脂层2b。
期望能量射线、电子束照射在固化性树脂层的整个面。
能量射线可以使用高压水银灯、无极灯、氙灯等来进行照射。
能量射线的波长优选为200~400nm、更优选为350~400nm。照射量通常为照度50~1,000mW/cm2、光量50~5,000mJ/cm2、优选为1,000~5,000mJ/cm2的范围。照射时间通常为0.1~1,000秒钟、优选为1~500秒钟、更优选为10~100秒钟。考虑光照射工序的热负荷,为了满足前述的光量,也可以照射多次。
该情况下,为了防止由能量射线照射引起的聚合物成分(A)的劣化、固化树脂层的着色,也可以经由吸收固化反应所不需要的波长的光的滤波器而向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能量射线。根据该方法,由于可使固化反应所不需要的、并且会导致聚合物成分(A)劣化的波长的光被滤波器所吸收,因此可抑制聚合物成分(A)的劣化,容易得到无色透明的固化树脂层。
作为滤波器,可以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树脂膜。在使用树脂膜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之间设置不同于第一工序所使用的工序膜的在固化性树脂层上层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树脂膜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树脂膜通常在第二工序以后被剥离。
上述树脂膜也可以看作是工序膜,通过用第一工序中使用的工序膜与树脂膜(第二工序膜)夹持固化树脂层,可以得到图1(b)所示构成的光学用膜10B。
另外,也可以通过向固化性树脂层照射电子束而使固化性树脂层固化。在照射电子束的情况下,通常不利用光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固化性树脂层固化。在照射电子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子束加速器等。照射量通常为10~1,000krad的范围。照射时间通常为0.1~1,000秒钟、优选为1~500秒钟、更优选为10~100秒钟。
固化性树脂层的固化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氮气等不活泼气体氛围中进行。通过在不活泼气体氛围中进行固化,容易避免氧、水分等对固化造成妨碍。
(第三工序)
在第三工序中,在上述第二工序开始以后,进行将固化性树脂层加热至150℃以上的热处理而得到固化树脂层(图3(d)的符号2)。
通过经过第三工序,实质上完成固化性树脂层的固化而形成为固化树脂层。
在第三工序中,从进一步促进固化的观点出发,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0℃以上,另外,从抑制得到的固化树脂层的变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1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0℃以下。
热处理的时间根据使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种类、热处理温度而不同,从充分地进行固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45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小时以上,另外,从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小时以下、更优选为2.5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小时以下。
在上述第二工序开始以后开始进行热处理即可,例如,可以在上述第二工序完成之后进行热处理,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工序开始后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与第二工序并行地进行。
热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加热烘箱、高压釜,在大气中或不活泼气体氛围中通过对固化性树脂层进行加热来进行热处理。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固化树脂层及光学用膜的物性值的测定和评价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损耗角正切的峰值温度及储能模量减少率>
将相当于工序膜的固化树脂层两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剥离除去,将这样得到的固化树脂层层叠8片,制成了厚度40μm的层叠体。接下来,裁切成5mm×30mm的试验片,使用热机械分析仪(NETZSCH Japan Inc.制DMA242),设置成夹头间距离15mm来把持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层叠体。接下来,将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层叠体以3℃/min从25℃升温至280℃,测定了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然后,制作从25℃至280℃的温度范围下的损耗角正切(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曲线,以拟合用函数作为高斯函数将将该曲线进行峰分离,将各峰顶点的温度作为损耗角正切峰温度。
另外,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出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将其作为储能模量减少率。
储能模量减少率=(在25℃下的储能模量-在150℃下的储能模量)÷在25℃下的储能模量×100(%)···式(1)
<全光线透射率>
作为光学用膜的光学特性,按照以下的顺序测定了全光线透射率。
将相当于工序膜的固化树脂层两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剥离除去,将这样得到的固化树脂层作为试验片,使用透程仪(haze meter)(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5000)测定透过了试验片的白色光线的透射率,将其作为全光线透射率(%)。
[实施例1]
按照以下的顺序制备了用于形成固化树脂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1。
作为聚合物成分,将聚酰亚胺树脂(PI)的粒料(河村产业株式会社制、产品名KPI-MX300F、Tg=354℃、重均分子量28万)100质量份溶解于甲乙酮(MEK),制备了PI的15质量%溶液。接下来,在该溶液中添加作为固化性单体(B)的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DCP)122质量份、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制、Irgacure819)5质量份并进行混合,制备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及其它实验例中使用的固化性单体(B)及聚合引发剂不含溶剂,全部是固体成分为100%的原料。
接下来,使用一面具有易粘接层的第一PET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CosmoshinePET100A-4160、厚度100μm)作为第一工序膜,在该PET膜的与易粘接层面相反的面上涂布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1,将涂膜在90℃下加热3分钟而进行了干燥。
进一步,将作为第二工序膜的一面具有易粘接层的第二PET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Cosmoshine PET50A-4160、厚度50μm)以与上述易接着面相反的面相面对的方式层叠在该经过干燥的涂膜上。然后,使用带式输送机式紫外线照射装置(Eye Graphics Co.,Ltd.制、产品名:ECS-401GX)、并利用高压水银灯(Eye Graphics Co.,Ltd.制、产品名:H04-L41),在紫外灯高度100mm、紫外灯输出功率3kW、光线波长365nm的照度为400mW/cm2、光量为800mJ/cm2(利用ORC Manufacturing Co.,Ltd.制、紫外线光量计UV-351测定)的条件下,隔着第二PET膜进行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反应,形成了厚度5μm的固化树脂层。
进一步,使用加热烘箱对该固化树脂层在180℃下加热1小时而进行热处理,由此得到了光学用膜。
[比较例1]
除了未对固化树脂层进行在180℃下加热1小时的热处理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光学用膜。
[比较例2]
除了使用聚砜类树脂的粒料(BASF公司制、ULTRASON S3010、Tg=180℃)来代替聚酰亚胺树脂(PI)的粒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光学用膜。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表1的热处理一栏中,“Y”表示进行了热处理“N”表示未进行热处理。
[表1]
Figure BDA0004011797140000351
如表1所明确的那样,在实施例1的光学用膜中,仅观察到峰值温度为250℃的损耗角正切峰。即,实施例1的光学用膜具有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的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因此,实施例1的光学用膜可以成为储能模量减少率小的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的膜中,观察到峰值温度分别为130℃、190℃、及250℃的损耗角正切峰。即,比较例1的膜虽然具有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的峰,但并不是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因此,与实施例1的光学用膜相比,储能模量减少率大。因此,比较例1的膜在热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的程度大,可以理解为在用于需要伴有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的加热的形成工序的功能层的形成时,存在改进的余地。
另外,在比较例2中,使用了Tg为180℃的聚砜类树脂作为聚合物成分(A),与实施例1的光学用膜相比,储能模量减少率变大。因此,比较例2的膜在热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的程度大,可以理解为在用于需要伴有透明导电层、阻气层等的加热的形成工序的功能层的形成时,存在改进的余地。

Claims (6)

1.一种光学用膜,其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
所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
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特性值满足以下的(I)及(II),
(I)在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II)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出的储能模量减少率为40%以下,该储能模量减少率是从25℃至150℃的储能模量的减少比率,
储能模量减少率=(在25℃下的储能模量-在150℃下的储能模量)÷在25℃下的储能模量×100(%)···式(1)。
2.一种光学用膜,其具备工序膜和固化树脂层,
所述固化树脂层是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聚合物成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以上,
在所述光学用膜的以升温速度3℃/秒从25℃升温至280℃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得到的表示损耗角正切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曲线中,存在一个以上损耗角正切峰,且全部损耗角正切峰的峰值温度均为1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用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
4.一种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工序膜上形成固化性树脂层,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单体(B);
第二工序,对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照射能量射线及电子束中的至少一者,由此使所述固化性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固化;以及
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开始以后,进行将所述固化性树脂层加热至150℃以上的热处理,由此得到固化树脂层。
5.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具有: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膜、以及设置于该光学用膜的所述固化树脂层上的透明导电层。
6.一种阻气膜,其具有: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膜、以及设置于该光学用膜的所述固化树脂层上的阻气层。
CN202180044690.9A 2020-06-23 2021-06-03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Pending CN1157348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837 2020-06-23
JP2020-107837 2020-06-23
PCT/JP2021/021113 WO2021261195A1 (ja) 2020-06-23 2021-06-03 光学用フィルム、光学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4875A true CN115734875A (zh) 2023-03-03

Family

ID=7928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4690.9A Pending CN115734875A (zh) 2020-06-23 2021-06-03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169711A1 (zh)
JP (1) JPWO2021261195A1 (zh)
KR (1) KR20230027063A (zh)
CN (1) CN115734875A (zh)
TW (1) TW202206270A (zh)
WO (1) WO2021261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1637B1 (en) 2022-12-07 2024-04-16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Stretchable composite electrod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5638A (ja) 2002-07-01 2004-02-05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ゴム変性ポリア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TWI564150B (zh) 2011-11-04 2017-01-01 Lintec Corp Gas barri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gas barrier film laminate, elem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051653B2 (ja) * 2012-07-24 2016-12-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硬化物および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KR102014627B1 (ko) * 2015-02-09 2019-08-26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내열성 적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투명 내열성 적층 필름, 플렉시블 프린트 기판,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기판,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전방면판, led 조명 장치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WO2018237377A1 (en) * 2017-06-24 2018-12-27 Designer Molecules, Inc CURABLE POLYIMIDES
JP7477299B2 (ja) * 2017-12-27 2024-05-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電極保護膜、積層体、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556317B1 (ja) * 2018-11-27 2019-08-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401463B2 (ja) * 2018-12-27 2023-12-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61195A1 (ja) 2021-12-30
TW202206270A (zh) 2022-02-16
EP4169711A1 (en) 2023-04-26
KR20230027063A (ko) 2023-02-27
JPWO2021261195A1 (zh)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64143B1 (ko) 가스 배리어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가스 배리어 필름 적층체, 전자 디바이스용 부재, 그리고 전자 디바이스
JP7401463B2 (ja)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JP6082354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性樹脂成形体、硬化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JP6214399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性樹脂成形体、硬化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CN113226750B (zh) 阻气性层叠体
CN115734875A (zh) 光学用膜、光学用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以及阻气膜
JP6248471B2 (ja)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及び透明基板
WO2023054528A1 (ja) 積層体
WO2021193889A1 (ja)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用積層体、透明導電フィルム、及び、透明導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2203067A1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硬化樹脂層
WO2022203071A1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硬化樹脂層
JP6179211B2 (ja) 透明基板用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16890497A (zh) 层叠体、透明导电膜及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JP2023086574A (ja) 硬化樹脂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