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4593A -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34593A CN115734593A CN202111003159.5A CN202111003159A CN115734593A CN 115734593 A CN115734593 A CN 115734593A CN 202111003159 A CN202111003159 A CN 202111003159A CN 115734593 A CN115734593 A CN 1157345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exposed surface
- synthesis gas
- heating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5 visc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030 Iron–nick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48 magnetic separ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9000004922 lacqu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1004 magnetic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59 nano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4 anti-oxid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5 discol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隔磁片,包含:多个磁性单元、多个散热层、以及多个粘着层。多个磁性单元中的任一者包含上裸露面以及下裸露面;各散热层依序覆盖于各磁性单元中的上裸露面上,并相互交替叠置;以及多个粘着层,粘着层中的任一者包含粘性物质,且各粘着层覆盖于各磁性单元中的下裸露面。本揭示内容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制备隔磁片的方法,主要包含:提供合成气体,其中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以及混合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从而获得多个磁性单元。本揭示内容所提供的隔磁片以及制备隔磁片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领域时,可降低涡电流损耗、并提升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隔磁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降低涡电流损耗的隔磁片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智能穿戴设备(手表)、智能手机平板、无线电话、电动汽车等领域。但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如充电效率低、成本高、充电局限性较大。无线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由无线充电器通过电感耦合将能量传送至需充电设备,因此无需电线连接,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采用电磁感应,产生交变电磁场,而当交变电磁场遇到电子元件的金属会产生涡电流,在金属上产生热能,造成传输效率较低,电能浪费,甚至引起电池发烫等安全顾虑,此外,交变电磁场会干扰周围器件,影响整个充电器的正常工作。
为避免交变电磁场的干扰,作为遮罩以及吸波材料的隔磁片,可被用于无线充电装置中,将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都置于遮罩范围内,阻挡磁力线外泄,以提高充电效率,降低交变电磁场干扰。然而,隔磁片一般而言也带有金属材质,同样也存在着涡电流损耗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可增加电阻、降低涡电流损耗,提高充电效率的隔磁片,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揭示内容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磁片,包含:多个磁性单元、多个散热层、以及多个粘着层。多个磁性单元中的任一者包含上裸露面以及下裸露面;各散热层依序覆盖于各磁性单元中的上裸露面上,并相互交替叠置;以及多个粘着层,粘着层中的任一者包含粘性物质,且各粘着层覆盖于各磁性单元中的下裸露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单元的材质包含合金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金材料包含铁基非晶、铁基纳米晶、铁镍合金、或钴基非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单元的上裸露面、下裸露面或前述组合呈网状纹路,网状纹路由多个凸起和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凸起之间的多条凹槽所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单元经以下步骤处理而得:提供多个磁性薄片;提供合成气体;混合合成气体与磁性薄片;以及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磁性薄片,获得磁性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气体的体积百分比以100%计,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至15%之间,以及氮气的体积百分比为85%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磁性薄片的步骤,各阶段加热的温度介于250℃至60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磁性薄片的步骤,各阶段加热时的压力为0.05至0.08百万帕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磁性薄片的步骤,多阶段加热的总时间为500分钟至950分钟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层的材料包含辐射散热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性物质包含双面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磁片还包含贴合层以及保护膜,贴合层设置于最外侧的磁性单元上,且贴合层位于保护膜与最外侧的磁性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合层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
本揭示内容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隔磁片的方法,包含:提供多个磁性薄片;提供合成气体,其中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混合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从而获得多个磁性单元;提供粘性物质;涂覆粘性物质至此些磁性单元的下裸露面下,形成多粘着层于此些磁性单元的下裸露面下;以及将各粘着层贴附于各磁性单元相对下裸露面的上裸露面上,且各粘着层与各磁性单元相互交替叠置,形成隔磁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气体的体积百分比以100%计,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至15%之间,以及氮气的体积百分比为85%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步骤,各阶段加热的温度介于250℃至60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步骤,各阶段加热时的压力0.05至0.08百万帕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步骤,多阶段加热的总时间为500分钟至950分钟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性物质包含双面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贴附于各磁性单元相对下裸露面的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中,还包含覆盖散热层于各磁性单元的上裸露面上,接着,将粘着层贴附于各散热层上,使各粘着层、各散热层与各磁性单元相互交替叠置,形成隔磁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层的材料为辐射散热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贴附于各磁性单元相对下裸露面的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之后,包含以加压装置辗压隔磁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贴附于各磁性单元相对下裸露面的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之后,包含设置保护膜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保护膜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上的步骤中,包含设置贴合层,贴合层粘合于保护膜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合层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
上述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特征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完整地理解本揭示内容。
图1A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B绘示本揭示内容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C绘示本揭示内容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2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制备隔磁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至图3G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制备隔磁片的部分步骤中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隔磁片
110:磁性单元
111:本体
112:上裸露面
114:下裸露面
120:散热层
130:粘着层
140:贴合层
150:保护膜
160:离型膜
200:隔磁片
210:磁性单元
211:本体
212:上裸露面
214:下裸露面
216:网状纹路
220:散热层
230:粘着层
300:方法
S310、S320、S330、S340、S350、S360、S370:步骤410:磁性薄片
420:合成气体
430:热处理
440:磁性单元
442:上裸露面
444:下裸露面
452:粘性物质
454:粘着层
500:隔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揭示内容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揭示内容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
于本文中通篇所使用的词汇一般代表其通常的意涵,至于一些特殊词汇会在下文中具体定义,以提供实践者额外的指引。为了方便起见,某些词汇可能被特别标示,例如使用斜体与/或引号。不论它是否被特别标示,其词汇的范围和含义不受任何影响,与平常词汇的范围和含义是相同的。相同的事情可以被一种以上的方式所描述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用于一个或多个的术语的替代语言与同义词可能会在本文中所使用,而其不是要阐述一个词汇在本文所论述的内容有其任何特殊的意义。某些词汇的同义词将被使用,重复的使用一个或多个同义词,并不会排除使用其他同义词。本说明书内所讨论的任何例证只用来作解说的用途,并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的本揭示内容或其例证的范围和意义。同样地,本揭示内容并不受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提出的各种实施例。
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整数、步骤、与/或操作,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额外的其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与/或操作。
本揭示内容的一态样是提供一种提升散热效果的隔磁片100。图1A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隔磁片100包含多个磁性单元110、多个散热层120以及多个粘着层130。磁性单元110中的任一者包含本体111、上裸露面112以及下裸露面114。各散热层120依序覆盖于各磁性单元110中的上裸露面112上,并相互交替叠置。粘着层130中的任一者包含粘性物质,且各粘着层130覆盖于各磁性单元110中的下裸露面114。具体而言,图1A例示隔磁片100由下至上的顺序,依序为粘着层130、磁性单元110、散热层120、粘着层130、磁性单元110、以及散热层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单元110的材质包含合金材料,例如铁氧体材料或磁性合金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合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铁基非晶、铁基纳米晶、铁镍合金、钴基非晶或其组合。相较于传统的铁氧体材料,磁性合金材料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较传统铁氧体材料高,因此,作为隔磁片100的材料时,使用较薄的磁性合金材料,即可达到与铁氧体材料相同的效果,并且磁性合金材料还具有磁性成分含量高,磁场遮罩效果好的优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视电性测试中的隔磁效果以及应用上的便利性,选用不同磁性单元110的数量,例如使用3片至15片磁性单元110(包括但不限于,3片、4片、5片、6片、7片、8片、9片、10片、11片、12片、13片、14片、或15片),在一实施方式中,隔磁片100可使用小于4片磁性单元110,数量过多将造成随身携带的不便,数量过少则隔磁效果不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单元110的制备,可依需求针对合金材料的磁性薄片,执行加工处理而得,例如将磁性薄片与特定气体混合作用、施以高温、高压、碎化处理或其组合,获得相对于磁性薄片,物理性质改变(例如电阻提升)的磁性单元110。
例如请见图1B,绘示本揭示内容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200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与图1A的差异在于,图1B的磁性单元210的上裸露面212、下裸露面214、本体211或前述组合呈网状纹路216,其中网状纹路216,由多个凸起和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凸起之间的多条凹槽所构成。具有网状纹路216的磁性单元210,相对于不具有网状纹路216的磁性单元110(请同参图1A),电阻提升,从而降低涡电流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状纹路216可透过加压装置(例如表面具有特定纹路的辊轴、丝线或履带等)来回辗压碎化、或是利用蚀刻或激光等方式,切割磁性薄片制备而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状纹路216中凸起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改变碎化处理的制程,调整网状纹路216的深度以及凹槽宽度,获得涡电流较低的磁性单元210。
请回到图1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层120的材料包含可用于散热的绝缘材料,例如辐射散热漆。辐射散热漆的耐温范围可介于-50℃至600℃,可直接喷涂在欲散热降温的元件表面,通过8微米(μm)至至13.5微米(μm)的红外光波长,辐射掉所覆盖元件表面的热量,降低所覆盖元件的温度,因此,辐射散热漆的散热效果不受所处介质影响,真空环境中也可以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已知将隔磁片应用于无线充电时,由于充电过程中,往往导致电子元件发热,而热能若没有适当排除,温度提升将会造成涡电流提升,降低充电效率。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透过将散热层120涂覆于磁性单元110的上裸露面112,可使得堆叠的磁性单元110中的热能,透过散热层120散热,避免内部热能累积、温度提升,从而降低涡电流的损耗,提升隔磁片100应用于无线充电的效率。
散热层120的设置目的在于避免热能积累,因此,可依实际应用情况,例如隔磁片100与其他易发热的电子元件的相对位置或是欲达成的散热效果,选择性设置散热层120的层数以及位置,而不限于磁性单元110的上裸露面112,例如:散热层120也可以同时覆盖于磁性单元110的两侧(即同时覆盖上裸露面112以及下裸露面114),并透过粘着层130,粘合另一涂覆散热层120的磁性单元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性物质为绝缘胶,例如双面胶或是其他可固化的液态绝缘胶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依需求添加其他添加物至粘性物质中,共同形成粘着层130。
虽然前述实施方式主要以图1A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图1A的磁性单元110、散热层120以及粘着层130的材质、数量以及元件间的相对位置,直接应用或是经过简单改变,套用于图1B的磁性单元210、散热层220以及粘着层230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A的隔磁片100以及图1B的隔磁片200,还可包含贴合层以及保护膜。请见图1C,图1C为本揭示内容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隔磁片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合层140设置于最外侧的磁性单元110上,且贴合层140位于保护膜150与最外侧的磁性单元110之间,即,隔磁片100中最外侧为保护膜150,而贴合层140位于保护膜150以及磁性单元110之间。在一实施方式中,贴合层140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例如黑色的聚酯胶带。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除了贴合层140以及保护膜150外,还可在隔磁片100中,相对于保护膜150的另一侧还包含离型膜160(表层具有离型剂的薄膜),其中粘着层130粘合离型膜160以及磁性单元110。
本揭示内容的另一态样,提供一种制备隔磁片的方法,请见图2,图2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制备隔磁片的方法的流程图,包含:步骤S310,提供多个磁性薄片;步骤S320,提供合成气体,其中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步骤S330,混合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步骤S340,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与此些磁性薄片,从而获得多个磁性单元;步骤S350,提供粘性物质;步骤S360,涂覆粘性物质至此些磁性单元的下裸露面下,形成多粘着层于此些磁性单元的下裸露面下;以及步骤S370,将各粘着层贴附于各磁性单元相对下裸露面的上裸露面上,且各粘着层与各磁性单元相互交替叠置,形成隔磁片。
为方便理解图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同时参考图3A至图3F作为辅助。图3A至图3F绘示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制备隔磁片500的部分步骤中的剖面示意图,分别对应图2中的步骤S310至步骤S370。
首先,请见图2的步骤S310以及图3A,提供多个磁性薄片4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薄片410的材质以及数量,可以与图1A的磁性单元110或是图1B的磁性单元210相同或相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薄片410的材质可以包含合金材料,例如铁氧体材料或磁性合金材料,其中磁性合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铁基非晶、铁基纳米晶、铁镍合金、钴基非晶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视电性测试中的隔磁效果以及使用的便利性,选用不同磁性薄片410的数量,例如使用3片至15片磁性薄片410(包括但不限于,3片、4片、5片、6片、7片、8片、9片、10片、11片、12片、13片、14片、或15片)。
接着,请见图2的步骤S320至步骤S330,并同时搭配参考图3B以及图3C。步骤S320,提供合成气体420,其中合成气体420包含氢气以及氮气;步骤S330,混合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气体420的体积百分比以100%计,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至15%之间(例如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可以为5%、6%、7%、8%、9%、10%、11%、12%、13%、14%、或前述任意区间),以及氮气的体积百分比为85%以上(例如氮气的体积百分比可以为85%、86%、87%、88%、89%、90%、91%、92%、93%、94%、95%、或前述任意区间),可提供较佳的反应体积条件,以利于在后续的多阶段加热中,获得合成氨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气体420可同时包含其他惰性气体,例如氦或氩。
接着,请见图2的步骤S340以及图3D,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从而获得磁性单元440。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利用氢气以及氮气的反应,提供合成氨气,合成氨气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避免磁性薄片410在多阶段加热过程中氧化变色而降低磁性薄片410的隔磁性能,并具有高度渗透性,可提升磁性薄片410的高温脆化,据以获得相对于磁性薄片410,电阻提升,涡电流降低的磁性单元440;此外,也可同时利用氢气,同时高温氢化磁性薄片410,与合成氨气同步达到提升磁性薄片410的电阻,降低涡电流的效果。须说明的是,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氢气以及氮气作为合成气体420,相较于已知的氢气处理,除了提供氢气对于磁性薄片410进行氢化处理外,还可进一步形成合成氨气,进而改良磁性薄片410的物理性质,提供较好的抗氧化以及脆化效果。
为提升达成前述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步骤S340可同时包含加压处理,例如各阶段加热时的压力为0.05至0.08百万帕之间。举例而言压力可为0.05百万帕、0.06百万帕、0.07百万帕、0.08百万帕或前述任意区间的数值。在一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步骤S340为针对磁性薄片410执行退火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可包含2至10个加热阶段,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加热阶段,其中除了最后的加热阶段外,每一加热阶段包含升温步骤以及保温步骤,因此,各加热阶段保温步骤中作用温度并不同,至于最后的加热阶段,则是仅包含降温步骤。然而,最后的加热阶段中的最终温度仍高于常温(例如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阶段加热的温度介于250℃至600℃之间,例如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或前述任意区间的数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阶段加热的总时间为500分钟至950分钟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阶段加热的时间可介于50分钟至200分钟之间,例如50分钟、60分钟、70分钟、80分钟、90分钟、100分钟、110分钟、120分钟、130分钟、140分钟、150分钟、160分钟、170分钟、180分钟、190分钟、200分钟或前述任意区间的数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视磁性薄片410的材质,基于提升磁性薄片410的脆化程度、避免氧化或是改良物理性能等需求,选择适合数量的加热阶段并调控各加热阶段的温度以及时间。
举例而言,请见表1,当磁性薄片410的材质为铁基非晶时,可以经由5个加热阶段,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
表1、铁基非晶的各阶段加热阶段的参数调控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见表2,当磁性薄片410的材质为铁基纳米晶时,则是须经由较多的9个加热阶段,并以相对较高的最高加热温度,多阶段加热合成气体420与磁性薄片410。
表2、铁基纳米晶的各阶段加热阶段的参数调控表
接着,请见图2的步骤S350至步骤S370,并同时搭配参考图3E、图3F、以及图3G。步骤S350(图3E),提供粘性物质452;步骤S360(图3F),涂覆粘性物质452(同参图3E)至磁性单元440的下裸露面444下,形成多粘着层454于磁性单元440的下裸露面444下;以及步骤S370(图3G),将各粘着层454贴附于各磁性单元440相对下裸露面444的上裸露面442上,且各粘着层454与各磁性单元440相互交替叠置,形成隔磁片500。
请见图2以及图3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454贴附于各磁性单元440相对下裸露面444的上裸露面442上的步骤S370中,还包含覆盖散热层于各磁性单元440的上裸露面442上,接着,将粘着层454贴附于各散热层上,使各粘着层454、各散热层与各磁性单元440相互交替叠置,形成隔磁片500。此处粘着层454,可与图1A的粘着层13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454贴附于各磁性单元440相对下裸露面444的上裸露面442上的步骤S370之后,包含以加压装置(例如表面具有特定纹路的辊轴、丝线或履带等)辗压隔磁片500,以碎化磁性单元440,使得磁性单元440的上裸露面442、下裸露面444或前述组合呈网状纹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其他合适的步骤中,利用蚀刻或激光等方式,切割磁性薄片410。此处的碎化磁性单元440,可参考前述制备图1B的隔磁片200相同或相似的材料以及操作流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各粘着层454贴附于各磁性单元440相对下裸露面444的上裸露面442上的步骤S370之后,包含设置保护膜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440上,例如设置贴合层,粘接保护膜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440的表面(可同参图1C)。在一实施方式中,贴合层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例如黑色的聚酯胶带。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除了贴合层以及保护膜外,还可在隔磁片500中,相对于保护膜的另一侧还包含离型膜,并以粘着层454粘合离型膜以及磁性单元440。
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隔磁片以及制备隔磁片的方法,所获得的隔磁片应用于无线充电领域时,可降低涡电流损耗、并提升充电效率。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隔磁片,包含设置散热层于各磁性单元的一裸露面,避免内部热能累积造成的温度提升,从而降低涡电流的损耗。本揭示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制备隔磁片的方法,透过多阶段加热包含氢气以及氮气的合成气体以及磁性薄片,形成合成氨气,作用于磁性薄片,相较于一般的氢气处理,可提升磁性薄片在加热时的抗氧化性,并且与氢气共同作用于磁性薄片,提升磁性薄片的脆化效果,从而获得电阻提升、降低涡电流损耗的磁性单元。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隔磁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磁性单元,该些磁性单元中的任一者包含一上裸露面以及一下裸露面;
多个散热层,各该散热层依序覆盖于各该磁性单元中的该上裸露面上,并相互交替叠置;以及
多个粘着层,该些粘着层中的任一者包含一粘性物质,且各该粘着层覆盖于各该磁性单元中的该下裸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些磁性单元的材质包含合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合金材料包含铁基非晶、铁基纳米晶、铁镍合金、或钴基非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些磁性单元的该上裸露面、该下裸露面或前述组合呈一网状纹路,该网状纹路由多个凸起和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凸起之间的多条凹槽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些磁性单元经以下步骤处理而得:
提供多个磁性薄片;
提供一合成气体;
混合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以及
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该些磁性薄片,获得该些磁性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气体的体积百分比以100%计,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至15%之间,以及氮气的体积百分比为8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该些磁性薄片的步骤,各阶段加热的温度介于250℃至6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该些磁性薄片的步骤,各阶段加热时的压力为0.05至0.08百万帕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经混合后的该些磁性薄片的步骤,多阶段加热的总时间为500分钟至950分钟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层的材料包含一辐射散热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粘性物质包含双面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隔磁片还包含一贴合层以及一保护膜,该贴合层设置于最外侧的该磁性单元上,且该贴合层位于该保护膜与最外侧的该磁性单元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隔磁片,其特征在于,该贴合层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
15.一种制备隔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多个磁性薄片;
提供一合成气体,其中该合成气体包含氢气以及氮气;
混合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
多阶段加热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从而获得多个磁性单元;
提供一粘性物质;
涂覆该粘性物质至该些磁性单元的一下裸露面下,形成多粘着层于该些磁性单元的该下裸露面下;以及
将各该粘着层贴附于各该磁性单元相对该下裸露面的一上裸露面上,且各该粘着层与各该磁性单元相互交替叠置,形成一隔磁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气体的体积百分比以100%计,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至15%之间,以及氮气的体积百分比为85%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步骤,各阶段加热的温度介于250℃至600℃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步骤,各阶段加热时的压力0.05至0.08百万帕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阶段加热该合成气体与该些磁性薄片步骤,多阶段加热的总时间为500分钟至950分钟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粘性物质包含双面胶。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该粘着层贴附于各该磁性单元相对该下裸露面的该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中,还包含覆盖一散热层于各该磁性单元的该上裸露面上,接着,将该粘着层贴附于各该散热层上,使各该粘着层、各该散热层与各该磁性单元相互交替叠置,形成该隔磁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层的材料为一辐射散热漆。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该粘着层贴附于各该磁性单元相对该下裸露面的该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之后,包含以一加压装置辗压该隔磁片。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该粘着层贴附于各该磁性单元相对该下裸露面的该上裸露面上的步骤之后,包含设置一保护膜于最外层的该磁性单元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该保护膜于最外层的磁性单元上的步骤中,包含设置一贴合层,该贴合层粘合于该保护膜与最外层的该磁性单元隔磁片的一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贴合层的材料包含聚酯胶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3159.5A CN115734593A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3159.5A CN115734593A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34593A true CN115734593A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29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03159.5A Pending CN115734593A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34593A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62190A (ja) * | 1993-12-09 | 1995-06-23 |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 磁気シールド材用複合板及び磁気シールド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080161A (zh) * | 2006-05-26 | 2007-11-2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包覆型复合碳基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1299914A (zh) * | 2008-06-20 | 2008-11-0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晶超细合金粉电磁波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32232A (zh) * | 2008-12-01 | 2011-11-02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基板以及使用有透明导电基板的器件 |
US20150123604A1 (en) * | 2011-12-21 | 2015-05-07 | Amosense Co., Ltd. | Magnetic field shielding sheet for a wireless charg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harger using the sheet |
KR20160054373A (ko) * | 2014-11-06 | 2016-05-16 |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모듈용 자기장 차폐성 방열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모듈 및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
CN106876084A (zh) * | 2017-03-31 | 2017-06-20 | 深圳市远磁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nfc模组用隔磁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979966A (zh) * | 2017-12-19 | 2018-05-01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和nfc的隔磁片及其制备工艺 |
CN108430204A (zh) * | 2018-05-11 | 2018-08-21 | 苏州微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 隔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712800A (zh) * | 2019-01-31 | 2019-05-03 | 麦格磁电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非晶或纳米晶带材的磁性薄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10331A (zh) * | 2018-01-04 | 2019-07-12 | 房亚鹏 | 非接触式充电用磁性屏蔽片及其应用 |
CN110972458A (zh) * | 2019-08-14 | 2020-04-07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片的制备方法及屏蔽片 |
US20200170150A1 (en) * | 2017-08-09 | 2020-05-28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particle dispersoi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
CN211352967U (zh) * | 2019-08-14 | 2020-08-25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片 |
US20210090794A1 (en) * | 2017-08-18 | 2021-03-2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agnetic film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11003159.5A patent/CN1157345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62190A (ja) * | 1993-12-09 | 1995-06-23 |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 磁気シールド材用複合板及び磁気シールド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080161A (zh) * | 2006-05-26 | 2007-11-2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包覆型复合碳基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1299914A (zh) * | 2008-06-20 | 2008-11-0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晶超细合金粉电磁波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32232A (zh) * | 2008-12-01 | 2011-11-02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基板以及使用有透明导电基板的器件 |
US20150123604A1 (en) * | 2011-12-21 | 2015-05-07 | Amosense Co., Ltd. | Magnetic field shielding sheet for a wireless charg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harger using the sheet |
KR20160054373A (ko) * | 2014-11-06 | 2016-05-16 |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모듈용 자기장 차폐성 방열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모듈 및 무선충전 수신장치 |
CN106876084A (zh) * | 2017-03-31 | 2017-06-20 | 深圳市远磁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nfc模组用隔磁片及其制造方法 |
US20200170150A1 (en) * | 2017-08-09 | 2020-05-28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particle dispersoi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
US20210090794A1 (en) * | 2017-08-18 | 2021-03-2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agnetic film |
CN107979966A (zh) * | 2017-12-19 | 2018-05-01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和nfc的隔磁片及其制备工艺 |
CN110010331A (zh) * | 2018-01-04 | 2019-07-12 | 房亚鹏 | 非接触式充电用磁性屏蔽片及其应用 |
CN108430204A (zh) * | 2018-05-11 | 2018-08-21 | 苏州微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 隔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712800A (zh) * | 2019-01-31 | 2019-05-03 | 麦格磁电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非晶或纳米晶带材的磁性薄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972458A (zh) * | 2019-08-14 | 2020-04-07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片的制备方法及屏蔽片 |
CN211352967U (zh) * | 2019-08-14 | 2020-08-25 |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0204B (zh) | 隔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876084B (zh) | 一种nfc模组用隔磁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027355B (zh) | 磁场及电磁波屏蔽用复合板及具有其的天线模块 | |
KR101399021B1 (ko) | 디지타이저용 자기장 차폐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기 | |
CN105632678A (zh) |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用柔性导磁薄片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9227645A1 (zh) |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用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04312A (zh) | 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408360B (zh) | 一种绝缘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由其得到的隔磁片 | |
CN109102998B (zh) | 一种软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145420A (zh) | Fe基大块非晶纳米晶磁元件的制备方法 | |
CN108695929B (zh) |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用屏蔽片及无线充电模组 | |
CN111087524B (zh) | 一种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压敏胶带、软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35676A (zh) | 一种无线充电应用屏蔽片的制备工艺及屏蔽片 | |
KR20180102528A (ko) | 자기장 차폐시트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자기장 차폐시트 | |
CN108575079A (zh) | 电磁屏蔽用复合叠层磁性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10331A (zh) | 非接触式充电用磁性屏蔽片及其应用 | |
CN109328011B (zh) | 超薄电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100814B1 (ko) | 자기장 차폐시트 제조방법 | |
CN207978250U (zh) | 一种超薄散热型磁场屏蔽片 | |
CN101856664B (zh) | 一种芯片无损回收再利用装置及其回收再利用方法 | |
CN206640942U (zh) | 电磁屏蔽用复合叠层磁性材料结构 | |
CN115734593A (zh) | 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63227A (zh) | 散热积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148572B1 (ko) | 무선 충전기용 자기장 차폐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CN108990398A (zh) | 一种复合电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