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7572A -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7572A
CN115727572A CN202211412343.XA CN202211412343A CN115727572A CN 115727572 A CN115727572 A CN 115727572A CN 202211412343 A CN202211412343 A CN 202211412343A CN 115727572 A CN115727572 A CN 115727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ort
refrigerant
liquid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23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康
刘丽芳
田永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4123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7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7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7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蒸发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多级换热器单元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A,分液器A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其中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将在上一级蒸发单元吸热后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A进行气液分离,第三端口与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Description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革新,对空调系统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换热器的性能是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冷媒在换热器中的压降以及冷媒的流动状态是影响换热器的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能够改变减小换热器压降,以及流动状态优化的换热器被需要。
冷媒在冷凝器内存在三种状态,过热状态、过冷状态、气液两相状态,且压力降的形成最主要是在气液两相流状态时产生的。
冷媒在蒸发器里面的主要的流动状态为气液两相和过热状态,当冷媒的干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态冷媒的存在是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A,所述分液器A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将在上一级蒸发单元吸热后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A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第三端口与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换热器单元,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与压缩机吸气口和/或用热设备相连通,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压缩机和/或用热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m级,所述m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m;其中由1到m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m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器A设有M-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A,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A之间的第三端口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包括:换热器A单元、换热器B单元,所述换热器A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换热器B单元的制冷剂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本发明还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入口和压缩机排气口之间,且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B,所述分液器B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用于将在上一级换热器单元放热后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B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第二端口与下一级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用于将分液器B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冷凝器;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与制冷剂流路上的节流阀的入口连通,由所述第三端口排出的液态制冷剂至少部分被送往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n级,所述n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n;其中由1到n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n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器B设有n-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B,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B之间的第二端口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级换热器单元包括:换热器C、换热器D及分液器B,所述换热器D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换热器G,所述换热器G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A,包括第一进气口A、第二进气口A和排气口A;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A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节流阀A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如上任一实施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节流阀A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A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A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为如上任一实施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A连通,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节流阀A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第三端口与节流阀B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节流阀B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连通。
本发明还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B,包括进气口B和排气口B;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B连通,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节流阀C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第三端口与节流阀D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节流阀C的出口端和所述节流阀D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B的所述进气口B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和/或,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
本发明还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蒸发器;和/或,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具有上述具有本发明分体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系统,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又能够避免冷凝器里面压降太明显而影响系统的性能,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蒸发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凝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凝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器,蒸发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多级换热器单元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A,所述分液器A设有第一端口A-1、第二端口A-2及第三端口A-3,其中所述第一端口A-1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将在上一级蒸发单元吸热后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A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第三端口A-3与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第二端口A-2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本发明的蒸发器进行拆分设计,拆分为多级换热器,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A,分成气路与液路,气路可以流向压缩机的上气缸,液路继续在下一级换热器单元里面进行换热,从而避免由于冷媒干度太大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A-3与压缩机吸气口和/或用热设备相连通,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压缩机和/或用热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m级,所述m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m;其中由1到m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m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每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不同逐级递减,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器A设有M-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A,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A之间的第三端口A-3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换热器单元。
如图1所示,示例的,多级换热器单元可以包括:换热器A单元、换热器B单元,所述换热器A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换热器B单元的制冷剂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本发明的蒸发器进行拆分设计,拆分为两个换热器,即换热器A、换热器B,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A,分成气路与液路,气路流向压缩机的上气缸,液路继续在换热器B里面进行换热,从而避免由于冷媒干度太大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入口和压缩机排气口之间,且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B,所述分液器B设有第一端口B-1、第二端口B-2、第三端口B-3,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用于将在上一级换热器单元放热后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B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第二端口与下一级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用于将分液器B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冷凝器;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本发明的冷凝器进行拆分设计,拆分为多级换热器单元,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B,分成气路与液路,气路继续在下一级的换热器单元里面进行换热,液路流向冷凝器外部,避免由于冷媒在冷凝器里面气态冷媒对换热器的压降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B-3与制冷剂流路上的节流阀的入口连通,由所述第三端口B-3排出的液态制冷剂至少部分被送往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n级,所述n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n;其中由1到n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n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每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不同逐级递减,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器B设有n-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B,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B之间的第二端口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换热器单元。
如图2所示,多级换热器单元包括:换热器C、换热器D,所述换热器D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本发明的冷凝器进行拆分设计,拆分为两个换热器,即换热器C和换热器D,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B,分成气路与液路,气路继续在换热器C里面进行换热,液路流向换热器外部,避免由于冷媒在冷凝器里面气态冷媒对换热器的压降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G,所述换热器G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气路继续在换热器C里面进行换热,液路继续在换热器G里面进行过冷却,避免由于冷媒在冷凝器里面气态冷媒对换热器的压降的影响。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A,包括第一进气口A、第二进气口A和排气口A;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A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节流阀A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蒸发器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节流阀A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A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A连通。
一示例中,所述蒸发器包括换热器A、换热器B及分液器A,所述分液器A包括进口(第一端口A-1)、气路出口(第二端口A-2)和液路出口(第三端口A-3),所述换热器A的进口端与所述节流阀A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器A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液路出口与所述换热器B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换热器B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进气口A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气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进气口A连通。
低温低压的冷媒经过压缩机A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冷凝器的冷凝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然后经节流阀A节流降压后到达蒸发器,然后进入到蒸发器里面,先到换热器A里面与被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然后在气液分离器A里面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液路流向换热器B进行换热然后流向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A进入下气缸,气路流向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A进入上气缸,然后在压缩机内部被压缩形成一个循环。从而避免由于冷媒干度太大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从而提高系统的能力能效。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换热器C、换热器D及分液器B,所述分液器B包括进口(第一端口B-1)、气路出口(第二端口B-2)和液路出口(第三端口B-3),所述换热器D的进口端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D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气路出口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与节流阀B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节流阀B的出口端与所述换热器A的进口端连通。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换热器G,所述节流阀B的进口端通过所述换热器G与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连通,其中,所述换热器G的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G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连通。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B,包括进气口B和排气口B;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B连通,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节流阀C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第三端口与节流阀D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节流阀C的出口端和所述节流阀D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B的所述进气口B连通。
一示例中,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换热器C、换热器D及分液器B,所述分液器B包括进口、气路出口和液路出口,所述换热器D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B连通,所述换热器D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气路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出口端与节流阀C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液路出口与节流阀D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节流阀C的出口端和所述节流阀D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B的所述进气口B连通。
低温低压的冷媒经过压缩机B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先流经换热器D变成气液混合状态,然后被气液分离器B分离后分成两路,气路流向换热器C继续换热然后流向节流阀C,液路流向节流阀D。然后换热器C的冷媒经过节流阀B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从气液分离器B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阀D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然后与来自节流阀B的冷媒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冷媒然后进入到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然后流向压缩机进行压缩形成一个循环。避免由于气液两相流导致冷凝器内部紊流距离太远,而导致压降太明显。从而提高系统的能力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冷凝器还包括:换热器G,所述节流阀D的进口端通过所述换热器G与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连通,其中所述换热器G的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液路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G的出口端与所述节流阀D的进口端连通。
低温低压的冷媒经过压缩机B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先流经换热器D变成气液混合状态,然后被分液器B分离后分成两路,气路流向换热器C继续换热然后流向节流阀C,液路流向换热器G进行过冷却后流向节流阀D。然后换热器C冷媒经过节流阀C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从换热器G出来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阀D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然后与来自节流阀C的冷媒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冷媒然后进入到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然后流向压缩机进行压缩形成一个循环。避免由于气液两相流导致冷凝器内部紊流距离太远,而导致压降太明显。从而提高系统的能力能效。
综上所述,具有上述具有本发明分体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系统,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又能够避免冷凝器里面压降太明显而影响系统的性能,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分体式蒸发器;和/或,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冷凝器。
本发明还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上述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空调、除湿器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A,所述分液器A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将在上一级蒸发单元吸热后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A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第三端口与下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换热器单元,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口与压缩机吸气口和/或用热设备相连通,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压缩机和/或用热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m级,所述m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m;其中由1到m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m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A设有M-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A,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A之间的第三端口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包括: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包括:
换热器A单元及换热器B单元,所述换热器A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换热器B单元的制冷剂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分液器A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分液器A。
6.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有多级换热器单元,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顺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且位于节流阀入口和压缩机排气口之间,且每相邻的两级换热器单元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设有一分液器B,所述分液器B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端口与上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用于将在上一级换热器单元放热后的制冷剂引入分液器B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第二端口与下一级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用于将分液器B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送入下一级冷凝器;
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口与制冷剂流路上的节流阀的入口连通,由所述第三端口排出的液态制冷剂至少部分被送往节流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设有n级,所述n级换热器单元的换热面积满足如下关系:S1≥S2≥....Si≥Sn;其中由1到n为沿着制冷剂流向的排序即S1为制冷剂最先流入的换热器单元,Sn为制冷剂最后流入的换热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B设有n-1个,每两个相邻的换热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分液器B,其中至少有两个分液器B之间的第二端口之间设有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换热器单元包括:
换热器C及换热器D,所述换热器D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换热器C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用于将所述分液器B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所述分液器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G,所述换热器G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分液器B的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12.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A,包括第一进气口A、第二进气口A和排气口A;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A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节流阀A的进口端连通;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节流阀A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A连通,所述分液器A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A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为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A连通,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节流阀A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第三端口与节流阀B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节流阀B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连通。
14.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B,包括进气口B和排气口B;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第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B连通,多级换热器单元中的最后一级换热器单元的冷却液出口端与节流阀C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分液器B的第三端口与节流阀D的进口端连通;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节流阀C的出口端和所述节流阀D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B的所述进气口B连通。
15.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和/或,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16.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CN202211412343.XA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5727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2343.XA CN115727572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2343.XA CN115727572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7572A true CN11572757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2343.XA Pending CN115727572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75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6036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7860151B (zh)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050198996A1 (en) Refrigerating machine
EP1992887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JP2010156493A (ja) 冷暖同時運転型空気調和装置
US1157889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S608425B2 (ja) ヒ−トポンプ装置
US1149972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587192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3251473B (zh) 空调装置
CN215951838U (zh)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15727572A (zh)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EP3232138B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of the "free cooling" type with sub-cooler of the refrigerant
JP2012220166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3208028U (zh) 一种空调装置
US11359842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285603B (zh) 热交换器和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CN109682105B (zh) 空调系统
US1139701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012750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9037157U (zh) 冷媒循环系统、制冷设备
CN217274926U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9045775U (zh) 室外换热器结构及空调系统
US11747060B2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