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028U - 一种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028U
CN213208028U CN202021929328.9U CN202021929328U CN213208028U CN 213208028 U CN213208028 U CN 213208028U CN 202021929328 U CN202021929328 U CN 202021929328U CN 213208028 U CN213208028 U CN 213208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odule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93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
张恒
夏兴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93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管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管路中的冷媒同步流经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本实用新型室外换热器做蒸发器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实现较多流路数以降低管内流路,从而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使蒸发器的换热器能力提高,从而提升制热性能。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减少流路数以提升管内流速,从而提升换热系数,使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提高,从而提升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在制冷工况下,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在制热工况下,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现有空调装置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的流路是相同的。然而,室外换热器做蒸发器时,蒸发压力低,压力损失对冷媒制热能力影响大;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冷媒流速对管内换热系数影响大。因而,室外换热器的流路在制热制冷工况时相同导致室外换热器做蒸发器时存在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制热性能不能有效提高;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影响冷媒流速导致换热系数降低,制冷性能不能有效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室外换热器冷媒流路相同导致的制热性能和制冷性能不能有效提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所述管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并联,所述管路中的冷媒同步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空调装置的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管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管路中的冷媒同步流经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本实用新型室外换热器做蒸发器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实现较多流路数以降低管内流路,从而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使蒸发器的换热器能力提高,从而提升制热性能。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减少流路数以提升管内流速,从而提升换热系数,使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提高,从而提升制冷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回路图。
图中附图标记:
1:气液分离器 2:压缩机 3:四通换向阀 4a:上分流管 4b:下分流管 5a:上部换热模块 5b:下部换热模块 6a:上分流器 6b:下分流器 7:室外风机 8:室外节流元件 9:室外换热器 10a:制热并联单向阀 10b: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 10c:下换热器制冷单向阀 11a:气侧截止阀 11b:液侧截止阀 12:室内换热器 13:室内节流元件14: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空调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3、室外换热器9、节流元件(包括室外节流元件8和室内节流元件13)和室内换热器12,室内换热器12通过四通换向阀3与压缩机2连接。当然,一般在四通换向阀3与压缩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气液分离器1。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气侧截止阀11a和液侧截止阀11b。
室外换热器9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室外换热器9包括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模块为上部换热模块5a,第二换热模块为下部换热模块5b。
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串联,管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并联,管路中的冷媒同步流经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
空调装置包括位于室外换热器9一侧的室外风机7,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
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与四通换向阀3连接;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与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一接口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制热并联单向阀10a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连接,通过第三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冷单向阀10c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三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冷单向阀10c、第二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后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和所述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一接口连接。
其中,上部换热模块5a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上分流管4a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分流器-上分流器6a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二分流器-下分流器6b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分流管-下分流管4b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上分流管4a排入上部换热器5a中;b)冷媒在上部换热器5a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两相冷媒经过上分流器6a、下分流器6b进入下部换热器5b;c)液态/两相冷媒在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散热冷凝为过冷液态冷媒进入下分流管4b;d)冷媒依次流经下换热器制冷单向阀10c、室外节流元件8、液侧截止阀11b进入室内节流元件13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冷媒;e)低压两相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2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上部换热器5a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下部换热器5b中冷媒和空气也为逆流换热。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排入室内换热器12中;b)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冷媒经过室内节流元件13进入室外机中;c)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室外节流元件8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状态; d)低压两相状态冷媒流经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后分为两路;e)一路流经上分流器6a进入上部换热器5a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f)另一路经过下分流器6b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流经制热并联单向阀10a,和上部换热器5a流出的低压气态冷媒汇合后一并流入气液分离器1中。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上部换热器5a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器5b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
空调装置为制冷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冷凝器时,冷媒先流经上部换热器5a冷凝为过冷/两相状态后再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冷凝散热;空调装置为制热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蒸发器时,冷媒并联流过上部换热器5a和下部换热器5b中。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冷媒流路差异化,制冷工况做冷凝器时,室外换热器9流路数少(流通面积小)、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冷性能;制热工况做蒸发器时,室外换热器流路数多(流通面积大)、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
上部换热器5a的内容积比下部换热器5b内容积大。制冷工况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沿流程的状态变化依次是:过热态→两相态(干度逐渐降低)→过冷态(过冷度逐渐增加)。在高干度区,冷媒密度小、流速高,压力损失大,因而需要较大流通面积以降低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在低干度区/高过冷区,冷媒密度大、流速低,因而需要较小流通面积以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
本实施例中:制冷工况时,整个室外换热器和空气为逆流换热;制热工况时,上部换热器5a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器5b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逆流换热方式换热温差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有助于提升换热体能。本实施例侧重制冷能力的提升。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和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中和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
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与四通换向阀3连接;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与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一接口通过开关元件-电磁阀14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制热并联单向阀10a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二接口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后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和开关元件-电磁阀14连接。
其中,上部换热模块5a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4a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分流器6a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4b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分流器6b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上分流管4a排入上部换热器5a中;b)冷媒在上部换热器5a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两相冷媒经过上分流器6a、下分流管4b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c)液态/两相冷媒在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散热冷凝为过冷液态冷媒进入下分流器6b;d)冷媒依次流经室外节流元件8、液侧截止阀11b进入室内节流元件13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冷媒;e)低压两相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2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其中,电磁阀14处于打开状态。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整个室外换热器9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排入室内换热器12中;b)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冷媒经过室内节流元件13进入室外机中;c)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室内节流元件8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状态; d)低压两相状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流经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上分流器6a进入上部换热器5a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e)另一路经过下分流器6b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通过下分流管4b后流经制热并联单向阀10a,和上部换热器5a流出的低压气态冷媒在上分流管4a汇合后一并流入气液分离器1中。其中,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整个室外换热器9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
空调装置为制冷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冷凝器时,冷媒先流经上部换热器5a冷凝为过冷/两相状态后再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冷凝散热;空调装置为制热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蒸发器时,冷媒并联流过上部换热器5a和下部换热器5b中。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冷媒流路差异化,制冷工况做冷凝器时,室外换热器9流路数少(流通面积小)、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冷性能;制热工况做蒸发器时,室外换热器流路数多(流通面积大)、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
上部换热器5a的内容积比下部换热器5b内容积大。制冷工况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沿流程的状态变化依次是:过热态→两相态(干度逐渐降低)→过冷态(过冷度逐渐增加)。在高干度区,冷媒密度小、流速高,压力损失大,因而需要较大流通面积以降低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在低干度区/高过冷区,冷媒密度大、流速低,因而需要较小流通面积以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
本实施例中,制冷工况时,整个室外换热器和空气为逆流换热;制热工况时,整个室外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本实施例侧重制冷能力的提升。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上部换热模块5a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模块5b中的冷媒与室外风机7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
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与四通换向阀3连接;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与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二接口通过开关元件-电磁阀14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一接口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与开关元件-电磁阀14和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二接口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制热并联单向阀10a与上部换热模块5a的第一接口连接。
其中,上部换热模块5a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上分流管4a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分流器-上分流器6a连接;下部换热模块5b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二分流器-下分流器6b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分流管-下分流管4b连接。
本实施例侧重制热能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将下部换热器的下分流器、下分流管对调位置,上部采取同样措施。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制冷工况时,上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下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在制热工况时,上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上分流管4a排入上部换热器5a中;b)冷媒在上部换热器5a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两相冷媒经过上分流器6a、下分流管4b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c)液态/两相冷媒在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散热冷凝为过冷液态冷媒进入下分流器6b;d)冷媒依次流经室外节流元件8、液侧截止阀11b进入室内节流元件13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冷媒;e)低压两相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2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其中,电磁阀14处于打开状态。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上部换热器5a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下部换热器5b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空调装置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的流动回路:a)压缩机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气态冷媒并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排入室内换热器12中;b)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中散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冷媒经过室内节流元件13进入室外机中;c)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室内节流元件8中并节流至低压两相状态; d)低压两相状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流经下换热器制热单向阀10b、上分流器6a进入上部换热器5a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e)另一路经过下分流器6b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而后通过下分流管4b后流经制热并联单向阀10a,和上部换热器5a流出的低压气态冷媒在上分流管4a汇合后一并流入气液分离器1中。其中,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
空气流向如图中AIR箭头示意,从左到右。上部换热器5a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器5b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
空调装置为制冷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冷凝器时,冷媒先流经上部换热器5a冷凝为过冷/两相状态后再进入下部换热器5b中进一步冷凝散热;空调装置为制热运行模式,室外换热器9做蒸发器时,冷媒并联流过上部换热器5a和下部换热器5b中。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冷媒流路差异化,制冷工况做冷凝器时,室外换热器9流路数少(流通面积小)、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冷性能;制热工况做蒸发器时,室外换热器流路数多(流通面积大)、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
上部换热器5a的内容积比下部换热器5b内容积大。制冷工况室外换热器做冷凝器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沿流程的状态变化依次是:过热态→两相态(干度逐渐降低)→过冷态(过冷度逐渐增加)。在高干度区,冷媒密度小、流速高,压力损失大,因而需要较大流通面积以降低压力损失以提升换热能力,进而提升系统制热性能;在低干度区/高过冷区,冷媒密度大、流速低,因而需要较小流通面积以提升冷媒流速以提高换热系数、换热能力。
本实施例中:制冷工况时,上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下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制热工况时,上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顺流换热,下部换热器中冷媒和空气为逆流换热。
制冷工况下,实施例1中,冷媒从上部换热器上分流器流出后为两相/过冷液态,进入下换热器的下分流器,由于分流器及其连接的毛细管的阻力较大,导致冷媒压损过大,影响换热能力、制冷性能。而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冷媒从上部换热器上分流器流出后进入下换热器的下分流管,下分流管阻力相对较小,冷媒压损小,热能力、制冷性能相对较高。因而实施例2和实施例3可作为优选方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所述管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并联,所述管路中的冷媒同步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的室外风机,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a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通过第三开关元件10c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三开关元件10c、第二开关元件10b后与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的室外风机,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通过开关元件14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a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0b后与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和开关元件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的室外风机,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所述空调装置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顺流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媒与所述室外风机产生的气流为逆流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通过开关元件14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与节流元件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0b与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0b与开关元件14和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a与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分流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二分流器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分流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分流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接口和若干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分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分流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内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内容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内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内容积。
CN202021929328.9U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空调装置 Active CN213208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9328.9U CN2132080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9328.9U CN2132080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028U true CN21320802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44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9328.9U Active CN2132080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135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郑州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135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郑州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4167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JP5951109B2 (ja) 暖房能力増強用付加ユニット付き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KR20100096858A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6716628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3208028U (zh) 一种空调装置
CN106949657B (zh) 带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734199B1 (en) Air-conditioner system
KR101872783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EP3734192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109386983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8088008B (zh)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3066334U (zh) 一种空调
CN112032826B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8901694U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CN209165862U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KR101416939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KR101146783B1 (ko) 냉매시스템
CN109341160A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CN212457216U (zh) 热泵空调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