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9813A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9813A
CN115719813A CN202110989342.0A CN202110989342A CN115719813A CN 115719813 A CN115719813 A CN 115719813A CN 202110989342 A CN202110989342 A CN 202110989342A CN 115719813 A CN115719813 A CN 115719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lithium
coating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93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晨辉
何建福
刘倩
叶永煌
金海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93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9813A/zh
Priority to EP22860082.1A priority patent/EP427696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05102 priority patent/WO20230247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9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9813A/zh
Priority to US18/449,555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258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该电极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的第一集流体,第一涂覆区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并且,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间隔。该电极组件可以在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进行补锂并避免在补锂的过程中发生析锂和区域过补锂的现象,以进一步提高补锂的效果和保障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为了使电池单体的容量稳定,通常需要对电池单体进行锂离子补充以使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含量充足,从而达到使电池单体具备稳定的容量的目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对电池单体进行锂离子补充以使电池单体具备稳定的容量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其能够使电容量更稳定。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集流体包括有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第一涂覆区涂覆有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涂覆有补锂材料,沿第一集流体的延伸方向,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电极组件发生充放电反应时,第二涂覆区中的补锂材料可以向电解液析出锂离子,以弥补固体电解质膜成型时所消耗的锂离子数量,使得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含量保持充足,从而使电池保持容量稳定,此外,该结构好可以避免在电极组件充放电的过程中补锂材料与活性物质材料直接接触从而产生析锂、嵌锂不均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补锂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电极组件,沿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第一集流体包括超出第二集流体的延伸部分,第二涂覆区位于延伸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第二涂覆区位于延伸部分,使得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分别位于第一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两端,以在涂覆第一集流体的过程中仅进行一次材料切换即可以完成对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过程,便于加工的同时能够减少工序,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将补锂材料设置于第一集流体超出第二集流体的部分区域上,可以避免补锂材料与第二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材料正对而产生析锂或导致补锂效果差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至少部分位于延伸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涂覆在延伸部分的补锂材料与第二集流体上涂覆的活性物质材料出现部分正对,以避免析锂现象的产生;此外,使第一间隔的部分位于延伸部分,当第一集流体为正极集流体时,第一间隔的部分位于延伸部分以外的第一集流体上,使得第二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可以沿卷绕方向延伸超过第一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当第一集流体为负极集流体时,第一间隔可以完全位于延伸部分,使得第一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材料的区域可以沿卷绕方向延伸超过第二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材料的区域,这样,有利于为正极活性物质提供充足的嵌锂位,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涂覆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二涂覆区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涂覆区的中间,并在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之间设置第一间隔,这样,补锂材料在向附近的电解液补充锂离子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可以向两侧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扩散并最终达到嵌锂位,由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可以向两侧的嵌锂位扩散,能够缩短需要嵌入负极活性物质材料中的全部锂离子到达所有嵌锂位置的整体路程,提高整体补锂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该电极组件,相邻两个第二集流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第二涂覆区与第二间隔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集流体为正极集流体时,可以避免涂覆于第二涂覆区的补锂材料与空白的第二集流体相对,或者,可以避免涂覆于第二涂覆区的补锂材料与第二集流体上的涂覆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相对,以进一步避免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空白集流体上析锂,或者,进一步避免由于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总量增加而导致整体的补锂效果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电极组件,第二集流体上设置有第三涂覆区和第四涂覆区,所述第三涂覆区和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隔,第二涂覆区和第三间隔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集流体为负极集流体时,可以防止涂覆于第二涂覆区的补锂材料与第二集流体上涂覆的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层相对,以避免从正极活性物质材料中脱出的锂离子在补锂材料的表面析出导致析锂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沿第一集流体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m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在第一涂覆区上涂覆的活性物质材料与在第二涂覆区上涂覆的补锂材料接触,从而避免产生析锂、区域过补锂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体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依据补锂需求设置第二涂覆区的涂覆面积,第一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均可以用于涂覆补锂材料,也可以将其中一者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另一者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材料,可以使补锂材料的位置布置更具灵活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该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展开后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展开后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电池;
3-控制器;
4-马达;
5-箱体、51-第一箱体部、52-第二箱体部、53-容纳空间;
6-电池单体;
61-电极组件;
611-第一集流体、611a-第一涂覆区、611b-第二涂覆区、611c-第一间隔、611d-延伸部分;
612-第二集流体、612a-第三涂覆区、612b-第四涂覆区、612c-第三间隔;
613-第二间隔;
62-壳体;
63-端盖;
X-第一集流体的延伸方向、Y-第一集流体的厚度方向;
A1-第一表面;
A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电池单体在制成后进行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膜,固体电解质膜即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质的钝化膜层,该层膜在电池单体中能够作为锂离子的优良导体,能够允许锂离子在其中进行传输以使锂离子能够通过其进入到石墨的表面进行脱嵌锂工作,同时,该层膜又能够作为电子绝缘体,用于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短路概率以改善自放电。此外,该层膜还能有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但是,固体电解质膜在形成过程中会消耗掉部分的锂离子,使得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含量减少,造成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可逆容量增加,导致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降低,电池单体的性能下降。
基于此,现有的一些电池单体中通常会添加有补锂材料,当固体电解质膜成型并消耗掉一部分的锂离子时,补锂材料能够向电解液中补充锂离子的含量,以减少甚至避免电池单体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在现有的包含补锂材料的电池单体结构中,有一些是通过利用隔离膜将补锂材料与电极组件隔开,在这种结构中,不仅工艺复杂,需要额外加工用于隔开补锂材料和电极组件的隔离膜,还要对补锂材料进行额外的导电连接,可靠性差,容易影响补锂的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当代技术人员设计在负极极片的表面贴覆、喷涂或者蒸镀一层补锂材料,但是由于负极极片上涂覆的活性材料本身就存在薄厚不均的情况,在涂覆补锂材料时控制补锂材料的均匀性也较为困难,当补锂材料在负极极片的表面涂覆不均匀时,容易导致区域过补锂和区域补锂不足,区域过补锂部分剩余的补锂材料会持续停留在极片的表面并阻止其他锂离子嵌入,最终导致极片的表面出现锂枝晶,而锂枝晶的生长会刺破隔离膜,从而对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而区域补锂不足则使得补锂效果不理想。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集流体,该第一集流体包括有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第一涂覆区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则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并使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之间设置有间隔,这样,第二涂覆区在电池单体进行充放电的时候可以持续地向电解液中析出锂离子以保持电解液中锂离子的含量充足,这样,在可以达到补锂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析锂现象的出现,提高电池单体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电极组件适用于电池单体以及包含该电池单体的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装置。
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2,电池2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2可以设置在车辆1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2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2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车辆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和马达4,控制器3用来控制电池2为马达4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2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2包括箱体5和电池单体6,电池单体6容纳于箱体5内。
箱体5用于容纳电池单体6,箱体5可以是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5可以包括第一箱体部51和第二箱体部52,第一箱体部51与第二箱体部52相互盖合,第一箱体部51和第二箱体部5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53。第二箱体部52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51为板状结构,第一箱体部5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53的箱体5;第一箱体部51和第二箱体部52也均可以是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5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空间53的箱体5。当然,第一箱体部51和第二箱体部5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为提高第一箱体部51与第二箱体部52连接后的密封性,第一箱体部51与第二箱体部52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件,比如,密封胶、密封圈等。
假设第一箱体部5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52的顶部,第一箱体部51亦可称之为上箱盖,第二箱体部52亦可称之为下箱体。
在电池2中,电池单体6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6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6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6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6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5内;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6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图中未示出),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5内。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6的爆炸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单体6可以包括电极组件61、壳体62、端盖63和电解液(图中未示出),电极组件61可以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件(在图中均未标出)。电池单体6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部。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部。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件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61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壳体62可以为一端具有开口,也可以在两端具有开口,端盖63盖合于壳体62的开口处,以与壳体62共同形成容纳电极组件61和电解液的容纳空间。可选地,壳体62和端盖63可以为同一种材料制成,例如壳体62和端盖63可以均为铝制,这样,可以便于焊接壳体62和端盖63,或者,壳体62和端盖63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壳体62和端盖63可以分别采用不同金属制成,并且,可以使用铆接等其他的连接方法连接壳体62和端盖63。
请参见图4至图5,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6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展开后的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61,该电极组件61包括第一集流体611,第一集流体611包括有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第一涂覆区611a涂覆有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611b涂覆有补锂材料,沿第一集流体611的延伸方向X,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611c。
如前述,活性物质材料包括有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和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正极活性物质材料被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材料被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可以包括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可以包括碳或硅等。
补锂材料可以用于向电解液中补充锂离子的含量,以供涂覆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进行嵌锂反应,补锂材料可以包括含锂氧化物、锂箔等材料,其可以被复合到正极集流体上,也可以被复合到负极集流体上形成锂源,并不断地向电解液中补充锂离子。
第一集流体611可以为正极集流体,也可以为负极集流体。当第一集流体611为正极集流体时,第一涂覆区611a可以用于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而第二涂覆区611b用于涂覆补锂材料。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的涂覆长度和涂覆厚度会影响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量和补锂材料的涂覆量,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量和补锂材料的涂覆量可以依据电池单体6的型号设置。补锂材料可以被涂覆于第一集流体611上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也可以被设置于第一集流体611上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当补锂材料和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接触时,由于难以保证补锂材料与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接触处的涂覆厚度均匀,容易在补锂材料涂覆厚度较大的区域发生过补锂,导致极片析锂;当补锂材料和正极活性物质材料接触时,则容易导致正极活性物质层过厚,内部的锂离子不容易被释放,导致补锂的效果差。如图4或图5所示,在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611c,这样,第一间隔611c可以将第一涂覆区611a上涂覆的活性物质材料和第二涂覆区611b上涂覆的补锂材料隔开,既可以降低析锂现象发生的概率,也可以提高锂离子的释放效率,从而提高补锂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电极组件61还包括第二集流体612,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卷绕形成电极组件61,沿电极组件61的卷绕方向(与第一集流体611的延伸方向X平行),第一集流体611包括超出第二集流体612的延伸部分611d,第二涂覆区611b位于延伸部分611d。
第二集流体612与第一集流体的极性相反,可以为正极集流体,也可以为负极集流体。将补锂材料设置在第一集流体611沿卷绕方向超出第二集流体612的延伸部分611d,这样,可以对第一集流体611先后进行补锂材料的涂覆和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加工方便,只需要切换一次材料;并且,在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之间仅需要设置一个第一间隔611c,可以将第一集流体611上的更多表面积用于涂覆补锂材料或活性物质材料,以提高对第一集流体611表面积的利用率。
请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展开后的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间隔611c至少部分位于延伸部分611d。
在电极组件61中,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和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的量通常需要相互匹配以保证电芯的容量,为给正极活性物质材料提供充足的嵌锂位,通常需要使电极组件61形成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层延伸超过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层的结构,也即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的长度需要覆盖超过正极活性物质材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长度。
如图5所示,当第一集流体611是负极集流体时,为形成上述结构,第一间隔611c可以完全位于延伸部分611d,并且,至少部分的第一涂覆区611a也位于延伸部分611d以覆盖并超出第二集流体612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区域。
如图6所示,当第一集流体611是正极集流体时,为形成上述结构,则可以设置部分的第一间隔611c位于延伸部分611d,而部分的第一间隔611c位于延伸部分611d以外的部分,当第一集流体611与第二集流体612卷绕时,该部分的第一间隔611c可与第二集流体612上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层相对,以使第二集流体612上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层覆盖并超出第一集流体612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区域。
请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61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集流体6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涂覆区611a,相邻两个的第一涂覆区611a之间设置有第二涂覆区611b。
第一集流体611上可以间隔地布置两个第一涂覆区611a,第一涂覆区611a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材料,可以为正极活性物质材料,也可以为负极活性物质材料。
当第一涂覆区611a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时,在两个第一涂覆区611a的中间留置的第二涂覆区611b用于涂覆补锂材料,这样,在电池单体6的循环使用中,补锂材料可以向电解液中补充锂离子,而锂离子可以向两侧的第一涂覆区611a扩散,并最终嵌入到第一涂覆区611a上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层中,可以缩短锂离子的运动路径,提高嵌锂的效率。当第一涂覆区611a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材料时,在两个第一涂覆区611a的中间留置的第二涂覆区611b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同样可以缩短补锂材料到达嵌锂位置的距离,提高嵌锂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体611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涂覆区611a,在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涂覆区611a之间可以均设置有第二涂覆区611b,可选地,第一集流体611还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间隔611c,在相邻的第一涂覆区611a和第二涂覆区611b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间隔611c以避免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接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7,电极组件61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集流体612,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卷绕形成电极组件61,相邻两个第二集流体61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613,第二涂覆区611b与第二间隔613相对设置。
补锂材料与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分别位于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上相对的两个表面时,在电池单体6充放电电压的作用下,正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容易迁移到补锂材料的表层析出,使得补锂材料的表面出现析锂现象,并且,析出的锂也会进一步阻止补锂材料中的锂离子脱出到电解液中,进而影响补锂的效果。当第一集流体611为负极集流体时,第一涂覆区611a用于涂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611b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多个第二集流体612均用于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使第二涂覆区611b与相邻的第二集流体612间的第二间隔613相对设置,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涂覆区611b上的补锂材料和第二集流体612上的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相对,造成补锂材料的表面产生析锂,这样,可以在保证补锂效果的同时,降低电池单体6的析锂概率以提高其安全性能。
补锂材料与正极集流体相对时,补锂材料中的锂离子在电池单体6充放电电压的作用下,也可能在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产生析锂,影响电池单体6的安全性能。当第一集流体611为正极集流体时,第一集流体611上的第一涂覆区611a用于涂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第二涂覆区611b用于涂覆补锂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涂覆在第二涂覆区611b上的补锂材料与空白未涂覆的第二集流体612相对,以避免补锂材料中脱出的锂最终在第二集流体612的表面产生析锂,影响电池单体6的安全使用。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61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极组件61还包括第二集流体612,第一集流体611和第二集流体612卷绕形成该电极组件61,第二集流体612上设置有第三涂覆区612a和第四涂覆区612b,第三涂覆区612a和第四涂覆区612b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隔612c,第二涂覆区611b和第三间隔612c相对设置。
第二集流体612上设置有第三涂覆区612a和第四涂覆区612b,并在第三涂覆区612a和第四涂覆区612b之间设置第三间隔612c,即在第二集流体612上设置一段空白的集流体空置区域。当第一集流体611为负极集流体时,使涂覆有补锂材料的第二涂覆区611b与第三间隔612c相对,这样,可以避免涂覆有补锂材料的第二涂覆区611b与第二集流体上612上的第三涂覆区612a或第四涂覆区612b相对,以避免涂覆于第三涂覆区612a或第四涂覆区612b上的正极活性物质材料中脱出的锂在补锂材料的表面产生析锂,影响电池单体6的安全性能,以及,影响补锂的效果。
请参见图4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611c沿第一集流体611延伸方向X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mm。
第一间隔611c用于将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分隔开,以避免补锂材料与活性物质材料接触产生析锂、区域过补锂等现象。使第一间隔611c沿第一集流体611延伸方向X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mm,使得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可以保持一定间距而不重叠。
请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61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第一集流体611可以包括有沿其厚度方向Y相对的第一表面A1和第二表面A2,第二涂覆区611b位于第一表面A1和/或第二表面A2
可选地,第一集流体611的两个表面A1和A1可以均涂覆有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也可以将第一集流体611的两个表面A1和A1中的一者用于涂覆活性物质材料,另一者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当将第一集流体611上的一个表面例如A1用于涂覆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则第二集流体612上与A1相对的表面可以对应设置有第三间隔612c,或者,设置第二间隔613,不需要对两处相对位置做特殊设置,加工方便。
如图9所示,当将第二集流体612上的两个表面A1和A2均涂覆有补锂材料和活性物质材料,这样,在补锂材料所需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短第二涂覆区611b沿第一集流体611延伸方向X的长度,补锂材料可以双面同时涂覆以减短涂覆时间。此外,在两个表面A1和A2均涂覆有补锂材料,可以设置不同的涂覆长度,以分别适应于不同的补锂需求。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提供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有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涂覆有活性物质材料,所述第二涂覆区涂覆有补锂材料,沿所述第一集流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所述延伸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延伸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涂覆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相邻两个的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二间隔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二集流体上设置有第三涂覆区和第四涂覆区,所述第三涂覆区和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隔,所述第二涂覆区和所述第三间隔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大于或等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
1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CN202110989342.0A 2021-08-26 2021-08-26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ending CN115719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342.0A CN115719813A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22860082.1A EP4276963A1 (en) 2021-08-26 2022-07-12 Electrode assembly, cell, battery, and power device
PCT/CN2022/105102 WO2023024736A1 (zh) 2021-08-26 2022-07-12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18/449,555 US20230402580A1 (en) 2021-08-26 2023-08-14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342.0A CN115719813A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9813A true CN115719813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9342.0A Pending CN115719813A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2580A1 (zh)
EP (1) EP4276963A1 (zh)
CN (1) CN115719813A (zh)
WO (1) WO202302473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489A (zh) * 2020-05-07 2020-07-24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及补锂方法
CN111554878A (zh) * 2020-05-08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31034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01250A (zh) * 2020-12-29 2021-04-2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US20210210750A1 (en) * 2019-04-11 2021-07-0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Lithium-supplement layer and its negative electrode sheet,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8963B2 (ja) * 2006-08-29 2012-02-15 Fdk株式会社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73106B1 (ko) * 2008-12-26 2015-11-30 제이에무에나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권회형 축전지
JP6401198B2 (ja) * 2016-02-18 2018-10-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684035B2 (ja) * 2018-05-29 2020-04-2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10750A1 (en) * 2019-04-11 2021-07-0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Lithium-supplement layer and its negative electrode sheet,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device
CN111446489A (zh) * 2020-05-07 2020-07-24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及补锂方法
CN111554878A (zh) * 2020-05-08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31034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01250A (zh) * 2020-12-29 2021-04-2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4736A1 (zh) 2023-03-02
US20230402580A1 (en) 2023-12-14
EP4276963A1 (en) 2023-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92108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11757161B2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 consuming device
CN214254666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413379B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21621394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788451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7740570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4254487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749959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5299297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606020B (zh)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单体以及电池
CN218918945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414634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123434A1 (en) Electrode Plate,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liance
CN21687212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5719813A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176372A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218414630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17702U (zh) 电池单体的正极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216254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350608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017704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017701U (zh) 电池单体的正极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040511U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CN219163430U (zh)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