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2193A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12193A CN115712193A CN202211561729.7A CN202211561729A CN115712193A CN 115712193 A CN115712193 A CN 115712193A CN 202211561729 A CN202211561729 A CN 202211561729A CN 115712193 A CN115712193 A CN 1157121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element
- lens
- image
- imaging optical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3261 Ovarian theca cell tum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2 image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15659 rs20110798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62467 rs74542338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85 shape-memo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644 the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2—Telecentric objectives or lens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06月08日;申请号为:202010511052.0;发明名称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六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发明提供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以及
4.20<Dr4r5/T34<20.0。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且还包含一光圈。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
0.30<Dr4r5/ΣCT<2.50;以及
0.80<SL/TL<2.0。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TL/f<2.60;
0.30<Dr4r5/ΣCT<2.50;以及
CT1/CT2<0.90。
本发明又再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还包含设置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之间的一反射元件。六片透镜中至少有一片透镜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六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为塑胶材质。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至少一片透镜为一非圆形透镜。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短距离为Dmin,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
0.03<Y11/ImgH<0.50;
27.0度<HFOV<60.0度;以及
Dmin/Dmax<0.80。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上,且取像装置的高度小于8.0毫米。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上,且取像装置的开口短边距离小于2.500毫米。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位于电子装置的同一侧的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取像装置,其中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上。
当TL/f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总长与视角大小,以满足更多元的应用装置规格。
当Dr4r5/T34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具备足够的空间,以放置其他光学元件,进而达成更多样的应用设计。
当Dr4r5/ΣCT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距与透镜厚度之间的比例,使特定位置具备足够空间以缓和光路偏移量。
当SL/TL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控制光圈位置,以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拥有较小的物侧端开口。
当CT1/CT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比例,以控制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体积大小。
当Y11/ImgH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确保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在小开口的情形下仍可有足够的面积接收光线。
当HFOV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撷取最普遍使用的图像范围,以满足多数的产品需求。
当Dmin/Dmax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节省模块空间,以达到微型化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3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9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5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1绘示图20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2绘示图20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6绘示图25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Y11、Dr4r5以及部分透镜的反曲点的示意图。
图28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与参数ImgH的示意图。
图29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单一非圆形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m、10n、10p、10q、10r…取像装置
11…成像镜头
12…驱动装置
13…电子感光元件
14…图像稳定模块
20、30、40…电子装置
21、31…闪光灯模块
22…对焦辅助模块
23…图像信号处理器
24、44…显示面板
25…图像软件处理器
26…被摄物
P…反曲点
H…取像装置的高度
W…取像装置的开口短边距离
SEA…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
OA1…第一光轴
OA2…第二光轴
100、200、300、400、500、600…光圈
101、201、301、501、601…光阑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物侧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像侧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物侧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像侧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物侧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像侧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镜
141、241、341、441、541、641…物侧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像侧表面150、250、350、450、550、650…第五透镜
151、251、351、451、551、651…物侧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像侧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第六透镜
161、261、361、461、561、661…物侧表面
162、262、362、462、562、662…像侧表面
170、270、370、470、570、670…棱镜
170”、270”、370”、470”、570”、670”…反射棱镜
180、280、380、480、580、680…滤光元件
190、290、390、490、590、690…成像面
195、295、395、495、595、695…电子感光元件
Dmin…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短距离
Dmax…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长距离
Dr4r5…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ImgH…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
Y1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X…X轴方向
Y…Y轴方向
D…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对角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透镜,并且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其中,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有效控制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进光孔径的有效半径,以减小取像装置开口,使其符合产品外型需求。
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借此,可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满足微型化的需求。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且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控制第二透镜的光线入射与出射角度,以避免角度过大而产生全反射。
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借此,可修正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色差。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可平衡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球差与彗差。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借此,可平衡第三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以达到补正效果。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提供第四透镜具备汇聚光线的能力,以达到小型化的目的。
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增加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对称性,以提升图像品质。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可辅助缩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后焦,并同时修正离轴像差。
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修正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像散。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有利于缩短后焦,以达成微型化的需求。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有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借此,可修正畸变,以避免周边图像变形。在部分情况下,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借此,可控制光线入射于成像面的入射角度,以维持周边图像亮度。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借此,可加强修正畸变。请参照图27,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的反曲点P的示意图。图27绘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反曲点作为示例性说明,然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各透镜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反曲点。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可皆具有一空气间隔,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可为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由于粘合透镜的工艺较非粘合透镜复杂,特别在两透镜的粘合面需拥有高准度的曲面,以便达到两透镜粘合时的高密合度,且在粘合的过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响整体光学成像品质。因此,本发明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可皆具有一空气间隔,可确保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组装的简易性,以增加组装合格率。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70<TL/f<5.0。借此,可平衡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总长与视角大小,以满足更多元的应用装置规格。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TL/f<3.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25<TL/f<2.60。
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20<Dr4r5/T34。借此,可使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具备足够的空间,以放置其他光学元件,进而达成更多样的应用设计。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6.0<Dr4r5/T34<20.0。请参照图27,系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Dr4r5的示意图。
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0<Dr4r5/ΣCT<2.50。借此,可平衡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距与透镜厚度之间的比例,使特定位置具备足够空间以缓和光路偏移量。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75<Dr4r5/ΣCT<1.50。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还包含一光圈,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0<SL/TL<2.0。借此,可控制光圈位置,以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拥有较小的物侧端开口。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SL/TL<1.30。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即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总长的一半),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Y11/ImgH<0.50。借此,可确保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在小开口的情形下仍可有足够的面积接收光线。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03<Y11/ImgH<0.40。请参照图27和图28,其中图27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Y11的示意图,且图28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SEA与参数ImgH的示意图。图28中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SEA为矩形,对应于有效感测区域SEA长边的方向为X轴方向,且对应于有效感测区域SEA短边的方向为Y轴方向,其中ImgH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SEA的对角线方向D。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7.0[度]<HFOV<60.0[度]。借此,可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撷取最普遍使用的图像范围,以满足多数的产品需求。
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0<V1<40.0。借此,可提升第一透镜的光路控制能力,同时增加设计自由度,以满足更严苛的规格需求。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2.0<V1<30.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2.0<V1<23.0。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0<f/f1<0.50。借此,可避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物侧端的屈折力过强,进而避免因为光路偏折过大而需要更大的透镜有效半径。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30<f/f1<0.10。
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R4/R3|<0.50。借此,可使第二透镜像侧表面具备较强的光路控制能力,以缓和折射角度。
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0<(R7+R8)/(R7-R8)<1.20。借此,可使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备较强的偏折能力,以控制光路走向。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值为Vdmi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0<Vdmin<20.0。借此,可有效修正不同波段的聚焦位置,以避免图像重叠的情形产生。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3<ImgH/f<1.50。借此,可使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调整为较佳地视场角度,有利于应用在不同领域。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0<f/f4<2.0。借此,可提供主要汇聚能力,以控制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体积大小。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CT1/CT4<0.90。借此,可控制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比例,以避免取像装置整体高度过高。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T34/T45<40.0。借此,可平衡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间的空间配置,以降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敏感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30<T34/T45<25.0。
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R8+R9)/(R8-R9)<0。借此,可有效平衡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的面型,使第四透镜具备较强的光路控制能力,并利用第五透镜加以修正。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CT1/CT2<0.90。借此,可平衡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比例,以控制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体积大小。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0<Y11/R1<0。借此,有利于缩小取像装置的开口大小,同时具备足够的视场角度。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0<T34/(T45+T56)<5.0。借此,可平衡透镜间的距离,以利于提升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组装合格率。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Fno<2.80。借此,可有效调配入光孔径,确保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入光量,以提升图像亮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0<Fno≤2.50。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于成像光路上在被摄物至成像面间选择性设置至少一反射元件,如棱镜或反射镜等,以提供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较高弹性的空间配置,使电子装置的轻薄化不受制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光学总长度。其中,反射元件可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借此,可提供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不同的光路走向,以更弹性的使用镜头空间,进而满足更严苛的规格需求。其中,反射元件可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其中,反射元件可为塑胶棱镜且折射率为Nr,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530<Nr<1.540;借此,可控制成本并提升模块量产的可行性。请参照图2,绘示有反射元件(反射棱镜170”)设置于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元件位置处产生转折的示意图。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也可选择性配置两个以上的反射元件,本发明不以附图所揭露的反射元件的种类、数量、光路走向与位置为限。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光圈可具有非圆形的开口,其可依需求呈现为一多边形开口。借此,可有效控制模块外观,以利于搭配其他电子模块。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折射率最大值为N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64<Nmax<1.75。借此,可提供透镜足够的光路偏折能力,同时控制其制造成本并稳定合格率。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有至少一片透镜为一非圆形透镜。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短距离为Dmin,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长距离为D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min/Dmax<0.80。借此,可有效节省模块空间,以达到微型化的市场需求。请参照图29,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单一非圆形透镜的结构及参数Dmin和Dmax示意图。
本发明所揭露的取像装置,包含上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上,其中取像装置的高度H可小于8.0毫米。借此,有助于控制产品的厚度,以提供可携式的便利性。请参照图23,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高度H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高度H与第一光轴OA1平行配置。
本发明所揭露的取像装置,其开口短边距离W可小于2.500毫米。借此,在满足规格条件的需求下,可将外观的影响降至最低,以满足市场需求。其中,取像装置的开口可为圆形或非圆形,若开口为圆形,则所述开口短边距离为圆形的直径;若开口为矩形,则所述开口短边距离为矩形的短边的长度;若开口为其它形状,则所述开口短边距离为该形状外切矩形的短边长度。请参照图23,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开口短边距离W的示意图。
上述本发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和取像装置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之功效。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增加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并降低外在环境温度变化对成像的影响,而玻璃透镜可使用研磨或模造等技术制作而成。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球面或非球面(ASP),其中球面透镜可减低制造难度,而若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则可借此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缩减透镜数目,并可有效降低本发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总长。进一步地,非球面可以塑胶射出成型或模造玻璃透镜等方式制作而成。其中,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有至少一片透镜为塑胶材质。借此,可增加透镜设计的自由度,并提升量产的可行性。其中,第一透镜可为塑胶材质。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若透镜表面为非球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光学有效区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为非球面。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选择性地在任一(以上)透镜材料中加入添加物,以改变透镜对于特定波段光线的穿透率,进而减少杂散光与色偏。例如:添加物可具备滤除系统中600纳米至800纳米波段光线的功能,以助于减少多余的红光或红外光;或可滤除350纳米至450纳米波段光线,以减少多余的蓝光或紫外光,因此,添加物可避免特定波段光线对成像造成干扰。此外,添加物可均匀混和于塑料中,并以射出成型技术制作成透镜。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凸面可位于透镜表面近光轴处;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凹面可位于透镜表面近光轴处。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区域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可为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屈折力或焦距。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所述透镜表面的反曲点(InflectionPoint),指透镜表面曲率正负变化的交界点。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于成像光路上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可选择性配置一片以上的成像修正元件(平场元件等),以达到修正图像的效果(像弯曲等)。该成像修正元件的光学性质,比如曲率、厚度、折射率、位置、面型(凸面或凹面、球面或非球面、绕射表面及菲涅尔表面等)可配合取像装置需求而做调整。一般而言,较佳的成像修正元件配置为将具有朝往物侧方向为凹面的薄型平凹元件设置于靠近成像面处。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可设置有至少一光阑,其可位于第一透镜之前、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之后,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可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图像品质。
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光圈的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图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视场角。
本发明可适当设置一可变孔径元件,该可变孔径元件可为机械构件或光线调控元件,其可以电或电信号控制孔径的尺寸与形状。该机械构件可包含叶片组、屏蔽板等可动件;该光线调控元件可包含滤光元件、电致变色材料、液晶层等遮蔽材料。该可变孔径元件可通过控制图像的进光量或曝光时间,强化图像调节的能力。此外,该可变孔径元件也可为本发明的光圈,可通过改变光圈值以调节图像品质,如景深或曝光速度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且图3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棱镜17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光阑101、第六透镜160、滤光元件(Filter)180与成像面1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95设置于成像面1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110、120、130、140、150、1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1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2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1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1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170(反射棱镜1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二透镜120及第三透镜1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1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及第六透镜160皆为非圆形透镜。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X:非球面与光轴的交点至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平行于光轴的位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光圈值为Fno,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4.24毫米(mm),Fno=2.49,HFOV=30.0度(deg.)。
棱镜170(反射棱镜170”)的折射率为Nr,其满足下列条件:Nr=1.517。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折射率最大值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Nmax=1.669。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当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大于其余透镜的折射率,因此Nmax等于第一透镜110与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值为Vdmin,其满足下列条件:Vdmin=19.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当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三透镜130的阿贝数小于其余透镜的阿贝数,因此Vdmin等于第一透镜110与第三透镜130的阿贝数。
第一透镜110的阿贝数为V1,其满足下列条件:V1=19.45。
第一透镜11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CT1/CT2=0.65。
第一透镜11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CT1/CT4=0.47。
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13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Dr4r5/T34=8.37。在本实施例中,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指二相邻透镜的二相邻镜面之间于光轴上的间距。
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45=3.74。
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至第三透镜物侧表面13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ΣCT,其满足下列条件:Dr4r5/ΣCT=0.93。在本实施例中,ΣCT为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45+T56)=1.06。
第二透镜物侧表面121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R4/R3|=0.21。
第四透镜物侧表面141的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像侧表面142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R7+R8)/(R7-R8)=1.06。
第四透镜像侧表面142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物侧表面151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R8+R9)/(R8-R9)=-0.65。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f/f1=-0.12。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f4=1.06。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其满足下列条件:Y11/R1=-0.39。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Y11/ImgH=0.37。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ImgH/f=0.54。
光圈100至成像面19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9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SL/TL=1.02。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9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TL/f=1.99。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mm),且表面0到19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到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到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至图6,其中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且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4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2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棱镜27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光阑201、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滤光元件280与成像面2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95设置于成像面2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210、220、230、240、250、2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4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5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2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2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2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2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2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2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270(反射棱镜2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二透镜220及第三透镜2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2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260及成像面2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及第六透镜260皆为非圆形透镜。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7至图9,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9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7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3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棱镜37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光阑301、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滤光元件380与成像面3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95设置于成像面3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310、320、330、340、350、3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7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8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3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3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3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3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370(反射棱镜3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二透镜320及第三透镜3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3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360及成像面3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及第六透镜360皆为非圆形透镜。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10至图12,其中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0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4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棱镜47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滤光元件480与成像面4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95设置于成像面4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410、420、430、440、450、4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10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11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4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4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4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4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4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4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470(反射棱镜4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二透镜420及第三透镜4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4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460及成像面4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及第六透镜460皆为非圆形透镜。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13至图15,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5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3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5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棱镜57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光阑501、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滤光元件580与成像面5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595设置于成像面5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510、520、530、540、550、5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13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14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5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5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5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5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570(反射棱镜2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二透镜520及第三透镜5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5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560及成像面5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及第六透镜560皆为非圆形透镜。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6至图18,其中图1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中光路经由反射棱镜转折且为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短边方向上的切面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6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695。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棱镜67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光阑601、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滤光元件680与成像面69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695设置于成像面690上。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包含六片单一非粘合透镜(610、620、630、640、650、66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其中,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在图16中,取像装置的光路没有转折,然可以理解的是能透过反射棱镜将光路转折。如图17所示,配置有反射棱镜670”以反射入射光线,使光路在反射棱镜670”位置处产生转折。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6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6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棱镜670(反射棱镜670”)的材质为塑胶,其设置于第二透镜620及第三透镜63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滤光元件68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660及成像面69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对应于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的短边方向上成像位置与光轴间最大距离为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最大成像高度的0.6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及第六透镜660皆为非圆形透镜。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为一相机模块。取像装置10包含成像镜头11、驱动装置12、电子感光元件13以及图像稳定模块14。成像镜头11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用于承载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镜筒(未另标号)以及支持装置(Holder Member,未另标号),成像镜头11也可改为配置其他实施例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取像装置10利用成像镜头11聚光产生图像,并配合驱动装置12进行图像对焦,最后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13并且能作为图像资料输出。
驱动装置12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Focus)功能,其驱动方式可使用如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VCM)、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压电系统(Piezoelectric)、以及记忆金属(Shape Memory Alloy)等驱动系统。驱动装置12可让成像镜头11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图像。此外,取像装置10搭载一感光度佳及低噪声的电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设置于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成像面,可真实呈现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良好成像品质。
图像稳定模块14例如为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驱动装置12可搭配图像稳定模块14而共同作为一光学防手震装置(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通过调整成像镜头11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图像,或利用图像软件中的图像补偿技术,来提供电子防手震功能(ElectronicImage Stabilization,EIS),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20至图22,其中图2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1绘示图20的电子装置之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22绘示图20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包含上述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取像装置10a、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取像装置10d、闪光灯模块21、对焦辅助模块22、图像信号处理器23(Image Signal Processor)、显示面板24以及图像软件处理器25。取像装置10及取像装置10a皆配置于电子装置20的同一侧且皆为单焦点。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取像装置10d及显示面板24皆配置于电子装置20的另一侧,以使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及取像装置10d可作为前置镜头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取像装置10a、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及取像装置10d皆具有与取像装置10类似的结构配置。详细来说,取像装置10a、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及取像装置10d各包含一成像镜头、一驱动装置、一电子感光元件以及一图像稳定模块。其中,取像装置10a、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及取像装置10d的成像镜头各包含一光学镜组、用于承载光学镜组的一镜筒以及一支持装置。
取像装置10为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a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b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c为一超广角取像装置,且取像装置10d为一飞时测距(Timeof Flight,ToF)取像装置。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与取像装置10a具有相异的视角,使得电子装置20可取得不同范围与细致度的图像,以满足多种拍摄情境。另外,取像装置10d系可取得图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20以包含多个取像装置10、10a、10b、10c、10d为例,但取像装置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26时,电子装置20利用取像装置10或取像装置10a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2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22提供的被摄物26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图像信号处理器23进行图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产生的图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2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此外,电子装置20也可利用取像装置10b、取像装置10c或取像装置10d进行拍摄。显示面板24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图像软件处理器25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图像拍摄以及图像处理。经由图像软件处理器25处理后的图像可显示于显示面板24。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e为一相机模块,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具有非圆形透镜和反射棱镜170”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沿光路由被摄物(未绘示)至成像面190依序具有第一光轴OA1、反射棱镜170”与第二光轴OA2,其中取像装置10e的高度H方向平行于第一光轴OA1。
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e的高度H为6.25毫米,且取像装置10e的开口短边距离W为1.700毫米,如此可利于控制产品的厚度,以满足可携式的便利性,此外,在满足规格条件的需求下,可将外观的影响降至最低,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30包含上述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f、取像装置10g、取像装置10h、取像装置10i、取像装置10j、取像装置10k、取像装置10m、取像装置10n、闪光灯模块31、对焦辅助模块、图像信号处理器、显示面板以及图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f、取像装置10g、取像装置10h、取像装置10i、取像装置10j、取像装置10k、取像装置10m与取像装置10n系皆配置于电子装置30的同一侧,而显示面板则配置于电子装置30的另一侧。并且,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f、取像装置10g、取像装置10h、取像装置10i、取像装置10j、取像装置10k、取像装置10m与取像装置10n皆具有与取像装置10类似的结构配置,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取像装置10e为具有反射元件(反射棱镜170”)配置的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f为具有反射元件配置的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g为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h为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i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j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k为一超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m为一超广角取像装置,且取像装置10n为一飞时测距取像装置。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f、取像装置10g、取像装置10h、取像装置10i、取像装置10j、取像装置10k与取像装置10m具有相异的视角,使得电子装置3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其中,取像装置10e与取像装置10f的反射元件配置可调整光轴方向,使取像装置10e与取像装置10f总长不受限于电子装置30的厚度。另外,取像装置10n可取得图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30以包含多个取像装置10e、10f、10g、10h、10i、10j、10k、10m、10n为例,但取像装置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30利用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f、取像装置10g、取像装置10h、取像装置10i、取像装置10j、取像装置10k、取像装置10m及取像装置10n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31进行补光,并且以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5及图26,其中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26绘示图25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40包含上述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e、取像装置10p、取像装置10q、取像装置10r以及显示面板44。取像装置10e与显示面板44皆配置于电子装置40的同一侧,借以可在摄影时同时看见使用者方向的拍摄图像。此外,取像装置10e的开口为非圆形开口,借以可有效控制模块外观,以利于搭配其他电子模块。取像装置10p、取像装置10q与取像装置10r皆配置于电子装置40的另一侧,其中,取像装置10p为超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q为广角取像装置,且取像装置10r为望远取像装置。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p、取像装置10q与取像装置10r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4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上述电子装置40以包含多个取像装置10e、10p、10q、10r为例,但取像装置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0和取像装置10e并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取像装置10和取像装置10e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取像装置10和取像装置10e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图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路监控设备、行车记录器、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上述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该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以及
4.20<Dr4r5/T34<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1.0<TL/f<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其满足下列条件:
10.0<V1<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f1<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反射元件,其中该反射元件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6.0<Dr4r5/T34<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R4/R3|<0.50;以及
0.50<(R7+R8)/(R7-R8)<1.20。
9.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该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且还包含一光圈,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光圈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
0.30<Dr4r5/ΣCT<2.50;以及
0.80<SL/TL<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值为Vdmin,其满足下列条件:
12.0<Vdmin<20.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53<ImgH/f<1.50。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圈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SL/TL<1.30;以及
0.10<CT1/CT4<0.90。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2.0<T34/T45<40.0。
15.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该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且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TL/f<2.60;
0.30<Dr4r5/ΣCT<2.50;以及
CT1/CT2<0.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六片透镜中各二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
-1.0<(R8+R9)/(R8-R9)<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4r5,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其满足下列条件:
0.75<Dr4r5/ΣCT<1.50。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Y11/R1<0。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T34/(T45+T56)<5.0。
20.一种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该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其中,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还包含一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之间,该六片透镜中至少有一片透镜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该六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为塑胶材质;
其中,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至少一片透镜为一非圆形透镜,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短距离为Dmin,该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L/f<5.0;
0.03<Y11/ImgH<0.50;
27.0度<HFOV<60.0度;以及
Dmin/Dmax<0.8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0.30<f/f1<0.10;以及
1.0<Fno<2.8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该第一透镜为塑胶材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Y11/ImgH<0.40。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其中该光圈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SL/TL<2.0;以及
1.0<TL/f<3.0。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为一塑胶棱镜,该反射元件的折射率为Nr,其满足下列条件:
1.530<Nr<1.540。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其中该光圈具有非圆形的开口,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所有透镜中的折射率最大值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1.64<Nmax<1.75。
28.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该成像面上;
其中,该取像装置的高度小于8.0毫米。
2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该成像面上;
其中,该取像装置的开口短边距离小于2.500毫米。
3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取像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与该取像装置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同一侧,该取像装置包含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且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用光学镜片组的该成像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6645 | 2020-05-20 | ||
TW109116645A TWI721888B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202010511052.0A CN113703128B (zh) | 2020-05-20 | 2020-06-08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11052.0A Division CN113703128B (zh) | 2020-05-20 | 2020-06-08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12193A true CN115712193A (zh) | 2023-02-24 |
Family
ID=7603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61729.7A Pending CN115712193A (zh) | 2020-05-20 | 2020-06-08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202010511052.0A Active CN113703128B (zh) | 2020-05-20 | 2020-06-08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11052.0A Active CN113703128B (zh) | 2020-05-20 | 2020-06-08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41550B2 (zh) |
CN (2) | CN115712193A (zh) |
TW (1) | TWI7218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6248B (zh) * | 2021-10-20 | 2023-09-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5993700A (zh) * | 2021-10-20 | 2023-04-21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0688A (ja) | 1994-03-25 | 1995-10-20 | Nikon Corp | 接眼レンズ |
JP3670809B2 (ja) * | 1997-07-07 | 2005-07-1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光学系を用いたカメラ |
JP4628537B2 (ja) | 2000-10-23 | 2011-02-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単焦点レンズ |
TW515919B (en) * | 2001-11-06 | 2003-01-01 | Nucam Corp | Retrofocus-type lens system |
TWI431312B (zh) | 2011-06-28 | 2014-03-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影像拾取鏡片組 |
WO2014013676A1 (ja) * | 2012-07-18 | 2014-01-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206074890U (zh) * | 2013-10-21 | 2017-04-05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TWI467218B (zh) | 2013-10-29 | 2015-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KR101681384B1 (ko) | 2014-11-18 | 2016-11-3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KR101709838B1 (ko) | 2014-12-08 | 2017-02-2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TWI592684B (zh) * | 2015-07-28 | 2017-07-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67442B (zh) | 2015-09-23 | 2017-0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588526B (zh) * | 2016-01-22 | 2017-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20954B (zh) | 2016-05-13 | 2018-04-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M537220U (zh) | 2016-05-13 | 2017-02-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61220B (zh) | 2016-05-13 | 2019-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0999B (zh) | 2016-05-20 | 2017-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52503B (zh) | 2016-07-06 | 2019-03-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61221B (zh) | 2016-07-06 | 2019-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09212740B (zh) | 2016-07-14 | 2021-01-26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目镜 |
KR20180018165A (ko) * | 2016-08-12 | 2018-0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
CN206710686U (zh) | 2017-03-20 | 2017-12-05 |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 一种紧凑型的光学镜头 |
CN107065133B (zh) | 2017-03-20 | 2019-05-10 |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 一种紧凑型的光学镜头 |
CN108957709B (zh) | 2017-05-18 | 2021-01-26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 |
TWI808056B (zh) | 2017-05-18 | 2023-07-1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廣角鏡頭(十四) |
TWI781947B (zh) | 2017-07-19 | 2022-11-01 |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 |
KR102458662B1 (ko) | 2017-09-27 | 2022-10-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
US10241297B1 (en) * | 2017-11-18 | 2019-03-2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TWI636295B (zh) * | 2017-11-23 | 2018-09-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取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8037578B (zh) | 2018-01-10 | 2019-10-1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系统 |
TWI647508B (zh) | 2018-01-15 | 2019-01-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N108363162A (zh) | 2018-01-15 | 2018-08-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8469669B (zh) | 2018-05-25 | 2023-06-3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11352211A (zh) * | 2018-12-23 | 2020-06-30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头式高解析度镜头 |
CN109828348B (zh) * | 2018-12-27 | 2021-06-22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9870785B (zh) | 2018-12-31 | 2021-05-04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TWI674432B (zh) * | 2019-02-01 | 2019-10-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0286472B (zh) | 2019-06-30 | 2021-09-21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TWI754168B (zh) * | 2019-09-09 | 2022-02-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10780422A (zh) | 2019-11-04 | 2020-02-1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0716288B (zh) | 2019-12-12 | 2020-03-17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M594155U (zh) | 2020-01-17 | 2020-04-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M593560U (zh) | 2020-01-17 | 2020-04-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
2020
- 2020-05-20 TW TW109116645A patent/TWI721888B/zh active
- 2020-06-08 CN CN202211561729.7A patent/CN11571219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08 CN CN202010511052.0A patent/CN11370312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8-10 US US16/989,697 patent/US1184155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03128A (zh) | 2021-11-26 |
TW202144848A (zh) | 2021-12-01 |
TWI721888B (zh) | 2021-03-11 |
US20210364738A1 (en) | 2021-11-25 |
US11841550B2 (en) | 2023-12-12 |
CN113703128B (zh) | 2022-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59276B (zh) | 取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618517B (zh) | 摄影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068738B (zh) | 光学影像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5268035A (zh) |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 |
CN114563858B (zh) |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716284B (zh) | 成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624858A (zh) | 光学影像镜头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3267874A (zh) |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077037B (zh) | 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200639B (zh) | 电子装置 | |
CN114063267B (zh) | 影像镜片组、变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2882191B (zh) | 摄影用光学镜片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4280757A (zh) | 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3703128B (zh) |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815139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488470B (zh) | 光学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5032759B (zh) | 光学影像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931224A (zh) | 光学影像透镜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7148539A (zh) | 取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449539A (zh) | 影像撷取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149012A (zh) | 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068727A (zh) | 光学摄影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7687182A (zh) | 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7806010A (zh) | 影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8795639A (zh) |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