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5959A - 母线电容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母线电容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5959A
CN115705959A CN202110945614.7A CN202110945614A CN115705959A CN 115705959 A CN115705959 A CN 115705959A CN 202110945614 A CN202110945614 A CN 202110945614A CN 115705959 A CN115705959 A CN 115705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ositive
capacitor
layers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6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冰
张信
何永斌
贺瑞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56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5959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41964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04996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057 priority patent/WO2023020260A1/zh
Priority to EP22857572.6A priority patent/EP432553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70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5959A/zh
Priority to US18/526,96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655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2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a stacked or rolled capaci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2Form of non-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42Terminals the capacitive element surrounding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8Multiple capacitors, i.e.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 H01R13/66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with capacitive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母线电容及汽车,母线电容包括多个电容层,相邻的两个电容层之间填充有电介质;多个电容层包括多个正极电容层和多个负极电容层;母线电容设第一孔,第一孔内设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多个正极电容层接触,使多个正极电容层电连接;母线电容设第二孔,第二孔内设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与多个负极电容层接触,使多个负极电容层电连接。本申请中,各正极电容层通过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各负极电容层通过第二导电件电连接。功率模块与母线电容连接时,各正极电容层和负极电容层与功率模块的连接距离均缩短,可降低杂散电感,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使MOSFET的优势充分发挥,使制备MOSFET的SiC的性能充分发挥。

Description

母线电容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器件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母线电容及汽车。
背景技术
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电控上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具有宽禁带、高热导率、高熔点、高临界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迁移速度等优点,用SiC生产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具有导通电阻低、开关速度快、耐高温以及耐高压等优异性能。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功率模块中,以SiC生产的MOSFET器件作为开关器件,可以降低损耗、提高新欧洲汽车法规循环工况(New Europe Driving Cycle,NEDC)续航里程、减少体积以及增加空间利用率。目前,因为不能较好的控制系统的杂散电感,为了防止在开关时杂散电感导致的冲击电压损伤元器件,只能通过降低开关速度,从而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然而,降低开关速度之后,则MOSFET的开关速度快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更具体的,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未能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电容及汽车,可以减低杂散电感,从而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使得MOSFET的开关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也即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母线电容,包括:沿母线电容的厚度方向堆叠的多个电容层,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容层之间填充有电介质;多个所述电容层包括多个正极电容层和多个负极电容层;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所述第一孔内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电连接;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所述第二孔内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孔内的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二孔内的第二导电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壁上的第二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和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沿所述厚度方向交替堆叠;所述第一孔还贯穿穿插在任意相邻两个正极电容层之间的负极电容层,所述第一导电件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负极电容层相隔离;所述第二孔还贯穿穿插在任意相邻两个负极电容层之间的正极电容层,所述第二导电件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正极电容层相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包括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所述第一正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正极层的厚度;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包括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所述第一负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线电容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子、负极输入端子、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层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层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负极层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负极层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线电容还包括绝缘外壳,多个所述电容层设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所述正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负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正极输入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入孔,所述负极输入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负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正极输出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出孔,所述负极输出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出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呈弧形片状,所述负极输出端子呈弧形片状;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均设于安装孔内;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位于所述安装孔的相同或相异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母线电容以及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设有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正极电容层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子与所述负极电容层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母线电容,多个正极电容层可以通过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多个负极电容层可以通过第二导电件电连接。那么,功率模块通过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与母线电容连接时,使得各正极电容层和功率模块的连接距离大幅度缩短;各负极电容层和功率模块的连接距离也大幅度缩短,从而可以降低杂散电感,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使得MOSFET的开关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也即使得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杂散电感产生的示意图。
图2为杂散电感导致的电压过冲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母线电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母线电容设置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母线电容与功率模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母线电容与功率模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正极电容层,110-第一正极层,120-第二正极层,200-负极电容层,210-第一负极层,220-第二负极层,300-电介质,400-第一导电件,410-第二导电件,500-正极输入端子,501-正极输入孔,510-负极输入端子,511-负极输入孔,520、520a-正极输出端子,521-正极输出孔,530、530a-负极输出端子,531-负极输出孔,600-绝缘外壳,700-功率模块,710、710a-正极连接端子,720、720a-负极连接端子,730-导电紧固杆,80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图1为杂散电感产生的示意图,其中杂散电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母线电容C到功率模块的端子之间的铜排产生的杂散电感,该部分杂散电感如图1中LDC-Link所示。另一部分是功率模块自身的内部电感,如图1中Lmode所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功率模块整体为一个直流转换为交流(direct current to alternating current,DC-AC)的模块,功率模块内设置有两个MOSFET器件,两个MOSFET之间的为功率模块的输出端,一般情况下,图1中位于上方的MOSFET器件导通后连接正极,位于下方的MOSFET器件导通后连接负极,并且上方的MOSFET和下方的MOSFET交替导通,从而实现DC转换成AC。
参考图2,图2为杂散电感导致的电压过冲示意图。图2中左侧纵轴示意电流I,单位为安培(A),右侧纵轴示意电压U,单位为伏特(V),横轴示意时间T,单位为纳秒(ns),其中曲线L1为电压变化示意,曲线L2为电流变化示意。从图2中可见,断电后,瞬时冲击电压为ΔV。其中ΔV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216412490000051
公式1中,ΔV为MOSFET器件关断时的瞬时冲击电压,LDC-Link为母线电容C到功率模块的端子之间的铜排产生的杂散电感,Lmode为功率模块内部的电感,
Figure BDA0003216412490000052
为MOSFET器件的开关速度。从公式1中可见,杂散电感Lmode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杂散电感LDC-Link越大,则瞬时冲击电压ΔV越大,如果无法降低杂散电感LDC-Link,则为了防止瞬时冲击电压ΔV过大,需控制MOSFET器件的开关速度
Figure BDA0003216412490000053
降低。
然而,降低MOSFET器件的开关速度之后,则MOSFET的开关速度快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更具体的,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未能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电容,该母线电容可以用于汽车的电控模块上,当然,需要理解的是,该母线电容一般配合功率模块700使用。
参考图3至图6,以及图8,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母线电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A-A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图8是母线电容与功率模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包括:绝缘外壳600、多个电容层和电介质300。其中,多个电容层和电介质300均位于绝缘外壳600内部,多个电容层沿着母线电容的厚度方向堆叠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电容层之间均设有电介质300。
其中,绝缘外壳600可以采用塑料制成,电介质300可以为云母、陶瓷和有机薄膜中任一种。绝缘外壳600起到保护电容层和电介质300的作用,防止电容层和电介质300受潮等。绝缘外壳6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作成圆柱形、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者椭圆柱形等等,本申请不做局限。
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母线电容最终需要与功率模块700连接,因此其还可以包括端子,具体的,母线电容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子500、负极输入端子510、正极输出端子52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正极输入端子500和负极输入端子510作为电能的输入端口,通常通过铜排与控制器内部的供电点连接,正极输出端子52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分别连接功率模块700的正连接端子和负连接端子。
需要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正极输入端子和正极输出端子连接的正极电容层为相同的正极电容层,但是正极输入端子和正极输出端子连接正极电容层的不同部位,从而使正极电容层兼带电能传输功能。同样的道理,负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连接相同负极电容层的不同部位,从而使负极电容层兼带电能传输功能。
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设置多组输出端子,如图中所示的,可以设置三组输出端子,每一组输出端子均包括一正极输出端子520和一负极输出端子530。每一组输出端子可以对应连接一功率模块700。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正极输入端子500和正极输出端子520呈一排分布,负极输入端子51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呈一排分布,从而便于设置。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正极输入端子500和正极输出端子520呈对角分布,负极输入端子51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呈对角分布,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和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由此,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可以交叉分布,从而可以降低电感。
内部连接时,正极输入端子500和正极输出端子520连接正极电容层100,负极输入端子51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连接负极电容层200。
具体的,多个所述电容层包括多个正极电容层100和多个负极电容层200。更具体的,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包括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二正极层120,所述第一正极层1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正极层120的厚度;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包括第一负极层210和第二负极层220,所述第一负极层2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层220的厚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与所述第一正极层110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与所述第一正极层110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与所述第一负极层210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与所述第一负极层210电连接。
设置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电连接,也即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二正极层120均与正极输出端子520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电连接,也即第一负极层210和第二负极层220均与负极输出端子530连接。
也即,将正极输入端子500仅连接第一正极层110,负极输入端子510仅连接第一负极层210,正极输出端子520除了连接第一正极层110之外,还连接第二正极层120,负极输出端子530除了连接第一负极层210之外,还连接第二负极层220。那么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之间可以传输负载电流,而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仅流过纹波电流,而不参与传输负载电流。
因一般情况下,负载电流远大于纹波电流,因此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设置的较厚,可以较好的传输负载电流;而将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设置的较薄,既能节省资源,降低母线电容的厚度,又能较好的流通纹波电流。
该实施例中,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主要承担电流传输作用,二者的厚度和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传输的负载电流进行设计。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作为提供主要电容值的部分,可以设置多层第二正极层120和多层第二负极层220,以满足电容需求。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正极输入端子500除了与第一正极层110连接之外,也与第二正极层120连接;相对应的,设置负极输入端子510除了与第一负极层210连接之外,还与第二负极层220连接。由此,正极输入端子500和负极输入端子510也可以参与传输负载电流,从而增加母线电容的载荷。
无论哪种连接方式,其中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的层数相等,二者均可以设置一层,也可以设置两层以上。其中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的层数相等,二者均可以设置一层,也可以设置两层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电容层可以采用任意堆叠方式,例如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设置在最顶层或者最底层;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设置在中间层等等。以下列举几种,第一种:从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第一正极层110、第一负极层21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种:从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第一负极层210、第一正极层11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三种:第一正极层110、第一负极层210、第一正极层110、第一负极层21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四种:从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第一正极层110、第一负极层21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负极层220、第二正极层120、第二负极层220。以上仅列举出几种,其他类似方式不再枚举。
第一正极层110、第一负极层210、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的厚度、层数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参考图7,图7是图3所示母线电容设置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杂散电感,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所述第一孔内设有第一导电件400,所述第一导电件400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电连接。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所述第二孔内设有第二导电件410,所述第二导电件410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电连接。
由上可见,该实施例中,多个正极电容层100可以通过第一导电件400电连接,多个负极电容层200可以通过第二导电件410电连接。那么,功率模块700通过正极输出端子52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与母线电容连接时,使得各正极电容层100和功率模块700的连接距离大幅度缩短;各负极电容层200和功率模块700的连接距离大幅度缩短。与传统的使用铜排或者连接线等方式比较,母线电容和正极输出端子520及负极输出端子530的距离大幅度缩短,从而可以降低杂散电感,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使得MOSFET的开关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也即使得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另外,因电容层多少会有一些电阻,因此会对传输的电能造成损耗,那么设置多个正极电容层100通过第一导电件400电连接,多个负极电容层200通过第二导电件410电连接,还可以降低等效串联电阻。具体的,因电能在较薄的电容层之间传输时,较薄的电容层的电阻较大,会对传输的电能造成较大的损耗,那么,第一导电件400将较薄的第二正极层120和较厚的第一正极层110连接,第二导电件410将较薄的第二负极层220和较厚的第二正极层120连接,那么电流经过较薄的第二正极层120和第二负极层220传输时,有一部分被分流至较厚的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进行传输,而较厚第一正极层110和第一负极层210的电阻较小,因此传输电能时的损耗也较小,由此相当于降低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等效串联电阻。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件4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一导电件400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将多个正极电容层100的不同部位连接,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较薄的正极电容层100各个部位的等效电阻。同样的道理,第二导电件4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导电件410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将多个负极电容层200的不同部位连接。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较薄的负极电容层200各个部位的等效电阻。
第一导电件400和第二导电件410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400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孔内的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件410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二孔内的第二导电杆。第一导电杆可以由灌注在第一孔内的导电液形成,也可以为由导电材质预先制备完成,然后插接在第一孔内;或者是采用沉铜工艺制成,该实施例中不做局限。第二导电杆同理,不再赘述。该种类型的第一导电件400和第二导电件410,其电连接稳定性较强,且易于加工。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400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件410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壁上的第二导电层。也即尽在第一孔的内壁上涂覆导电材料形成第一导电件400,在第二孔的内壁上涂覆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电件410。由此,第一导电件400和第二导电件410既能有较好的电连接稳定性,且所耗材料较少,易于加工,利于母线电容轻量化设计。
上述已经提及,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100和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200可以沿所述厚度方向交替堆叠。那么此时,第一孔贯穿正极电容层100时,也会同时贯穿夹在相邻两个正极电容层100之间的负极电容层200。为了防止第一孔内的第一导电件400与负极电容层200接触造成短路,可将所述第一导电件400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负极电容层200相隔离。具体的,负极电容层200被第一孔贯穿位置会形成孔位,那么可以将该孔位设置的较大,也即使得该孔位的孔径大于第一孔的孔径,此时位于第一孔内的第一导电件400与该负极电容层200相隔开。
同样的道理,所述第二孔还贯穿穿插在任意相邻两个负极电容层200之间的正极电容层100,那么,为了防止第二孔内的第二导电件410与正极电容层100接触造成短路,可将所述第二导电件410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正极电容层100相隔离。具体的,负极电容层200被第二孔贯穿位置会形成孔位,那么可以将该孔位设置的较大,也即使得该孔位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此时位于第二孔内的第二导电件410与该正极电容层100相隔开。
该实施例中,正极输入端子500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600外部。负极输入端子510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600外部。其中,所述正极输入端子500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入孔501,所述负极输入端子510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入孔511。
该实施例中,正极输出端子520的结构如下: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600外部。负极输出端子530的结构如下: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600外部;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出孔521,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出孔531。
针对该种结构的正极输出端子520和负极输出端子530,功率模块700的正极连接端子710为开设在功率模块700上的正极端子孔,功率模块700的负极连接端子720为开设在功率模块700上的负极端子孔。连接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700时,利用一个导电紧固杆730插设于正极输出孔521和正极端子孔内。正极端子孔可以为螺纹孔,导电紧固杆730可以为紧固螺栓,紧固螺栓拧紧于螺纹孔内,从而将功率模块700和母线电容连接。同样的道理,利用另一个导电紧固杆730插设于负极输出孔531和负极端子孔内。负极端子孔可以为螺纹孔,导电紧固杆730可以为紧固螺栓,紧固螺栓拧紧于螺纹孔内,从而将功率模块700和母线电容连接。由此,既能实现机械连接,又能实现电连接,且功率模块700和母线电容之间零距离接触,可以降低杂散电感,从而缓解杂散电感对元器件的冲击,使得MOSFET的开关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也即使得制备MOSFET器件的SiC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电容,该母线电容与上述实施例中区别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a呈弧形片状,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a呈弧形片状;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孔800,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a均设于安装孔800内。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a位于所述安装孔800的同一侧。
具体的,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负极输出端子530a均可以呈U型。以图中方向为参考,其开口向上,并且一侧与安装孔800的侧壁连接,该安装孔800的侧壁也即上述的电容层和电介质300裸露至安装孔800处形成。当然需要理解的是,安装孔800的侧壁上与正极输出端子520a连接处仅裸露出正极电容层100,与负极输出端子530a连接处仅裸露出负极电容层200,从而防止电路。
该种结构的母线电容,在和功率模块连接时,功率模块对应设置具有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的插接杆,该插接杆插设于安装孔800内,并且正极连接端子与正输出端子抵接,负极连接端子与负输出端子抵接,从而可以实现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零距离电连接,以降低杂散电感。
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a位于所述安装孔800的同一侧,那么相对应的,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可以沿着母线电容安装孔800同一侧方向分布,也即图中所述母线电容的宽度方向。从而便于布置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负极输出端子530a。
参考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母线电容与功率模块配合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电容,该母线电容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母线电容区别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530a位于所述安装孔800的不同侧,图中可见,正极输出端子520a位于安装孔800的右侧,负极输出端子530a位于安装孔800的左侧。那么相对应的,正极连接端子710a和负极连接端子720a可以沿着母线电容安装孔800两侧方向分布,也即图中所述母线电容的长度方向。由此,正极输出端子520a和负极输出端子530a可以将功率模块700的插接杆夹紧,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强。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Claims (10)

1.一种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母线电容的厚度方向堆叠的多个电容层,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容层之间填充有电介质;多个所述电容层包括多个正极电容层和多个负极电容层;
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所述第一孔内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电连接;
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所述第二孔内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相接触,以使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孔内的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二孔内的第二导电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壁上的第二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和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沿所述厚度方向交替堆叠;
所述第一孔还贯穿穿插在任意相邻两个正极电容层之间的负极电容层,所述第一导电件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负极电容层相隔离;
所述第二孔还贯穿穿插在任意相邻两个负极电容层之间的正极电容层,所述第二导电件与被所述第一孔贯穿的正极电容层相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包括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所述第一正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正极层的厚度;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包括第一负极层和第二负极层,所述第一负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子、负极输入端子、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
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层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层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负极层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负极层电连接;
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接触,以使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正极电容层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接触,以使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与多个所述负极电容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还包括绝缘外壳,多个所述电容层设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
所述正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负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入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
所述正极输入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入孔,所述负极输入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负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母线电容,且所述负极输出端子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外壳外部;所述正极输出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正极输出孔,所述负极输出端子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负极输出孔;
或者,
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呈弧形片状,所述负极输出端子呈弧形片状;所述母线电容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孔,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均设于安装孔内;所述正极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位于所述安装孔的相同或相异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正极输出端子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子之间的连线相互交叉。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母线电容;
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设有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正极电容层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子与所述负极电容层连接。
CN202110945614.7A 2021-08-17 2021-08-17 母线电容及汽车 Pending CN1157059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614.7A CN115705959A (zh) 2021-08-17 2021-08-17 母线电容及汽车
KR1020237041964A KR20240004996A (ko) 2021-08-17 2022-07-29 버스 커패시터 및 자동차
PCT/CN2022/109057 WO2023020260A1 (zh) 2021-08-17 2022-07-29 母线电容及汽车
EP22857572.6A EP4325537A1 (en) 2021-08-17 2022-07-29 Bus capacitor and automobile
US18/526,963 US20240096555A1 (en) 2021-08-17 2023-12-01 Bus capacitor and automobi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614.7A CN115705959A (zh) 2021-08-17 2021-08-17 母线电容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5959A true CN115705959A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614.7A Pending CN115705959A (zh) 2021-08-17 2021-08-17 母线电容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6555A1 (zh)
EP (1) EP4325537A1 (zh)
KR (1) KR20240004996A (zh)
CN (1) CN115705959A (zh)
WO (1) WO20230202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2143B2 (en) * 2000-12-29 2003-03-1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 tier array capacitor
JP2007165857A (ja) * 2005-11-18 2007-06-28 Nec System Technologies Ltd 多層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52926B2 (en) * 2014-01-30 2017-01-2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Multilayer capacitor with integrated busbar
CN206834220U (zh) * 2017-04-21 2018-01-02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
CN209375438U (zh) * 2018-11-02 2019-09-10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主驱控制器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112701878B (zh) * 2020-12-08 2022-07-08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母线电容结构和电梯变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04996A (ko) 2024-01-11
WO2023020260A1 (zh) 2023-02-23
EP4325537A1 (en) 2024-02-21
US20240096555A1 (en)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146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positive, negative and intermediate potential conductor plates
US6525950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3165891U (zh) 半导体模块
BRPI1004830B1 (pt) Módulo de potência
KR101691707B1 (ko) 스위칭소자 유닛
WO2014038299A1 (ja) 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6563691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apacitors
CN109428498B (zh) 组件结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块组装结构
CN107026488B (zh) 一种焊接设备电容式电源的层叠式输出结构
US10079094B2 (en) Capacitor, in particular an intermediate circuit capacitor for a multi-phase system
CN115705959A (zh) 母线电容及汽车
CN109088547B (zh) 用于开关模块的电容器基板单元
CN109768039A (zh) 一种双面散热功率模块
JP2011210863A (ja)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
JP5869207B2 (ja) 回路部品実装構造ならびにその実装基板
CN111277150A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JP2005191233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CN110176865A (zh) 一种具有分边连接电极的功率模组
CN211297213U (zh) 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114758816B (zh) 直流母线电容及电机控制器
CN212278128U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CN217935452U (zh) 一种集成功率模块以及包括其的电源、车辆
CN211744334U (zh) 一种三电平变频器结构
CN217607708U (zh) 一种双管并联npc三电平逆变器的叠层母排及逆变器
US20180310409A1 (en) Stacked output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power supply for welding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