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1707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1707A
CN115701707A CN202210452006.7A CN202210452006A CN115701707A CN 115701707 A CN115701707 A CN 115701707A CN 202210452006 A CN202210452006 A CN 202210452006A CN 115701707 A CN115701707 A CN 115701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image
scan
scanning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20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井主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01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1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5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increased printing speed, i.e. reducing the time between printing start and printing e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8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by updating job settings at the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ad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22Selecting or setting a particular reading mode, e.g.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simplex or duplex, or high or low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变扫描处理的速度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实施方式,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扫描仪、操作面板、存储部以及处理器。扫描仪以所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原稿的图像。操作面板被输入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处理的动作速度的指示。存储部具备扫描计数器,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速度存储使用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处理器设定与对操作面板指示的动作速度相对应的扫描速度,以设定的扫描速度执行扫描处理,并根据以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扫描计数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搭载在数字复合机上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以在工厂或安装时设定的扫描速度以及处理速度工作。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不能变更用户使用前设定的扫描速度以及处理速度。通常,扫描速度以及处理速度大多反映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价格上。因此,用户不得不做出选择,重视成本的用户购买低速机,重视处理速度的用户购买高速机。
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数字复合机所具备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有以重视成本的低速处理也没有问题的情况和需要高速处理的情况。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无法进行如下运用:以默认设定通过低速的扫描处理来抑制成本,或者暂时花费成本来执行高速的扫描处理。近年来,随着无纸化的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提高通过数字复合机所具备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进行扫描处理的生产率。因此,期望能够执行与用户的需求对应的扫描处理,并且期望一种能够提高扫描仪的生产率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变扫描处理的速度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扫描仪,以所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原稿的图像;操作面板,被输入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处理的动作速度的指示;存储部,具备扫描计数器,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以及处理器,设定与对所述操作面板指示输入的动作速度相对应的扫描速度,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执行扫描处理,并根据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读取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扫描计数器。
根据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扫描仪,以所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原稿的图像;打印机,以所设定的打印速度在纸张上印刷图像;操作面板,被输入将所述原稿的图像在纸张上印刷的复印处理的动作速度的指示;存储部,具备扫描计数器和打印计数器,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所述打印计数器按每个打印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打印机在纸张上印刷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以及处理器,设定与对所述操作面板指示输入的动作速度相对应的扫描速度及打印速度,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及打印速度执行复印处理,根据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读取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扫描计数器,根据以设定的所述印刷速度在纸张上印刷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打印计数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的结构例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所具备的扫描计数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所具备的打印计数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所显示的操作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所显示的操作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中的扫描处理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中的复印处理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扫描仪,3…打印机,4…操作面板,5…系统控制部,12…滑架,13…光电转换部,14…ADF,50…处理器,53…图像处理部,54…存储装置(存储部),541…扫描计数器,542…打印计数器,63…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的外观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概略地表示数字复合机1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数字复合机1具有扫描仪2、打印机3、操作面板4。
扫描仪2设置在数字复合机的主体上部。扫描仪2是光学地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装置。扫描仪2具有载置要扫描的原稿的原稿台玻璃11。扫描仪2具有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经由原稿台玻璃11的玻璃对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进行扫描。
扫描仪2具有滑架12以及光电转换部13等。滑架12以及光电转换部13等设置在原稿台玻璃11的下方。滑架12搭载照明62(参照图3)以及镜等光学系统。照明62设置在滑架12上,使得发出的光对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读取位置进行照明。照明62照射光的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读取位置成为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或多行)的图像。搭载于滑架12的镜等光学系统将来自照明62照射光的读取位置的光(反射光)向光电转换部13引导。
另外,滑架12通过包括步进电机等的移动机构63(参照图3)在原稿台玻璃11的下方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滑架12在初始动作中被确定位置,基于确定的位置被控制副扫描方向的移动。例如,滑架12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将原稿台玻璃11上的载置原稿的区域(原稿读取区域)中的主扫描方向的每行的图像连续地向光电转换部13引导。
光电转换部13具有透镜、光电转换传感器以及罩等。透镜对由滑架12的光学系统引导的光进行聚光,并向光电转换传感器引导。光电转换传感器由光电转换元件构成。光电转换传感器例如是将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CCD或CIS排列成行状而成的行传感器。作为光电转换传感器的行传感器将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图像(原稿表面的反射光)转换为一行像素数据。
通过移动机构63移动的滑架12使向光电转换部13引导的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读取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扫描仪2通过一边使滑架1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利用光电转换部13获取主扫描方向的图像数据,从而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扫描仪2通过控制滑架12的移动来控制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的读取速度。另外,扫描仪2根据滑架12的移动速度,控制从行传感器获取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像素数据的时刻。由此,扫描仪2控制放置在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整体的图像的读取速度(扫描速度)。
扫描仪2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送稿器)14。ADF14也作为原稿台罩发挥功能,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关闭ADF14的状态下,ADF14覆盖原稿台玻璃11的整个原稿读取区域。另外,ADF14包括供纸托盘以及输送系统等。ADF14的供纸托盘保持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ADF14的输送系统一张一张地取出放置在供纸托盘上的原稿,以使取出的原稿的读取面通过规定的读取位置的方式输送原稿。
扫描仪2通过控制ADF14输送原稿的输送速度来控制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读取速度。另外,扫描仪2根据ADF14的原稿输送速度,控制从行传感器获取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像素数据的时刻。由此,扫描仪2控制放置在ADF14上的原稿整体的图像的读取速度(扫描速度)。
打印机3具有供纸盒21A、21B、21C。这些供纸盒21A、21B、21C收纳作为被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介质的纸张。例如,各供纸盒21A、21B、21C能够在数字复合机主体的下部装卸。各供纸盒21A、21B、21C分别具有供纸辊22A、22B、22C。各供纸辊22A、22B、22C从各供纸盒21A、21B、21C一张一张地取出纸张。
输送系统23在打印机3内输送纸张。输送系统23包括多个输送辊23a~23d以及定位辊24等。输送系统23将各供纸辊22A、22B、22C取出的纸张向定位辊24输送。上述定位辊24在转印图像的时刻向转印位置输送纸张。
多个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分别形成各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图像。曝光装置26在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的各图像担载体上形成作为以各种颜色显影的图像的静电潜像。曝光装置26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出的光来扫描图像担载体,从而在图像担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例如,曝光装置26通过使发光部发出的光经由旋转的多面镜照射到作为图像担载体的感光鼓上,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扫描。另外,来自曝光装置26的光的照射位置通过感光鼓进行旋转而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即,由图像形成部25形成的图像通过控制曝光装置26来被调整位置以及倍率。
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分别用各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对各图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中间转印带27是中间转印体。各图像形成部25将在各个图像担载体中由各种颜色的调色剂显影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
中间转印带27保持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并向二次转印位置输送。二次转印位置是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是支承辊28a以及二次转印辊28b对置的位置。支承辊28a以及二次转印辊28b构成转印部28。定位辊24与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将纸张向二次转印位置输送。转印部28将保持在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上。
例如,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各图像形成部25Y、25M、25C以及25K将用各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中间转印带27保持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后的彩色图像。转印部28在二次转印位置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由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形成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定位辊24与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将纸张向二次转印位置输送。由此,彩色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
转印部28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向定影器29供给。定影器29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定影器29具有加热部29a、加热辊29b以及加压辊29c。加热部29a对加热辊29b进行加热。加热辊29b以及加压辊29c对由转印部28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加热的定影处理。定影器29中的加热辊29b以及加压辊29c将定影处理后的纸张向输送辊23d输送。输送辊23d将来自定影器29的纸张向排纸部30输送。
操作面板4是用户接口。操作面板4显示引导,或受理操作按钮或图标的输入。例如,用户在操作面板4中输入设定信息。操作面板4具有显示部(显示器)41、触摸面板42以及多个操作按钮43。例如,触摸面板42设置在显示部41的显示画面上。触摸面板42检测用户在显示部41的显示画面上触摸的部位。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数字复合机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数字复合机1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数字复合机1具有控制装置整体的系统控制部5。系统控制部5与扫描仪2、打印机3以及操作面板4连接。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系统控制部5具有处理器50、存储器51、图像存储器52、图像处理部53、存储装置54以及通信接口(I/F)55等。
处理器50经由接口与扫描仪2的处理器60、打印机3的处理器70以及操作面板4的处理器80连接。处理器5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1或存储装置54中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功能。例如,处理器5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1中的程序,向各部输出动作指示,或者处理来自各部的各种信息。
存储器51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NVM等存储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ROM是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作为程序存储器发挥功能。NVM是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存储设定数据等。
图像存储器52存储图像数据。例如,图像存储器52作为用于展开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发挥功能。
图像处理部53处理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53例如输出对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了校正、压缩或解压缩等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另外,图像处理部53具备图像处理用的处理器。图像处理部53中的图像处理用的处理器的动作频率(动作速度)是能够改变的。图像处理部53通过变更处理器的动作频率来变更图像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例如,图像处理部53通过使处理器的动作频率上升,能够将图像处理的处理时间设定为相当于1.5倍或2倍的处理速度。
存储装置54存储控制数据、控制程序以及设定信息等数据。存储装置54由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例如,存储装置54由HDD(硬盘驱动器)或SSD(固态驱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
另外,存储装置54具有扫描计数器541以及打印计数器542。扫描计数器541对使用扫描仪2扫描的页数进行计数。在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中,扫描计数器541对以扫描速度扫描的页数进行计数。打印计数器542对使用打印机3打印的页数进行计数。在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中,打印计数器542对以每个打印速度打印的页数进行计数。
通信I/F55是用于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例如,通信I/F55是与作为输出通过网络扫描功能扫描的图像的输出目的地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另外,通信I/F55是通过网络打印功能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打印用的图像和印刷指示的接口。另外,通信I/F55包括用于将根据通过FAX功能扫描的图像生成的FAX数据向FAX的发送目的地发送的接口。另外,通信I/F55可以是用于与收集扫描计数器541以及打印计数器542的值等的外部装置(服务器等)通信的接口。
接着,对扫描仪2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扫描仪2具有处理器60、存储器61、ADF14、照明62、移动机构63以及光电转换部13。
处理器60通过执行存储器61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例如,处理器60通过执行程序来进行扫描仪2内的各部的动作控制以及各部的动作状况的监视等。另外,处理器60经由接口与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连接。处理器6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动作指示执行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动作。
存储器61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等存储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ROM是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作为程序存储器发挥功能。数据存储器是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作为控制系统的结构,ADF14具有拾取辊以及输送系统。处理器60驱动拾取辊以及输送系统,将原稿一张一张地向读取位置输送。
照明62搭载在滑架12上,向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读取位置照射光。照明62具有根据来自处理器60的点亮指示而发光的光源。光源不限于特定的结构。照明62照射的光成为来自载置在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反射光,经由镜以及透镜等光学系统向光电转换部入射。
移动机构63是使滑架12移动的机构。移动机构63具有作为驱动源的步进电机等。移动机构63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使滑架12移动。移动机构63根据来自处理器60或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的动作指示使滑架12移动。例如,处理器60在扫描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情况下,使滑架12从读取开始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WD方向)移动。
处理器60根据来自处理器50的动作指示,变更移动机构63移动滑架12的速度。例如,移动机构63在指示了相对于默认的设定值为1.5倍的扫描速度的情况下,使滑架12以默认值的1.5倍的速度移动。另外,移动机构63在指示了相对于默认的设定值为2倍的扫描速度的情况下,使滑架12以默认值的2倍的速度移动。
光电转换部13由光电转换传感器构成,该光电转换传感器由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光电转换部13例如具有光电转换传感器,该光电转换传感器由生成主扫描方向的读取行的像素数据的行传感器构成。另外,光电转换部13还具有用于将由搭载于滑架12的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向光电转换传感器输入的透镜等。即,光电转换部13的光电转换传感器根据滑架1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依次输出主扫描方向的读取行的像素数据。
另外,光电转换部13根据移动速度以及分辨率来控制向滑架12输出像素数据的时刻。例如,在滑架12的移动速度(扫描速度)为默认值的2倍的情况下,光电转换部13以相对于默认值的时刻为2倍的时刻输出像素数据。另外,在ADF14的原稿输送速度(扫描速度)为默认值的2倍的情况下,光电转换部13以相对于默认值的时刻为2倍的时刻输出像素数据。
接着,对打印机3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打印机3具有处理器70、存储器71、输送系统23、图像形成部25、曝光装置26、转印部28以及定影器29等。
处理器70通过执行存储器71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例如,处理器70通过执行程序来进行打印机3内的各部的动作控制以及各部的动作状况的监视等。另外,处理器70经由接口与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连接。处理器7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动作指示来执行打印处理等。
存储器71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等存储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ROM是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作为程序存储器发挥功能。数据存储器是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输送系统23通过处理器70的控制在打印机3内输送纸张。即,输送系统23根据来自处理器70的动作指示,通过驱动各部的输送辊来输送纸张。
曝光装置26根据来自处理器70的动作指示,向图像形成部25的各感光鼓照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激光)。处理器70通过控制曝光装置26对感光鼓的激光照射位置来调整印字位置以及倍率等。处理器70以后述的印字基准为起点,根据印刷范围通过动作控制以使其处于所希望的印刷范围的方式来执行图像调整。
图像形成部25根据来自处理器70的动作指示,利用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另外,图像形成部25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向中间转印带转印(一次转印)。
转印部28根据来自处理器70的动作指示,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向纸张转印(二次转印)。定影器29根据来自处理器70的动作指示来驱动加热辊29b以及加压辊29c。另外,定影器29的加热部29a根据处理器70的控制,使加热辊29b的表面温度成为所希望的定影温度。定影器29在被控制为定影温度的状态下,使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另外,处理器70根据来自处理器50的动作指示来变更通过打印机3内的各部进行打印动作的速度(打印速度)。例如,处理器70在指示了相对于默认的设定值为1.5倍的打印速度的情况下,使各部以默认值的1.5倍的速度执行打印动作。另外,处理器70在指示了相对于默认的设定值为2倍的打印速度的情况下,使打印机3内的各部以默认值的2倍的速度执行打印动作。
接着,对操作面板4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4具有处理器80、存储器81、显示部(显示器)41、触摸面板42以及操作按钮43等。
处理器80通过执行存储器81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例如,处理器80通过执行程序来进行操作面板4的各部的动作控制以及各部的动作状况的监视等。另外,处理器80经由接口与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连接。例如,处理器80将用户输入的信息通知给系统控制部5。
存储器81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等存储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ROM是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作为程序存储器发挥功能。数据存储器是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显示部41根据来自处理器80的动作指示来控制显示内容。触摸面板42设置在显示部41的显示画面上,检测显示画面上的被触摸的位置。例如,处理器80将触摸面板42上可选择的图标与操作引导一起显示在显示部41的显示画面上。处理器80根据触摸面板42检测到的触摸位置来判别用户输入的信息。操作按钮43由开始键、复位键等硬键等构成。
接着,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动作速度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在制造工厂中被制造为具有图1至图3所示的硬件结构的装置。数字复合机1在制造工厂的作业工序(制造工序)中设定各种默认的设定值(默认值)。数字复合机1设定了针对使用了扫描仪2的扫描动作的处理速度(扫描速度)的默认值。另外,数字复合机1设定了针对使用了打印机3的打印动作的处理速度(打印速度)的默认值。数字复合机1在运行中(用户使用中),能够改变被设定为默认值的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
例如,作为扫描速度的默认值,数字复合机1设定了比使用扫描仪2而能够执行的最大的扫描速度慢的扫描速度。由此,数字复合机1在用户使用中(从制造工厂出厂后),能够根据用户的指示等使扫描速度比默认值快。
另外,作为打印速度的默认值,数字复合机1设定了比使用打印机3而能够执行的最大打印速度慢的打印速度。由此,数字复合机1在用户使用中(从制造工厂出厂后),能够根据用户的指示等使打印速度比默认的设定值快。
数字复合机1具有扫描计数器541以及打印计数器542。扫描计数器541按每个扫描速度对扫描数(读取的图像的页数)进行计数。另外,扫描计数器541也可以按扫描速度和扫描模式的每个组合对扫描数进行计数。打印计数器542按每个打印速度对打印数(打印的图像的页数)进行计数。另外,打印计数器542也可以按打印速度和打印模式的每个组合对打印数进行计数。
由扫描计数器541计数的值以及由打印计数器542计数的值可以适当地被读出。例如,扫描计数器541的值以及打印计数器542的值用于对与扫描动作以及打印动作对应的使用费进行计费。扫描计数器541的值以及打印计数器542的值也可以由通过通信接口55通信连接的外部装置获取。另外,扫描计数器541的值以及打印计数器542的值也可以由服务人员从数字复合机1读出。
接着,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的扫描计数器541以及打印计数器542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存储装置54中设置的扫描计数器541的结构例的图。
在图4所示的结构例中,扫描计数器541按每个扫描模式以及扫描速度对扫描的原稿图像的页数(以下称为扫描数)进行计数。另外,图4所示的扫描计数器541对扫描大尺寸(例如,大于A4的尺寸)的图像的页数和扫描小尺寸(例如,A4以下的尺寸)的图像的页数进行计数。
图4所示的扫描计数器541的扫描模式有“全色(FULLCOLOR)”、“双色(TWINCOLOR)”、“单色(BLACK)”。另外,图4所示的扫描计数器541的扫描速度有“默认值(等倍)”、“1.5倍(1.5×)”、“2倍(2×)”。此外,作为动作模式,图4所示的扫描计数器541存储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单独的扫描处理(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
扫描计数器541按每个扫描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扫描速度为“默认值(等倍)”的扫描数。例如,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默认值(等倍)的“全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单独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等倍的“双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等倍的“单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
扫描计数器541按每个扫描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扫描速度为“1.5倍”的扫描数。例如,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1.5倍”的“全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1.5倍”的“双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1.5倍”的“单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
扫描计数器541按每个扫描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以扫描速度为默认值的“2倍”扫描的扫描数。例如,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2倍”的“全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2倍”的“双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扫描计数器541存储扫描速度为“2倍”的“单色”扫描的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
根据图4所示的扫描计数器541,能够对每个扫描速度的扫描数进行计数。另外,根据扫描计数器541,还能够按每个扫描模式对各扫描速度下的扫描数进行计数。另外,根据扫描计数器541,还能够按每个扫描速度对复印处理中的扫描数和网络扫描中的扫描数进行计数。此外,根据扫描计数器541,还能够对与扫描的图像的大小对应的扫描数进行计数。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存储装置54中设置的打印计数器542的结构例的图。
在图5所示的结构例中,打印计数器542对按每个打印模式以及打印速度打印的页数(以下称为打印数)进行计数。另外,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对打印了大尺寸(例如,大于A4的尺寸)的图像的页数和打印了小尺寸(例如,A4以下的尺寸)的图像的页数进行计数。
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的打印速度有“默认值(等倍)”、“1.5倍(1.5×)”、“2倍(2×)”。另外,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的打印模式有“全色(FULLCOLOR)”、“双色(TWINCOLOR)”、“单色(BLACK)”。此外,作为动作模式,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存储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单独的打印处理(例如网络打印)中的打印数。
打印计数器542按每个打印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打印速度为“默认值(等倍)”的打印数。例如,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默认值(等倍)的“全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单独的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等倍的“双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等倍的“单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
打印计数器542按每个打印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打印速度为“1.5倍”的打印数。例如,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1.5倍的“全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单独的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1.5倍的“双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1.5倍的“单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
打印计数器542按每个打印模式以及动作模式存储打印速度为“2倍”的打印数。例如,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2倍的“全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单独的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2倍的“双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打印计数器542存储打印速度为2倍的“单色”打印的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
根据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能够对每个打印速度的打印数进行计数。另外,根据打印计数器542,还能够按每个打印模式对各打印速度下的打印数进行计数。另外,根据打印计数器542,还能够按每个打印速度对复印处理中的打印数和单独的打印处理中的打印数进行计数。此外,根据图5所示的打印计数器542,还能够对与打印的图像的大小对应的打印数进行计数。
接着,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的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指示进行说明。
图6是在数字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4中的显示部41上显示的菜单画面的显示例。
在图6所示的显示例中,显示部41显示能够通过触摸面板42指示的动作指示按钮和动作速度的设定按钮。在图6所示的显示例中,显示部41显示“复印”、“扫描”、“打印”以及“传真”的按钮作为动作指示按钮。
“复印”按钮是指示执行复印处理的按钮,该复印处理通过打印机3将由扫描仪2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打印到纸张上。“扫描”按钮是指示执行使用扫描仪2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处理的按钮。“打印”按钮是指示执行使用打印机3在纸张上印刷图像的打印处理的按钮。“传真”按钮是指示执行将使用扫描仪2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作为传真数据使用通信I/F55等进行FAX发送的处理的按钮。
另外,在图6所示的显示例中,显示部41显示“1.5倍速”以及“2倍速”的按钮作为指示动作速度的设定的按钮。“1.5倍”按钮是指示将扫描动作以及打印动作的速度设定为1.5倍的按钮。“2倍”按钮是指示将扫描动作以及打印动作的速度设定为2倍的按钮。例如,当在指示(选择)了1.5倍按钮的状态下指示扫描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设为默认值的1.5倍来执行扫描处理。另外,当在指示了2倍按钮的状态下指示复印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设为默认值的2倍来执行复印处理。
图7是表示在显示部41显示的菜单画面中指示了动作速度的变更时的显示例的图。
在图7所示的显示例中,示出了在指示(选择)了“2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扫描按钮的情况。即,用户在指示以默认值的2倍速进行扫描的情况下,在指示(选择)了“2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扫描按钮。当在指示(选择)了“2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扫描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设定为默认值的2倍来执行扫描处理(扫描作业)。
另外,用户在指示以“2倍速”或“1.5倍速”进行复印的情况下,只要在指示(选择)了“2倍速”或“1.5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复印按钮即可。即,处理器50在指示了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的状态下受理扫描或复印等作业的执行指示。由此,处理器50以所指示的动作速度执行扫描处理或复印处理(复印作业)。
接着,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的扫描动作的流程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的扫描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在待机中受理各种动作指示和动作速度的设定指示(ACT11)。例如,处理器50在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用于输入各种动作指示以及动作速度的设定指示的菜单画面。用户在按照菜单画面指示了动作速度的设定之后,指示要执行的处理(扫描、复印等)。
在指示了执行扫描的情况下(ACT12,是),处理器50判断是否接受了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ACT13)。在接受到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的情况下(ACT13,是),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设定为指定的动作速度(ACT14)。
例如,当在指示了“1.5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扫描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设定为默认值的1.5倍。另外,当在指示了“2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扫描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设定为默认值的2倍。
在读取放置在ADF上的原稿的情况下,处理器50根据指定的扫描速度来变更ADF输送原稿的速度和光电转换部13获取像素数据的时刻等。另外,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的情况下,处理器50根据指定的扫描速度来变更移动机构63移动滑架的速度以及光电转换部13获取像素数据的时刻等。
在变更动作速度之后,处理器50执行所设定的动作速度下的使用了扫描仪2的原稿的扫描处理(扫描作业)(ACT15)。处理器50在执行扫描作业的期间,每当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更新与扫描模式对应的设定(变更)的扫描速度的扫描计数器(ACT16)。例如,在以1.5倍速扫描了彩色(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处理器50对与1.5倍速的全色扫描对应的计数器进行计数。另外,在以2倍速扫描了单色(黑)图像的情况下,处理器50对与2倍速的单色扫描对应的计数器进行计数。
当扫描作业结束时,处理器50将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为默认值(ACT17)。由此,数字复合机1能够在以用户指定的动作速度执行了扫描作业之后将动作速度恢复为默认值。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50也可以在扫描作业结束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为默认值。
另外,在没有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的情况下(ACT13,否),处理器50在保持默认设定值的状态下执行扫描处理(ACT18)。在以默认值执行扫描处理的情况下,处理器50在每次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更新与扫描模式对应的默认值的扫描计数器(ACT19)。
如上所述,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在执行扫描之前受理扫描速度的变更。数字复合机在指示了变更扫描速度的情况下,根据所指示的动作速度来变更扫描速度。在执行扫描作业的期间,数字复合机按每个扫描速度对扫描数进行计数。
由此,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能够根据用户的指示变更扫描速度,能够管理每个动作速度的扫描数。其结果是,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能够进行对与扫描速度以及扫描数对应的使用费进行计费的运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动作例中,以扫描动作为例来进行了说明,但数字复合机1对于FAX发送等中的扫描动作也可以使动作速度能够改变(高速化)。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复合机也在扫描计数器中按每个动作速度对扫描数进行计数。由此,还能够变更FAX处理中的扫描速度,能够按每个扫描速度对扫描数进行计数。
另外,数字复合机1在被指示了FAX处理的高速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转换为FAX数据的数据处理高速化。例如,数字复合机也可以通过使执行将扫描图像转换为FAX数据的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的动作频率高速化来使数据处理高速化。
接着,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复印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复印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系统控制部5的处理器50在待机中受理各种动作指示和动作速度的设定指示(ACT31)。例如,处理器50在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41上显示用于输入各种动作指示以及动作速度的设定指示的菜单画面。希望以比默认值更快的速度进行复印的用户根据菜单画面指示动作速度的设定,并指示复印的执行。
在指示了复印的执行的情况下(ACT32,是),处理器50判断是否接受了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ACT33)。在接受到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的情况下(ACT33,是),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复印速度)设定为指定的动作速度(ACT34)。在此,复印的动作速度(复印速度)通过将扫描速度和打印速度从默认值变更来实现。
例如,当在指示了“1.5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复印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设定为默认值的1.5倍。另外,当在指示了“2倍速”按钮的状态下指示了复印按钮时,处理器50将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设定为默认值的2倍。另外,在复印中,还进行将扫描仪读取的图像转换为打印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等。为了使复印中的图像处理所需的时间高速化,处理器50也可以根据指定的动作速度来设定(变更)执行图像处理的处理器的动作频率。
在变更了动作速度的设定之后,处理器50以所设定的动作速度执行复印处理(复印作业)(ACT35)。在执行复印作业的期间,处理器50在每次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更新与扫描模式对应的设定(变更)的扫描速度的扫描计数器(ACT36)。另外,处理器50在执行复印任务的期间,每次在纸张上打印一页图像时,更新与打印模式对应的设定的打印速度的打印计数器(ACT37)。
例如,在以1.5倍速执行彩色(全色)复印的情况下,处理器50对与1.5倍速的全色扫描对应的扫描计数器进行计数。另外,在以1.5倍速执行彩色复印的情况下,处理器50对与1.5倍速的全色打印对应的打印计数器进行计数。
另外,在以2倍速执行单色(黑)复印的情况下,处理器50对与2倍速的单色扫描对应的扫描计数器进行计数,对与2倍速的单色打印对应的打印计数器进行计数。
当复印作业结束时,处理器50将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为默认值(ACT37)。由此,数字复合机1在结束用户指定的动作速度下的复印作业时,能够将动作速度的设定值恢复为默认的设定值。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50也可以在复印作业结束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动作速度的设定变更(恢复)为默认值。
另外,在没有动作速度的变更指示的情况下(ACT33,否),处理器50在保持默认的设定值的状态下执行扫描处理(ACT39)。在以默认值执行复印处理的情况下,处理器50在每次读取一页原稿的图像时,更新与扫描模式对应的默认值的扫描计数器(ACT40)。此外,处理器50在每次将一页原稿图像打印到纸张上时,更新与打印模式对应的默认值的打印计数器(ACT41)。
如上所述,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在执行复印之前受理复印速度的变更。在指示了复印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数字复合机根据所指示的动作速度来变更包含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的动作速度。数字复合机在执行复印的情况下,对每个动作速度的扫描数以及打印数进行计数。
由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能够根据用户的指示来变更复印速度,能够管理每个动作速度的扫描数以及打印数。其结果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能够进行如下运用:对扫描数以及打印数收取与动作速度对应的使用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也可以由管理者进行动作速度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中(出厂后)的数字复合机可以根据管理者的指示来设定相对于扫描速度以及打印速度的动作速度(扫描速度、打印速度)。例如,在管理者指示了动作速度的N倍的情况下,数字复合机将动作速度设定为管理者指示的默认值的N倍。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复合机也可以在从管理者接受将动作设定恢复为默认值的指示之前,将动作速度保持为默认值的N倍。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扫描仪,以所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原稿的图像;
操作面板,被输入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处理的动作速度的指示;
存储部,具备扫描计数器,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以及
处理器,设定与对所述操作面板指示输入的动作速度相对应的扫描速度,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执行扫描处理,并根据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读取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扫描计数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模式及扫描速度存储计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面板受理使使用所述扫描仪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处理高速化的指示,
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操作面板输入了使扫描处理高速化的指示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操作面板中的指示内容,将所述扫描速度设定为比默认值更快。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扫描仪,以所设定的扫描速度读取原稿的图像;
打印机,以所设定的打印速度在纸张上印刷图像;
操作面板,被输入将所述原稿的图像在纸张上印刷的复印处理的动作速度的指示;
存储部,具备扫描计数器和打印计数器,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所述打印计数器按每个打印速度存储使用所述打印机在纸张上印刷的图像的页数的计数值;以及
处理器,设定与对所述操作面板指示输入的动作速度相对应的扫描速度及打印速度,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及打印速度执行复印处理,根据以设定的所述扫描速度读取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扫描计数器,根据以设定的所述印刷速度在纸张上印刷的图像的页数来更新所述打印计数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计数器按每个扫描模式及扫描速度存储计数值,
所述打印计数器按每个打印模式及打印速度存储计数值。
CN202210452006.7A 2021-08-02 2022-04-27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701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6663 2021-08-02
JP2021126663A JP2023021656A (ja) 2021-08-02 2021-08-02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1707A true CN115701707A (zh) 2023-02-10

Family

ID=8503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2006.7A Pending CN115701707A (zh) 2021-08-02 2022-04-27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0959B2 (zh)
JP (1) JP2023021656A (zh)
CN (1) CN11570170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5031A (ja) 2003-09-09 2005-03-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40103A (ja) 2005-03-04 2006-09-14 Oki Data Corp 印刷装置
JP2007241412A (ja) 2006-03-06 2007-09-20 Fuji Xerox Co Ltd 課金処理装置および課金処理方法
JP4710999B2 (ja) 2009-03-18 2011-06-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課金計算方法
US8964260B2 (en) * 2012-10-17 2015-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can speed of scanner including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scanner performing the same
JP5842881B2 (ja) 2013-08-20 2016-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3195B2 (ja) * 2014-07-11 2018-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70959B2 (en) 2024-01-09
US20230033283A1 (en) 2023-02-02
JP2023021656A (ja) 202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68773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05351B2 (en) Display input device
US107428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and storing sheet information for image adjustment
CN1296780C (zh) 成像设备
US200801756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10551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374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elects density convers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a selecte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66064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reading and image forming, with shading operation control for increased throughput
JP2015080104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101352933B1 (ko) 문서 박스를 구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130286436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0191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42179B2 (en) Image reading metho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5701707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7290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0674B2 (ja) 変倍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1181197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1001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0720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42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9194B2 (ja)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755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0043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0191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