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6609A -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6609A
CN115696609A CN202211255931.7A CN202211255931A CN115696609A CN 115696609 A CN115696609 A CN 115696609A CN 202211255931 A CN202211255931 A CN 202211255931A CN 115696609 A CN115696609 A CN 115696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erminal
downlink
frequency bandwidth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5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6609B (zh
Inventor
谭源春
王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uwe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luwe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uwe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luwe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59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6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6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6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6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6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上述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包括: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支持两个对上下行频率带宽需求不同的网络,以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应用场景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MTC)。其中,eMBB主要面向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包括手机、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车联网等高性能的特殊应用;mMTC则是大规模物联网部署与应用。
5G沿用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4G)采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OFDM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正交的子载波可以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逆快速傅利叶变换(FFT/IFFT)实现调制和解调。
随着5G行业化应用的推进,5G模组和终端的高功耗和高成本越来越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大规模普及的瓶颈。与此同时,5G模组和终端的某些高性能在某些行业的应用需求中也存在浪费,例如,速率等。因此,3GPP在R17版本中提出了基于性能与成本平衡的5G轻量级(reduced-capability(RedCap),又称NRLight)终端,该终端采用1T2R的天线配置(即1根发射天线,2根接收天线),支持20MHz带宽。主要面向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这三类典型应用场景,既可应用于行业,也可用于公网消费类用户。
5G网络的演进过程中,为同时支持eMBB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轻量级终端用户,需要对5G网络进行优化组网。可以理解,为了避免支持eMBB的终端(简称为eMBB终端)和轻量级终端互相之间的干扰,eMBB和轻量级终端通常需采用相同的上下行时隙配置。然而,eMBB终端的用户主要是公网消费类用户,其主要需求是高清视频流、上网、下载等下行业务,上传类业务偏少。对此,运营商一般会选择下行时隙偏多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例如,在5G TDD公网部署中,5毫秒(ms)单周期时隙配置可以采用7个下行时隙、1个特殊时隙以及2个上行时隙的配置。而轻量级终端的用户主要是行业用户,其需求主要是感知监控、采集等上行业务,下行业务偏少。如果eMBB终端和轻量级终端采用相同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则无法有效满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也就是说,5G系统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一张网中高效地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支持两个对上下行频率带宽需求不同的网络,以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包括: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以及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包括:在所述第二网络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上行门限进行比较;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以及在所述第二网络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是所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大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二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进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包括:在所述第二网络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下行门限进行比较;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以及在所述第二网络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是所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的两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大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二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由第二终端执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向基站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接收所述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根据所述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终端被配置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提高上行数据重复发送的次数为其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的两倍;或者,增加3dB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上行的覆盖与其为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一致。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由第二终端执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基站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业务带宽需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以及
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
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上报模块,用于向基站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终端,包括:
下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
解调模块,用于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资源分配方法的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包含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资源分配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资源分配方法。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支持两个网络以及两类用户,例如,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并可以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进一步,在上述方法中,通过配置第二终端在不同的上下行频率带宽配置的情况下均采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解调,从而可以不增加第二终端的复杂度,维持其成本不变,因而仍可以用轻量级终端实现,进而有效解决由于目前5G模组和终端的功耗高和成本高而制约其在各行各业大规模普及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110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进行上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
图4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进行下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二终端130执行的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TDD双工方式下基站110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实现资源分配的具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图7D和图7E分别显示了在TDD双工方式下不同情形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以及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确定得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以及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
图8A、图8B、图8C和图8D分别显示了在FDD双工方式下不同情形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或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确定得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或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110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终端130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文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前所述,为在5G网络中同时支持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需要对5G网络进行优化组网,也即需要在一张网中高效地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在一个系统中高效地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下面参考本公开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
在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一个频段带宽内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同时部署2个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其中,第一网络用于服务公网消费类用户;第二网络用于服务行业用户。上述双工方式可以包括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具体地,对于TDD双工方式,上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以采用相同的上下行频道配置以及相同的上下行时隙配置;而对于FDD双工方式,上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以采用相同的上行频带配置以及相同的下行频带配置。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站110;其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12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130。其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终端120可以是eMBB终端,通常具有较高的性能,例如可以支持较高的速率等,因而,上述第一终端120具有较高的成本。上述第二终端130可以是上述轻量级终端(RedCap终端),通常具有较低的成本。
如前所述,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将同时部署上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因此,上述基站110将同时服务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120和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基站110一侧,基站110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资源分配方法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实现资源分配。
在步骤210: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可以通过基站配置的上行信令上报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步骤220:根据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基站110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之后,可以对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从而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类似地,在基站110可以确定各个第二终端130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之后,可以对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从而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步骤230:根据确定的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具体地,图3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进行上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图4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进行下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310,在第二网络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上行门限进行比较,然后,执行后续步骤S320或S33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上行门限主要用以确定第二网络是否有比较大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因此,上述第一上行门限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情况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频率带宽配置情况灵活设置。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二网络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也即,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则无需为第二网络的终端分配上行频率带宽,而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上行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的终端。其中,将全部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的3GPP协议的规定实现,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步骤320,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330,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小于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可以设置为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例如,假设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为20MHz,则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为40MHz。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设置为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的情况下,即使对于不同的上行频率带宽,第二终端均可以采用N个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也即第二终端所采用的调制和解调点数可以保持不变,只是采用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的子信道带宽是采用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的子信道带宽的二分之一,这种方式不会增加第二终端的复杂度,可以保持第二终端的成本不增加,因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种终端可以始终使用轻量级终端实现。
另外,在上述步骤中,将确定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具体方法也可以参考现有的3GPP协议的规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上行频率带宽频繁的来回调整,可以采用一个上行频率带宽调整迟滞机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上行频率带宽调整迟滞机制可以通过时间上的迟滞实现。例如,可以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T,在任一次上行频率带宽的调整之后均要等待该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才能再次进行上行频率带宽的调整;或者更严格一些,不仅需要等待这段时间,还需要保证在上述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均可满足调整条件的情况下,再进行上行频率带宽的调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上行频率带宽调整迟滞机制还可以通过门限上的迟滞实现,也即除了上述第一上行门限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上行门限,其中,第二上行门限小于上述第一上行门限,在已经为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二上行频率带宽的情况下,只有在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二上行门限时,才能够将分配给第二终端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调整回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而在已经为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情况下,只有在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时,才能够将分配给第二终端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再次调整回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也就是说,向上调制频率带宽和向下调制频率带宽采用不同的门限来实现。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上述时间上的时间上的迟滞和门限上的迟滞方式进行结合。也即,在已经为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二上行频率带宽的情况下,只有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持续小于或等于第二上行门限时,才能够将分配给第二终端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调整回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而在已经为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情况下,只有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持续大于第一上行门限时,才能够将分配给第二终端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再次调整回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可以看出,无论是设置了不同的门限还是设置了等待时间,均是提高了上行频率带宽调整的“门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上行频率带宽频繁的来回调整。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下行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410,在第二网络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下行门限进行比较,然后,执行后续步骤S420或S43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下行门限主要用以确定第二网络是否有比较大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频率带宽配置情况灵活设置。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二网络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也即,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则无需为第二网络的终端分配下行频率带宽,而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下行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的终端。其中,将全部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的3GPP协议的规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步骤420,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430,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上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小于上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
其中,在上述步骤中,将确定的部分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具体方法也可以参考现有的3GPP协议的规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可以为下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而且,由于第二网络主要用于服务行业用户,而行业用户是高上行业务需求的用户,下行业务需求较少,因此,上述第二下行带宽可以远小于第二上行带宽,甚至可以等于第一上行频率带宽。例如,在第一上行频率带宽为20MHz的情况下,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可以设置为10MHz,而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可以设置为20MHz。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上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设置为上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的两倍的情况下,无论基站为第二终端分配的下行频率带宽是第一下行频率带宽还是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基站均可采用N个正交子信道对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数据进行OFDM调制,使得第二终端可以采用N个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终端的复杂度以及成本不会增加。此外,在下行频率带宽被配置为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其子信道带宽将是其被配置为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子信道带宽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当第二终端被配置为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基站可以提高下行数据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二终端被配置为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的两倍,或者,可以增加3dB发射功率,使得下行的覆盖与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一致。
同样,为了避免下行频率带宽频繁的来回调整,也可以设置一个下行频率带宽调整迟滞机制,例如可以采用时间上的迟滞和/或门限上的迟滞等多种方式,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上行频率频率带宽调整迟滞机制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除了上述由基站110实现的资源分配方法之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公开了由上述第二终端130实现的资源分配方法。图5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由第二终端130实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510,向基站110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上述步骤中,第二终端130可以通过基站配置的上行信令上报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步骤520,接收基站110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上行频率带宽可以是基站110根据自身上报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或者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其中,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小于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例如,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可以是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
在步骤530,根据基站110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论基站110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是第一上行频率带宽还是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均配置第二终端130使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终端130的复杂度不会增加,因而可以维持第二终端130的成本不增加,仍可以通过轻量级终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可以是上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此时,上行频率带宽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其子信道带宽是被配置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子信道带宽的二分之一。进一步,此时,当第二终端130被配置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可以提高上行数据重复发送的次数为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的两倍,或者,可以增加3dB发射功率,使得上行的覆盖与其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一致。
除了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第二终端130还可以执行下述步骤540,完成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在步骤540,接收基站110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下行频率带宽可以是基站110根据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或者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其中,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小于第二下行频率带宽。例如,上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可以是上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的两倍。如前所述,无论基站110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是第一下行频率带宽还是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基站将使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使得第二终端130可以使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终端130的复杂度不会增加。此外,下行频率带宽被配置为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其子信道带宽是被配置为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子信道带宽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当第二终端130被配置为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基站可以提高下行数据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二终端130被配置为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的两倍,或者,可以增加3dB发射功率,使得下行的覆盖与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一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论基站110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是第一上行频率带宽还是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均配置第二终端130使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终端130的复杂度不会增加,因而可以维持第二终端130的成本不增加,仍可以通过轻量级终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10-530所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以及步骤540所述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并不相互依赖,可以分开独立执行。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支持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并可以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和行业用户分别对于高下行业务和高上行业务的需求。进一步,在上述方法中,通过配置第二终端在不同的上下行频率带宽配置的情况下均采用相同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解调,从而可以不增加第二终端的复杂度,维持其成本不变,因而仍可以用轻量级终端实现,进而有效解决由于目前5G模组和终端的功耗高和成本高而制约其在各行各业大规模普及的问题。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方案以及效果,下面将通过更为具体的示例详细说明基站110根据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下行业务带宽需求进行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的具体方法。
示例1:TDD双工方式
假设上述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在TDD双工方式下,且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频率带宽一共为100MHz且其上下行时隙配置为5毫秒周期的DDDDDDDSUU配置,其中,D表示下行时隙,U表示上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每个时隙占0.5毫秒。可见,在不考虑特殊时隙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当前的上下行时隙资源比是2:7。可以理解,这样的上下行时隙资源比并不能满足行业用户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如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基站110将执行如图6所示的资源分配方法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具体地,图6所示的方法具体包括:
在步骤610,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步骤620:根据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在步骤630,在第二网络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各个上行时隙的全部10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632,在第二网络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上行门限进行比较。
在步骤634,在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时,在各个上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2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上行时隙剩余的8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636,在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在各个上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4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上行时隙剩余的6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640,在第二网络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各个下行时隙的全部10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642,在第二网络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下行门限进行比较。
在步骤644,在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时,在各个下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1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下行时隙剩余的9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步骤646,在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在各个下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2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下行时隙剩余的8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步骤630-636以及步骤640-646两个过程的执行顺序。
并且,在上述步骤636之后,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持续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门限,则在各个上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2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上行时隙剩余的8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或者,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均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则将各个上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上述步骤646之后,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持续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门限,则在各个下行时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10MHz的频率带宽,并将各个上行时隙剩余的90MHz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或者,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T内第二网络均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则将各个下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图7A、图7B、图7C、图7D和图7E分别显示了在不同情形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以及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确定得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以及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
具体地,对于上行业务而言,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是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则如图7A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上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则如图7B和图7C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上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中的2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8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则如图7D和7E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上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中的40MHz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6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类似地,对于对于下行业务而言,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是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则如图7A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下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则如图7B和图7D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下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中的1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9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则如图7C和图7E所示,基站110可以将各个下行时隙的100MHz频率带宽中的2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8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如此,在不考虑特殊时隙的情况下,对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而言,其上下行时隙资源比可以由最小的2:7增加至8:7,而对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而言,其上下行时隙资源比可以由最大的2:7降低至4:21。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张网中高效地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第一网络中的用户)对于高下行业务的需求以及行业用户(第二网络中的用户)对于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进一步,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的OFDM参数可如下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889504780000161
表1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对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在20MHz的上行频率带宽下,采用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OFDM调制和解调点数(即FFT/IFFT点数)为2048,而采用子载波间隔30kHz时OFDM调制和解调点数为1024;而在40MHz带宽下,采用子载波间隔30kHz时OFDM调制和解调点数为2048。也就是说,当第二终端的带宽由20MHz扩展2倍即40MHz时,其OFDM调制和解调点数(即FFT/IFFT点数)均可以不超过2048。这使得第二终端的基带复杂度没有提升,如此可以确保不增加第二终端的成本,从而可以继续使用5G轻量级终端。
进一步,在上述方法中,对于特殊时隙的频率带宽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配。具体地,通常特殊时隙可以包括10个下行的子时隙、2个保护子时隙以及2个上行子时隙,则在上述步骤630、634和636也可以将上述2个上行子时隙的频率带宽一并进行相同方式的分配,而在上述步骤640、644和646也可以将上述10个下行子时隙的频率带宽一并进行相同方式的分配。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利用频率带宽资源。
示例2:FDD双工模式
假设上述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在FDD双工方式下,且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频率带宽为30兆赫兹(MHz),下行频率频率带宽为30MHz。可见,在不考虑特殊时隙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当前的上下行时隙资源比是1:1。可以理解,这样的上下行时隙资源比也不能满足行业用户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基站110在分别确定了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之后,将分别根据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方法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图8A和图8B分别显示了在不同情形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确定得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图8C和图8D分别显示了在不同情形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方法确定得到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结果。
具体地,对于上行业务而言,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是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则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上行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则如图8A所示,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上行频率带宽中的1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2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则如图8B所示,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上行频率带宽中的2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1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类似地,对于对于下行业务而言,如果确定第二网络是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下行频率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则如图8C所示,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下行频率带宽中的5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25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而如果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则如图8D所示,基站110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的30MHz的下行频率带宽中的10MHz分配给第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而将剩余的20MHz分配给第一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如此,通过上述资源分配方法,对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而言,其上下行时隙资源比可以由最小的1:1增加至4:1,而对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而言,其上下行时隙资源比可以由最大的1:1降低至2:5。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张网中高效地解决公网消费类用户(第一网络中的用户)对于高下行业务的需求以及行业用户(第二网络中的用户)对于高上行业务的需求。
综合上述各个实施例给出的资源分配方法可以看出,在上述方法中,可以在保持第二终端的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其上行峰值速率可以提升1倍,从而有效解决了消费类终端与行业终端共网时由其业务不对称所导致的频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法中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以及第一下行频率带宽、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所取的数值仅是一个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配置修改为其他合适的数值,本申请对具体的数值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上述资源分配方法的基站110。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110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110包括:
接收模块902,用于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业务带宽需求确定模块904,用于根据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906,用于根据确定的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以及
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908,用于根据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具体地,上述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可以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法,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相对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上述资源分配方法的第二终端130。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终端130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终端130包括:
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上报模块912,用于向基站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4,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
调制模块916,用于根据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调制。
通过上述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上报模块912、上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4以及调制模块916,第二终端130可以完成上行频率带宽的分配。
此外,第二终端130还可以包括:
下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8,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
解调模块920,用于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OFDM解调。
通过上述下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8以及解调模块920,第二终端130可以完成下行频率带宽的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虽然图10所示的第二终端即包括了实现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的模块也包括了实现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的模块,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行频率带宽分配与下行频率带宽分配并不相互依赖,可以分开独立实现。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只包括上述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上报模块912、上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4以及调制模块916,也可以只包括上述下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918以及解调模块920。
具体地,上述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可以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法,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示例性方法部分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知道,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本文一般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含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示例)例如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的装置。
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能使得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这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就产生出一个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的指令装置的产品。
也可以把计算机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能够提供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的过程。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申请文件中提及的动词“包括”、“包含”及其词形变化的使用不排除除了申请文件中记载的那些元素或步骤之外的元素或步骤的存在。元素前的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这种元素的存在。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各方面的划分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中的特征不能组合以进行受益,这种划分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公开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由基站执行,包括:
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和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分别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包括:
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以及
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求和,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所述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上行门限进行比较;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以及
在所述第二网络没有上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是所述第一上行频率带宽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
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大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二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上行门限;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上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上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上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所述进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与第一下行门限进行比较;
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则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以及
在所述第二网络没有下行业务带宽需求时,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是所述第一下行频率带宽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
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大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在所述等待时间内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始终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第二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小于或等于第二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一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下行门限;
在已经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了第一下行频率带宽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大于第一下行门限,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分配预先设定的第二下行频率带宽,并将剩余的下行频率带宽分配给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12.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由第二终端执行,包括:
向基站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接收所述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终端被配置为第二上行频率带宽时,提高上行数据重复发送的次数为其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的两倍;或者,增加3dB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上行的覆盖与其为被配置为第一上行频率带宽时一致。
14.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由第二终端执行,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
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
15.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分别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其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业务带宽需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确定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第二网络的上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上行频率带宽分配;以及
下行频率带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网络的下行业务带宽需求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下行频率带宽分配。
16.一种终端,包括:
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上报模块,用于向基站上报上行业务带宽需求;
上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基站下发的上行频率带宽,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
17.一种终端,包括:
下行频率带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频率带宽;以及
解调模块,用于采用预先确定个数的正交子信道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
1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指令。
19.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CN202211255931.7A 2022-10-13 2022-10-13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5696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5931.7A CN115696609B (zh) 2022-10-13 2022-10-13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5931.7A CN115696609B (zh) 2022-10-13 2022-10-13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6609A true CN115696609A (zh) 2023-02-03
CN115696609B CN11569660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506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5931.7A Active CN115696609B (zh) 2022-10-13 2022-10-13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660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28A (zh) * 2006-08-21 2008-02-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语音业务的调度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430610A (zh) * 2011-03-25 2013-12-04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869094A (zh) * 2015-04-29 2015-08-26 清华大学 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
CN107801243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73054A (zh) * 2018-02-11 2019-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10266511A (zh) * 2019-04-11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宽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868265A (zh) * 2020-11-20 2021-05-28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50060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谱共享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28A (zh) * 2006-08-21 2008-02-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语音业务的调度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430610A (zh) * 2011-03-25 2013-12-04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869094A (zh) * 2015-04-29 2015-08-26 清华大学 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
CN107801243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73054A (zh) * 2018-02-11 2019-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10266511A (zh) * 2019-04-11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宽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3950060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谱共享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CN112868265A (zh) * 2020-11-20 2021-05-28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6609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1349B2 (en) Dynamic selection of multicarrier mode based on QoS parameters
JP7072057B2 (ja)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特定方法、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指示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KR20190043166A (ko) 업링크 통신 파형 선택을 가능하게 하는 것
CN109495981B (zh) 基于ofdm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200001A1 (zh) 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819808A (zh)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9027359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258571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09059536A1 (fr) Procédé, dispositif, station de base et équipement d'utilisateur destinés à une insertion de fréquence pilote dans un système mrof
JP2020524462A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特定方法、装置、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US20230275615A1 (en) Comprehensive System Design to Address the Needs for Virtual Segmentation of the Coaxial Cable Plant
CN112153618A (zh) 一种确定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5696609B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34074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5942480A (zh) 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66953A (zh) 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98777B (zh) 多址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JP7030190B2 (ja) バンドリングサイズ決定方法、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CN112954700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3216763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55464B (zh)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232007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40114398A1 (en)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fronthaul link
CN108243496B (zh) 一种帧结构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17676878A (zh) 上下行频域非重叠全双工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