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380A -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94380A CN115694380A CN202211341610.9A CN202211341610A CN115694380A CN 115694380 A CN115694380 A CN 115694380A CN 202211341610 A CN202211341610 A CN 202211341610A CN 115694380 A CN115694380 A CN 1156943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ching branch
- branch
- output
- theta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icrowave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晶体管;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栅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来自信号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输入匹配后,将信号通过晶体管传输给输出匹配电路;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漏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输出匹配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本发明能够在较宽的谐波频段实现射频零点,增加了双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放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射频系统朝着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双频功率放大器能够同时工作在两个频段,对两种不同工作模式及频带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达到节省体积、效率和能耗的效果。
双频功放需同时将双频的输出阻抗基波及谐波部分调整至高效工作区间,在传统具有谐波控制的输出匹配网络中,其谐波控制支路的特性阻抗往往较大,以方便板图布局并尽量减少谐波控制支路对基波阻抗匹配的影响。然而,高阻抗谐波控制支路仅能在很窄的谐波频段实现射频零点,这限制了双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能够在较宽的谐波频段实现射频零点,增加了双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晶体管;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栅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来自信号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输入匹配后,将信号通过晶体管传输给输出匹配电路;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漏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输出匹配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晶体管采用功率放大管CREE CGH40010F。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隔直电容、输入匹配枝节、稳定电路和输入偏置电路;
所述输入隔直电容的一端与输入信号端口连接,输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连接,用于滤除直流信号;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输入端与输入隔直电容连接,输出端与稳定电路连接,输入匹配枝节将位于双工作频带范围的输入信号传输至稳定电路处,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进行调制;所述双工作频带范围是指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工作的两个频率范围;其中,两个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分别表示为f1和f2;
所述稳定电路,用于将输入匹配枝节输出的信号传输到晶体管的栅极,并稳定功率放大器,防止双频带宽功率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所述稳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输入偏置电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所述电容并联在第一电阻的两端;
所述输入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输入偏置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稳定电路中的第二电阻将栅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栅极。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输出匹配枝节、输出偏置电路和输出隔直电容;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一端与晶体管漏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出隔直电容连接;输出匹配枝节将晶体管漏极的输出信号传导至输出隔直电容,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进行调制;
所述输出隔直电容用于将来自输出匹配枝节的信号进行直流滤除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
所述输出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漏极偏置电压,输出端通过输出匹配枝节将漏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漏极处。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包括第一左端匹配枝节、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和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输出隔直电容相连接;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末端与输出偏置电路相连接;且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所述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包括两段并联的传输线,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包括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输入隔直电容相连接,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连接稳定电路;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均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末端保持开路;且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匹配枝节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和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A1、假设输出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所述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所述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晶体管漏极,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到输出隔直电容,所述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偏置电路;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
设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1,电长度为θ1,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2,电长度为θ2,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3,电长度为θ3,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1、R2、X1、X2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1=G1+j*B1为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1为Zin1的实部,B1为Zin1的虚部;Zin2=G2+j*B2为从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2为Zin2的实部,B2为Zin2的虚部;
A2、采用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代替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21、对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中两段并联的传输线,设第一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1,电长度为θ11,第二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2,电长度为θ12;
A22、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1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1和电长度θ1,建立Z11、Z12随θ11、θ12的变换关系:
定义Zin1S为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并得出Zin1和Zin1S的表达式如下:
令Zin1和Zin1S在频率f1处相等,即当f=f1时,令Zin1=Zin1S得
A23、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2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在θ11、θ1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11、θ1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11、θ12的组合;
扫描过程如下: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11、θ1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11、θ1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22,由θ11、θ12、Z1、θ1计算此时Z11、Z1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1和Zin1S数值,判断此时Zin1和Zin1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
A24、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11、θ12的取值;
A241、令f分别等于2*f1,2*f1-200MHz和2*f1+200MHz三个频点,此时θ11、θ12取值范围为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所有θ11、θ12取值组合;
A242、对于任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在计算此时的Z11、Z12数值和Zin1S数值,并判断是否满足2*f1频段处的谐波条件:Zin1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1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1相差小于10,其中X01为预设的Zin1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1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丢弃;
A2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A242后,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1;
从完整的预选集M1,挑选2*f1频率处Zin1S虚部与X01相差最小的θ11、θ1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双传输线结构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设计;
A3、采用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31、对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22,电长度为θ22,连接输出偏置电路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21,电长度为θ21;
A32、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保持f1和f2频段同时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2和电长度θ2,建立Z21、Z22随θ21、θ22的变换关系:
令Zin2S为从第一左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得出Zin2和Zin2S的表达式如下: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2=Zin2S,得出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A33、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在θ21、θ2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21、θ2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21、θ22的组合: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21、θ2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21、θ2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32,计算此时Z21、Z2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2和Zin2S数值,判断此时Zin2和Zin2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
A34、令Zin2S在2f2频率处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21、θ22的取值;
A341、令f分别等于2*f2,2*f2-200MHz和2*f2+200MHz;
A342、对于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任一个θ21、θ22取值组合,分别计算此时的Z21、Z22数值和Zin2S数值;判断是否满足2f2频率处的谐波条件:Zin2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2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2相差小于10;其中X02为预设的Zin2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2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丢弃;
A3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S342,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2;
从完整的预选集M2中,挑选2*f2频率处Zin2S虚部与X02相差最小的θ21、θ2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B1、首先假设输入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所述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所述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输入隔直电容,另一端通过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稳定电路;所述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另一端接地;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设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4,电长度为θ4,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5,电长度为θ5,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6,电长度为θ6,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3、R4、X3、X4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3=G3+j*B3为从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3为Zin3的实部,B3为Zin3的虚部;Zin4=G4+j*B4为从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4为Zin4的实部,B4为Zin4的虚部;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并确定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设计参数:
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对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52,电长度为θ52,开路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51,电长度为θ51;
B3、确定Z51、θ51、Z52、θ52之间的关系:
令Zin3S为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Zin4S为从右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则有如下表达式: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4=Zin4S,得出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B4、扫描θ51、θ52取值范围,设置初始取值范围为1°~360°,扫描步进1°;对于每一个的θ51、θ52取值组合,计算Z51和Z52的数值,当其满足条件50<Z51<100和50<Z52<100时,终止扫描,读取此时的θ51、θ52取值为最终结果,并计算出最终θ51、θ52对应的Z51、Z52,完成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双传输线结构和开/短路枝节结构以替代传统T型阻抗匹配枝节中的部分传输线,保持双工作频率传输特性不变同时在双工作频率的谐波附近产生射频零点,使功率放大器在双工作频率获得高效工作条件,能够展宽双频功率放大器的高效工作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稳定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输出阻抗匹配枝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入阻抗匹配枝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示意图;
图6为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示意图;
图7为输出匹配枝节设计目标示意图;
图8为采用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时的输出阻抗情况示意图;
图9为双频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晶体管;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栅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来自信号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输入匹配后,将信号通过晶体管传输给输出匹配电路;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漏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输出匹配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晶体管采用功率放大管CREE CGH40010F。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集成于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介质板采用Rogers 4003C板材,介电常数3.38,厚度为20mil,介质板的下表面为地层,地层全部覆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在双工作频带范围,即2.5-2.7GHz和3.4-3.6GHz这两个频率范围工作;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输入可以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频点的信号,也可以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任意一段频率范围的信号;两个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点分别为f1=2.6GHz和f2=3.5GHz。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隔直电容、输入匹配枝节、稳定电路和输入偏置电路;
所述输入隔直电容的一端与输入信号端口连接,输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连接,用于滤除直流信号;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输入端与输入隔直电容连接,输出端与稳定电路连接,输入匹配枝节将位于双工作频带范围的输入信号传输至稳定电路处,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进行调制;所述双工作频带范围是指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工作的两个频率范围;其中,两个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分别表示为f1和f2;
所述稳定电路,用于将输入匹配枝节输出的信号传输到晶体管的栅极,并稳定功率放大器,防止双频带宽功率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如图2所示,所述稳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阻1)、第二电阻(电阻2)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输入偏置电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所述电容并联在第一电阻的两端;稳定电路中在输入匹配电路中起到损耗的作用。通过电阻电容,在在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中容易产生自激振荡的频段产生损耗,降低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在此频段的增益,从而防止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在此频段产生自激振荡。
所述输入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输入偏置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稳定电路中的第二电阻将栅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栅极。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输出匹配枝节、输出偏置电路和输出隔直电容;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一端与晶体管漏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出隔直电容连接;输出匹配枝节将晶体管漏极的输出信号传导至输出隔直电容,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进行调制;
所述输出隔直电容用于将来自输出匹配枝节的信号进行直流滤除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
所述输出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漏极偏置电压,输出端通过输出匹配枝节将漏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漏极处。
如图3所示,所述输出匹配枝节包括第一左端匹配枝节(枝节3)、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和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输出隔直电容相连接;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枝节22)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枝节21)末端与输出偏置电路相连接;且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所述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包括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第一段传输线为枝节11,第二段传输线为枝节22),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
如图4所示,所述输入匹配枝节包括第二左端匹配枝节(枝节4)、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枝节6);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输入隔直电容相连接,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连接稳定电路;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均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枝节52)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末端(枝节51)保持开路;且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匹配枝节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和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
图7为输出匹配枝节设计目标示意图,图7中分别标注了功率放大器在双工作频段满足高效工作条件时,输出阻抗的基波及二次谐波区间。在图7中可看出,输出阻抗在基波频段时,输出阻抗在实线圈内工作效率较高,即为高效工作的基波条件;输出阻抗在谐波频段时,输出阻抗在虚线圈内工作效率较高,即为高效工作的谐波条件。由图7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输出阻抗同时满足高效工作的基波条件和谐波条件时,功率放大器才能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A1、假设输出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如图5所示,所述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1)、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2)和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3),所述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晶体管漏极,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到输出隔直电容,所述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偏置电路;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
设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1,电长度为θ1,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2,电长度为θ2,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3,电长度为θ3,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1、R2、X1、X2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1=G1+j*B1为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1为Zin1的实部,B1为Zin1的虚部;Zin2=G2+j*B2为从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2为Zin2的实部,B2为Zin2的虚部;
采用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时的输出阻抗情况如图8所示,在图中可以发现T型阻抗匹配枝节可以满足高效工作的基波条件,然而其无法满足高效工作的谐波条件。因此,仅仅采用T型阻抗匹配枝节无法使功率放大器在双频段高效工作。
A2、采用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代替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21、对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中两段并联的传输线,设第一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1,电长度为θ11,第二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2,电长度为θ12;
A22、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1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1和电长度θ1,建立Z11、Z12随θ11、θ12的变换关系:
定义Zin1S为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并得出Zin1和Zin1S的表达式如下:
令Zin1和Zin1S在频率f1处相等,即当f=f1时,令Zin1=Zin1S得
A23、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2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在θ11、θ1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11、θ1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11、θ12的组合;
扫描过程如下: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11、θ1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11、θ1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22,由θ11、θ12、Z1、θ1计算此时Z11、Z1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1和Zin1S数值,判断此时Zin1和Zin1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
A24、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11、θ12的取值;
令双传输线结构在频率f1的二次谐波附近产生射频零点,即令Zin1S在频率2*f1及其附近落入高效工作的阻抗区间,进一步确定θ11和θ12的取值范围。至此得出结论,在θ11和θ12取特定范围时,两种结构在频率f1和f2时传输特性相等或近似相等,即保持高效工作的基波条件不变;并且在频率f1的二次谐波附近200MHz产生射频零点,即满足2*f1频率高效工作的谐波条件。由于双传输线结构可在2*f1及其附近200MHz产生射频零点,可在较宽的频带满足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工作的谐波条件,因此采用双传输线结构可展宽双频功率放大器的高效率工作带宽,具体地:
A241、令f分别等于2*f1,2*f1-200MHz和2*f1+200MHz三个频点,此时θ11、θ12取值范围为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所有θ11、θ12取值组合;
A242、对于任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在计算此时的Z11、Z12数值和Zin1S数值,并判断是否满足2*f1频段处的谐波条件:Zin1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1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1相差小于10,其中X01为预设的Zin1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1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丢弃;
A2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A242后,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1;
从完整的预选集M1,挑选2*f1频率处Zin1S虚部与X01相差最小的θ11、θ1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双传输线结构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设计;
A3、采用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31、对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枝节22)特性阻抗为Z22,电长度为θ22,连接输出偏置电路的一段传输线(枝节21)特性阻抗为Z21,电长度为θ21;
A32、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保持f1和f2频段同时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2和电长度θ2,建立Z21、Z22随θ21、θ22的变换关系:
令Zin2S为从第一左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得出Zin2和Zin2S的表达式如下: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2=Zin2S,得出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A33、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在θ21、θ2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21、θ2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21、θ22的组合: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21、θ2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21、θ2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32,计算此时Z21、Z2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2和Zin2S数值,判断此时Zin2和Zin2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
A34、令Zin2S在2f2频率处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21、θ22的取值;
令开/短路枝节在频率f2的二次谐波附近产生射频零点,即令Zin2S在频率2*f2及其附近200MHz处落入高效工作的阻抗区间,进一步确定θ21和θ22的取值范围。至此得出结论,在θ21和θ22取特定范围时,两种结构在频率f1和f2时传输特性相等,并且在频率f2的二次谐波附近200MHz产生射频零点,即满足2*f2频率高效工作的谐波条件。由于开/短路枝节可在2*f2及其附近200MHz产生射频零点,可在较宽的频带满足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工作的谐波条件,因此采用开/短路枝节也可以展宽双频功率放大器的高效率工作带宽,具体地:
A341、令f分别等于2*f2,2*f2-200MHz和2*f2+200MHz;
A342、对于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任一个θ21、θ22取值组合,分别计算此时的Z21、Z22数值和Zin2S数值;判断是否满足2f2频率处的谐波条件:Zin2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2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2相差小于10;其中X02为预设的Zin2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2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丢弃;
A3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S342,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2;
从完整的预选集M2中,挑选2*f2频率处Zin2S虚部与X02相差最小的θ21、θ2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输出匹配枝节中的第一左端匹配枝节(枝节3)与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完全相同,直接采用特性阻抗Z3电长度为θ3;
由于传输线(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确定后,就能够确定传输线(枝节)的长宽尺寸,因此本申请确定了输出匹配直接各部分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即完成了整个匹配枝节的设计;实际工作时,由根据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由仿真软件就能直接生成传输线(枝节)的长、宽取值。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B1、首先假设输入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如图6所示,所述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4)、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5)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枝节6),所述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输入隔直电容,另一端通过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稳定电路;所述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另一端接地;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设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4,电长度为θ4,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5,电长度为θ5,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6,电长度为θ6,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3、R4、X3、X4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3=G3+j*B3为从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3为Zin3的实部,B3为Zin3的虚部;Zin4=G4+j*B4为从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4为Zin4的实部,B4为Zin4的虚部;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并确定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设计参数:
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对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枝节52)特性阻抗为Z52,电长度为θ52,开路的一段传输线(枝节51)特性阻抗为Z51,电长度为θ51;
B3、确定Z51、θ51、Z52、θ52之间的关系:
令Zin3S为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Zin4S为从右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则有如下表达式: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4=Zin4S,得出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B4、扫描θ51、θ52取值范围,设置初始取值范围为1°~360°,扫描步进1°;对于每一个的θ51、θ52取值组合,计算Z51和Z52的数值,当其满足条件50<Z51<100和50<Z52<100时,终止扫描,读取此时的θ51、θ52取值为最终结果,并计算出最终θ51、θ52对应的Z51、Z52,完成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匹配枝节中的第二左端匹配枝节(枝节4)与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完全相同,直接采用特性阻抗Z4电长度为θ4;输入匹配枝节中的右端匹配枝节(枝节6)与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完全相同,直接采用特性阻抗Z6电长度为θ6;
由于传输线(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确定后,就能够确定传输线(枝节)的长宽尺寸,因此本申请确定了输入匹配直接各部分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即完成了整个输入匹配枝节的设计;实际工作时,由根据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由仿真软件就能直接生成传输线(枝节)的长、宽取值。
在本发明所述的双频功率放大器中,采用双传输线结构和开/短路枝节结构来代替T型阻抗匹配枝节中的右端和下端枝节。双传输线结构和开/短路枝节结构和T型阻抗匹配枝节中的右端和下端枝节在频率f1和f2处传输性能等效,即能够满足高效工作的基波条件。同时,双传输线结构能够在频率2*f1及其附近200MHz处产生射频零点,拓宽了f1频段满足高效工作谐波条件的带宽;而开/短路枝节能够在频率2*f2及其附近200MHz处产生射频零点,拓宽了f2频段满足高效工作谐波条件的带宽。因此,双传输线结构和开/短路枝节结构各自展宽了双频功率放大器一个工作频带的工作带宽,最终完成对双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展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双频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双频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左图为功率放大器在双工作频点(f1=2.6GHz,f2=3.5GHz)时的输出功率、效率和增益曲线,可看出此双频功率放大器在双工作频点的输出功率分别为42.2/41.8dBm,增益分别为11.0/10.7dB,效率为76/72%。右图为功率放大器在2~4GHz时的输出功率、效率和增益曲线,可看出此双频功率放大器在2.45-2.85GHz和3.4-3.7GHz的频段内能够进行高效率工作(效率>65%)。本发明提出的双频功率放大器工作性能优秀,带宽较其他双频功率放大器而言具有明显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进行修改,例如所述方法名称的变化等。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晶体管;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栅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来自信号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输入匹配后,将信号通过晶体管传输给输出匹配电路;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漏极提供偏置电压,并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输出匹配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晶体管采用功率放大管CREE CGH40010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隔直电容、输入匹配枝节、稳定电路和输入偏置电路;
所述输入隔直电容的一端与输入信号端口连接,输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连接,用于滤除直流信号;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输入端与输入隔直电容连接,输出端与稳定电路连接,输入匹配枝节将位于双工作频带范围的输入信号传输至稳定电路处,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进行调制;所述双工作频带范围是指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工作的两个频率范围;其中,两个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分别表示为f1和f2;
所述稳定电路,用于将输入匹配枝节输出的信号传输到晶体管的栅极,并稳定功率放大器,防止双频带宽功率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所述稳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输入匹配枝节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输入偏置电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所述电容并联在第一电阻的两端;
所述输入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栅极偏置电压,输入偏置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稳定电路中的第二电阻将栅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输出匹配枝节、输出偏置电路和输出隔直电容;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一端与晶体管漏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出隔直电容连接;输出匹配枝节将晶体管漏极的输出信号传导至输出隔直电容,并对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进行调制;
所述输出隔直电容用于将来自输出匹配枝节的信号进行直流滤除后,将得到的信号传输给信号输出端口对外输出;
所述输出偏置电路采用一段微带线,输入端接入漏极偏置电压,输出端通过输出匹配枝节将漏极偏置电压传导至晶体管的漏极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匹配枝节包括第一左端匹配枝节、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和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输出隔直电容相连接;
所述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末端与输出偏置电路相连接;且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一左端匹配枝节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所述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包括两段并联的传输线,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两段并联的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枝节包括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与输入隔直电容相连接,第二左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与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一端连接,右端匹配枝节的第二端连接稳定电路;
所述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均为一段传输线;所述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包括两段串联的传输线,其中一段传输线末端接地,另一段传输线末端保持开路;且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串联的公共点连接在第二左端匹配枝节和右端匹配枝节的公共端。
7.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匹配枝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和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
所述输出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A1、假设输出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所述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所述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晶体管漏极,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到输出隔直电容,所述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偏置电路;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输出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
设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1,电长度为θ1,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2,电长度为θ2,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3,电长度为θ3,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1、R2、X1、X2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漏极输出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1=G1+j*B1为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1为Zin1的实部,B1为Zin1的虚部;Zin2=G2+j*B2为从第三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其中G2为Zin2的实部,B2为Zin2的虚部;
A2、采用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代替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21、对于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中两段并联的传输线,设第一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1,电长度为θ11,第二段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12,电长度为θ12;
A22、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1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一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1和电长度θ1,建立Z11、Z12随θ11、θ12的变换关系:
定义Zin1S为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并得出Zin1和Zin1S的表达式如下:
令Zin1和Zin1S在频率f1处相等,即当f=f1时,令Zin1=Zin1S得
A23、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保持f2频段满足基波条件,在θ11、θ1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11、θ1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11、θ12的组合;
扫描过程如下: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11、θ1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11、θ1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22,由θ11、θ12、Z1、θ1计算此时Z11、Z1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1和Zin1S数值,判断此时Zin1和Zin1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
A24、令双传输线匹配枝节在2*f1频段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11、θ12的取值;
A241、令f分别等于2*f1,2*f1-200MHz和2*f1+200MHz三个频点,此时θ11、θ12取值范围为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所有θ11、θ12取值组合;
A242、对于任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在计算此时的Z11、Z12数值和Zin1S数值,并判断是否满足2*f1频段处的谐波条件:Zin1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1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1相差小于10,其中X01为预设的Zin1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1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11、θ12取值组合丢弃;
A2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1和Zin1S相差<2的θ11、θ1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A242后,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1;
从完整的预选集M1,挑选2*f1频率处Zin1S虚部与X01相差最小的θ11、θ1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双传输线结构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双传输线匹配枝节的设计;
A3、采用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在保持基波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A31、对于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22,电长度为θ22,连接输出偏置电路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21,电长度为θ21;
A32、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保持f1和f2频段同时满足基波条件,基于第二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Z2和电长度θ2,建立Z21、Z22随θ21、θ22的变换关系:
令Zin2S为从第一左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出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得出Zin2和Zin2S的表达式如下: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2=Zin2S,得出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A33、令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在2*f2频段满足谐波条件,
在θ21、θ22的取值范围内对所有θ21、θ22的取值组合进行扫描,得到所有满足基波条件θ21、θ22的组合:
在1°~360°范围内扫描θ21、θ22,扫描步进1°;令f=f2,对于每个θ21、θ22取值组合,按照步骤A32,计算此时Z21、Z22数值;最后分别计算此时Zin2和Zin2S数值,判断此时Zin2和Zin2S相差是否小于2;并获得所有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
A34、令Zin2S在2f2频率处满足谐波条件,求解θ21、θ22的取值;
A341、令f分别等于2*f2,2*f2-200MHz和2*f2+200MHz;
A342、对于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任一个θ21、θ22取值组合,分别计算此时的Z21、Z22数值和Zin2S数值;判断是否满足2f2频率处的谐波条件:Zin2S实部在三个频点全部小于2,Zin2S虚部在三个频点全部与X02相差小于10;其中X02为预设的Zin2S虚部目标参数;
若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加入预选集M2中;若不满足,则将此时的θ21、θ22取值组合丢弃;
A343、对于每一个满足Zin2和Zin2S相差<2的θ21、θ22取值组合,重复执行步骤S342,得到完整的预选集M2;
从完整的预选集M2中,挑选2*f2频率处Zin2S虚部与X02相差最小的θ21、θ22取值组合,最终确定其为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电长度组合,根据确定的电长度组合,计算对应的特性阻抗,完成第一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所述输入匹配枝节设计步骤包括:
B1、首先假设输入匹配枝节直接采用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所述T型输入阻抗匹配枝节包括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所述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输入隔直电容,另一端通过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连接稳定电路;所述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一端连接在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和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之间,另一端接地;
由基波条件出发,计算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各枝节参数,即计算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设第四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4,电长度为θ4,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5,电长度为θ5,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为Z6,电长度为θ6,则:
其中,K=f2/f1为双频频率比,Z0=50,R3、R4、X3、X4分别是双工作频带范围内的晶体管栅极输入阻抗的实部和虚部,Zin3=G3+j*B3为从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3为Zin3的实部,B3为Zin3的虚部;Zin4=G4+j*B4为从第六T型阻抗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入阻抗,其中G4为Zin4的实部,B4为Zin4的虚部;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并确定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的设计参数:
B2、采用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代替第五T型阻抗匹配枝节,对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中两段串联的传输线,设接地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52,电长度为θ52,开路的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51,电长度为θ51;
B3、确定Z51、θ51、Z52、θ52之间的关系:
令Zin3S为从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Zin4S为从右端匹配枝节处看向输入隔直电容的输出阻抗,则有如下表达式:
当f分别等于f1和f2时,令Zin4=Zin4S,得出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特性阻抗与其电长度的关系如下所示
B4、扫描θ51、θ52取值范围,设置初始取值范围为1°~360°,扫描步进1°;对于每一个的θ51、θ52取值组合,计算Z51和Z52的数值,当其满足条件50<Z51<100和50<Z52<100时,终止扫描,读取此时的θ51、θ52取值为最终结果,并计算出最终θ51、θ52对应的Z51、Z52,完成第二开短路匹配枝节的设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41610.9A CN115694380B (zh) | 2022-10-30 | 2022-10-30 |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41610.9A CN115694380B (zh) | 2022-10-30 | 2022-10-30 |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4380A true CN115694380A (zh) | 2023-02-03 |
CN115694380B CN115694380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5046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41610.9A Active CN115694380B (zh) | 2022-10-30 | 2022-10-30 |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9438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34176A (ko) * | 2004-10-18 | 2006-04-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초고주파 증폭기 |
CN203691354U (zh) * | 2014-01-24 | 2014-07-02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频率和带宽可调的射频放大器 |
WO2019015274A1 (zh) * | 2017-07-21 | 2019-01-24 |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双线结构的逆 f 类功率放大器 |
CN109525208A (zh) * | 2018-10-18 | 2019-03-26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谐波控制的新型双频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
CN112311339A (zh) * | 2020-11-02 | 2021-02-02 | 天津大学 | 一种双频谐波调谐高效功率放大器 |
CN112332787A (zh) * | 2020-10-10 | 2021-02-0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端接耦合线结构的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13162554A (zh) * | 2021-04-20 | 2021-07-2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谐波控制的混合高效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14123995A (zh) * | 2021-12-02 | 2022-03-0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新型的并发双波段射频功率放大器 |
CN114268280A (zh) * | 2021-12-20 | 2022-04-0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宽带负载调制平衡放大器 |
-
2022
- 2022-10-30 CN CN202211341610.9A patent/CN1156943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34176A (ko) * | 2004-10-18 | 2006-04-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초고주파 증폭기 |
CN203691354U (zh) * | 2014-01-24 | 2014-07-02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频率和带宽可调的射频放大器 |
WO2019015274A1 (zh) * | 2017-07-21 | 2019-01-24 |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双线结构的逆 f 类功率放大器 |
CN109525208A (zh) * | 2018-10-18 | 2019-03-26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谐波控制的新型双频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
CN112332787A (zh) * | 2020-10-10 | 2021-02-0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端接耦合线结构的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12311339A (zh) * | 2020-11-02 | 2021-02-02 | 天津大学 | 一种双频谐波调谐高效功率放大器 |
CN113162554A (zh) * | 2021-04-20 | 2021-07-2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谐波控制的混合高效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14123995A (zh) * | 2021-12-02 | 2022-03-0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新型的并发双波段射频功率放大器 |
CN114268280A (zh) * | 2021-12-20 | 2022-04-0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宽带负载调制平衡放大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4380B (zh) | 2023-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8742A (zh) | 一种高效率双频带f类功率放大器 | |
Zarghami et al. | Continuous class-F power amplifier using quasi-elliptic low-pass filtering matching network | |
CN110311640B (zh) | 宽带混合f/j类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6982031A (zh) | 一种基于介质谐振器的滤波f类功率放大器 | |
CN113271070A (zh) | 一种基于pin开关的可重构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6599474A (zh) | 一种双频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2865725A (zh) | 一种超宽带大功率高效率的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电路结构 | |
CN112953425A (zh) | 一种基于带通滤波器的平衡式宽带高功率放大器 | |
CN112311339A (zh) | 一种双频谐波调谐高效功率放大器 | |
CN113395043B (zh) | 一种基于精确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5441842A (zh) | 一种负反馈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5694380A (zh) | 一种双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匹配枝节设计方法 | |
Turt et al. | Broadband high power amplifier design using gan hemt technology | |
CN218387448U (zh) | 一种负反馈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 |
Koulouridis | Non-Foster circuitry design for antennas | |
CN116629182A (zh) | 高效功率放大器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方法和阻抗匹配装置 | |
CN115765638A (zh) | 有源匹配结合无源匹配的6-18GHz功率放大器及实现方法 | |
CN116455334A (zh) | 一种连续类混合调控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备及方法 | |
CN113258889B (zh) | 一种宽带功率放大器 | |
CN114123995A (zh) | 一种新型的并发双波段射频功率放大器 | |
Arabi et al. | An optimization-based design technique for multi-band power amplifiers | |
CN112838833A (zh) | 基于发夹式微带带通滤波器的f类功率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 |
CN111371421A (zh) | 基于谐波控制电路的双带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1384908A (zh) | 功分器电路、功分器及功分器电路的设计方法 | |
CN111464134A (zh) | Doherty功率放大器及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