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2956B -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2956B
CN115692956B CN202211383074.9A CN202211383074A CN115692956B CN 115692956 B CN115692956 B CN 115692956B CN 202211383074 A CN202211383074 A CN 202211383074A CN 115692956 B CN115692956 B CN 115692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battery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30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2956A (zh
Inventor
张亮亮
熊永锋
徐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30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2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2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2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2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2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集流盘和绝缘件,壳体包括柱状本体和端板,端板封闭柱状本体的端部,且端板绝缘穿设有电极柱;电极组件、集流盘容置于柱状本体内,集流盘位于端板与电极组件之间,集流盘具有背向电极组件凸出的第一弹性凸起,电极柱与第一弹性凸起连接;绝缘件容置于柱状本体内,且位于端板和集流盘之间,绝缘件背离端板的表面与电极柱朝向第一弹性凸起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极柱绝缘穿设端板,以作为电池的一个输出端,且集流盘与端板之间通过绝缘件绝缘,如此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避免端板带电的情况,从而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新能源,具有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类产品、电动汽车、军工产品等领域中。
相关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和端盖组件,以及位于壳体空腔内的电极组件,端盖组件密封连接在壳体的开口端,电极组件一端通过集流盘和壳体底部的端板连接,使得端板作为电池的一个输出端,从而在使用电池时造成端板带电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壳体带电的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包括柱状本体和端板,所述端板封闭所述柱状本体的端部,且所述端板绝缘穿设有电极柱;
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
集流盘,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集流盘具有背向所述电极组件凸出的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一弹性凸起连接;
绝缘件,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集流盘之间,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端板的表面与所述电极柱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极柱绝缘穿设端板,以作为电池的一个输出端,且集流盘与端板之间通过绝缘件绝缘,如此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避免端板带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集流盘具有朝向端板的第一弹性凸起,从而在电池装配过程中,通过第一弹性凸起的变形,提高第一弹性凸起的电极柱连接的面积,从而保证集流盘与电极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件包括本体,以及在所述本体的边缘背向所述端板延伸的凸缘;
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集流盘之间,所述凸缘位于所述集流盘与所述柱状本体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本体和凸缘的绝缘件,不仅能够实现集流盘与端板之间的绝缘,还能够实现集流盘与柱状本体之间的绝缘,从而避免了端板、柱状本体均带电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缘远离所述本体的侧边具有外翻的圆弧倒角。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凸缘上设置外翻的圆弧倒角,从而在电极组件的装配时,实现对电极组件的端部的导向,提高了电极组件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件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接在所述电极柱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绝缘件上设置定位孔,从而通过电极柱与定位孔的配合,提高了绝缘件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池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流盘还具有背向所述电极组件凸出的第二弹性凸起;
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与所述绝缘件在所述电池的中心线方向上存在重合区域,且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与所述绝缘件抵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集流盘上设置第二弹性凸起,实现了集流盘与绝缘件的抵接,以在第二弹性凸起的支撑作用下避免了集流盘偏斜的情况,从而提高了集流盘安装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呈环形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弹性凸起设置为环形结构,能够增大集流盘与绝缘件的抵接区域,从而更有效的保证集流盘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流盘具有多个焊接区,多个焊接区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外围,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弹性凸起的外围设置焊接区,以便于能够设置较大的焊接面积,从而提高集流盘与电极组件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焊接区在周向上的尺寸沿背离所述集流盘中心的方向逐渐递增。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焊接区的形状,以保证焊接区能够具有更大的焊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集流盘与电极组件的焊接区域,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焊接区在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在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一侧形成有一连续切缝。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焊接区的边缘设置切缝,从而能够保证集流盘的焊接区与电极组件的接触效果的同时,保证集流盘上第一弹性凸起的形变效果,提高了集流盘同时与电极组件和电极柱的连接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端板粘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绝缘件与端板的粘接,避免绝缘件移位的情况,从而保证绝缘件在集流盘与端板之间的绝缘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极柱与所述集流盘焊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集流盘与电极柱的连接方式,保证两者之间的导电效果,进而保证电池的电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更小的情况下,在储能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另一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在储能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如此对于使用该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第一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又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又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池;
1、壳体;2、电极柱;3、电极组件;4、集流盘;5、绝缘件;
11、柱状本体;12、端板;13、安装孔;
41、第一弹性凸起;42、第二弹性凸起;43、焊接区;44、切缝;
51、本体;52、凸缘;5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池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池10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3、集流盘4和绝缘件5,壳体1包括柱状本体11和端板12,端板12封闭柱状本体11的端部,且端板12绝缘穿设有电极柱2;电极组件3容置于柱状本体11内;集流盘4容置于柱状本体11内,且位于端板12与电极组件3之间,集流盘4具有背向电极组件3凸出的第一弹性凸起41,电极柱2与第一弹性凸起41连接;绝缘件5容置于柱状本体11内,且位于端板12和集流盘4之间,绝缘件5背离端板12的表面与电极柱2朝向第一弹性凸起41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极柱2绝缘穿设端板12,以作为电池10的一个输出端,且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通过绝缘件5绝缘,如此在电池10的使用过程中避免端板12带电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电池1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集流盘4具有朝向端板12的第一弹性凸起41,从而在电池10装配过程中,通过第一弹性凸起41的变形,提高第一弹性凸起41的电极柱2连接的面积,从而保证集流盘4与电极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本申请所涉及的电池1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10,也可以是铅酸电池1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的端板12是一个,或者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的端板12是两个。
当壳体1包括一个端板12时,此时端板12可以是壳体1的底板,也可以是壳体1的盖板。当端板12为壳体1的底板时,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穿设端板12的电极柱2、盖板分别作为电池10的两个输出端;当端板12为盖板时,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此时穿设端板12的电极柱2、底板分别作为电池10的两个输出端。
当壳体1包括两个端板12时,如图2所示,两个端板12中的一个为壳体1的底板,另一个为壳体1的盖板。其中,作为底板的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作为盖板的端板12与柱状壳体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或者作为底板的端板12和作为盖板的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此时两个端板12上穿设的电极柱2分别作为电池10的两个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所述的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的情况,由于端板12与电极柱2之间为绝缘设计,且端板12与集流盘4之间具有绝缘件5,在端板12不带电的情况,从而保证柱状本体11也不带电,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池1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当壳体1包括两个端板12时,由于端板12绝缘穿设有电极柱2,此时包括壳体1的电池10为双极柱电池10。
其中,如图1或图2所示,端板12上设置有安装孔13,电极柱2穿过安装孔13,且电极柱2的两端分别裸露在端板12的两侧。电极柱2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方式可以为:电极柱2与端板1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电极柱2与端板12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电极柱2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电极柱2可以预先绝缘装配在端板12上,此时对于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的情况,可在柱状本体11内放入集流盘4与电极组件3的连接件后,沿电极组件3的中心通孔伸入焊头,在集流盘4背离密封件的表面实现集流盘4与电极柱2的焊接;对于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固定连接的情况,可先在端板12上装配密封件、集流盘4和电极组件3,装配集流盘4时同时实现集流盘4与电极柱2的连接,再将柱状本体11套在电极组件3上并与端板12固定连接。
可选地,电极柱2后期再绝缘装配在端板12上,此时对于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的情况,可先将电极柱2电极组件3、集流盘4、密封件、电极柱2连接好,再将连接好的结构装入柱状本体11内,并且保证电极柱2远离集流盘4的一端穿过端板12上的安装孔13,再将电极柱2固定在端板12上;对于端板12与柱状本体11固定连接的情况,可先将电极柱2电极组件3、集流盘4、密封件、电极柱2连接好,再将电极柱2与端板12绝缘固定好后,将柱状本体11套在电极组件3上并与端板1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柱2可以是剖切面为矩形的结构,也可以为剖切面为T形的结构,还可以是剖切面为工字型的结构,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对于电极柱2的剖切面为工字型结构的情况,电极柱2包括极柱本体和锁紧件,极柱本体的剖切面呈T形结构,极柱本体的端部穿过端板12上的安装孔13,且与锁紧件固定连接(比如锁紧件为锁紧螺母,极柱本体与锁紧件螺纹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3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卷绕或层叠的卷芯,以及设置在卷芯端部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负极耳分别与电池10的两个输出端连接,以保证电池10的正常使用。
示例地,当电池10包括两个端板12时,由于两个端板12上均绝缘穿设有电极柱2,此时正极耳、负极耳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电极柱2电解。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集流盘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当电池10包括一个集流盘4时,电极组件3的一端通过集流盘4与电池10的一个输出端(穿设端板12的电极柱2)连接,电极组件3的另一端直接与电池10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当电池10包括两个集流盘4时,两个集流盘4分别位于电极组件3的两端,且电极组件3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集流盘4与电池10的两个输出端(比如两个端板12上分别穿设的电极柱2)连接。
其中,对于电池10包括两个集流盘4的情况,两个集流盘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与电极组件3与电池10输出端的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绝缘件5的数量与集流盘4的数量相同,以便于在集流盘4背离电极组件3的一侧能够设置绝缘件5,从而保证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关系。当绝缘件5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密封件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集流盘4与密封件之间的绝缘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接下来,分别对电池10包括的绝缘件5、集流盘4进行解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件5为片状结构,以便于隔绝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接触,从而实现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效果。
其中,绝缘片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且在电池10的中心线方向上,绝缘件5的投影位于集流盘4的投影内(比如绝缘件5为圆形,且绝缘件5的半径小于集流盘4的半径),或者集流盘4的投影位于绝缘件5的投影内(比如绝缘件5为圆形,且绝缘件5的半径大于集流盘4的半径),再或者集流盘4的投影与绝缘件5的投影相互伸出对方(比如绝缘件5为矩形,且绝缘件5的长边尺寸大于集流盘4的直径,宽边尺寸小于集流盘4的直径),只要绝缘件5能够实现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绝缘件5可以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或者绝缘件5与集流盘4、端板12中的一者固定,且与另一者形成间隙。
对于绝缘件5夹持在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情况,在预安装绝缘件5时,为了避免绝缘件5移动的情况,可通过点胶的方式对绝缘件5进行与固定,当然也可以在绝缘件5上设置定位孔53,进而通过定位孔53在电极柱2上的套接,实现对绝缘件5的定位,避免绝缘件5移动的情况。
对于绝缘件5与集流盘4、端板12中的一者固定的情况,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对绝缘件5进行固定。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效果,同时避免粘结剂从绝缘件5的边缘溢出,进而导通集流盘4和端板12的情况,绝缘件5可通过绝缘胶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绝缘件5具有定位孔53,定位孔53套接在电极柱2上。如此,通过电极柱2即可实现绝缘件5的定位,能够避免绝缘件5移位的情况,同时避免绝缘件5与电极柱2之间的干涉,便于绝缘件5的安装,提高了绝缘件5的组装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绝缘件5包括本体51,以及在本体51的边缘背向端板12延伸的凸缘52;本体51位于端板12和集流盘4之间,凸缘52位于集流盘4与柱状本体11之间。如此,对于包括本体51和凸缘52的绝缘件5,不仅能够实现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的绝缘,还能够因为凸缘52的隔绝实现集流盘4与柱状壳体1之间的绝缘,从而实现整个壳体1的绝缘,更有效的降低了电池1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其中,本体51的结构,以及本体51在集流盘4与端板12之间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方中针对绝缘件5的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唯一的区别在于在电池10的中心线方向上,本体51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伸出集流盘4的投影,以保证在本体51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凸缘52。
可选地,在电池10的中心线方向上,当集流盘4的投影位于本体51的投影内时,可在本体51的整个外边缘设置凸缘52,此时凸缘52与本体51能够围成容纳槽,以将集流盘4和电极组件3的一端收容在容纳槽内,从而更有效的保证集流盘4与柱状本体11、端板12之间的绝缘效果。
其中,对于凸缘52与本体51围城容纳槽的情况,本体51的径向尺寸等于电极组件3的径向尺寸,如此,在电极组件3的端部伸入容纳槽时,能够通过凸缘52对电极组件3的侧壁的限位,保证电极组件3的对中(即电极组件3的中心线与绝缘件5的中心线重合),进而便于保证集流盘4与电极组件3的对中。
进一步地,对于绝缘件5包括有凸缘52的情况,在将电极组件3置于柱状本体11内,为了避免凸缘52与电极组件3的端部发生干涉,可选地,凸缘52远离本体51的侧边具有外翻的圆弧倒角。如此,通过外翻的圆弧倒角可形成对电极组件3的导向,以避免电极组件3与凸缘52发生干涉的情况,从而提高电极组件3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集流盘4不仅要与电极柱2连接,还要与电极组件3连接。而结合上述所述,集流盘4上具有第一弹性凸起41,且第一弹性凸起41作为第一连接区与电极柱2连接。此时,为了实现与电极组件3的连接,集流盘4上还具有第二连接区。
对于集流盘4上具有第一弹性凸起41的情况,第一弹性凸起4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一弹性凸起41的表面积的调整。如此,在集流盘4与电极柱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情况,通过第一弹性凸起41的弹性形变,可提高第一弹性凸起41与电极柱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弹性凸起41与电极柱2的连接效果。
其中,第一弹性凸起41与电极柱2之间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当然还可以基于第一弹性凸起41的形变通过抵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集流盘4上具有第二连接区的情况,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所示,集流盘4具有多个焊接区43,多个焊接区43位于第一弹性凸起41的外围,且沿周向均匀分布。如此,通过在第一弹性凸起41的外围设置焊接区43,以便于能够设置较大的焊接面积,从而提高集流盘4与电极组件3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焊接区43在周向上的尺寸沿背离集流盘4中心的方向逐渐递增。此时,第一弹性凸起41外围的多个焊接区43呈花瓣状结构,能够保证焊接区43具有更大的焊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集流盘4与电极组件3的焊接区43域,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焊接区43在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在靠近第一弹性凸起41的一侧形成有一连续切缝44。如此,在径向上,断开了第一弹性凸起41与焊接区43的连接,从而避免了第一弹性凸起41的形变对焊接区43的影响,保证了焊接区43相对电极组件3的平面度,提高了焊接区43域电极组件3的连接效果;另外,由于只有沿周向相邻的两个切缝44之间的区域与第一弹性凸起41连接,从而减小了第一弹性凸起41变形时的阻力,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弹性凸起41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进而保证第一弹性凸起41与电极柱2能够有较大的接触面,以保证两者的连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集流盘4还具有背向电极组件3凸出的第二弹性凸起42,第二弹性凸起42与绝缘件5在电池10的中心线方向上存在重合区域,且第二弹性凸起42与绝缘件5抵接。
由于在电池10的中心线方向上,第二弹性凸起42与绝缘件5存在重合区域,从而在集流盘4、绝缘件5的装配过程,可通过调整第二弹性凸起42的高度,实现第二弹性凸起42与绝缘件5的抵接,进而在第二弹性凸起42的支撑作用,避免了集流盘4偏斜的情况,从而提高集流盘4安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电池1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二弹性凸起42可以为点状弹性凸起,可以是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弧状弹性凸起,还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呈环形的弹性凸起。而对于第二弹性凸起42呈环形的结构,能够增大集流盘4与绝缘件5的抵接区域,从而更有效的保证集流盘4的稳定性。
结合上述所述的集流盘4具有多个焊接区43的情况,假设第二弹性凸起42呈环形结构的情况,如图5所示,多个焊接区43可在第一弹性凸起41与第二弹性凸起42之间区域,且沿周向分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10。储能装置可以是电池单体,也可以是由电池单体组成电池模组、电池簇等。如此,结合上述所述,在电池10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更小的情况下,在储能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可以是储能设备、车辆、储能集装箱等。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装置。如此,结合上述所述,在储能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如此对于使用该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柱状本体和端板,所述端板封闭所述柱状本体的端部,且所述端板绝缘穿设有电极柱;
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
集流盘,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集流盘具有背向所述电极组件凸出的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一弹性凸起连接;
绝缘件,容置于所述柱状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集流盘之间,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端板的表面与所述电极柱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集流盘还具有多个焊接区,多个所述焊接区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外围,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焊接区在周向上的尺寸沿背离所述集流盘中心的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焊接区在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在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一侧共同形成有一连续切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本体,以及在所述本体的边缘背向所述端板延伸的凸缘;
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集流盘之间,所述凸缘位于所述集流盘与所述柱状本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远离所述本体的侧边具有外翻的圆弧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接在所述电极柱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还具有背向所述电极组件凸出的第二弹性凸起;
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与所述绝缘件在所述电池的中心线方向上存在重合区域,且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与所述绝缘件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呈环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端板粘接。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与所述集流盘焊接。
9.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池。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
CN202211383074.9A 2022-11-07 2022-11-07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5692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074.9A CN115692956B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074.9A CN115692956B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2956A CN115692956A (zh) 2023-02-03
CN115692956B true CN115692956B (zh) 2024-01-23

Family

ID=8505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3074.9A Active CN115692956B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295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30000668B1 (ko) * 1976-04-07 1983-03-25 산요덴기 가부시기가이샤 와권전극체를 가진 전지
JP2011146344A (ja) * 2010-01-18 2011-07-2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766578U (zh) * 2019-05-13 2019-12-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2323103U (zh) * 2020-05-26 2021-01-08 大连中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外壳及锂电池
CN216120664U (zh) * 2021-10-20 2022-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497904A (zh) * 2022-02-24 2022-05-13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
CN11447321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集流盘结构及焊接方法
CN216793840U (zh) * 2022-02-24 2022-06-21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872214U (zh) * 2022-03-02 2022-07-01 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集流盘结构
CN217387315U (zh) * 2022-03-16 2022-09-06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30000668B1 (ko) * 1976-04-07 1983-03-25 산요덴기 가부시기가이샤 와권전극체를 가진 전지
JP2011146344A (ja) * 2010-01-18 2011-07-2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円筒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766578U (zh) * 2019-05-13 2019-12-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2323103U (zh) * 2020-05-26 2021-01-08 大连中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外壳及锂电池
CN216120664U (zh) * 2021-10-20 2022-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47321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集流盘结构及焊接方法
CN114497904A (zh) * 2022-02-24 2022-05-13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
CN216793840U (zh) * 2022-02-24 2022-06-21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872214U (zh) * 2022-03-02 2022-07-01 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集流盘结构
CN217387315U (zh) * 2022-03-16 2022-09-06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2956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5271B2 (ja) 2次電池
JP5297471B2 (ja) 二次電池
US888929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80016843A (ko) 집전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KR20110092230A (ko) 2차 전지
JP2004119330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5197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6162544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25781A (ko) 이차 전지
CN105009326A (zh) 蓄电元件
US2022035260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4497904A (zh) 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
CN114976404A (zh) 一种电池
CN115692956B (zh) 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0970223A (zh) 电化学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46185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盖帽及锂离子电池
CN220652280U (zh) 电池单体
KR20170121988A (ko) 보호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JPWO2017047278A1 (ja) 二次電池
CN219371167U (zh) 电池
CN219371171U (zh) 电池
CN218300165U (zh) 一种方形锂电池负极盖组件
CN219246804U (zh) 一种顶盖及电芯
KR101522377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의 전극 보호를 위한 커버 캡
CN220155710U (zh)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