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5716A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5716A
CN115685716A CN202110859598.XA CN202110859598A CN115685716A CN 115685716 A CN115685716 A CN 115685716A CN 202110859598 A CN202110859598 A CN 202110859598A CN 115685716 A CN115685716 A CN 115685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guide post
key cap
key rod
w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5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雨良
何帅
刘晓刚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95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5716A/zh
Priority to EP22848560.3A priority patent/EP435422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099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9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5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5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00Normal winding of clockworks by hand or mechanically; Winding up several mainsprings or driving weights simultaneously
    • G04B3/04Rigidly-mounted keys, knobs or crow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8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可以较为方便地从内胆上拆装表壳,从而满足用户更换表壳的需求。智能手表包括:表壳、表冠、导柱和内胆壳;表壳可拆卸连接于内胆壳外侧;表壳上设置通孔;导柱设置于内胆壳上,且与通孔相对;表冠包括按键帽和按键杆,按键杆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按键帽位于通孔远离导柱的一侧;按键帽受压力时,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靠近导柱;按键帽受拉力时,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按键杆用于转动、并带动导柱转动。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强。智能手表主要包括表壳、内胆和表冠,然而,目前的智能手表结构仅可以较为便捷的拆卸表带,对于内胆和表壳之间拆卸以及组装流程较为复杂,不易操作,这样无法满足用户更换表壳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种智能手表,可以较为方便地从内胆上拆装表壳,从而满足用户更换表壳的需求。
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壳、表冠、导柱和内胆壳;表壳可拆卸连接于内胆壳外侧;表壳上设置通孔;导柱设置于内胆壳上,且与通孔相对;表冠包括按键帽和按键杆,按键杆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按键帽位于通孔远离导柱的一侧;按键帽受压力时,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靠近导柱;按键帽受拉力时,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按键杆用于转动、并带动导柱转动。表冠可以靠近或远离内胆壳中的导柱,通过表冠与导柱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旋转操作或按压操作,当表冠远离导柱、脱离内胆壳之后,即可以实现内胆壳与表壳之间的拆卸或安装,无需复杂的表冠拆卸过程,可以较为方便地从内胆上拆装表壳,从而满足用户更换表壳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手表还包括:巴管,巴管固定连接于表壳,巴管的内腔与通孔同轴设置,按键杆穿过巴管的内腔;巴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当按键杆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时,限定按键杆的位置,以阻挡按键杆脱离巴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手表还包括:弹片结构,弹片结构位于巴管与按键杆之间,弹片结构用于在表冠受压和受拉的过程中提供缓冲以改善用户操作表冠时的手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片结构为环状弹片,环状弹片包括环状支撑部和开口部,开口部包括环状排列的多个弹性部,任意相邻的两个弹性部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弹性部的中部向靠近按键杆的方向弯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帽包括顶板和侧板,按键杆远离导柱的一端连接于顶板,侧板沿顶板的边缘延伸且围绕按键杆设置,侧板、顶板与按键杆形成朝向导柱的按键帽凹槽,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按键帽凹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状弹片的开口部位于环状支撑部远离导柱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片结构位于限位结构远离导柱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手表还包括:第一摩擦垫片和第二摩擦垫片,第一摩擦垫片位于巴管和按键帽之间,第二摩擦垫片位于限位结构与按键杆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杆包括按键帽配合部和导柱配合部,按键帽配合部与按键帽固定连接;按键帽配合部为朝向导柱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壁具有内螺纹;导柱配合部包括外螺纹部、限位阻挡部和传动部,外螺纹部位于限位阻挡部远离传动部的一侧,外螺纹部位于筒状结构内,并与筒状结构螺纹连接;限位阻挡部位于限位结构与导柱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状弹片的开口部位于环状支撑部靠近导柱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位于按键帽的凹槽中;弹片结构位于限位结构靠近导柱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杆远离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导柱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或者,按键杆远离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导柱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当按键杆沿轴向移动、并靠近且接触导柱时,旋转限位部与旋转限位槽卡合;当旋转限位部与旋转限位槽卡合,且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按键杆用于转动,并通过旋转限位部与旋转限位槽之间的卡合带动导柱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杆远离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导柱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当按键杆沿轴向移动、并靠近且接触导柱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当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且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按键杆用于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导柱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柱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凹槽,导柱凹槽内设置有从动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动齿轮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面;从动齿轮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杆远离按键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摩擦螺纹,和/或,导柱靠近通孔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摩擦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柱的周围设置有防水槽,防水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手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表壳和内胆壳的一种分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表壳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内胆壳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一种表冠受按压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一种表冠受拉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表冠和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表冠和导柱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表冠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表冠的爆炸图;
图11为图1中另一种表冠受按压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另一种表冠受拉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导柱和周边结构的爆炸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中另一种表冠受按压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另一种表冠受拉状态下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表壳内表面的卡扣和外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于智能手表来说,主要部件包括表壳、表冠和内胆,表冠的一端设置于表壳之外,表冠的另一端设置于内胆中,以便于通过对表冠的控制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控制,表冠在传统手表中用于调整时间,而在智能手表中,表冠用于人机交互中的控制,例如按下表冠可以实现特定功能,旋转表冠可以实现另外的特定功能,因此,表冠在内胆中的部分周围设置有相应的传感器,以感应表冠的按压和旋转,进而实现对应的控制功能。然而,一方面需要表冠的一部分露在表壳之外以便于用户操作,另一方面需要表冠的一部分位于表壳内的内胆处以便于通过传感器感应到表冠的动作,因此,表冠的这种设置方式会阻碍表壳与内胆之间的拆卸,在两者拆卸之前,需要先将表冠拆卸,因此对于内胆和表壳之间拆卸以及组装流程较为复杂,不易操作。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壳1、表冠2、导柱3和内胆壳4;表壳1可拆卸连接于内胆壳4外侧;表壳1上设置通孔10;导柱3设置于内胆壳4上,且与通孔10相对;表冠2包括按键帽21和按键杆22,按键杆22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10,按键帽21位于通孔10远离导柱3的一侧;按键帽21受压力时,按键杆22用于沿轴向移动、并靠近导柱3;按键帽21受拉力时,按键杆22用于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3;按键帽21受旋转力时,按键杆22用于转动、并带动导柱3转动。
具体地,内胆壳4中设置有内胆,图中未示出内胆,内胆即为智能手表的机芯,其中可以设置有机械结构、传感器以及CPU、电池等。按键帽21受压力是指按键帽21受到朝向导柱3的压力,此时,按键帽21和按键杆22一起沿按键杆22的轴向移动、并靠近导柱3,当按键杆22接触导柱3并继续移动时,会带动导柱3移动,以使导柱3远离通孔10的一端触碰到按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以是按压式压力传感器或者dome等电子开关元件,开关在一定压力下能够闭合导通,当压力撤销时开关断开,其内部可以通过金属弹片受力变化来实现电路通断),通过按压传感器的检测即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按压表冠2,以便于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图5示意了图1中表冠按压状态下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压力方向。按键帽21受旋转力时,按键杆22转动,按键杆22通过与导柱3之间的配合,带动导柱3转动,而在内胆中导柱3的周围设置有旋转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以是霍尔传感器或光传感器等,光传感器可以通过发射不可见光,接收反射回来的不可见光并感应出电信号。),通过旋转传感器对导柱3的旋转检测即可以判断用户对表冠2的旋转操作。以上按压或旋转表冠2的过程都需要表冠2与导柱3相配合。按键帽21受拉力时,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3,以脱离和导柱3之间的配合,图6示意了图1中表冠受拉状态下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拉力方向。可见,表冠2和导柱3形成了离合机构,通过对表冠2的控制可以实现与导柱3之间的配合,也可以脱离与导柱3之间的配合,即可以使表冠2脱离内胆壳4,在表冠2远离导柱3、脱离内胆壳4之后,即可实现内胆壳4与表壳1之间的拆卸或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表冠可以靠近或远离内胆壳中的导柱,通过表冠与导柱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旋转操作或按压操作,当表冠远离导柱、脱离内胆壳之后,即可以实现内胆壳与表壳之间的拆卸或安装,无需复杂的表冠拆卸过程,可以较为方便地从内胆上拆装表壳,从而满足用户更换表壳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智能手表还包括:巴管5,巴管5固定连接于表壳1,巴管5的内腔与通孔10同轴设置,按键杆22穿过巴管5的内腔;巴管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51,限位结构51用于当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3时,限定按键杆22的位置,以阻挡按键杆22脱离巴管5,巴管5用于按键杆22的支撑和限位,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巴管5与表壳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巴管5可以螺纹连接于表壳1,可以进一步在巴管5与表壳1的螺纹连接处点焊以防止松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智能手表还包括:弹片结构6,弹片结构6位于巴管5与按键杆22之间,弹片结构6用于在表冠2受压和受拉的过程中提供缓冲以改善用户操作表冠2时的手感,弹片结构6可以通过巴管5限位固定,另外,可以进一步在弹片结构6和巴管5的连接处点焊以防止松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弹片结构6为环状弹片,环状弹片包括环状支撑部61和开口部62,开口部62包括环状排列的多个弹性部621,任意相邻的两个弹性部621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弹性部621的中部向靠近按键杆22的方向弯曲,环状支撑部61可以配合巴管5实现按键杆22的支撑和限位,开口部62用于通过弯曲的结构在按键杆22和巴管5之间提供应力的缓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环状弹片的开口部62位于环状支撑部61远离导柱3的一侧,由于具有弯曲结构的开口部62距离按键帽21较近,因此提供按压手感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按键帽21包括顶板211和侧板212,按键杆22远离导柱3的一端连接于顶板211,侧板212沿顶板211的边缘延伸且围绕按键杆22设置,侧板212、顶板211与按键杆22形成朝向导柱3的按键帽凹槽,巴管5的至少部分位于按键帽凹槽中;弹片结构6位于限位结构51远离导柱3的一侧。其中,按键帽21的顶板211便于用户按压,侧板212便于用户拉拔以及旋转,巴管5的至少部分被侧板212所包围,以提供巴管5和按键帽21之间相对位移和旋转的空间,实现紧凑可靠的离合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智能手表还包括:位于巴管5和侧板212之间的第一摩擦垫片71,位于限位结构51与按键杆22之间的第二摩擦垫片72。在按键帽21旋转或移动过程中,侧板212的内表面和巴管5之间通过第一摩擦垫片71的配合,改善摩擦对侧板212和巴管5的损伤,类似地,限位结构51与按键杆22之间通过第二摩擦垫片72的配合,改善摩擦对限位结构51和按键杆22的损伤。其中,第一摩擦垫片71和第二摩擦垫片72可采用耐摩擦的材料制作,为了进一步保证可靠性,第一摩擦垫片71可以固定连接于侧板212与巴管5中的任意一者,第二摩擦垫片72可以固定连接于限位结构51与按键杆22中的任意一者,另外,除了单独制作摩擦垫片再组装的方式之外,还可以使摩擦垫片与其他结构一起制作,例如,通过注塑的方式在按键帽21上形成第一摩擦垫片71,通过注塑的方式在按键杆22上形成第二摩擦垫片7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按键杆22包括按键帽配合部221和导柱配合部222,按键帽配合部221与顶板211固定连接;按键帽配合部221为朝向导柱3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壁具有内螺纹;导柱配合部222包括外螺纹部201、限位阻挡部202和传动部203,外螺纹部201位于限位阻挡部202远离传动部203的一侧,外螺纹部201位于筒状结构内,并与筒状结构螺纹连接;限位阻挡部202位于限位结构51与导柱3之间。按键帽配合部221可以与按键帽21为一体结构,在表冠2拉拔的过程中,限位结构51可以通过阻碍限位阻挡部202来实现对按键杆22的限位,防止表冠2被拔出脱离巴管5,但是足以使按键杆22脱离与导柱3之间的配合,且使按键杆22脱离出内胆壳4,以便于表壳1和内胆壳4之间的拆卸或安装。由于导柱配合部222和按键帽配合部221为分立部件,因此,可以在导柱配合部222被安装限位之后,再装入按键帽配合部221,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可以在按键帽配合部221与导柱配合部222螺纹连接之后,在两者的螺纹连接处点焊以固定防松。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帽配合部221与导柱配合部222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改为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直接按压配合点焊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10至图12所示,环状弹片的开口部62位于环状支撑部61靠近导柱3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10至图12所示,按键帽21包括顶板211和侧板212,按键杆22远离导柱3的一端连接于顶板211,侧板212沿顶板211的边缘延伸且围绕按键杆22设置,侧板212、顶板211与按键杆22形成朝向导柱3的按键帽凹槽,限位结构51位于按键帽凹槽中;弹片结构6位于限位结构51靠近导柱3的一侧。其中,限位结构51可以位于巴管5远离导柱3一侧的端部,表冠2、巴管5和弹片结构6之间形成较为紧凑的结构,空间利用率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10至图12所示,按键杆22包括按键帽配合部221和导柱配合部222,按键帽配合部221与顶板211固定连接;按键帽配合部221为朝向导柱3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壁具有内螺纹;导柱配合部222包括外螺纹部201、限位阻挡部202和传动部203,外螺纹部201位于限位阻挡部202远离传动部203的一侧,外螺纹部201位于筒状结构内,并与筒状结构螺纹连接;限位阻挡部202位于筒状结构的筒壁与导柱3之间。按键帽配合部221可以与按键帽21为一体结构,在表冠2拉拔的过程中,限位结构51可以通过阻碍限位阻挡部202来实现对按键杆22的限位,防止表冠2被拔出脱离巴管5,但是足以使按键杆22脱离与导柱3之间的配合,且使按键杆22脱离出内胆壳4,以便于表壳1和内胆壳4之间的拆卸或安装。由于导柱配合部222和按键帽配合部221为分立部件,因此,可以在导柱配合部222被安装限位之后,再装入按键帽配合部221,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可以在按键帽配合部221与导柱配合部222螺纹连接之后,在两者的螺纹连接处点焊以固定防松。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帽配合部221与导柱配合部222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改为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直接按压配合点焊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14所示,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81;导柱3靠近通孔10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82;当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并靠近且接触导柱3时,主动齿轮81与从动齿轮82啮合;当主动齿轮81与从动齿轮82啮合,且按键帽21受旋转力时,按键杆22用于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带动导柱3转动。结合上述具体实施例,主动齿轮81即可以为传动部203,即通过主动齿轮81和导柱3的传动配合实现旋转的传动。按键杆22和导柱3之间的齿轮啮合还可以对安装至表壳1的内胆进行加固,使得外力作用下内胆不容易脱出表壳1,防止例如智能手表跌落等情况下内胆脱离表壳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14所示,导柱3靠近通孔10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凹槽30,导柱凹槽30内设置有从动齿轮82。按键帽21受到按压时,带动按键杆22移动并伸入导柱凹槽30,使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啮合,如果继续按压,按键杆22会带动导柱3移动,以使导柱3远离通孔10的一端触碰到按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按压传感器的检测即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按压表冠2,以便于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按键帽21受拉力时,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并退出导柱凹槽30,以脱离和导柱3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内胆壳4与表壳1之间的拆卸或安装。当按键杆22伸入导柱凹槽30内时,可以通过导柱凹槽30来对按键杆22限位,以提高表冠2控制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起到表壳1和内胆壳4的锁定作用,在该状态下,内胆壳4和表壳1之间不能直接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主动齿轮8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面83,例如主动齿轮81包括多个主动齿810,每个主动齿810远离按键杆22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向主动齿810边缘倾斜的第一导向面83;如图13所示,从动齿轮8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84,例如从动齿轮82包括多个从动齿820,每个从动齿820靠近通孔10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向从动齿820边缘倾斜的第二导向面84。在按键杆22逐渐伸入导柱凹槽30内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面83和第二导向面84会提供导向的作用,使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基于导向面的导向作用滑动至相互啮合的位置,以便于后续按键帽21旋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齿轮的作用带动导柱3转动。另外,在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结构中,主动齿810设置于按键杆22端面的中部,从动齿820设置于导柱凹槽30的侧壁,主动齿810具有从中部向外侧呈锥度的倾斜侧面,类似地,从动齿820具有从导柱凹槽30侧壁向导柱凹槽30中部呈锥度的倾斜侧面,通过倾斜侧面的配合,可以提高齿轮之间啮合的稳定性。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结构中,主动齿轮81具有六个主动齿810,从动齿轮82具有对应的六个从动齿820,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主动齿810和从动齿820的数量不做限定,只有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之间可以形成啮合的配合关系即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动齿810和从动齿820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例如,如图15所示,主动齿轮81具有五个主动齿810,五个主动齿810各自独立且间隔设置,呈环状排列,每个主动齿810的顶部具有由中间向外侧倾斜的主动齿倾斜面83,可以理解地,图15所示的主动齿轮81结构需要能够与其适应啮合的从动齿轮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一端和导柱3之间的旋转传动方式可以通过阻尼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如图16至图19所示,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端面和导柱3靠近通孔10的端面均为摩擦端面,摩擦端面例如为平面结构,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两个端面由摩擦力较强的材料制作而成,通过平面间的摩擦力传导力与扭矩,从而实现旋转表冠2时带动导柱3转动的功能,这里对于摩擦配合位置的材料、尺寸、配合面积不做限定,摩擦力达到标准即可。结合上述的实施例,即可以理解为传动部203为摩擦端面。另外,为了提高摩擦系数,改善摩擦传动的效果,如图20所示,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摩擦螺纹,和/或,导柱3靠近通孔10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摩擦螺纹(图中未示出),即通过设置有摩擦螺纹的端面来传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摩擦传动的可靠性。具体地控制按键帽21带动导柱实现按压以及转动功能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按键帽21受到按压时,带动按键杆22移动并推动导柱3,按键杆22会带动导柱3移动,以使导柱3远离通孔10的一端触碰到按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按压传感器的检测即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按压表冠2,以便于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按键帽21受拉力时,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3,以脱离和导柱3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内胆壳4与表壳1之间的拆卸或安装。按键帽21受旋转力时,按键杆22转动,按键杆22通过与导柱3之间的摩擦配合,带动导柱3转动,而在内胆中导柱3的周围设置有旋转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旋转传感器对导柱3的旋转检测既可以判断用户对表冠2的旋转操作。可以理解地,上述图11和图12中的按键杆22和导柱3上也可以不设置齿轮结构,通过摩擦的方式来传导旋转扭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85,导柱3靠近通孔10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86;或者,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导柱3靠近通孔10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当按键杆22沿轴向移动、靠近且接触导柱3时,旋转限位部85与旋转限位槽86卡合;当旋转限位部85与旋转限位槽86卡合,且按键帽21受旋转力时,按键杆22用于转动,并通过旋转限位部85与旋转限位槽86之间的卡合带动导柱3转动。结合上述的实施例,按键杆22远离按键帽21的一端所设置的旋转限位部或旋转限位槽可以为上述的传动部203。例如,旋转限位部85为六棱柱结构,旋转限位槽86为对应的六棱柱凹槽,当按键杆22轴向移动并靠近导柱3时可以使旋转限位部85伸入旋转限位槽86内实现两者的卡合配合,当按键杆22轴向移动并远离导柱3时可以使两者分离,以便于内胆壳4与表壳1之间的拆卸或安装,当旋转限位部85和旋转限位槽86相互卡合时,可以传导旋转扭矩。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限位部85和旋转限位槽86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保证两者相互卡合时互相具有旋转限位的作用,以实现传导旋转扭矩的作用即可。按键杆22和导柱3之间的卡合还可以对安装至表壳1的内胆进行加固,使得外力作用下内胆不容易脱出表壳1,防止例如智能手表跌落等情况下内胆脱离表壳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图7、图8、图11、图12、图13、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导柱3的周围设置有防水槽91,防水槽91中设置有密封圈92。密封圈92用于内胆的防水。
另外,如图5、图6、图11、图12、图13、图18和图19所示,导柱3远离通孔10的一侧可以设置缓冲垫片93,缓冲垫片93可以由软胶材料制作,改善表冠2按压的过程中,导柱3触碰到按压传感器时对按压传感器的冲击,降低按压传感器损坏的概率。
另外,以下举例说明一种表壳1与内胆壳4之间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如图23所示(仅示出表壳1的内壁的一部分),表壳1与内胆壳4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例如,表壳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扣垫94(图中仅示意了一个),卡扣垫94的材料可以为软胶,卡扣垫94通过外框95固定于表壳1上,外框95可以为金属材料,外框95可以通过点焊固定于表壳1,在内胆壳4的外表面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和卡扣的配合可以实现表壳1与内胆壳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卡扣的方式,表壳1和内胆壳之间可以直接通过按压的方式拆卸和安装,简单方便、对外观的约束少,且表壳1外侧可以纯圆过渡。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壳、表冠、导柱和内胆壳;
所述表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胆壳外侧;
所述表壳上设置通孔;
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内胆壳上,且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表冠包括按键帽和按键杆,所述按键杆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按键帽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导柱的一侧;
所述按键帽受压力时,所述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靠近所述导柱;
所述按键帽受拉力时,所述按键杆用于沿轴向移动、并远离所述导柱;
所述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所述按键杆用于转动、并带动所述导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巴管,所述巴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壳,所述巴管的内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按键杆穿过所述巴管的内腔;
所述巴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当所述按键杆沿轴向移动、并远离所述导柱时,限定所述按键杆的位置,以阻挡所述按键杆脱离所述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位于所述巴管与所述按键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结构为环状弹片,所述环状弹片包括环状支撑部和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包括环状排列的多个弹性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弹性部的中部向靠近所述按键杆的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帽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导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侧板沿所述顶板的边缘延伸且围绕所述按键杆设置,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按键杆形成朝向所述导柱的按键帽凹槽,所述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按键帽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弹片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环状支撑部远离所述导柱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结构位于所述限位结构远离所述导柱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摩擦垫片和第二摩擦垫片,所述第一摩擦垫片位于所述巴管和所述按键帽之间,所述第二摩擦垫片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按键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杆包括按键帽配合部和导柱配合部,所述按键帽配合部与所述按键帽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帽配合部为朝向所述导柱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内壁具有内螺纹;
所述导柱配合部包括外螺纹部、限位阻挡部和传动部,所述外螺纹部位于所述限位阻挡部远离所述传动部的一侧,所述外螺纹部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并与所述筒状结构螺纹连接;
所述限位阻挡部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导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弹片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环状支撑部靠近所述导柱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按键帽的凹槽中;
所述弹片结构位于所述限位结构靠近所述导柱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所述导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或者,
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槽,所述导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限位部;
当所述按键杆沿轴向移动、靠近且接触所述导柱时,所述旋转限位部与所述旋转限位槽卡合;
当所述旋转限位部与所述旋转限位槽卡合,且所述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所述按键杆用于转动,并通过所述旋转限位部与所述旋转限位槽之间的卡合带动所述导柱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按键帽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
所述导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
当所述按键杆沿轴向移动、并靠近且接触所述导柱时,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当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按键帽受旋转力时,所述按键杆用于转动,并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导柱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凹槽,所述导柱凹槽内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齿轮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面;
所述从动齿轮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按键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摩擦螺纹,和/或,所述导柱靠近所述通孔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摩擦螺纹。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柱的周围设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CN202110859598.XA 2021-07-28 2021-07-28 智能手表 Pending CN115685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598.XA CN115685716A (zh) 2021-07-28 2021-07-28 智能手表
EP22848560.3A EP4354228A1 (en) 2021-07-28 2022-07-27 Smart watch
PCT/CN2022/108099 WO2023005955A1 (zh) 2021-07-28 2022-07-27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598.XA CN115685716A (zh) 2021-07-28 2021-07-28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5716A true CN115685716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9598.XA Pending CN115685716A (zh) 2021-07-28 2021-07-28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54228A1 (zh)
CN (1) CN115685716A (zh)
WO (1) WO2023005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6387B (zh) * 2020-08-31 2023-04-1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拆卸带体的智能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25940A1 (en) * 2016-01-22 2019-01-24 Lg Electronics Inc. Watch-type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205507375U (zh) * 2016-02-03 2016-08-24 广州润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滚珠旋转方式换壳的创意手表
CN205507374U (zh) * 2016-02-03 2016-08-24 广州润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螺旋方式换壳的创意手表
CN206696620U (zh) * 2017-03-28 2017-12-01 谢红兵 一种趣味儿童手表结构
CH714110A1 (fr) * 2017-09-01 2019-03-15 Carlo Ferrara Sa C/O Arc Fiduciaire Sa Boîte de montre comportant des cornes mobiles.
CN207473324U (zh) * 2017-12-13 2018-06-08 东莞市天铭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宝盒钟表壳及防水宝盒钟表
CN208796037U (zh) * 2018-09-28 2019-04-26 深圳市格雅表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石英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4228A1 (en) 2024-04-17
WO2023005955A1 (zh)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9591B (zh) 便携式时计
CN115685716A (zh) 智能手表
US4534607A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upling ring
CN2130428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磁式旋转按压按键
CN114220694A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11867311B (zh) 电子设备
EP2399172B1 (en) Internal blocking device for push buttons of a timepiece
CN1673903A (zh)
US20050207285A1 (en) Watch
CN107613185B (zh) 一种摄像头360°翻转装置
WO2023246624A1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6119999U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US3525211A (en) Control device for timepiece mechanism
CN202677070U (zh) 具有自锁型按钮的手表
JP2007085895A (ja) 携帯機器
US5963511A (en) Timepiece with mechanism for setting the hands by direct action of the pull-out piece
CN112837955A (zh) 一种按键机构及具有该按键机构的可穿戴设备
CN201348723Y (zh) 一种利用外圈带动内按钮的新型手表
CN101441437A (zh) 利用外圈带动内按钮的手表
KR20020090634A (ko) 헬멧투시창의 쉴드 회전 및 인출장치
JP7409109B2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CN104934766A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挤紧螺母
CN218898636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表的表带
CN112075731A (zh) 表盘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6956704U (zh) 智能手表菜单切换、选取操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