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645B -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2645B
CN115682645B CN202211404780.7A CN202211404780A CN115682645B CN 115682645 B CN115682645 B CN 115682645B CN 202211404780 A CN202211404780 A CN 202211404780A CN 115682645 B CN115682645 B CN 115682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pipeline
heating
channe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47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2645A (zh
Inventor
刘意强
田严华
吴盼慧
徐奕清
刘小龙
朱悉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ongjing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ongjing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ongjing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ongjing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47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2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包括:干燥仓,干燥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沿干燥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抽加热料车,加热料车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多层结构的接触式加热板,安装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接触式加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加热料车与滑轨可拆卸连接且加热料车能够沿滑轨活动;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热水循环管道以及热水罐,热水循环管道与热水罐连通,热水循环管道至少具有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热水出口用于与第一接口可拆卸连接,热水入口用于与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可以方便设备装机以及设备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冻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背景技术
冻干设备又称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是将食品、药品等物料冻结到其共晶点温度以下,使其中的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真空的环境下,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汽,再用捕水器将水蒸汽冷凝而最终使物品干燥。例如,现有技术的冻干设备,根据冻干仓的加热体积,可以一次性地将相应数量的物料送入仓体进行真空干燥,全部物料通过速冻隧道进行降温,使物料的温度低于其共晶点,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工艺,将物料内的水分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气态迅速蒸发。因此在冻干设备内部需要设置加热装置,目前,冻干设备主要采用两种加热方式:辐射加热和直接接触加热辐射加热:托盘与之间无直接接触,两者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加热介质(如软化水)经过加热板体,使加热板体升温,再由加热板体及仓内反射板通过热辐射将物料加热。直接接触加热:将托盘直接放置在加热板体上,可以获得更高的热传导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式加热装置直接固定在干燥仓的内部,由于干燥仓的内部空间有限,加热装置与干燥仓的内壁之间空间较小,其对加热装置的安装以及后续的维护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可以方便设备装机以及设备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包括:
干燥仓,所述干燥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沿所述干燥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
抽真空系统,与所述干燥仓连接,所述抽真空系统用于对所述干燥仓内部的容纳空间进行抽真空;
加热料车,所述加热料车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多层结构的接触式加热板,所述安装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接触式加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加热料车与所述滑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加热料车能够沿所述滑轨活动;
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热水循环管道以及热水罐,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与所述热水罐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至少具有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所述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热水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热水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装滑轮,所述吊装滑轮与所述滑轨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冻干设备还包括热水回收系统,所述热水回收系统用于回收所述加热通道中的热水,所述热水回收系统包括热水回收管道,所述热水回收管道与所述热水循环管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罐的出水口以及循环泵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的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以及热水罐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水回收管道包括第一回收管道和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循环泵的入水口之间,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热水罐的回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设置有注气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水回收系统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通道注入空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框架至少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道,所述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流通道与所述加热料车的加热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所述立柱至少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立柱呈对角分布,两个所述第二立柱呈对角分布,位于奇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内部的流通道连通,位于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内部的流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接触式加热板包括多块加热板体以及至少两块端板,所述加热板体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端板连接,加热板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延伸至加热板体两端的端部,所述端板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端板通道,所述端板通道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所述端板通道的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两块端板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加热板体的两端连接,每一所述端板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加热通道与所述端板通道连通的连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多块所述加热板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以作为与待加热工件接触的平直接触表面,且每两块相邻的加热板体的侧面具有间隙。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包括干燥仓、抽真空系统、加热料车和热水循环系统,其在工作的时候,首先将装有物料的托盘放置在加热料车的接触式加热板的表面,然后将加热料车送入至干燥仓的容纳空间,加热料车安装在滑轨上,加热料车可以沿着滑轨活动,在加热料车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将安装框架上的第一接口与热水循环管道的热水出口连接,然后将安装框架上的第二接口与热水循环管道的热水入口连接,即可将接触式加热板内部的加热通道接入到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在热水循环系统中循环工作的时候与接触式加热板进行热交换,接触式加热板对加热料车上的托盘进行加热,在干燥完成之后,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与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分离,加热料车即可沿滑轨被推出干燥仓的容纳空间,在所有的加热料车推出干燥仓之后其可以腾空整个干燥仓的内部容纳空间,因此其检修和维护更加方便,在装机的时候,其只需要将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布置在干燥仓的内部即可,其装机更加方便,还有,由于托盘先放置在加热料车上,然后跟随干燥料车直接送入和送出干燥仓,其操作更加方便,提升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仓与热水循环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水循环管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浮球罐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加热料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加热料车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加热料车的主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的加热料车的仰视图;
图14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接触式加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接触式加热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接触式加热板的平面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加热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9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9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板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端板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循环管道;2、热水回收管道;3、循环泵;4、干燥仓;5、热水罐;6、第一控制阀;7、第二控制阀;8、第三控制阀;9、第四控制阀;25、第五控制阀;11、第六控制阀;12、注气管道;13、吹气装置;14、第七控制阀;15、排气管;16、液位控制结构;17、单向阀;18、支路管道;19、第一三通控制阀;26、第二三通控制阀;21、温度控制装置;22、第一截止阀;23、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01、第一管道;102、第二管道;103、第三管道;201、第一回收管道;202、第二回收管道;211、热交换管道;212、换热器;213、冷却塔;161、浮球罐;162、排气口;163、液位观察口;164、液位控制器;165、液位入口;166、液位出口;167、浮球;100、加热料车;200、滑轨;501、出水口;502、回水口;10、加热板体;20、端板;30、第一端板连接块;40、第二端板连接块;50、隔断部件;60、顶部框架;70、立柱;80、底部框架;90、滑轮支架;1000、接触式加热板;110、吊装滑轮;120、第二接口;130、加强板;140、第一接口;150、支撑档条;160、导向块;170、连接杆;180、套筒;1101、间隙;1102、半圆形开口;1103、加热通道;1104、隔板;2201、端板通道;2202、分隔板;2203、连通孔;301、第一连接块本体;302、第一凸块;303、第一安装孔;304、第一顶部穿孔;305、第一安装卡口;306、第一连接平面;401、二连接块本体;402、第二凸块;403、第二安装孔;404、第二顶部穿孔;405、第二安装卡口;406、第二连接平面;407、开口;601、矩形框架;602、中间支架;701、第一立柱;702、第二立柱;703、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包括:
干燥仓4,干燥仓4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沿干燥仓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00;
抽真空系统(图中未示出),与干燥仓4连接,抽真空系统用于对干燥仓4内部的容纳空间进行抽真空;
加热料车100,加热料车100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多层结构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安装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140和第二接口120,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与第一接口140和第二接口120连通,加热料车100与滑轨200可拆卸连接且加热料车100能够沿滑轨200活动;
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热水循环管道1以及热水罐5,热水循环管道1与热水罐5连通,热水循环管道1至少具有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位于容纳空间中,热水出口用于与第一接口140可拆卸连接,热水入口用于与第二接口120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包括干燥仓4、抽真空系统、加热料车100和热水循环系统,其在工作的时候,首先将装有物料的托盘放置在加热料车100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表面,然后将加热料车100送入至干燥仓4的容纳空间,加热料车100安装在滑轨200上,加热料车100可以沿着滑轨200活动,在加热料车100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将安装框架上的第一接口140与热水循环管道1的热水出口连接,然后将安装框架上的第二接口120与热水循环管道1的热水入口连接,即可将接触式加热板1000内部的加热通道接入到热水循环系统,然后通过抽真空系统对干燥仓4的容纳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热水在热水循环系统中循环工作的时候与接触式加热板1000进行热交换,接触式加热板1000对加热料车100上的托盘进行加热,在干燥完成之后,将第一接口140和第二接口120分别与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分离,加热料车100即可沿滑轨200被推出干燥仓4的容纳空间,在所有的加热料车100推出干燥仓4之后其可以腾空整个干燥仓4的内部容纳空间,因此其检修和维护更加方便,在装机的时候,其只需要将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布置在干燥仓4的内部即可,其装机更加方便,还有,由于托盘先放置在加热料车100上,然后跟随干燥料车直接送入和送出干燥仓4,其操作更加方便,提升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滑轨200设置于容纳空间的顶部,安装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装滑轮110,吊装滑轮与滑轨200配合,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滑轨200为工字形滑轨。
参见图4至图8,冻干设备还包括热水回收系统,热水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加热通道中的热水,热水回收系统包括热水回收管道2,热水回收管道2与热水循环管道1连接。
具体而言,在加热完成之后通过热水回收系统对残留在加热通道中的热水进行回收,其可以防止加热通道中残留热水,之后热水循环系统与加热料车100进行分离,加热料车100即可从干燥仓4中取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料车100可以自由接入到热水循环系统,因此可以根据物料的多少来自由选择满仓生产还是非满仓生产,防止造成能源浪费,本实施例的冻干设备可以防止加热通道中残留热水,其可以降低加热料车100的重量,防止加热料车100由于加热通道残留热水导致加热料车100的重量分布不均衡,另外还可以有效防止加热料车100在低温环境中内部的残留热水发生结冰而影响其下一次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循环管道1、循环泵3以及热水罐5,热水罐5用于存储热水,热水循环管道1与第二接口120以及第一接口140连通,热水循环管道1还与热水罐5的出水口501以及回水口502连通,循环泵3设置于热水循环管道1,热水回收系统包括热水回收管道2,热水回收管道2与热水循环管道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热水回收管道2直接设置于热水循环管道1,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提升了热水回收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热水回收系统包括吹气装置13,吹气装置13用于向加热通道注入空气。
本实施例中还通过吹气装置13在加热通道注入空气使得加热通道中的热水排出,其不仅可以提升热水回收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得加热通道中热水排出的更加彻底和干净,防止出现热水回收不净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热水循环管道1包括第一管道101、第二管道102以及第三管道103,第一管道101的两端分别与热水罐5的出水口501以及循环泵3的入水口连接,第二管道102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3的出水口以及第二接口120连接,第三管道1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口140以及热水罐5的回水口502连接,第一管道101、第二管道102以及第三管道10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以及第三控制阀8。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热水回收管道2包括第一回收管道201和第二回收管道202,第一回收管道2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101和第二管道102连接,第二回收管道20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道102和第三管道103连接,第一回收管道201与第一管道101的连接端位于第一控制阀6与循环泵3的入水口之间,第一回收管道201与第二管道102的连接端位于第二控制阀7与第二接口120之间,第二回收管道202与第二管道102的连接端位于循环泵3的出水口与第二控制阀7之间,第二回收管道202与第三管道103的连接端位于第三控制阀8与热水罐5的回水口502之间,第三管道103上且位于第一接口140与第三控制阀8之间设置有注气管道12,第一回收管道201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9,第二回收管道202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25。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注气管道12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11,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101和第三管道103上还设置有截止阀。
本实施例去在工作时候分为两个过程,热水循环阶段:打开截止阀以及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和第三控制阀8,之后开启循环泵3,同时保持第四控制阀9、第五控制阀25以及第六控制阀11,此时热水罐5中的热水从热水罐5的出水口501进入到第一回收管道201,之后经过循环泵3进入到第二管道102,在经过第二管道102通过第二接口120进入到加热通道,再由第一接口140进入第三管道103,再由第三管道103经过回水口502回到热水罐5中完成热水循环的过程,在热水回收阶段:关闭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和第三控制阀8,同时打开第四控制阀9、第五控制阀25以及第六控制阀11,此时从第三控制阀8至第二接口120之间的热水反向流经第二管道102的部分管段,然后流经第一回收管道201以及部分第一管道101进入到循环泵3,之后进入到第二管道102,在流经第二管道102进入到第三管道103回到热水罐5中,其通过上述流程完成热水回收的过程。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注气管道12存在,因此在第三控制阀8关闭的状态下,第三控制阀8至第二接口120之间的热水能够发生发现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回收管道201上设置有液位控制结构16,液位控制结构16用于基于液位控制循环泵3的关停。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液位控制结构16来收集液位信息,并基于液位信息来控制关闭循环泵3,其便于实现对循环泵3的控制,另外,其还可以有效防止在热水回收过程中气体进入循环管道,进一步地,在热水回收过程中,当热水反向回流至液位控制结构16的设定液位的时候即控制循环泵3关停,防止液位进一步下降导致空气进入循环管路。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注气管道12上设置有吹气装置13。
本实施例中在热水回收的同时还通过吹气装置13往注气管道12中送气,其可以有效提升热水反向回流的效率,另外,其还可以使得热水回收更为彻底,具体而言,其通过高气压反向作用力于加热通道,不仅可以提升回流的速度以提升效率,另外,其还可以将加热通道通过高压作用彻底排出加热通道。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吹气装置13至少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注气管道12的入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压风机作为吹气装置13,其可以进一步增加风压。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液位控制结构16包括浮球罐161、浮球167以及液位控制器164,浮球罐161的入口以及出口与第一回收管道201连通,浮球167设置于浮球罐161的内部,浮球167与液位控制器164活动连接,浮球罐16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62。
在热水循环过程或是热水没有回流至浮球罐161的时候,则浮球罐161中充满热水,此时浮球167在浮力作用下位于最上方,当热水回流至浮球罐161的时候,其浮球167会随着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浮球167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液位控制器164发出控制信号用于关闭循环泵3以防止热水进一步回流。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浮球罐161的液位出口166设置在浮球罐161的底部,而液位入口165设置在浮球罐161的一侧,浮球罐161呈横向布置,其更加有利于实现对液位的控制。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浮球罐161上还设置有液位观察口163,在排气口162位置连接有排气管15,在排气管15上安装有第七控制阀14。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第三控制阀8、第四控制阀9、第五控制阀25、第六控制阀11以及第七控制阀14均可以采用气动球阀,采用气动球阀可以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截止阀包括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和第三截止阀24,第一截止阀22设置于第一管道101上且靠近出水口501的位置,第二截止阀23和第三截止阀24设置于第三管道103上,且第三截止阀24设置于第三管道103靠近回水口502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和第三截止阀24均采用手动控制的截止阀,其具有稳定性好,故障率低以及方便管道检修和配件更换,具体而言,在工作的时候,则需要手动打开截止阀,而在检修或是在配件更换的过程中则需要根据需要对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和第三截止阀24进行选择性的关闭。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热水循环管道1上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21。
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装置21主要用于实现对热水循环管道1内部的热水实现温度控制,以实现对不同物料所需要加热温度的控制。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装置21包括热交换管道211、换热器212以及冷却塔213等,热交换管道211与换热器212连接,冷却塔213与换热器212连接,热交换管道211连通热水循环管道1,其通过将热水引入热交换管道211,在经过换热器212的热交换之后将热水重新引入到热水循环管道1来实现对热水的控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热水循环管道1设置有支路管道18,在第一管道101上设置第一三通控制阀19,在支路管道18上设置有第二三通控制阀26,第一三通控制阀19的两个接口接入至第一管道101,第一三通控制阀19的第三个接口与支路管道18的一端连接,支路管道18的另一端则与第三管道103连接,第二三通控制阀26的两个接口接入至支路管道18,第二三通控制阀26的第三个接口则与热交换管道211的一端连接,热交换管道211的另一端则与支路管道18连接。
其通过第一三通控制阀19和第二三通控制阀26来实现对热交换管道211的通断控制,具体而言,当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时候则控制热交换管道211接入,当不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时候则控制热交换管道211不接入热水循环管道1。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管道102上且靠近循环泵出口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17,单向阀17用于实现热水循环管道1内部的热水单向循环。
参见9至图23,加热料车100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接口140和第二接口120,安装框架至少包括立柱70,立柱70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道,流通道分别与第一接口140和第二接口120连通;接触式加热板1000,接触式加热板1000层叠设置于安装框架上,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内部设置有通道,接触式加热板1000上设置有入水口以及出水口,入水口以及出水口与立柱70内部的流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料车100,其包括安装框架和接触式加热板1000,接触式加热板1000为层叠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内部设置通道,在安装框架的内部设置流通道,在工作的时候,可以首先将装有物料的托盘放置在接触式加热板1000上,然后直接将加热料车100送入干燥仓中,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设置在干燥仓上的热水循环系统连接,热水经过第一接口进入立柱70内部的流通道,由于接触式加热板1000为层叠设置,热水在沿立柱70内部竖向流动的时候可以经过每一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通道使得每一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受热,然后经过第二接口热水重新进入至热水循环系统,其加热料车100既可以用于放置物料托盘,其还可以作为加热装置使用,因此,在接触式加热的工作过程中其操作和使用更加方便,另外,本实施例将安装框架的内部设置流通道,其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提升供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安装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立柱70至少包括第一立柱701和第二立柱702,第一立柱701的数量为两根,第二立柱70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立柱701呈对角分布,两个第二立柱702呈对角分布,位于奇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701内部的流通道连通,位于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702内部的流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为交错分布,两根第一立柱701与奇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之间构成通路,而两根第二立柱702与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之间构成通路,其主要起到分流的作用,使得热水在流通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定,降低流通道对于热水流速的要求,可以使得受热更加均匀,同时通道收到的压力也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安装框架还包括顶部框架60,顶部框架60与立柱70的上端连接,顶部框架60上设置有滑轮支架90,滑轮支架90上转动安装有吊装滑轮110。
本实施例中的吊装滑轮110用于与干燥仓内部的吊装滑轨相互配合。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安装框架还包括底部框架80,底部框架80与立柱70的下端连接,底部框架80上设置有导向块160。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块160与干燥仓内部的导向滑轨配合,可以起到稳定加热料车100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加热料车100还包括连接杆170和支撑档条150,每一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下表面设置有一支撑档条150,连接杆170穿设于层叠设置的多层接触式加热板1000以及支撑档条150,连接杆170的上端固定在顶部框架60上,连接杆170的下端固定在位于最下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上,相邻的两个接触式加热板1000之间设置有套筒180,套筒180套设在连接杆170上。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档条150与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下表面接触,套筒18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档条150和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上表面接触,其可以提升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承重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设置于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中间位置,支撑档条150的截面为U形。
本实施例中的顶部框架60包括矩形框架601和中间支架602,中间支架602固定设置在矩形框架601的中间位置,滑轮支架90设置在中间支架602上,并且第二接口120也设置在中间支架602上,还有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602上设置有流通道,还有矩形框架601上也设置有流通道,其一流通过程为热水经第一接口140进入第一立柱701,经过奇数层接触式加热板1000内部的通道,在进入另一第一立柱701之后经过矩形框架601的流通道流向中间支架602的流通道从第二接口120流出,另一流通过程为第一接口140进入第二立柱702,经过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内部的通道,在进入另一第二立柱702之后经过矩形框架601的流通道流向中间支架602的流通道从第二接口120流出。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二端板连接块40与立柱7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施例中的立柱70与矩形框架60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130。
本实施例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包括:加热板体10,加热板体10至少具有一用于与待加热工件接触的平直接触表面,加热板体10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通道1103,加热通道1103延伸至加热板体10两端的端部;端板20,端板20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端板通道2201,端板通道2201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端板通道2201的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端板20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端板20的侧面分别与加热板体10的两端连接,每一端板20的侧面设置有连通加热通道1103与端板通道2201连通的连通孔2203。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其包括加热板体10和端板20,加热板体10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热通道1103,端板20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端板通道2201,并且端板20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端板20的侧面与加热板体10的端部连接,并且端板20的侧面设置有与连通加热通道1103与端板通道2201连通的连通孔2203,端板通道2201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端板通道2201的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在其工作的时候,端板20的开放端与热水循环通道进行连通,其热水从其中一块端板20的开放端进入,由于该端板20的另一端封闭,因此热水通过该端板20侧面的连通孔2203进入到加热通道1103,然后热水沿加热板体10的长度方向流经加热通道1103之后经过另一端板20上的连通孔2203进入到另一端板20的端板通道2201中,该另一端板通道2201由于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因此从该另一端板20的开放端流出,其由端板20和加热板体10构成,整体结构简单,更加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而且加热通道1103以及端板通道2201的设置可以便于实现热水流经整个结构,可以使得加热板体10受热更加均匀,同时采用端板20和加热板体10的连接方式可以便于通道的加工成型以降低加工成本。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连通孔2203可以采用圆形孔,而且该圆形孔你开设在加热板体10的侧壁上,该圆形孔的孔径与端板通道220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一致。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两块端板20中的一块端板20的开放端的开口407朝向第一个方向,另一块端板20的开放端的开口407朝向第二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的热水的流入方向和热水的流出方向相反,其可以形成的S形流通道,不仅可以使得热水流通更加顺畅,而且其还可以使得受热更加均匀,使得加热板升温更加稳定,同时还可以提升加热板的升温效率以及提升热能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加热板体10为扁平的薄板,加热板体10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板体10为扁平的薄板,并且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轻量化,而且扁平的薄板还更加有利于实现多层设置,可以便于放置待加热工件,同时采用薄板结构还更加有利于将热量传递至表面,铝合金材质更加有利于热传导。
具体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干燥的物料被置于托盘上,而托盘则置于加热板体10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加热板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扁平的加热通道1103,且在相邻的两个加热通道1103设置有隔板1104。
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扁平的加热通道1103更加有利于热水的流通,另外,扁平的加热通道1103更加有利于热交换以提升加热的效率,还有,由于加热板体10需要支撑物料的重量,而隔板1104可以起到加强加热板体10强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热水在流通你过程中的热接触面积。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隔板1104沿着加热板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隔板1104的顶部与加热通道1103的上表面连接,而隔板1104的底部则与加热通道1103的下表面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端板通道2201延伸至端板20两端的端部,端板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第一端板连接块30与端板2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封闭端板通道2201的第一端,第二端板连接块40与端板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板连接块40上设置有开口407,开口407与端板通道2201的第二端连通以开放端板通道2201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可以便于实现端板通道2201的封闭以及开放,而且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可以便于实现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安装以及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与立柱70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奇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701连接,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702连接,第一立柱701上与奇数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第二立柱702与偶数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加热板体10的数量为多块,多块加热板体1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以作为与待加热工件接触的平直接触表面,且每两块相邻的加热板体10的侧面具有间隙1101。
由于加热板体10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热胀冷缩,每两块相邻的加热板体10的侧面具有间隙1101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两块相邻的加热板的热面会发生挤压。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加热板体10的中间位置的两侧设置有半圆形开口1102。
本实施例中在加热板体10的中部,并且每两块相邻的加热板体10之间构成一个圆形孔,其可以便于连接杆170的穿过。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端板连接块30包括第一连接块本体301,第一连接块本体301的一侧为第一连接平面306,第一连接平面306用于与加热板体10的端面连接,第一连接块本体30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块302,第一连接块本体301的顶部与第一凸块302对应地设置有第一顶部穿孔304,第一凸块302远离第一连接平面306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03,第二端板连接块40包括第二连接块本体401,第二连接块本体401的一侧为第二连接平面406,第二连接平面406用于与加热板体10的端面连接,第二连接块本体40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402,第二连接块本体401的顶部与第二凸块402对应地设置有第二顶部穿孔404,第二凸块402远离第二连接平面406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03,开口407设置在第二连接块本体401上。
本实施例中的立柱70的两侧设置有向外的延伸部703,延伸部703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第一端板连接块30以及第二端板连接块40的时候,将立柱70卡在两个第一凸块302之间,然后将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303对齐,然后在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303中设置螺栓,并且将立柱70卡在两个第二凸块402之间,将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403对齐,之后在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403中设置螺栓。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块302和第二凸块402可以增加安装位置以及安装间隙,第一端板连接块30和第二端板连接块40的结构可以便于接触式加热板1000的安装和拆卸。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开口407为腰形开口,第一连接平面306上设置有与加热板体10的截面对应的第一安装卡口305,在第二连接平面406上设置有与加热板体10的截面对应的第二安装卡口405,在安装的时候第一安装卡口305与第二安装卡口405可以卡设在加热板体10的端部,可以便于第一端板连接块30与第二端板连接块40与加热板体10连接的时候的安装定位,另外,第一安装卡口305与第二安装卡口405的底表面可以便于实现与加热板体10端部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端板通道220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隔断端板通道2201的隔断部件50。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隔断部件50将端板通道2201分隔成多个通道,隔断部件5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数量,其可以实现热水的曲折流动,可以提升热吸收的效率,进而提升升温效率等。
具体而言,在热水从端板20的开放端的开口407进入至端板通道2201,遇到隔断部件50的阻断之后从连通孔2203进入加热通道1103中,然后流入到另一端板20的端板通道2201中,当遇到设置在另一板20的端板通道2201中隔断部件50之后重新进入至另一加热通道1103回流至端板通道2201中,依次循环流通形成如回肠状的流通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隔断部件50可拆卸地安装在连通孔2203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隔断部件50安装在连通孔2203中,其隔断部件50安装方便。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端板通道22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的端板通道2201之间具有分隔板2202,在分隔板2202与连通孔2203对应地设置有穿孔,分隔板2202可以增加端板20的强度,另外,在安装隔断部件50的时候,隔断部件50插设在连通孔2203中并且还穿过穿孔直至内侧表面来截断端板通道2201,分隔板2202的设置还可以提升隔断部件5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仓,所述干燥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沿所述干燥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
抽真空系统,与所述干燥仓连接,所述抽真空系统用于对所述干燥仓内部的容纳空间进行抽真空;
加热料车,所述加热料车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多层结构的接触式加热板,所述安装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接触式加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加热料车与所述滑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加热料车能够沿所述滑轨活动;
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热水循环管道以及热水罐,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与所述热水罐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至少具有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所述热水出口和热水入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热水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热水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冻干设备还包括热水回收系统,所述热水回收系统用于回收所述加热通道中的热水,所述热水回收系统包括热水回收管道,所述热水回收管道与所述热水循环管道连接,所述热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罐的出水口以及循环泵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的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以及热水罐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热水回收管道包括第一回收管道和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循环泵的入水口之间,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热水罐的回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设置有注气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热水回收系统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通道注入空气,吹气装置至少包括高压风机,所述第三管道上且位于所述加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设置有注气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上设置有液位控制结构,所述液位控制结构用于基于液位控制所述循环泵的关停,所述注气管道上设置有吹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装滑轮,所述吊装滑轮与所述滑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至少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道,所述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流通道与所述加热料车的加热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所述立柱至少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立柱呈对角分布,两个所述第二立柱呈对角分布,位于奇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内部的流通道连通,位于偶数层的接触式加热板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内部的流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加热板包括多块加热板体以及至少两块端板,所述加热板体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端板连接,加热板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延伸至加热板体两端的端部,所述端板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端板通道,所述端板通道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所述端板通道的另一端处于开放状态,两块端板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加热板体的两端连接,每一所述端板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加热通道与所述端板通道连通的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加热板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以作为与待加热工件接触的平直接触表面,且每两块相邻的加热板体的侧面具有间隙。
CN202211404780.7A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Active CN115682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780.7A CN11568264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780.7A CN11568264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645A CN115682645A (zh) 2023-02-03
CN115682645B true CN115682645B (zh) 2024-04-09

Family

ID=85051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4780.7A Active CN11568264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2645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11592C1 (ru) * 2006-04-17 2007-11-27 Михаил Федорович Рудин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теплоснабжения и горячего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я с естественной циркуляцией теплоноси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е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 воды
CN204421495U (zh) * 2015-01-13 2015-06-24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一体式辐射真空冻干设备
CN105716182A (zh) * 2016-04-11 2016-06-29 江华恒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循环回收用冷设备余热的冷热连供系统及冷热连供方法
CN206989677U (zh) * 2017-06-15 2018-02-09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干燥箱加热盘管
CN207113449U (zh) * 2017-07-26 2018-03-16 南京淮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加热式真空干燥箱
CN208652925U (zh) * 2018-07-31 2019-03-26 安徽工业大学 管内余水排空系统
CN110160328A (zh) * 2019-06-06 2019-08-23 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干燥装置及真空干燥设备
CN110332710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大连民族大学 高尔夫球场整体专用余热回收系统
CN112944813A (zh) * 2021-04-14 2021-06-11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生产型冻干设备的物料测温系统和方法
CN113154807A (zh) * 2020-02-26 2021-07-23 浙江星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加工式冷冻干燥系统和方法
CN113233120A (zh) * 2021-06-02 2021-08-10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推移式自动料盘下料系统和下料方法
CN214469662U (zh) * 2021-03-06 2021-10-22 蓬莱市蓬仙制冷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冻干机用高强度加热板
CN114719575A (zh) * 2022-04-15 2022-07-08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接触传热式冻干设备
CN217357822U (zh) * 2022-02-17 2022-09-02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单侧上下料连续加工式冻干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25309A1 (en) * 2011-07-27 2013-01-31 Shih-Kun Huang Energy-saving hot water-heating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ble to the same
US10871325B2 (en) * 2018-11-15 2020-12-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Vaccum dry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11592C1 (ru) * 2006-04-17 2007-11-27 Михаил Федорович Рудин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теплоснабжения и горячего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я с естественной циркуляцией теплоноси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е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 воды
CN204421495U (zh) * 2015-01-13 2015-06-24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一体式辐射真空冻干设备
CN105716182A (zh) * 2016-04-11 2016-06-29 江华恒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循环回收用冷设备余热的冷热连供系统及冷热连供方法
CN206989677U (zh) * 2017-06-15 2018-02-09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干燥箱加热盘管
CN207113449U (zh) * 2017-07-26 2018-03-16 南京淮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加热式真空干燥箱
CN208652925U (zh) * 2018-07-31 2019-03-26 安徽工业大学 管内余水排空系统
CN110160328A (zh) * 2019-06-06 2019-08-23 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干燥装置及真空干燥设备
CN110332710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大连民族大学 高尔夫球场整体专用余热回收系统
CN113154807A (zh) * 2020-02-26 2021-07-23 浙江星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加工式冷冻干燥系统和方法
CN214469662U (zh) * 2021-03-06 2021-10-22 蓬莱市蓬仙制冷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冻干机用高强度加热板
CN112944813A (zh) * 2021-04-14 2021-06-11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生产型冻干设备的物料测温系统和方法
CN113233120A (zh) * 2021-06-02 2021-08-10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推移式自动料盘下料系统和下料方法
CN217357822U (zh) * 2022-02-17 2022-09-02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单侧上下料连续加工式冻干设备
CN114719575A (zh) * 2022-04-15 2022-07-08 浙江同景冻干科技有限公司 接触传热式冻干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645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16B (zh) 空调热泵系统与蒸发式冷却系统
CN102216722A (zh) 具有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冷却系统
CN109539851B (zh) 一种模块化自调节式热管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DK166928B1 (da) Fremgangsmaade og apparat til termisk lagring
WO2008027041A1 (en) Multisection water storage tank with thermal stratification for 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s
US4522254A (en) Heat storage trough
CN106907808A (zh) 结合冷凝水回收的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家用空调
CN107787434A (zh) 改进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01476631U (zh) 封闭式冷却塔用防冻换热器
KR20140078351A (ko) 히트펌프가 구비된 가열탑
CN115682645B (zh) 一种接触式加热的冻干设备
CN205373156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6625118B (zh) 一种瓷砖烧制窑及其使用方法
CN116358282A (zh) 一种闭式热泵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模式
CN1325869C (zh) 热管导冷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蓄冷体和冷库
CN113368920B (zh) 一种双冷源大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
JP2004251593A (ja) 蓄熱式給湯装置
CN205980464U (zh) 一种冷凝水循环式制冷机组
KR101168579B1 (ko) 지열 냉난방 장치용 지열 교환 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지열 냉난방 장치
CN218443024U (zh) 一种冻干设备的加热料车
CN208635398U (zh) 一种基于重力热管的相变蓄冷放冷系统
CN217058413U (zh) 一种真空干燥系统用冷凝器
CN115585633B (zh) 一种具有热水循环回收系统的冻干设备
CN216909192U (zh) 一种降膜蒸发器
CN220355844U (zh) 一种回流式空温气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