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332A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2332A
CN115682332A CN202110879383.4A CN202110879383A CN115682332A CN 115682332 A CN115682332 A CN 115682332A CN 202110879383 A CN202110879383 A CN 202110879383A CN 115682332 A CN115682332 A CN 115682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93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阳
肖久旻
鲁健
黄汝普
毕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93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23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539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240A1/zh
Priority to EP22847860.8A priority patent/EP4375591A4/en
Publication of CN115682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332A/zh
Priority to US18/425,579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771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25B2400/054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between the suction tube of the compressor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3Time de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在空调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使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通过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气态低温冷媒,并控制气态低温冷媒到达换热器,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以提高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现有的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式,本发明的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冷能力,还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大冷量、高能效机型的空调器,只能通过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式来提高制冷能力,但是,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提高空调制冷能力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设备,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之间设置有气相侧阀门;
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所述换热器;
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和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液相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气相侧阀门关闭,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确定目标时间段,并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平均压力;
根据所述平均压力确定初始开度;
相应地,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所述初始开度开启气相侧阀门。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气相侧阀门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
根据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和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计算当前压力差值;
判断所述当前压力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
若所述当前压力差值不小于预设压力值,则将所述第一当前压力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
根据目标开度对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包括: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则根据第一预设常数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则根据第二预设常数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开度对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进行调整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气相侧阀门保持所述目标开度运行第三预设时间后,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判断当前压力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压力差值小于预设压力值,则保持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当前开度不变;
在所述气相侧阀门保持所述当前开度运行第四预设时间后,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之后,还包括:
控制通过所述换热器后的气态冷媒与蒸发器出口冷媒进行汇合,得到汇合后的冷媒;
控制汇合后的冷媒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相分离制冷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冷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换热器;
制冷增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设备,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之间设置有气相侧阀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中,在空调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使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通过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气态低温冷媒,并控制气态低温冷媒到达换热器,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以提高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现有的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式,本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冷能力,还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整体流程控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压缩机 2 冷凝器
3 换热器 4 气相侧阀门
5 制冷阀门 6 气液分离设备
7 蒸发器 8 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9 第一压力检测装置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按键,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调器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外网,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本发明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设备,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之间设置有气相侧阀门;
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为空调器,例如柜机空调、挂式空调以及中央空调等类型的空调器,还可为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设备可为气液分离器,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可为板式换热器,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气相侧阀门可为电磁阀,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可如图3所示,图3为空调系统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以及换热器3。其中,压缩机1的出口可与冷凝器2的入口相连,冷凝器2的出口可与换热器3的入口相连;换热器3的出口可与气液分离设备6的入口相连。并且,在换热器3的出口与气液分离设备6之间还可设置有制冷阀门5。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气液分离设备可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因此,气液分离设备6设置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另个出口分别为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其中,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气态冷媒可从气相出口流出,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液态冷媒可从液相出口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可以和换热器3的另一入口相连,换热器3的另一出口可以和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换热器3的另一入口之间还可设置有气相侧阀门4。其中,气液分离设备6的液相出口可以和蒸发器7的入口相连,蒸发器7的出口可以和压缩机的入口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模式可包括正常制冷模式和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空调器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时,可控制制冷阀门5开启,气相侧阀门4关闭,此时进行正常的制冷操作。在空调器以相分离制冷模式运行时,可控制制冷阀门5开启,气相侧阀门4也开启,此时通过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3对经冷凝器换热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媒的过冷度,以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第二预设时间和参数n,例如,可将第二预设时间设置为3min,还可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3min为例进行说明。可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和参数n计算第一预设时间,例如,在第二预设时间为3min时,可计算出第一预设时间为3+n min,本实施例对参数n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刚制冷开机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正常制冷模式,在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即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3+n min时,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以将正常制冷模式切换为相分离制冷模式。
步骤S20,控制所述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所述换热器。
应当理解的是,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控制气液分离设备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得到分离后的气态低温冷媒,然后控制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从气液分离设备对应的气相出口流出,通过气相侧阀门4导通至换热器,并流入换热器的另一入口。
步骤S30,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过冷凝器换热后,得到冷凝器出口冷媒,冷凝器出口冷媒从换热器的入口流入,而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从换热器的另一入口流入,因此,可在换热器内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对经冷凝器换热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可以对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进行提升,得到提高过冷度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通过提高过冷度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在蒸发器对室内回风进行换热,可以起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不需要增大冷凝器和蒸发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本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可大幅提高空调器的能力能效,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得到的气态冷媒用于换热器增加冷媒过冷度,可进一步提高制冷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可如图3所示,在控制气态低温冷媒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后,将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的气态冷媒和通过蒸发器进行换热后的蒸发器出口冷媒汇合,并将气态冷媒和蒸发器出口冷媒汇合后的冷媒传输至回气管,通过回气管进入压缩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使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通过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气态低温冷媒,并控制气态低温冷媒到达换热器,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以提高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现有的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式,本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冷能力,还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和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液相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气相侧阀门关闭,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包括蒸发器7以及第一压力检测装置9。
其中,气液分离设备6的液相出口可以和蒸发器7的入口相连,蒸发器7的出口可以和压缩机的入口相连。第一压力检测装置9可设置在蒸发器7和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上,本实施例对第一压力检测装置9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只要设置在蒸发器7和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上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制冷开机第二预设时间内,可将气相侧阀门关闭,例如,在第二预设时间为3min时,在空调器制冷开机3min内将气相侧阀门锁死。在气相侧阀门关闭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增加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控制空调器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进行正常的制冷操作。
步骤S02,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确定目标时间段,并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平均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预设时间以及第一预设时间可计算出目标时间段,在目标时间段内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来进行压力检测,得到压力参数,然后根据压力参数和目标时间段来计算平均压力。其中,目标时间段可为第二预设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一预设时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在第二预设时间为3min,第一预设时间为3+n min时,可确定目标时间段为第3min至第3+n min,可在第3min至第3+n min内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回气进行压力检测,得到压力参数,进而计算得到平均压力。例如,在参数n为1时,第二预设时间为3min,第一预设时间为4min,可确定目标时间段为第3min至第4min,可在第3min至第4min内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回气进行压力检测,得到压力参数,进而计算得到平均压力P_ave_valve9。
步骤S03,根据所述平均压力确定初始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确定平均压力之后,可根据平均压力确定气相侧阀门的初始开度,具体可根据平均压力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初始开度:
LR4_0=LR_min+(LR_max-LR_min)/(P_ave_valve9-P_min)*(P_max-P_min);
其中,LR4_0为初始开度,P_ave_valve9为平均压力,P_max为最大压力,P_min为最小压力,LR_max为最大开度,LR_min为最小开度。其中,P_max、P_min、LR_max、LR_min均为预设参数,可预先对空调器进行工况测试,根据工况测试结果来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这些从参数的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相应地,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所述初始开度开启气相侧阀门。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初始开度后,可在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计算得到的初始开度开启气相侧阀门,以将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调整为初始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刚制冷开机时,关闭气相侧阀门,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在第二预设时间的结束时刻至第一预设时间的开始时刻之间,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回气的平均压力,并根据平均压力计算得到气相侧阀门的初始开度,在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初始开启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以将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通过平均压力来确定气相侧阀门的初始开度,可实现精准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气相侧阀门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1,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
其中,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可设置在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气相侧阀门4之间的管路上,本实施例对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只要设置在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气相侧阀门4之间的管路上即可。
例如,可将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设置在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气相侧阀门4之间的管路的中间位置;也可将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设置在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气相侧阀门4之间的管路上靠近气液分离设备6的位置;也可将第二压力检测装置8设置在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气相侧阀门4之间的管路上靠近气相侧阀门4的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可为相同型号的压力检测装置,也可为不同型号的压力检测装置,能实现压力检测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控制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后,可分别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进行压力检测,得到第一压力参数和第二压力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的第一压力参数确定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根据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的第二压力参数确定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可将第一当前压力用P_9表示,将第二当前压力用P_8表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是回气侧压力,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检的是气液分离设备气态侧压力,即第一当前压力是回气侧的当前压力,第二当前压力是气液分离设备气态侧的当前压力。
步骤S402,根据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和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计算当前压力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得到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当前压力后,可根据第一当前压力和第二当前压力确定当前压力差值,具体可为,将第二当前压力差值与第一当前压力差值相减得到当前压力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当前压力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当前压力差值:
ΔP=P_8-P_9;
其中,ΔP为当前压力差值,P_8为第二当前压力,P_9为第一当前压力。
步骤S403,判断所述当前压力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预设压力值P0,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预设压力值P0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确定当前压力差值ΔP之后,可将当前压力差值ΔP与预设压力值P0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压力差值ΔP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P0。
步骤S404,若所述当前压力差值不小于预设压力值,则将所述第一当前压力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进行比较。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当前压力差值ΔP不小于预设压力值P0,即ΔP≥P0时,可对比P_8与P_9的压力,即将第一当前压力P_9与第二当前压力P_8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步骤S405,根据比较结果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可根据不同的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策略来确定目标开度,通过目标开度对气相侧阀门4进行调整,以减小回气侧压力于气液分离设备气态侧压力之间的压力差。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第一预设常数和第二预设常数,例如,可将第一预设常数设置为0.95,将第二预设常数设置为1.05,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比较结果为第一当前压力P_9小于第二当前压力P_8,即P_9<P_8,则说明需要减小气相侧阀门4的开度,可获取气相侧阀门4的当前开度,然后根据第一预设常数和气相侧阀门4的当前开度计算目标开度。
可根据第一预设常数和气相侧阀门的当前开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开度:
LR4_n+1=0.95*LR4_n;
其中,LR4_n+1为目标开度,LR4_n为当前开度,0.95为第一预设常数。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比较结果为第一当前压力P_9大于等于第二当前压力P_8,即P_9≥P_8,则说明需要增大气相侧阀门4的开度,可获取气相侧阀门4的当前开度,然后根据第二预设常数和气相侧阀门4的当前开度计算目标开度。
可根据第二预设常数和气相侧阀门的当前开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开度:
LR4_n+1=1.05*LR4_n;
其中,LR4_n+1为目标开度,LR4_n为当前开度,1.05为第二预设常数。
步骤S406,根据目标开度对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第三预设时间,例如,可将第三预设时间设置为1min,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计算得到气相侧阀门4对应的目标开度之后,可根据目标开度对气相侧阀门4的开度进行调整,以使气相侧阀门4的开度调整为目标开度。并且,在气相侧阀门4保持以目标开度运行第三预设时间,即在气相侧阀门4保持以目标开度运行1min时,再次获取第一当前压力和第二当前压力,并计算第一当前压力与第二当前压力的当前压力差值,并进行后续的检测操作,持续进行循环,直至当前压力差值ΔP小于预设压力值P0,即ΔP<P0。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第四预设时间,例如,可将第四预设时间设置为20min,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当前压力差值ΔP小于预设压力值P0,即ΔP<P0,则说明当前不需要对气相侧阀门4的开度进行调整,可控制气相侧阀门4的当前开度保持不变,并在气相侧阀门4保持以当前开度运行第四预设时间,即在气相侧阀门4保持以当前开度运行20min时,再次获取第一当前压力和第二当前压力,并计算第一当前压力与第二当前压力的当前压力差值,并进行后续的检测操作,持续进行循环。
在具体实现中,可如图6所示,图6为整体流程控制示意图,控制逻辑如下:
1、空调器开机3min内气相侧阀门4锁死,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
2、记录第3min至第3+n min内回气(第一压力检测装置9)的平均压力P_ave_valve9;
3、通过平均压力P_ave_valve9计算出气相侧阀门4的初始开度LR4_0;
4、第3+n min开始,以LR4_0开度打气相侧阀门4,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汽液分离设备6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换热器3,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气相冷媒通过换热器后,与蒸发器出口冷媒汇合后通过回气管回到到压缩机;
5、汽液分离设备气态测与回气测压力差值ΔP=P_8-P_9,并判断计算ΔP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P0;
6、如果ΔP>P0,则对比P_8与P_9压力;
7、a、P_9<P_8,则LR4_n+1=0.95*LR4_n;
P_9≥P_8,则LR4_n+1=1.05*LR4_n;
8、重复5-7,直到ΔP<P0;
9、如果ΔP<P0,则按此状态运行20min后再次记录P_8、P_9,并计算出ΔP,并将ΔP与P0进行比较;
10、系统运行期间一直执行此程序,进行循环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当前压力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二当前压力确定当前压力差值,并根据当前压力差值来确定目标开度对气相侧阀门对应的开度进行调整,通过压力反馈,控制气相的流量,可实现精准控制,且避免控制滞后。并且,通过压力反馈,还可确保回气侧全部是气态冷媒,避免回液造成压缩机液击,提高系统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相分离制冷模块10,用于在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设备可为气液分离器,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可为板式换热器,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气相侧阀门可为电磁阀,还可为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可如图3所示,图3为空调系统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以及换热器3。其中,压缩机1的出口可与冷凝器2的入口相连,冷凝器2的出口可与换热器3的入口相连;换热器3的出口可与气液分离设备6的入口相连。并且,在换热器3的出口与气液分离设备6之间还可设置有制冷阀门5。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气液分离设备可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因此,气液分离设备6设置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另个出口分别为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其中,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气态冷媒可从气相出口流出,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液态冷媒可从液相出口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可以和换热器3的另一入口相连,换热器3的另一出口可以和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设备6的气相出口和换热器3的另一入口之间还可设置有气相侧阀门4。其中,气液分离设备6的液相出口可以和蒸发器7的入口相连,蒸发器7的出口可以和压缩机的入口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模式可包括正常制冷模式和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空调器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时,可控制制冷阀门5开启,气相侧阀门4关闭,此时进行正常的制冷操作。在空调器以相分离制冷模式运行时,可控制制冷阀门5开启,气相侧阀门4也开启,此时通过气液分离设备6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3对经冷凝器换热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媒的过冷度,以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先设置第二预设时间和参数n,例如,可将第二预设时间设置为3min,还可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3min为例进行说明。可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和参数n计算第一预设时间,例如,在第二预设时间为3min时,可计算出第一预设时间为3+n min,本实施例对参数n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刚制冷开机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正常制冷模式,在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即空调器制冷开机运行3+n min时,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以将正常制冷模式切换为相分离制冷模式。
冷媒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换热器。
应当理解的是,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控制气液分离设备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得到分离后的气态低温冷媒,然后控制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从气液分离设备对应的气相出口流出,通过气相侧阀门4导通至换热器,并流入换热器的另一入口。
制冷增强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过冷凝器换热后,得到冷凝器出口冷媒,冷凝器出口冷媒从换热器的入口流入,而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得到的气态低温冷媒从换热器的另一入口流入,因此,可在换热器内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对经冷凝器换热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可以对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进行提升,得到提高过冷度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通过提高过冷度后的冷凝器出口冷媒在蒸发器对室内回风进行换热,可以起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不需要增大冷凝器和蒸发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本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可大幅提高空调器的能力能效,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得到的气态冷媒用于换热器增加冷媒过冷度,可进一步提高制冷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可如图3所示,在控制气态低温冷媒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后,将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的气态冷媒和通过蒸发器进行换热后的蒸发器出口冷媒汇合,并将气态冷媒和蒸发器出口冷媒汇合后的冷媒传输至回气管,通过回气管进入压缩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气相侧阀门开启,使空调器切换至相分离制冷模式,在相分离制冷模式下,可通过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气态低温冷媒,并控制气态低温冷媒到达换热器,通过气态低温冷媒和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再次换热,从而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以提高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现有的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式,本方案采用相分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冷能力,还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在本发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法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估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估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设备(可以是手机,估算机,空调器,或者网络空调器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设备,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之间设置有气相侧阀门;
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所述换热器;以及
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和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液相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气相侧阀门关闭,以正常制冷模式运行;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确定目标时间段,并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平均压力;以及
根据所述平均压力确定初始开度;
相应地,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所述初始开度开启气相侧阀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气相侧阀门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
根据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和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计算当前压力差值;
判断所述当前压力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
若所述当前压力差值不小于预设压力值,则将所述第一当前压力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以及
根据目标开度对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包括: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则根据第一预设常数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以及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当前压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当前压力,则根据第二预设常数和当前开度确定目标开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开度对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开度进行调整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气相侧阀门保持所述目标开度运行第三预设时间后,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压力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压力差值小于预设压力值,则保持所述气相侧阀门的当前开度不变;以及
在所述气相侧阀门保持所述当前开度运行第四预设时间后,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一当前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第二当前压力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之后,还包括:
控制通过所述换热器后的气态冷媒与蒸发器出口冷媒进行汇合,得到汇合后的冷媒;以及
控制汇合后的冷媒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
8.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相分离制冷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开机第一预设时间时,开启气相侧阀门,以进入相分离制冷模式;
冷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液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气相侧阀门到达换热器;
制冷增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气态低温冷媒通过所述换热器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器出口冷媒的过冷度。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设备,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设备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入口之间设置有气相侧阀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2110879383.4A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82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383.4A CN115682332A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82539 WO2023005240A1 (zh) 2021-07-30 2022-03-23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EP22847860.8A EP4375591A4 (en) 2021-07-30 2022-03-23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IR CONDITIONER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8/425,579 US20240167718A1 (en) 2021-07-30 2024-01-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383.4A CN115682332A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332A true CN115682332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9383.4A Pending CN115682332A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7718A1 (zh)
EP (1) EP4375591A4 (zh)
CN (1) CN115682332A (zh)
WO (1) WO20230052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3308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67B (zh) * 2016-07-15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作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3999A (zh) * 2020-11-30 2021-03-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67718A1 (en) 2024-05-23
WO2023005240A1 (zh) 2023-02-02
EP4375591A1 (en) 2024-05-29
EP4375591A4 (en) 202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5517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906500B (zh) 一种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5910357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阀体控制方法
CN107036245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KR2003009717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압축기 동작방법
CN105546770A (zh) 空调的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0553440B (zh) 多联机系统、防液击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22629B (zh) 空调器冷媒泄露的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082654A (ja) 冷凍装置の故障診断方法、及び冷凍装置
CN108224839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249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多联机系统
KR20070017269A (ko) 멀티 에어컨시스템의 배관점검운전방법 및 배관점검방법
CN11337532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678240B (zh) 空调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65845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CN115682332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7894068B (zh) 一种空调运行状态调节方法与装置
CN217952534U (zh) 双系统空调机组
EP2084464A2 (en) Controlling method of air conditioner
EP3933307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1288695B (zh) 空调系统及其参数配置方法、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926544B (zh) 一种换热机组用检测设备及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
CN117346250B (zh) 双工况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20100000437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13513818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空调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