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0730A -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80730A CN115680730A CN202211223127.0A CN202211223127A CN115680730A CN 115680730 A CN115680730 A CN 115680730A CN 202211223127 A CN202211223127 A CN 202211223127A CN 115680730 A CN115680730 A CN 115680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support
- arc
- shaped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包括:一对立柱;支撑座,其水平设于一对立柱上;第一支撑机构,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弧形板、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支撑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其对称设于第一支撑杆的两侧,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可沿横向移动,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弧形板、第二弹性件和一对第二支撑板;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一个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三支撑机构包括第三弧形板、第三弹性件和第三支撑板。本发明能够对不同内径的隧道进行支护,适用性较好,且支护的稳固性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中,由于地质、湿度等原因,通常需要对指定位置进行临时的支护,避免围岩变形过大,进而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现有技术中,支护装置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在指定位置处将钢管、支架、模板等材料进行搭设而形成,安装和拆卸较为繁琐,且不能够根据隧道的内径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能够对不同内径的隧道进行支护,适用性较好,且支护的稳固性较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包括:
一对立柱,其沿横向间隔排布,任一立柱竖直设置;
支撑座,其水平设于一对立柱上;
第一支撑机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上;
第一弧形板,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杆凹陷;
第一支撑板,其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
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其沿横向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杆,其下端与所述支撑座的顶面沿横向滑动连接,且上端朝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弧形板,其设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且朝向第二支撑杆凹陷;
一对第二支撑板,其沿纵向间隔布设于第二弧形板的上方,任一第二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弧形板连接;
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一个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三支撑机构包括:
第三弧形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板铰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弧形板的顶面滑动连接,第三弧形板为柔性材质制成;
第三支撑板,其设于第三弧形板的上方,且位于一对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三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弧形板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支撑台,其均设于两个立柱和所述支撑座之间,一个立柱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台,任一支撑台的底部和与其对应的立柱的上端连接,顶部与所述支撑座沿横向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撑座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一通孔,一对第一通孔沿横向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任一第一通孔沿横向延伸,一个第二支撑杆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二通孔,一对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螺杆,其转动设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横向平行;所述螺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螺纹反向设置的两个部分;
一对滑块,所述螺杆的两个部分上分别螺纹转动套设一个滑块,任一滑块与所述空腔沿横向滑动连接,任一滑块的上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连接,任一滑块的下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和与其对应的支撑台沿横向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气囊,其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台密封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其中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另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另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再通过压紧机构与另一个支撑台密封连接;所述气囊由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是,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弹簧组,任一第一弹簧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弹簧;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任一第二弹性件包括沿第二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机构,第三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的两侧的两个第三弹簧组,任一第三弹簧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弹簧。
优选的是,还包括卷筒,其转动设于另一个支撑台的底面上,且与纵向平行,所述气囊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卷筒上。
优选的是,另一个支撑台的沿横向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纵向贯穿另一个支撑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压块,其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气囊的外侧;
一对气缸,其对称设于另一个支撑台的沿纵向的两个侧面上,任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沿横向朝着远离另一个支撑台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压块连接。
优选的是,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任一第一弹簧组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任一第一隔板竖直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多个第二弹簧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隔板,任一第二隔板竖直设于第二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二支撑板、任一第三弧形板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板,任一第三弹簧组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隔板组,任一第三隔板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隔板,任一第三隔板竖直设于第三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三支撑板互不干涉。
优选的是,任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一立杆的上端,且与第一立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立杆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第二立杆,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且位于一对第一立杆之间,所述第二立杆上设有螺纹;
第二套筒,其螺纹转动套设于第二立杆的上端,第二套筒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一对伸缩杆,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两侧,任一伸缩杆与横向平行,任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与其对应的第一套筒连接;
底板,其水平设于所述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一对固定杆,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立杆的两侧,任一固定杆竖直设置,且和所述底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任一固定杆的下端为锥形。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支撑座上设置了第一支撑机构、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可沿横向移动,通过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移动,能够对不同内径的隧道进行支护,适用性较好;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板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支撑板可与隧道内壁贴合,共同对隧道内壁进行支撑,且一对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支撑板对第一支撑机构与一对第二支撑机构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撑,有利于保障支护的稳固性;另外,隧道的内径越大,本发明的支撑重心越低,有利于提高支护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三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第二弧形板与第三弧形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支撑座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支撑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立杆1;第一套筒2;支撑座3;第一支撑杆4;第一弧形板5;第一支撑板6;第一弹簧7;第二支撑杆8;第二弧形板9;第二支撑板10;第二弹簧11;第三弧形板12;第三支撑板13;第三弹簧14;支撑台15;第一通孔16;螺杆17;滑块18;气囊19;卷筒20;凹槽21;压块22;气缸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第三隔板26;行走机构27;第二立杆28;第二套筒29;伸缩杆30;底板31;固定杆32;第一电机33;齿轮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包括:
一对立柱,其沿横向间隔排布(以图1为例,左右方向为横向),任一立柱竖直设置;
支撑座3,其水平设于一对立柱上;
第一支撑机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杆4,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3上;
第一弧形板5,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杆4凹陷;
第一支撑板6,其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5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6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弧形板5连接;第一支撑板6朝向第一支撑杆4凹陷;
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其沿横向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两侧,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杆8,其下端与所述支撑座3的顶面沿横向滑动连接,且上端朝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弧形板9,其设于第二支撑杆8的上端,且朝向第二支撑杆8凹陷;
一对第二支撑板10,其沿纵向间隔布设于第二弧形板9的上方(以图1为例,前后方向为纵向),任一第二支撑板10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弧形板9连接;任一第二支撑板10朝向第二支撑杆8凹陷;
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一个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三支撑机构包括:
第三弧形板1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板5铰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弧形板9的顶面滑动连接,第三弧形板12为柔性材质制成;第三弧形板12朝向支撑座3凹陷;
第三支撑板13,其设于第三弧形板12的上方,且位于一对第二支撑板10之间,
第三支撑板13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弧形板12连接;第三支撑板13朝向支撑座3凹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将本发明置于隧道内的指定位置,使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6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隧道内壁的顶部贴合并抵接;再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杆8分别沿横向朝着靠近隧道内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任一第二支撑机构的一对第二支撑板10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隧道内壁的侧面贴合并抵接,任一第二支撑杆8沿横向移动时,带动与其靠近的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12的另一端沿第二弧形板9的顶面移动,第三支撑板13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隧道内壁的侧面贴合并抵接;第一支撑机构、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共同对隧道内壁进行支撑,起到支护的作用;另外,第三弧形板12、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的强度均可根据使用范围的需求进行选择;任一第三弧形板12的下方可设置多个可伸缩的连接杆,多个连接杆沿径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5、与其靠近的第二弧形板9铰接,多个连接杆有利于避免第三弧形板12出现过大形变,起到限位和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在支撑座3上设置了第一支撑机构、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可沿横向移动,通过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移动,能够对不同内径的隧道进行支护,适用性较好;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6、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板10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支撑板13可与隧道内壁贴合,共同对隧道内壁进行支撑,且一对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支撑板13对第一支撑机构与一对第二支撑机构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撑,有利于保障支护的稳固性;另外,隧道的内径越大,本发明的支撑重心越低,有利于提高支护的稳固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对支撑台15,其均设于两个立柱和所述支撑座3之间,一个立柱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台15,任一支撑台15的底部和与其对应的立柱的上端连接,顶部与所述支撑座3沿横向滑动连接;能够根据隧道的内径的大小调节一对立柱的间距,同时通过一对支撑台15对支撑座3进行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护的稳固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3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撑座3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一通孔16,一对第一通孔16沿横向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两侧,任一第一通孔16沿横向延伸,一个第二支撑杆8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16;所述支撑座3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二通孔,一对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一通孔16一一对应;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螺杆17,其转动设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横向平行;所述螺杆17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螺纹反向设置的两个部分;
一对滑块18,所述螺杆17的两个部分上分别螺纹转动套设一个滑块18,任一滑块18与所述空腔沿横向滑动连接,任一滑块18的上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16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支撑杆8的下端连接,任一滑块18的下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和与其对应的支撑台15沿横向滑动连接;
支撑座3上设有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的输出端与螺杆17的一端连接;启动第一电机33,带动螺杆17转动,螺杆17的转动驱动一对滑块18沿横向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任一滑块18带动与其对应的第二支撑杆8和支撑台15沿横向移动,进而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沿横向的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与一对支撑台15的沿横向的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同步进行;通过第一电机33同步控制一对第一支撑机构和一对支撑台15在横向上的移动,操作简便,且便于控制,也有利于保障支护的稳固性。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气囊19,其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台15密封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其中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12和第三支撑板1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弧形板5和第一支撑板6之间、另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12和第三支撑板13之间、另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再通过压紧机构与另一个支撑台15密封连接;所述气囊19由橡胶材质制成;
气囊19的一端上设通气口,通气口与电动气泵连通,通过电动气泵可向气囊19内充气,也可将气囊19内的气体抽出,气囊19的长度足够长,尺寸匹配;使用前,气囊19内未充气,压紧机构并未将气囊1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台15密封连接;
使用时,将本发明置于隧道内的指定位置,使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6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隧道内壁的顶部贴合并抵接,再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杆8分别沿横向朝着靠近隧道内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任一第二支撑机构的一对第二支撑板10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隧道内壁的侧面贴合并抵接;同时,使一对支撑台15分别沿横向朝着靠近隧道内壁的方向移动至极限,再通过压紧机构将气囊19的另一端与另一支撑台15密封连接,即气囊19的另一端被封口;再向气囊19内充气,当气囊19充足气后(气囊19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停止充气;
充气后的气囊19能够为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6、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板10和一对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支撑板13提供支撑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护的稳固性;且其中一个支撑台15的移动会带动气囊19的一端移动,拖动气囊19,进而改变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便于调节。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19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弹簧7组,任一第一弹簧7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弧形板5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弹簧7;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任一第二弹性件包括沿第二弧形板9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弹簧11,多个第二弹簧11位于所述气囊19的外侧;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机构,第三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19的两侧的两个第三弹簧14组,任一第三弹簧14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12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弹簧14;
更为合适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的结构,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3的受力均匀,与隧道内壁更为贴合,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支护的稳固性;另外,任一第一弹簧7、任一第二弹簧11和任一第三弹簧14内均可设置一个可伸缩的杆体,任一第一弹簧7、任一第二弹簧11和任一第三弹簧14套设于与其对应的杆体上,杆体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弧形板5、第一支撑板6或与其对应的第二弧形板9、第二支撑板10或与其对应的第三弧形板12、第三支撑板13连接,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支护的稳固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卷筒20,其转动设于另一个支撑台15的底面上,且与纵向平行,所述气囊19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卷筒20上;卷筒20能够对气囊19的另一端进行限位,也便于对气囊19进行整理,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的调节更为方便;另外,另一个支撑台15的沿横向的其中一个侧面可为向外凸起的弧面,便于气囊19的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另一个支撑台15的沿横向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沿纵向贯穿另一个支撑台15;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压块22,其与所述凹槽21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气囊19的外侧;
一对气缸23,其对称设于另一个支撑台15的沿纵向的两个侧面上,任一气缸23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沿横向朝着远离另一个支撑台15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压块22连接;
使用前,驱动一对气缸23,使压块22沿横向朝着远离另一支撑台15的方向移动,直至压块22与凹槽21完全分离,压块22与气囊19互不干涉,使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能够调节;使用时,在一对支撑台15和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位置调整好后,驱动一对气缸23,使压块22沿横向朝着靠近另一个支撑台15的方向移动,直至压块22移至凹槽21内,并将气囊19在凹槽21内压紧,气囊19的另一端被封口,再向气囊19内充气;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的调节以及气囊19的另一端的封口均较为简便,且便于控制。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任一第一弹簧7组与所述气囊19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24,任一第一隔板24竖直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5的顶面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多个第二弹簧11与所述气囊19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隔板25,任一第二隔板25竖直设于第二弧形板9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二支撑板10、任一第三弧形板12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板13,任一第三弹簧14组与所述气囊19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隔板26组,任一第三隔板26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12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隔板26,任一第三隔板26竖直设于第三弧形板12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三支撑板13互不干涉;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和第三隔板26组的长度适宜,在纵向上对气囊19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11和第三弹簧14干扰气囊19的移动,气囊19的从一端到压紧机构的长度的调节更为简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杆1和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套设于第一立杆1的上端,且与第一立杆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立杆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27,第一套筒2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支撑台15连接;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第二立杆28,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3的下方,且位于一对第一立杆1之间,所述第二立杆28上设有螺纹;
第二套筒29,其螺纹转动套设于第二立杆28的上端,第二套筒29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座3连接;
一对伸缩杆30,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套筒29的两侧,任一伸缩杆30与横向平行,任一伸缩杆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29、与其对应的第一套筒2连接;
底板31,其水平设于所述第二立杆28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28与所述底板31转动连接;
一对固定杆32,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立杆28的两侧,任一固定杆32竖直设置,且和所述底板3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任一固定杆32的下端为锥形;
一对第一立杆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27,行走机构27为万向轮,便于移动;通过一对固定杆32,能够将底板31固定在隧道内的指定位置,进行定位;底板31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立杆28通过齿轮34传动连接;启动第二电机,在齿轮34传动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立杆28转动,再在一对伸缩杆30的作用下,使第二套筒29和一对第一套筒2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调节支撑座3和一对支撑台15的高度,能够对不同高度的隧道进行支撑,操作简便,且便于控制;同时也便于将第一支撑机构、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第二支撑机构与隧道内壁进行分离,再将本发明置于另一个指定位置或另一个隧道内进行支护;另外,一对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8之间可分别通过一个横向的伸缩杆连接,一个第一套管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支撑台15之间可设置一个斜撑杆,有利于保障支护的稳固性。
具体使用方法为:
步骤一、将本发明移动至隧道内的指定位置,再推动一对固定杆32向下移动,直至一对固定杆32的下端均插入底面,进行定位;
步骤二、驱动第二电机,使支撑座3和一对支撑台15均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板6与隧道内壁的顶部抵接;
步骤三、驱动第一电机33,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支撑台15均沿横向朝着靠近隧道内壁的方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板10与隧道内壁的侧面抵接;
步骤四、驱动一对第一气缸23,直至压块22将气囊19在凹槽21内压紧,气囊19的另一端被封口;
步骤五、再向气囊19内充足气,即实现对隧道内的该指定位置的支护;
步骤六、该指定位置不再需要支护时,先将气囊19内的气体抽出,然后驱动一对第一气缸23,直至压块22与凹槽21完全分离;再驱动第一电机33,使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和一对支撑台15均沿横向朝着远离隧道内壁的方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二支撑机构与隧道的内壁分离;之后驱动第二电机,使支撑座3和一对支撑台15均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机构与隧道的内壁分离;最后,拉动一对固定杆32向上移动,使一对固定杆32均不干涉一对行走机构27的移动,即可将本发明移走;可用于对另一个指定位置或另一个隧道进行支护。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立柱,其沿横向间隔排布,任一立柱竖直设置;
支撑座,其水平设于一对立柱上;
第一支撑机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上;
第一弧形板,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杆凹陷;
第一支撑板,其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
一对第二支撑机构,其沿横向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杆,其下端与所述支撑座的顶面沿横向滑动连接,且上端朝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弧形板,其设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且朝向第二支撑杆凹陷;
一对第二支撑板,其沿纵向间隔布设于第二弧形板的上方,任一第二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弧形板连接;
一对第三支撑机构,一个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支撑机构;任一第三支撑机构包括:
第三弧形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板铰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弧形板的顶面滑动连接,第三弧形板为柔性材质制成;
第三支撑板,其设于第三弧形板的上方,且位于一对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三支撑板为柔性材质制成,且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弧形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支撑台,其均设于两个立柱和所述支撑座之间,一个立柱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台,任一支撑台的底部和与其对应的立柱的上端连接,顶部与所述支撑座沿横向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撑座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一通孔,一对第一通孔沿横向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任一第一通孔沿横向延伸,一个第二支撑杆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一对第二通孔,一对第二通孔与一对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螺杆,其转动设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横向平行;所述螺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螺纹反向设置的两个部分;
一对滑块,所述螺杆的两个部分上分别螺纹转动套设一个滑块,任一滑块与所述空腔沿横向滑动连接,任一滑块的上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连接,任一滑块的下端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和与其对应的支撑台沿横向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其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台密封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其中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另一个第三支撑机构的第三弧形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另一个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再通过压紧机构与另一个支撑台密封连接;所述气囊由橡胶材质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弹簧组,任一第一弹簧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弹簧;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任一第二弹性件包括沿第二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机构,第三弹性件包括沿纵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气囊的两侧的两个第三弹簧组,任一第三弹簧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筒,其转动设于另一个支撑台的底面上,且与纵向平行,所述气囊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卷筒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支撑台的沿横向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纵向贯穿另一个支撑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压块,其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气囊的外侧;
一对气缸,其对称设于另一个支撑台的沿纵向的两个侧面上,任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沿横向朝着远离另一个支撑台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压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任一第一弹簧组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任一第一隔板竖直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二支撑机构,多个第二弹簧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隔板,任一第二隔板竖直设于第二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二支撑板、任一第三弧形板互不干涉;对于任一第三支撑板,任一第三弹簧组与所述气囊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第三隔板组,任一第三隔板组包括沿第三弧形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隔板,任一第三隔板竖直设于第三弧形板的顶面上,且与任一第三支撑板互不干涉。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一立杆的上端,且与第一立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立杆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所述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还包括:
第二立杆,其竖直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且位于一对第一立杆之间,所述第二立杆上设有螺纹;
第二套筒,其螺纹转动套设于第二立杆的上端,第二套筒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一对伸缩杆,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两侧,任一伸缩杆与横向平行,任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与其对应的第一套筒连接;
底板,其水平设于所述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一对固定杆,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立杆的两侧,任一固定杆竖直设置,且和所述底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任一固定杆的下端为锥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23127.0A CN115680730A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23127.0A CN115680730A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80730A true CN115680730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6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23127.0A Pending CN115680730A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8073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79918A (zh) * | 2023-03-10 | 2023-07-04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Tbm滚刀检测装置 |
CN116792131A (zh) * | 2023-08-23 | 2023-09-22 |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支护装置 |
-
2022
- 2022-10-08 CN CN202211223127.0A patent/CN11568073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79918A (zh) * | 2023-03-10 | 2023-07-04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Tbm滚刀检测装置 |
CN116792131A (zh) * | 2023-08-23 | 2023-09-22 |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支护装置 |
CN116792131B (zh) * | 2023-08-23 | 2023-10-20 |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支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80730A (zh) | 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 |
CN210084538U (zh) | 一种操作便捷的干膜卷装设备 | |
CN207108214U (zh) | 板材吸吊机 | |
CN211694089U (zh) | 一种防震动的摄像固定架 | |
CN113320023A (zh) |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柱顶钢筋钻孔植筋的辅助装置 | |
CN107044806B (zh) | 一种烟花筒自动装纸片装置 | |
CN213282365U (zh) | 一种高强度亚克力展示台 | |
CN117259028A (zh) | 一种用于浓缩干细胞外泌体的设备 | |
CN206760288U (zh) | 树木移栽装置 | |
CN218371287U (zh) | 一种预制舱舱吊装装置 | |
CN214517347U (zh) | 一种减震弹簧加工装置 | |
CN211784122U (zh) | 一种可旋转测漏气密设备 | |
CN207807469U (zh) | 抛丸机机械助力装置 | |
CN113102596A (zh) | 一种瓶体生产用内胆旋压设备 | |
CN209032898U (zh) | 一种新型急诊医用担架床 | |
CN207417868U (zh) | 一种自动吸料装置 | |
CN207874155U (zh) | 一种拉拔机模具修整用的工作台 | |
CN110530666A (zh) | 一种针对不同土质的原位勘测振动静压取样装置 | |
CN210339704U (zh) | 印刷机的放卷装置 | |
CN217263579U (zh) | 一种pet膜涂胶用收卷装置 | |
CN217273541U (zh) | 一种可有效避免气瓶磕碰的集装格 | |
CN218620297U (zh) | 一种制冷剂灌装瓶用灌装装置 | |
CN111099055A (zh) | 一种钢管生产用打包装置 | |
CN216767443U (zh) | 一种地下隧道施工用支撑装置 | |
CN218066947U (zh) | 一种高频振动的支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