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0166A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0166A
CN115680166A CN202211251892.3A CN202211251892A CN115680166A CN 115680166 A CN115680166 A CN 115680166A CN 202211251892 A CN202211251892 A CN 202211251892A CN 115680166 A CN115680166 A CN 115680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rod
fixing
superimposed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1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杨
朱宝石
梁兴军
李思威
陈正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xin Great Wal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xin Great Wal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xin Great Wal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xin Great Wal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18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01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0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0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叠合板,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靠近地面的侧面开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贯穿叠合板设置;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叠合板所在平面且正对另一叠合板,正对所述连接杆的叠合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叠合板背离连接杆的面上设置有配重杆,所述配重杆用于吊装所述叠合板时,使得所述叠合板处于竖直状态。本申请具有提高墙体的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各类装配式组合结构建筑等;与现浇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采用叠合板进行建筑施工时,通常为叠合板代替传统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叠合板墙体具有抗震性强、寿命长、抗压强以及抗撕裂的优点。
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若干叠合板,叠合板并排设置有两组,每组叠合板沿墙体的延伸方向依次等距设置,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接触,相对的两个叠合板之间通过钢筋连接,相对的两个叠合板相背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斜撑,斜撑与地面固定连接,对叠合板进行支撑,在相对的两个叠合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从而得到墙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两块叠合板间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墙体顶部进入两块叠合板之间,随后冲击在地面上,在此过程中,混凝土携带大量气泡,待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内部易产生空穴,影响墙体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墙体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叠合板,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靠近地面的侧面开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贯穿叠合板设置;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叠合板所在平面且正对另一叠合板,正对所述连接杆的叠合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叠合板背离连接杆的面上设置有配重杆,所述配重杆用于吊装所述叠合板时,使得所述叠合板处于竖直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叠合板至预开设的墙体沟槽内,在此过程中,在配重杆的作用下,对连接杆的重力进行平衡处理,使得叠合板处于竖直状态;随后移动叠合板,叠合板带动连接杆靠近另一叠合板,在第一固定件的作用下,将连接杆固定在叠合板上,完成叠合板的安装;随后,通过浇筑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浇筑口开设在叠合板靠近地面的面上,使得混凝土从墙体的底部往上浇筑,混凝土在上升的过程中,对叠合板内的空气进行挤压,以减少混凝土中携带的空气,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空穴的产生;进一步的,混凝土从下向上浇筑,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成型质量;进一步的,混凝土在上升过程中,对叠合板的挤压力较大,在连接杆的作用下,降低了叠合板形变以及爆模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开设在叠合板正对连接杆面上的固定槽,所述连接杆背离叠合板的端部插接在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叠合板的高度方向,所述固定槽沿高度方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板与所述固定槽形成T形槽,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在T形槽内的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合板在靠近另一叠合板时,位于沟槽的上方,此时,将固定板移入固定槽内,随后下放叠合板至沟槽内,在此过程中,固定板下移至T形槽内,进而对相对的叠合板进行连接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固定效果较好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位于固定槽长度方向的侧壁上,所述L形板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L形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叠合板置,所述固定板进入固定槽下移至T形槽内后,所述固定板抵接在L形板上并带动L形板转动,对所述T形槽与所述固定槽进行隔断,墙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板位于固定槽内时,驱使L形板处于隔断T形槽与所述固定槽的弹性件;墙体结构还包括固定板进入T形槽后,用于连接两个L形板和固定板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进入固定槽内后,承接在L形板上,固定板在下移过程中,带动L形板转动;当固定板进入T形槽后,L形板转动至对固定槽和T形槽进行隔断,同时,对固定板回移至固定槽内的路径进行隔断,有效降低了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带动连接杆以及叠合板上浮的可能性;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L形板处于隔断固定槽与T形槽的状态,以便于固定板经过L形板进入T形槽内;固定板进入T形槽内后,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将固定板和两个L形板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L形板固定在上述状态,进一步降低了连接杆以及叠合板上浮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L形板包括第一板体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固定板进入T形槽后,所述固定块背离地面的面抵接在第一板体上;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固定板背离地面上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插接杆滑动方向平行于固定槽的深度方向,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供另一第一板体和插接杆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滑动设置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滑动闭合插接杆进入第一插接槽的通孔;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内的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供插接杆插接的第二插接槽,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内的第一板体进入第一插接槽后,带动所述闭合板滑动开启通孔后,所述插接杆进入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进入固定槽后,承接在第二板体上,在下移过程中,第二板体转动90°,使得第一板体覆盖在固定板上,此时,插接杆滑动进入第一插接槽内并抵接在闭合板上,另一叠合板上的第一板体对齐第一板体后,进入第一插接槽内,并带动闭合板滑动,对第一板体上的通孔进行开启,插接杆滑动进入第一插接槽内,并进入第二插接槽内,进而将固定板和两个第一板体连接为整体,操作简单便捷。
可选的,一块所述L形板的第一板体的长度大于另一块所述L形板第一板体的长度,所述第一插接槽开设在长度相对较大的第一板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板体的长度不一致,便于插接杆进入第一插接槽内,从而便于后续插接杆对两个第一板体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配重杆转动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配重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墙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配重杆转动至抵接在地面形成用于对叠合板进行支撑的斜撑,所述叠合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配重杆转化为斜撑后,对所述配重杆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合板安装至沟槽内后,转动配重杆,配重杆的端部抵接在地面上,对叠合板进行支撑,降低了叠合板在浇筑过程中倾倒以及爆模的可能性,提高了墙体的成型质量。
可选的,所述叠合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安装筒,所述安装筒承接在地面并进入相对的叠合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安装筒滑动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叠合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在叠合板所在平面,所述安装筒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安装筒的轴线方向,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偏心块,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偏心块转动,对进入叠合板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进入叠合板的初期,混凝土中可能携带空气,此时,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偏心块转动,偏心块转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对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破除,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同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实现混凝土振捣的同步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墙体的成型质量;同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滑动安装筒,将安装筒从叠合板上拆除,便于下一阶段的施工使用。
可选的,所述叠合板上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过浇筑口插接在叠合板上,所述输送管内转动设置有扇叶,混凝土进入输送管内冲击在扇叶上,带动所述扇叶转动,所述扇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地面,所述扇叶的安装轴一端伸出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转动设置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的长度方向,所述扇叶安装轴位于输送管外的一侧与从动杆相互靠近且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从动杆与驱动轴之间绕设有输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通过输送管进入叠合板内的过程中,混凝土冲击在扇叶上并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带动其安装轴转动,在锥齿轮的作用下,带动从动杆转动,从动杆转动带动输送带运行,进而带动驱动轴转动,操作简单便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施工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可选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施工方法,使用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还包括;
S1:吊装叠合板至与开设在地面的沟槽,经配重杆平衡后,使叠合板靠近沟槽,并调节叠合板的位置,使固定板与固定槽处于同一轴线;
S2:固定板进入固定槽后,下放叠合板,固定板进入T形槽内,对相对的叠合板进行连接;
S3:固定板承接在第二板体上,并带动两个第一板体转动,第一板体转动后,插接杆进入第一插接槽内并抵接在闭合板上;另一第一板体进入第一插接槽内,并带动闭合板滑动,使得插接杆进入第一插接槽后进入第二插接槽内;
S4:将安装筒以及输送管安装在叠合板上,并将输送带缠绕在从动杆和驱动轴上,将混凝土输送进输送管内,扇叶转动带动从动杆转动,以带动驱动轴转动,对进入的叠合板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装叠合板至预开设的墙体沟槽内,在此过程中,在配重杆的作用下,对连接杆的重力进行平衡处理,使得叠合板处于竖直状态;随后移动叠合板,叠合板带动连接杆靠近另一叠合板,在第一固定件的作用下,将连接杆固定在叠合板上,完成叠合板的安装;随后,通过浇筑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浇筑口开设在叠合板靠近地面的面上,使得混凝土从墙体的底部往上浇筑,混凝土在上升的过程中,对叠合板内的空气进行挤压,以减少混凝土中携带的空气,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空穴的产生;
2.混凝土从下向上浇筑,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成型质量;进一步的,混凝土在上升过程中,对叠合板的挤压力较大,在连接杆的作用下,降低了叠合板形变以及爆模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中输送管和安装筒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中固定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叠合板;2、浇筑口;3、连接杆;
4、第一固定件;41、固定槽;42、卡接板;43、T形槽;44、固定板;45、L形板;451、第一板体;452、第二板体;46、连接件;461、插接杆;462、弹簧;463、第一插接槽;464、通孔;465、第二插接槽;
5、配重杆;6、蜗轮;7、蜗杆;8、安装筒;9、驱动轴;10、偏心块;11、输送管;12、扇叶;13、从动杆;14、锥齿轮;15、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参照图1,装配式叠合板墙体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叠合板1,叠合板1相对的面开设有多条咬合槽,以提高与混凝土的附着力,任意一块叠合板1靠近地面的侧面开设有浇筑口2,浇筑口2呈圆形,浇筑口2贯穿叠合板1设置;任意一块叠合板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连接杆3插接在绑扎的钢筋墙内,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活动,多个连接杆3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叠合板1所在平面且正对另一叠合板1,正对连接杆3的叠合板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3的第一固定件4。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叠合板1时,将连接杆3移入对应的绑扎钢筋内,在第一固定件4的作用下,对相对的叠合板1进行连接固定,随后通过浇筑口2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简单便捷;同时,提高了墙体的成型质量。
在连接杆3的作用下,吊装叠合板1时,叠合板1处于倾斜状态,导致连接杆3难以进入对应的钢筋间隙内;为便于叠合板1的安装,叠合板1背离连接杆3的面上设置有配重杆5,配重杆5用于吊装叠合板1时,使得叠合板1处于竖直状态。
参照图1和图2,在本申请中,配重杆5转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配重杆5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墙体的延伸方向,配重杆5转动至抵接在地面形成用于对叠合板1进行支撑的斜撑,叠合板1上转动设置有铰接轴,配重杆5固定设置在铰接轴上,叠合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用于配重杆5转化为斜撑后,对配重杆5 进行固定,第二固定件包括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蜗轮6和转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的蜗杆7,蜗轮6与蜗杆7相互啮合;吊装过程中,调节配重杆5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叠合板1,使叠合板1处于竖直状态;当叠合板1安装后,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6转动,蜗轮6带动配重杆5转动,使得配重杆5抵接在地面上,对叠合板1进行支撑,提高了叠合板1的稳定性。
参照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包括开设在叠合板1正对连接杆3面上的固定槽41,连接杆3背离叠合板1的端部插接在固定槽41内,固定槽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叠合板1的高度方向,固定槽41沿高度方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板42,两个卡接板42与固定槽41形成T形槽43,连接杆3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在T形槽43内的固定板44,固定板44呈圆饼状,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后,固定板44抵接在固定槽41侧壁,以降低固定板44在固定槽41内晃动的可能性。
叠合板1安装过程中,连接杆3带动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内,叠合板1在下移过程中,连接杆3带动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内,使得固定板44卡接在T形槽43内,完成叠合板1的连接,操作简单便捷。
参照图3,、图4和图5,为降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带动连接杆3上移的可能性,固定槽41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L形板45,L形板45位于固定槽4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L形板45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L形板45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叠合板1,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下移至T形槽43内后,固定板44抵接在L形板45上并带动L形板45转动,对T形槽43与固定槽41进行隔断,L形板45包括第一板体451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板体451上的第二板体452,第一板体451和第二板体452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后,固定块背离地面的面抵接在第一板体451上;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后,第一板体451对T形槽43进行隔断,并覆盖在固定板44上,降低了固定板44在混凝土的带动下,上浮的可能性。
参照图3,、图4和图5,为便于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后承接在第二板体452上,以便于带动第二板体452和第一板体451转动,墙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板44位于固定槽41内时,驱使L形板45处于隔断T形槽43与固定槽41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套设在铰接轴上的扭簧,扭簧的一边固定设置在叠合板1上,另一边固定设置在铰接轴上;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板体452处于横跨固定槽41的状态,进而便于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后承接在第二板体452上。
参照图3,、图4和图5,为进一步降低固定板44不慎滑动的可能性,墙体结构还包括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后,用于连接两个L形板45和固定板44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46,连接件46包括设置固定板44背离地面上的插接杆461,插接杆461滑动设置在固定板44上,插接杆461滑动方向平行于固定槽41的深度方向,进一步的,固定板44内设置有用于驱使插接杆461滑动的弹簧462,弹簧46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插接杆461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板44上,任意一个第一板体45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463,第一插接槽463供另一第一板体451和插接杆461插入,第一插接槽463内滑动设置有闭合板,闭合板沿第一插接槽463的底壁滑动,闭合板滑动闭合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的通孔464;插入第一插接槽463内的第一板体451上开设有供插接杆461插接的第二插接槽465,插入第一插接槽463内的第一板体45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后,带动闭合板滑动开启通孔464后,插接杆461进入第二插接槽465内,第一插接槽463和第二插接槽465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板体451覆盖在固定板44上后,将插接杆461按压至固定板44内,并对弹簧462进行压缩;当插接杆461对齐通孔464时,插接杆461滑动进入通孔464内并抵接在闭合板上;此时另一个第一板体45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对闭合板进行抵接,同时带动闭合板滑动,闭合板滑动与通孔464分离,此时插接杆461滑动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抵接在第一板体451上,当插接杆461对齐第二插接槽465后,插接杆461滑动进入第二插接槽465,使得插接杆461将两个第一板体451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了对固定板44的固定作用。
参照图3,、图4和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块L形板45的第一板体451的长度大于另一块L形板45第一板体451的长度,第一插接槽463开设在长度相对较大的第一板体451上;以便于第一板体451将插接杆461移入固定板44内对弹簧462进行压缩。
参照图2和图6,为进一步提高墙体的成型质量,叠合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安装筒8,多个安装筒8均位于同一平面,安装筒8承接在地面并进入相对的叠合板1形成的空间内,安装筒8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9,驱动轴9的一端伸出安装筒8,驱动轴9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安装筒8的轴线方向,驱动轴9上设置有偏心块10,驱动轴9转动带动偏心块10转动,对进入叠合板1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
混凝土进入叠合板1内的同时,转动驱动轴9,驱动轴9转动带动偏心块10转动,偏心块10转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消除混凝土内的气泡,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参照图2和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安装筒8滑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叠合板1上开设有供安装筒8滑动的滑孔,叠合板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在叠合板1所在平面;进一步的,叠合板1上滑动设置有闭合滑孔的滑板,滑板承接在安装筒8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拉动安装筒8与叠合板1分离,便于下一阶段的振捣作业;同时,滑动滑板对滑孔进行闭合,减少了浇筑混凝土的泄漏。
参照图2和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叠合板1上设置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通过浇筑口2插接在叠合板1上,输送管11内转动设置有扇叶12,混凝土进入输送管11内冲击在扇叶12上,带动扇叶12转动,扇叶1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输送管11的长度方向,扇叶12的安装轴一端伸出输送管11;输送管11上转动设置有从动杆13,从动杆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9的长度方向,扇叶12安装轴位于输送管11外的一侧与从动杆13相互靠近且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4,从动杆13与驱动轴9之间绕设有输送带15。
混凝土冲击扇叶12时,扇叶12转动带动安装轴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转动带动输送带15运行,进而带动驱动轴9转动,操作简单便捷。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扇叶12可替换为固定设置在输送管11上的电机,电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管11的长度方向,从动杆13同轴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从动杆13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9转动,操作简单便捷。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的实施原理为:
墙体施工时,首先将一块叠合板1固定在预设的沟槽内,随后将带有连接杆3的叠合板1吊装,通过调节配重杆5的角度,使得叠合板1处于竖直状态,再移动叠合板1靠近固定的叠合板1,使得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内;
随后下放叠合板1,使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内,同时,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和第二插接槽465内;再调节配重杆5的角度,使得配重杆5抵接在地面上;
将安装筒8和输送管11安装在叠合板1上,并将输送带15安装在从动轮和驱动轴9上;再将混凝土管连接在输送管11上,输送的混凝土冲击在扇叶12上,带动扇叶12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9转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完成混凝土的浇筑。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叠合板1墙体施工方法,装配式叠合板1墙体施工方法使用装配式叠合板墙体,还包括;
S1:吊装叠合板1至与开设在地面的沟槽,经配重杆5平衡后,使叠合板1靠近沟槽,并调节叠合板1的位置,使固定板44与固定槽41处于同一轴线;
S2: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后,下放叠合板1,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内,对相对的叠合板1进行连接;
S3:固定板44承接在第二板体452上,并带动两个第一板体451转动,第一板体451转动后,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抵接在闭合板上;另一第一板体45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带动闭合板滑动,使得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后进入第二插接槽465内;
S4:将安装筒8以及输送管11安装在叠合板1上,并将输送带15缠绕在从动杆13和驱动轴9上,将混凝土输送进输送管11内,扇叶12转动带动从动杆13转动,以带动驱动轴9转动,对进入的叠合板1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叠合板(1),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1)靠近地面的侧面开设有浇筑口(2),所述浇筑口(2)贯穿叠合板(1)设置;任意一块所述叠合板(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多个所述连接杆(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叠合板(1)所在平面且正对另一叠合板(1),正对所述连接杆(3)的叠合板(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3)的第一固定件(4);所述叠合板(1)背离连接杆(3)的面上设置有配重杆(5),所述配重杆(5)用于吊装所述叠合板(1)时,使得所述叠合板(1)处于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4)包括开设在叠合板(1)正对连接杆(3)面上的固定槽(41),所述连接杆(3)背离叠合板(1)的端部插接在固定槽(41)内,所述固定槽(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叠合板(1)的高度方向,所述固定槽(41)沿高度方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板(42),两个所述卡接板(42)与所述固定槽(41)形成T形槽(43),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在T形槽(43)内的固定板(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1)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L形板(45),所述L形板(45)位于固定槽(4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所述L形板(45)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L形板(45)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叠合板(1)置,所述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下移至T形槽(43)内后,所述固定板(44)抵接在L形板(45)上并带动L形板(45)转动,对所述T形槽(43)与所述固定槽(41)进行隔断,墙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板(44)位于固定槽(41)内时,驱使L形板(45)处于隔断T形槽(43)与所述固定槽(41)的弹性件;墙体结构还包括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后,用于连接两个L形板(45)和固定板(44)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4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45)包括第一板体(451)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板体(451)上的第二板体(452),所述第一板体(451)和第二板体(452)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所述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后,所述固定块背离地面的面抵接在第一板体(451)上;所述连接件(46)包括设置固定板(44)背离地面上的插接杆(461),所述插接杆(461)滑动设置在固定板(44)上,所述插接杆(461)滑动方向平行于固定槽(41)的深度方向,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板体(45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463),所述第一插接槽(463)供另一第一板体(451)和插接杆(461)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463)内滑动设置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滑动闭合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的通孔(464);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463)内的第一板体(451)上开设有供插接杆(461)插接的第二插接槽(465),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463)内的第一板体(45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后,带动所述闭合板滑动开启通孔(464)后,所述插接杆(461)进入所述第二插接槽(46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块所述L形板(45)的第一板体(451)的长度大于另一块所述L形板(45)第一板体(451)的长度,所述第一插接槽(463)开设在长度相对较大的第一板体(4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5)转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所述配重杆(5)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墙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配重杆(5)转动至抵接在地面形成用于对叠合板(1)进行支撑的斜撑,所述叠合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配重杆(5)转化为斜撑后,对所述配重杆(5)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安装筒(8),所述安装筒(8)承接在地面并进入相对的叠合板(1)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安装筒(8)滑动设置在叠合板(1)上,所述叠合板(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在叠合板(1)所在平面,所述安装筒(8)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9),所述驱动轴(9)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安装筒(8)的轴线方向,所述驱动轴(9)上设置有偏心块(10),所述驱动轴(9)转动带动偏心块(10)转动,对进入叠合板(1)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上设置有输送管(11),所述输送管(11)通过浇筑口(2)插接在叠合板(1)上,所述输送管(11)内转动设置有扇叶(12),混凝土进入输送管(11)内冲击在扇叶(12)上,带动所述扇叶(12)转动,所述扇叶(1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地面,所述扇叶(12)的安装轴一端伸出输送管(11);所述输送管(11)上转动设置有从动杆(13),所述从动杆(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9)的长度方向,所述扇叶(12)安装轴位于输送管(11)外的一侧与从动杆(13)相互靠近且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4),所述从动杆(13)与驱动轴(9)之间绕设有输送带(15)。
9.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还包括;
S1:吊装叠合板(1)至与开设在地面的沟槽,经配重杆(5)平衡后,使叠合板(1)靠近沟槽,并调节叠合板(1)的位置,使固定板(44)与固定槽(41)处于同一轴线;
S2:固定板(44)进入固定槽(41)后,下放叠合板(1),固定板(44)进入T形槽(43)内,对相对的叠合板(1)进行连接;
S3:固定板(44)承接在第二板体(452)上,并带动两个第一板体(451)转动,第一板体(451)转动后,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抵接在闭合板上;另一第一板体(45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内,并带动闭合板滑动,使得插接杆(461)进入第一插接槽(463)后进入第二插接槽(465)内;
S4:将安装筒(8)以及输送管(11)安装在叠合板(1)上,并将输送带(15)缠绕在从动杆(13)和驱动轴(9)上,将混凝土输送进输送管(11)内,扇叶(12)转动带动从动杆(13)转动,以带动驱动轴(9)转动,对进入的叠合板(1)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CN202211251892.3A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6801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1892.3A CN115680166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1892.3A CN115680166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0166A true CN115680166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1892.3A Pending CN115680166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0166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4694B1 (en) * 1998-12-17 2001-11-13 Arxx Building Products Inc. One-sided insulated formwork
US20090120027A1 (en) * 2007-11-08 2009-05-14 Victor Amend Concrete form tie with connector for finishing panel
KR20110136987A (ko) * 2010-06-16 2011-12-22 주식회사 한빛구조엔지니어링 역류방지형 콘크리트 타설구 및 바이브레이터 근입구가 구비된 거푸집을 이용한 지하외벽 선시공 공법
CN204983199U (zh) * 2015-09-30 2016-01-20 山东瑞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用螺纹组件及相应的建筑模板
US20160215511A1 (en) * 2013-08-15 2016-07-28 Incoform Ab Device and a procedure for cast-in-situ a wall or similar
WO2018094468A1 (en) * 2016-11-26 2018-05-31 Armour Wall Group Pty Limited An improved building panel
KR20190042193A (ko) * 2017-10-16 2019-04-24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피씨 더블월을 이용한 벽체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11441511A (zh) * 2020-04-13 2020-07-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永久模板及采用永久模板浇筑剪力墙的方法
CN211949027U (zh) * 2020-03-12 2020-11-17 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抗侧刚度的剪力墙结构
CN213539400U (zh) * 2020-09-02 2021-06-25 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叠合墙板
CN113585555A (zh) * 2021-09-28 2021-11-02 南通南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结构
CN214658215U (zh) * 2021-05-17 2021-11-09 广东海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节能抗震建筑取代现浇模板的建筑模块
CN113756478A (zh) * 2021-09-30 2021-12-07 河北金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保温结构一体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CN215290821U (zh) * 2021-07-10 2021-12-24 上海法玛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剪力墙结构
CN216340286U (zh) * 2021-12-09 2022-04-19 辽宁镁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镁建材免拆建模板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4694B1 (en) * 1998-12-17 2001-11-13 Arxx Building Products Inc. One-sided insulated formwork
US20090120027A1 (en) * 2007-11-08 2009-05-14 Victor Amend Concrete form tie with connector for finishing panel
KR20110136987A (ko) * 2010-06-16 2011-12-22 주식회사 한빛구조엔지니어링 역류방지형 콘크리트 타설구 및 바이브레이터 근입구가 구비된 거푸집을 이용한 지하외벽 선시공 공법
US20160215511A1 (en) * 2013-08-15 2016-07-28 Incoform Ab Device and a procedure for cast-in-situ a wall or similar
CN204983199U (zh) * 2015-09-30 2016-01-20 山东瑞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模板用螺纹组件及相应的建筑模板
WO2018094468A1 (en) * 2016-11-26 2018-05-31 Armour Wall Group Pty Limited An improved building panel
KR20190042193A (ko) * 2017-10-16 2019-04-24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피씨 더블월을 이용한 벽체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11949027U (zh) * 2020-03-12 2020-11-17 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抗侧刚度的剪力墙结构
CN111441511A (zh) * 2020-04-13 2020-07-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永久模板及采用永久模板浇筑剪力墙的方法
CN213539400U (zh) * 2020-09-02 2021-06-25 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叠合墙板
CN214658215U (zh) * 2021-05-17 2021-11-09 广东海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节能抗震建筑取代现浇模板的建筑模块
CN215290821U (zh) * 2021-07-10 2021-12-24 上海法玛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剪力墙结构
CN113585555A (zh) * 2021-09-28 2021-11-02 南通南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结构
CN113756478A (zh) * 2021-09-30 2021-12-07 河北金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保温结构一体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CN216340286U (zh) * 2021-12-09 2022-04-19 辽宁镁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镁建材免拆建模板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川,张美霞编著: "《土木工程机械》",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pages: 374 - 37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170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件的脱模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5680166A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587795B (zh) 一种轻质砖环保切割设备
CN111421664A (zh) 高效率混凝土预制件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
CN108956226B (zh) 大尺寸水泥土试件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01065589Y (zh) 饰面墙板自模预应力钢丝网增强轻集料混凝土结构现浇墙体
CN115008572A (zh) 一种叠合楼板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CN213223211U (zh) 一种房屋建设用细沙过滤装置
CN213647985U (zh) 一种用于快速浇注节能保温墙体的浇注结构
CN210140934U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内隔墙板
CN21340898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回收装置
CN209927559U (zh) 一种制作加锚杆含裂隙岩样的模具
CN2030210U (zh) 振动锤击桩机
CN115319884B (zh) 一种大掺量秸秆混凝土复合墙板制作工艺
CN211415575U (zh) 一种空心加气砖生产用成型装置
CN114131729B (zh) 一种保温复合砌块生产用振动落料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12684268U (zh) 一种浇筑非金属吸声板的振捣成型装置
CN220903643U (zh) 一种可调节出料速度的浇筑模具
CN114986698B (zh) 石膏板用具有去泡机构的注塑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20198009U (zh) 预制件振捣辅助装置
CN220094918U (zh) 一种隔墙板浇筑模具
CN117754697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块生产设备
CN218535008U (zh) 一种盾构管片振捣浇筑一体化成型模具
CN209665694U (zh) 隔墙板挤压机
CN113977736B (zh) 用于叠合板加工生产的输送机构及其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