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7753A -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7753A
CN115677753A CN202211384109.0A CN202211384109A CN115677753A CN 115677753 A CN115677753 A CN 115677753A CN 202211384109 A CN202211384109 A CN 202211384109A CN 115677753 A CN115677753 A CN 115677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zeolite
groups
shaped
green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41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宸
孙洪
周泽雄
吴金航
于涛涛
李婷婷
郭舒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cai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FENGHO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ngcai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FENGH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ngcai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FENGHO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ngca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41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7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7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7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环保新材,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其结构为:
Figure 684060DEST_PATH_IMAGE001
结构图中,Mn+为Ag、Cu、Zn金属离子,负载在沸石、分子筛和粘土的孔道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甲基、苄基或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R3为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烷氧基与载体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Si‑O键,使季铵盐牢固地结合载载体上。本发明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作为抗菌防霉剂,有效地解决了季铵盐抗菌剂的溶出及热稳定性和无机抗菌剂的分散性问题,抗菌谱更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环保新材,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铜锌等金属离子附着在细胞壁膜上,强大的吸附力使其穿破细胞壁,进入细菌细胞内部,金属离子对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破坏,改变其螺旋结构(蛋白质上的-NH2基,-SH基和-COOH基可与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反应),蛋白质丧失了活性,导致细菌细胞无法进行分裂再生的能力(蛋白质-酶的活性中心主要是由氨基、羟基、巯基和羧基组成的,因而大部分的酶都可以被重金属离子抑制),达到杀死细菌的效果。
银、铜、锌离子不稳定,容易溶出和迁移,造成健康和环境问题,并影响抗菌的持久性。目前市场上无机纳米抗菌剂主要采用载体加以改善,抗菌剂载体主要有沸石、蒙脱石、二氧化硅、磷酸锆等多孔离子交换材料,提高了无机金属离子抗菌剂的耐热、溶出、迁移等问题,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在聚合物体系如塑料、橡胶及纺织上分散性较差,抑菌的迟效性,不能像有机抗菌剂那般迅速消灭病毒,对孢子菌、梅菌的抑制效果较弱。
季铵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吸附带负电的细菌体并聚集在细胞壁上,产生室阻效应,导致细菌生长受抑而死亡;同时其疏水基与细菌的亲水基作用,改变膜的通透性,继而发生溶胞作用,破坏细胞结构,引起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具有高效、低毒、不易受pH值变化的影响、持续时间长的杀菌活性,且对粘液层有较强的剥离作用、化学性能稳定、分散及缓蚀作用较好,还具有灭藻、絮凝等特点,在国际上使用广泛。但是,普通季铵盐化学活性较低,应用时基本以游离态存在,毒性相对较大,刺激性也强,将其作为抗菌剂应用在纺织品上是溶出型的,易洗脱,且易在人体表面富集,长期使用易产生病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季铵盐抗菌剂的溶出及热稳定性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其结构为:
Figure 719948DEST_PATH_IMAGE001
结构图中,Mn+为Ag、Cu、Zn金属离子, 负载在沸石、分子筛和粘土的孔道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甲基、苄基或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R3为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
本发明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作为抗菌防霉剂,有效地解决了季铵盐抗菌剂的溶出及热稳定性和无机抗菌剂的分散性问题,抗菌谱较现有的无机抗菌剂和季铵盐抗菌剂更广泛。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热稳定性和分散性,主要是沸石有完整的晶体结构,而且与载入的离子紧密结合,提高原来了的热稳定性。当溶解在水中,水分子可以把离子包围,让离子不再跟晶体上的骨架结合,从而提高分散性。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
(2)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烷氧基与载体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Si-O键,使季铵盐牢固地结合载载体上。
作为优选,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硝酸银或者硫酸铜溶液200-30重量份,高速分散,反应温度70-80℃,常压反应1.5-2.5个小时。
更优选地,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硝酸银或者硫酸铜溶液250重量份, 反应温度75℃,常压反应2个小时。
作为优选,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有机季铵盐溶液5-15重量份,高速分散,反应温度70-80℃,常压反应1.5-2.5小时。
更优选地,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有机季铵盐溶液10重量份,反应温度75℃,常压反应2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是天然沸石(Zeolite)、合成硅铝分子筛(MOLECULAR SIEVE)、蒙脱石(膨润土bentonite)、凹凸棒土(又称坡缕石Palygorskite)、海泡石。分子式为:
Figure 802173DEST_PATH_IMAGE002
作为优选,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步骤(1)和步骤(2)高速分散使用的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包括: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缸;
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液压缸顶部,液压缸推动旋转驱动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且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皮带、主动轮以及从动轮,驱动件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的输出轴与搅拌器输出组件相连接,从而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
可拆式搅拌组件,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与搅拌器输出组件连接固定,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带动可拆式搅拌组件转动,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散均化;
翻转式物料缸组件,所述翻转式物料缸组件包括物料缸,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在液压缸的推动作用下插入或远离物料缸,可拆式搅拌组件插入物料缸内时用于拌匀物料缸内的固液混合物。
现有技术的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组件只有分散盘,而且分散盘为一体结构,不方便拆卸清洗。而且现有的高速分散机不能够高效、快速、均匀地将固液溶解为一体,使物料在狭窄的空间中,不能有效的产生液层摩擦、撞击撕裂和湍流等综合作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循环的分散剪切,产品稳定性仍然有待改进,分散效率低下。
本发明该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由升降机构、旋转驱动组件、可拆式搅拌组件以及翻转式物料缸组件组成,拆式搅拌组件安装在旋转驱动组件上,并由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旋转,在旋转的工程中将物料充分分散,升降机构推动旋转驱动组件升降,从而带动可拆式搅拌组件升降,进行插入翻转式物料缸组件内侧或者远离翻转式物料缸组件的两种运动;
旋转驱动组件通过其上的定位插接块插入可拆式搅拌组件的插槽后,通过贯穿于定位插接块和对接柱的螺栓螺母将定位插接块与对接柱连接固定,方便可拆式搅拌组件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对可拆式搅拌组件进行拆卸清洗,将可拆式搅拌组件的外部设计为框式翻料搅拌,中间分散盘的高剪切分散,使中高粘度物料的固液混和,搭配叉型搅拌叶片,分散搅拌能够均匀,达到理想的物料搅拌效果,混合效果好,均化效果好,翻转式物料缸组件设计为可翻转的结构,方便卸料后的翻转清理和清洗;并且分散效率高,最终制备的产品稳定性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液压缸外侧面的立式外壳体、设于立式外壳体左侧面的三组十字型导向开口槽、抱箍在立式外壳体外侧面且与物料缸外侧面的固定圈对接的对接组件以及固定设于立式外壳体底部的底座,所述立式外壳体的水平切面形状为半圆形与矩形拼接成的U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对接组件包括限位在立式外壳体左侧面的限位板、箍在立式外壳体外侧面且两端贯穿于限位板的U型箍、固定在限位板右侧面且与三组十字型导向开口槽相配合到相插接的三组十字形插块以及固定设于限位板左侧面的U型槽插块,限位板左侧面且位于U型箍的两端螺接有将U型箍锁紧固定在立式外壳体上的锁紧螺母;
所述固定圈上的插块插入U型槽插块内的槽口内后,固定圈通过贯穿于插块和U型槽插块的螺栓固定在对接组件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液压缸活塞杆端部的横向安装箱、设于横向安装箱左端下方且与从动轮的轮轴固定连接的圆台形连接座、固定设于圆台形连接座底部的连接杆以及固定设于连接杆底部的定位插接块,所述主动轮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内部右端,从动轮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内部左端,驱动件固定在横向安装箱右端底部,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缸盖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包括带有插槽的对接柱、固定在对接柱下方的搅拌杆、上下对称固定设于搅拌杆外侧面的两组分散盘、限位套接在搅拌杆底端外侧面且通过锁紧螺钉锁紧固定的套筒、设于套筒左右两侧的两组倒U形安装板、固定在两组倒U形安装板顶端外侧且与倒U形安装板配合形成框式搅拌杆的两根侧板、螺接固定在倒U形安装板底部且用于刮物料缸底壁粘覆的物料的两个底刮板、螺接固定在两根侧板外侧面且用于刮物料缸侧壁粘覆的物料的侧刮板以及两组前后对称且与侧板固定连接的叉型搅拌叶片;
两根侧板外侧的翻边通过螺栓与搅拌杆顶端外侧的对接板上的翻边螺接连接,每组所述倒U形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套筒连接的加强板,所述套筒限位在搅拌杆外侧面的限位圈的下方;
所述定位插接块插入插槽后,通过贯穿于定位插接块和对接柱的螺栓螺母将定位插接块与对接柱连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翻转式物料缸组件包括固定在物料缸底部的翻转板以及推动翻转板翻转的推动组件,所述翻转板的底部左侧纵向排列设有三组第一凸字型块,所述翻转板的底部且位于三组第一凸字型块右侧设有三组第二凸字型块,三组第二凸字型块上贯穿固定有纵向轴;
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U型固定槽、固定设于两个U型固定槽顶部左端的两个第一矩形槽、固定分布在两个第一矩形槽顶部且纵向设置的三组轴承座、与三组轴承座转动连接的转轴、与两个第一矩形槽固定连接的L型固定座、固定设于L型固定座顶部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以及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力臂连杆;
所述力臂连杆上的套环转动套接在纵向轴的外侧面,三组第一凸字型块固定套接在转轴的外侧面;
两个所述U型固定槽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脚,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字型块外侧面分别固定设有两个方形固定板,两个方形固定板底部的立板上固定设有导向块,两个U型固定槽左端外侧固定设置的连接块分别与两个弧形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与弧形导向板相配合限位导向滑动,所述弧形导向板上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导向穿插滑动的弧形导向通孔槽,所述翻转板的顶部设有与物料缸相配合定位固定的定位件,两个所述U型固定槽的顶部右端还固定设有第二矩形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作为抗菌防霉剂,有效地解决了季铵盐抗菌剂的溶出及热稳定性和无机抗菌剂的分散性问题,抗菌谱较现有的无机抗菌剂和季铵盐抗菌剂更广泛。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热稳定性和分散性,主要是沸石有完整的晶体结构,而且与载入的离子紧密结合,提高原来了的热稳定性。当溶解在水中,水分子可以把离子包围,让离子不再跟晶体上的骨架结合,从而提高分散性;
2、本发明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分散搅拌能够均匀,达到理想的物料搅拌效果,混合效果好,均化效果好,翻转式物料缸组件设计为可翻转的结构,方便卸料后的翻转清理和清洗;从而分散效率高,最终制备的产品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旋转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旋转驱动组件上缸盖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拆式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连接杆与对接柱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翻转式物料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翻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抗溶出性能分析图;
图13是实施例2 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红外光谱分析图。
图中:1、升降机构;101、液压缸;102、立式外壳体;103、十字型导向开口槽;104、对接组件;105、限位板;106、U型箍;107、十字形插块;108、U型槽插块;109、锁紧螺母;110、底座;2、旋转驱动组件;201、驱动件;202、皮带;203、主动轮;204、从动轮;205、横向安装箱;206、圆台形连接座;207、连接杆;208、定位插接块;209、缸盖;210、;3、可拆式搅拌组件;301、插槽;302、对接柱;303、搅拌杆;304、分散盘;305、锁紧螺钉;306、倒U形安装板;307、侧板;308、底刮板;309、侧刮板;310、叉型搅拌叶片;311、套筒;312、对接板;313、加强板;314、限位圈;4、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01、物料缸;402、固定圈;403、插块;404、翻转板;405、推动组件;406、第一凸字型块;407、第二凸字型块;408、纵向轴;410、U型固定槽;411、第一矩形槽;412、轴承座;413、转轴;414、L型固定座;415、电机;416、蜗轮蜗杆减速机;417、力臂连杆;418、支撑脚;419、套环;420、方形固定板;421、立板;422、导向块;423、连接块;424、弧形导向板;425、弧形导向通孔槽;426、第二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00kg 1000目辉沸石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用均化器高速分散1小时,加入250kg3M硝酸锌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10kg42%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喷雾干燥包装。
本实施例产品的抗溶出性能分析图见图12。从图1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产品热稳定性好,至少可以耐160℃的高温。
实施例2
0.03mol的醋酸银150L与0.07mol的甘氨酸钠水溶液150L,混匀室温放置30min,50℃夹套保温搅拌2小时,搅拌速度60r/min。10kg 4A分子筛与30kg去离子水混合,用均化器高速分散1小时,然后加入到银氨溶液中搅拌均匀,密封,50℃保温继续搅拌过夜, 冷却过滤洗涤,1kg42%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70℃低温真空干燥粉碎包装。
实施例3
25kg吸蓝量38的钠基蒙脱石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高速分散1小时,搅拌4小时,加入40kg 3M硫酸铜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3kg 42%的甲基苄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喷雾干燥包装。
本实施例产品的抗菌防霉剂红外光谱分析图见图13。
其中,红外光谱分析中1039cm-1为蒙脱石特征峰,2923cm-1、2853cm-1和1467cm-1为有机硅季铵盐中长链脂肪烃的特征吸收峰,625cm-1、796cm-1和1250cm-1为有机硅Si-C健特征峰,表明有机硅季铵盐已与蒙脱石反应结合,未在脱水洗涤工艺中脱除。
高速分散使用的一种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如图1-11所示,包括升降机构1、旋转驱动组件2、可拆式搅拌组件3以及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可拆式搅拌组件3安装在旋转驱动组件2上,并由旋转驱动组件2带动旋转,在旋转的工程中将物料充分分散,升降机构1推动旋转驱动组件2升降,从而带动可拆式搅拌组件3升降,进行插入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内侧或者远离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的两种运动;
升降机构1为液压缸101,升降机构1还包括固定在液压缸101外侧面的立式外壳体102、设于立式外壳体102左侧面的三组十字型导向开口槽103、抱箍在立式外壳体102外侧面且与物料缸401外侧面的固定圈402对接的对接组件104以及固定设于立式外壳体102底部的底座110,立式外壳体102的水平切面形状为半圆形与矩形拼接成的U形;
对接组件104包括限位在立式外壳体102左侧面的限位板105、箍在立式外壳体102外侧面且两端贯穿于限位板105的U型箍106、固定在限位板105右侧面且与三组十字型导向开口槽103相配合到相插接的三组十字形插块107以及固定设于限位板105左侧面的U型槽插块108,限位板105左侧面且位于U型箍106的两端螺接有将U型箍106锁紧固定在立式外壳体102上的锁紧螺母109;
固定圈402上的插块403插入U型槽插块108内的槽口内后,固定圈402通过贯穿于插块403和U型槽插块108的螺栓固定在对接组件104上。
由于对接组件104通过U型箍106与限位板105的配合固定套接在立式外壳体102外侧面,方便根据不同安装需求,进行对接组件104安装高度的调整,调整方便,扩大适用范围;
旋转驱动组件2固定在液压缸101顶部,液压缸101推动旋转驱动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且旋转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01、皮带202、主动轮203以及从动轮204,驱动件201驱动主动轮203转动,主动轮203通过皮带202带动从动轮204转动,从动轮204的输出轴与搅拌器输出组件相连接,从而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
旋转驱动组件2还包括固定在液压缸101活塞杆端部的横向安装箱205、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左端下方且与从动轮204的轮轴固定连接的圆台形连接座206、固定设于圆台形连接座206底部的连接杆207以及固定设于连接杆207底部的定位插接块208,主动轮203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内部右端,从动轮204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内部左端,驱动件201固定在横向安装箱205右端底部,驱动件为驱动电机,连接杆207通过轴承与缸盖209转动连接。
液压缸101推动横向安装箱205升降,从而带动连接杆207和缸盖209升降,方便缸盖209盖接在物料缸401上或者远离物料缸401,连接杆207与可拆式搅拌组件3连接;
可拆式搅拌组件3与搅拌器输出组件连接固定,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带动可拆式搅拌组件3转动,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散均化;
可拆式搅拌组件3包括带有插槽301的对接柱302、固定在对接柱302下方的搅拌杆303、上下对称固定设于搅拌杆303外侧面的两组分散盘304、限位套接在搅拌杆303底端外侧面且通过锁紧螺钉305锁紧固定的套筒311、设于套筒311左右两侧的两组倒U形安装板306、固定在两组倒U形安装板306顶端外侧且与倒U形安装板306配合形成框式搅拌杆的两根侧板307、螺接固定在倒U形安装板306底部且用于刮物料缸401底壁粘覆的物料的两个底刮板308、螺接固定在两根侧板307外侧面且用于刮物料缸401侧壁粘覆的物料的侧刮板309以及两组前后对称且与侧板307固定连接的叉型搅拌叶片310;
两根侧板307外侧的翻边通过螺栓与搅拌杆303顶端外侧的对接板312上的翻边螺接连接,每组倒U形安装板306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套筒311连接的加强板313,套筒311限位在搅拌杆303外侧面的限位圈314的下方,由于两根侧板307的翻边与对接板312上的翻边螺接连接,方便两根侧板307以及两组倒U形安装板306单独拆卸,进行更换刮板或者清理粘覆物。
液压缸101推动可拆式搅拌组件3升降,节省高度空间,操作方便。将可拆式搅拌组件3的外部设计为框式翻料搅拌,中间分散盘304的高剪切分散,使中高粘度物料的固液混和,搭配叉型搅拌叶片310,分散搅拌能够均匀,达到理想的物料搅拌效果,混合效果好,均化效果好;
定位插接块208插入插槽301后,通过贯穿于定位插接块208和对接柱302的螺栓螺母将定位插接块208与对接柱302连接固定。
定位插接块208插入插槽301后通过螺母固定,方便可拆式搅拌组件3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对可拆式搅拌组件3进行拆卸清洗。
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包括物料缸401,可拆式搅拌组件3在液压缸101的推动作用下插入或远离物料缸401,可拆式搅拌组件3插入物料缸401内时用于拌匀物料缸401内的固液混合物。
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包括固定在物料缸401底部的翻转板404以及推动翻转板404翻转的推动组件405,翻转板404的底部左侧纵向排列设有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翻转板404的底部且位于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右侧设有三组第二凸字型块407,三组第二凸字型块407上贯穿固定有纵向轴408;
推动组件405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U型固定槽410、固定设于两个U型固定槽410顶部左端的两个第一矩形槽411、固定分布在两个第一矩形槽411顶部且纵向设置的三组轴承座412、与三组轴承座412转动连接的转轴413、与两个第一矩形槽411固定连接的L型固定座414、固定设于L型固定座414顶部的电机415、与电机41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416以及与蜗轮蜗杆减速机4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力臂连杆417;
力臂连杆417上的套环419转动套接在纵向轴408的外侧面,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固定套接在转轴413的外侧面;
两个U型固定槽410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脚418,前后两侧的两个第一凸字型块406外侧面分别固定设有两个方形固定板420,两个方形固定板420底部的立板421上固定设有导向块422,两个U型固定槽410左端外侧固定设置的连接块423分别与两个弧形导向板424固定连接,导向块422与弧形导向板424相配合限位导向滑动,弧形导向板424上设有与导向块422相配导向穿插滑动的弧形导向通孔槽425,翻转板404的顶部设有与物料缸相配合定位固定的定位件,两个U型固定槽410的顶部右端还固定设有第二矩形槽426。
电机415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416从而推动力臂连杆417进行张开宇收折,使得力臂连杆417通过套环419与纵向轴408连接,能够推动顶起纵向轴408,将翻转板404顶起翻转或者放平,在电机415以及蜗轮蜗杆减速机416的作用下,可以达到自锁的功能,平稳的将翻转板404翻转顶起,力臂连杆417连接纵向轴408为省力的杠杆结构,在物料缸401卸料结束后,能够翻转,方便清洗,相比于液压杆顶起,翻转板404翻转过程中的平稳性能更好,物料缸401翻转过程中稳定性更好,翻转更方便,不会在翻转过程中产生大震动,更加平和稳定。
实施例4
50kg纯度95%的凹凸棒土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高速分散1小时,搅拌4小时,加入20kg 3M硫酸铜溶液和20kg 3M硝酸锌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6kg 42%的甲基双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喷雾干燥包装。
实施例5
25kg 纯度95%的海泡石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用均化器高速分散1小时,加入20kg 3M硝酸锌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2kg 42%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喷雾干燥包装。
实施例6
100kg 1000目辉沸石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用均化器高速分散1小时,加入250kg3M硝酸锌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10kg42%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溶液80℃搅拌2小时,加入10kg氧化锌80℃继续搅拌1h,喷雾干燥包装。
对照例
100kg 1000目辉沸石与300kg去离子水混合,用均化器高速分散1小时,加入250kg 3M硝酸锌溶液,沸水浴加热搅拌2h,冷却过滤洗涤,喷雾干燥包装。
粉体抗菌评价试验
以纯度98-99%,粒径不大于100nm的二氧化硅为对照样,用GB/T 21510-2008附录A方法测试实施例样品的抗菌性能。
表1 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
Figure 8027DEST_PATH_IMAGE003
表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
Figure 875620DEST_PATH_IMAGE004
在抗菌涂料中的应用评价
采用表3配方配制涂料,以空白配方涂料涂布50mmx50mm为空白对照样板,按GB/T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方法和抗菌效果测试抗菌性能。
表3 抗菌涂料评价配方
Figure 633360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78248DEST_PATH_IMAGE006
表4 抗菌涂料涂膜抗菌效果
Figure 196115DEST_PATH_IMAGE007
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评价
对照和实施例样品3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7 份, 碳酸钙50 份经熔融注塑制得50mmx50mmx5mm 的试块,按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测试。
表5 聚乙烯塑料抗菌性能
Figure 167482DEST_PATH_IMAGE008
(符合 0级的抗菌塑料可以报告有强抗霉菌作用;长霉等级符合 I级的抗菌塑料可以报告 有抗霉菌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为:
Figure 873904DEST_PATH_IMAGE001
结构图中,Mn+为Ag、Cu、Zn金属离子, 负载在沸石、分子筛和粘土的孔道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甲基、苄基或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R3为12至22个碳链的烷烃。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
(2)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烷氧基与载体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Si-O键,使季铵盐牢固地结合载载体上。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负载银、铜和锌金属离子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硝酸银或者硫酸铜溶液200-30重量份,高速分散,反应温度70-80℃,常压反应1.5-2.5个小时。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季铵盐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在100重量份的沸石中加入有机季铵盐溶液5-15重量份,高速分散,反应温度70-80℃,常压反应1.5-2.5小时。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表面羟基的多孔阳离子离子交换载体是天然沸石(Zeolite)、合成硅铝分子筛(MOLECULARSIEVE)、蒙脱石(膨润土bentonite)、凹凸棒土(又称坡缕石Palygorskite)、海泡石;分子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6.一种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步骤(1)和步骤(2)高速分散使用的固液分散高速均化机,包括:
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为液压缸(101);
旋转驱动组件(2),所述旋转驱动组件(2)固定在液压缸(101)顶部,液压缸(101)推动旋转驱动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且旋转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01)、皮带(202)、主动轮(203)以及从动轮(204),驱动件(201)驱动主动轮(203)转动,主动轮(203)通过皮带(202)带动从动轮(204)转动,从动轮(204)的输出轴与搅拌器输出组件相连接,从而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
可拆式搅拌组件(3),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3)与搅拌器输出组件连接固定,带动搅拌器输出组件转动带动可拆式搅拌组件(3)转动,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散均化;
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所述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包括物料缸(401),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3)在液压缸(101)的推动作用下插入或远离物料缸(401),可拆式搅拌组件(3)插入物料缸(401)内时用于拌匀物料缸(401)内的固液混合物。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104)包括限位在立式外壳体(102)左侧面的限位板(105)、箍在立式外壳体(102)外侧面且两端贯穿于限位板(105)的U型箍(106)、固定在限位板(105)右侧面且与三组十字型导向开口槽(103)相配合到相插接的三组十字形插块(107)以及固定设于限位板(105)左侧面的U型槽插块(108),限位板(105)左侧面且位于U型箍(106)的两端螺接有将U型箍(106)锁紧固定在立式外壳体(102)上的锁紧螺母(109);
所述固定圈(402)上的插块(403)插入U型槽插块(108)内的槽口内后,固定圈(402)通过贯穿于插块(403)和U型槽插块(108)的螺栓固定在对接组件(104)上。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2)还包括固定在液压缸(101)活塞杆端部的横向安装箱(205)、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左端下方且与从动轮(204)的轮轴固定连接的圆台形连接座(206)、固定设于圆台形连接座(206)底部的连接杆(207)以及固定设于连接杆(207)底部的定位插接块(208),所述主动轮(203)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内部右端,从动轮(204)转动设于横向安装箱(205)内部左端,驱动件(201)固定在横向安装箱(205)右端底部,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杆(207)通过轴承与缸盖(209)转动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搅拌组件(3)包括带有插槽(301)的对接柱(302)、固定在对接柱(302)下方的搅拌杆(303)、上下对称固定设于搅拌杆(303)外侧面的两组分散盘(304)、限位套接在搅拌杆(303)底端外侧面且通过锁紧螺钉(305)锁紧固定的套筒(311)、设于套筒(311)左右两侧的两组倒U形安装板(306)、固定在两组倒U形安装板(306)顶端外侧且与倒U形安装板(306)配合形成框式搅拌杆的两根侧板(307)、螺接固定在倒U形安装板(306)底部且用于刮物料缸(401)底壁粘覆的物料的两个底刮板(308)、螺接固定在两根侧板(307)外侧面且用于刮物料缸(401)侧壁粘覆的物料的侧刮板(309)以及两组前后对称且与侧板(307)固定连接的叉型搅拌叶片(310);
两根侧板(307)外侧的翻边通过螺栓与搅拌杆(303)顶端外侧的对接板(312)上的翻边螺接连接,每组所述倒U形安装板(306)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套筒(311)连接的加强板(313),所述套筒(311)限位在搅拌杆(303)外侧面的限位圈(314)的下方;
所述定位插接块(208)插入插槽(301)后,通过贯穿于定位插接块(208)和对接柱(302)的螺栓螺母将定位插接块(208)与对接柱(302)连接固定。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式物料缸组件(4)包括固定在物料缸(401)底部的翻转板(404)以及推动翻转板(404)翻转的推动组件(405),所述翻转板(404)的底部左侧纵向排列设有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所述翻转板(404)的底部且位于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右侧设有三组第二凸字型块(407),三组第二凸字型块(407)上贯穿固定有纵向轴(408);
所述推动组件(405)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U型固定槽(410)、固定设于两个U型固定槽(410)顶部左端的两个第一矩形槽(411)、固定分布在两个第一矩形槽(411)顶部且纵向设置的三组轴承座(412)、与三组轴承座(412)转动连接的转轴(413)、与两个第一矩形槽(411)固定连接的L型固定座(414)、固定设于L型固定座(414)顶部的电机(415)、与电机(41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机(416)以及与蜗轮蜗杆减速机(4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力臂连杆(417);
所述力臂连杆(417)上的套环(419)转动套接在纵向轴(408)的外侧面,三组第一凸字型块(406)固定套接在转轴(413)的外侧面;
两个所述U型固定槽(410)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脚(418),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字型块(406)外侧面分别固定设有两个方形固定板(420),两个方形固定板(420)底部的立板(421)上固定设有导向块(422),两个U型固定槽(410)左端外侧固定设置的连接块(423)分别与两个弧形导向板(424)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422)与弧形导向板(424)相配合限位导向滑动,所述弧形导向板(424)上设有与导向块(422)相配导向穿插滑动的弧形导向通孔槽(425),所述翻转板(404)的顶部设有与法兰(2)相配合定位固定的定位件,两个所述U型固定槽(410)的顶部右端还固定设有第二矩形槽(426)。
CN202211384109.0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677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109.0A CN115677753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109.0A CN115677753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7753A true CN115677753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4109.0A Pending CN115677753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775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438A (ja) * 1991-10-09 1993-08-03 Hirose Kozo 抗菌防臭繊維
WO2014084480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al coa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140212333A1 (en) * 2003-05-22 2014-07-31 Coating Systems Laboratories, Inc. Static Fluid Disinfect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631115A (zh) * 2013-11-15 2015-05-20 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
US20160017622A1 (en) * 2013-03-18 2016-01-21 R&R Regester Enterprises, Inc. Water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3703987U (zh) * 2020-09-25 2021-07-16 陕西汉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浆搅拌机
WO2022101496A1 (en) * 2020-11-16 2022-05-19 Saes Getters S.P.A. Antivir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odified zeolites
CN216796329U (zh) * 2021-05-12 2022-06-24 福州鑫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打浆机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438A (ja) * 1991-10-09 1993-08-03 Hirose Kozo 抗菌防臭繊維
US20140212333A1 (en) * 2003-05-22 2014-07-31 Coating Systems Laboratories, Inc. Static Fluid Disinfect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4084480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al coa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160017622A1 (en) * 2013-03-18 2016-01-21 R&R Regester Enterprises, Inc. Water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4631115A (zh) * 2013-11-15 2015-05-20 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
CN213703987U (zh) * 2020-09-25 2021-07-16 陕西汉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浆搅拌机
WO2022101496A1 (en) * 2020-11-16 2022-05-19 Saes Getters S.P.A. Antivir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odified zeolites
CN216796329U (zh) * 2021-05-12 2022-06-24 福州鑫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打浆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57156B1 (de) Silanmodifizierter oxidischer oder silikatischer Füllstoff, Verfahren zur seiner Herstellung und seine Verwendung
CN1141875C (zh) 气凝胶在农业中的用途
Pathania et al. Fabrication of ZnS–cellulose nanocomposite for drug delivery, antibacterial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DE3800563C1 (zh)
JP2002523433A (ja) 殺生物性製剤用粒子担体
EP2209856A1 (en) Aerogel compositions
CN107777700A (zh) 一种梯级孔h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803949A (zh) 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建筑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2105469A1 (en) A particle with bipolar topo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7232229A (zh) 一种纳米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JP5295621B2 (ja) 殺菌性充填剤組成物
CN115677753A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沸石新材及其制备方法
SAMADI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ckel phosphate nanoparticles and VSB-5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base
CN1193082C (zh) 基本无水的发泡剂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98189A1 (zh) 一种协效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JP3634404B2 (ja) 多孔質炭酸カルシウ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udala et al. Amino Acid-Pillar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and Montmorillonit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KR101714590B1 (ko) 유해물질 고흡착형 친환경 수성도료의 제조방법
CN103193247A (zh) 一种直接制备复合孔沸石分子筛球的方法
CN100394982C (zh) 抗感染改性蒙脱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5365A (zh) 一种化学生产用颗粒产品冷却装置
CN110938342A (zh) 一种高防污纳米水性涂料、制备方法及设备
EP1652864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berhaltigen Perlpolymerisaten
JP2000256102A (ja) 抗菌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838544B (zh) 改性层状硅酸盐新颖阻隔屏蔽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