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4911A -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4911A
CN115674911A CN202210883360.5A CN202210883360A CN115674911A CN 115674911 A CN115674911 A CN 115674911A CN 202210883360 A CN202210883360 A CN 202210883360A CN 115674911 A CN115674911 A CN 115674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ate
valve
container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33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刑部吉记
白野太一
中泽史朗
畔柳草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74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4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a floater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液体喷出装置包括:头,具有被构造成喷出液体的喷嘴;容器,与头连接且被构造成贮存液体;连通部,被构造成将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和液体贮存器,被构造成贮存液体且可拆卸地附接到容器。在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容器的附接状态下,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液体流路及气体流路与容器的内部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方面涉及: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器;和液体喷出装置,该液体喷出装置具有将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喷出的头。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期望的墨喷出状态,需要喷墨打印机维持在其头的每个喷嘴处形成的弯液面。作为维持该弯液面的方法,已知将背压控制机构设置于贮存墨的盒的方法。
另外,已知一种喷墨笔,该喷墨笔被构造成通过将副罐中贮存的墨从喷嘴喷出而进行图像记录。在该喷墨笔中,墨盒中贮存的墨的液体表面液位比喷嘴的开口高(见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开号S55-065560)。
在已知的喷墨笔中,贮存墨的盒设有例如泡沫体或差压阀作为背压控制机构。但是,如果将泡沫体设置于盒,则该泡沫体可能引起问题,例如:盒中可贮存的墨的容积率减小;以及当废弃盒时泡沫残留。另外,如果将差压阀设置于盒,则该差压阀可能引起问题,例如:包括盒的墨供给系统的尺寸变大。而且,如果不在中途贮存墨而将墨从盒供给到头,则在盒中贮存的墨用尽之后,气泡可能进入头。在被构造成在可拆卸地附接到副罐的罐中贮存墨的打印机中也可能引起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方面有利于提供一种或更多种改进的技术,所述技术使得能够:在增加液体贮存器(例如盒)中可贮存的液体的容积率的同时,使包括该液体贮存器的液体供给系统小型化;并且在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用尽之后,限制气泡进入头。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包括头,所述头具有喷嘴,所述喷嘴被构造成喷出液体。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头连接,并且所述容器被构造成贮存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被构造成将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液体贮存器,所述液体贮存器被构造成贮存所述液体,并且所述液体贮存器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容器。在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附接状态下,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液体流路及气体流路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当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容器时,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被转移到容器并被贮存在容器中。之后,容器中贮存的液体被供给到头。因此,能够限制液体的气泡进入头,并且能够将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喷出直至液体贮存器中的液体的剩余量变少为止。另外,不需要将背压控制机构设置于液体贮存器。因此,能够在增加液体贮存器中可贮存的液体的容积率的同时使包括液体贮存器的液体供给系统小型化。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容器可以包括:所述连通部;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流路处;和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被设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处。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可以被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在分离状态下,第一阀被封闭。因此,能够防止液体从容器泄漏。在分离状态下,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不与大气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单独的液体贮存器中的液体的泄漏。另外,由于不需要将迷宫结构或半透膜设置于液体贮存器,因此液体贮存器的结构被简化。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包括:第三阀,所述第三阀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流路处;和第四阀,所述第四阀被设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处。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可以被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所述转变,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所述转变,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容器和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被从一种状态带到平衡状态下,在所述一种状态下,气体通过所述气体流路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到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流路从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到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平衡状态下,所述气体和所述液体的移动被停止。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连通部可以包括连通阀,所述连通阀被构造成在开放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在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下,所述连通阀被封闭。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在分离状态下,容器的内部空间不与大气连通。因此,能够防止液体从容器泄漏。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滑架,所述滑架被构造成沿指定方向移动,在所述滑架上安装有所述头。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命令而使所述滑架移动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滑架移动到所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而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滑架移动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而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放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响应于滑架的移动,在开放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切换连通阀。因此,能够控制是否使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命令,使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盖覆盖所述液体贮存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盖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盖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盖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盖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放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所述连通阀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成所述开放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连通部可以包括半透膜,所述半透膜位于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液位与所述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液位被带到平衡状态下之后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所述表面液位的上方。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半透膜被设置得比在容器中贮存的液体的表面液位高。因此,能够防止半透膜的故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连通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部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所述连通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部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响应于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或从所述容器拆卸,在开放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切换连通部。因此,能够控制是否经由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使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被水平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被竖直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被倾斜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所述检测器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容器中。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液体贮存器不需要具有检测其中贮存的液体的表面的功能。因此,能够使液体贮存器小型化。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容器可以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上部延伸。在该情况下,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下部延伸。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减小在液体贮存器中液体不存在的气体层,并增加在液体贮存器中可贮存的液体的量。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容器可以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下部延伸。在该情况下,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上部延伸。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延长在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的量变少之后的液体可喷出时间段。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容器可以具有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被构造成使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流出口流出。所述流出口可以位于所述液体流路的下方。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减少留在液体贮存器中的液体的量。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气体流路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时,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液体流路同时或比所述液体流路早进入可连通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当液体贮存器中的压力高时,能够抑制在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移动到容器中,并限制液体和气泡移动到连通部的附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气体流路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时,所述气体流路比所述液体流路晚进入可连通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使液体可能从液体流路上的元件泄漏的可能性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气体流路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从所述容器拆卸时,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液体流路同时或比所述液体流路晚进入不可连通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在盒中的压力已被带到大气压力之后将液体贮存器从容器拆卸。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气体流路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从所述容器拆卸时,所述气体流路比所述液体流路早进入不可连通状态。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使液体可能从液体流路上的元件泄漏的可能性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连通部可以包括:半透膜;和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半透膜之间。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抑制在容器中贮存的液体的蒸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具有所述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大气连通。在该情况下,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可以通过所述连通部及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大气连通。
在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容器的内部空间经由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进一步提供一种液体贮存器,所述液体贮存器包括第一贮存器阀,在所述液体贮存器可拆卸地附接到液体喷出装置的容器的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一贮存器阀被设置在液体流路处。所述液体贮存器进一步包括第二贮存器阀,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二贮存器阀被设置在气体流路处。所述液体流路和所述气体流路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状态下,使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被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包括半透膜。所述连通部可以被构造成使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所述液体贮存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识别芯片。
因此,根据如上所构造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和所述液体贮存器,能够在增加液体贮存器中可贮存的液体的容积率的同时使包括液体贮存器的液体供给系统小型化,并且能够在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液体用尽之后限制气泡进入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以下称为“MFP”)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的MFP的打印引擎的内部构造的剖视侧视图。
图3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的该打印引擎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4A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在盒未被附接到副罐的分离状态下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4B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在从该分离状态到盒被附接到副罐的附接状态的转变的中途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4C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5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的MFP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的MFP的控制器进行的图像记录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A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一变型中的副罐的阀251的构造。
图7B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另一个第一变型中的副罐的阀261的构造。
图8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还有另一个第一变型中当盖在第一位置中时的副罐的阀271的构造。
图9示意地示出在如图8中所示的同一第一变型中当盖在第二位置中时的副罐的阀271的构造。
图10A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还有另一个第一变型中在分离状态下的副罐的阀281的构造。
图10B示意地示出在如图10A中所示的同一第一变型中在附接状态下的副罐的阀281的构造。
图11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二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2A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另一个第二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该记录装置具有致动器和透过型传感器。
图12B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还有另一个第二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该记录装置具有透过型传感器。
图13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三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4A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另一个第三变型中的在附接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4B是在如图14A中所示的同一第三变型中的在分离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5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四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6A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另一个第四变型中的在附接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6B是在如图16A中所示的同一第四变型中的在分离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7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五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18A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五变型中在分离状态下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18B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五变型中在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的中途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18C示意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五变型中在附接状态下的阀211和阀221的构造。
图19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六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20是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七变型中的记录装置的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视侧视图。
图21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八变型中的多个副罐和多个对应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在元件之间阐述了各种连接。注意,这些连接通常(且除非另有说明)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不意图在这方面进行限制。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在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上实现或者在计算机软件中实现为可贮存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闪存、EEPROM、CD介质、DVD介质、临时存储器、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永久存储器等。
以下,将对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进行说明。要理解的是,以下说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只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示例,且能够用在各种其它组合和环境下,且在如这里表达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能够按需要修改或变型(即,只要不改变发明构思的要点即可)。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将从箭头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表达为“方向”或“取向”。另外,可以将沿连接箭头的起点和终点的线的具体方向简称为指定“方向”。如图1中所示,基于多功能外围设备(以下称为“MFP”)10被安装准备使用的状态,竖直方向7可以被定义为上下方向。在设置开口13的表面作为前面23的情况下,前后方向8可以被定义为从前(或后)到后(或前)延伸的水平方向。当从前方观察MFP10时,左右方向9可以被定义为从左(或右)到右(或左)延伸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7、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彼此正交。
[MFP的总体构造]
如图1中所示,MFP10具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4。在壳体14的下部处设置打印引擎11。MFP10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作为打印功能,MFP10具有以喷墨方法在片材12(见图2)的一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注意,MFP10可以被构造成在片材12的两面上记录图像。在壳体14的上部处设置操作I/F(“I/F”是“接口”的缩写)17。该操作I/F17包括:按钮,这些按钮被构造成在被操作时提供图像记录指示或配置各种设定;和被构造成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液晶显示器(以下称为“LCD”)。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操作I/F17包括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用作按钮和LCD两者。
如图2中所示,打印引擎11包括进给托盘20、片材进给器16、外引导构件18、内引导构件19、两个输送辊59、两个排出辊44、压盘42、记录装置24、编码器35(见图5)、旋转编码器65(见图5)、控制器130(见图5)及存储器140(见图5)。打印引擎11中包括的以上元件被设置在壳体14的内部。在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各种状态传感器(未示出),这些状态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MFP10的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信号。
[进给托盘]
如图1中所示,在打印引擎11的前面23中形成开口13。进给托盘20能够移动到进给位置(即,图1及图2中所示的位置)和非进给位置,在该进给位置处,进给托盘20被附接到壳体14,在该进给位置处,进给托盘20被从壳体14拆卸。进给托盘20通过被向后插入到壳体14中而移动到进给位置。进给托盘20通过被从壳体14向前拉出而移动到非进给位置。
进给托盘20被形成为上侧开放的箱形状。进给托盘20被构造成容纳被设定在其中的一张或更多张片材12。更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进给托盘20包括底板22,该底板22被构造成支承在底板22上放置的一堆片材12。在进给托盘20的前部的上方设置排出托盘21。排出托盘21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承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的上表面上的已被记录装置24记录图像的片材12。当进给托盘20在进给位置中时,允许由进给托盘20支承的片材12被进给到输送路64。
[片材进给器]
如图2中所示,片材进给器16被设置在记录装置24的下方且被设置在进给托盘20的底板22的上方。片材进给器16包括拾取辊25、拾取臂26、驱动传递机构27及轴28。拾取辊2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拾取臂26的末端部处。拾取臂26能够绕被设置在拾取臂26的基端部处的轴28在箭头29表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使得拾取辊25能够与进给托盘20或被进给托盘20支承的片材12中的一张最顶片材12接触和分离。
拾取辊25被构造成通过从进给马达102(见图5)经由驱动传递机构27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因此,被在进给位置中的进给托盘20的底板22支承的片材12中的与拾取辊25接触的最顶片材12被进给到输送路64。例如,驱动传递机构27包括多个互相啮合的齿轮。作为替代,在另一个例子中,驱动传递机构27可以包括绕轴28和拾取辊25的轴缠绕的皮带。
[输送路64]
如图2中所示,输送路64从进给托盘20的后端部延伸。输送路64包括弯曲部33和直线部34。该弯曲部33向上延伸,且进一步延伸以从后向前作U形转弯。该直线部34大致沿前后方向8延伸。
弯曲部33由隔着指定间距彼此面对的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形成。该外引导构件18及该内引导构件19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直线部34由在记录装置24位于的位置中隔着指定间距彼此面对的记录装置24和压盘42形成。
进给托盘20上支承的片材12由拾取辊25进给,并沿弯曲部33被输送以到达输送辊59。被输送辊59保持的片材12被沿着直线部34朝向记录装置24向前输送。然后,在片材12已到达记录装置24的正下方之后,由记录装置24在片材12上进行图像记录。被记录了图像的片材12被进一步沿直线部34向前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上。因此,在图2中由具有点划线的箭头表示的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
[输送辊及排出辊]
如图2中所示,输送辊59被设置成隔着直线部34彼此面对。沿直线部34在输送辊59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设置排出辊44。
输送辊59包括输送辊60和夹持辊61。该夹持辊61被设置在该输送辊60的下方且与输送辊60对置。夹持辊61被弹性构件(未示出)例如螺旋弹簧挤压抵靠输送辊60。输送辊59被构造成在输送辊59之间保持片材12。
排出辊44包括排出辊62和齿辊63。该齿辊63被设置在排出辊62的上方且与排出辊62对置。齿辊63被弹性构件(未示出)例如螺旋弹簧挤压抵靠排出辊62。排出辊44被构造成在排出辊44之间保持片材12。
输送辊60及排出辊62被构造成通过来自输送马达101(见图5)的驱动力而旋转。当在片材12正被保持在输送辊59之间的情况下使输送辊60旋转时,片材12由输送辊59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并被进给到压盘42上。当在片材12正被保持在排出辊44之间的情况下使排出辊62旋转时,片材12由排出辊44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上。可以使用共同马达作为输送马达101和进给马达102。在该情况下,从该共同马达到每一个辊的驱动传递路径可以是可切换的。
可用于输送片材12的构件不限于前述辊例如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例如,可以使用输送皮带代替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
[压盘]
如图2中所示,压盘42被沿输送路64的直线部34设置。压盘42在竖直方向7上与记录装置24对置。压盘42从下方支承沿输送路64正被输送的片材12。沿输送路64正被输送的片材12通过在压盘42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右端与左端之间的区域(以下称为“介质通过区域”)。
[记录装置]
如图2中所示,记录装置24被设置在压盘42的上方且与压盘42对置。记录装置24包括滑架40、头38和副罐210。贮存有墨90的盒220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副罐210。
滑架40被两个导轨56和57支承为能够沿与输送方向15正交的左右方向9移动。所述两个导轨56和57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间隔开。滑架40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从介质通过区域的右端的右方到介质通过区域的左端的左方的范围上移动。注意,滑架40能够移动的方向不限于左右方向9,而是可以是与输送方向15交叉的任何方向。
导轨56被设置在头38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导轨57被设置在头38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导轨56和57由在左右方向9上被设置于输送路64的直线部34的外方的侧框架(未示出)支承。滑架40被构造成通过来自滑架驱动马达103(见图5)的驱动力而移动。
在导轨56和导轨57中的一个处设置编码器35(见图5)。编码器35包括编码器条和光学传感器。该编码器条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该光学传感器被设置在滑架40中与编码器条面对的部位处。编码器条被标记有图案,在该图案中,将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沿左右方向9以规则间隔交替布置。光学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透光区域及遮光区域,从而输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是与滑架40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对应的信号。脉冲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130(见图5)。
头38被滑架40支承。头38的下表面68向下露出,且与压盘42对置。头38包括:多个喷嘴39;墨通道37;和压电元件45(见图5)。
所述多个喷嘴39在头38的下表面68中具有相应的开口。墨通道37连接副罐210与所述多个喷嘴39。压电元件45(见图5)被构造成使墨通道37的一部分变形,从而从喷嘴39向下喷出墨滴。压电元件45被进一步构造成在由控制器130(见图5)供电时操作。因此,头38具有喷出墨的喷嘴39。
如图3中所示,副罐210具有内部空间219。盒220具有内部空间229。盒220的该内部空间229被构造成贮存指定量的墨90。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被构造成贮存从盒220供给的墨90。
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记录装置24具有一个副罐210。一个盒220被附接到所述一个副罐210。最初,盒220中贮存指定量的黑色墨90。副罐210被构造成贮存从滑架220供给的黑色墨90。注意,被贮存在盒220中并随后贮存在副罐210中的墨90的颜色不限于黑色。另外,盒220可以具有识别芯片(未示出)。
副罐210位于头38的上方。,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副罐210全部位于头38的上方。但是,副罐210的一部分可以被定位得高于头38,并且副罐210的其它部分可以被定位得等于或低于头38。副罐210的下壁210b设有流出口215。该流出口215被构造成使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通过流出口215流出。流出口215与墨通道37的一端连接。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经由墨通道37与所述多个喷嘴39连通。因此,使得墨90能够被从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供给到喷嘴39。
[墨供给系统]
盒220被水平地附接到副罐210。以下,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的状态可以被称为“附接状态”。同时,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状态可以被称为“分离状态”。图3示意地示出在附接状态下的记录装置24的纵向剖面。
如图3中所示,副罐210与盒220具有大致相同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副罐210具有第一基部217和第一延伸部218。该第一基部217具有被定位得相对低的底表面。第一基部217被形成为长方形状。该第一延伸部218具有被定位得比第一基部217的底表面高的底表面。第一延伸部218被形成为长方形状。第一延伸部218从第一基部217的上部延伸。
盒220具有第二基部227和第二延伸部228。该第二基部227具有被定位得相对高的上表面。第二基部227被形成为长方形状。该第二延伸部228具有被定位得比第二基部227的上表面低的上表面。第二延伸部228被形成为长方形状。第二延伸部228从第二基部227的下部延伸。
第一延伸部218与第二延伸部228具有大致相同的在前后方向8上的尺寸。第一延伸部218的在竖直方向7上的尺寸与第二延伸部228的在竖直方向7上的尺寸的总和与副罐210的在竖直方向7上的尺寸大致相同,且与盒220的在竖直方向7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在附接状态下,第二延伸部228配合在第一延伸部218的下方的空间。因此,盒220具有能够容易附接到副罐210的形状。
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副罐210被形成为使得副罐210的上部向前延伸的形状。另外,盒220被形成为使得盒220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形状。但是,副罐和盒的形状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副罐和盒的形状,图3中所示的副罐和盒的形状只是示例。例如,如图13中所示,副罐31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副罐310的下部向前延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盒32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盒320的上部向后延伸的形状。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4中所示,副罐410和盒420可以不具有延伸部。
副罐210在内部具有阀211和阀212。盒220在内部具有阀221和阀222。阀211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被设置在前下方的位置中。阀212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被设置在前上方的位置中。阀221在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被设置在后下方的位置中。阀222在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被设置在后上方的位置中。在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的附接状态下,阀211和阀221位于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的液体流路201处。在附接状态下,阀211和阀221位于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的气体流路202处。在附接状态下,阀211和阀221隔着液体流路201彼此对置。在附接状态下,阀212和阀222隔着气体流路202彼此对置。盒220不具有背压控制机构。另外,阀211、212、221和222的位置不限于前述位置,前述位置只是示例。
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11、212、221和222均在封闭状态下。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阀211、212、221和222均被从封闭状态带到开放状态下。因此,用于将副罐210与盒220通过阀211及阀221连接的液体流路201和用于将副罐210与盒220通过阀212及阀222连接的气体流路202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因此,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和盒220的内部空间229经由液体流路201及气体流路202彼此连通。响应于从附接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转变,阀211、212、221和222均被从开放状态带到封闭状态下。因此,液体流路201和气体流路202被带到不可连通状态下,在该不可连通状态下,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和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不彼此连通。
在副罐210的上壁210a处形成大气连通孔213。该大气连通孔213贴有半透膜214,以覆盖和封闭大气连通孔213。半透膜214是具有阻断墨的通过且允许气体的通过的微小孔隙的多孔膜。例如,半透膜214由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和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因此,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贮存的墨90被半透膜214遮挡,从而被防止通过大气连通孔213移动到副罐210的外部。另一方面,允许空气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与外部之间自由移动。
空气进入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及盒220的内部空间229的不存在墨90的部分。空气已被引入的部分可以被称为“气体层”。大气连通孔213将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更具体地,气体层)与大气连通。可以在内部空间219与半透膜214之间设置迷宫结构。当设置迷宫结构时,能够抑制在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蒸发。
在初始状态下,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未贮存墨90。在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贮存指定量的墨90。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即,响应于盒220正被附接到副罐210),用于将副罐210与盒220通过阀211及阀221连接的液体流路201和用于将副罐210与盒220通过阀212及阀222连接的气体流路202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因此,空气从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经由气体流路202移动到盒220的内部空间229。另外,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贮存的墨90经由液体流路201移动到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墨90被从盒220供给到副罐210,直至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变得与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一样高为止。在副罐210与盒220之间墨90及空气的移动均衡的状态(即,这些移动被大致停止的状态)可以被称为“平衡状态”。
与当进行图像记录且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通过流出口215流出时大致同时,空气通过大气连通孔213及半透膜214移动到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已移动到副罐210中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气体流路202移动到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因此,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中含有的墨90经由液体流路201移动到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墨90被从盒220供给到副罐210,直至达到平衡状态为止。一旦达到平衡状态,空气的移动及墨90的移动停止。
半透膜214位于在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与盒22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已被带到平衡状态下之后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的上方。流出口215位于液体流路201的下方。
当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时,气体流路202可以与液体流路201同时或比液体流路201早进入可连通状态。根据该构造,当盒220中的压力高时,能够抑制盒220中贮存的墨90移动到副罐210中,并限制墨90和气泡移动到大气连通孔213的附近。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时,气体流路202可以比液体流路201晚进入可连通状态。根据该构造,能够减小墨90可能从液体流路201上的元件泄漏的可能性。
当盒220被从副罐210拆卸时,气体流路202可以与液体流路201同时或比液体流路201晚进入不可连通状态。根据该构造,能够在盒220中的压力已被带到大气压力之后将盒220从副罐210拆卸。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盒220被从副罐210拆卸时,气体流路202可以比液体流路201早进入不可连通状态。根据该构造,能够减小墨90可能从液体流路201上的元件泄漏的可能性。
当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或从副罐210拆卸时,液体流路201和气体流路202中的哪一个被先带到可连通状态或不可连通状态下可以取决于例如阀211、212、221和222的详细构造来确定。
[阀的构造]
阀211和阀212具有相同的构造。阀221和阀222具有相同的构造。以下,将参照图4A至图4C对阀211和阀221的相应构造进行说明。阀211具有针231、弹簧232、固定部233及衬垫234。阀211被设置在位于副罐210的下方的圆筒状的壳体237的内部。该针231具有接触部、前部和后部。该前部从该接触部向前突出。该后部从接触部向后突出。该壳体237具有侧表面和与该侧表面正交的端面部238。该端面部238具有在端面部238的中央部处形成的孔。使针231的前部穿过该孔。
针231的前部及接触部是中空的。在针231的前部的在末端附近的侧表面中,形成与针231的中空部分连接的孔235。在针231的接触部的表面中的作为离端面部238最近的表面的表面240中,形成与针231的中空部分连接的孔236。
针231的后部与弹簧232的一端连接。弹簧23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233连接。固定部233的位置相对于壳体237固定。衬垫234具有圆环形状。衬垫234被附接到端面部238的内侧表面,且被附接在与孔236对置的位置处。弹簧232被构造成将针231朝向端面部238推压。因此,在分离状态下,针231的接触部与衬垫234接触,并且孔236被衬垫234封闭(见图4A)。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11被封闭。
阀221具有可动部241、弹簧242、固定部243及衬垫244。阀221被设置在位于盒220的下方的圆筒状的壳体247的内部。弹簧242比弹簧232强(即,弹簧242具有比弹簧232高的弹性模量)。壳体247具有侧表面和与该侧表面正交的端面部248。该端面部248具有孔249,针231的前部能够插入在该孔249中。在壳体237的一端处设置接收部239。该接收部239被构造成接收配合在其中的壳体247。因此,壳体247能够配合在壳体237中。
可动部241具有圆盘形的接触部和从该接触部向后突出的后部。可动部241的该后部与弹簧242的一端连接。弹簧24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243连接。固定部243的位置相对于壳体247固定。衬垫244具有圆环形状。衬垫244被附接在端面部248的内侧表面上在孔249的周围。
可动部241的接触部的尺寸被设定成封闭孔249。弹簧242被构造成将可动部241朝向端面部248推压。因此,在分离状态下,可动部241的接触部与衬垫244接触,并且孔249被可动部241封闭(见图4A)。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21被封闭。
如图4B中所示,在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期间,针231的前部与可动部241接触。随着副罐210和盒220进一步彼此接近,针231的前部将可动部241向前推动。弹簧232比弹簧242弱(即,弹簧232具有比弹簧242低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弹簧242收缩之前,弹簧232收缩(更确切地说,弹簧232收缩得比弹簧242收缩得多)。随着弹簧232收缩,使针231的接触部与衬垫234分离。因此,阀211被带到开放状态下。但是,针231的侧表面中形成的孔235被衬垫244封闭。
如图4C中所示,在附接状态下,针231的前部挤压可动部241的挤压力变强。在该状态下,弹簧242充分收缩,以使可动部241的接触部与衬垫244分离。针231的侧表面中形成的孔235与衬垫244分离。因此,阀221被带到开放状态下。
阀211、212、221和222在分离状态下都被封闭,且在附接状态下都是开放的。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阀211、212、221和222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响应于从附接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转变,阀211、212、221和222从开放状态改变成封闭状态。注意,只要阀211、212、221和222以前述方式改变,阀211、212、221和222可以具有除了图4A至图4C中所示的构造之外的构造。
[旋转编码器]
图5中所示的旋转编码器65被设置在输送马达101(见图5)的轴处。旋转编码器65包括编码器盘和光学传感器。该编码器盘被构造成与输送马达101一起旋转。编码器盘具有图案,在该图案中,将透过区域和非透过区域沿周向方向以规则间隔交替布置。这些透过区域是光透过的区域。这些非透过区域是光不透过的区域。当编码器盘旋转时,每当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到透过区域和非透过区域,就产生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130(见图5)。控制器130基于脉冲信号计算输送马达101的旋转量。注意,旋转编码器65可以被设置在除了输送马达101之外的可旋转元件(例如进给马达102或输送辊60)处。
[控制器及存储器]
以下,将参照图5对控制器130及存储器140的构造进行说明。控制器130被构造成控制MFP1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130包括CPU131及ASIC135。存储器140包括ROM132、RAM133及EEPROM134。CPU131、ASIC135、ROM132、RAM133及EEPROM134经由内部总线137相互连接。
ROM132贮存程序,这些程序被构造成:当被CPU131执行时,引起CPU131进行各种操作。RAM133能够作为存储区域或作为工作区域使用,该存储区域暂时贮存当CPU131执行程序时使用的数据和信号,该工作区域用于数据处理。EEPROM134被构造成贮存即使在MFP10被断电之后也要保持的设定和标志。
ASIC135与输送马达101、进给马达102及滑架驱动马达103连接。ASIC135合并了驱动电路,每一个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对应一个马达101、102及103。CPU131被构造成将用于使每一个马达101、102及103旋转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对应的驱动电路。每一个驱动电路被构造成根据从CPU131获得的驱动信号来将驱动电流输出到对应的马达。因此,对应的马达旋转。即,控制器130被构造成控制进给马达102,从而引起片材进给器16进给片材12。另外,控制器130被构造成控制输送马达101,从而引起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输送片材12。另外,控制器130被构造成控制滑架驱动马达103使滑架40移动。
另外,ASIC135与旋转编码器65的光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130被构造成:基于从旋转编码器65的光学传感器接收到的电信号,计算输送马达101的旋转量。另外,ASIC135与编码器35连接。控制器130被构造成:基于从编码器35接收到的脉冲信号,识别滑架40的位置和移动。
ASIC135与压电元件45连接。压电元件45在通过控制器130经由驱动电路(未示出)被供电时被操作。控制器130被构造成控制对压电元件45的供电,从而引起所述多个喷嘴39从所述多个喷嘴39选择性地喷出墨滴。另外,ASIC135与状态传感器(未示出)连接。控制器130被构造成:基于从状态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述的图像记录处理和异常处理。
控制器130被构造成:交替地进行输送处理和打印处理,以在片材12上记录图像。该输送处理是引起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将片材12输送指定换行量的处理。控制器130控制输送马达101,从而引起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进行输送处理。该打印处理是在使滑架40沿左右方向9移动的同时控制对压电元件45的供电从而引起头38从喷嘴39喷出墨滴的处理。在打印处理期间,滑架40位于介质通过区域(即,在压盘42的左端与右端之间的区域),且与压盘42在竖直方向7上对置。
控制器130在上次输送处理与下次输送处理之间使片材12停止指定时间段。然后,在片材12被停止的该指定时间段期间,控制器130进行打印处理。即,在打印处理中,控制器130在使滑架40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同时进行引起头38从喷嘴39喷出墨滴的单次通印的图像记录。因此,在片材12上进行单次通印的图像记录。
控制器130被构造成:通过交替地且反复地进行输送处理和打印处理,在片材12的整个图像可记录区域上进行图像记录。即,使得控制器130能够通过多次通印而在单张片材12上进行图像记录。因此,在MFP10中,滑架40能够与头38、副罐210及被附接到副罐210的盒220一起沿左右方向9移动。头38被构造成:当滑架40正在沿左右方向9向左或向右移动时,从喷嘴39喷出墨滴。
控制器130不限于如上所构造的控制器130。例如,控制器130可以以如下方式构造:仅CPU131进行各种处理,或者CPU131和ASIC135彼此协作地进行各种处理。在另一个例子中,控制器130可以以如下方式构造:单个CPU131单独进行处理,或者多个CPU131分担处理。在还有另一个例子中,控制器130可以以如下方式构造:单个ASIC135单独进行处理,或者多个ASIC135分担处理。
[控制器进行的图像记录控制]
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打印引擎11中,控制器130进行一系列图像记录控制处理,在所述一系列图像记录控制处理中,控制器130控制打印引擎11通过片材进给器16进给片材12并通过记录装置24在片材12上进行图像记录。以下,将参照图6对控制器130进行的图像记录控制进行说明。
当不正在进行图像记录控制时,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位于介质通过区域的外部,且不与压盘42在竖直方向7上对置。以下,在该情况下的滑架40的位置可以被称为“维护位置”。
经由MFP10的操作I/F17(见图1)或者从与MFP10连接的外部装置向控制器130发送打印命令。该打印命令含有:开始图像记录控制的命令;关于与片材12的尺寸的信息;和待在片材12上图像记录的打印数据。
响应于获得打印命令(S10:是),控制器130进给被支承在进给托盘20上的片材12(S20)。
在S20中,控制器130驱动进给马达102。因此,拾取辊25将进给托盘20上支承的片材12进给到输送路64。另外,控制器130驱动输送马达101。因此,在被拾取辊25进给到输送路64的片材12的前端已到达输送辊59之后,输送辊59将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
接着,控制器130驱动滑架驱动马达103,以使滑架4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开始位置。该开始位置是当控制器130开始进行打印处理(见S30)时滑架40开始移动的位置。基于打印数据来确定开始位置。在S20中,并行地进行进给片材12的进给操作和移动滑架40的移动操作。
接着,控制器130进行打印处理(S30)。在S30的打印处理中,控制器130进行单次通印的图像记录。具体地,控制器130在使滑架40从开始位置移动的同时引起头38从喷嘴39喷出墨滴。注意,在S20中已开始从开始位置移动的滑架40可以直接为了打印处理而继续移动而不在开始位置处停止。当然,滑架40可以在开始位置处停止一次。
接着,基于打印命令中含有的关于片材12的尺寸的信息和打印数据,控制器130确定是否已完成在当前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S40)。
当在S40中确定出未完成在当前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S40:否)时,控制器130进行输送处理(S50)。具体地,在S50的输送处理中,控制器130驱动输送马达101,并引起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将片材12输送指定换行量。之后,控制器130前进到S30。
当在S40中确定出已完成在当前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S40:是)时,控制器130引起输送辊59及排出辊44将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并将片材12排出到排出托盘21上(S60)。
随后,控制器130确定在打印命令中含有的图像数据是否包括还未记录在片材12上的图像数据(即,是否有待图像记录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S70)。
当有待图像记录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S70:是)时,控制器130前进到S20。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30将随后片材12从进给托盘20进给到输送路64(S20)。注意,在S20中该随后片材12的进给可以与在S60中在先片材12的排出并行地进行。当没有待图像记录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S70:否)时,控制器130终止所述一系列图像记录控制处理。
以上,已对控制器130正常地进行图像记录控制的示例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控制器130可以进行:在进行图像记录控制的同时检测异常的处理(未示出);和当已检测到一个或更多个异常时待执行的处理(未示出)。
[说明性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在该说明性实施例的MFP10中,当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时,盒220中的墨90被转移到副罐210并被贮存在副罐210中。然后,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被供给到头38。因此,能够限制墨90的气泡进入头38,并且能够将盒220中贮存的墨90喷出直至盒220中的墨90的剩余量变少为止。另外,不需要将背压控制机构设置于盒220。因此,能够在增加盒220中可贮存的墨90的容积率的同时使包括盒220的墨供给系统小型化。
另外,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副罐210中的阀211和阀212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响应于从附接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转变,副罐210中的阀211和阀212从开放状态改变到封闭状态。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11被封闭,以防止墨从副罐210泄漏。而且,在分离状态下,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不与大气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墨从单独的盒220泄漏。另外,不需要将迷宫结构或半透膜设置于盒220。因此,能够使盒220的结构简化。
另外,半透膜214位于平衡状态下的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的上方。因此,能够防止半透膜214的故障。另外,副罐210具有第一基部217和从第一基部217的上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8。盒220具有第二基部227和从第二基部227的下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8。因此,能够减小盒220中的气体层的体积,并增加盒220中可贮存的液体的量。而且,流出口215位于比液体流路201靠下方处,因此能够减少留在盒220中的墨90的量。
虽然已结合上面概述的和附图中示出的各种示例结构描述了本公开的方面,但是各种替代物、变型、变体、改进和/或实质等同物,无论是已知的还是可能目前未预见的,对于具有本领域中的至少普通技术的人员来说都可能变得明显。因此,如上所阐明的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示例实施例意图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意图涵盖所有已知的或后来开发的替代物、变型、变体、改进和/或实质等同物。以下提供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潜在替代物、变型或变体的一些具体示例:
[第一变型]
可以对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MFP10应用各种变型。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每一个第一变型中的MFP可以包括阀,该阀被设置在副罐210的大气连通孔213处,且被构造成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被封闭。以下将参照图7A至图10B对被构造成在分离状态下被封闭的阀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7A中所示的示例中,大气连通孔213被形成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处。阀251具有可动部252、弹簧253及衬垫254。阀251被设置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的外侧,且被设置在使得阀251能够遮蔽大气连通孔213的位置处。可动部252具有平板状形状。可动部252的一侧与弹簧253的一端连接。弹簧253的另一端与副罐210的右壁210c的外表面连接。衬垫254具有圆环形状。衬垫254被附接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的外表面上,且被附接在大气连通孔213的周围。
响应于接收到更换盒220的命令,控制器130使滑架40移动到盒更换位置。该盒更换位置例如是滑架40能够移动的范围内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最右位置。当滑架40在除了盒更换位置之外的位置中时,可动部252被定位得离开衬垫254。因此,在该情况下,阀251开放。
在盒更换位置的附近设置的框架255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突出的突起256。该突起256在竖直方向7及前后方向8上被定位得能够与可动部252接触。当滑架40在盒更换位置中时,突起256与可动部252接触。此时,弹簧253收缩直至可动部252与衬垫254接触为止,并且阀251被封闭。
盒220的更换总是在滑架40在盒更换位置中的状态下进行。当滑架40在盒更换位置中时,阀251被封闭。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51被封闭。
在图7B中所示的示例中,大气连通孔213被形成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处。阀261是具有可动部262、螺线管263及衬垫264的电磁阀。该阀261被设置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的外侧,且被设置在使得阀261能够遮蔽大气连通孔213的位置处。可动部262具有:以平板形状形成的接触部;和从该接触部向右突出的轴。可动部262的该轴与螺线管263连接。螺线管263由被设置在副罐210的右壁210c处的支承器265支承。
通过未示出的装置向螺线管263供给电流。控制器130控制是否对螺线管263施加电流。当没有电流被施加到螺线管263时,可动部262通过螺线管263的作用而在从衬垫264离开的位置(由虚线所示)中。此时,阀261开放。当电流被施加到螺线管263时,可动部262通过螺线管263的作用而被定位得与衬垫264接触。此时,阀261被封闭。
响应于接收到更换盒220的命令,控制器130使滑架40移动到盒更换位置,并进行对螺线管263施加电流的控制。此时,阀261被封闭。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61被封闭。
在图8及图9中所示的示例中,大气连通孔213被形成在副罐210的上壁210a处。阀271具有可动部272和固定部273。在可动部272与固定部273之间,设置与大气连通孔213连接的大气连通路274。大气连通路274是由挠性材料形成的管。
盖275被构造成覆盖盒220的前面及上表面。盖275能够绕轴276在图8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9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第一位置是盖275覆盖盒220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盖275离开盒220的位置。当盖275在第二位置中时,进行盒220的更换。
可动部272能够与盖275一起绕轴276旋转。当盖275在第一位置中时,可动部272不与大气连通路274接触。因此,大气连通路274在可连通状态下。在该状态下,包括大气连通孔213及大气连通路274的连通部开放。当盖275在第二位置中时,可动部272与大气连通路274接触。在该情况下,与当盖275在第一位置中时相比,可动部272离固定部273较近。因此,大气连通路274通过被夹持在可动部272与固定部273之间而变形,并进入不可连通状态。在该状态下,连通部被封闭。
响应于接收到更换盒220的命令,控制器130使滑架40移动到盒更换位置。当滑架40在盒更换位置中时,盖275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随着盖275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阀271被从开放状态带到封闭状态下。随着盖275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阀271被从封闭状态带到开放状态下。
当滑架40在盒更换位置中并且盖275在第二位置中时,进行盒220的更换。当盖275在第二位置中时,阀271被封闭。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阀271被封闭。可以在大气连通路274的大气连通开口的附近设置迷宫结构或半透膜。
在图10A及图10B中所示的示例中,大气连通孔213被形成在副罐210的前壁210d处。阀281具有可动部282、弹簧283、固定部284及衬垫285。可动部282具有接触部和从该接触部向前突出的前部。将可动部282的该前部插入到大气连通孔213中。可动部282的接触部与弹簧283的一端连接。弹簧283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固定部284。衬垫285被附接在副罐210的前壁210d的内表面上,且被附接在大气连通孔213的周围。
弹簧283被构造成将可动部282朝向前壁210d推压。因此,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可动部282的接触部与衬垫285接触,并且大气连通孔213由可动部282封闭(见图10A)。因此,在分离状态下,阀281被封闭。另外,在分离状态下,可动部282的前部的一部分从副罐210的前壁210d突出。
在盒220被附接到副罐210的附接状态下,可动部282的前部与盒220的壳体接触。因此,可动部282对抗弹簧283的复原力而向后移动。因此,使可动部282的接触部与衬垫285分离。此时,在可动部282与衬垫285之间形成空间。通过大气连通孔213和该空间,空气流动到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因此,在附接状态下,阀281开放。
因此,响应于从附接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转变,阀281从开放状态改变成封闭状态。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阀281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可以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与大气连通孔213之间设置迷宫结构或半透膜。
以上四种类型的阀251、261、271和281中的每一个在分离状态下被封闭。在它们中,根据盖275是开放还是封闭,阀271改变它的状态。根据盒220是被附接到副罐210还是被从副罐210拆卸,阀281改变它的状态。控制器130不控制阀271和阀281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阀261是电磁阀,因此允许控制器130通过控制流过螺线管263的电流而在任何定时控制阀261的状态。响应于接收到盒更换命令,控制器130使阀261的状态从开放状态改变到封闭状态。如果当控制器130已接收到盒更换命令时阀261在封闭状态下,则控制器130将使阀261维持被封闭。在其它时间,控制器130可以将阀261控制为开放或控制为封闭。
例如,控制器130可以在图像记录期间将阀261控制为开放。在该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盒更换命令,控制器130使滑架40移动到盒更换位置,并将阀261从开放状态控制为封闭状态。在另一个例子中,控制器130可以在图像记录期间原则上将阀261控制为封闭,且可以响应于确定出为了供给墨90而需要开放阀261而将阀261控制为开放。在该情况下,盒更换位置可以与将阀261控制为开放的位置不同。在还有另一个例子中,控制器130可以在MFP10不在进行图像记录的待机状态下将阀261控制为开放。在该情况下,盒更换位置可以与MFP10在待机状态下的待机位置不同。
在通过控制器130进行的控制下,取决于滑架40是否在盒更换位置中,阀251改变它的状态。因此,允许控制器130通过使滑架40移动到盒更换位置而在任意定时控制阀251的状态。
在根据每一个第一变型的MFP中,在大气连通孔213处设置阀,并且阀在盒220未被附接到副罐210的分离状态下被封闭。因此,在分离状态下,盒220的内部空间229不与大气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墨从盒220泄漏。另外,通过在图像记录期间将该阀控制为封闭,能够在副罐210及盒220中产生负压。
[其它变型]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每一个第二变型中的MFP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检测器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副罐210中。如图11中所示,检测器291包括棱镜292、发光元件293及受光元件294。棱镜292被设置于副罐210的后壁210e的内表面的下部上。发光元件293及受光元件294被设置于副罐210的后壁210e的外表面上。棱镜292的在竖直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对应于发光元件293及受光元件294的在竖直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副罐210的后壁210e在与发光元件293及受光元件294对应的位置中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低于检测器291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时,发光元件293发射的光被棱镜292反射,并入射到受光元件294。此时,检测器291对控制器130输出例如高电平信号。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高于检测器291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时,发光元件293发射的光被墨90散射。因此,在该情况下,受光元件294能够检测的光的电平变低。此时,检测器291对控制器130输出例如低电平信号。
因此,使得控制器130能够基于来自检测器291的输出信号来检测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而且,由于在副罐210中设置检测器291的一部分,所以盒220不需要具有检测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的功能。因此,能够使盒220小型化。
MFP可以包括除了前述检测器291之外的检测器。在图12A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副罐210的内部空间219中设置致动器301。该致动器301具有头和浮子。致动器301被构造成绕轴302旋转。副罐210的后壁210e具有突起210f。在图12A中所示的位置P1中,透过型传感器(未示出)被设置成夹着突起210f的左壁(未示出)和右壁(未示出)。突起210f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高于指定位置时,致动器301直立。此时,透过型传感器接收发射的光,并对控制器130输出例如高电平信号。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低于该指定位置时,致动器301绕轴302旋转,并且致动器301的头进入突起210f。此时,来自透过型传感器的发射光被致动器301的头遮挡,并且透过型传感器输出例如低电平信号。因此,使用致动器301和透过型传感器,能够检测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
在图12B中所示的示例中,副罐210的后壁210e具有突起210f。在图12B中所示的位置P2中,透过型传感器(未示出)被设置成夹着突起210f的左壁(未示出)和右壁(未示出)。
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低于指定位置时,透过型传感器接受发射光,并对控制器130输出例如高电平信号。当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高于该指定位置时,来自透过型传感器的发射光被墨90散射。因此,在该情况下,透过型传感器能够检测的光的电平变低。此时,透过型传感器输出例如低电平信号。因此,使用透过型传感器,能够检测副罐21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每一个第三变型中的MFP的副罐及盒具有与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的MFP10的副罐及盒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如图13中所示,第三变型的MFP包括副罐310,该副罐310具有第一基部317和第一延伸部318。第一基部317具有被定位得相对高的上表面。第一延伸部318具有被定位得比第一基部317的上表面低的上表面。第一延伸部318从第一基部317的下部延伸。盒320具有第二基部327和第二延伸部328。第二基部327具有被定位得相对低的底表面。第二延伸部328具有被定位得比第二基部327的底表面高的底表面。第二延伸部328从第二基部327的上部延伸。根据该构造,能够延长在盒320中贮存的墨90的量变少之后的墨可喷出时间段。
副罐可以不具有第一延伸部。盒可以不具有第二延伸部。在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示例中,副罐410不具有第一延伸部,而是仅具有第一基部。盒420不具有第二延伸部,而是仅具有第二基部。
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每一个第四变型的MFP中,盒可以竖直地或倾斜地附接到副罐。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中,盒340在竖直方向7上被附接到副罐330。阀211在副罐330的内部空间339中被设置于前上方的位置中。阀212在副罐330的内部空间339中被设置于后上方的位置中。阀221在盒340的内部空间349中被设置于前下方的位置中。阀222在盒340的内部空间349中被设置于后下方的位置中。阀211和阀221位于在盒340被附接到副罐330的附接状态下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的液体流路201处。阀212和阀222位于在附接状态下被带到可连通状态下的气体流路202处。在附接状态下,阀211和阀221隔着液体流路201彼此对置,并且阀212和阀222隔着气体流路202彼此对置。
盒可以倾斜地附接到副罐。在图16A和图16B中所示的示例中,副罐430和盒440的彼此对置的面对表面是倾斜的。盒440倾斜地附接到副罐430。
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五变型中的MFP中,大气连通孔不是被设置于副罐处,而是被设置于盒处。如图17中所示,副罐350在内部具有阀211和阀212。盒360在内部具有阀221和阀222。副罐350不具有大气连通孔。盒360具有在盒360的上壁360a处形成的大气连通孔363。大气连通孔363贴有用于覆盖和封闭大气连通孔363的半透膜364。
如图18A至18C中所示,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阀211和阀221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在第五变型中,弹簧242比弹簧232弱(即,弹簧242具有比弹簧232低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图18B中所示的状态下,在弹簧232收缩之前,弹簧242收缩(更确切地说,弹簧242收缩得比弹簧232收缩得多)。随着弹簧242收缩,使可动部241的接触部与衬垫244分离。因此,阀221被带到开放状态下。之后,在图18C中所示的状态下,阀211被带到开放状态下。
响应于从分离状态到附接状态的转变,阀211、212、221和222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在该情况下,副罐350的内部空间359和盒360的内部空间369通过阀211和阀221经由液体流路201彼此连通,且通过阀212和阀222经由气体流路202彼此连通。盒360具有大气连通孔363。因此,副罐350的内部空间359通过气体流路202及大气连通孔363与大气连通。因此,盒360中贮存的墨90通过液体流路201被转移到副罐350的内部空间359中。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六变型中的MFP被构造成以所谓的喂鸡系统供给墨。如图19中所示,盒380竖直地附接到副罐370。在阀211的下方设置第一流路371。在阀221的下方设置第二流路372。第一流路371的下端比第二流路372的下端高。在该情况下,通过阀211与第一流路371连接的流路用作液体流路201。通过阀212与第二流路372连接的流路用作气体流路202。
当进行图像记录并且副罐370中贮存的墨90从流出口215流出时,副罐37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变低。当液体表面液位变得低于第二流路372的下端的位置时,空气移动到第二流路372中。移动的空气通过气体流路202移动到盒380的内部空间389。因此,盒380的内部空间389中贮存的墨90通过液体流路201移动到副罐370的内部空间379。因此,将墨90从盒380供给到副罐370。
当将墨90从盒380供给到副罐370时,副罐370中贮存的墨90的液体表面液位变高。当液体表面液位变得高于第一流路371的下端时,通过液体流路201的墨90的移动停止。这样,从盒380向副罐370供给适当量的墨90。
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七变型的MFP中,如图20中所示,头38被安装在滑架(未示出)上,但副罐210和盒220未被安装在滑架上。头38和副罐210使用挠性管47彼此连接。副罐210通过管47与头38连通。
副罐210和盒220被设置在不在滑架上的相应指定位置中。如图20中所示,副罐210和盒220可以被设置得比头38低。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八变型的MFP包括多个副罐。例如,如图21中所示,记录装置24可以具有四个副罐210M、210C、210Y和210B。副罐210M、210C、210Y和210B沿左右方向9布置。在副罐210M、210C、210Y和210B中的每一个处设置大气连通孔213及半透膜214。
副罐210M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有盒220M,在该盒220M中贮存品红色墨(未示出)。副罐210C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有盒220C,在该盒220C中贮存青色墨(未示出)。副罐210Y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有盒220Y,在该盒220Y中贮存黄色墨(未示出)。副罐210B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有盒220B,在该盒220B中贮存黑色墨(未示出)。
注意,布置副罐210M、210C、210Y和210B的布置顺序不限于图21中所示的顺序。副罐210M、210C、210Y和210B的相应尺寸可以彼此相同,或者可以彼此不同。
以上,作为液体贮存器的示例,已对当贮存的墨用尽时能够由用户拆卸的墨盒进行了说明。但是,液体贮存器可以是当贮存的墨用尽时不能由用户拆卸的罐。具有罐的液体喷出装置可以被构造成通过用户从设置于罐处的入口再填充墨而连续地进行打印。具有这样的罐的液体喷出装置可以具有在罐与头之间的副罐。在该情况下,罐可以被构造成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副罐。因此,制造商可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容积的不同类型的罐来提供多种类型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产品阵容。而且,通过使每一个液体喷出装置中包括的部件模块化并增加能够可拆卸地附接的零件,能够通过用新零件更换破损的零件来更容易地提供可长时间段使用的液体喷出装置。另外,通过使每一种类型的罐能够从副罐拆卸,能够通过用新的罐更换破损的罐来提供可长时间段使用的液体喷出装置。注意,未附接有液体贮存器(盒或罐)的MFP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例。附接有液体贮存器的MFP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例。
以下示出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和变型中例示的元件与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元件之间的关联的示例。例如,MFP1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例。头38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头”的示例。副罐21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容器”的示例。大气连通孔213和363可以被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连通部”的示例中。大气连通路274可以被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连通部”的示例中。盒22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液体贮存器”的示例。墨9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液体”的示例。阀211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一阀”的示例。阀212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二阀”的示例。阀221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三阀”的示例,或者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一贮存器阀”的示例。阀222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四阀”的示例,或者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第二贮存器阀”的示例。阀251、261、271和281可以被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连通阀”的示例中。检测器291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检测器”的示例。棱镜292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检测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滑架4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滑架”的示例。控制器13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控制器”的示例。盖275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盖”的示例。半透膜214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半透膜”的示例。流出口215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流出口”的示例。

Claims (27)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包括:
头,所述头具有喷嘴,所述喷嘴被构造成喷出液体;
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头连接,所述容器被构造成贮存所述液体;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被构造成将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和
液体贮存器,所述液体贮存器被构造成贮存所述液体,并且所述液体贮存器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容器,其中在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附接状态下,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液体流路及气体流路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容器包括:
所述连通部;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流路处;和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被设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被构造成:
响应于从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并且
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包括:
第三阀,所述第三阀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流路处;和
第四阀,所述第四阀被设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被构造成:
响应于从所述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所述转变,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并且
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所述转变,所述第三阀和所述第四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容器和所述液体贮存器被从一种状态带到平衡状态下,在所述一种状态下,气体通过所述气体流路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到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流路从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到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平衡状态下,所述气体和所述液体的移动被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连通部包括连通阀,所述连通阀被构造成在开放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连通阀被进一步构造成:在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下,所述连通阀被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
滑架,所述滑架被构造成沿指定方向移动,在所述滑架上安装有所述头;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命令而使所述滑架移动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
其中所述连通阀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滑架移动到所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而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并且
其中所述连通阀被进一步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滑架移动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更换位置而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放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更换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命令,使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盖覆盖所述液体贮存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盖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
其中所述连通阀被进一步构造成:
响应于所述盖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盖离开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到所述封闭状态;并且
响应于所述盖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放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连通阀被进一步构造成:
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并且
响应于从所述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阀从所述封闭状态改变成所述开放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连通部包括半透膜,所述半透膜位于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液位与所述液体贮存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液位被带到平衡状态下之后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所述表面液位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连通部被进一步构造成:
响应于从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部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并且
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连通部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被进一步构造成被水平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被进一步构造成被竖直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被进一步构造成被倾斜地附接到所述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的表面,
其中所述检测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容器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上部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下部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容器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下部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上部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容器具有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被构造成使在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流出口流出,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液体流路的下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流路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时,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液体流路同时或比所述液体流路早进入可连通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流路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附接到所述容器时,所述气体流路比所述液体流路晚进入可连通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流路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从所述容器拆卸时,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液体流路同时或比所述液体流路晚进入不可连通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流路被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液体贮存器被从所述容器拆卸时,所述气体流路比所述液体流路早进入不可连通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连通部包括:
半透膜;和
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半透膜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贮存器具有所述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大气连通,所述容器的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连通部及所述气体流路与所述大气连通。
25.一种液体贮存器,包括:
第一贮存器阀,在所述液体贮存器可拆卸地附接到液体喷出装置的容器的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一贮存器阀被设置在液体流路处;和
第二贮存器阀,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二贮存器阀被设置在气体流路处,所述液体流路和所述气体流路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状态下使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液体贮存器的内部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被构造成:
响应于从所述液体贮存器未被附接到所述容器的分离状态到所述附接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从封闭状态改变成开放状态;并且
响应于从所述附接状态到所述分离状态的转变,所述第一贮存器阀和所述第二贮存器阀从所述开放状态改变成所述封闭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体贮存器,进一步包括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包括半透膜,所述连通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液体贮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液体贮存器,进一步包括识别芯片。
CN202210883360.5A 2021-07-26 2022-07-26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Pending CN115674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1987 2021-07-26
JP2021121987A JP2023017622A (ja) 2021-07-26 2021-07-26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4911A true CN115674911A (zh) 2023-02-03

Family

ID=8274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3360.5A Pending CN115674911A (zh) 2021-07-26 2022-07-26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2407A1 (zh)
EP (1) EP4124458A1 (zh)
JP (1) JP2023017622A (zh)
CN (1) CN11567491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829B2 (ja) 1978-11-10 1983-07-01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エツトペン
JP3450643B2 (ja) * 1996-04-25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補充方法、該補充方法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液体補充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26022A (ja) * 2002-02-01 2003-08-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JP4770768B2 (ja) * 2007-03-23 2011-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用のサブタンク
JP2010208187A (ja) * 2009-03-11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3461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Brother Ind Ltd 液体容器
JP6465588B2 (ja) * 2014-08-25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3263343B1 (en) * 2015-02-26 2020-1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intermediate retaining body
JP6452594B2 (ja) * 2015-10-30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22216B2 (ja) * 2016-12-28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7259339B2 (ja) * 2019-01-17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2407A1 (en) 2023-01-26
JP2023017622A (ja) 2023-02-07
EP4124458A1 (en)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1019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4803087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4561853B2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82536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WO2012153432A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US11312141B2 (en) Recording device
JP738848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10913283B2 (en)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wall portion provided in storage chamber of tank connectable to liquid cartridge
US20110267388A1 (en) Liquid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604046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CN115674911A (zh)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贮存器
JP6604047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US10737499B2 (en) Liquid-consumption apparatus hav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 positioned in storage chamber of tank at position avoiding wetting
EP2517885A1 (en) Liquid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81717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0864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035647B2 (ja) システム
US20220305799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10654282B2 (en) Liquid supplying system having sensor for sensing liquid level in tank storing liquid for supplying to head
JP70589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318597B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7031372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US20230356523A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including controller controlling valve to close air communication opening formed in ink storage portion in case of occurrence of abnormality
US10131153B2 (en)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ttachment portion having liquid chamber connectable to liquid cartridge
JP202211533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