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8711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8711A
CN115668711A CN202180038957.3A CN202180038957A CN115668711A CN 115668711 A CN115668711 A CN 115668711A CN 202180038957 A CN202180038957 A CN 202180038957A CN 115668711 A CN115668711 A CN 115668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xial
stator core
refrigerant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89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博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68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8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电动机(10)具备转子(12)、定子铁芯(14)、定子线圈(15)及喷淋管(26)。在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的上部设置有在该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31)。在所述外周面(14b)的在周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设置有向与周向槽(3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轴向槽(32)。各轴向槽(32)在旋转轴(11)的轴线方向上的定子铁芯(14)的两端面(14A、14B)开口。各轴向槽(32)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具有两端部(32a),其两端部(32a)的槽宽(W1)随着远离周向槽(31)而变窄。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利用从喷淋管供给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的电动机在使用时成为高温,因此利用冷却机构进行冷却。作为该冷却机构的一个方式,有如下冷却机构:在电动机的定子的上方配置有喷淋管,从该喷淋管向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供给液体制冷剂、例如冷却油。在该电动机中,制冷剂流下而对定子线圈进行冷却。
作为具有所述冷却机构的电动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在沿着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的方向(轴线方向)上的定子铁芯的端面设置有定子套箍。多个肋从定子套箍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朝向该定子套箍的径向上的外侧突出。各肋的顶端部分在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上沿轴线方向延伸。因此,在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上流动的制冷剂由所述肋向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引导。通过该制冷剂,定子线圈被良好地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0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上述以往的电动机中,供给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上的全部的制冷剂有可能从该外周面流下。因此,例如,在车辆停止等而停止来自喷淋管的制冷剂的供给的情况下,当如上述那样全部的制冷剂从外周面流下时,冷却性能会降低。
本公开的课题在于,实现停止来自喷淋管的制冷剂的供给的情况下的冷却性能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电动机具备:旋转轴;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周围,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两端面;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部;以及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并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供给液体制冷剂,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有周向槽和多个轴向槽,所述周向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槽在沿所述周向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处向与所述周向槽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轴向槽各自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两端面开口,所述轴向槽各自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具有两端部,所述两端部的槽宽随着远离所述周向槽而变窄。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动机具备:旋转轴;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周围;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部;以及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并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供给液体制冷剂,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轴向槽,所述轴向槽具有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端,所述下游端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开口,所述轴向槽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比所述轴向槽的其他部位小的截面积的小截面积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动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定子及冷却机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子及冷却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3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轴向槽及其周边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3B是示出比较例中的轴向槽及其周边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轴向槽及其周边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示出轴向槽的端部的深度随着远离周向槽而变浅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B对具体化为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的电动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机10具备转子12及定子13。旋转轴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电动机10的未图示的壳体,转子12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旋转轴11。转子12通过在层叠多个大致圆环状的板体而成的转子铁芯中埋入多个永久磁铁而构成。转子铁芯中的所述板体通过对作为铁等磁性材料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为大致圆环的板状。
定子13具备定子铁芯14和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4的内周部的定子线圈15。定子铁芯14呈圆筒形,配置于转子12的周围。定子铁芯14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分别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它们层叠而形成。
定子铁芯14具有槽宽较窄的多个槽(插槽16)。各插槽16从定子铁芯14的内周面向径向上的外侧延伸。另外,相邻的插槽16在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各插槽16在沿着旋转轴11的轴线L1的方向(以下称为“轴线方向”)上延伸。
在插槽16卷绕有未图示的导线,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定子线圈15。作为导线,可以使用扁平线、圆线、绞线等各种导线。另外,定子线圈15可以将长的导线依次卷绕于插槽16而形成,也可以将短的导线(分段线圈)连接而形成。
图2示出从上方观察电动机10的状态。如图1及图2所示,定子铁芯14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端面14A及第二端面14B。
定子线圈15的一部分从定子铁芯14的第一端面14A及第二端面14B分别突出。通过这些定子线圈15的突出部分,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子线圈15的两侧形成有线圈端部15a。
在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且在所述周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部位)分别形成有具有螺栓孔19的突起部17、18。这些突起部17、18是在冲裁电磁钢板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将电动机10安装于车辆时,作为安装部分使用。
所述三个突起部17、18中的一个突起部18形成于旋转轴11的下方。另外,剩余的两个突起部17形成于定子铁芯14的上半部中的、该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分。
在所述两个突起部17各自的上部形成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基座部21。各基座部21的上表面21a形成为平坦。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上表面21a形成为水平。
此外,定子铁芯14也可以由利用成形模具对磁性粉末进行压缩成形而得到的压粉磁性体形成。另外,定子铁芯14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在所述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铁芯片组合而形成。
电动机10以旋转轴11成为水平或大致水平的方式搭载于车辆。电动机10具备使液体制冷剂R1循环而对以定子线圈15及定子铁芯14为代表的电动机10的各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25。作为液体制冷剂R1,例如能够使用冷却油。
冷却机构25具备将制冷剂R1供给到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的上部的喷淋管26。喷淋管26在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外周面14b的顶部的上方,并安装于电动机10的所述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淋管26与旋转轴11的轴线L1平行地配置,但也可以以相对于该轴线L1倾斜的状态配置。
在喷淋管26经由制冷剂供给路连接有泵(均省略图示),通过泵吸起的制冷剂R1经由制冷剂供给路向喷淋管26供给。喷淋管26具有将制冷剂R1朝向下方或斜下方喷出的喷出孔(省略图示)。
冷却机构25还具备供制冷剂R1流动的制冷剂通路30。制冷剂通路30具备一个周向槽31、多个轴向槽32、一对扩展周向槽41及一对扩展轴向槽42。周向槽31形成于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的上部且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形成于从中央部沿轴线方向偏移的部位。周向槽31在定子铁芯14的上部沿着所述外周面14b在所述周向上延伸。
轴向槽32设置于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的上部。各轴向槽32具备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制冷剂R1的流动方向上的第一槽部32A的下游端在第一端面14A开口。第一槽部32A从下游端朝向第二端面14B延伸,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端与周向槽31连接。第一槽部32A的下游端为第一下游端,第一槽部32A的上游端为第一上游端。
制冷剂R1的流动方向上的第二槽部32B的下游端在第二端面14B开口。第二槽部32B从下游端朝向第一端面14A延伸,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端与周向槽31连接。第二槽部32B的下游端为第二下游端,第二槽部32B的上游端为第二上游端。
如上所述,具备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的轴向槽32设置于在所述外周面14b的所述周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部位)。各轴向槽32向与周向槽31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轴向槽32向与周向槽31正交的方向(轴线方向)延伸,处于彼此平行的关系。
如图3A所示,各轴向槽32具备底壁部34和在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相向并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向壁部35。各轴向槽32形成为槽宽W1比深度D1宽。另外,在各轴向槽32中,底壁部34与各相向壁部35的边界部分36弯曲,但也可以有棱角。
如图2所示,多个轴向槽32中的一个轴向槽位于定子铁芯14的顶部。剩余的两个轴向槽32位于比所述顶部的轴向槽32低的部位。在各轴向槽32的一部分设置有截面积比轴向槽32的其他部位小的部分即小截面积部分X。在本实施方式中,小截面积部分X设置于各轴向槽32的下游侧的端部32a。
在小截面积部分X,槽宽W1比轴向槽32的其他部位窄。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宽W1随着远离周向槽31、换句话说随着接近下游端而逐渐变窄。各轴向槽32的下游侧的端部32a是包括各轴向槽32的下游端的区域。端部32a也称为端部区域。
因此,各轴向槽32中的两相向壁部35在所述端部32a以随着远离周向槽31而彼此接近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轴线L1倾斜。两相向壁部35相对于轴线L1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但相对于该轴线L1倾斜的角度(绝对值)彼此相同。各轴向槽32的深度D1(参照图3A)无论在轴线方向上的哪个部位都相同,即,无论是在端部32a还是在两端部32a之间的部分(以下称为“中间部32b”)都相同。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对扩展周向槽41从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的周向槽31的两端部延伸至最接近的基座部21的上表面21a。各扩展轴向槽42形成于所述基座部21的平坦的上表面21a。各扩展轴向槽42向与扩展周向槽41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与扩展周向槽41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扩展周向槽41相连。各扩展轴向槽42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基座部21的两端面21b开口。各扩展轴向槽42具备底壁部44和在所述周向上相向并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向壁部45。各扩展轴向槽42与所述轴向槽32同样地具有槽宽比深度宽的截面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与轴向槽32不同的截面形状。
在各扩展轴向槽42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42a,槽宽W2随着从扩展周向槽41向轴线方向远离而逐渐变宽。因此,各扩展轴向槽42中的两相向壁部45在所述端部42a以随着从扩展周向槽41向轴线方向远离而彼此远离的方式相对于轴线L1倾斜。两相向壁部45相对于轴线L1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但相对于该轴线L1倾斜的角度(绝对值)彼此相同。各扩展轴向槽42的深度与所述轴向槽32同样地,无论在轴线方向上的哪个部位都相同,即,无论是在端部42a还是在两端部42a之间的部分(以下称为“中间部42b”)都相同。
如上述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也一并说明伴随作用而产生的效果。
搭载有电动机10的车辆通过使电流在定子线圈15中流动而产生磁场来使转子12旋转,并将旋转转矩向车辆的驱动系统传递而进行行驶。因此,通过使电流在定子线圈15中流动而产生焦耳热,该定子线圈15发热。定子线圈15的热传递到定子铁芯14,包括定子13的电动机10整体升温。
与此相对,在设置有冷却机构25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有电动机10的壳体的下部积存有由冷却油构成的制冷剂R1。该制冷剂R1被泵汲取,并经由制冷剂供给路向喷淋管26输送。并且,制冷剂R1从喷淋管26的喷出孔向下方或斜下方喷出。喷出的制冷剂R1的一部分直接进入各轴向槽32内。另外,制冷剂R1的其他一部分沿着外周面14b朝向低处侧流动而进入各轴向槽32内。而且,制冷剂R1的其他一部分进入周向槽31内。该制冷剂R1沿着周向槽31向低处流动。此时,周向槽31及轴向槽32作为制冷剂R1的引导路发挥功能。
假设如图3B所示各轴向槽32的中间部32b的槽宽W1窄至与深度D1相同的程度,则从喷淋管26喷出的制冷剂R1中的直接进入轴向槽32的量较少。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以槽宽W1比深度D1宽的方式形成有轴向槽32。因此,能够使直接进入轴向槽32内的制冷剂R1的量比图3B多。
但是,若过度增大轴向槽32的槽宽W1,则制冷剂R1的流速会降低。因此,以兼顾制冷剂R1的进入容易性和流速的确保的方式设定槽宽W1是重要的。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假设在各轴向槽32中底壁部34与相向壁部35的边界部分36有棱角,则存在制冷剂R1停滞在该部分、异物等容易堆积、旧的制冷剂R1容易残留等的担忧。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在各轴向槽32中,所述边界部分36弯曲。因此,异物难以堆积于边界部分36,另外,旧的制冷剂R1不易残留。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假设轴向槽32的深度D1过深,则必须从喷淋管26大量喷出制冷剂R1。另外,难以在轴向槽32与定子线圈15之间确保必要的间隔。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各轴向槽32的深度D1比槽宽W1浅。因此,制冷剂R1的喷出量较少即可,另外,容易确保轴向槽32与定子线圈15的间隔。
如图2所示,在周向槽31中流动的制冷剂R1的一部分流入轴向槽32。在轴向槽32内,制冷剂R1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32a流动。另外,不在周向槽31中流动而供给到轴向槽32的制冷剂R1也朝向两端部32a流动。利用这些制冷剂R1对定子铁芯14进行冷却。
在各轴向槽32中,两端部32a的槽宽W1比中间部32b的槽宽W1窄,但随着远离周向槽31、换句话说随着接近下游端而逐渐变窄。因此,与槽宽W1在端部32a与中间部32b的边界部分急剧减少的情况相比,制冷剂R1在所述两边界部分难以停滞而顺畅地流动。
并且,通过两端部32a后的制冷剂R1从第一端面14A及第二端面14B的轴向槽32的开口部分流出并流下,对包括线圈端部15a的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
制冷剂R1从设置于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的多个部位的轴向槽32的端部32a流下。因此,制冷剂R1遍及所述周向上的定子13的较宽的区域,该定子13、进而电动机10的整体由制冷剂R1均匀地冷却。
另外,在各轴向槽32中,第一槽部32A以及第二槽部32B均与周向槽31正交。因此,通过使制冷剂R1从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各自的下游端流下,能够均等地冷却两线圈端部15a。
在所述线圈端部15a等中流下的制冷剂R1积存在壳体的下部。制冷剂R1被泵汲取,并经由制冷剂供给路再次向喷淋管26输送。这样,使制冷剂R1循环。
各轴向槽32的两端部32a的槽宽W1随着远离周向槽31、换句话说随着接近下游端而变窄,因此两端部32a成为制冷剂R1的流动的阻力。与所述槽宽W1在轴线方向上的轴向槽32的任何部位都是恒定的情况相比,制冷剂R1容易积存在制冷剂通路30内。因此,即使随着车辆停止等而停止制冷剂R1从喷淋管26的供给,也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积存于制冷剂通路30的制冷剂R1继续流下。能够充分地冷却定子线圈15及定子铁芯14,进而充分地冷却电动机10,提高冷却性能。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从喷淋管26喷出制冷剂R1而向定子13供给的类型的冷却机构25中,随着从该喷淋管26向定子铁芯14的周向远离,制冷剂R1的供给量变少。特别是,难以对所述周向上的定子13的两端部分供给足够量的制冷剂R1。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周向上的定子铁芯14的两端部分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基座部21,将其上表面21a形成为平坦。并且,在各基座部21的上表面21a形成扩展轴向槽42,通过扩展周向槽41将各扩展轴向槽42与周向槽31相连。因此,沿着周向槽31及扩展周向槽41向基座部21流动的制冷剂R1、与旋转的旋转轴11碰撞而飞散并到达基座部21的制冷剂R1由所述上表面21a承接,进入扩展轴向槽42内。在扩展轴向槽42内,制冷剂R1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42a流动。利用该制冷剂R1对定子铁芯14进行冷却。并且,通过两端部42a后的制冷剂R1从基座部21的端面21b的扩展轴向槽42的开口部分流出并流下,对包括线圈端部15a的定子线圈15进行冷却。
在各扩展轴向槽42中,其两端部42a的槽宽W2比中间部42b的槽宽W2宽。因此,制冷剂R1容易在扩展轴向槽42内朝向两端部42a流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端部42a的槽宽W2随着远离扩展周向槽41而逐渐变宽。因此,与槽宽W2在端部42a与中间部42b的边界部分急剧增加的情况相比,制冷剂R1在所述两边界部分难以停滞而顺畅地流动。
这样,即使向所述周向上的定子13的两端部分供给的制冷剂R1的量较少,通过回收该制冷剂R1并使其向线圈端部15a流下,也能够对定子13的所述两端部分进行冷却。能够遍及更宽的区域地对电动机10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作为如以下那样变更的变形例进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形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
<关于基座部21>
·各基座部21的上表面21a也可以以随着远离扩展周向槽41而变高的方式倾斜。
·也可以代替两基座部21、两扩展周向槽41及两扩展轴向槽42而设置阻挡部。阻挡部由从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向径向的外侧突出且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突条构成。阻挡部通过阻挡制冷剂R1,能够在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的端部回收该制冷剂R1。另外,阻挡部能够将如上述那样回收的制冷剂R1向轴线方向上的定子铁芯14的两端部引导,使其从该两端部流下而冷却定子线圈15。
<关于喷淋管26>
·喷淋管26也可以配置于从定子铁芯14的顶部向周向偏移的部位。
<关于轴向槽32>
·轴向槽3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周向上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位。
·多个轴向槽32既可以在所述周向上按等间隔设置,也可以按不同的间隔设置。
·也可以使轴向槽32的截面积在多个轴向槽32之间不同。该情况下的截面积是指中间部32b的截面积及端部32a的截面积中的至少一方。
例如,在图2中,也可以使轴向槽32的槽宽W1在多个轴向槽32之间不同。
例如,也可以在喷淋管26的正下方等接近该喷淋管26的轴向槽32中,缩窄所述槽宽W1,在远离喷淋管26的轴向槽32中,扩大所述槽宽W1。这样,能够减少在远离喷淋管26的轴向槽32中流动的制冷剂R1的量与在接近喷淋管26的轴向槽32中流动的制冷剂R1的量之差。能够抑制从轴向槽32的端部32a流下的制冷剂R1的量根据距喷淋管26的距离而产生偏差的情形。
另外,对于电动机10中的接近发热量多的部位的轴向槽32,与远离发热量多的部位的轴向槽32相比,也可以扩大所述槽宽W1。在该情况下,相对于发热量多的部位,能够使比其他部位多的制冷剂R1流下而高效地进行冷却。此外,作为发热量多的部位,例如可列举定子线圈15与其他部件接线的部位。
·如图4所示,各轴向槽32也可以由槽宽较窄的多个(在图4中为两个)槽47构成。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在小截面积部分X中,也可以代替使轴向槽32的槽宽W1比该轴向槽32的其他部位窄,而使轴向槽32的深度D1比该轴向槽32的其他部位浅。该小截面积部分X也可以设置于制冷剂R1的流动方向上的各轴向槽32的下游侧的端部32a。
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深度D1随着远离周向槽31、换句话说随着接近下游端而逐渐变浅。在该情况下,在端部32a,随着远离周向槽31、即随着接近下游端,底壁部34以远离轴线L1的方式倾斜。
在该情况下,也与槽宽W1变窄的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轴向槽32的端部32a成为制冷剂R1的流动的阻力,制冷剂R1容易积存在轴向槽32内及周向槽31内。因此,即使从喷淋管26停止制冷剂R1的供给,也能够利用如上述那样积存的制冷剂R1冷却电动机10,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
即使在车辆停止等而停止来自喷淋管26的制冷剂R1的供给之后,在轴向槽32的端部32a也会由于表面张力而残留有不少的制冷剂R1。因此,与不残留制冷剂R1的情况相比,能够期待冷却定子铁芯14、定子线圈15等的效果。
另外,在车辆运转等而开始来自喷淋管26的制冷剂R1的供给时,能够使制冷剂R1提前遍及制冷剂通路30,在这一点上也能够期待冷却效果。
另外,在下次从喷淋管26供给新的制冷剂R1的情况下,在刚开始供给不久后,在轴向槽32的端部32a,由于残留的制冷剂R1的表面张力,新的制冷剂R1难以向越过端部32a的一侧流动。相应地,制冷剂R1容易向制冷剂通路30的其他部位流动。其结果是,制冷剂通路30中的制冷剂R1的贮存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如上述那样残留的制冷剂R1之后由从喷淋管26供给的新的制冷剂R1从制冷剂通路30压出。因此,旧的制冷剂R1会被替换为新的制冷剂R1而不会持续残留于制冷剂通路30。
·而且,在各轴向槽32的下游侧的两端部32a,除了槽宽W1随着远离周向槽31而变窄之外,如图5所示,深度D1也可以随着远离周向槽31而逐渐变浅。
如上所述,与仅减小槽宽W1及深度D1中的一方的情况相比,强化了轴向槽32的端部32a成为制冷剂R1的流动阻力的程度。与端部32a的深度D1及槽宽W1中的一方在轴线方向上恒定的情况相比,制冷剂R1更容易积存在制冷剂通路30内。
·另外,与电动机10中的金属制的构成部件相比,制冷剂R1的温度难以上升。因此,仅通过使少量的制冷剂R1循环,制冷剂通路30的整体容易被冷却。特别是,在电动机10中,定子线圈15的温度先上升,之后定子铁芯14的温度上升。在车辆在短时间内以仅定子线圈15变热这样的行驶模式行驶时,例如在短时间内踩踏加速踏板时等,积存的制冷剂R1不会一下子变热。因此,即使来自喷淋管26的制冷剂R1的供给量较少,制冷剂R1也会从轴向槽32溢出而向线圈端部15a流下。而且,积存于轴向槽32的制冷剂R1的温度也不那么高。因此,即使仅供给少量的制冷剂R1来进行循环,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也可以将定子铁芯14的周向上的轴向槽32的数量变更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数量。
·在轴向槽32的各端部32a中,也可以是,一方的相向壁部35相对于轴线L1所成的角度(绝对值)与另一方的相向壁部35相对于轴线L1所成的角度(绝对值)不同。在极端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一方的相向壁部35相对于轴线L1平行,另一方的相向壁部35相对于轴线L1倾斜。
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在轴向槽32的两端部32a,随着远离周向槽31而逐渐缩窄槽宽W1,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轴向槽32的整体、即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槽部32A以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相对于周向槽31以与正交不同的角度交叉。
·各轴向槽32中的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不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不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结构的一例,除了位于喷淋管26的正下方的轴向槽32之外,各轴向槽32中的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以随着接近上游端而接近喷淋管26的方式相对于轴线L1倾斜。换言之,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以从与周向槽31连接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下降的方式延伸。这样,制冷剂R1容易流入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
在该情况下,如果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在周向上位于彼此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位,则能够均等地冷却两线圈端部15a。
·作为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不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除了位于喷淋管26的正下方的轴向槽32之外,各轴向槽32中的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以随着接近上游端而远离喷淋管26的方式相对于轴线L1倾斜。换言之,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也可以以从与周向槽31连接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上升的方式延伸。这样,制冷剂R1容易贮存于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
在该情况下,如果第一槽部32A及第二槽部32B在周向上位于彼此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位,则能够均等地冷却两线圈端部15a。
·第一槽部32A和第二槽部32B也可以在周向上分离。
·小截面积部分X也可以设置于与轴向槽32的下游侧的端部32a不同的部位。
·小截面积部分X也可以以越靠下游侧越使截面积阶段性地变小的方式形成。
·在小截面积部分X中,如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图5那样,截面积也可以逐渐变化,但也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大幅变化。
<关于周向槽31及扩展周向槽41>
·也可以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多个周向槽31及两扩展周向槽41的组合。
·也可以省略一对扩展周向槽41中的一方或双方。在省略双方的扩展周向槽41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并省略周向槽31。
·周向槽31可以相对于定子铁芯14的外周面14b上的母线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正交,也可以倾斜地交叉。关于扩展周向槽41,也同样地可以相对于所述母线倾斜地交叉。
<关于扩展轴向槽42>
·在突起部17、18在上部不具有基座部21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扩展轴向槽42。在该情况下,扩展轴向槽42形成于成为螺栓孔19的上方的部位。
另外,在突起部17、18的上表面且成为螺栓孔19的上方的部位不平坦的情况下,例如在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扩展轴向槽42。
·也可以在各基座部21的上表面21a的多个部位设置扩展轴向槽42。
·各扩展轴向槽42也可以与所述轴向槽32的变形例(参照图4)同样地由槽宽较窄的多个槽构成。
·各扩展轴向槽42也可以相对于扩展周向槽41以与正交不同的角度交叉。
·在扩展轴向槽42的各端部42a,一方的相向壁部45相对于轴线L1所成的角度(绝对值)与另一方的相向壁部45相对于轴线L1所成的角度(绝对值)也可以不同。在极端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一方的相向壁部45相对于轴线L1平行,另一方的相向壁部45相对于轴线L1倾斜。
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在扩展轴向槽42的两端部42a,随着从扩展周向槽41向轴线方向远离而逐渐扩大槽宽W2,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在扩展轴向槽42的两端部42a,相向壁部45也可以以越靠下游侧越使槽宽W2阶段性地变宽的方式形成。
·在扩展轴向槽42的两端部42a,槽宽W2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图5那样逐渐变化,但也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大幅变化。
·与所述轴向槽32的变形例(参照图5)同样地,各扩展轴向槽42中的各端部42a的深度也可以设定为随着远离扩展周向槽41而变浅。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槽宽W2及深度这两者来调整各端部42a中的制冷剂R1的流动容易性。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备:
旋转轴;
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周围,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两端面;
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部;以及
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并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供给液体制冷剂,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有周向槽和多个轴向槽,
所述周向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延伸,
所述轴向槽在沿所述周向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处向与所述周向槽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轴向槽各自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两端面开口,
所述轴向槽各自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具有两端部,所述两端部的槽宽随着远离所述周向槽而变窄。
2.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备:
旋转轴;
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周围;
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部;以及
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并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供给液体制冷剂,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轴向槽,
所述轴向槽具有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端,所述下游端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开口,
所述轴向槽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比所述轴向槽的其他部位小的截面积的小截面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轴向槽的槽宽在所述小截面积部分处比所述轴向槽的其他部位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小截面积部分设置于包括所述下游端的所述轴向槽的端部区域,所述槽宽随着接近所述下游端而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轴向槽的深度在所述小截面积部分处比所述轴向槽的其他部位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小截面积部分设置于包括所述下游端的所述轴向槽的端部区域,所述深度随着接近所述下游端而变浅。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轴向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
所述第一槽部具有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一端面开口的第一下游端,并且从所述第一下游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面延伸,
所述第二槽部具有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端面开口的第二下游端,并且从所述第二下游端朝向所述第一端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延伸并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周向槽,
所述第一槽部具有与所述周向槽连接的第一上游端,
所述第二槽部具有与所述周向槽连接的第二上游端。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轴向槽设置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多个所述轴向槽至少包括第一轴向槽和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轴向槽靠近所述喷淋管的位置的第二轴向槽,
所述第一轴向槽的所述小截面积部分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轴向槽的所述小截面积部分的截面积大。
CN202180038957.3A 2020-06-03 2021-06-01 电动机 Pending CN1156687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6922 2020-06-03
JP2020096922 2020-06-03
PCT/JP2021/020887 WO2021246411A1 (ja) 2020-06-03 2021-06-01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8711A true CN115668711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83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8957.3A Pending CN115668711A (zh) 2020-06-03 2021-06-01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8218A1 (zh)
JP (1) JP7347671B2 (zh)
CN (1) CN115668711A (zh)
WO (1) WO20212464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8225A (ja) * 2007-01-18 2008-07-31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6887897B2 (ja) * 2017-06-28 2021-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6798439B2 (ja) * 2017-07-28 2020-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2019129587A (ja) * 2018-01-24 2019-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46411A1 (zh) 2021-12-09
JP7347671B2 (ja) 2023-09-20
WO2021246411A1 (ja) 2021-12-09
US20230208218A1 (en)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6863B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 냉각 구조
JP6676668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US9906103B2 (en)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cooling apparatus
US2011031636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oling capability
CN109983671B (zh) 旋转电机
JP6508682B2 (ja) ステータ用巻線およびステータ
CN103620918A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0247515B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体
KR20150095757A (ko) 전기 회전식 기계
CN209982194U (zh) 定子架、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US20180115219A1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drive motor
US20160233746A1 (en) Motor
JP2007259674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11416463B (zh) 设置有冷却结构的旋转电机
JP2013027244A (ja) ロータのエンドプレート、および回転電機
EP3859951A1 (en) Motor housing assembly
JP6425065B2 (ja) 回転電機
JP2009284718A (ja)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エンド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CN112039246A (zh) 旋转电机
US20220302784A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11641281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5304617B2 (ja)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US925788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5668711A (zh) 电动机
JP5408011B2 (ja) 回転電機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