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4614A -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4614A
CN115664614A CN202211266112.2A CN202211266112A CN115664614A CN 115664614 A CN115664614 A CN 115664614A CN 202211266112 A CN202211266112 A CN 202211266112A CN 115664614 A CN115664614 A CN 115664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slots
long pucch
pucch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61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哉亨
梁锡喆
金善旭
朴昶焕
安俊基
朴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664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46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更具体地,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基站接收关于TDD UL‑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确定用于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时隙;以及在所确定的时隙上向基站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

Description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880071350.3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8/013330,申请日:2018年11月05日,发明名称: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多个时隙发送和接收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被开发为在保证用户移动性的同时提供语音服务。然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仅扩展了语音服务还扩展了数据服务。当前,由于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存在资源短缺而用户需要更高速度的服务,结果,需要更发达的移动通信系统。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应该能够支持:爆炸性数据业务的容纳、每用户数据速率的显著提高、对显著增加的连接装置的数量的容纳、非常低的端到端时延以及高能效。为此,研究了包括双连接性、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带内全双工、非正交多址(NOMA)、超宽带支持、装置互联等的各种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了基于参数集、时隙格式指示符等来配置用于重复发送长PUCCH的多时隙长PUCCH以进行覆盖范围扩展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以上提到的技术目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以上未提到的其它技术目的将根据下面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
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
更具体地,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基站接收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以及在多个时隙上向基站发送长PUCC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是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特定数量的时隙由UL时隙或未知时隙构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UL时隙内的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当所确定的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参数时,不在特定时隙上发送长PUCC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方法还包括从基站接收用于提供对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正交覆盖码(OCC)发送长PUCC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将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部分相关的OCC和与参考信号相关的循环移位(CS)配对来确定长PUCCH资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模块,该RF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功能上与RF模块连接,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以及在多个时隙上向基站发送长PUCC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当所确定的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第二时隙时,不在特定时隙上发送长PUCC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用于提供对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有益效果
本说明书的效果在于,它可以通过在动态TDD情况下使用多个时隙发送PUCCH来扩展覆盖范围。
此外,本说明书的效果在于,它可以通过基于预DFT OCC发送PUCCH来支持多个用户和大的UCI有效载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必要特性的情况下以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因此,以上提到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解释为在所有方面都是限制性的,并且应该被示例性考虑。本发明的范围应该通过对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附图被包括并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附图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NR的整体系统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帧和下行链路帧之间的关系。
图3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4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自包含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5是示出了本说明书中提出的UE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PUCCH的操作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基站使用多个时隙接收长PUCCH的操作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文档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9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RF模块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RF模块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与附图一起公开的详细描述旨在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描述本公开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包括更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更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公开。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使本公开的构思模糊,省略了已知的结构和装置,或者已知结构和装置可以基于各结构和装置的核心功能以框图的形式来示出。
在本公开中,基站具有网络的端节点的含义,基站通过该端节点直接与终端通信。在本文档中,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执行。也就是说,显然,在包括包含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的网络中,可以由基站或除基站之外的其他网络节点执行为了与终端通信所执行的各种操作。基站(BS)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或接入点(AP)之类的另一术语代替。此外,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以具有移动性并且可以用诸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高级移动站(AMS)、无线终端(WT)、机器类型通信(MTC)装置、机器到机器(M2M)装置、或装置到装置(D2D)装置之类的另一术语代替。
在下文中,下行链路(DL)表示从基站到UE的通信,而上行链路(UL)表示从UE到基站的通信。在DL中,发送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而接收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在UL中,发送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
已经提供了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特定术语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改变这些特定术语的使用。
以下技术可用于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非正交多址(NOMA)之类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使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CDMA。TDMA可以使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使用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或演进UTRA(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并且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高级(LTE-A)是3GPP LTE的演进。
此外,5G新无线电(NR)依据使用场景定义了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超可靠性和低时延通信(URLLC)以及车辆到万物(V2X)。
并且,5G NR标准依据NR系统和LTE系统之间的共存被划分为独立(SA)和非独立(NSA)。
此外,5G NR支持各种子载波间隔并且在下行链路中支持CP-OFDM,而在上行链路中支持CP-OFDM和DFT-s-OFDM(SC-OFDM)。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由IEEE 802、3GPP和3GPP2中的至少一个中公开的标准文档支持,即,无线电接入系统。也就是说,属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为了清楚地显露本公开的技术精神而未描述的步骤或部分可由这些文档支持。此外,本文档中公开的所有术语可以由标准文档来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主要描述了3GPP LTE/LTE-A,但是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术语的定义
eLTE eNB:eLTE eNB是支持EPC和NGC的连接的eNB的演进。
gNB:除了与NGC的连接之外还支持NR的节点。
新RAN:支持NR或E-UTRA或与NGC交互的无线电接入网络。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运营商为了提供针对需要特定要求以及终端间范围的特定市场场景优化的解决方案而定义的网络。
网络功能:网络功能是网络架构中具有明确定义的外部接口和明确定义的功能操作的逻辑节点。
NG-C:新RAN和NGC之间的NG2参考点所使用的控制平面接口。
NG-U:新RAN和NGC之间的NG3参考点所使用的用户平面接口。
非独立NR:gNB需要LTE eNB作为用于到EP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或者需要eLTEeNB作为用于到NG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的部署配置。
非独立E-UTRA:eLTE eNB需要gNB作为用于到NG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的部署配置。
用户平面网关:NG-U接口的端点。
一般系统
图1是例示可以实现本公开提出的方法的新无线电(NR)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1,NG-RAN由提供NG-RA用户平面(新AS子层/PDCP/RLC/MAC/PHY)和用于UE(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RRC)协议终端的gNB组成。
gNB经由Xn接口彼此连接。
gNB还经由NG接口连接到NGC。
更具体地,gNB经由N2接口连接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并且经由N3接口连接到用户平面功能(UPF)。
新Rat(NR)参数集和帧结构
在NR系统中,可以支持多个参数集。可以通过子载波间隔和CP(循环前缀)开销来定义参数集。可以通过将基本子载波间隔缩放为整数N(或μ)来得出多个子载波之间的间隔。另外,尽管假设非常低的子载波间隔不用于非常高的子载波频率,但是可以独立于频带来选择要使用的参数集。
另外,在NR系统中,可以支持根据多个参数集的各种帧结构。
在下文中,将描述可在NR系统中考虑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参数集和帧结构。
NR系统中支持的多个OFDM参数集可以如表1中所定义。
[表1]
μ Δf=2<sup>μ</sup>·15[kHz] 循环前缀(CP)
0 15 正常
1 30 正常
2 60 正常、扩展
3 120 正常
4 240 正常
关于NR系统中的帧结构,时域中各种字段的大小表示为Ts=1/(Δfmax·Nf)的时间单位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Δfmax=480.103并且Nf=4096。DL和UL传输被配置为具有Tf=(ΔfmaxNf/100).Ts=10ms的区段的无线电帧。无线电帧由十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具有Tsf=(ΔfmaxNf/1000)·Ts=1ms的区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在一组UL帧和一组DL帧。
图2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公开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L帧和DL帧之间的关系。
如图2中所示,来自用户设备(UE)的编号为i的UL帧需要在UE中的对应的DL帧开始之前TTA=NTATs被发送。
关于参数集μ,时隙在子帧中按升序编号为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1
而在无线电帧中按升序编号为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2
一个时隙由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3
个连续OFDM符号组成,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4
是根据使用的参数集和时隙配置来确定的。子帧中的时隙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5
的开始在时间上与同一子帧中的OFDM符号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6
的开始对齐。
并非所有UE都能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这意味着DL时隙或UL时隙中的并非所有OFDM符号都可供使用。
表2示出了参数集μ中正常CP的每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而表3示出了参数集μ中扩展CP的每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
[表2]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7
[表3]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78
NR物理资源
关于NR系统中的物理资源,可以考虑天线端口、资源网格、资源元素、资源块、载波部分等。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NR系统中可以考虑的上述物理资源。
首先,关于天线端口,天线端口被定义为使得一个天线端口上的符号发送所经由的信道能够从相同天线端口上的符号发送所经由的另一信道推断出来。当一个天线端口上的符号接收所经由的信道的大尺度属性能够从另一个天线端口上的符号发送所经由的信道推断出来时,这两个天线端口可以是QC/QCL(准共就位或准共定位)关系。这里,大尺度属性可以包括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和平均延时中的至少一个。
图3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公开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参照图3,资源网格在频域中由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
个子载波组成,每个子帧由14·2μ个OFDM符号组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NR系统中,发送的信号由一个或更多个资源网格描述,资源网格由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2
个子载波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3
个OFDM符号组成,这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4
以上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5
表示最大传输带宽,并且它可以不仅在参数集之间改变,而且可以在UL和DL之间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针对参数集μ和天线端口p配置一个资源网格。
针对参数集μ和天线端口p的资源网格的每个元素被表示为资源元素,并且可以由索引对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6
唯一地标识。这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7
是频域中的索引,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8
指示符号在子帧中的位置。为了指示时隙中的资源元素,使用索引对(k,l)。这里,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9
针对参数集μ和天线端口p的资源元素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0
对应于复数值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1
当没有混淆的风险或者当指定特定的天线端口或参数集时,可以丢弃索引p和μ,从而复数值可以变为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2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3
另外,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被定义为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4
个连续子载波。在频域中,物理资源块可以从0到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5
编号。此时,可以如式1那样给出物理资源块号nPRB和资源元素(k,l)之间的关系。
[式1]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816
另外,关于载波部分,UE可以被配置为仅使用资源网格的子集来接收或发送载波部分。此时,UE被配置为进行接收或发送的资源块的集合在频率区域中从0到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091
编号。
自包含子帧结构
在NR系统中考虑的时分双工(TDD)结构是其中在单个子帧中处理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二者的结构。这是为了使TDD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时延最小化,并且这种结构被称为自包含子帧结构。
图4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自包含子帧结构的示例。图4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4,在传统LTE的情况下,假定一个子帧包括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情况。
在图4中,区域402意指下行链路控制区域,并且区域404意指上行链路控制区域。此外,除了区域402和区域404之外的区域(即,没有单独指示的区域)可以被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或者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
也就是说,在一个自包含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相比之下,在数据的情况下,在一个自包含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数据。
如果使用图4中示出的结构,则在一个自包含子帧中依次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执行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和上行链路ACK/NACK的接收。
结果,当发生数据发送错误时,能减少重新发送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可以使与数据传送相关的时延最小化。
在诸如图4这样的自包含子帧结构中,用于基站(eNodeB、eNB、gNB)和/或终端(用户设备(UE))从发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的处理或基站和/或终端从接收模式切换到发送模式的处理的时间间隙是必要的。关于该时间间隙,如果在下行链路传输之后在自包含子帧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则一些OFDM符号可以被配置为保护时段(GP)。
载波聚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考虑的通信环境包括所有多载波支持环境。也就是说,本发明中使用的多载波系统或载波聚合(CA)系统是指其中当配置目标宽带时聚合和使用具有比目标带宽小的带宽的一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CC)以便于支持宽带的系统。
在本发明中,多载波是指载波的聚合(或载波聚合),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载波的聚合是指连续载波的聚合和非连续载波的聚合二者。另外,可以不同地设置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之间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下文中,被称作“DL CC”)的数量等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下文中,被称作“UL CC”)的数量的情况被称为对称聚合,并且下行链路CC的数量与上行链路C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被称作不对称聚合。这种载波聚合可以与诸如载波聚合、带宽聚合、频谱聚合等的术语可互换地使用。
通过组合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而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目的在于在LTE-A系统中支持高达100MHz的带宽。当组合一个或更多个带宽比目标带宽小的载波时,被组合的载波的带宽可以限于现有系统中使用的带宽,以便保持与现有IMT系统的向后兼容性。例如,在现有3GPP LTE系统中,支持{1.4,3,5,10,15,20}MHz的带宽,并且在3GPP LTE高级(即,LTE-A)系统中,可以通过只使用与现有系统的兼容的带宽来支持大于20MHz的带宽。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载波聚合系统可以通过限定新的带宽来支持载波聚合,而不管现有系统中使用的带宽如何。
LTE-A系统使用小区的概念来管理无线电资源。
以上提到的载波聚合环境可以被称为多小区环境。小区被定义为一对下行链路资源(DL CC)和上行链路资源(UL CC)的组合,但是不需要上行链路资源。因此,小区可以单独由下行链路资源构成或者由下行链路资源和上行链路资源构成。当特定用户设备仅具有一个配置的服务小区时,特定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一个DL CC和一个UL CC,但是当特定用户设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配置的服务小区时,特定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与小区一样多的DL CC,并且UL CC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DL CC的数量。
另选地,可以相反地配置DL CC和UL CC。也就是说,当特定用户设备具有多个配置的服务小区时,还可以支持其中UL CC的数量大于DL CC的数量的载波聚合环境。也就是说,载波聚合可以被理解为分别具有载波频率(小区的中心频率)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小区的聚合。这里,术语“小区”需要与通常所使用的作为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的“小区”相区分。
LTE-A系统中使用的小区包括主小区(PCell)和辅小区(SCell)。P小区和S小区可用作服务小区。在用户设备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但没有配置载波聚合或者不支持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仅存在仅由PCell配置的一个服务小区。相反,在用户设备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并且配置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服务小区,并且完整的服务小区包括P小区以及一个或更多个S小区。
服务小区(P小区和S小区)可通过RRC参数来配置。PhysCellId以整数值0至503作为小区的物理层标识符。SCellIndex以整数值1至7作为用于标识S小区的短标识符。ServCellIndex以整数值0至7作为用于识别服务小区(P小区或S小区)的短标识符。值0被应用于P小区,并且预先许可ScellIndex以应用于S小区。也就是说,在ServCellIndex中具有最小小区ID(或小区索引)的小区成为P小区。
P小区是指在主频率中操作的小区(或者主CC)。用户终端可以用于执行初始连接建立处理或者连接重新建立处理,并且可以是指在切换处理期间指示的小区。另外,P小区是指载波聚合环境中配置的服务小区当中的成为控制相关通信的中心的小区。也就是说,可以仅在用户设备的P小区中向用户设备分配PUCCH,并且可以发送所分配的PUCCH,并且可以仅使用P小区来获取系统信息或改变监视过程。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N)可以通过使用更高层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仅改变用于切换过程的P小区,该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关于支持载波聚合环境的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控制信息。
S小区是指在第二频率下操作的小区(或辅CC)。可以仅向特定用户设备分配一个P小区,并且可以向特定用户设备分配一个或更多个S小区。S小区可以在配置了RRC连接之后进行配置,并且可以用于提供附加的无线电资源。在载波聚合环境中配置的服务小区当中的除了P小区之外的其余小区(即,S小区)中不存在PUCCH。当E-UTRAN在支持载波聚合环境的用户设备中添加S小区时,E-UTRAN可以通过专用信号来提供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相关小区的操作相关的所有系统信息。可以通过释放和增加相关S小区来控制系统信息的改变,并且此时,可以使用更高层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E-UTRAN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执行具有不同参数的专用信令,而非在相关S小区内广播。
在初始安全激活处理开始之后,E-UTRAN可以除了在连接建立处理中初始配置的P小区之外,还配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S小区的网络。在载波聚合环境中,P小区和S小区可以作为相应分量载波来操作。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主分量载波(PCC)可以以与P小区相同的含义使用,并且辅分量载波(SCC)可以以与S小区相同的含义使用。
NR系统可以支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即,用于发送包括诸如HARQ-ACK、调度请求(SR)、信道状态信息(CSI)之类的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物理信道。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UCI有效载荷,PUCCH可以被划分为支持小UCI有效载荷(例如,1-2位UCI)的小PUCCH以及支持大UCI有效载荷(例如,多于2位并且最多达数百位)的大PUCCH。
另外,小PUCCH和大PUCCH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划分为具有短持续时间(例如,1-2个符号持续时间)的短PUCCH和具有长持续时间(例如,4-14个符号持续时间)的长PUCCH。
表4示出了PUCCH格式的示例。
[表4]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21
在表4中,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22
指示OFDM符号中的PUCCH传输的长度。PUCCH格式1、3和4可以被表示为长PUCCH,并且PUCCH格式0和2可以被表示为短PUCCH。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符号“/”可以被解释为与“和/或”相同的含义。“A和/或B”可以被解释为与“包括A或B中的至少一个”相同。
此外,长PUCCH可以基本上用于发送中/大UCI有效载荷或者改善小UCI有效载荷的覆盖范围。
此外,如果与长PUCCH相比必须另外扩展覆盖范围时,则能支持其中在多个时隙中发送相同UCI信息的多时隙长PUCCH。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PUCCH的操作可以包括在多个时隙中重复发送长PUCCH的操作。
例如,如果不能在给定UCI有效载荷和码率下确保覆盖范围,则可能需要根据使用多时隙长PUCCH的重复发送通过增益来确保覆盖范围。
除了诸如MBMS或NB-IoT之类的特殊情况之外,LTE系统仅支持15kHz的子载波间隔,而NR系统通过考虑如上所述的各种用例和部署场景来支持诸如15kHz、30kHz、60kHz、120kHz和240kHz之类的各种参数集。
在这种情况下,参数集是指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CP)。
在NR中,如果使用大的子载波(例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或更大),则尽管由于时隙持续时间缩短而导致使用利用时隙中的所有14个符号的长PUCCH,但是由于物理因素,与LTE PUCCH相比,覆盖范围减小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使用多时隙长PUCCH来改善覆盖范围。
此外,尽管使用了与LTE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15kHz子载波间隔,但是可能有必要使用多时隙长PUCCH,以便于通过确保HARQ-ACK在LTE中的重复水平的覆盖范围来支持与LTE的部署场景相同的部署场景。
下文中,本说明书提出了通过考虑NR中的各种参数集和对应的覆盖范围影响来设置和操作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数量的方法。
设置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的方法
NR系统可以通过考虑在出于以上原因使用多时隙长PUCCH时路径损耗根据UE位置而不同来针对每个UE配置和选择跨多时隙长PUCCH的多个时隙长度。
例如,如果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被设置为4并被选择,则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数量可以具有诸如X={x0,x1,x2,x3}之类的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时隙数量可以具有x0<=x1<=x2<=x3的关系。可以通过设置x0=1来选择非多时隙或单时隙长PUCCH。
在这种情况下,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X的最大值(例如,x3)可以被设置为满足最小小区所需的最大覆盖范围/链路预算/MCL。
此外,中间值(例如,x1、x2)可以被设置为比最大值(例如,x3)小的值,使得分配给定情形下所需的最小时隙数量。
此外,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可以被UE特定的RRC配置,或者可以通过利用DCI的动态指示被配置。
此外,可以考虑UE特定的RRC配置多个(例如,4个)多时隙长PUCCH时隙长度并且通过DCI动态指示它们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之外,PUCCH覆盖范围还与长PUCCH持续时间、子载波间隔等相关。
因此,为了如上所述确定支持各种类型覆盖范围的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的值,需要假定特定的长PUCCH持续时间和子载波间隔。
下文中,在本说明书中,将假定的长PUCCH持续时间和子载波间隔分别称为参考长PUCCH持续时间Lref和参考子载波间隔Sref。所确定的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数量被称为Xref。
此外,实际用于NR中的长PUCCH传输的长PUCCH持续时间和子载波间隔可以与参考值相同或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际传输的值分别被称为实际长PUCCH持续时间L和实际子载波间隔S。
以上,参考或实际的长PUCCH持续时间可以意指1)包括配置PUCCH的UCI符号和DMRS符号的符号的总数,或2)在配置PUCCH的符号当中的用于UCI传输的UCI符号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Lref和Sref值之外,NR还可以支持如上所述的各种类型的长PUCCH持续时间和子载波间隔。提出以下方法作为考虑到这种情形在NR中设置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的方法。
在相同子载波间隔中根据长PUCCH持续时间设置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的 方法
在相同子载波间隔(例如,参考子载波间隔)中,长PUCCH持续时间L可以与参考长PUCCH持续时间Lref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可以设置针对每个长PUCCH持续时间有单独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值,例如,每个长PUCCH持续时间的四个值,可以设置Y={y0,y1,y2,y3}、Z={z0,z1,z2,z3}等。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选择基于根据单独方法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而配置的多个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例如,Y、Z、…)中的一个。
此外,可以根据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指示方法来配置所选择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的值中的一个,并且可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例如,如果已通过长PUCCH持续时间L选择了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则Y值(例如,{y0,y1,y2,y3})中的一个可以被UE特定的RRC配置,或者可以通过利用DCI的动态指示被配置。
另选地,在多个(例如,4个)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数量被UE特定的RRC配置之后,可以通过DCI动态地配置它。
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因为每个长PUCCH持续时间设置单独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所以信令开销大。
因此,为了改善该缺点,在仅设置了假定Lref和Sref的参考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Xref之后,可以通过Xref和Lref隐式地指示根据相对于UE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值。
在这种情况下,长PUCCH持续时间可以被称为L,并且对应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可以被称为Y。
此后,UE可以如同下式2一样使用L和Lref以及Xref来计算针对其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的Y。
[式2]
Y=Xref×Lref/L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考虑多时隙长PUCCH的动机是覆盖范围扩展,Lref可以是最长的长PUCCH持续时间(即,Lref=14)。
如果Lref/L不是整数(例如,Lref=14且L=10),则可以通过向上取整(ceiling)、向下取整(floor)、截断(truncation)等使其成为整数。
为了找出满足覆盖范围/链路预算/MCL的整数的最小值,整数化可以是诸如式3、式4之类的向上取整运算。
[式3]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51
[式4]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52
在这种情况下,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53
意指向上取整操作。
例如,如果当Lref=14时Xref={1,4,16,64},则当L=10时,Xref×Lref/L=(0.71,2.86,11.4,45.7}。应用了向上取整的最终Y值为Y={1,3,12,46}。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利用以上方法计算出的Y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此外,可以用诸如向下取整或截断这样的另一整数方法来取代向上取整运算。
另外,在已定义了相对于参考PUCCH符号持续时间Lref(例如,Lref=14个符号)可配置的时隙的数量的集合Xref={1,x1,x2,x3}的状态下,gNB可以相对于UE配置对应Xref内的一个值(例如,x1=2、x2=4、x3=6或8)。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gNB分配的Xref的一个值是xref,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设置将应用于实际传输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
(方法1)
如果xref>1并且实际的PUCCH符号持续时间被给定为L个符号,则可以如同式5一样设置时隙的实际数量y。
[式5]
y=xref×f{Lref/L}
在这种情况下,f{·}可以是诸如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截断之类的函数。
(方法2)
如果xref=1,则相对于给定的实际PUCCH符号持续时间L,时隙的实际数量y可以被设置为y=1。
当子载波间隔变化时设置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的方法
如上所述,除了多时隙长PUCCH中的时隙数量和长PUCCH持续时间之外,PUCCH覆盖范围还与子载波间隔相关。
因此,如果长PUCCH持续时间被给定为符号数量,则当即使在相同长PUCCH持续时间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也变为N倍时,长PUCCH长度的绝对时间变为1/N倍。因此,如果传输功率恒定,则PUCCH覆盖范围成比例地减小。
此外,通常,按比例关系,由于接收功率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被转换为距离的覆盖范围与传输能量(即,传输功率×传输持续时间)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当在以上示例中子载波间隔变为N倍时,因为长PUCCH传输能量变为1/N倍,所以转换成距离的PUCCH覆盖范围变为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61
倍。
此外,PUCCH覆盖范围要求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而不同。这可以根据下面的子载波间隔被表示为最大定时提前(max TA)配置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个子载波间隔配置最大TA,可以不论子载波间隔如何都将最大TA配置为相同的最大TA值,或者可以将最大TA配置为系统信息块(SIB)。
此外,如果针对每个子载波间隔配置了最大TA,则可以将最大TA配置为具有与子载波间隔成反比或者与平方根成反比的关系。
因此,可以考虑以下在每种情况中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设置方法。
如果最大TA根据子载波间隔而缩放
如果最大TA被缩放为与子载波间隔成反比的关系(例如,当子载波间隔变为Sref的N倍时,最大TA被缩放为变为1/N倍或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71
),则可以期望根据子载波间隔的PUCCH覆盖范围以相同比率减小。
因此,尽管用于PUCCH传输的子载波间隔具有与Sref不同的值,但是UE可以通过同等地应用基于Sref设置的值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也就是说,在假定Lref和Sref的参考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Xref的情况下,不管相对于作为Lref的所述长PUCCH持续时间L的子载波间隔如何,UE都可以将Xref值作为针对UE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应用而不进行任何改变。
[式6]
Y=Xref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利用式6计算出的Y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如果不管子载波间隔如何最大TA是固定的
以下涉及当不管子载波间隔如何Max TA固定时设置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的方法。
换句话说,如果根据各种子载波间隔进行操作的所有UE都被配置为支持相同的PUCCH覆盖范围,则可能需要考虑到覆盖范围根据子载波间隔而减小来调节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
如上所述,当子载波间隔S变为N倍,即,S=N×Sref时,因为PUCCH传输持续时间变为1/N倍,所以在假定PUCCH传输功率相同时,临时覆盖范围与平方根成反比关系地减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补偿覆盖范围的减小,可以通过将PUCCH传输功率增加N倍或者将相同PUCCH传输功率下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增加N倍来将PUCCH传输持续时间设置为与Sref的情况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在各种子载波间隔在其中共存的NR中,可能需要不管子载波间隔如何都支持相同的覆盖范围或最大TA。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与Lref相同的长PUCCH持续时间L,UE可以如式7中一样使用子载波间隔S和Sref以及Xref来计算针对其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的Y。
[式7]
Y=Xref×(S/Sref)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利用式7的方法计算出的Y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如果Max TA是可配置的SIB
如果Max TA可以作为SIB被配置,则假定在确定参考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Xref时假定的最大TA为TAmaxref并且所配置的最大TA为TAmax,可以使用TAmax和TAmaxref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
如上所述,通常,由于接收功率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换句话说,为了将转换成距离的覆盖范围增加N倍,需要将传输能量增加N2倍。
为了将传输能量增加N2倍,在相同传输功率的情况下,传输功率可以增加N2倍,或者传输持续时间需要增加N2倍。
然而,传输功率可能不像覆盖范围有限情形一样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假定与当确定Xref时的PUCCH传输功率相同的PUCCH传输功率,使用如式8中一样的TAmax与TAmaxref之间的关系,根据诸如式8之类的方法来计算针对其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
[式8]
Y=Xref×(TAmax/TAmaxref)2
更常规地,UE可以使用以下的TAmax与TAmaxref之间的关系,根据诸如式9之类的方法来计算针对其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
[式9]
Y=Xref×(TAmax/TAmaxref)M
在式9中,M可以代表性具有值1或2,并且可以是通过考虑信道的路径损耗情形而确定的值。
另外,UE可以通过考虑子载波间隔S与Sref不同,使用式10来计算针对其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
[式10]
Y=Xref×(S/Sref)(TAmax/TAmaxref)M
UE可以使用根据诸如式10之类的方法计算出的Y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如果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可以如式11一样地表示这些方法。
[式11]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191
可以使用关系式来配置根据长PUCCH持续时间和/或子载波间隔和/或最大TA的RRC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通过使用式11从Xref计算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
如果UE使用该方法配置多时隙长PUCCH,则UE可以设置使用与“1”的关系计算出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值(例如,{y0,y1,y2,y3})中的一个,以使得可以选择单时隙长PUCCH(即,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数量=1)。
例如,可以通过用“1”替换Y值中的最大值(例如,{1,y1,y2,y3})来取消多时隙长PUCCH。
另选地,为了以上目的,可以如同这些方法一样,可以基本上支持“1”,并且其余值可以被配置为利用长PUCCH持续时间、子载波间隔和最大TA之间的关系式来缩放。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发送信号的功率是恒定的并且使用与发送信号的载波频率的波长大小成比例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功率与中心频率的平方成反比。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相同的该关系,UL传输范围和小区范围减小,因此UE可以等同地应用在UL参考载波频率中确定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值。
此外,UE可以通过考虑根据波束成形的eNB中的天线大小和接收功率的改变可以是不同的来针对每个载波频率配置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Y值。
此外,如果应用波束成形,则UE可以通过合并每个波束的路径损耗的差异按照针对每个波束测得的路径损耗率来缩放和应用波束成形。
例如,假定使用通过DL或UL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或探测参考信号(SRS)测得的波束1和波束2的路径损耗分别为PL1和PL2,UE可以确定在它使用PL1与PL2的比率发送波束2时确定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为Y2。
例如,如果由于功率限制,UE使用相同的传输功率P执行传输,使用波束1发送的信号的eNB接收功率为P×PL1并且波束2的接收功率为P×PL2,则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可以按PL1/PL2的比率进行缩放和应用。
换句话说,如果UE使用波束1发送多时隙长PUCCH并且将波束变为波束2并且使用相同的传输功率执行传输,则假定发送了波束1时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为Y1,可以确定使用波束2执行传输时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的Y2值具有诸如式12之类的关系。
[式12]
Y2=Y1x(PL1/PL2)
多时隙长PUCCH中的跳过或速率匹配操作
PUCCH符号持续时间L和PUCCH传输时段或对应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可以是被RRC配置的值(RRC配置),或者可以是多个RRC配置的候选值当中的通过DCI指示或确定的值(RRC配置+DCI指示)。
相比之下,由于DL符号或间隙时段或其它UL资源(例如,短PUCCH、SRS),所以在特定PUCCH时隙内的实际可用的PUCCH符号值La可以小于L。
在这种情况下,La值可以是通过DCI动态指示的值,或者可以是由通过DCI发送的其它动态参数确定的值。
例如,La值可以是由时隙格式指示符(SFI)指示或确定的值,SFI通过DCI将时隙的类型通知给UE。
因此,本说明书提出了如果是以下情况则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操作:由于DL符号或间隙时段或其它UL资源(例如,短PUCCH、SRS)而在动态确定的特定PUCCH时隙内有可能进行PUCCH传输的PUCCH符号持续时间La小于在已通过如上所述的RRC配置方法或RRC配置+DCI指示方法指示/配置的PUCCH符号持续时间L和PUCCH传输时段或对应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的状态下的L。
(方法1)
方法1是跳过对应时隙中的PUCCH传输。
在这种方法中,与通过RRC配置或RRC配置+DCI指示方法配置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相比,实际发送的长PUCCH时隙数量减少了与已经跳过的PUCCH传输一样多的程度。
(方法2)
方法2是一种跳过对应时隙中的PUCCH传输,但是通过将其并入所设定的时段或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中来扩展被跳过时隙的数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RRC配置或RRC配置+DCI指示方法配置的多时隙长PUCCH时隙数量与实际发送的长PUCCH时隙数量相同。
(方法3)
在方法3中,当PUCCH符号持续时间La变为L的P%或更多时或者当(L-LA)为Q个或更少的符号时,在对应的La符号持续时间中发送PUCCH。当La小于L的P%时或者当(L-LA)超过Q个符号时,应用方法1或方法2。
换句话说,如果与通过RRC配置或RRC配置+DCI指示方法配置的长PUCCH持续时间L相比,由于动态配置导致实际可用的长PUCCH持续时间减小至Q个或更少的符号,则通过基于La个符号进行的速率匹配来发送PUCCH。如若不然(即,当L与La之间的差值多于Q个符号),则应用方法1或方法2。
此外,如果初始通过RRC/DCI配置/指示的L个符号位置中添加了前Q个或更少符号或最后Q个或更少符号或者前某些符号或最后某些符号,只有当Q个或更少符号不可用时,才基于La符号持续时间通过速率匹配发送PUCCH。如若不然,还可以采用应用方法1或方法2的方法。
在方法3的情况下,在基于L个符号生成UCI编码位并进行映射/发送或者可以通过基于La个符号进行的速率匹配基于La个符号生成UCI编码位并进行映射/发送的状态下,可以通过(L-La)个符号对UCI编码位进行删余。
以上,有可能进行在基于时域OCC的长PUCCH(例如,多达2位)的情况下应用方法1、2的方法,或者在不基于时域OCC的长PUCCH(例如,不止2位)的情况下应用方法1、2、3的方法。
以上,与PUCCH符号持续时间对应的符号数量L或La可以是指构成PUCCH的UCI符号和DMRS符号之和的符号总数,或者可以意指构成PUCCH的符号当中的UCI在其中发送的符号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具有从更高层配置的方法之一,并且可以在说明书中指示UE,以使得UE根据方法中的仅一种进行操作。
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中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
在NR中,为了同时支持大UCI有效载荷和用户复用,可以考虑基于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OCC来发送长PUCCH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OCC意指用于用户分类的正交覆盖码,并且可以是沃尔什(Walsh)码或DFT序列。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虑待支持的用户复用能力和待发送的UCI有效载荷来设置基于预DFT的长PUCCH中的OCC长度。
可以在基于预DFT的长PUCCH中发送的UCI有效载荷与OCC长度成反比。
因此,通过考虑UCI有效载荷和用户复用能力,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或通过DCI进行的动态指示来灵活地设置OCC长度。
此外,针对PUCCH的相干解调,对于每个UE,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RS)传输是必需的。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方法可以被认为是用于用户之间的信道分离的正交RS传输方法。
(方法1)
这是码分复用(CDM)传输方法。
CDM传输方法是交叠和发送(准)正交码的方法。
例如,如果在1个RB中发送PUCCH,则可以在整个RB(序列长度=12)中发送每个UE的RS。
在这种情况下,正交序列在相同序列中可以是不同的时域循环移位(CS)。
(方法2)
这是频分复用(FDM)传输方法。
FDM传输方法是使用不同频率资源的传输方法。可以通过连续地分配频率资源(连续的FDM)来执行传输,或者可以针对每个UE或者以与梳形式(梳型FDM)交叉的方式来执行传输。
下文中,提出了通过考虑UCI和RS传输方法来定义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的PUCCH资源的一些方法。
(方法1)
通过将UCI部分(OCC)与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方法1-A:通过将OCC(UCI)与梳索引(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作为示例,描述了在FDM RS传输方法当中的使用梳形式的交叉传输的情况。如果在UCI部分中已配置了长度为N的OCC,则假定N个OCC中的每一个的代码索引为n(0<=n<N,n:整数),可以通过将n与N个RS梳{(0,N,2N,……),(1,N+1,2N+1,……),……(N-1,2N-1,3N-1,……)}中的每一个配对来配置N个PUCCH资源。
方法1-B:通过将OCC(UCI)与连续FDM索引(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例如,如果在UCI部分中已配置了长度为N的OCC并且用于PUCCH传输的子载波的数量为N个PUCCH,则假定N个OCC中的每一个的代码索引为n(0<=n<N,n:整数),可以通过将n与N个RS FDM{(0,1,2,……),(NPUCCHSC/N,NPUCCHSC/N+1,NPUCCHSC/N+2,……),……(NPUCCHSC-NPUCCHSC/N,NPUCCHSC-NPUCCHSC/N+1,NPUCCHSC-NPUCCHSC/N+2,……)}中的每一个配对来配置N个PUCCH资源。
方法1-C:通过将OCC(UCI)与CS(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如果在CDM RS传输方法当中基于不同CS对RS进行分类,如果在UCI部分中已配置长度为N的OCC,假定N个OCC中的每一个的代码索引为n(0<=n<N,n:整数),可以通过将n与N个CS索引m(0<=m<N,m:整数)中的每一个配对来配置N个PUCCH资源。
如果用户被复用,则在信道估计方面是有利的,因为用户之间的DMRS CS距离增大。当考虑此优点如上所述地执行配对时,可以分别相对于OCC长度4将CS=0、3、6、9定义为分别与OCC代码索引n=0、1、2、3配对,并且可以在OCC长度2的情况下将(n=0、1)与CS=0、6配对。
方法1-D:通过将OCC(针对UCI)与(梳型FDM,CS)组合(针对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例如,如果在UCI部分中已配置了长度为N的OCC,则假定N个OCC中的每一个的代码索引为n(0<=n<N,n:整数),可以通过将应用于UCI的代码索引n与N个用于RS配置的(梳,CS)组合配对来配置N个PUCCH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配置N个RS索引组合的梳的数量为Ncomb并且CS的数量为Ncs,满足N=Ncomb×Ncs。
例如,如果N=4,则可以将与四个RS索引对应的(comb,CS)组合可以被配置(在这种情况下,X>0)为(偶数子载波索引,CS=0)、(偶数子载波索引,CS=X)、(奇数子载波索引,CS=0)、(奇数子载波索引,CS=X)。
方法1-E:通过将OCC(针对UCI)与(连续FDM,CS)组合(针对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
例如,如果在UCI部分中已配置了长度为N的OCC,则假定N个OCC中的每一个的代码索引为n(0<=n<N,n:整数),可以通过将应用于UCI的代码索引n与N个用于RS配置的(连续FDM,CS)组合配对来配置N个PUCCH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配置N个RS索引组合的连续FDM的数量为Nfdm并且CS的数量为Ncs,满足N=Nfdm×Ncs。
例如,如果N=4,则与四个RS索引对应的(连续FDM,CS)组合可以被配置(在这种情况下,X>0)为(子载波索引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241
CS=0)、(子载波索引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242
CS=X)、(子载波索引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243
CS=0)、(子载波索引
Figure BDA0003893288240000244
CS=X)。
方法1-A至方法1-E是通过相对于N个UCI OCC索引和N个RS索引(例如,CS索引、梳索引、连续FDM索引)或它们的组合预先指定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来生成N个组合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OCC(UCI)与RS的一对一对应关系可以在说明书中被固定为方法1-A至方法1-E中的一种,或者可以被配置为通过RRC信令进行的方法中的一种。
例如,这可以是指示是否通过使用RRC信令1位将RS的梳索引(方法1-A)与OCC(UCI)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形式,或者是否通过将RS的CS索引配对(方法1-C)来定义PUCCH资源。
(方法2)
方法2是将UCI部分和所有RS的组合定义为PUCCH资源的方法。
换句话说,如果方法1已使一个RS索引对应于一个OCC,则方法2是定义PUCCH资源以使得可以通过使所有或多个RS对应于一个OCC来选择它们的方法。
例如,这是一种定义PUCCH资源以使得两个RS索引对应于一个OCC以使得选择PUCCH资源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索引可以是不同的梳索引,或者可以是不同的连续FDM索引,或者可以是不同的CS索引。
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中的小区之间的干扰随机化方法
使用每个符号OCC来支持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传输方法中的用户之间的复用。
如果使用OCC,则可以保证在相同小区内使用不同OCC码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但是在小区之间仍然可能发生干扰。
例如,小区间干扰可以是使用不同小区的相同OCC码的UE之间的干扰。
因此,本说明书提出,在这种情形下,小区特定的符号/跳变/时隙级OCC跳变应用于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以进行小区间干扰随机化。
在这种情况下,小区特定的OCC跳频的周期可以是符号单元,或者如果已配置了跳频,则可以是跳频单元,或者可以是时隙单元的跳变(时隙间OCC跳变)。
此外,在小区特定的符号/跳变/时隙级OCC跳变中,可以基于针对每个小区分类的随机跳变图案来执行OCC跳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针对每个小区生成特殊的符号/跳变/时隙级OCC跳变图案,可以使用由物理小区ID或虚拟小区ID推导出的随机跳变图案生成方法。
另外,可以由更高层信令来执行配置,以使得选择作为用于随机跳变图案生成方法的参数的物理小区ID和虚拟小区ID。
此外,UE可以通过所分配的OCC索引、符号/跳变/时隙索引、小区ID等在没有单独附加信令的情况下生成小区特定的符号/跳变/时隙级OCC跳变图案,并且可以发送UCI信息。
此外,如果在基于预DFT OCC的长PUCCH中向UCI应用小区特定的符号/跳变/时隙级OCC跳变,则UE参照与根据“通过将UCI部分(OCC)与RS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分配到RS的OCC(UCI部分)配对的RS的CS/梳索引/连续FDM索引来生成进行UCI传输信道的信道估计所必需的PUCCH RS。
另选地,UE可以参照相对于根据“通过将UCI部分与所有RS的组合进行配对来定义PUCCH资源的方法”针对RS分配的OCC(UCI部分)而配置的RS的CS/梳索引/连续FDM索引。
在这种情况下,在RS的情况下,1)在时隙内配置同一个RS,并且可以确定对应的RS已与用于特定(例如,第一)跳频的OCC或长PUCCH内的特定(例如,第一)符号配对,2)针对每个跳频配置一个RS,并且可以确定对应RS已与对应跳频或用于跳频内的特定(例如,第一)符号的OCCU配对。
相比之下,如果先前将OCC(针对UCI)和CS/梳索引/连续FDM索引(针对RS)配对并且分配了资源,则为了执行小区间干扰随机化,在RS上执行CS/梳索引/连续FDM索引(针对RS)跳变。UE可以通过对应RS跳变信息获得将应用于(配对的)UCI的OCC信息,并且可以将OCC信息应用于UCI部分。
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操作
下文中,描述在动态时分双工(TDD)情形下使用多时隙发送长PUCCH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PUCCH的操作可以包括在多个时隙中重复发送长PUCCH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中,TDD可以被称为未配对的频谱或帧结构类型2,并且频分双工(FDD)可以被称为配对的频谱或帧结构类型1。
下文中,使用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传输被简要表达为“多时隙长PUCCH”。
NR响应于上行链路(UL)业务和/或下行链路(DL)业务的量改变而动态地调整,并且可以支持动态TDD,以便于高效地支持不同服务(例如,低时延服务、高数据速率服务)之间的TDD。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支持动态TDD的方法,可以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DL时隙、UL时隙、未知时隙、保留时隙。
在这种情况下,“保留时隙”是与另一系统进行TDD或针对除了NR的DL和/或UL数据传输之外的其它特定用途的用于gNB的时隙,并且可以是在其中不被允许进行NR的UL和/或DL数据传输的时隙。
此外,“未知时隙”可以用于与保留时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未知时隙”是gNB在必要时通过其支持动态DL和/或UL传输的时隙,并且意指能够覆盖时隙格式的时隙。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gNB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诸如DL/UL/未知时隙之类的时隙格式。
相对于UE,可以由半静态时隙格式指示符(SFI)(在半静态配置的情况下)或动态SFI(在动态配置的情况下)指示如上所述配置的时隙格式。
此外,保留时隙可以由gNB半静态配置,并且可以通过相对于UE的半静态RRC信令来指示。
在这种情况下,DL/UL/未知/保留可能已在符号单元中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N个时隙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时,通过所述时隙和时隙数量来配置多时隙长PUCCH的传输持续时间。在这种半静态和/或动态TDD情形下,多时隙长PUCCH可以根据以下方法(选项1-1至选项1-2)进行操作。
(选项1-1)
选项1-1是在被指定为起始时隙(UL或不管是否未知)的时隙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第一时隙并且仅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后续(N-1)个时隙的方法。
更具体地,后续(N-1)个时隙可以仅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后续(N-1)个时隙意指在其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时隙。
(选项1-2)
选项1-2是在被指定为起始时隙(UL或不管是否未知)的时隙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第一时隙然后仅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UL或未知的时隙中发送(N-1)个时隙的方法。
更具体地,后续(N-1)个时隙可以仅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在选项1-1、1-2中,仅当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将起始时隙配置为未知或UL时,第一时隙传输才可以是有效的。
以上,“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UL”的含义可以意味着,对应时隙内的PUCCH传输持续时间的所有符号或大多数符号已被配置为UL。
另选地,以上,“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UL”的含义可以限于以下情况: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UCCH传输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配置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UCCH传输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小于所配置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时,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可以进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符号为单位配置了DL/UL/未知/保留,则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可以包括仅对UL符号进行计数或者可以包括UL符号和未知符号。
此外,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UCCH发送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中的一些不是UL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例如,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UCCH传输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之间的差值超过1个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另选地,如果配置有可以用于PUCCH发送的连续上行链路符号的持续时间并没有完全包括根据所配置的PUCCH起始符号索引和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则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另选地,如果尚未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将在其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起始时隙配置为UL或者配置为UL或未知,则对应时隙可以根据以下方法(选项2-1至选项2-2)进行操作。
(选项2-1)
选项2-1是一种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仅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N个时隙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方法。
更具体地,多时隙长PUCCH可以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
(选项2-2)
选项2-2是一种发送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配置为UL或未知的N个时隙中发送多时隙长PUCCH的方法。
更具体地,多时隙长PUCCH可以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U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UL的含义可以意味着,对应时隙内的PUCCH传输持续时间中的所有符号或大多数符号已被配置为UL。
另选地,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UL的含义可以限于以下情况: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UCCH传输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配置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UCCH传输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大于所配置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时,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此外,如果以符号为单位配置了DL/UL/未知/保留,则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可以包括仅对UL符号进行计数或者可以包括UL符号和未知符号。
此外,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UCCH传输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中的一些不是UL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例如,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UCCH传输的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之间的差值为1或者超过1个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另选地,如果配置有可以用于PUCCH传输的连续上行链路符号的持续时间并没有完全包括根据所配置的PUCCH起始符号索引和PUC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则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U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可以以与根据上述四个选项之一进行操作一样的方式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特定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指示相对于UE的PUCCH传输的DCI来动态地指示将应用四个选项中的哪一个、将应用选项1-1和1-2中的哪种方法或者将应用选项2-1和2-2中的哪一种方法。
多时隙长PUCCH可以跳过相对于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DL和/或保留的时隙的PUCCH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被省略的时隙可以被计数为分配用于PUCCH传输的N个时隙中的一个,或者可以不被计数。
如上所述,在FDD/TDD(或配对/非配对频谱)中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实际待发送的时隙。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的多时隙长PUCCH中配置的传输时隙的数量可以被设置为N,并且传输时隙内的传输符号区域可以被配置为(或指示为)从符号#K1起的K个符号。
(步骤1)
在确定用于多时隙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第一步(步骤1)中,在半静态DL/UL配置的情况下,配置有其中从符号#K1起的K个UL符号已被配置为未知或UL的时隙的N个时隙被确定为多时隙长PUCCH传输时隙。
例如,如果多时隙长PUCCH被指示(或配置)在从时隙#0起的4个时隙期间并且指示(或配置)了K1=5、K=6,则当通过半静态DL/UL配置将时隙#0/#1/#2/#3/#4/#5/#6配置为DL符号/所有DL符号/10个DL符号+四个未知符号/所有未知符号/所有UL符号/所有UL符号/所有UL符号时,可以确定时隙#3/#4/#5/#6为对应的多时隙长PUCCH发送时隙。
(步骤2)
接下来,在确定用于多时隙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第二步骤(步骤2)中,在动态SFI(或组公共PDCCH)配置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通过半静态DL/UL配置(或者如果尚未配置半静态DL/UL配置)被配置为未知的符号(或时隙)发信号通知DL/未知/UL区域。
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了动态SFI并且尚未相对于针对步骤1中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确定的时隙(特别地,通过半静态DL/UL配置被配置为未知的时隙)当中的通过动态SFI指示的对应时隙将从符号#K1起的K个UL符号配置为UL(和/或未知),则可以不在对应时隙上执行长PUCCH传输。
此外,如果已配置了动态SFI,但是尚未接收到关于针对步骤1中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确定的时隙(特别地,通过半静态DL/UL配置被配置为未知的时隙)的动态SFI信息,可以不在对应时隙中执行长PUCCH传输,并且可以配置在对应时隙中执行长PUCCH传输的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动态L1信令(例如,DL指派、UL许可)指示的多时隙长PUCCH(或多时隙PUSCH)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应用步骤2的情况下仅通过应用步骤1在N个时隙期间执行多时隙长PUCCH(或多时隙PUSCH)传输。
此外,在通过RRC信令(或RRC信令和DCI的组合,例如,半持久传输)指示的多时隙长PUCCH(例如,调度请求、周期性CSI传输或多时隙PUSCH)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步骤1和步骤2二者,在N个时隙中的一些中省略多时隙长PUCCH(或多时隙PUSCH)传输。
另选地,在UCI传输中,可以不论触发手段(是L1信令还是RRC信令)如何通过始终只应用步骤1而不应用步骤2在N个时隙期间执行多时隙长PUCCH传输。
更具体地,在不包括UCI的(多时隙)数据传输中,可以通过应用步骤1和步骤2二者,在N个时隙中的一些中省略(多时隙)PUSCH传输。
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操作可以同等地应用于在多个时隙中发送PUSCH以用于上行链路覆盖范围扩展的多时隙PUSCH传输操作。
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DSCH接收操作
此外,多时隙长PUCCH传输操作可以如下地应用于其中在多个时隙中发送PDSCH以用于下行链路覆盖范围扩展的多时隙PDCH传输。
(选项1-1)
在被指定为起始时隙(DL或不管是否未知)的时隙中发送多时隙PDSCH的第一时隙,并且仅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后续(N-1)个时隙。
另外,后续(N-1)个时隙可以仅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
(选项1-2)
在被指定为起始时隙(DL或不管是否未知)的时隙中发送多时隙PDSCH的第一时隙,并且仅在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DL或未知的时隙中发送后续(N-1)个时隙。
另外,后续(N-1)个时隙可以仅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仅当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将起始时隙配置为未知或DL时,第一时隙传输才可以是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DL的含义可以意味着,对应时隙内的PDSCH传输持续时间中的所有符号或大多数符号已被配置为DL。
另选地,以上,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DL的含义可以限于以下情况: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DSCH传输的D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配置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DSCH传输的DL符号的数量小于所配置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时,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此外,如果以符号为单位配置了DL/UL/未知/保留,则DL符号的数量可以包括仅对UL符号进行计数或者可以包括DL符号和未知符号。
此外,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DSCH传输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中的一些不是DL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例如,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DSCH传输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与DL符号之间的差值为1或者超过1个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另选地,如果尚未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将起始时隙配置为DL或者配置为DL或未知,则对应时隙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选项2-1)
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配置为DL的N个时隙中发送多时隙PDSCH。
另外,多时隙PDSCH可以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
(选项2-2)
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N个时隙中发送多时隙PDSCH。
另外,多时隙PDSCH可以仅在包括被指定为起始时隙的时隙的后续时隙当中的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或者可以在通过半静态SFI被配置为DL和另外通过动态SFI被配置为DL的时隙中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DL的含义可以意味着,对应时隙内的PDSCH传输持续时间中的所有符号或大多数符号已被配置为DL。
另选地,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DL的含义可以限于以下情况: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DSCH传输的D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配置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可以用于时隙内的PDSCH传输的DL符号的数量小于所配置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时,可以确定对应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此外,如果以符号为单位配置了DL/UL/未知/保留,则DL符号的数量可以包括仅对UL符号进行计数或者可以包括DL符号和未知符号。
此外,如果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DSCH传输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中的一些不是DL符号,则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例如,当被配置用于在时隙内进行PDSCH传输的PDSCH持续时间(以符号为单位)与DL符号之间的差值为1或者超过1个符号时,可以确定对应的时隙不是DL或未知的并进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与根据选项中的一个进行操作一样的方式,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对应的时隙。
例如,可以通过调度PDSCH的DCI来动态地指示将应用四个选项中的哪种方法或将应用选项1-1和1-2中的哪种方法或者将应用选项2-1和2-2中的哪种方法。
多时隙PDSCH可以跳过通过半静态SFI(或动态SFI)被配置为UL和/或保留的时隙中的PDSCH传输。
被省略的时隙可以被计数为分配用于PUCCH传输的N个时隙中的一个,或者可以不被计数。
从UE的角度来看,PDSCH传输可以意指PDSCH接收操作。
此外,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DSCH接收操作可以同等地应用于在多个时隙中发送PDCCH以用于下行链路覆盖范围扩展的多时隙PUSCH传输操作。
在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UCCH的跳频操作
当为了改善PUCCH的覆盖范围而在多个时隙中重复发送PUCCH时,除了重复增益之外,还可以应用时隙间跳频以另外获得频率分集。
时隙间跳频是指改变每个时隙发送的频率资源的位置以获得频率分集的操作。
有可能用随机跳频方法和确定性方法进行这种时隙间跳频。
随机跳频方法是每个时隙通过随机数生成器来生成跳频图案。
另外,例如,可以通过确定多个频率位置并在每个时隙移动到所确定频率位置之一来实现确定性跳频方法。
对于简单的示例,在通过更高层和/或L1信令配置了两个频率资源f1和f2之后,可以每个时隙执行f1和f2的替代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时隙间跳频的跳频图案可以被定义为时隙索引的函数。
下文中,本说明书提出了时隙间跳频方法。
在这种跳频方法中,已考虑了能够在动态TDD中进行PUCCH传输的时隙的限制,并且可以半静态或动态地进行改变。
首先,在以下提议中,特定时隙已被配置为UL的含义符合第3.5节(动态TDD情形下的多时隙长PUCCH传输操作)的定义。
此外,下文中跳过PUCCH传输的含义意指,认为PUCCH已被发送并且对多时隙长PUCCH传输数量进行了计数。
此外,下文中保持(或推迟)PUCCH传输的含义意指不将其计数为多时隙长PUCCH传输数量。
(方法1)
每个时隙索引ns生成新的跳频图案。
在这种情况下,时隙索引ns意指不论时隙格式(UL/DL/未知/保留)如何都计数的索引。
在方法1的情况下,相对于未被配置为UL的时隙,跳过或保持(或推迟)PUCCH传输,但是不论时隙格式如何都生成跳频图案。在这种情况下,跳过对应时隙中的应用。
也就是说,在所有时隙中都生成跳频图案,但是所生成的值不被应用于实际跳频。
此后,当在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再次开始PUCCH传输时,应用使用对应的时隙索引新生成的跳频图案值。
在方法1中,例如,在f1和f2跳频的情况下,如果仅偶数或奇数时隙被配置为UL,则因为使用f1或f2值发送PUCCH,所以不能充分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方法2)
这是每个UL时隙索引生成新跳频图案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UL时隙索引“ns_u”意指仅对被配置为UL的时隙进行计数的索引。
在方法2中,针对相对于未配置为UL的时隙跳过或保持(或推迟)PUCCH传输的情况,因为对应的UL时隙索引未增加,所以跳频图案的生成也得以保持(或推迟)。
方法1与方法2之间的区别如下。
例如,在f1、f2跳频中,因为尽管只有偶数或奇数时隙被配置为UL,但是f1→f2→f1→f2→,…形式的跳频图案得以保持,所以方法2可以获得与所有时隙都已被配置为UL的情况下的频率分集增益相同的频率分集增益。
(方法3)
这是基于半静态时隙格式配置以UL时隙索引为基础生成跳频图案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UL时隙索引“ns_u_ss”意指仅对通过半静态时隙格式配置被配置为UL的时隙进行计数的索引。
在方法3中,在如方法2中一样基于半静态UL/DL配置生成跳频图案之后,当通过动态SFI将先前被配置为UL的时隙中的一些变为DL时(例如,当通过DCI指定能够进行UL传输的未知时隙以进行DL传输使用时),跳过跳频图案的应用。
图5是示出了本说明书中提出的UE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PUCCH的操作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UE从基站接收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S510)。
此外,UE从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S520)。
此外,UE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S530)。
可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是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由UL时隙或未知时隙构成。另选地,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包括UL时隙或未知时隙。
UL时隙可以意指时隙内的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的时隙。
此外,UE在多个时隙上将长PUCCH发送到基站(S540)。
如果在所确定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第二参数,则可以不在特定时隙上发送长PUCCH。
另外,在步骤S510之后,UE可以从基站接收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此外,可以使用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正交覆盖码(OCC)发送长PUCCH。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部分相关的OCC与和参考信号相关的循环移位(CS)配对来确定长PUCCH资源。
参照图5和图7至图10描述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在UE装置中实现长PUCCH传输的内容。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时隙发送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UE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射频(RF)模块以及在功能上与RF模块连接的处理器。
首先,UE的处理器控制RF模块以从基站接收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
此外,处理器控制RF模块从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
此外,处理器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
可以确定用于发送长PUCCH的多个时隙是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由UL时隙或未知时隙构成。另选地,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包括UL时隙或未知时隙。
UL时隙可以意指时隙内的可用于PUCCH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的时隙。
此外,处理器控制RF模块在多个时隙上将长PUCCH发送到基站。
如果在所确定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第二参数,则可以不在特定时隙上发送使用多个时隙的长PUCCH。
另外,处理器可以控制RF模块以从基站接收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此外,可以使用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正交覆盖码(OCC)发送长PUCCH。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部分相关的OCC与和参考信号相关的循环移位(CS)配对来确定长PUCCH资源。
图6是示出了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基站使用多个时隙接收长PUCCH的操作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基站向UE发送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S610)。
此外,基站向UE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S620)。
此外,基站在多个时隙上从UE接收长PUCCH(S630)。
可以确定多个时隙是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由UL时隙或未知时隙构成。另选地,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包括UL时隙或未知时隙。
UL时隙可以意指时隙内的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的时隙。
当在所确定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第二参数时,可以不在特定时隙上接收长PUCCH。
另外,在步骤S610之后,基站可以向UE发送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此外,可以使用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正交覆盖码(OCC)接收长PUCCH。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部分相关的OCC与和参考信号相关的循环移位(CS)配对来确定长PUCCH资源。
描述了其中在基站设备中实现参照图6至图10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使用多个时隙接收长PUCCH的内容。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时隙接收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基站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射频(RF)模块以及在功能上与RF模块连接的处理器。
首先,基站的处理器控制RF模块向UE发送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
此外,处理器控制RF模块向UE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指示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指示PUCCH时隙内的PUCCH符号的持续时间的第二参数。
此外,基站控制RF模块在多个时隙上接收长PUCCH。
可以确定多个时隙是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由UL时隙或未知时隙构成。另选地,特定数量的时隙可以包括UL时隙或未知时隙。
UL时隙可以意指时隙内的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的时隙。
当在多个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第二参数时,可以不在特定时隙上接收长PUCCH。
另外,处理器可以控制RF模块向UE发送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此外,可以使用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正交覆盖码(OCC)接收长PUCCH。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部分相关的OCC与和参考信号相关的循环移位(CS)配对来确定长PUCCH资源。
可以独立地执行上述方法,或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上述方法,并且使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多个时隙来执行上述方法以执行长PUCCH的发送/接收。
本发明适用的装置的概述
图7示出了可以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7,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710和处于基站的区域内的多个用户设备720。
BS和UE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表示为无线装置。
BS 710包括处理器711、存储器712和射频(RF)模块713。
处理器711实现在以上图1至图6中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
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由处理器实现。
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以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的各条信息。
RF模块与处理器连接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UE包括处理器721、存储器722和RF模块723。
处理器实现在以上图1至图6中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
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由处理器实现。
存储器722与处理器连接以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的各条信息。
RF模块723与处理器连接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存储器712和722可以设置在处理器711和721的内部或外部并且通过各种公知手段与处理器连接。
另外,基站和/或UE可以具有单根天线或多根天线。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特别地,图8是更具体示出了以上图7的UE的图。
参照图8,UE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810、RF模块(或RF单元)835、电力管理模块805、天线840、电池855、显示器815、键盘820、存储器830、订户识别模块(SIM)卡825(该组件是可选的)、扬声器845和麦克风850。UE还可以包括单根天线或多根天线。
处理器810实现在以上图1至图6中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由处理器实现。
存储器830与处理器连接,并且存储与处理器的操作相关的信息。存储器830可以设置在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用各种公知手段将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
用户通过例如按下(或触摸)键盘820上的按钮或者通过使用麦克风850进行语音激活来输入诸如电话号码等的命令信息。处理器接收这种命令信息和处理,以执行包括拨打电话号码的适当功能。可以从SIM卡825或存储器830中提取操作数据。另外,处理器可以将命令信息或驱动信息显示在显示器815上用于用户识别和方便。
RF模块835与处理器连接以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处理器将命令信息传送到RF模块以发起通信,例如,以发送构成语音通信数据的无线电信号。RF模块由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器和发送器构成。天线840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在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RF模块可以传送信号以供处理器处理并且将信号转换到基带。处理后的信号可以被转换成经由扬声器845输出的可听或可读信息。
图9是示出了可以应用在本说明书所提出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的RF模块的示例的图。
具体地,图9示出了可以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实现的RF模块的示例。
首先,在传输路径中,图7和图8中描述的处理器处理待发送数据,并且将模拟输出信号提供给发送器910。
在发送器910内,模拟输出信号被低通滤波器(LPF)911滤波,以去除由数模转换(ADC)引起的图像,被升频转换器(混频器)912从基带升频到RF,并且被可变增益放大器(VGA)913放大,并且放大后的信号被滤波器914滤波,另外被功率放大器(PA)915放大,被路由通过双工器950/天线开关960,并且通过天线970发送。
另外,在接收路径中,天线970从外部接收信号并且提供接收到的被路由通过天线开关960/双工器950并被提供给接收器920的信号。
在接收器920中,接收到的信号被低噪声放大器(LNA)923放大,被带通滤波器924滤波,并且被降频器(混频器)925从RF降频到基带。
降频的信号被低通滤波器(LPF)1426滤波,并且由VGA 927放大以获得模拟输入信号,该模拟输入信号被提供给图7和图8中描述的处理器。
另外,本地振荡器(LO)生成器940也将发送和接收的LO信号分别提供给升频器912和降频器925。
另外,锁相环(PLL)930从处理器接收控制信息,以便以适当频率生成发送和接收的LO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提供给LO生成器940。
另外,图9中示出的电路可以与图9中例示出的组件不同地布置。
图10是示出了可以应用在本说明书所提出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的RF模块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具体地,图10示出了可以在时分双工(FDD)系统中实现的RF模块的示例。
TDD系统中的RF模块的发送器1010和接收器1020在结构上与FDD系统中的RF模块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相同。
下文中,仅将描述与FDD系统的RF模块不同的TDD系统的RF模块的结构,并且相同的结构将参照对图9的描述。
经发送器的功率放大器(PA)1015放大的信号被路由通过频带选择开关1050、带通滤波器(BPF)1560和天线开关1070,并且经由天线1080发送。
另外,在接收路径中,天线1080从外部接收信号并且提供接收到的被路由通过天线开关1070、带通滤波器1060和频带选择开关1050并被提供到接收器1020的信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组件和特征以预定形式组合。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应将每个组件或特征视为一种选择。每个组件或特征可以不与其他组件或特征相关联地实现。此外,可以通过关联一些组件和/或特征来配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改变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任何实施方式的一些组件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或者由对应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组件和特征替换。显而易见的是,在权利要求中未被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在申请之后通过修改被组合以形成实施方式或者被包括在新的权利要求中。
可以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通过硬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硬件实现,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通过固件或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以模块、过程、函数等的形式实现,以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装置向/从处理器发送和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因此,前述详细描述不应在任何方面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并且应该被示例性地考虑。本发明的范围应通过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适用性
主要描述了应用于3GPP LTE/LTE-A系统和5G系统(新RAT系统)的示例,但是还能够将RRC连接方法应用于除了3GPP LTE/LTE-A/NR系统之外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7)

1.一种由基站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时隙上接收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设备UE发送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
向所述UE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关于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关于时隙中的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符号的数量的第二参数;以及
在由所述UE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上从所述UE接收所述长PUCCH;以及
其中,所述长PUCCH是基于正交码来接收的,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关于所述长PUCCH的所述正交码的长度的第三参数,
其中,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或者4,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循环移位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1对应于CS索引6,并且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4: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3对应于CS索引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时隙被确定为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数量的时隙由UL符号或未知符号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每一个内的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多个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参数,不在所述特定时隙上接收所述长PUCC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UE发送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小于根据所述第二参数的符号的数量的时隙不计入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长PUCCH是基于时隙间跳频接收的,
其中,针对每个时隙索引不同地应用跳频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时隙索引是基于上行链路时隙计数的索引。
9.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时隙上接收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该至少一个收发器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在功能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用户设备UE发送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
向所述UE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关于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关于时隙中的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符号的数量的第二参数;以及
在由所述UE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时隙上从所述UE接收所述长PUCCH,
其中,所述长PUCCH是基于正交码来接收的,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关于所述长PUCCH的所述正交码的长度的第三参数,
其中,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或者4,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循环移位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1对应于CS索引6,并且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4: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3对应于CS索引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个时隙被确定为从所配置的起始时隙起的特定数量的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特定数量的时隙由UL符号或未知符号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个时隙中的每一个内的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内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UL符号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参数,不在所述特定时隙上接收所述长PUCCH。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向所述UE发送用于提供特定TDD UL-DL时隙格式的通知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
其中,可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小于根据所述第二参数的符号的数量的时隙不计入用于长PUCCH传输的时隙。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长PUCCH是基于时隙间跳频接收的,
其中,针对每个时隙索引不同地应用跳频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时隙索引是基于上行链路时隙计数的索引。
17.至少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基于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而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从基站接收关于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隙配置的第一信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关于用于长PUCCH的传输的时隙的数量的第一参数和关于时隙中的用于所述长PUCCH的传输的符号的数量的第二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长PUCCH的多个时隙;以及
在所述多个时隙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长PUCCH,
其中,所述长PUCCH是基于正交码来发送的,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关于所述长PUCCH的所述正交码的长度的第三参数,
其中,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或者4,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2: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循环移位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1对应于CS索引6,并且
其中,基于所述正交码的所述长度是4:
正交码索引0对应于CS索引0,并且
正交码索引3对应于CS索引9。
CN202211266112.2A 2017-11-03 2018-11-05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56646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1087P 2017-11-03 2017-11-03
US62/581,087 2017-11-03
US201762586918P 2017-11-16 2017-11-16
US62/586,918 2017-11-16
US201762591776P 2017-11-29 2017-11-29
US62/591,776 2017-11-29
US201762593812P 2017-12-01 2017-12-01
US62/593,812 2017-12-01
US201762595062P 2017-12-05 2017-12-05
US62/595,062 2017-12-05
US201862616467P 2018-01-12 2018-01-12
US62/616,467 2018-01-12
CN201880071350.3A CN111316589B (zh) 2017-11-03 2018-11-05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PCT/KR2018/013330 WO2019088787A1 (ko) 2017-11-03 2018-11-05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슬롯 기반 긴 pucch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350.3A Division CN111316589B (zh) 2017-11-03 2018-11-05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4614A true CN115664614A (zh) 2023-01-31

Family

ID=6632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6112.2A Pending CN115664614A (zh) 2017-11-03 2018-11-05 接收长pucch的方法和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1880071350.3A Active CN111316589B (zh) 2017-11-03 2018-11-05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350.3A Active CN111316589B (zh) 2017-11-03 2018-11-05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7872B2 (zh)
EP (1) EP3661103B1 (zh)
JP (1) JP7018127B2 (zh)
KR (3) KR20190050728A (zh)
CN (2) CN115664614A (zh)
WO (1) WO20190887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388B2 (en) * 2017-03-24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972017A (zh) * 2017-11-16 2020-11-20 夏普株式会社 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多时隙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09803394B (zh) * 2017-11-17 2022-07-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时隙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826410A1 (en) * 2018-01-11 2021-05-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BR112020014029A2 (pt) * 2018-01-11 2020-12-0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método de controle de rádio para um terminal e estação base
US11101950B2 (en) * 2018-01-12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bundling in slot aggregation and slot format considerations for new radio
US11546924B2 (en) * 2018-04-27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283547B2 (en) * 2018-09-12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DFT-S) based interlac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user multiplexing
US11658780B2 (en) * 2019-01-09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ultiplexing scheme selec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5002915B (zh) * 2019-11-08 2023-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59423A1 (en) * 2020-02-14 2021-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lot aperiod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US11723032B2 (en) 2020-05-18 2023-08-0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Transmiss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resources
US20230379915A1 (en) * 2020-07-03 2023-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ultiplexing for multi-slo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with transport block size (tbs) scaling
US11902977B2 (en) * 2020-09-21 2024-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UCCH transmission for repetition or frequency hopping
JP2023182861A (ja) * 2020-10-26 2023-1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基地局
CN114598434A (zh) * 2020-12-03 2022-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5367A (ko) * 2009-11-17 2011-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250656A1 (en) * 2009-09-16 2012-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US20160337157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frequency error correction
US20170171865A1 (en) * 2015-12-08 2017-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a wirele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257860A1 (en) * 2016-03-07 2017-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3304A2 (en) * 2009-04-24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CA2774414C (en) 2009-09-16 2017-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KR101733489B1 (ko) *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325685B2 (en) * 2010-02-12 2012-12-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t diversity
US20110235599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09155B2 (en) * 2010-07-16 2013-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12015218A2 (ko) * 2010-07-26 2012-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신호 및 확장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72513B2 (en) *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9686110B2 (en) * 2012-02-20 2017-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55830B2 (en) * 2015-12-07 2019-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mac protocol aspects
US10708938B2 (en) * 2016-10-31 2020-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L control channels with dynamic structures
EP3537796A4 (en) 2016-11-01 2020-10-2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CN115379573A (zh) * 2016-11-04 202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US11166262B2 (en) * 2017-01-05 2021-11-02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609689B2 (en) * 2017-02-02 2020-03-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KR20200035010A (ko) * 2017-08-10 2020-04-01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채널 구조 정보를 표시 및 결정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999183B (zh) * 2017-08-10 2022-10-04 夏普株式会社 UE、gNB、以及由UE和gNB执行的方法
WO2019032719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INTERVALS MULTIPHONIC LOW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EW 5th GENERATION RADIO (NR) (5G)
US11139941B2 (en) * 2017-09-11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nowledgment mapp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JP6951044B2 (ja) * 2017-10-23 2021-10-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ーユニット、施解錠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0616888B2 (en) * 2017-11-16 2020-04-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ple slot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WO2019112281A1 (en) * 2017-12-04 2019-06-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0656A1 (en) * 2009-09-16 2012-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US20160135151A1 (en) * 2009-09-16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l-ANTENNA SYSTEM
KR20110055367A (ko) * 2009-11-17 2011-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337157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frequency error correction
US20170171865A1 (en) * 2015-12-08 2017-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a wirele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170257860A1 (en) * 2016-03-07 2017-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8811"", 3GPP TSG_RAN\\WG1_RL1, 9 October 2017 (2017-10-09), pages 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 "R1-1707713 "Slot aggregation and configuration for NR long PUCCH"",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6 May 2017 (2017-05-06), pages 1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1103B1 (en) 2022-07-13
EP3661103A1 (en) 2020-06-03
CN111316589A (zh) 2020-06-19
US20190141698A1 (en) 2019-05-09
CN111316589B (zh) 2022-11-04
KR20190114946A (ko) 2019-10-10
KR20200084858A (ko) 2020-07-13
EP3661103A4 (en) 2020-07-29
US10887872B2 (en) 2021-01-05
KR102364767B1 (ko) 2022-02-18
JP7018127B2 (ja) 2022-02-09
KR102133003B1 (ko) 2020-07-13
JP2020533895A (ja) 2020-11-19
KR20190050728A (ko) 2019-05-13
WO2019088787A1 (ko)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589B (zh)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US1171618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11587554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复用方法和复用的信道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958805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bwp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254916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유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2007808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4243328A2 (en) Transmission designs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97874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by a terminal
CN112492613A (zh) 在支持未授权带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执行cca的方法及其装置
EP36755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29253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nce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2477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30064200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4373186A2 (en) Frequency resource configuration-based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86618A (ko)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KR20180122904A (ko)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및 수신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428077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122892A (ko)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제어 채널 송신 및 수신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KR20180023137A (ko) 차세대 무선 액세스망을 위한 하향 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