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1426A -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1426A
CN115661426A CN202211610247.6A CN202211610247A CN115661426A CN 115661426 A CN115661426 A CN 115661426A CN 202211610247 A CN202211610247 A CN 202211610247A CN 115661426 A CN115661426 A CN 115661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target
processed
processing method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02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61426B (zh
Inventor
王涛
赵洋洋
尉鲁闽
谢锋
尚武
刘潇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02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1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1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1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1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1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目前模型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缺点,包括: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本申请通过判断当前模型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应的处理,提高了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了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于三维引擎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已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利用三维引擎制作模型及渲染。而模型制作的精度对后期的渲染影响巨大,其中模型重合面一直是渲染的一大难题,重合面则会导致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问题出现。传统的处理模型重合面的方法是手动将每一个单独的重合面选择出来一个个的进行手动删除,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能够降低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时间。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应用于三维引擎,包括:
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可选的,所述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其中,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包含第一模型类型、第二模型类型、第三模型类型;
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含第一模型处理方法、第二模型处理方法、第三模型处理方法。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包括: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全部点的点信息;所述点信息包含点序号以及点空间位置信息;
基于第一预设距离计算公式以及所述点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点对应的距离值;
基于所述距离值确定目标点范围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点范围区间确定预设范围公式;
通过所述预设范围公式确定待合并点,并基于预设点合并公式合并所述待合并点,以得所述第一修改后模型。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面的法线以及对应的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一目标面集合;
基于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每个目标面的目标面积;
对全部所述目标面积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保留面;
保留所述保留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剩余的全部所述目标面,以得到所述第二修改后模型。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以及对应的所述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二目标面集合;
基于所述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的所述目标面积;
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当前面,并获取所述当前面对应的全部当前点;
将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不包含所述当前面的剩余全部所述目标面确定为待处理面集合;
获取所述待处理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上的全部待处理点,以得到待处理点集合;其中,所述待处理点为与所述当前点不重合的所述点;
从所述待处理点集合确定目标待处理点,并基于第二预设距离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全部所述当前点之间距离,以得到对应的当前距离值;
将所述当前距离值最小的所述当前点确定为待合并点;将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所述待合并点合并,以得到所述第三修改后模型。
可选的,所述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模型的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为不存在重合面现象时,直接将所述目标模型输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装置,应用于三维引擎,包括:
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类型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
处理方法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模型修改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前述公开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公开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
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包括: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当前模型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应的处理,将逻辑思维转化成算法对目标模型进行处理且无需手动修改,降低了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了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第一模型类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第二模型类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第三模型类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随着市场对于三维引擎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已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利用三维引擎制作模型及渲染。而模型制作的精度对后期的渲染影响巨大,其中模型重合面一直是渲染的一大难题,重合面则会导致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问题出现。传统的处理模型重合面的方法是手动将每一个单独的重合面选择出来一个个的进行手动删除,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能够降低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参见图1所示,应用于三维引擎,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本实施例中,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可以理解的是,将所有待处理模型导入至三维引擎中,以便通过三维引擎空间中模型的点的位置和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条件,例如判断目标模型是否存在重合面,再将模型面属性原理作为参考比较,将逻辑思维转化成算法,从而有效快速的删除模型上的所有重合面。
步骤S12: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之后,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主要包含第一模型类型、第二模型类型、第三模型类型;第一模型类型为重合面与模型本身的面重合,第二模型类型为重合面存在模型面的表面且所有点都不重合,第三模型类型为重合面存在模型表面且有部分点与模型本身重合。另外,当所述目标模型的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为不存在重合面现象时,无需对所述目标模型进行修改,直接将所述目标模型输出。
步骤S13: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之后,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即若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为第一模型类型,则将第一模型处理方法确定为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并利用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即待处理模型类型与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一一对应。
本方案可以一键批量对全部待处理模型进行重合面删除,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灵活性、扩展性,解决了现有模型制作不规范,下载的模型要求不达标的麻烦,一键做到重合面删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包括: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当前模型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应的处理,将逻辑思维转化成算法对目标模型进行处理且无需手动修改,降低了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了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了时间。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
步骤S21: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步骤S22: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
本实施例中,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之后,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包含第一模型类型、第二模型类型、第三模型类型;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含第一模型处理方法、第二模型处理方法、第三模型处理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利用for循环对目标模型进行识别,并保留所述目标模型的全部点的点信息;所述点信息包含点序号以及点空间位置信息。
步骤S23: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之后,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具体的,如图3所示,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全部点的点信息;基于第一预设距离计算公式以及所述点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点对应的距离值;基于所述距离值确定目标点范围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点范围区间确定预设范围公式;通过所述预设范围公式确定待合并点,并基于预设点合并公式合并所述待合并点,以得所述第一修改后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表明当前所述目标模型的重合面与模型本身的面重合,即所述重合面的点与模型本身的面的点重合。如图4所示,阴影部分三角形为所述目标模型的重合面,且所述三角形与所述目标模型的四边形面完全重合,三角形的点与所述四边形的点完全重合。进一步的,新建一个空数组,将目标模型的所有点的点序号写入数组中。通过xyzdist函数计算目标模型上每个所述点对应的距离值(例如所述目标模型的面上的点与所述重合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并且自动将求出的距离值储存到对应的点上。需要指出的是,所述xyzdist函数用于计算给定几何图形上从原点到最近位置的距离,具体函数公式如下:xyzdist(geometry,@P)。然后新建一个空数组A,将重合的点写入到数组A里并将其合并。具体的,通过nearpoint函数查找每个点的目标点范围区间(例如0.0001范围)内的所有点,将查找到满足条件的点写入到数组A里,利用fuse函数把组A里的点进行合并,从而将重合面上多余的重合点都合并到了原有模型的点上,因此得到了没有重合面的单个模型,即第一修改后模型。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距离值为0,则在设置目标点范围区间时,可以设置无限接近于0但同时部位零的数字设置所述目标点范围区间。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nearpoint函数用于返回几何图形上最近的点的编号,函数公式如下:nearpoint(geometry,@ptnum,f@distance);所述fuse函数用于合并给与距离的所有点,函数公式如下:fuse(geometry,f@distance)。
步骤S24: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之后,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具体的,如上述图3所示,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面的法线以及对应的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一目标面集合;基于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每个目标面的目标面积;对全部所述目标面积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保留面;保留所述保留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剩余的全部所述目标面,以得到所述第二修改后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表明当前重合面存在目标模型面的表面且所有点都不重合。如图5所示,阴影部分为重合面,此时重合面在目标模型的某个面的表面,但所述重合面的点与所述目标模型的面的点全部不重合。进一步的,在三维引擎中求出目标模型上所有面的法线N,并判断所有法线的朝向,筛选出法线相同的面写入新建的空数组B(即第一目标面集合)中,然后通过prim函数计算空数组B里每个面的面积,再比较组B里所有面的面积大小,选择并保留最大面积的面,同时删除空数组B里其他所有的面。删除其他所有重复的面,只保留模型本身最大面积的面,以得到没有重合面的第二修改后模型。可以理解的是,所述prim函数用于从几何体中读取原始面属性值,具体函数公式如下:prim(geometry,attribute_name,prim_number)。
步骤S25: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之后,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具体的,如上述图3所示,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以及对应的所述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二目标面集合;基于所述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的所述目标面积;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当前面,并获取所述当前面对应的全部当前点;将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不包含所述当前面的剩余全部所述目标面确定为待处理面集合;获取所述待处理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上的全部待处理点,以得到待处理点集合;其中,所述待处理点为与所述当前点不重合的所述点;从所述待处理点集合确定目标待处理点,并基于第二预设距离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全部所述当前点之间距离,以得到对应的当前距离值;将所述当前距离值最小的所述当前点确定为待合并点;将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所述待合并点合并,以得到所述第三修改后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表明当前重合面存在模型表面且有部分点与模型本身重合。如图6所示,阴影部分为重合面,此时重合面在目标模型的某个面的表面,重合面的点与所述目标模型的面的点存在部分重合。进一步的,在三维引擎中获取目标模型上所有面的法线N,并判断所有法线的朝向,筛选出法线相同的面写入新建的空数组C(即第二目标面集合)中,基于所述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的所述目标面积,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当前面,并获取所述当前面对应的全部当前点。然后将重合面的所有与目标模型的点不重合的点合并到与最大面(即当前面)上距离最近的点。具体的,通过nearpoint函数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面上全部当前点的点信息,并基于所述点信息计算所述待处理点与每个所述当前点之间的当前距离值,将所述当前距离值最小的所述当前点确定为待合并点,通过position函数将多余的点(即所述待处理点)的位置拷贝到最大面的所有点(即所述待合并点)上,合并重复的点,以得到没有重合面的第三修改后模型。可以理解的是,所述nearpoint函数用于返回几何图形上最近的点的编号,具体函数公式如下:nearpoint(geometry,@ptnum,f@distance);所述position函数用于复制几何体的位置信息到本身,具体函数公式如下:position(geometry,@P)。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的步骤均在所述三维引擎的for循环原理中执行,在得到修改后模型之后,退出for循环。
步骤S26: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关于上述步骤S21、S26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降低了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了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了时间。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相应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装置,应用于三维引擎,包括:
模型确定模块11,用于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类型确定模块12,用于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
处理方法确定模块13,用于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模型修改模块14,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可见,本申请包括: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当前模型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应的处理,将逻辑思维转化成算法对目标模型进行处理且无需手动修改,降低了出现渲染闪烁和透明穿帮的可能性,提高了模型修改的效率并节省了时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确定模块11,具体包括: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类型确定模块12,具体包括:
类型判断单元,用于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其中,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包含第一模型类型、第二模型类型、第三模型类型;
第一模型输出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的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为不存在重合面现象时,直接将所述目标模型输出。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方法确定模块13,具体包括:
目标模型处理方法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含第一模型处理方法、第二模型处理方法、第三模型处理方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模型修改模块14,具体包括:
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全部点的点信息;所述点信息包含点序号以及点空间位置信息;
距离值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预设距离计算公式以及所述点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点对应的距离值;
预设范围公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距离值确定目标点范围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点范围区间确定预设范围公式;
第一模型修改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预设范围公式确定待合并点,并基于预设点合并公式合并所述待合并点,以得所述第一修改后模型;
第一目标面集合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面的法线以及对应的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一目标面集合;
第一目标面积计算单元,用于基于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每个目标面的目标面积;
保留面确定单元,用于对全部所述目标面积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保留面;
第二模型修改单元,用于保留所述保留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剩余的全部所述目标面,以得到所述第二修改后模型;
第二目标面集合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以及对应的所述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二目标面集合;
第二目标面积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的所述目标面积;
当前点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当前面,并获取所述当前面对应的全部当前点;
待处理面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不包含所述当前面的剩余全部所述目标面确定为待处理面集合;
待处理点集合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处理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上的全部待处理点,以得到待处理点集合;其中,所述待处理点为与所述当前点不重合的所述点;
当前距离值计算单元,用于从所述待处理点集合确定目标待处理点,并基于第二预设距离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全部所述当前点之间距离,以得到对应的当前距离值;
第三模型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距离值最小的所述当前点确定为待合并点;将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所述待合并点合并,以得到所述第三修改后模型;
第二模型输出单元,用于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20结构图,图中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为电子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其可以是Windows Server、Netware、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介质,所述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三维引擎,包括:
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并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for循环原理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其中,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包含第一模型类型、第二模型类型、第三模型类型;
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包含第一模型处理方法、第二模型处理方法、第三模型处理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包括: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
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一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一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一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全部点的点信息;所述点信息包含点序号以及点空间位置信息;
基于第一预设距离计算公式以及所述点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点对应的距离值;
基于所述距离值确定目标点范围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点范围区间确定预设范围公式;
通过所述预设范围公式确定待合并点,并基于预设点合并公式合并所述待合并点,以得所述第一修改后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二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二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面的法线以及对应的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一目标面集合;
基于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每个目标面的目标面积;
对全部所述目标面积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保留面;
保留所述保留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目标面集合中剩余的全部所述目标面,以得到所述第二修改后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目标模型为所述第三模型类型时,利用所述第三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以得到第三修改后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以及对应的所述法线朝向,并获取所述法线朝向相同的第二目标面集合;
基于所述预设面积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的所述目标面积;
确定所述目标面积最大的所述目标面,以得到当前面,并获取所述当前面对应的全部当前点;
将所述第二目标面集合中不包含所述当前面的剩余全部所述目标面确定为待处理面集合;
获取所述待处理面集合中每个所述目标面上的全部待处理点,以得到待处理点集合;其中,所述待处理点为与所述当前点不重合的所述点;
从所述待处理点集合确定目标待处理点,并基于第二预设距离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全部所述当前点之间距离,以得到对应的当前距离值;
将所述当前距离值最小的所述当前点确定为待合并点;将所述目标待处理点与所述待合并点合并,以得到所述第三修改后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模型的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为不存在重合面现象时,直接将所述目标模型输出。
8.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三维引擎,包括:
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全部待处理模型,并从全部所述待处理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
类型确定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模型处理方法判断所述目标模型对应的待处理模型类型;
处理方法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处理模型类型确定目标模型处理方法;
模型修改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模型处理方法修改所述目标模型,并将得到的修改后模型输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
CN202211610247.6A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661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0247.6A CN11566142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0247.6A CN11566142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1426A true CN115661426A (zh) 2023-01-31
CN115661426B CN115661426B (zh) 2023-03-17

Family

ID=8502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0247.6A Active CN11566142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14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3618A (zh) * 2023-09-01 2023-10-13 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引擎一键安装四边体模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0488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生成模拟航线的方法、模拟飞行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2515A (zh) * 2019-11-26 2020-03-31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点云的目标物体三维计算机建模方法和目标识别方法
CN112348954A (zh) * 2020-11-30 2021-02-09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129456A (zh) * 2019-12-30 2021-07-1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车辆三维模型变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70725A (zh) * 2021-08-05 2021-10-29 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聚类的三维表面重建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2121653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透明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70765A (zh) * 2022-06-30 2022-10-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处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0488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生成模拟航线的方法、模拟飞行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2515A (zh) * 2019-11-26 2020-03-31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点云的目标物体三维计算机建模方法和目标识别方法
CN113129456A (zh) * 2019-12-30 2021-07-1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车辆三维模型变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48954A (zh) * 2020-11-30 2021-02-09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121653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透明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70725A (zh) * 2021-08-05 2021-10-29 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聚类的三维表面重建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70765A (zh) * 2022-06-30 2022-10-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处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哲,李言俊: "基于模型的三维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
叶诚;罗训;: "基于虚拟现实的复杂场景加载优化算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3618A (zh) * 2023-09-01 2023-10-13 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引擎一键安装四边体模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883618B (zh) * 2023-09-01 2023-12-01 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引擎一键安装四边体模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1426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4598A (zh)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635605B2 (en) Automated deployment implementation with a deployment topology model
CN115661426B (zh) 一种基于三维引擎的模型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520815A (zh) 一种任务调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196090B2 (en) Aggregation of constraints across profiles
CN112905441A (zh)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10131249A1 (en)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modeling language profiles
US8086436B2 (en) Preliminary data representations of a deployment activity model
CN114860787A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69254A (zh) 订单异常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05322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90798A (zh) 点云拼接方法及系统
CN113010570B (zh) 电网设备矢量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6129136A (zh) 矿山勘查剖面线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7500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435330B (zh) 一种3d模型简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1458A (zh) 一种图纸归类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62467A (zh) 一种用于电子地图界面的坐标点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21211B (zh) 一种图计算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8362B (zh) 工作流的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556494A (zh) 车站设备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984425A (zh) 基于OpenGL的平断面图联动绘制及编辑方法与系统
CN114119825A (zh) 多引擎场景可视化面效果偏移抖动的解决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632874A (zh) 一种cad软件的图纸自动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56317A (zh) 虚拟机中通用数据类型获取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